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结合案例谈观察渗透理论的正负价值.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810376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合案例谈观察渗透理论的正负价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结合案例谈观察渗透理论的正负价值观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进行的一项活动。人们通过观察可以认识周围的人、事物和整个世界。观察可以分为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自然观察是指人类对自然现象不做任何人工的变革而进行的一类观察。而实验观察是通过对自然现象或事物认为进行积极干预后所进行的观察。显然,实验观察是一种比自然观察更强有力地手段。观察与理论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科学哲学领域争论的焦点之一。逻辑实证主义认为观察是绝对“中性的” ,观察语言不依赖于理论语言,而理论语言则依赖于观察语言通过对应规则从观察获得意义。然而,在科学观察面前,人类往往更需要借助主体的能动性来获得经验知识,不同的主体或者同一主体在不同的条件

2、下观察到的结论也可能会不相同。美国著名哲学家汉森提出了“观察渗透理论”来反对逻辑实证主义的观点。这一理论告诉我们,在观察的过程中,观察者不是机械的、被动消极的接受客体发出信息的刺激,观察会受到观察主体理论结构的影响。这一点使得不同理论观点的人可能把同一对象观察成不同的样子,而其不同的程度和他们互相分歧的程度一致。具体来说,理论差异小,则观察结果的差异也小;相反,理论如果差异很大,就很有可能把同一个对象看成不同的东西。但被观察对象是客观存在的,是第一性的。观察结果的内容是客观的,是由客体的性质决定的。中性的观察不存在,完全依赖理论的观察也是没有的。结合一个具体的案例进行说明。设想哥白尼和托勒密“观察日出 ”。公元二世纪时的托勒密看日出,看到的是东方的晨曦驱赶着沉沉的黑夜,朝霞迎来了新一天的黎明。一轮红日,带着光和热从地平线上腾起,太阳神阿波罗接替了他的双生姐姐月神阿耳忒尼斯。然而十六世纪时的哥白尼看日出,看到的又是什么呢?他必定看到他所在的那一座山头,随着自西向东转动的地球,逐渐接近太阳的光锥,在光锥与地球上这座高山的相切处,就是阿波罗与阿耳忒尼斯交接班的地方。沐浴着温暖日光的哥白尼和欣赏清晨美景的托勒密观察到的是同一个东西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法学 > 理论/案例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