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试题(全科).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试题全科.zip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试题全科.zip
甘肃什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10月月考试题实验班无答案201810260121.doc
甘肃什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201810260122.doc
甘肃什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201810260123.doc
甘肃什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201810260120.doc
甘肃什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201810260132.doc
甘肃什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数学10月月考试题文201810260127.doc
甘肃什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数学10月月考试题珍珠班201810260128.doc
甘肃什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数学10月月考试题理201810260126.doc
甘肃什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物理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201810260129.doc
甘肃什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10月月考试题201810260124.doc
甘肃什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10月月考试题珍珠班201810260125.doc
甘肃什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英语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201810260130.doc
甘肃什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201810260131.doc
  • 全部
    • 甘肃什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10月月考试题实验班无答案201810260121.doc--点击预览
    • 甘肃什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201810260122.doc--点击预览
    • 甘肃什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201810260123.doc--点击预览
    • 甘肃什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201810260120.doc--点击预览
    • 甘肃什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201810260132.doc--点击预览
    • 甘肃什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数学10月月考试题文201810260127.doc--点击预览
    • 甘肃什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数学10月月考试题珍珠班201810260128.doc--点击预览
    • 甘肃什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数学10月月考试题理201810260126.doc--点击预览
    • 甘肃什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物理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201810260129.doc--点击预览
    • 甘肃什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10月月考试题201810260124.doc--点击预览
    • 甘肃什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10月月考试题珍珠班201810260125.doc--点击预览
    • 甘肃什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英语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201810260130.doc--点击预览
    • 甘肃什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201810260131.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静宁一中 2018-2019 学年度高二级第一学期月考试题(卷)化学(实验、珍珠班)本试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可 能 用 到 的 相 对 原 子 质 量 :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S∶ 32 Cl∶ 3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通过控制或改变反应条件可以加快、减缓甚至阻止反应的进行,使化学反应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提高生活质量。下列各图所示的措施中,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因为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B.自发反应的熵一定增大,非自发反应的熵一定减小C.常温下,反应 C(s)+CO2(g) 2CO(g)不能自发进行, 则该反应的 Δ H>0D.反应 2Mg(s)+CO2(g) C(s)+2MgO(s)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 Δ H>03.下列指定溶液中,各组离子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A.使石蕊变红的溶液中:Na + 、Cl - 、SO 42- 、AlO 2-B.在中性溶液中:Na +、Al 3+、Cl - 、HCO 3-C.常温下 pH=13 的溶液中:NH 4+ 、Ca 2+、NO 3- 、SO 42-D.由水电离出的 c(H+)=10 -13 mol·L-1 的溶液中:Mg 2+、Cl - 、K +、SO 42-4.对于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2SO 2+O2 2SO3,改变下列条件,可以提高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百分数的是( )①增大压强 ②升高温度 ③加入催化剂 ④减小反应物浓度A. ①② B. ①④C. ①②③ D. ②③5.25℃时,下列四种溶液中,由水电离生成的氢离子浓度之比是( )①pH=0 的盐酸 ②0.1 mol/L 的盐酸③0.01 mol/L 的 NaOH 溶液 ④pH=14 的 NaOH 溶液 2A.1∶10∶100∶1 B.1∶10 -1∶10 -12∶10 -14C.14∶13∶12∶14 D.14∶13∶2∶16. 下列事实能说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自身性质的是( )A.Cu 能与浓硝酸反应,但不能与浓盐酸反应B.Cu 与浓硝酸反应比与稀硝酸反应快C.N 2与 O2在常温常压下不反应,放电时可反应D.Fe 与浓盐酸反应比与稀盐酸反应快7.对于反应 4A+2B 3C,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某温度时,化学反应速率无论用 A.B.C 中任何物质表示,其数值都相同B.其他条件不变时,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减小C.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D.若增大或减小 A 的物质的量,化学反应速率一定会发生明显的变化8.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2B(g) C(s)+3D(g) Δ H0C.4NH 3(g)+5O 2(g) 4NO(g)+6H 2O(g) Δ H015.反应 mA(s)+nB(g) eC(g)+fD(g),反应过程中,当其它条件不变时,C 的百分含量(C%)与温度(T)和压强(P)的关系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到平衡后,加入催化剂则 C%增大B.达到平衡后,若升温,平衡左移C.化学方程式中 nz B. 平衡向右移动C. B 的转化率提高 D. C 的体积分数降低19.羰基硫(COS)可作为一种粮食熏蒸剂,能防止某些昆虫.线虫和真菌的危害。在恒容密闭 容器中,将 10 mol CO 和一定量的 H2S 混合加热并达到下列平衡:CO(g)+H 2S(g) COS(g) +H 2(g) K=1,平衡后 CO 物质的量为 8 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H 2S 的转化率之比为 1:1B.达平衡后 H2S 的体积分数为 4%C.升高温度,COS 浓度减小,表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D.恒温下向平衡体系中再加入 CO.H 2S.COS.H 2各 1 mol,平衡不移动20.一定温度下,在三个体积均为 0.5 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g) +Cl 2(g)COCl2(g), 其中容器Ⅰ中 5 min 时到达平衡。起始物质的量/mol 平衡物质的量/mol容器编号 温度/℃CO Cl2 COCl2 COCl2Ⅰ 500 1.0 1.0 0 0.8Ⅱ 500 1.0 a 0 0.5Ⅲ 600 0.5 0.5 0.5 0.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容器Ⅰ中前 5 min 的平均反应速率 v(CO)= 0.16 mol·L -1 ·min-15B.该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C.容器Ⅱ中起始时 Cl2的物质的量为 0.55 molD.若起始时向容器Ⅰ加入 CO 0.8 mol.Cl 2 0.8 mol,达到平衡时 CO 转化率大于 80%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4 小题,共 60 分。 )21.(16 分)现有反应 mA(g)+ nB(g) pC(g),达到平衡后,当升高温度时, B 的转化率变大;当减小压强时,混合体系中 C 的质量分数减小,则(1)该反应的逆反应是________热反应,且 m+ n______(填“” “0,CO 2的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① 用 CO 表 示 的 化 学 反 应 速 率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 反 应 平 衡 常 数 的 表 达 式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 条 件 下 反 应 的 平 衡 常 数 为 ______; 若 铁 粉 足 量 , CO2的 起 始 浓 度 为 2.0 mol·L- 1,则平衡时 CO2的浓度为______mol·L -1 。②下列措施中能使平衡时 增大的是________(填字母 )。cCOcCO2A.升高温度 B.增大压强C.充入一定量的 CO2 D.再加入一定量铁粉24.(14 分)一定温度下,在容积固定的 V L 密闭容器中加入 n mol A.2 n mol B,发生反应:A(g)+2B(g) 2C(g) Δ H0,反应达平衡后测得平衡常数为 K,此时 A 的转化率为 x。(1)一段时间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7A.物质 A.B 的转化率之比为 1∶2B.起始时刻和达到平衡后容器中的压强之比为 3n∶(3 n- nx)C.当 2v 正 (A)= v 逆 (B)时,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D.充入惰性气体(如 Ar),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2)K 和 x 的关系满足 K=________。在保证 A 浓度不变的情况下,扩大容器的体积,平衡 ______(填字母)。A.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不移动(3)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①由图可知,反应在 t1. t3. t7时都达到了平衡,而 t2. t8时都改变了一种条件,试判断改变的 条件: t2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8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t2时平衡向___________________(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③若 t4时降压, t5时达到平衡, t6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请在图中画出 t4~ t6时逆反应速率与 时间的关系曲线。1静宁一中 2018-2019 学年度高二级第一学期月考试题(卷)化 学本试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可 能 用 到 的 相 对 原 子 质 量 :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S∶ 32 Cl∶ 3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通过控制或改变反应条件可以加快、减缓甚至阻止反应的进行,使化学反应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提高生活质量。下列各图所示的措施中,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2. 14CO2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 14CO2+C 2CO,达到化学平衡后,平衡混合物中含 14C 的粒子有 ( )A. 14CO2 B. 14CO2、 14CO C. 14CO2、 14CO、 14C D. 14CO3.在四个不同的容器中进行合成氨的反应。根据下列在相同时间内测定的结果,判断生成氨的速 率最快的是( )A. v(H2)=0.3 mol·L -1·min-1 B. v(N2)=0.05 mol·L -1·s-1C. v(N2)=0.2 mol·L -1·min-1 D. v(NH3)=0.3 mol·L-1·min-14.对于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2SO 2+O2 2SO3,改变下列条件,可以提高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百分数的是( )①增大压强 ②升高温度 ③加入催化剂 ④减小反应物浓度A. ①② B. ①④C. ①②③ D. ②③5.在 2 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2A(g)+B(g) 2C(g)+D(g)。若最初加入的 A和 B 都是 4 mol,在前 10 秒钟 A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12 mol·L-1·s-1,则 10 秒钟时,容器中 B 的物质的量是( )A . 2.8 mol B. 1.6 mol C. 2.4 mol D. 1.2 mol 26. 下列事实能说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自身性质的是( )A.Cu 能与浓硝酸反应,但不能与浓盐酸反应B.Cu 与浓硝酸反应比与稀硝酸反应快C.N 2与 O2在常温常压下不反应,放电时可反应D.Fe 与浓盐酸反应比与稀盐酸反应快7.对于反应 4A+2B 3C,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某温度时,化学反应速率无论用 A.B.C 中任何物质表示,其数值都相同B.其他条件不变时,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减小C.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D.若增大或减小 A 的物质的量,化学反应速率一定会发生明显的变化8.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2B(g) C(s)+3D(g) Δ H0C.4NH 3(g)+5O 2(g) 4NO(g)+6H 2O(g) Δ H015.反应 mA(s)+nB(g) eC(g)+fD(g),反应过程中,当其它条件不变时,C 的百分含量(C%)与温度(T)和压强(P)的关系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到平衡后,加入催化剂则 C%增大B.达到平衡后,若升温,平衡左移C.化学方程式中 nzB. 平衡向右移动C. B 的转化率提高D. C 的体积分数降低19.羰基硫(COS)可作为一种粮食熏蒸剂,能防止某些昆虫.线虫和真菌的危害。在恒容密闭 容器中,将 10 mol CO 和一定量的 H2S 混合加热并达到下列平衡:CO(g)+H 2S(g) COS(g) +H 2(g) K=1,平衡后 CO 物质的量为 8 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H 2S 的转化率之比为 1:1B.达平衡后 H2S 的体积分数为 4%C.升高温度,COS 浓度减小,表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D.恒温下向平衡体系中再加入 CO.H 2S.COS.H 2各 1 mol,平衡不移动20.某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M(g)+N(g) 2E(g)。若开始时只充入 2 mol E(g),达到化学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压强比开始时增大了 20%;若开始时只充入 2 mol M(g)和 1 mol N(g) 的混合气体,则达到化学平衡时 M 的转化率是( )A.20% B.40% C.60% D.80%5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4 小题,共 60 分。 )21.(16 分)现有反应 mA(g)+ nB(g) pC(g),达到平衡后,当升高温度时, B 的转化率变大;当减小压强时,混合体系中 C 的质量分数减小,则(1)该反应的逆反应是________热反应,且 m+ n______(填“” “0,CO 2的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① 用 CO 表 示 的 化 学 反 应 速 率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 反 应 平 衡 常 数 的 表 达 式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 条 件 下 反 应 的 平 衡 常 数 为 ______; 若 铁 粉 足 量 , CO2的 起 始 浓 度 为 2.0 mol·L- 1,则平衡时 CO2的浓度为______mol·L -1 。②下列措施中能使平衡时 增大的是________(填字母 )。cCOcCO2A.升高温度 B.增大压强C.充入一定量的 CO2 D.再加入一定量铁粉724.(14 分)一定温度下,在容积固定的 V L 密闭容器中加入 n mol A.2 n mol B,发生反应:A(g)+2B(g) 2C(g) Δ H0,反应达平衡后测得平衡常数为 K,此时 A 的转化率为 x。(1)一段时间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A.物质 A.B 的转化率之比为 1∶2B.起始时刻和达到平衡后容器中的压强之比为 3n∶(3 n- nx)C.当 2v 正 (A)= v 逆 (B)时,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D.充入惰性气体(如 Ar),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2)K 和 x 的关系满足 K=________。在保证 A 浓度不变的情况下,扩大容器的体积,平衡 ______(填字母)。A.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不移动(3)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①由图可知,反应在 t1. t3. t7时都达到了平衡,而 t2. t8时都改变了一种条件,试判断改变的 条件: t2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8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t2时平衡向___________________(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③若 t4时降压, t5时达到平衡, t6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请在图中画出 t4~ t6时逆反应速率与 时间的关系曲线。1静宁一中 2018—2019 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卷)历史一.选择题(共 30 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1.“朝秦暮楚”的典故源自战国时期,当时秦楚两国相互对抗,有的小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安全,时 而倾向秦国,时而倾向楚国。这个成语从某个方面也反映出这一时期由于统治者的重视,人 才流动非常频繁。导致这一状况出现的背景有( )A.井田制和分封制逐渐确立 B.生产力发展,士阶层在社会生活中活跃C.学在官府,向学风气兴起 D.各种学术流派兴起,纷纷著书立说2.《论语》载,孔子曾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 这表明他在教学方法上主张( )A.启发诱导 B.学思结合 C.因材施教 D.温故知新3.《孟子·尽心》载:“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 善教得民心。”据此可知,孟子强调 ( )A.道德教化 B.兴办教育C.克已复礼 D.礼法并用4.某思想家指出, “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 法政独出于主,而不从臣出。 ”春秋战国时期实践这一思想最成功的地区是( ) A.燕国 B.齐国 C.秦国 D.楚国5.有 一 家 父 母 得 知 其 小 孩 在 外 偷 了 东 西 , 如 果 他 们 相 信 荀 子 的 理 论 , 可 能 对 小 孩 采 取 的 态 度是 ( )A.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B.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糊涂C.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D.认为孩子犯错并非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应择善而居6. 管仲认为, “一国而两君,一国不可理(治理)也” ;孟子指出, “天无二日,民无二王” ;墨子 主张, “天下之乱也,至如禽兽然,无君臣上下长幼之节,父子兄弟之礼.是故选择天下 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 。这反映了当时社会( )A.众多学术流派思想趋同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C.等级森严、追求国家统一 D.重建统治秩序成为社会诉求7.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广为流行,其中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最为著名,这些学派的思想( )A.都要求结束分裂割据,建立统一国家 2B.都强调尊卑等级关系,建立有序的社会秩序 C.都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D.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8.史 书 载 , 汉 初 萧 何 曹 参 “为 相 , 填 以 无 为 , 从 民 之 欲 而 不 扰 乱 ”。 它 反 映 了 汉 初 的 统 治 思 想 是( )A.法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儒家思想 D.墨家思想9.从秦朝“焚书坑儒”到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社会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一变化不能说明的是( )A.两者统治思想不同 B.都是加强中央集权需要C.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统治 D.不同政治制度决定思想文化的不同命运10.董仲舒的春秋“大一统”思想,实际上源自先秦哪家学派( )A.道家 B.法家 C.儒家 D.墨家11.在中国明清时期,北京曾有多次雾霾的记载,明清皇帝极为恐惧,为消除雾霾,曾令文武群臣 致斋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这种行为所反映的思想最早渊源于( )A.先秦儒学 B.汉代儒学C.宋明理学 D.佛教传入12.董仲舒曾说:“春秋之义,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不敢以父母之丧,废事天 地之礼也。”董仲舒此言的目的是( )A. 强调尊天地而贵君权 B. 说明等级礼仪的重要性C. 宣传儒学的独尊地位 D. 阐述君主专制需要神学13.汉武帝一方面选派董仲舒出任江都易王刘非的国相,让其致力于以德教化民众;另一方面又重 用张汤,鼓励其以严刑酷法治理长安。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 )A.法家思想的重新崛起 B.君相之间矛盾尖锐C.封国威胁了专制皇权 D.儒法思想并行发展14.汉武帝时期的太学,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少量博士弟子。此后,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到东汉中 期,太学生已经达到三万多人。该现象反映了( )A.儒学地位不断上升 B.太学生成为做官主要途径C.私人讲学风气盛行 D.完整的地方教育系统建立15.唐代初年的统治者在文化上颁布“五经”定本和新的“五礼”来垄断儒家经典的解释权,确定 三教次序以提升政治权力在思想世界的权威。这反映出唐代( )A.“三教合流”趋势开始出现 B.政治需求影响文化政策C.理学主流思想空前强化 D.儒学思想内部危机重重316.“官僚阶层过去为豪门大族所垄断,至此而改变为与绅士阶层相表里。军队中的将领逐渐失去 了左右政治的力量,文官政治确立为统治帝国的原则……儒家单独的伦理性格已经不能完全 适 应 时 代 的 需 要 ,而 必 须 掺 和 理 智 上 的 新 因 素 ,才 能 适 应 于 新 的 环 境 。”材 料 所 阐 述 历史 阶 段 是 ( )A.战国 B.秦朝 C.唐宋 D.明清17.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 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 ”在此,朱熹( )A.教诲后生子弟遵从纲常伦理 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社会秩序18.朱熹认为,“道不远人,理不外事”,他不赞同学者把精力仅仅用在从内心中寻找终极意义。 这说明朱熹( )A.推崇格物致知的方法论 B.反对内心自省C.主张理学原则的生活化 D.提倡知行合一19.王八蛋是“忘八端”的谐音。古时八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做人的根本,忘记了这八端即忘了做人的根本。后来,“忘八端”被讹传为“王八蛋”。从这材料中能得出的结论是( )A.儒家思想的法制化 B.儒家思想的宗教化C.儒家思想的道德化 D.儒家思想的哲学化20.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21.北宋理学家程颐认为唐代“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 。 其意在强调 ( )A.伦理纲常有利于政权的稳定 B.传统宗法制度受到极大破坏C.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D.佛道兴盛冲击儒家伦理道德22.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 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 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23.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 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4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24,李贽主张“因材”“并育”“各从所好,各骋所长”。李贽的这些言论 ( )A.重视人的主观意志力量 B.主张发展人的个性C.否定了“天理”的存在 D.抨击了道学的虚伪25.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应以“各得其私,各得其利”的原则制定“天下之法”,取 代“桎梏天下人之手足”的“一家之法”,以约束帝王的“人治”。这一主张体现了( )A.“儒法并用”的治国主张 B.废除君主制度的民主思想C.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D.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26.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 )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 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 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27.有 学 者 认 为 ,明 清 之 际 的 一 位 思 想 家 “通 过 对 理 气 、 道 器 、 能 所 、 知 行 等 诸 多 哲 学 问 题 的 讨论 , 表 现 出 朴 素 的 辩 证 思 维 ……最 终 完 成 了 在 理 论 上 终 结 宋 明 理 学 的 思 想 使 命 。 ”该 思 想家 应 该 是 ( )A.王阳明 B.李贽 C.顾炎武 D.王夫之28.从汉代至明清,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总趋势是 ( )A.直面社会现实,逐渐关注民生 B.不断传承发展,服务专制皇权 C.根植于自然经济,逐渐落后于世界 D.博采众家之长,紧随世界潮流29.有人指出,他们(智者)并不构成一个固定的学派,其政治主张不尽相同,也没有统一的学说, 但是其思想倾向上有共同之处。这里的“共同之处”是指 ( )A.探索自然奥秘 B.强调人的价值 C.注重人性研究 D.关注道德知识30.苏格拉底认为,人应该实现人所具有的本质,要对过去的一切观念重新进行审查,要随着历史 的进展而确立新的观念、新的思想。这反映出他主张( )A.不断地认识自我 B.不必遵守法律判决 C.肯定美德的作用 D.人人生而自由平等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40 分)531.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 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 分)材料一 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材料二 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1 分)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2 分)( 2) 历 代 许 多 家 训 体 现 了 以 仁 为 核 心 的 儒 家 伦 理 。 据 材 料 二 , 归 纳 儒 家 伦 理 的 主 要 内 容 。( 4 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儒家伦理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5 分)32.儒家思想历经发展改造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为中华文明做出了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4 分)材料一 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出现了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等诸多流派。……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杨迪《如梦如幻的大宋王朝》6材料二 西汉巨商卓王孙的新寡女儿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一见钟情,琴心相挑,雪夜私奔。对此,宋明理学家认为寡妇“逾墙淫奔,无耻之尤”;明末李贽却认为卓文君是“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1) 据 材 料 一 , 概 括 宋 代 理 学 兴 起 的 原 因 (4分 ) , 并 结 合 所 学 知 识 概 括 宋 代 理 学 的 历 史 影响 。 ( 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明理学家与李贽对卓文君追求爱情这一行为的评价, (2 分)说明出现不同评价的原因。 (4 分)33.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4 分)材料一:宋代至清代我国书院性质状况表官办% 民办% 其他% 不明%宋代 15.28 70.69 0 14.03元代 17.23 61.15 0.33 21.28明代 57.21 29.84 0.24 12.71清代 56.67 24.11 0.56 18.59——据邓洪波《中国书院史》整理材料二:清末留学教育高潮出现于废科举、兴学堂的急剧变革中,其发展轨迹深受特定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废科举前,出国留学者为新学堂青年学生,士绅、官僚及女子留学风气未开。废科举后,留学教育突破社会阶层和年龄、性别的界限,大量负有科举功名者、在职官员、亲贵子弟纷纷远游,女子留学也开始获得一席之地。…20 名湖南留日女学生,年龄在 20 岁以上者 13 人,其中最大者已 48 岁,最小者仅 14 岁。士绅留学生年龄普遍较大。如:蔡元培首次留德已逾不惑之年;入读日本法政大学的进士、举人,平均 29.1岁。…留学生群体的多样性及文化、年龄层次的差异性对留学课程的选择产生直接影响。1904 年,中国留日 1300 名学生中,习文科(包括法政、师范和普通科)者达 1100 余人,学武科者 200 余人。1909 年清学部举行游学毕业生考试,录用 225 人,即有 168 人习法政科(其中出身举贡监者 128 人),占总数的 65.88%。其后几次留学毕业生录用考试,合格7者中习法政专业者均占 60%以上。——张亚群《论清末留学教育的发展》材料三:——数据来源《中国教育统计年鉴》(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书院发展的主要变化,(2 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2 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清末留学教育的特点。(6 分)(3)根据材料三,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中女性比例总体呈什么变化趋势?(1 分)并结合所学,指出这一变化趋势对中国女性发展的意义(3 分)8历史答案1.选择题(共 30 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1-5 BCACA 6-10 DDBDB 11-15 BADAB 16-20 CDACA 21-25 ACCBD 26-30 CDBBA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40 分)31.(1) 根本:孝悌。 (1 分)政治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或德治);实施仁政;(2 分,每点 1 分)(2) 主要内容:家庭和睦;宗族团结;(4 分,每点 2 分)(3) 积极作用 :维系家庭家族和睦;维护政治、社会稳定;传承民族道德,影响思想文化发展。 (5 分,每点 2 分,三点满分,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32.(1)原因:通经致用,讲求义理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4分,每点 2 分)历史影响:维系专制统治;压抑人的自然欲求;升华抽象思辨;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人格建树、民族气节、道德素养、社会责任感等)。(4 分,任两点满分)(2)评价:宋明理学家反对卓文君追求爱情的行为;李贽肯定卓文君追求爱情的行为;(2 分,每点 1 分)原因:宋明时期,封建专制制度不断强化,理学家强调妇女要保持贞节,用“三纲五常”来维系专制统治,压制人的自然欲求,因而理学家反对卓文君追求爱情的行为;明朝末期,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蔑视礼教、追求人性解放成为一种时代潮流,李贽主张人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因而他肯定卓文君追求爱情的行为;(4 分,每点 2 分)33.(1)变化:从宋代到清代,官办书院比例总体上升,民办书院比例总体下降;到明清时期,官办书院在比例上超过了民办书院。(2 分,每点 1 分)主要原因: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强化,思想控制加强。(2 分)(2) 特点:留学生群体涵盖面广泛;留学生来源广,年龄层次跨度大;在留学科目结构上, 9法政科盛极一时。(6 分,每点 2 分)(3)变化趋势:逐年增加。(1 分)意义:整体上提高了女性的文化素质;逐步实现中国社会男女平等,为世界妇女解放运动做出了贡献;女性更多的参与政治生活,有利于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3 分,每点 2 分,任两点满分,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1静宁一中 2018-2019 学年度高二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卷)地 理(文科)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试卷满分为 100 分,答题时间为 100 分钟。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小题每题各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答题卡内。 (本题共 30 小题,每题 1.5 分,共 45 分。 )地理标志是指标志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且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特性,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决定的。地理标志已成为区域形象名片。比如,浙江绍兴市——绍兴黄酒,吉林延边州——延边苹果梨,宁夏中宁县——中宁枸杞,黄山市——黄山毛峰茶等。据此完成 1~2 题。1.黄山毛峰以其独特的色、香、味、形,被誉为茶中精品,定为国家礼品茶。黄山毛峰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等特有品质主要得益于黄山独特的 ( )A.市场优势 B.历史悠久的文化优势C.科技优势 D.地理环境优势2.关于黄山毛峰产地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B.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C.有一定明确的界线 D.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读下表。据此回答 3~5 题。3.导致四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海拔高度 D.洋流性质4.关于四地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③两地河流都有春汛 B.①、④两地位于青藏高寒区C.②、③两地位于季风区 D.②、④两地位于半干旱区25.关于四地所在区域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以冰雪融水灌溉为主 B.②畜牧业比重高于种植业C.③以水田农业为主 D.④农作物以小麦和青稞为主阅读材料,回答 6~7 题。太 湖 平 原 气 候 温 和 湿 润 , 水 网 稠 密 , 土 壤 肥 沃 , 是 我 国 重 要 的 商 品 粮 基 地 和 三 大 桑 蚕 基 地之一 , 素 以 “鱼 米 之 乡 ”而 闻 名 。 吐 鱼 番 盆 地 在 自 然 条 件 和 人 文 景 观 的 许 多 方 面 , 在 全 国 乃至 全世 界 都 堪 称 独 特 , 因 而 引 起 旅 游 者 的 强 烈 兴 趣 。 所 产 长 绒 棉 、 瓜 果 品 种 优 异 , 尤 其 是 哈密 瓜 、葡 萄 驰 名 中 外 。6. 在 我 国 的 地 理 分 区 中 , 太 湖 平 原 和 吐 鲁 番 盆 地 都 是 放 在 两 个 不 同 的 区 域 上 , 其 根 本 原 因 是 ( )A.纬度差异巨大 B.空间距离遥远C.中间相隔更多地形区 D.整体状况区别明显7.两地农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是 ( )A.太湖平原土地减少,吐鲁番盆地劳动力不足B.太湖平原土壤贫瘠,吐鲁番盆地土壤矿物质缺乏C.太湖平原土地租金过高,吐鲁番盆地距离市场过远D.太湖平原气象灾害多发,吐鲁番盆地过于干燥下图为“120 急救指挥中心对某次马拉松比赛出救示意图” ,读图完成 8~9 题。8.组委会接到赛道某地点一个急救电话,需要通过 120 急救指挥中心在最短的时间内指挥救护车 到达事故地点,指挥中心要确定哪一辆救护车离事故地点最近,所利用的技术是 ( )A.RS B.GPS+RS C.GPS+GIS D.GIS+RS9.救护车司机要想随时确定自己所处的地理坐标,需要拥有 ( ) A.计算机技术 B.GPS 信号接收机 C.地理信息系统 D.遥感10.数字地球的核心是 ( )A.应用信息技术将地球每个角落紧密联系起来B.用数字化的手段来处理整个地球的自然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 C.运用电脑将地球的所有重要数据储存起来3D.用数字表示地球的所有地理特征读“西北地区荒漠化人为因素示意图” ,完成 11~12 题。11.图中①表示 ( )A.过度樵采 B.过度放牧 C.过度开垦 D.水资源利用不当12.图中②因素造成的荒漠化主要分布于 ( )A.半干旱的旱农垦区周围 B.半干旱的草原牧区C.干旱的绿洲边缘 D.内陆河流或冲积扇地区下图为我国荒漠化土地成因比例图(其中①为物理及化学作用;②为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如次生盐渍化)。读图,完成 13~14 题。13.有关我国荒漠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我国荒漠化的成因主要是风蚀和水蚀B.江南丘陵地区的荒漠化主要是风蚀产生的C.山西省土地荒漠化发展与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相关D.松嫩平原西部的荒漠化主要是风蚀14.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荒漠化的共同原因是①石灰岩广布、土层发育浅薄 ②植被破坏 4③土层疏松、直立性强 ④降水强度大,多暴雨 ⑤地表水缺乏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②③④读我国西北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 15~16 题。15.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D.水井周围地区农牧业活动较频繁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16.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有( ) A.沙尘暴频度减少 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C.土壤盐碱度升高 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17.塔里木河下游约有 300 千米的河段自 1972 年以来经常断流,导致胡杨林干枯,沙漠侵吞农田, 对此现象应采取的措施有( )①合理分配上中下游用水量 ②实现跨流域调水③禁止上游取水,优先满足下游用水 ④修建坎儿井工程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③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 18~20 题。518.图中湖泊的最大水量一般出现在( )A.冬季 B.秋季 C.春季 D.夏季19.现在发现图中绿洲退化严重,对这一现象的原因推测中,最不可能成立的是( )A.人口增长迅速 B.气候变暖,蒸发量加大C.水源污染严重,且难治理 D.为争取区域内粮食自给,发展粮食生产20.与华北平原相比,图中绿洲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A.太阳辐射强 B.热量充足 C.水资源丰富 D.土壤肥沃生态学家在我国某地进行生态调查,由水源所在地的抽水井出发,向外沿同一个方向前进。发现植被从水井向外呈同心圆分布,水井附近土地是光秃和坚硬的,到距井 200 米左右,出现稀疏且干硬的杂草,250 米左右是带刺的灌木丛,以外到 1 千米左右,才是一些相隔甚远的草本植物及灌木。据此回答 21~22 题。21.上述调查区的植被分布形态,最有可能是下列哪种人类活动所引起的( )A.过牧 B.滥垦 C.滥伐 D.滥采22.上述植被景观最有可能出现在下列哪个地区( )A.松嫩平原 B.青藏高原 C.呼伦贝尔草原 D.塔里木盆地读某地区土地退化示意图,回答 23-24 题。23.从气候特征的相似性来说,该图可以表示我国土地退化的区域是 ( )A.黄土高原地区 B.华北平原地区C.南方低山丘陵区 D.西北内陆地区24.为避免该区域土地的进一步退化,下列做法合理有效的是 ( )A.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6B.引水灌溉,大力发展农业生产C.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乱砍滥伐D.广泛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我国荒漠化类型多样,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红色荒漠” 。据此回答 25~26 题。25. “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 B.水蚀作用 C.风蚀作用 D.沉积作用26. “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环境污染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滥伐森林读河西走廊自然景观示意图,回答 27~28 题。27.该地绿洲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有利条件是( )A.气象灾害少 B.热量充足,一年两熟 C.水源较丰富 D.气温高28.该地发展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A.水土流失 B.温室效应 C.土地沙漠化 D.酸雨危害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29~30 题.29.图中圆内裸地表示沙层裸露或固定沙丘活化,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过度樵采 B.过度开垦 C.过度放牧 D.过度砍伐30.如果 A、B 曾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土地,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为放牧引水掘井,周围草场因过度利用和践踏而出现裸露地面7B.为扩大耕地而掘井,周围草场最终因为践踏和开垦变成裸露地面C.为解决人的生产生活吃水问题而掘井,周围草场终因人为破坏而变成裸露地面D.为解决人们生活能源问题而拔草、砍树,导致环境恶化第Ⅱ卷2、读图分析题(共 55 分)31.地理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时又深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7 分)材料一 我国某区域图。材料二 经专家对植被的综合研究,将造林树种分为四类:①高耗水、高水分利用率的树种,如杨树、刺槐等;②高耗水、低水分利用率、抗旱性很强的树种,如柠条等;③低耗水、高水分利用率的树种,如沙拐枣等;④低耗水、低水分利用率的树种,如油松、侧柏、狼牙刺等。(1)图中有一座新城,判断新城最可能位于图中 A、B 的何处,试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新城选址在该处的区位优势。 (5 分)(2)为改善生态环境,当地计划选用柠条作为绿化树种,试评价其生态意义。 (6 分)(3)A、B 两处附近地区为该地主要的农牧业区。该地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经过调研发现,该地农牧业区范围近年来大幅缩减。如果你是该地理兴趣小组的一名成员,你该对当地农牧民的农牧业生产给予哪些科学指导,以促进当地的生态环境改善? (6 分) 832.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0 分)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中,M 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 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1) 分析 M 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 (6 分)(2) 分析 H 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 (6 分)(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 M 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 (8 分)观点 A:M 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观点 B:M 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33、下图为陕西省主要苹果基地分布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8 分)9陕西高原南部过去以种粮为主,产量低。20 世纪 90 年代成功引种优质苹果。目前该地区苹果产量、浓缩果汁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然而在果业发展中,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影响果品品质、果渣露天堆放污染环境,农村薪柴缺乏等问题突出。(1)指出该地区过去种粮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6 分)(2)简述该地区种植苹果的效益。 (6 分)(3)针对果业发展中的问题,试从循环经济的角度设计解决方案。 (6 分) (提示:可用示意图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