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济南市十三五规划纲要.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805515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DOC 页数:98 大小:6.6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南市十三五规划纲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济南市十三五规划纲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济南市十三五规划纲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济南市十三五规划纲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济南市十三五规划纲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济 南 市 国 民 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第 十 三 个 五 年 规 划 纲 要(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2016 年 4 月目 录第一篇 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 (1)第一章 发展基础 (1)第二章 总体思路 (6)第三章 主要目标 (8)第四章 工作导向 (12)第二篇 坚持创新聚焦,培育省会 经济新优势 (13)第五章 打造经济中心 (13)第六章 打造金融中心 (26)第七章 打造物流中心 (28)第八章 打造科技创新中心 (30)第三篇 坚持协调融合,构建均衡发展新格局 (33)第九章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33)第十章 加快推进携河发展 (36)第十一章 建

2、设南部生态功能保护区 (38)第十二章 推进城乡一体发展 (39)第十三章 健全基础设施体系 (41)第四篇 坚持绿色低碳,展现生态泉城新形象 (45)第十四章 优化主体功能分区 (45)第十五章 坚决打好治霾攻坚战 (47)第十六章 破解交通拥堵难题 (49)第十七章 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 (51)第十八章 大力整治城乡环境 (55)第十九章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 (56)第二十章 保护发扬泉城特色 (57)第二十一章 推进低碳循环发展 (58)第二十二章 健全生态文明制度 (59)第五篇 坚持改革开放,塑造科学发展新体制 (60)第二十三章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61)第二十四章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3、 (63)第二十五章 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64)第二十六章 打造多元开放格局 (65)第二十七章 提高“引进来” 质量 (66)第二十八章 加快“走出去” 步伐 (68)第二十九章 扩大区域交流合作 (69)第六篇 坚持共建共享,开创和谐包容新局面 (71)第三十章 提前完成脱贫任务 (71)第三十一章 推进教育现代化 (72)第三十二章 促进就业鼓励创业 (74)第三十三章 织好民生保障安全网 (76)第三十四章 提升人民健康水平 (77)第三十五章 打造区域文化强市 (80)第三十六章 加强社会治理创新 (82)第七篇 强化规划实施,确保目标任务实现 (84)第三十七章 强化组织领导 (8

4、4)第三十八章 强化项目支撑 (85)第三十九章 强化要素保障 (86)第四十章 完善实施机制 (88) 0 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 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中共山东省委和中共济南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政府战略意图,明确改革发展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回应人民群众期待,是今后 5 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更好履行政府职责的重要依据。第一篇 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十三五” 时 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走在全省前列作为奋斗目标,以“打造四个中心

5、,建设现代泉城”作为具体实 践,深入分析现实基础,科学确定目标定位,积极创新工作路径,努力实现发展新跨越。第一章 发展基础“十二五” 时 期,是济 南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 时期,是奠定长远发展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在全市人民共同努力下,我市始终坚持将中央、省决策部署与济南实际相结合,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积极应对各种困难挑战,全力办好有利于发展全局的大事、市场关注的要事和群众期盼的实事,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取得重大成就,完成了“十二五” 规划确定的主要目 标任务。经济实力跨越提升。 “十二五” 时期全市生 产总值年均增长9.3%,2015 年 达 到 6100.2亿 元 ,是 2010 年 的

6、1.6 倍 ,人均 13795 1 美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 18.2%,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3.3 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 1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 13.6%,进出口规模明显增加。5 年来生产总值年度增速逐步达到和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大幅前移到全省前列。发展动力加快转换。服务经济优势更加突出,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17.4%,物流、商务、软件信息、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57.2%。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发展,万人发明专利授权数位居全省首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高

7、于全省 10.6 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达 60%以上,浪潮“ 高端容错计算机系 统关键技术与应 用” 、宏济堂“人工麝香研制及其产业化”项目荣 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粮食生产连续 13年丰收,省会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城乡建设力度加大。市内六区和三县一市建成区面积 496.7平方公里,全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62%。中央商务区建设全面启动,泉城特色标志区功能品质显著提升,西客站、华山等片区开发初具规模,11 个小城镇列为省级示范镇,市级文明生态村达到 3300 个。全国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和公交都市建设稳步推进,高速公路实现县区全通达,城市轨道交通 R1线工程全面开工

8、,高快一体快速路网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城区新增供热面积 3890 万平方米,新建燃气管线 760 公里,改造供水低压片区 60 余处,完成户表改造 65 万户,农村基本普及自来水,固定互联网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 80%,创建成为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城市。 2 区域联动实现突破。市对县(市)区分类指导力度持续加大,县区结对帮扶全面启动。5 个县(市)区生产总值超过 500亿元,10 个县(市)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 15亿元,历下区生产总值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高居全省前列。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升级为综合保税区。沿黄新区规划策划启动,黄河北地区加快发展的基础更加扎实

9、。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迈向一体化,济南、莱芜两市在交通、民生等部分领域实现同城化。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两集中、两到位” 审 批服务全面推行,审批和收费事项大幅减少,营商环境达到同类城市先进水平。国企改革积极推进,44 家困难国企帮扶解困取得显著成效。财政专项资金市场化运作力度加大,全市上市企业达 31 家,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占全省的 1/5。引资引技引智成效突出,共到账外资 66.5亿美元,累计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350 名,总部企业达到 73家。融入国家“一带 一路” 战略步伐加快,在 综合保税区建成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生态建设扎实推进。建成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水生态文明

10、市创建取得重要成果,生态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海绵城市建设扎实推进,入围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完成河道整治 380 公里,城区污水处理率提高到 9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 40.2%,山体生态修复暨山体公园建设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南部山区保护力度加大,泉群连续 12 年喷涌,整合成立天下第一泉风景区并创建成为全市首个国家 5A级旅游景区,成功举办 3 届泉水节。耕地面积保持稳定,入围全国首批节水型城市。东部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和关 停 腾 退 工 业 企 业 24 家 ,节 能 减 3 排 和 淘 汰 落 后 产 能 任 务 顺 利 完 成 。人民生活大幅改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达到 4186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16081 元,年均分别增长 10.6%和 12.6%,均快于生产总值增速。新增城镇就业 85.1 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37.1 万人,社会保障基本实现人人享有,保障水平稳步提高,5 万户城镇居民告别棚户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明显,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教育改革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实现零择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成功举办第 10 届中国艺术节、第 3 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和第 22 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体育工作实现新突破,行政村健身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社会治理成效显著。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新进展,政府权力

12、清单、责任清单发布施行,12345 市民服务热线成为全国唯一的政府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居住证制度全面推行,在全国率先建成 5级农民工服务网络。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市民素质显著提高, “泉城义工 ”入围 10 个全国优 秀志愿服务组织。依法治市和平安创建扎实推进,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国防动员体系进一步完善,军地军民关系更加和谐交融。同时也要看到, “十二五 ”时期个别指标 完成不够理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存在。主要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动力转换步伐不快,工业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等短板依然突出;创新驱动引领作用尚未充分发挥,重点领域改革攻坚难度加大;区域发展仍不平衡,

13、县域经济实力仍然薄弱;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环境保护有待加强,群众对雾霾频发和交通拥堵反映强烈;基本公共服务不够均衡,部分群众依然贫困; 4 社会诚信缺失较为突出,法治建设亟待加强。专栏 1 “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完成情况规划目标 完成情况指标名称 2010 年2015 年 年均增长 (%) 2015 年 年均增长 (%)生产总值(亿元) 3910.5 6150 9.5 6100.2 9.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266.1 470 12 614.3 18.2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1637.9 3300 15 3498.4 1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1802.5 3180 13 341

14、0.3 13.6进出口总值(亿美元) 74.4 109 8 91.1实际到账外资(亿美元) 10.4 15.3 8 15.8 8.7三次产业比例 5.541.952.6 53956 5:37.8:57.2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44.6 48 52.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 37.7 42.7 42.6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 2 2.5 2.1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37 40 40.2城市人均道路面积(平方米) 10.4 13.2 12.6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 50.8 55 73城市污水处理率(%) 85 90 96新增城镇就业人

15、数(万人) 15 累计 50 累计 85.1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万人) 7.8 累计 26 累计 37.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5321 41000 10 以上 41864 10.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8903 14500 10 以上 16081 12.6注:根 据 市 十 五 届 人 大 常 委 会 第 十 次 会 议 决 议 ,部 分 指 标 的 规 划 目 标 作 了 调 整 。生产总值规 划目标按 2010 年价格推算, 2015 年完成情况为现价口径。一般 5 公共预算收入增长较快,包含财政体制调整因素。 进出口总值、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口径有调整。 第二章 总体

16、思路“十三五” 时 期是国际 国内形势大调整大 变革时期,既蕴含着重要发展机遇,也会带来多重困难挑战。从全球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依然存在,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从全国看,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本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长期积累的结构性和体制机制性矛盾亟待解决。从全省看,产业升级提速、城乡区域一体、陆海统筹联动以及生产力发展的多层

17、次将为我省发展提供更大潜力、韧劲和回旋余地,同时传统发展优势正在减弱,地区间同质化竞争加剧,实现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从全市看,发展基础更加扎实,发展布局更加完善,发展理念更加创新,发展氛围更加浓厚,特别是“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的中心任务深入人心,完全有条件实现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同时稳增长、转方式、强载体、增活力、惠民生、防风险的任务依然艰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必须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担当意识,准确把握宏观形势的发展变化,高度关注机遇挑战的相互转化,持续不断解放思想,多措并举狠抓落实,扎扎实 6 实做好各项工作,推动全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再上新台阶。专栏 2

18、“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2015 年 7 月 3 日,中共济南市委召开十届八次全体会议,研究确定了我市发展的战略定位,即积极打造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经济中心、金融中心 、物 流 中 心 、科 技 创 新 中 心 ,建 设 与 山 东 经 济 文 化 强 省 相 适 应 的 现代 泉 城 。“十三五” 时 期全市经济 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高 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

19、署,紧紧围绕“打造四个中心,建 设现代泉城” 的中心任务,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确保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全省前列,奋力开创省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进程中走在全省前列,必须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工作全过程,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在具体工作中,要注重把握好以下原则。坚持高点定位。主动对照经济文化强省省会地位和

20、先进城 7 市发展水平,保持适度较快的增长速度,强化中心城市作用,努力提升我市在全国、全省经济格局中的综合影响力。坚持转型升级。把创新摆在全市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积极开创新的动力源泉。坚持统筹融合。协同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促进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区域互动、城乡一体,进一步优化全市发展的总体布局。坚持改革开放。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融入国际国内开放经济体系,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充分激发全社会发展活力和潜能。坚持共建共享。恪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释放人民平等参与

21、热情,保障人民公平发展权利,全力维护人民各项权益,更好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坚持党领导全局协调各方,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全市发展沿着正确的轨道阔步前进。第三章 主要目标综合考虑发展基础、发展条件和发展需要,确定“十三五” 时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经济更加发展。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8%左右,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提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 2010 年 8 翻一番。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发展短板得到有效补齐,具有省会特色的高端

22、高质高效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经济综合实力和区域影响力大幅提升。城乡更加繁荣。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明显提高,形成产城融合、职住一体的城镇发展格局。区域联动发展步伐加快,黄河带动战略及北跨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县域经济实力跨越提升,农村面貌显著改观,城乡发展更加均衡。一体超前的基础设施网络更加完善,市区交通拥堵局面大幅缓解。生态更加良好。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形成。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大气和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正常降水年份泉群保持常年喷涌,山、泉、湖、河、城的城市特色更加鲜明。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稳步上

23、升。生活更加幸福。城乡居民收入增幅超过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农村居民收入增幅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脱贫攻坚任务顺利完成。创业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健康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社会治理实现普遍参与,公共安全得到切实保障,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明显增强。社会更加文明。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市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建成全国文明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成为全市 9 经济支柱性产业,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和归属感明显提升。

24、制度更加完善。政务服务更加务实、高效、清廉,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法治济南建设取得新成效。发展活力竞相迸发,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城市国际化程度提高,营商环境继续走在同类城市前列。人民民主更加健全,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得到有效保护。专栏 3 “十三五” 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指 标 2015 年 2020 年 年均增长 (%) 属 性一、打造四个中心(一)综合实力生产总值(亿元) 6100.2 9000 8 预期性人均生产总值(美元) 13795 20000 7.5 预期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 8 预期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614.3 945 9 预期性

25、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3498.4 6450 13 预期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3410.3 5750 11 预期性进出口总值(亿美元) 91.1 122 6 预期性实际到账外资(亿美元) 15.8 21 6 预期性招商引资(亿元) 950 1910 15 预期性总部企业数(家) 73 100 预期性(二)经济结构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 42.8 45 预期性民营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37.1 40 预期性 10 指 标 2015 年 2020 年 年均增长 (% ) 属 性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57.2 60 预期性金融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10

26、.5 13 预期性物流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6.8 8 预期性(三)创新驱动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 2.1 2.6 预期性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 42.6 46 预期性万人发明专利授权数(件) 12.5 24 预期性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3 15 约束性二、建设现代泉城(一)城乡建设常住人口(万人) 713.2 750 预期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62 67 约束性固定互联网宽带家庭普及率(%) 80 90 预期性市区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 44 60 预期性(二)资源环境用水总量控制(亿立方米) 17.3 17.6 约束性

27、空气质量改善率(%)比 2010年改善20%比 2015 年改善 20% 约束性PM2.5 年均浓度(微克/立方米) 90 75 约束性省级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66.7 80 约束性森林覆盖率(%) 35.2 35 约束性 11 指 标 2015 年 2020 年 年均增长 (% ) 属 性中心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 10.5 11 预期性(三)人民生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39889 58600 8 预期性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4232 21400 8.5 预期性年均减少贫困人口(万人) 6 2018 年全面脱贫 约束性城镇登记失业率(%) 2 4 约束性城乡

28、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487 519 约束性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617 627 约束性棚户区住房改造(万套) 累计 5(不含城中村) 累 计 5(不 含城中村) 约束性每千人执业医师数(人) 4.6 5 预期性注:单位生 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以及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指标完成省下达任务。城乡居民收入为新统计口径。第四章 工作导向实现“十三五 ”时期经济 社会发展主要目 标,必须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路径、坚持以下导向:实施“三大 战略” 。实 施聚焦战略,坚持 产业聚焦、区域聚焦、政策聚焦和资源聚焦,集中力量办大事。实施融合战略,坚持产业融合

29、和产城融合,努力在产业融合中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在产城融合中优化发展布局、打造块状高地。实施开放战略,坚持思想开放、市场开放和对内对外同步开放,加快形成参与和引领区 12 域合作竞争新优势。坚持“三大途径 ”。坚 持项目导向,注重把 发展落实到具体项目上,把工作落实到具体项目上,通过项目新突破实现发展新突破。坚持招商引资,针对实体经济、城乡建设和社会民生等领域,积极汇集更多大项目好项目,以优质增量助推发展转型和民生改善。坚持环境营造,加强法治环境、政务环境、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建设,打造国内领先营商环境。激发“三大 动力” 。坚 持改革推动,增强 深化改革的信心和勇气,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和利益固化

30、的藩篱,推进关系全局的重大改革事项,努力以改革增动力。坚持创新驱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情,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坚持投资拉动,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稳定增长、提质增效和改善民生的关键,以高质量的投资实现高质量的发展。第二篇 坚持创新聚焦,培育省会经济新优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集中发展省会优势突出、市场空间广阔的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加快打造“四个中心” 。 13 第五章 打造经济中心积极构建高端高质高效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塑造“济南设计”“济 南智造”“ 济南服 务” 品牌

31、,全面增强经济 影响力、区域带动力和环境吸引力,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经济中心。建设信息经济强市。充分释放现代信息技术跨界融合的巨大潜力,加速信息技术向经济领域渗透融合,增创信息产业发展新优势,加快形成信息化强劲推动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发展壮大信息产业。以云计算应用需求为牵引,做大做强高端容错计算机、高性能服务器、网络设备、大容量存储、云服务终端等云计算产业链。加快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提升新一代网络与通信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水平,推进量子通信科研成果转化,培育卫星通信、光通信产业,支持北斗系统应用产业,积极发展物联网、应用电子、数字家庭、空间地理信息应用等产业。发挥国产自主可控软件优势,发展操作系

32、统、中间件、数据库等基础软件,丰富工业软件产品体系,做大信息安全产业规模,培育特色应用软件产业集群,发展信息系统集成、信息技术咨询产业,培育移动应用、位置服务、社交应用等网络信息服务业,打造高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基地。依托碳化硅衬底、铌酸锂单晶薄膜技术优势,完善器件制造与终端应用环节,建设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碳化硅半导体产业和光电子产业基地。扎实推进中国软件名城、国家信息产业高技术产业基地等创新示范平台建设,不断增强政策聚焦作用和产业服务功能。加快发展互联网经济。发挥互联网对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 14 的重要作用,实施“互联网” 行动计划,推 进互联网技术与产业领域融合创新,发展以要素、产能、

33、需求高效对接为特征的分享经济。健全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培育电子商务服务能力,加快电子商务应用普及深化,推动互联网与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打造国家电子商务发展示范城市。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推进网络化协同制造,加速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加快发展智慧能源,建设分布式能源网络,发展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多种能源协调互补的能源互联网。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发展精准化生产、网络化服务、智能高效、绿色安全的智慧农业。优化发展环境,做强优势领域,培育一批国内领先的互联网应用企业和基础服务企业,构建现代互联网产业体系。 “十

34、三五”时期,在全省率先形成网 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互联网经济成为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专栏 4 “互联网” 重大产业工程互联网先进制造:实施众包设计工程,推动企业在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和供应链管理等关键环节对接用户个性化需求,创新“个性定制”服务新模式;推动互联网与产业链各环节紧密融合,优化工业生产流程,提升工业制造智能化水平。互联网金融:推动互联网与金融产品紧密结合,开展网络借贷、网络保险、众筹融资、第三方支付、网 络征信等各类业务,实现传统银行互联网转型、新兴互联网金融活力迸发。 15 互联网物流:以第四方物流平台项目为带动,构建物流信息共享互通体系,建设深度

35、感知智能仓储系统,完善智能物流配送调配体系,提升物流仓储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和运转效率。互联网农业:以农业科技示范园为基础,推动互联网与农业生产各环节深度融合,创新农业研发模式,推广精准农业生产,提高需求预测能力;实施农村淘宝行动,完善“菜鸟”电商直供体系,解决农产品供需匹配问题;推进智慧农村建设。促进大数据发展应用。落实国家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加快国家信息惠民和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推动政府信息系统、公共数据互联开放共享及社会化开发利用,全面深化大数据在各行业领域的创新应用。建设完善全市政府数据统一共享交换平台,整合市级及以下各类政府信息平台和信息系统,集中构建统一的互联网政务数据服务平台和

36、信息惠民服务平台。综合运用大数据技术,推进政府简政放权和监管方式转变,推动政府治理精准化、商事服务便捷化、安全保障高效化、民生服务普惠化。促进大数据在制造业产品全生命周期、产业链全流程的集成运用,加快服务业大数据应用,培育数据应用新业态,发展农业农村大数据。依托我市信息产业基础优势,加快形成大数据产品体系,构建竞争优势突出的大数据产业链。支持企业开展基于大数据的第三方数据服务,积极培育一批大数据应用开发企业,加快形成区域集聚发展优势。 “十三五” 时期,率先建成政府数据 统一开放平台,区域性数据资源得到汇聚应用,大数据产业实现快速发展。 16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实施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工

37、程,制定实施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努力打造“济南智造” 品牌。加快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装备的研发与产业化,着力突破关键功能部件、智能化仪器仪表等领域,全面推广数控技术、智能技术,促进装备制造智能化。加强工业互联网设施建设和示范推广,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机交互、增材制造、智能物流管理等技术和装备应用,提高精准制造、敏捷制造能力。研究部署信息物理系统(CPS),实现生产经营流程重构再造。实施智能工厂示范行动,加快劳动密集型行业“机器换人” 、流程制造行业生产过程智能化、离散制造行业数字化车间建设,积极创建智能工厂、互联工厂。建设智能制造创新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智能制造服务支

38、撑体系。 “十三五” 时期,信息化指数保持全省首位,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全省领先,打造成为国内领先的智能制造基地。专栏 5 智能制造产业 示范工程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工程:突破专用集成电路、数字信号处理器、可编 程逻辑控制器、嵌入式系统、工 业 大数据处理等一批关键技术,加快研制生产高精度复合型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专用智能设备、智能仪器仪表及智能化生产线。智能制造技术平台支撑体系培育工程:依托产业园区、重点高校、科研院所、骨干企业和行业协会,设立智能制造研发服务平台,组建智能制造产业联盟。制造过程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工程:支持重点领域企业提升装备数字化、管理信息化水平,推广

39、应用智能技术装备,促进制造工艺的仿 17 真优化、数字化控制、状态信息实时监测和自适应控制。智能制造产业规模化推进工程:规划布局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园,推动成立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促进智能制造产业规模化、集聚化、高端化发 展。打造服务经济发展高地。突出省会综合优势,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提升“ 济南服务” 品牌影响力,打造 辐射区域更广、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强市。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适应产业融合发展趋势和服务专业化要求,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质量和供给能力,提升带动经济整体运行效率。围绕工业、规划、建筑与环境

40、、文化创意等领域,促进设计服务专业化、集成化、规模化发展,建设区域性设计服务集聚中心,全力打造“济南 设计” 品牌。规划建设检验检测服务园区,吸引国内外标准化专业技术机构入驻,推动检验检测与认证机构聚集发展。加快发展科技创新服务,全面提升人力资源服务、研发服务、创业孵化、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服务能力水平,促进信息技术服务、节能环保服务、生物技术服务加快发展,打造区域性高技术服务业创新发展高地。积极发展战略规划、营销策划、市场调查、管理咨询等提升产业发展素质的商务咨询服务,大力发展资产评估、会计、审计、税务、勘察设计、工程咨询等专业咨询服务。加快西部会展中心建设,提升园博园会展中心功能,完善国

41、际会展中心和舜耕会展中心配套服务功能,积极申办国字号、国际性展会,着力培育自主会展品牌,尽 18 快跻身中国十大会展名城。促进生活性服务业提质增效。适应群众多元化消费需求,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推动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发展。系统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加快构建大文化、大旅游发展体制,提升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品牌,规划建设泉城国际旅游标志核心区,积极创建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统筹商业中心、特色商业街区和社区商业网点建设,加快完善城市新开发片区和农村商贸服务设施,推动商贸企业创新发展和批发市场转型升级。促进住宿餐饮业优化升级,提升餐饮特色街区,支持餐饮“老字号” 连锁经营,打造齐鲁美食之都。发展一批

42、各具特色的夜生活集聚区,丰富夜生活,发展夜经济。促进医疗服务、养生康复、健康管理等产业联动发展,发展健康干预、评估、咨询、跟踪、保险等专业配套服务,推动养老服务社会化、产业化,建设区域性健康养老服务中心。发挥省会教育资源优势,形成一批知名教育培训服务品牌,构建多层次多元化教育培训体系。依托阳光大姐品牌,建设完善“12343 ”家政服 务呼叫中心和网 络服务平台,鼓励发展各类新兴家庭服务业。稳步发展住房消费,积极发展功能性地产,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专栏 6 现代服务业重大工程载体培育工程:重点建设济南创新谷、鑫茂科技城、传化物流平台、唐冶设计创意产业园、市中区创新设计产业园、历下区广告创意

43、产业园、历下区人力资源服务园、龙翔智慧产业园区、鲁电节能环保产业园、检验检测产业园、阳光大姐家政服务集聚示范区、平阴云翠谷国际生态健 19 康城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标准建设工程:推动服务标准与国际接轨,创建一批国家和省级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制定一批地方服务业标准和行业服务规范,形成一批国家和省级服务标准,打造“济南标准”服务体系。品牌培育工程: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服务名牌和著名商标,形成一批自有创新品牌和影响力、竞争力强的大型服务企业, 树立“ 济南服务”品牌形象。企业成长工程:加强现代服务企业创业辅导,建立上规上限和总部后备企业库,形成梯次成长、竞进升级的企业集群。供应链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计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