收藏 分享(赏)

阴阳五行经络总论.ppt

上传人:Facebook 文档编号:3818447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3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阴阳五行经络总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阴阳五行经络总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阴阳五行经络总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阴阳五行经络总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阴阳五行经络总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孙曌,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针灸学,经络腧穴部分,阴阳 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明亮、温热、活动、兴奋、 向上、向外、扩散、开放晦暗、沉静、抑制、向下、 寒凉、向内、凝聚、闭合等,五行 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五行各自的特性 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心火、肺金、脾土、肝木、肾水,肝,主疏泄 1.促进血液与津液的运行输布 2.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分泌 3.调畅情志 4.促进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行经 主藏血 是指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功能。,心,主血脉心主血脉功能正常 1.面色红润 2.舌色淡红滋润有光泽 3.脉象和

2、缓而有力 4.胸部感觉舒畅,藏神神 广义:人体整个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 狭义: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脾,主运化(1)运化食物 (2)运化水液,喜燥恶湿 生理: 脾体干燥有利于脾气升运。,肺,主气 司呼吸 一、全身气机调节 二、气的生成(宗气),肺主宣发肃降 浊气向上向外呼出体外、津液向上输布 自然界清气、津液向下输布,肾,肾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与脏腑气化 肾主水:指肾有主司和调节全身津液代谢的功能。 素问.逆调论:“肾者水脏,主津液”。 肾主纳气:帮助肺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八纲辨证与补泻原则,阳证 表证浅刺。 热证浅刺疾出,或刺出血。 实证泻法,多

3、针,少灸。 阴证 里证深刺。 寒证留针, 多灸。 虚证补法,多灸。,八纲辨证与补泻原则,不盛不虚平补平泻。 瘀滞不通泻法,刺络出血。 陷下之证灸法,补法。,目的要求,1、掌握经络的定义。掌握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衔接规律和十二经脉流注概况。 2熟悉经络系统的组成、奇经八脉的分布及作用特点,熟悉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 3、了解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了解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和特点、作用及意义。,一、经络总论,、经络的含义:经络是指经脉和络脉,是沟通表里,运行气血的通路。 经脉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经:有路径的含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 络脉经脉别出的分支。络:有网络之意,较经脉细

4、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孙络和浮络。,)十二经脉:,含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为手足三阴经、手足三阳经的总称。 作用:联络脏腑,运行气血,濡养全身。 特点:十二经脉有一定规律的循行路线,其特点是:, 分布规律:阳明经在前手足三阳经四肢外侧 少阳经在中头面躯干 太阳经在后太阴经在前手足三阴经四肢内侧 厥阴经在中躯干 少阴经在后,循行走向特点(流注):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足三阴经从足走胸腹 内属定的脏腑:阴经属脏 阳经属腑,有表里络属关系:脏腑之间

5、有表里关系,所属的经脉间也有表里属络关系,互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有络脉沟通。十二经逐经相接,形成一个如环无端、周而复始的传注系统。交接部位:阴经与阳经(相表里经)在四肢部交接,阳经与阳经(同名经)在头面部交接,阴经与阴经在胸部交接。,奇经八脉,含义:“奇”有“奇特”“奇异”之意,奇经是指与十二经脉不同的经脉。奇经八脉是不同于十二经脉的“别道而行”的八条经脉,为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称。 特点:有一定的循行路线不直属脏腑无表里关系无逐经相接的关系除任、督脉外无腧穴分布 作用:交错循行于十二经脉间,沟通十二经脉的联系对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起着溢蓄调节作用,)十

6、五络: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别出一络及脾之大络的总称 4)十二经别:十二经离合出入的别行部分,深入体腔的支脉,、经络的生理功能 沟通内外,联系脏腑和肢体 运行气血,濡养全身 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经络的病理反应 反应病候:内脏有病通过经络反应到体表 传注病邪:正虚邪盛时,经络是病邪传注的途径 经脉病变可以传入内脏 内脏病变可累及经络 脏腑之间病变通过经络相互影响,、经络的临床应用 诊断方面 治疗方面 循经取穴治疗疾病 病在经络、内脏者取皮部 经脉郁滞者取之络 病在经筋者取阿是穴,二、腧穴总论,、腧穴的含义: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在体表的部位。也是疾病的反应点。同时,亦是针灸和其他疗法施术的

7、部位。俗称“穴位” 。,二、腧穴总论 目的要求,1掌握腧穴的定义。腧穴的分类。掌握腧穴的定位方法。 2熟悉腧穴的主要治疗作用和主治规律。了解各类特定穴的意义和内容。 3了解腧穴的发展概况、现代研究概况。,腧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腧穴属经络属脏腑,、腧穴的分类:,腧穴分为:经穴奇穴阿是穴,经穴,十二经脉与任脉、督脉的腧穴称“十四经穴”。简称“经穴”。是腧穴的主要部分。 经穴的数目:清代李学川针灸逢源记载361穴,一直延用至今 其中:双穴(十二经穴)309穴单穴(任、督脉)52穴,奇穴,十四经穴以外,而临床逐渐发现有奇效的穴位;或一个穴名有几个刺激点而无从归经的穴位,称“经外奇穴”。简称“奇穴”。,

8、阿是穴,以痛点为穴位,“以痛为腧”。 并有“天应穴”、“不定穴”等之称。,三类腧穴的特点:,、腧穴的治疗作用,近治作用 远治作用 殊作用,近治作用:,有治疗穴位所在部位及邻近部位组织器官、脏腑病变的作用。这是所有穴位的共同点。,远治作用:,十四经穴还能治疗本经循行所过的远隔穴位所在部位的组织、器官、脏腑的病变,甚至对全身有影响。,特殊作用,双相良性调节作用 当机体功能低下时 机体功能增强 某些穴位 (同一穴位) 当机体功能亢进时 恢复正常相对特异性如大椎退热、至阴矫正胎位、素髎升压,、腧穴的定位方法:,骨度分寸法 体表标志法 手指比量法 简便取穴法,骨度分寸法(骨度法、折量法):,是以体表骨节

9、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 见34“常用骨度表”,体表标志法(自然标志取穴):,固定标志法: 背部的标志:第七颈椎棘突为最高的棘突肩胛岗内端平第三胸椎棘突肩胛骨下角平第七胸椎棘突髂嵴平第四腰椎棘突 活动标志法:,手指比量法(手指同身寸法、指寸法),中指同身寸法:中指屈曲时,中节掌侧两端纹头之间为寸。 用于四肢取穴的直寸、背部的横寸。,拇指同身寸法:,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寸。 用于四肢部取穴。,横指同身寸法:,将食、中、无名、小指并拢,以中指第二节横纹处为准,四指的横度为寸。又称“一夫法”。 用于下肢直寸,背部的横寸,、特定穴:,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腧

10、穴。因主治功能不同,而各有其不同的名称。,)五输穴,十二经中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排列的井、荥、输、经、合五个穴位。 首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古人以自然界的水流现象比喻气血在经脉中运行的情况。运行的动向是:由小大 ,由浅深。,)原穴,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共十二原。分布于腕踝关节附近。阴经以输代原。治脏腑病变。,)络穴,络脉从经脉分出的部位。有沟通联络表里两经的作用。共十五络。有治疗本经及相表里经脉病变的作用。,)俞穴,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分布于背腰部。共十二俞。 治脏腑病变及与脏腑相关的组织器官病变,多用于脏病

11、。,)募穴,脏腑经气汇集于胸腹部的腧穴。分布于胸腹部。共十二募穴 治疗脏腑病变。多用于腑病,)八会穴,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会聚的八个腧穴。 治疗八种精气有关的病变,)郄穴,各经经气深聚的部位。共十六郄穴(十二经、阴阳跷脉、阴阳维脉各有一郄穴)。 治疗本经、本脏腑的重症、急症。阳经郄穴多治痛证、阴经郄穴多治血证。,)下合穴,手足三阳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六个穴位。 治疗六腑病变,)八脉交会穴,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之气交会的八个腧穴。 治本经及奇经八脉的病变。,并可根据两脉相合的腧穴配合应用: 公孙通冲脉合于心、胸、胃 内关通阴维脉 后溪通督脉合于目内眦,颈项、耳、肩 申脉通阳跷脉临泣通带脉合于目锐眦,耳后、颊、颈、肩外关通阳维脉列缺通任脉合于肺系、咽喉、胸膈照海通阴跷脉,10)交会穴,两经及两经以上的经脉相交或会合的腧穴。始见于甲乙经。分布于头面、躯干部 治本经及相交经脉的病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