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3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下图为上海某日天气预报的截图。据此回答 12 题:1.据图中所示信息,与当日最接近的节气是( )A.秋分(9 月 23 日) B.寒露(10 月 8 日)C.春分(3 月 21 日) D.清明(4 月 5 日)2.当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A.南半球,向北移 B.北半移,向北移C.北半球,向南移 D.南半球,向南移解析:1.C 2.A 第 1 题,根据图中日出日落时间可算出今日昼长为 11 小时 48 分,明日昼长为 11小时 50 分,昼长在增长
2、,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应为 12 月 22 日前后到 6 月 22 日前后之间,A、B 错。昼长都小于 12 小时,太阳直射点还位于南半球,为 12 月 22 日前后到 3 月 21 日前后之间,D 错。昼长较接近 12 小时,与当日最接近的节气为春分,C 正确。第 2 题,当天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因此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A 正确。如图为我国某地春分日时正午太阳与头顶夹角示意图。据此回答 35 题:3.该地此日正午太阳高度是( )A.28 B.62 C.90 D.04.该地所在地理纬度是( )A.18N B.28N C.32N D.52N5.次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将( )A.变大 B.变小
3、 C.不变 D.不确定解析:3.B 4.B 5.A 第 3 题,读图可知,此地正午太阳高度是:90-28=62,B 项符合。第 4 题,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结合公式 H=90-纬度差,可知纬度差为 28,即位于 28N,B 项符合。第 5 题,春分日后,太阳直射点将向北移动,北回归线及其以北正午太阳高度将变大,A 项符合。读“太阳直射点移动纬度变化示意图”,回答 68 题:- 2 -6.北半球各地夜长于昼,且昼长逐日递增的区段是( )A.ac B.bd C.de D.ce7.当太阳直射点由 b 向 c 移动时,关于地球公转速度叙述正确的是( )A.越来越快
4、B.越来越慢C.慢快慢 D.快慢快8.当太阳直射点由 a 向 b 移动时,香港(2215N)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为( )A.低高低 B.高低高C.低高 D.高低解析:6.C 7.D 8.A 第 6 题,根据题干可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动,据图可推知de 符合题意。第 7 题,由 b 向 c 移动为北半球由夏至日(6 月 22 日前后)到秋分日(9 月 23 日前后)这段时间,公转速度先由快变慢,7 月初最慢,以后又加快,经历了快慢快的过程。第 8 题,ab 这段时间,太阳直射点由赤道移向北回归线,香港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经历了由低变高,之后又变低的变化,即低高低。下表为某三地连续两日日
5、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回答 910 题:当日 次日 时间地点 日出 日落 日出 日落 9:00 23:00 8:58 23:02 7:19 18:41 7:20 18:40 5:40 18:48 5:39 18:499.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 B. C. D.10.若地为北京,则此时(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D.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解析:9.D 10.C 第 9 题,三地相比,地昼夜变化幅度最大;地昼夜变化幅度最小,因此三地纬度由高到低排列应是。第 10 题,若地为北京,由图示信息可知北京昼长夜短、并且
6、在变长,因此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北移,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下图为我国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四个城市的季节分配示意图。读图,回答 1112 题:11.图示季节分配自上而下依次为( )- 3 -A.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B.北京、武汉、哈尔滨、广州C.广州、武汉、哈尔滨、北京D.广州、北京、哈尔滨、武汉12.关于季节更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低纬度地区季节更替不明显B.中纬度地区季节更替明显C.高纬度地区季节更替明显D.季节更替取决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解析:11.D 12.C 第 11 题,纬度越低的地区热量越充足,夏季时间应越长,故夏季时间由长到短的顺序为纬度由低到
7、高的顺序,结合选项判断即可。第 12 题,低纬度地区由于接受太阳辐射较多,热量变化较小,故季节变化不明显;中纬度地区不同时间热量差异明显,季节性较强;高纬度地区接受太阳辐射较少,温度较低,季节变化不明显;季节更替取决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二、非选择题(共 40 分)13.读“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甲、乙两处的昼夜分布放大图”,回答(1)(5)题:(20 分)(1)在甲处放大图上,弧线 AC 为昼夜的分界线,其名称为 (填“晨线”或“昏线”)。(2分) (2)甲处放大图为 (填“南极”或“北极”)俯视图,请在甲处放大图上画出地球自转方向。(4 分) (3)说出在地球由甲处公转到丙处的过程
8、中武汉市昼夜长短的变化过程是 。(6 分) (4)地球公转到乙处时,D 点的昼长为 ,E 点的昼长是 。(4 分) (5)地球公转到甲处时,A、B、C 三地中昼长最长的是 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 地。(4 分) 解析:第(1)题,当地球公转到甲处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太阳直射北半球,AC 段即将进入黑夜,为昏线。第(2)题,甲为北极俯视图,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第(3)题,在地球由甲处公转到丙处的过程中,武汉市昼夜长短的变化过程是昼长夜短昼夜等长(平分)昼短夜长。第(4)题,地球公转到乙处时,D 点昼长为 8 小时,E 点位于赤道上,昼长始终为 12 小时。第(5)题,地球公
9、转到甲处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A、B、C 三地中,纬度最高的 C 地白昼最长,离北回归线最远的 C 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答案:(1)昏线(2 分)(2)北极 逆时针方向画箭头(图略)(4 分)(3)昼长夜短昼夜等长昼短夜长(6 分)(4)8 小时 12 小时(4 分)(5)C C(4 分)- 4 -14.为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济南地区推行了“阳光工程”,即在农村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山东一个农村中学(约 36N)地理学习小组的同学对学校附近村庄的太阳能安装使用情况进行了走访调查,发现太阳能支架是固定的,长度不可调节,于是他们提出了整改方案,将支架改造成可调节的活动支架,如图。根据
10、材料,探究下列问题:(20 分)(1)将太阳能支架由固定式改为活动式,请你思考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10 分)(2)一年中该地太阳能支架最短的日期是哪一天,为什么?(6 分)(3)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集热板与地面夹角的调节幅度是多少?(4 分)解析:第(1)题,只有随时调节支架长度,使集热板与太阳光线最大限度地保持垂直状态,才能保证每天太阳能板发挥最大作用。第(2)题,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变化,该地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大,支架最短,冬至日时则支架最长。第(3)题,此夹角与正午太阳高度角互余,可推知调节幅度为 12345926。答案:(1)为了在正午时集热板获得最多的太阳热量,必须使太阳光线垂直于集热板,由于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变化,因此要调整支架高低,保证正午太阳光线垂直于集热板。(10 分)(2)6 月 22 日前后(夏至日)。因为 6 月 22 日前后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因此必须调整支架为最短,才能使集热板与太阳光线垂直。(6 分)(3)12345926。(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