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仙游一中 2018-2019 学年上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卷(考试时间:150 分钟 总分:150 分)1、古代诗文阅读(54 分)(一)课内文言文部分(18 分)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而彼且奚适也 适:到,往 B恨晨光之熹微 恨:遗憾C盛筵难再 再:再次 D逮奉对朝,沐浴清化 逮:及,至 2.下列句子中都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3 分)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A B C D3.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3 分)A复驾言兮焉求
2、 B而莫之夭阏者 C奚以知其然 D访风景于崇阿4.下列各句中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3 分)A悦亲戚之情话 B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C天之苍苍,其正气耶? 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例句: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A历职郎署 B. 园日涉以成趣 C.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D.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6.下列对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 (3 分) A.仲秋,指秋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采用的是序数纪月法,一年分四季,一季为三个月,分别称孟、仲、季。B.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
3、俗称“冬节” “长至节” “亚岁”等。早在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时间在每年的公历 12 月 21 日至 23 日之间。C.古代表示官职调动的词很多,如:迁,调动官职,一般指降职;徙,一般的调动官职;改,改任官职;出,京官外调;乞骸骨,表请求退职;致仕,表出任官职。D.晦朔,月亮的盈缺。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朔,阴历每月的第一天。(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 7-10 题。(19 分)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人也。少受学于散骑常侍谯周,治尚书 三传 ,锐精史、汉,聪警博识,属文富艳。初应州命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散骑黄门侍郎。大同后察孝廉,为本郡中正。益部自建武后,蜀郡郑伯
4、邑、太尉赵彦信及汉中陈申伯、祝元灵、广汉王文表皆以博学洽闻,作巴蜀耆旧传 。寿以为不足经远,乃并巴、汉撰为益部耆旧传十篇。散骑常侍文立表呈其传,武帝善之,再为着作郎。吴平后,寿乃鸠合三国史,着魏 吴 蜀三书六十五篇,号三国志 ,又着古国志五十篇,品藻典雅,中书监荀勖、令张华深爱之,以班固、史迁不足方也。出为平阳侯相。华又表令次定诸葛亮故事集为二十四篇,时寿良亦集,故颇不同。复入为着作郎。镇南将军杜预表为散骑侍郎,诏曰:“昨适用蜀人寿良具员,且可以为侍御史。 ”上官司论七篇,依据典故,议所因革。又上释讳 广国论 。华表令兼中书郎,而寿魏志有失勖意,勖不欲其处内,表为长广太守。母遗言令葬洛阳,寿遵
5、其志。又坐不以母归葬见讥。数岁,除太子中庶子。太子转徙后,再兼散骑常侍。惠帝谓司空张华曰:“寿才宜真,不足久兼也。 ”华表欲登九卿会受诛忠贤排摈寿遂卒洛下位望不充其才当时冤之。兄子符,字长信,亦有文才,继寿着作佐郎,上廉令。符弟莅,字叔度,梁州别驾,骠骑将军齐王辟掾,卒洛下。莅从弟阶,字达芝,州主簿,察孝廉,褒中令、永昌西部都尉、建宁兴古太守。皆辞章粲丽,驰名当世。凡寿所述作二百余篇,符、莅、阶各数十篇,二州及华夏文士多为作传,大较如此。时梓潼李骧叔龙亦隽逸器,知名当世,举秀才,尚书郎,拜建平太守,以疾辞不就,意在州里,除广汉太守。初与寿齐望,又相昵友,后与寿携隙,还相诬攻,有识以是短之。7.
6、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华表欲登九卿会受诛/忠贤排摈/寿遂卒洛/下位望不充其才/当时冤之。B华表欲登九卿/会受诛/忠贤排摈/寿遂卒洛下/位望不充其才/当时冤之。C华表欲登/九卿会受诛/忠贤排摈寿/遂卒洛/下位望不充其才/当时冤之。D华表欲登九卿/会受诛忠贤/排摈寿/遂卒洛下/位望不充其才/当时冤之。8.下列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三传是解释论语的三部书,就是左传公羊传 谷梁传 。B典故,原指旧制、旧例,后来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C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意思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
7、 。D秀才,西汉时开始,与孝廉并为举士的科名,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改称“茂才”。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陈寿从小从学于谯周,对尚书三传 史记 汉书颇有研究,文采华丽。B陈寿作益部耆旧传 ,散骑常侍文立向朝廷呈献此书,皇上认为他做得很好,让文立担任着作郎。C陈寿所写的魏志不合荀勖的心意,荀勖不想让他入朝庭任官,向皇上奏请让陈寿出京担任长广太守。D陈寿的侄子符、莅及阶皆很有才华,且辞采华美,享誉当世,梁、益二州以及中原的文士们纷纷为叔侄四人作传。10.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 分)又坐不以母归葬见讥。数岁,除太子中庶子。(5 分)译文: 后与寿
8、携隙,还相诬攻,有识以是短之。(5 分)译文: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1、12 题。 (9 分)渭川田家王维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恨然吟式微。【注】雉雊(gu):野鸡鸣叫。式微是诗经中的一篇,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1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A. 诗的第一句描写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象,渲染暮色苍茫的气氛,作为全诗总背景。B. 第二句描绘穷巷牛羊暮归图, “穷巷”即“深巷” , “穷”字也透着宁静粗朴的况味。C. 三、四句写人,野老拄着拐杖倚着柴门,急切地喊着
9、牧童的名字,以声衬寂。D. 五、六句视听结合,野鸡欢叫、麦苗青青、蚕眠叶稀,宁静里透着祥和,悠然中透着满足。12. 请结合全诗赏析“即此羡闲逸,恨然吟式微”的精妙之处。 (6 分)(四)名篇名句默写(8 分)13.(1) 归去来兮辞中直接抒发乐天安命思想的句子是: , ? 即让自己的生命始终顺应自然之道,也就实现了人生的意义。(2)庄子在逍遥游中引用齐谐里的话,重点描述大鹏对风的依赖的两句是“ ,去以六月息者也。”(3)李密在陈情表中提出“_,_”的请求,乌鸦反哺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出其奉养祖母的拳拳之心,感动了提倡以“孝”治理天下的晋武帝。(4) 滕王阁序中描写傍晚美景的千古名句是:“_,_
10、。 ”二、现代文阅读(24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中国素食传统的国学蕴涵王汐朋素食在中国有深厚的传统。 墨子记载:“古之民未知为饮食时,素食而分处” ,清人孙诒让注:“素食,谓食草木” 。素食又称“蔬食” , 礼记曰:“山林薮泽,有能取蔬食” ,东汉郑玄注:“草木之实为蔬食” 。素食自古以来是中华文明的饮食传统,中国以及整个东亚,饮食皆以谷物和蔬菜为主,与西方以肉为主的饮食习惯是不同的。舌尖之上是对美的品味,舌尖之下是文化精神的倾向。中国古代素食传统有着深厚的国学蕴涵,饱含着动物关怀精神,包括爱惜、同情和敬畏。其中敬畏之心,是相对于现代动物伦理所独有的精神特质。“亲
11、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将动物视为生活资源,但怀爱惜之情有节制地取用,是古代中国关怀动物的主流思想。熟知的典故,如成汤“网开一面,德至禽兽” 、子曰“钓而不纲,弋不射宿”等,主张有节制地捕猎动物。从人类认识的进程来看,在认识到万物与我是有区别的截然两物之后,再认识到万物与我的本原一体,是更深刻的认识。古代中国早有“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 (庄子天下 )的哲学命题。深切地从动物生命身上直接体认这种思想,以恻隐之心同情动物, 孟子最初表达了这种思想:“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宋儒程颐否定了动物天生作为食物的观点:“一说天生禽兽,本为人食,此说不是。岂有人有蚁虱
12、而生耶?”(河南程氏外书卷八)晚清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指出,鸟兽与人同本而至亲, “知识灵明,其去人盖不远矣,其知痛苦亦甚矣” ,主张戒食动物,并预言未来世界一定是素食的社会。对动物的恻隐之心,是在思维深处对“浑然与物同体”的默会体认。只有默会了鸟兽的疼痛恐惧与我的疼痛恐惧是同一个疼痛恐惧,鸟兽的生命与我的生命是同一个生命, “视天下无一物非我” ,方才会有发自情感深处的呼应。在此意义上,同情是一种超越语言的直接认知,这在中国哲学中称为“良知” ,即一种不假思索的善意。早期中国对动物的道德化,不唯赋予各种动物以特定德性,亦将动物纳入一个道德谱系中,是一种深层次的宇宙图景的精神化。 大戴礼记中有一个
13、本体意味的万物谱系:一般动物(毛羽介鳞)和人同处于自然世界,麟凤龟龙等祥瑞动物(简称四灵)与圣人处于更高的神圣世界;平行的双层世界又有垂直的投射关系,四灵是动物之精,圣人是人之精。在哲学意义上,四灵象征从一般动物抽象出的超越的德性实体,圣人表示从人抽象出的超越的完善人格。 春秋繁露还记叙了四灵出没的条件:为政者若爱惜、恩惠动物时,四灵便作为令人崇敬的祥瑞象征而出现;若残酷对待动物时,四灵便会隐退,并出现令人畏惧的自然灾难。在此意义上,敬畏四灵和爱惜动物不是对两种对象的截然不同的态度,而是内外贯通的关怀:对动物的爱惜,就是对四灵的敬畏;怀敬畏之心去施行爱惜,以爱惜之举来表达敬畏。当代学者乔清举创
14、见性地将祥瑞动物列入动物生态伦理的范畴,以四灵为例指出了“动物作为自然的神性标志的生态意义” 。对中国思想有深切领悟的法国先贤史怀泽,曾提出“敬畏生命”的伦理思想,认为一切生命都是神圣的,包括那些从人的立场来看显得低级的生命。不过, “敬畏生命”落实到动物后是同情,与古代中国对祥瑞动物的敬畏之心是有区别的。换言之,在史怀泽的思想中,动物并不具有神性。这不难理解,在西方的基督教文化传统中,只有上帝才具有唯一的神性位格。而在古代中国,至上神“帝”早在周代既已取消,祥瑞动物作为“帝使”是德性的神圣象征。在此意义上,敬畏的真正对象不是四灵,而是为四灵所代表、为自然生命所承载的德性本身。14下列关于原文
15、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素食自古以来是中华文明的饮食传统,从墨子和礼记的记载中证明了这一点。B中国与西方饮食习惯有着很大的不同,中国饮食以谷物和蔬菜为主,西方则以肉食为主。C中国古代主张有节制地捕猎动物,这种对动物的爱惜、同情、敬畏之心是古代中国独有的精神特质。D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体现了古代中国把对待人的道德情感扩大到对待万物上的思想。1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A 庄子天下中“泛爱万物,天地一体”的说法,印证了万物与我的本原一体的观点。B在如何对待动物的生命这一问题上, 孟子表述得更直接,要以恻隐之心同情动物。C晚清康有为认为“
16、鸟兽与人同本而至亲” ,他否定了动物天生作为食物的观点,主张戒食动物。D “浑然与物同体”就是说人与天地万物本来就是浑然同体的,所以人对动物会产生恻隐之心。1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大戴礼记中的万物谱系说明了早期中国对动物的道德化,也由此看出古代中国对祥瑞动物的敬畏之心。B从春秋繁露记叙四灵出没的条件来看,敬畏四灵和爱惜动物是对两种对象内外贯通的关怀,即对动物的爱惜,就是对四灵的敬畏。C法国先贤史怀泽曾提出“敬畏生命”的伦理思想,不过“敬畏生命”落实到动物后是同情,在史怀泽的思想中,动物并不具有神性。D古代中国人以敬畏心态面对动物,将之神格化,并作为“帝使”
17、 ,使动物获得了与神灵相同的地位。(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青衣毕飞宇自古到今,唱青衣的人成百上千,但真正领悟了青衣意蕴的极少。筱燕秋是个天生的青衣坯子,二十年前,京剧奔月的成功演出,让人们认识了一个真正的嫦娥。可造化弄人,此后她沉寂了二十年,在远离舞台的戏校里教书。学生春来的出现,让筱燕秋重新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二十年后, 奔月复排,这对师生成了嫦娥的 AB 角。把命都给了嫦娥的筱燕秋一口气演了四场,她不让。不要说自己的学生,就是她亲娘老子来了她也不会让。这不是 A 档 B 档的事。她是嫦娥,她才是嫦娥。筱燕秋完全没有在意剧团这几天气氛的变化,完全没有在意别人看她的目光,她管不了这些。只
18、要化妆的时间一到,她就平平静静地坐在了化妆台的前面,把自己弄成别人。天气晴好了四天,午后的天空又阴沉下来了。昨晚的天气预报说了,今天午后有大风雪的。下午风倒是起了,雪花却没有。午后的筱燕秋又乏了,浑身上下像是被捆住了,两条腿费劲得要了命。下午刚过了三点,筱燕秋突然发起了高烧。高烧来得快,上得更快。筱燕秋的后背上一阵一阵地发寒,大腿的前侧似乎也多出了一根筋,拽在那儿,吊在那儿,无缘无故地扯着疼。筱燕秋到底不踏实了,到医院挂了妇科门诊。医生说, “最好呢,住下来。 ”筱燕秋没有讨价还价,生硬地说:“我不住。 ”医生拿起了处方,龙飞凤舞,说:“先消炎,再忙你也得先消炎。先吊两瓶水再说。 ”利用取药的
19、工夫筱燕秋拐到大厅,她看了一眼时钟,时间不算宽裕,毕竟也没到火烧眉毛的程度。吊到五点钟,完了吃点东西,五点半赶到剧场,也耽搁不了什么。这样也好,一边输液,一边养养神,好歹也是住在医院里头。筱燕秋完全没有料到会在输液室里头睡得这样死,简直都睡昏了。筱燕秋起初只是闭上眼睛养养神的,空调的温度打得那么高,养着养着居然就睡着了。筱燕秋那么疲惫,发着那么高的烧,输液室的窗户上又挂着窗帘,人在灯光下面哪能知道时光飞得有多快?筱燕秋一觉醒来,身上像松了绑,舒服多了。醒来之后筱燕秋问了问时间,问完了眼睛便直了。她拔下针管,包都没有来得及提,拔完了针管就往门外跑。天已经黑了。雪花却纷扬起来。雪花那么大,那么密,
20、远处的霓虹灯在纷飞的雪花中明灭,把雪花都打扮得像无处不入的小婊子了,而大楼却成了气宇轩昂的嫖客,挺在那儿,在错觉之中一晃一晃的。筱燕秋拼命地对着出租车招手,出租车有生意,多得做不过来,傲慢得只会响喇叭。筱燕秋急得没病了,一个劲地对着出租车挥舞胳膊,都精神抖擞了。她一路跑,一路叫,一路挥舞她的胳膊。筱燕秋冲进化妆间的时候春来已经上好妆了。她们对视了一眼,春来没有开口。筱燕秋上课的时候关照过她的,化上妆,这个世界其实就没有了,你不再是你,他也不再是他,你谁都不认识,谁的话你也不要说。筱燕秋一把抓住了化妆师,她想大声告诉化妆师,她想告诉每一个人, “我才是嫦娥,只有我才是嫦娥!”但是筱燕秋没有说。筱
21、燕秋现在只会抖动她的嘴唇,不会说话。此时此刻,筱燕秋就盼望着西母娘娘能从天而降,能给她一粒不死之药,她只要吞下去,她甚至连化妆都不需要,立即就可以变成嫦娥了。西母娘娘没有出现,没有人给筱燕秋不死之药。筱燕秋回望着春来,上了妆的春来比天仙还要美。她才是嫦娥。这个世上没有嫦娥,化妆师给谁上妆谁才是嫦娥。锣鼓响起来了。筱燕秋目送着春来走向了上场门。大幕拉开了,筱燕秋知道她的嫦娥这一回真的死了。嫦娥在筱燕秋四十岁的那个雪夜停止了悔恨。死因不详,终年四万八千岁。筱燕秋回到了化妆间,无声地坐在化妆台前。剧场里响起了喝彩声,化妆间里就越发寂静了。她望着自己,目光像秋夜的月光,汪汪地散了一地。筱燕秋一点都不知
22、道她做了些什么,她像一个走尸,拿起水衣给自己披上了,然后取过肉色底彩,挤在左手的掌心,均匀地、一点一点地往脸上抹、往脖子上抹,往手上抹。化完妆,她请化妆师给她吊眉、包头、上齐眉穗、带头套,最后她拿起了她的笛子。筱燕秋做这一切的时候是镇定自若的,出奇地安静。但是,她的安静让化妆师不寒而栗,后背上一阵一阵地竖毛孔。化妆师怕极了,惊恐地盯着她。筱燕秋并没有做什么,也没有说什么,只是拉开了门,往门外走。筱燕秋穿着一身薄薄的戏装走进了风雪。她来到剧场的大门口,站在了路灯的下面。筱燕秋看了大雪中的马路一眼,自己给自己数起了板眼,同时舞动起手中的竹笛。她开始了唱,她唱的依旧是二簧慢板转原板转流水转高腔。雪花
23、在飞舞,剧场的门口突然围上来许多人,突然堵住了许多车。人越来越多,车越来越挤,但没有一点声音。围上来的人和车就像是被风吹过来的,就像是雪花那样无声地降落下来的。筱燕秋旁若无人,边舞边唱1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小说在叙事方面有独特之处,将人和戏巧妙结合,为人设戏,以戏写人。人与戏彼此叠映,相互阐释。B 小说通过筱燕秋闯进化妆间后和春来“对视了一眼”这个细节,微妙地揭示出这对师生之间的矛盾纠葛。C 小说细致入微地记叙、描写了筱燕秋自己化妆的情形和动作,符合人物身份特征,展现了她的内心世界。D 小说结尾记叙了筱燕秋在风雪中路灯下轰轰烈烈的“演出
24、” ,旨在表现她艺术的高超和自负的个性。18文中有三处关于“风雪”的描写,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 分)19. 小说以“嫦娥”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6分)三、语言文字运用(12 分)来源2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A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B在此次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同学们常围在一起相互鼓劲并认真总结得失,赢得的远远不只是比赛的胜负。C生态环境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存。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只有减少环境污染,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才能逐渐得到改善。D图书过
25、度包装不仅让奢靡浪费之风入侵文化领域,将真正的爱书之人拒之门外,而且让普通消费者的图书购买力大大下降。2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的是( )(3 分 ) A这是一条经典的旅游路线,既能让你饱览大自然巧夺天工般的美景,又能让你领略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 B.近年来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对商场里琳琅满目的高档电器也不再望尘莫及了。 C.有的同学过去对语文学习不重视,到了高中才发现既要补欠账,又要学新知识,被弄得左支右绌,狼狈得很。D寒蝉与小灰雀不置可否地讥笑鲲鹏说:“我从地面急速起飞,碰着榆树或檀树的树枝,就落在地上,为什么要到九万里的高空再向南飞呢?22阅读下面文段,围绕
26、“国家精神”,根据划线句子仿写三句话,组成排比句式。(6 分)国家精神是什么?简单两个字,就是一个国家的“国魂”。它是一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赤子精神, ,。四、作文(60 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2018 年 10 月 28 日上午,重庆市万州区公交车上,乘客刘某因错过目的地站要求停车,司机冉某以该处无公交车站拒绝。刘某对司机大加指责,司机不断回头解释与争吵,乘客大多选择旁观不语,矛盾逐渐升级。当车经过万州长江二桥时,刘某突然拿起手机两次砸向司机头部,司机冉某放开方向盘进行回击,最终导致车辆失控,与迎面的小轿车碰撞后冲出二桥护栏坠江。在救援
27、人员忙着对失踪人员救援的同时,网络上充斥着各种谣言。比如“公交车司机凌晨 K 歌导致开车时睡着引发事故” 、 “大巴和小轿车相撞的原因系女司机驾驶的小轿车逆行”由此引发网友议论与谩骂。这次相关权威部门的真相披露和辟谣工作相当及时,事故真实情况和相关调查结果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让民众了解真相。读了上面这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仙游一中 2018-2019 学年上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考 参考答案一、古代诗文阅读(54 分)(一)课内文言文部分(18 分)1、C 再:第二次2、C 没有通假字,“销”通“消” (学案P23)
28、,“而”通“能” (学案P28) ,“辩”通“变” (学案P28) ,“零丁”通“伶仃” (学案P33) 。3、D 解析:D项是介宾短语后置句,其他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 (A项学案P19,B、C项学案P29)4、C (A项学案P19,B项学案P24,D项学案P34)5、B 例句加点词为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 (学案P33)A项,名词活用作动词,任职(学案P33) ;B项,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学案P19) ;C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腾飞,使起舞(学案P24) ;D项,形容词活用作动词,非议(学案P29) 。6、C “迁”一般指升职, “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学科(A、B项学案P20,D
29、项学案P29)(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9 分)7、B8、A(论语应为春秋 )9、B(“担任著作郎”的不是文立,而是陈寿。 )10、又因为不把母亲葬回去而被世人讽刺。几年后,担任太子中庶子。 (得分点:“坐”译为“因为”1 分;“见讥”表被动 1 分;“除”译为“担任”1 分;大意 2 分。 ) 后来和陈寿有了隔阂(嫌隙) ,就相互诬告攻击,有识之士因此看不起他(们) 。 (得分点:“携隙”,隔阂,1 分“有识” ,动词活用为名词“有见识的人” ,1 分;“短” ,看不起,1 分;大意 2 分。 )【 参 考 译 文 】陈 寿 字 字 承 祚 , 是 巴 西 安 汉 人 , 年 轻 时 求 学
30、于 散 骑 常 侍 谯 周 , 对 尚 书 三传 有 研 究 , 精 通 史 记 汉 书 , 聪 明 机 警 博 学 多 识 , 写 得 文 章 文 采 华 丽 。 开 始时 担 任 州 命 卫 将 军 主 簿 、 东 观 秘 书 郎 、 散 骑 黄 门 侍 郎 。 大 同 年 后 被 举 荐 为 孝 廉 , 担 任本 郡 中 正 。益 州 建 立 武 制 后 , 蜀 郡 郑 伯 邑 、 太 尉 赵 彦 信 及 汉 中 陈 申 伯 、 祝 元 灵 、 广 汉 王 文 表皆 凭 博 学 多 识 而 闻 名 , 共 作 巴 蜀 耆 旧 传 , 陈 寿 认 为 内 容 不 够 广 泛 , 于 是 又
31、 汇 合 巴 、汉 两 地 的 人 物 故 事 撰 写 了 益 部 耆 旧 传 共 十 卷 。 散 骑 常 侍 文 立 表 呈 其 传 , 得 到 了武 帝 的 赞 许 , 再 让 陈 寿 担 任 着 作 郎 。吴 地 平 定 后 , 陈 寿 汇 合 三 国 史 , 写 成 魏 、 吴 、 蜀 三 书 共 六 十 五 篇 , 取名 三 国 志 , 又 写 成 古 国 志 五 十 卷 , 文 词 典 雅 。 中 书 监 荀 勖 、 中 书 令 张 华 非 常喜 欢 他 , 认 为 班 固 、 司 马 迁 都 不 足 道 。 后 离 开 京 城 担 任 平 阳 侯 相 。 张 华 又 上 表 让
32、陈 寿编 写 诸 葛 亮 故 事 集 二 十 四 卷 , 当 时 另 有 蜀 人 寿 良 也 编 有 诸 葛 亮 故 事 集 , 略有 不 同 。 陈 寿 又 进 朝 庭 担 任 着 作 郎 。 镇 南 将 军 杜 预 上 表 向 皇 上 举 荐 陈 寿 担 任 散 骑 侍 郎 ,皇 上 下 诏 : 昨 刚 任 用 蜀 人 寿 良 任 散 骑 侍 郎 , 可 以 让 陈 寿 担 任 侍 御 史 。 陈 寿 向 皇 上 呈 上 官 司 论 共 七 篇 , 文 论 依 据 典 故 , 论 所 要 沿 袭 和 革 除 的 东 西 。 又 呈 上 释 讳 广 国 论 。 张 华 又 上 表 让 陈 寿
33、 兼 任 中 书 郎 , 陈 寿 的 魏 志 有 违 荀 勖 的 意 思 , 荀勖 不 想 让 陈 寿 在 朝 庭 内 任 职 , 上 表 皇 上 让 他 担 任 长 广 太 守 。 陈 寿 的 母 亲 留 下 遗 言 说 死后 要 葬 在 洛 阳 , 陈 寿 听 从 母 亲 的 遗 愿 。 又 因 为 不 把 母 亲 葬 回 去 被 人 诟 病 。 几 年 后 , 担任 中 庶 子 。 太 子 离 开 后 , 又 兼 任 散 骑 常 侍 。惠 帝 对 司 空 张 华 说 , 陈 寿 非 常 有 才 华 , 不 能 让 他 长 久 兼 职 。 张 华 上 表 想 让 陈 寿 荣升 九 卿 ,
34、正 遇 到 受 诛 连 , 忠 贤 之 志 皆 被 排 挤 , 陈 寿 最 后 死 于 洛 阳 。 其 地 位 声 望 皆 无 法体 现 他 的 才 能 , 当 时 的 人 都 让 为 他 很 冤 ( 不 值 ) 。长 兄 儿 子 符 , 字 长 信 , 也 很 有 文 才 , 继 陈 寿 后 也 担 任 佐 着 作 郎 , 上 廉 令 。 符 弟 陈莅 , 字 叔 度 , 担 任 , 梁 州 别 驾 , 骠 骑 将 军 齐 王 辟 掾 , 死 于 洛 阳 。 莅 弟 陈 阶 , 字 达 芝 ,担 任 州 主 簿 , 被 举 荐 为 孝 廉 , 升 任 中 令 、 永 昌 西 部 都 尉 、
35、建 宁 兴 古 太 守 。 三 人 皆 辞 章华 丽 , 享 誉 当 世 。 陈 寿 所 著 二 百 多 篇 , 符 、 莅 、 阶 各 著 数 十 篇 。 后 来 梁 、 益 二 州 以 及中 原 的 文 士 们 纷 纷 为 他 以 及 叔 父 、 两 位 兄 弟 作 传 , 大 体 和 这 篇 介 绍 的 一 样 。当 时 蜀 梓 潼 人 李 骧 也 很 有 才 华 , 闻 名 当 世 , 被 举 荐 为 秀 才 , 尚 书 郎 , 被 授 建 平 太守 , 因 为 身 体 不 适 而 没 去 上 任 。 执 意 在 州 里 , 后 担 任 广 汉 太 守 。 初 与 陈 寿 齐 名 ,
36、相 互亲 昵 友 好 , 后 来 与 陈 寿 感 情 上 有 了 嫌 隙 , 就 相 互 攻 击 , 有 识 之 士 因 此 看 不 起 他 们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1、12 题。 (9 分)11、C 本题是对诗歌鉴赏的综合考查,主要考查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C项, “急切地呼喊着牧童的名字”错, “以声衬寂”也不恰当。12、 【参考答案】直抒胸臆,反衬见意。看到万物皆有所归,归得惬意,诗人既羡慕又惆怅,反复吟咏式徽 ,反衬出自己独无所归、归隐太迟的惆怅。卒章显志,画龙点睛。前面诗句以白描手法描写初夏傍晚乡村夕阳西下、牛羊回归、老人倚杖、麦苗吐秀、桑叶稀疏、田夫荷锄一系列宁静和谐的景
37、色,最后两句由写景转向抒情,画龙点睛式地揭示了主题。用典。王维在诗中借吟咏式徽以表达归隐田园的急切心情。 (答对两点即可)【解析】渭川:渭水,源于甘肃鸟鼠山,经陕西,流入黄河。田家:农家。墟落:村庄。斜阳:一作“斜光” 。穷巷:深巷。野老:村野老人。牧童:一作“僮仆” 。倚杖:靠着拐杖。荆扉:柴门。雉(zh)雊(gu):野鸡鸣叫。 诗经小雅小弁:“雉之朝雊,尚求其雌。 ”蚕眠:蚕蜕皮时,不食不动,像睡眠一样。荷(h):肩负的意思。至:一作“立” 。即此:指上面所说的情景。式微:诗经篇名,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表归隐之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暮归图,虽都是平常事物,却表现
38、出诗人高超的写景技巧。全诗以朴素的白描手法,写出了人与物皆有所归的景像,映衬出诗人的心情,抒发了诗人渴望有所归,羡慕平静悠闲的田园生活的心情,流露出诗人在官场的孤苦、郁闷。全诗不事雕绘,纯用白描,自然清新,诗意盎然。诗的核心是一个“归”字。诗人一开头,首先描写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象,渲染暮色苍茫的浓烈气氛,作为总背景,统摄全篇。接着,诗人一笔就落到“归”字上,描绘了牛羊徐徐归村的情景,很像是诗经里的几句诗:“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人痴情地目送牛羊归村,直至没入深巷。就在这时,诗人看到了更为动人的情景:柴门外,一位慈祥的老人拄着拐杖,正迎候着放牧归来的小孩。这种朴素
39、的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深情,感染了诗人,似乎也分享到了牧童归家的乐趣。顿时间,诗人感到这田野上的一切生命,在这黄昏时节,似乎都在思归。麦地里的野鸡叫得多动情啊,那是在呼唤自己的配偶;桑林里的桑叶已所剩无几,蚕儿开始吐丝作茧,营就自己的安乐窝,找到自己的归宿了。田野上,农夫们三三两两,扛着锄头下地归来,在田间小道上偶然相遇,亲切絮语,简直有点乐而忘归呢。诗人目睹这一切,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和身世,十分感慨。自开元二十五年(737 年)宰相张九龄被排挤出朝廷之后,王维深感政治上失去依傍,进退两难。在这种心绪下诗人来到原野,看到人皆有所归,唯独自己尚彷徨中路,不能不既羡慕又惆怅。所以诗人感慨系之地说:“即此
40、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此诗经“即此”一点化,不仅此前所写之景皆成情语,而且景情契合无间,浑然一体,画龙点睛式地揭示了主题。 “此”乃此前的流水账式的描写和概括,也就是“此”引发了诗人对“闲适”的羡慕之情。其实,农夫们并不闲逸。但诗人觉得和自己担惊受怕的官场生活相比,农夫们安然得多,自在得多,故有闲逸之感。 式微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诗人借以抒发自己急欲归隐田园的心情,不仅在意境上与首句“斜阳照墟落”相照映,而且在内容上也落在“归”字上,使写景与抒情契合无间,浑然一体,画龙点睛式地揭示了主题。前面写了那么多的“归” ,实际上都是反衬,以人皆有所归,反衬自己独无所归;以人皆归得及
41、时、亲切、惬意,反衬自己归隐太迟以及自己混迹官场的孤单、苦闷。这最后一句是全诗的重心和灵魂。如果以为诗人的本意就在于完成那幅田家晚归图,这就失之于肤浅了。这首诗绝大部分的篇幅是在写农村和农民,然而,诗人还是一种旁观者的姿态,顶多只是寻得了一种借题发挥的缘起。王维丰裕的经济地位,且仕且隐的名士风度,及其绝对占上风的庄禅思想的支配,使他绝不会像陶渊明那样贴近田园而做自食其力的耕作,他的感触和体验是隐士的而非农民的。(四)名篇名句默写(8 分)13、(1)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3)乌鸟私情,愿乞终养(4)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二、现代文阅读(3
42、0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14、C 原文第 1 段说:“其中敬畏之心,是相对于现代动物伦理所独有的精神特质” 不包括爱惜、同情。而非选项所说的。15、C 张冠李戴, “否定了动物天生作为食物”是宋儒程颐的观点,非选项所说的康有为。16、D 偷换概念,古代中国人的敬畏心态面对的是“祥瑞动物” ,而不是“动物” 。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17、D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D项, “旨在表现她艺术的高超和自负的个性”错。此处应该是为了刻画一位痴迷执着、视戏如命的“青衣”形象。18、第一处:午后天空阴沉,天气预报说有风雪,暗示着
43、情节和人物命运的变化。第二处:天黑了,雪花却纷扬起来,霓虹灯在纷飞的雪花中明灭,突出了路途的艰难,烘托出筱燕秋焦急的心情。第三处:路灯下,雪花飞舞,主人公以风雪为背景演出,给文章增添了悲剧色彩。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小说中景色描写的作用。认真阅读,梳理文章内容,回答有关“作用”的题目,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思考。要先找到三处有关描写“风雪”的句子或语段,看它的上下文的情节故事是什么,人物有哪些表现或变化,再分析与小说的主题是否有暗示的作用。第一处这样说“午后的天空又阴沉下来了。昨晚的天气预报说了,今天午后有大风雪的。下午风倒是起了,雪花却没有。 ”接着交代了筱燕秋浑身乏力,发了高烧。筱燕秋突然生病,
44、势必会影响演出,而“嫦娥”的角色将易主,这对她该诗多大的打击。故该处的景色描写暗示着情节和人物命运的变化。第二处这样说“天已经黑了。雪花却纷扬起来。雪花那么大,那么密,远处的霓虹灯在纷飞的雪花中明灭,”这是筱燕秋挂完水后的景色描写,接着因为“风雪”的缘故,她打不到车,故此处的景色描写突出了天气恶劣,回剧院的路途艰难,主要是烘托了筱燕秋焦急的心情。第三处出现在小说的结尾,这样说“筱燕秋看了大雪中的马路一眼,自己给自己数起了板眼,同时舞动起手中的竹笛。她开始了唱,她唱的依旧是二簧慢板转原板转流水转高腔。雪花在飞舞,剧场的门口突然围上来许多人,” ,此时,雪花飞舞,筱燕秋以“风雪”为背景,独自在演出
45、,这给文章增添了悲剧色彩。本题应从小说的情节安排和人物心理的刻画、性格的塑造等方面分析概括。 19、“嫦娥”是文中重要的文化符号,使小说具有浓郁的艺术气息和鲜明的悲剧色彩。“嫦娥”是贯穿小说的线索,激发人物之间的矛盾,推动情节发展并且使情节紧凑集中。“嫦娥”有助于对主人公形象的塑造,展现了一位痴迷执着、视戏如命的“青衣”形象。“嫦娥”有助于对人物内在情感的表现,主人公对于“嫦娥”的认知及其变化,展现了她的内心世界。“嫦娥”伴随著主人公的人生历程,暗示了人物无力回天、苦苦挣扎的悲剧命运。(答对三点即可酌情给分)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安排的能力。认真阅读,梳理文章内容,回答有关“好处”的
46、题目,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思考。题干已经提示说本文以“嫦娥”为中心叙事写人,这就表明在就够上, “嫦娥”是贯穿小说的线索,激发人物之间的矛盾,推动情节发展并且使情节紧凑集中。在内容上, “嫦娥”是“奔月”这场戏的主角,是重要的文化符号,以“嫦娥”为中心叙事写人使小说具有浓郁的艺术气息和鲜明的悲剧色彩。 “嫦娥”有助于对人物内在情感的表现,主人公对于“嫦娥”的认知及其变化,展现了她的内心世界,有助于对主人公形象的塑造,展现了一位痴迷执着、视戏如命的“青衣”形象。从主题上说, “嫦娥”伴随著主人公的人生历程,暗示了人物无力回天、苦苦挣扎的悲剧命运。综上,本题用该结合小说的人物性格、情节结构和主题的
47、揭示等方分析“嫦娥”在小说中的好处,尤其要分析“嫦娥”在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心理方面的作用,然后分点回答。三、语言文字运用(12 分)20、A A项 2017 年全国卷 1 题;B不合逻辑。 “赢得的远远不只是比赛的胜负”中的“赢得负”不合事理,应为“赢得的远远不只是比赛的胜利” ;C成分残缺。可将“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去掉,在“才能”后补上“使破坏的生态环境” 。D语序不当。 (学案P4)将“让奢靡浪费之风入侵文化领域,将真正的爱书之人拒之门外”与“让普通消费者的图书购买力大大下降”互换位置。 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
48、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 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出现多重定语或多重状语,就要考虑是否存在语序不当;如果出现长定语就要考虑是否淹没了中心词造成成分残缺;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21、C A、 “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使用错误,不能用来形容大自然山水。B、 “望尘莫及”指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使用错误。C、 “左支右绌”原指弯弓射箭的姿势,左手支持,右手屈曲。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D项, “不置可否” ,不说对,也不说不对。此处可用“不屑一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