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模块检测卷一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蚜20180920185.doc--点击预览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模块检测卷三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蚜20180920184.doc--点击预览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模块检测卷二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蚜20180920183.doc--点击预览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1五猖会检测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蚜20180920168.doc--点击预览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1五猖会课件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蚜201809201169.ppt--点击预览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2想北平检测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蚜20180920170.doc--点击预览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2想北平课件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蚜201809201171.ppt--点击预览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3这思考的窑洞检测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蚜20180920172.doc--点击预览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3这思考的窑洞课件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蚜201809201173.ppt--点击预览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4碗花糕检测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蚜20180920174.doc--点击预览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4碗花糕课件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蚜201809201175.ppt--点击预览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0命名记检测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蚜20180920131.doc--点击预览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0命名记课件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蚜201809201132.ppt--点击预览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8论快乐检测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蚜20180920139.doc--点击预览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8论快乐课件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蚜201809201140.ppt--点击预览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9论趣检测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蚜20180920140.doc--点击预览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9论趣课件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蚜201809201141.ppt--点击预览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5囚绿记检测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蚜20180920116.doc--点击预览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5囚绿记课件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蚜201809201117.ppt--点击预览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6捕蝶者检测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蚜20180920117.doc--点击预览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6捕蝶者课件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蚜201809201118.ppt--点击预览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7寒风吹彻检测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蚜20180920119.doc--点击预览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7寒风吹彻课件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蚜201809201120.ppt--点击预览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14听听那冷雨检测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蚜20180920164.doc--点击预览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14听听那冷雨课件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蚜201809201165.ppt--点击预览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15道士塔检测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蚜20180920165.doc--点击预览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15道士塔课件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蚜201809201166.ppt--点击预览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16秦腔检测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蚜20180920166.doc--点击预览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16秦腔课件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蚜201809201167.ppt--点击预览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1草原藏香检测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蚜20180920149.doc--点击预览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1草原藏香课件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蚜201809201150.ppt--点击预览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2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检测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蚜20180920150.doc--点击预览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2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课件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蚜201809201151.ppt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模块检测卷一(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中国社会由唐以下,因科举制度之功效,而使贵族门第彻底消失。同时亦因印刷术发明,书籍传播方便,更使文化大流益易泛滥,渗透到社会的下层去。到五代、宋初,雕版印刷术正式应用到古代经典上来,书籍传播日易日广,文化日益普及,社会阶级益见消融。到了宋代,新儒学崛兴。他们讲的是万物一体之道,故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他们的工夫则从“存天理,去人欲”入手。他们的规模与节目,则为古代《大学》篇中所举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项。他们大都像范仲淹那样,为秀才时即以天下为己任。他们都抱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他们全都是具有清明的理智而兼附有宗教热忱的书生。这一派儒学,从宋初开始,直到明末清初始见衰替。前后有七百年长的时期,中国近代文化向社会下层之更深入与更普及,全由他们主持与发动。他们之间出过不少有名的学者,最为后人敬重的,则如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与这一派儒学相随并盛的,则有“书院制度与讲学风气” 。汉、唐两代,国家的公立学校,规制颇为详备,学员亦极盛。只有魏晋南北朝时期,公立学校有名无实,严肃的讲学风气,掌握在佛教的寺院里。宋、元、明、清四代的书院制度,则是一种私立学校而代替着佛寺严肃讲学之风的。书院的开始,多在名山胜地,由社会私人捐资修筑,最重要的是藏书堂,其次是学员之宿舍,每一书院,常供奉着某几个前代名儒的神位与画像,为之年时举行祀典。可见书院规模,本来是模仿佛寺而产生的,稍后则几乎通都大邑均有书院。有的亦由政府大吏提倡成立,或由政府拨款维持。但书院教育的超政治而独立的自由讲学之风格,是始终保持的。在那时期里,政府仍有公立学校,国立大学与地方州县学均有。尤其如宋、明两代常常采取私家书院规制,模仿改进。但从大体说来,一般教育权始终在书院方面,始终在私家讲学的手里。我们可以说,自宋以下一千年的中国,是平民学者私家讲学的中国,教育权既不属之政府官吏亦不属之宗教僧侣了。说到讲学的风气,最先亦由佛寺传来。宋、明儒的讲学,与两汉儒家的传经,可说全属两事。传经是偏于学术意味的,讲学则颇带有宗教精神。因此宋、明儒的讲学风气,循其所至,是一定要普及于社会之全阶层的。自北宋二程以下,讲学风气愈播愈盛,直到明代王守仁门下,如浙中之王畿,以及泰州之王艮,他们的讲学几乎全成了一种社会活动。同时又因为他们号为“新儒家” ,讲的多注重在现实人生与伦常日用,因此他们常常不免要牵涉到政治问题。如是则私家讲学常要走上自由议政的路,而与政府相冲突。因此宋、明两代,亦屡有政府明令禁止书院讲学与驱散学员等事,宋代的程颐、朱熹,都曾受过这一种排斥与压迫。最显著的如明代末年的东林党,他们是一个学术团体,而同时被视为一个政治集团,他们虽多半是在野的学者,但在政治上形成了绝大的声势。因此我们若不了解此七百年来新儒家之精神与其实际的活动,我们亦将无法了解近代中国文化动态之2枢纽所在。(节选自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1.对中国古代“书院制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古代的书院大多修建在名山胜地,原因是这些地方远离尘嚣,便于学生读书,同时书院选址又体现出新儒学高雅的鉴赏品味。B.中国古代的教育,先经过国家的公立学校的发展,然后是公立学校有名无实,教育转到佛寺的寺院里,最后发展为私立学校而代替佛寺教育。C.私人建立的书院牢牢控制着中国古代的教育大权,私塾取代公立学校,成为自宋至清一千年来的中国唯一的教育形式。D.由社会私人捐资修筑的书院,一般都有藏书堂,有学员宿舍,还常常供奉着某几个前代名儒的神位与画像。解析:A 项在名山胜地的原因分析错误;B 项“中国古代教育”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C 项“唯一的教育形式”绝对化了。答案:D2.对文中叙述的“新儒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新儒学以天下为己任,其成员是一群在政治上具有狂热的宗教热忱的书生。B.新儒学从宋初开始,直到明末清初才逐渐衰替,一直延续了七百年的时间。C.新儒学产生在唐以后的中国贵族门第彻底消失之后。D.新儒学使中国近代文化向社会下层更加普及与深入。解析:A 项“狂热的宗教热忱的书生”说法错误。答案:A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汉儒传经是偏于学术意味的,而书院讲学颇带有宗教精神,多与政治相冲突,屡屡遭到排斥与压迫。B.从书院讲学开始的东林党,本身既是一个学术团体,又是一个政治团体。C.书院讲学所带有的宗教精神,必然发展到让文化向社会各阶层的普及。D.书院讲学所关注的现实人生与伦常日用,常常要走上自由议政的路子。解析:B 项“本身既是一个学术团体,又是一个政治团体”错误。答案:B(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我的世界下雪了迟子建①我之所以喜欢回到故乡,就是因为在这里,我的眼睛、心灵与双足都有理想的漫步之处。从3我的居室到达我所描述的风景点,只需三五分钟。我通常选择黄昏的时候去散步。去的时候是由北向南,或走堤坝,或沿着河岸行走。比之堤坝,我更喜欢沿着河岸漫步,我喜欢河水中那漫卷的夕照。夕阳最美的落脚点,就是河面了。进了水中的夕阳比夕阳本身还要辉煌。当然,水中还有山峦和河柳的投影。让人觉得水面就是一幅画,点染着画面的,有夕阳、树木、云朵和微风。我爱看这样的画面,所以如果没有微风相助,水面波澜不兴的话,我会弯腰捡起几颗鹅卵石,投向河面,这时水中的画就会骤然发生改变,我会坐在河滩上,安安静静地看上一刻。②无论冬夏,如果月色撩人,我会关掉卧室的灯,将窗帘拉开,躺在床上赏月。月光透过窗棂漫进屋子,将床照得泛出暖融融的白光,沐浴着月光的我就有在云中漫步的曼妙的感觉。在刚刚过去的中秋节里,我就是躺在床上赏月的。那天浓云密布,白天的时候,先是落了一些冷冷的雨,午后开始,初冬的第一场小雪悄然降临了。看着雪花如蝴蝶一样在空中飞舞,我以为晚上的月亮一定是不得见了。然而到了七时许,月亮忽然在东方的云层中露出几道亮光,似乎在为它午夜的隆重出场做着昭示。八点多,云层薄了,在云中滚来滚去的月亮会在刹那间一露真容。九点多,由西南而飞向东北方向的庞大云层就像百万大军一样越过银河,绝大部分消失了踪影,月亮完满地现身了。也许是经过了白天雨与雪的洗礼,它明净清澈极了。我躺在床上,看着它,沐浴着它那丝绸一样的光芒,感觉好时光在轻轻敲着我的额头,心里有一种极其温存和幸福的感觉。午夜时分,云彩全然不见了,走到中天的明月就像掉入了一池湖水中,那天空竟比白日的晴空看上去还要碧蓝。这样一轮经历了风雨和霜雪的中秋月,实在是难得一遇。看过了这样一轮月亮,那个夜晚的梦中就都是光明了。③我还记得 2002 年正月初二的那一天,我和爱人应邀到城西的弟弟家去吃饭,我们没有乘车从城里走,而是上了堤坝,绕着小城趟行而去。那天下着雪,落雪的天气通常是比较温暖的,好像雪花用它柔弱的身体抵挡了寒流。堤坝上一个行人都没有,只有我们俩,手挽着手,踏着雪无言地走着。山峦在雪中看上去模模糊糊的,而堤坝下的河流,也已隐遁了踪迹,被厚厚的冰雪覆盖了。河岸的柳树和青杨,在飞雪中看上去影影绰绰的,天与地显得是如此的苍茫,又如此的亲切。走着走着,我忽然落下了眼泪,明明知道过年落泪是不吉祥的,可我不能自持,那种无与伦比的美好滋生了我的伤感情绪。三个月后,爱人别我而去,那年的冬天再回到故乡时,走在白雪茫茫的堤坝上的,就只是我一人了。那时我恍然明白,那天我为何会流泪,因为天与地都在暗示我,那美好的情感将别你而去,你将被这亘古的苍凉永远环绕着!④所幸青山和流水仍在,河柳与青杨仍在,明月也仍在,我的目光和心灵都有可栖息的地方,我的笔也有最动情的触点。⑤几天前的一个夜晚,我做了一个有关大雪的梦。我独自来到了一个白雪纷飞的地方,到处是房屋,但道路上一个行人也看不见。有的只是空中漫卷的雪花。雪花拍打我的脸,那么的凉爽,那么的滋润,那么的亲切。梦醒之时,窗外正是沉沉暗夜,我回忆起一年之中,不论什么季节,我都要做关于雪花的梦,哪怕窗外是一派鸟语花香。看来环绕着我的,注定是一个清凉而又忧伤、浪漫而又寒冷的世界。我心有所动,迫切地想在白纸上写下一行字。我伸手去开床头的灯,没有打亮它,4想必夜晚时停电了;我便打开手机,借着它微弱的光亮,抓过一支笔,在一张打字纸上把那句最能表达我思想和情感的话写了出来,然后又回到床上,继续我的梦。⑥那句话是:我的世界下雪了。⑦是的,我的世界下雪了……(有删改)4.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全篇叙写了有关故乡的山水风情和生活片断,字里行间表现了对故土和亲人的无限眷念之情,情感热烈奔放,感人至深。B.第①段描写故乡淳朴清新、赏心悦目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也让我们感受到作家敞开的胸怀和清澈的灵魂。C.第⑤段“看来环绕我的,注定是一个清凉而又忧伤、浪漫而又寒冷的世界” ,既是作家对生活的深叹,也是作家对生命的自省。D.结尾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既照应了题目,突出了主题,又显得情韵深厚,言有尽而意无穷。解析:A 项, “情感热烈奔放”不当。应是弥漫着一种伤感。答案:A5.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试结合第②和第③段简要分析。(5 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迟子建散文语言朴素自然,柔美细腻,含蓄温情,本文也很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从全文看,文章如话家常,娓娓道来,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语,读来却感人至深,尤其是第②段和第③段。所以本题考生解答时可先总述本文语言特点,然后以第②段和第③段为例,分别指出这两段分别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即可。答案:文章语言清新质朴,没有华丽的辞藻,看似平淡无奇,却感人至深,让人感受到了作者为文的真诚与人格魅力。比如第②段,作者用清新自然的语言,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把读者带入心旷神怡,至高无上的优美意境,欣赏那一轮“经历了风雨和霜雪的中秋月” ,抒发了作者的欣喜之情,展示了作者的浪漫情怀,读来倍感亲切自然;又如第③段,作者叙写了自己和爱人雪地漫步的情景,文笔质朴无华,既有苍茫冷寂的氛围营造,又体现出夫妻的恩爱情深,情真意切,感染力强。6.有人认为,这篇文章流露出作者的消极和悲观情绪,你的看法如何?请结合全文内容进行探究。(不少于 80 个字)(6 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①我同意这种看法。全文所写景物“月光”是让人感到了清冷的, “雪花”是让5人感到冷寂的,下了雪的世界是白茫茫一片,苍茫、冷冽,意境凄婉孤寂,感情充满了冷静、忧郁、忧伤,读后让人感慨美好易逝,生命无常,从而产生消极悲观情绪。②我不同意这种看法。纵观全文,尽管作者经历了家庭变故与人生的曲折,但她别无选择地承受,始终透露出坚强和不屈,冷静中体现出一种成熟。在作者笔下,月光明媚的世界是妖艳妩媚的,下了雪的天空也依然冷艳美丽。作者对故乡的美景,对生活,对写作仍然是那么一往情深。文章启示人们只有经历过生活在远方,只有遭遇过生死离别,生命才有更多的机会走向自觉与自强。(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国药大师——金世元“博学”是所有和金世元接触过的人对他最深的印象,只要是涉及中药方面的问题,无论是基础理论,还是实践经验,他都能一一解答,因此许多人都尊称他为“国药泰斗” 。金世元,1926 年 12 月出生于北京市一个普通农民家庭,7 岁时,父亲送他去了一家私塾读了七年的国学经典。1940 年 2 月,14 岁的金世元到北京药庄当学徒。做学徒的当年,金世元便开始学“炒药” 。一口大铁锅放到灶上,底下柴火一烧,烟熏得眼睛不停地流泪,手上烫起泡是常有的事。 “炒药”中最苦最累的莫过于炒姜炭了。炒姜炭既要忍受火烤,还要忍受呛嗓子的强烈刺激。干姜块刚加热的时候会冒很多黄烟,并带着一股强烈的姜辣的刺激味道,让人涕泪俱下,就连流的汗都是黄色的;等到姜炒成黑炭冒黑烟时,脸上、身上流的汗水全都是黑的。学徒三年,每天至少要工作 12 个小时,晚上还要看药书,背《汤头歌》 《四百味》 。三年学徒,金世元脏活累活抢着干,且虚心求教、认真观察、处处留意,不仅了解了诸如饮片炮制、成药制作等中药制药的全过程,而且掌握了一些中药制药的特殊技巧和方法。当然他也记住了老师傅常对他说的一句话“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还是做学徒的当年,他被选送到北京市中药讲习所系统学习中医药学知识。白天在药庄干活,晚上徒步往返 20 多里到讲习所,师从中医名宿汪逢春、赵树屏等。两年时间他风雨无阻,准时到讲习所专心听老师讲课,认真做笔记,并刻苦攻读中医典籍,这为他从事中药事业、钻研中药学术奠定了理论基础。1957 年金世元以优异成绩通过中医师资格考试,获得了中医师营业执照。他不顾个人利益得失,放弃开业行医,继续从事自己的中药事业。1961 年金世元调入北京卫生学校,创建中药专业。他亲自选编教材,主讲中药课程,注重实践教学。 “文革”期间,被扣上了“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下放到农村劳动改造,他白天干农活,晚上写书,用五年的时间完成了 29 万字的《中成药的合理使用》一书,为指导临床中医正确辨证用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金世元,1990 年被遴选为全国唯一的中药学指导老师,2012 年与王水炎院士合作担任“医药圆融”导师,2013 年被遴选为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作为一名教师,在教授学生专业技术之前,他首先要求学生树医德、守药德,并让学生将此作为从事中药工作的基础。他6还注重引导学生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认识中医药文化。从教 50 余年,金世元桃李满天下,硕果结四方。1985 至 1990 年间,金世元根据自己多年临床应用的有效处方成功研发出“射麻口服液” ,不久又与北京同仁堂制药厂合作,将著名中成药“乌鸡白凤丸”以新工艺研制成口服液剂型,两种药均被卫生部审核批准投产供应市场。1995 年至 1998 年,金世元被聘为中药鉴定专家,参与全国中药材市场整顿工作。他以精湛的鉴别技能和丰富的炮制经验对制售伪劣药材和违反炮制规程的行为予以当面揭穿,为净化、规范中药市场,保障百姓用药安全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为了保证药品质量,金世元几乎走遍了全国主要的中药材基地,在考察中还对各地中药材栽培进行技术指导。为了提高药商的药材鉴别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伪劣药材对人体的危害,金世元还为各地的药商们讲授药材的鉴别知识。为了把自己的技术经验和技术专长毫不保留地传给后人,金世元先后主编了专业著作 30 余部,先后发表学术论文 60 多篇。到 2017 年,金世元已经从事中药工作 77 年了。在这 77 年的风风雨雨里,金世元为中药事业的发展,付出了全部心血,也获得了党和国家给予的崇高荣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药炮制技术”代表性传承人、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国家基本药物评审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回眸自己的一生,金世元感触良多:中药是大自然的精华,人也必须依赖大自然才能生存;人与中药有一种浑然天成的关系;药如人生,中药不仅能治病,制药的过程同时也可以教人、育人。(选自三户町的《国药大师——金世元》 ,有删改)【相关链接】我现在呢,主要就是带学生。带学生,有四句话的嘱言:“热爱中药事业,恪守职业道德,继承传统文化,发扬优秀精华。 ”我们中药行业是一个特殊行业,它特殊在什么地方?我们面对的顾客是病人,病人吃药并不只是解决痛苦,更是抢救生命。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所以说做这项工作,必须得有德。工作七十七年,我没有过念头要改行,选择了这项工作,我就志笃意坚。(摘编自金世元在《开讲啦》第 216 期的励志演讲)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这句话的意思是制药过程没人看得见,但制药人动机的好坏和所做的一切上天是知晓的。B.在北京药庄艰辛而充实的三年学徒生活,磨练了金世元坚韧的意志,也为他的药学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C.金世元有很强的科研能力,他不仅研发出“射麻口服液” ,还用新工艺将中成药“乌鸡白凤丸”研制成口服液剂型。7D.为保障百姓用药安全和保证药品质量,金世元参与了全国中药材市场的整顿工作,还为各地的药商讲授药材的鉴别知识。解析:原文是金世元“与北京同仁堂制药厂合作,将著名中成药‘乌鸡白凤丸’以新工艺研制成口服液剂型” 。答案:C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少年时代七年的私塾学习,为金世元打下了一定的国学基础,也为他今后攻读中医典籍、从事中药行业提供了有力的帮助。B.金世元 14 岁便到药庄当学徒,一生没有接受正规、系统的中医药教育,他最终成为国药大师,主要得益于自己的执着和勤学不辍。C. “文革”期间,金世元在被下放到农村进行劳动改造的情况下,仍能写出《中成药的合理使用》一书,说明他是一个不受环境影响的人。 D.因为金世元教授学生时能够要求他的学生热爱中药事业,树医德、守药德,所以他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中药人才。 E.纵观金世元的人生经历,他一直都在从事中药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即使身处逆境也毫不懈怠,一生都在做对人民有益的事情。解析:B 项“一生没有接受正规、系统的中医药教育”错误;C 项“说明他是一个不受环境影响的人”说法绝对;D 项“他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中药人才”的原因很多,不只是选项中所说的原因。答案:AE9.金世元认为“药如人生,中药不仅能治病,制药的过程同时也可以教人、育人” ,请结合材料,谈谈中药事业与金世元人格精神之间的关系。(4 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中药事业完善了金世元高尚的人格精神。①三年学徒,金世元不仅掌握了中药制药的一些方法技巧,师傅还教他做事要有良心、有德。②当学徒及讲习所学习期间,白天超强度劳动,晚上准时听课攻读中医典籍,让他学会了坚韧顽强。③取得中医营业执照却放弃开业行医,继续从事中药事业,在工作中他培养了淡泊名利、不计个人得失及坚守执着的品格。(2)金世元的人格精神也成就了他的中药事业。①凭着坚韧和顽强, “文革”期间,金世元完成了《中成药的合理使用》一书,为指导临床正确辨证用药起到了积极作用。②正因为不顾个人得失,金世元才放弃开业行医,继续从事中药事业;他淡泊名利,从教 50 余年,桃李满天下。③有良心,守道德,对病人负责,执着坚守,让他在打击制售伪劣药材前线勇敢揭穿不法行为,他从事中药工作 77 年,成就斐然,成为德艺双馨的“国药泰斗”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8(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蒋贵,字大富,以燕山卫卒从成祖起兵。积功至昌国卫指挥同知。从大军征交阯及沙漠,迁都指挥佥事,掌彭城卫事。宣德二年,四川松潘诸番叛,充右参将,从总兵官陈怀讨之。募乡导,绝险而进,薄其巢。一日十数战,大败之。进都指挥同知,镇守密云。七年复命为参将,佐怀镇松潘。明年进都督佥事,充副总兵,协方政镇守。又明年,诸番复叛,政等分道进讨。贵督兵四千,攻破任昌大寨。会都指挥赵得、宫聚兵以次讨平龙溪等三十七寨,斩首一千七百级,投崖坠水死者无算。捷闻,进都督同知,充总兵官,佩平蛮将军印,代政镇守。英宗即位,以所统皆极边地,奏增军士月粮。正统元年召还,为右都督。阿台寇甘、凉,边将告急。命佩平虏将军印,率师讨之。贼犯庄浪,都指挥江源战死,亡士卒百四十余人。侍郎徐晞劾贵,朝议以贵方选军甘州,势不相及。而庄浪乃晞所统,责晞委罪。置贵不问。明年春,谍报敌驻贺兰山后。诏大同总兵官方政、都指挥杨洪出大同迤西,贵与都督赵安出凉州塞会剿。贵至鱼儿海子,都指挥安敬言前途无水草,引还。镇守陕西都御史陈镒言状,尚书王骥出理边务,斩敬,责贵立功。贵感奋,会朵儿只伯惧罪,连遣使入贡,敌势稍弱。贵帅轻骑败之于狼山,追抵石城。已,闻朵儿只伯依阿台于兀鲁乃地,贵将二千五百人为前锋往袭。副将李安沮之,贵拔剑厉声叱安曰:“敢阻军者死!”遂出镇夷。间道疾驰三日夜,抵其巢。阿台方牧马,贵猝入马群,令士卒以鞭击弓韣惊马,马尽佚。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会任礼亦追敌至黑泉,阿台与朵儿只伯以数骑远遁,西边悉平。十四年正月,贵卒,年七十。赠泾国公,谥武勇。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B.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C.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D.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解析:给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题中文段的大意为:敌人失去了战马,带着弓箭,步行和明军战斗。蒋贵放开骑兵,践踏攻击,指挥毛哈阿奋勇冲入敌阵,大败敌军。又把兵分为两翼,另外派一百骑兵占领高地作为疑兵,边打边行八十里。9答案:D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指贬官远地, “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B.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 。C. “明年进都督佥事”中, “明年”指“第二年” ,而在现代汉语中, “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 ,古今意义不同。 “进”在文中指“晋升” “提拔任用” 。D.文中“谥武勇”的“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解析:B 项, “英宗”是庙号,不是年号。答案:B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蒋贵出身低微,作战勇猛。他以燕山卫一名士兵的身份随从成祖起兵,因为作战勇猛,不断累积军功,从昌国卫指挥同知一路升官,曾经升至总兵。B.蒋贵身经百战,深受朝廷信赖。阿台侵犯庄浪时,侍郎徐晞为了推卸自己的责任而弹劾了蒋贵,但是朝廷明察秋毫,追究了徐晞,并没有问责蒋贵。C.蒋贵身处高位,心系士兵。因为所管辖的都是非常偏远的地方,所以他向英宗皇帝奏请增加军士的月粮。英宗很生气,于是他被召回担任右都督。D.蒋贵智勇双全,立功边塞。在征讨阿台时,他不仅分兵为两翼,而且还派一百名骑兵登上高处布为疑兵迷惑敌人,迫使敌人远遁,从而平定西部边境。解析:C 项, “英宗很生气”属于无中生有。答案:C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充右参将,从总兵官陈怀讨之。募乡导,绝险而进,薄其巢。(5 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间道疾驰三日夜,抵其巢。阿台方牧马,贵猝入马群,令士卒以鞭击弓韣惊马,马尽佚。(5 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文言文句子翻译一定要回归到原文,一般采用直译,直译不过来就采用意译,遵守“信”原则。翻译时还要注意把句中关键字词意义用法、特殊句式译出来,这是得分点。本题关键点:(1)之、绝、薄、句子大意;(2)间、方、猝、以、句子大意。10答案:(1)(蒋贵)担任右参将,跟随总兵官陈怀讨伐叛军。招募向导,越过险要的地形进军,接近了敌人的巢穴。(2)(他)从小路疾驰了三天三夜,抵达了叛军的巢穴。阿台正在放马,蒋贵突然冲入马群,命令士卒用鞭子击打弓韣,让马受惊,马都跑散了。【参考译文】蒋贵,字大富,作为燕山卫的士兵跟随成祖起兵,靠累积功劳升职到昌国卫指挥同知。跟随大军征讨交阯及沙漠,提拔为都指挥佥事,负责彭城卫的军务。宣德二年,四川松潘的少数民族叛乱,蒋贵担任右参将,跟随总兵官陈怀讨伐叛军。招募向导,越过险要的地形进军,接近了敌人的巢穴。一天打了十多仗,大败叛军。升任都指挥同知,镇守密云。宣德七年,又任命为参将,帮助陈怀镇守松潘。次年,升任都督佥事,代理副总兵,帮助方政镇守松潘。又过了一年,各少数民族又叛乱,方政等人分路进兵讨伐。蒋贵率领兵力四千,攻破了任昌的大寨。会合都指挥赵得、宫聚的队伍,依次平定了龙溪等三十七寨,斩首一千七百级,投崖坠水死者没法计算。捷报传到朝廷,升任都督同知,代理总兵官,佩平蛮将军印,代替方政镇守松潘。英宗即位以后,蒋贵因为所统领的地方都是非常偏远的边境地区,上奏请求增加军士每个月的粮食供应。正统元年,召蒋贵回到朝廷,任右都督。阿台侵犯甘州(今甘肃张掖)、凉州(今甘肃武威),边疆的守将向朝廷告急,朝廷命令蒋贵佩戴平虏将军的大印,统帅军队讨伐。叛军进犯庄浪,都指挥江源战死,阵亡士卒一百四十余人。侍郎徐晞弹劾蒋贵,朝廷开会讨论认为蒋贵刚选兵出发去甘州,势必来不及救援。而庄浪归徐晞所统率,追究徐晞推脱罪责的责任。把蒋贵的事情放在一边,不予追究。次年春天,谍报敌军驻扎在贺兰山的后面。皇帝下诏命令大同总兵官方政、都指挥杨洪出大同向西,蒋贵与都督赵安出凉州长城关口会合围剿。蒋贵到了鱼儿海子,都指挥安敬说前面的路上没有水草了,率兵返回。镇守陕西都御史陈镒上奏告状,尚书王骥出京负责处理边疆事务,斩了安敬,责令蒋贵立功免罪。蒋贵感动振奋。正好朵儿只伯害怕罪责被追究,接连派使者入京上贡,敌人的势头稍稍减弱。蒋贵率领轻骑兵在狼山击败叛军,追到石城。战斗停止了,听说朵儿只伯去到兀鲁乃地依附了阿台,蒋贵带领二千五百人为前锋前往突袭。副将李安劝阻他,蒋贵拔剑厉声斥责李安说:“敢阻挡进军者死!”于是出了镇夷。从小路疾驰了三天三夜,抵达了叛军的巢穴。阿台正在放马,蒋贵突然冲入马群,命令士卒用鞭子击打弓韣,让马受惊,马都跑散了。敌人失去了战马,带着弓箭,步行和明军战斗。蒋贵放开骑兵,践踏攻击,指挥毛哈阿奋勇冲入敌阵,大败敌军。又把兵分为两翼,另外派一百骑兵占领高地作为疑兵,边打边行八十里。正好任礼也追击敌人到了黑泉,阿台与朵儿只伯带着几个骑兵远远地逃走了,西方边境都平定了。正统十四年正月,蒋贵去世,时年七十。朝廷追赠他为泾国公,谥号为武勇。(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1 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4~15 题。11菩萨蛮〔宋〕谢 逸暄风迟日春光闹,葡萄水绿摇轻棹。两岸草烟低,青山啼子规。 归来愁未寝,黛浅眉痕沁。花影转廊腰,红添酒面潮。1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两项是(5 分)( )A. “暄风” ,即春风。 “迟日” ,即春日。与《诗经》中的“春日迟迟”和杜诗中的“迟日江山丽”一样,写出了春光融融的情景,能给读者以春暖日长的感受。B. “春光闹”化用宋祁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 ,运用拟人,虽是概括的描写,却能引起姹紫嫣红开遍的联想。C. “葡萄水绿” ,两岸葡萄青藤满架,倒映水中,摇曳生姿,暗示游春者的陶醉之情。D.上阕写游春所见所闻,由“暄风迟日”到“青山啼子规” ,可见时间由白天到了晚上,开启下阕的“归来愁未寝” 。E. “归来愁未寝。黛浅眉痕沁”写出主人公回来后无心整妆,写主人公眉间浅浅的黛色,既意味着残妆未整,又暗示着无人扫眉。解析:C 项,将春水比成葡萄美酒,写出水色可爱,D 项,青山子规啼应是白天游玩时所闻。答案:CD15.阅读这首词你可以看到主人公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全词具体分析。(6 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喜悦—忧愁。上阕描绘春日游玩图景,女主人陶醉于热闹的春光,写出了她的内心喜悦;下阕女主人因听到子规的啼叫联想到自身,于是难以入眠、借酒浇愁,写出了她内心的忧愁。(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5 分)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5 分)(1)《劝学》中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说明学习的作用。(2)《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了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句子。(3)《醉翁亭记》中体现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 。答案:(1)吾尝跂而望矣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2)所守或匪亲 化为狼与豺(3)醉翁之意不在酒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12①一些人对教养的修炼就是不以为然,依然不拘小节,我行我素,甚至放纵自我。②近年来,民间收藏十分火热,但乱象随之丛生:鱼龙混杂、以假乱真的现象不胜枚举。③莫言讲起他在高密东北乡的故事,娓娓而谈,使很多文学青年也非常向往。④早在 20 世纪末,当地决策者就深谋远虑,提出了从单一的小农业向大农业转移的战略措施,于是一个个生态经济园区应运而生。⑤北京兵不厌诈,在南海再造两岛。根据既定作业计划,中国在南沙群岛部分驻守岛礁上的建设将于近期完成陆域吹填工程。⑥9 月 3 日北京天安门广场的活动将是一场盛典,而不是一出远交近攻剧。中国崛起以及与之相关的现阶段外交形势是既定的,中国人的注意力不会纠结在与之相关的一些细节上。A.①②⑥ B.①③⑤C.③④⑤ D.②④⑥解析:①句中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此处使用错误,可改为“不以为意” 。②句中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此处使用错误,可改为“鱼目混珠” 。⑥句中远交近攻:联络距离远的国家,进攻邻近的国家。后也指待人处世的一种手段。此处使用错误,可改为“纵横捭阖” 。答案:C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近年,国内汽车产业飞速发展,汽车产量以平均 23.5%的幅度每年高速增长,自主品牌汽车的质量不断提升,价格也更加合理。B.60 多年来,河北灵寿县委一直在低矮的平房办公,是执政为民情怀的真实写照,在全力扫除“四风”的当下,更是践行群众路线的生动教材。C.中学生应多关心时事,因为只有把握住时代、生活的主旋律,才能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迈出合乎时代节拍的步伐。D.感冒清热冲剂能疏风散寒,解表清热,主治风寒感冒、头痛发热等疾病,它的主要成分是由大青叶、板蓝根、草河车等配制而成的。解析:A.语序不当。 “每年”应在“23.5%的幅度”之前。B.成分残缺。在“是执政为民情怀的真实写照……”前加上“这种做法”之类的主语。D.句式杂糅。删掉“由”和“配制而成的” 。答案:C19.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 分)( )A.还书用语:大作拜读完毕,兹原物璧还。B.请柬用语:6 月 16 日是小女满月之喜,本人略备菲酌,敬请各位光临……C.情景对话:“令郎贵庚?” “犬子今年 14 岁。 ”D.回函用语:如不出意外,本人届时定当拨冗出席。解析:拨冗:指对方于繁忙中抽出时间。13答案:D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6 分)植物的生长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蒸腾作用有关,① ,所以温度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温度的变化,既影响植物吸收肥料的程度,也影响植物的新陈代谢过程,② ,都会使植物新陈代谢的酶活性发生变化,只有适宜的温度才能使新陈代谢达到最佳状态,有利于植物的快速成长。据研究,③ ,即根、冠、叶的温度都有差异,而根温对植物的生长影响最直接。解析:补写第①空时,注意前后信息,上句提到“植物的生长与……有关” ,下句是结论“所以温度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 ,所以空缺处应填写分析“这三种作用”与“温度”的关系。第②空,前面提到“温度的变化”的影响,后面提到“只有适宜的温度才能使新陈代谢达到最佳状态” ,可见,空缺处的内容与“温度是否适宜”有关,再根据“都会使……发生变化”的提示,可以推断应补写类似“温度过高或过低”的内容。第③空,后面“即”字引领的内容就是对前面内容的具体解释,所以空缺处的内容应是对后句的概括总结。答案:(示例)①这三种作用都受温度的影响 ②温度过高或过低 ③植物各部位的温度是不同的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 分)共享经济成为眼下的热词。这两天,在杭州又诞生了一个新词“共享医院” 。一个由多家医疗机构“拼”起来、实行医疗资源共享的医疗新模式出现了。杭州的这一举措在各地的同行中引发了反响,有赞同的声音,也有悲观的看法。有人认为, “共享医院”的出现一定会完全改变传统医疗格局;还有人认为, “共享医院”并非如政府公立医院一样,所以患者看病一定会变得便宜。不过,也有人担心, “共享医院”出来后,一旦出现医疗事故,责任划分一定会不清楚。①“共享医院”的出现不一定会完全改变传统医疗格局。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②在共享医院,患者看病不一定会变得便宜 ③医疗事故发生时,责任划分不一定不清楚四、写作(60 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富春山居图》是元朝时浙江富阳画家黄公望年过 70 用三四年时间完成的。在那三四年里,这座小城里的人们为名忙、为利忙、为权势忙,而黄公望并没有和着那个喧嚣的社会去做事,你忙你的,我画我的,他只是静静地作画。也许,当时的人,并不理解他,甚至认为他是一个傻傻的人。耐人寻味的是,几百年过去了,那些一代一代人做的“有用的事”都烟消云散了,当年那个并不与时代合拍的“傻傻的”老人,却用清静的心和一根又一根磨秃的笔,画出了不朽的画作。14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略。1模块检测卷三(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山水诗考略①中国古典山水诗究竟源于何时?近人范文澜说:“写作山水诗起自东晋初庾阐诸人。 ”这话不无根据,写作山水诗形成一种潮流、一种时尚,的确是在东晋时期, 《兰亭集》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②东晋出现大量的山水诗,主要是纷乱的国情使然。东迁的文士几乎都有“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慨叹,加上受政治暴力和军事暴力的迫害,失落感愈来愈沉重。从清丽无比的江南山水风物中寻求抚慰和解脱,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于是流连山水,写作山水诗便相因成习,以至蔚然成风。另外,在新的哲学思潮如玄学的冲击下,汉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孔子”的思想控制日趋软弱松弛,于是出现“越名教而任自然”(嵇康)、 “法自然而为化”(阮籍)之类的主张。 “自然”指宇宙自然规律,岿然不动的山和变动不居的水,则最充分、最完美地体现了这种规律,也就成了师法的对象,成了精神力量不竭的泉源。③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所谓“知者” ,就是智慧之人;“仁者”则是仁义之人。为什么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朱熹的解释是:“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 ”原来,知者、仁者的品德情操与山水的自然特征和规律性具有某种类似性,因而产生乐水乐山之情。④另外,与山水亲近还可丰富知识,培养和提高审美情趣以及模山范水的能力。古今诗文大家、艺术巨匠大抵都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经历。 “读万卷书”正好可以弥补“行万里路”的不足。由于受种种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遍览全国各地的山水胜迹,便可持山水诗集为“卧游”之具,作纸上的观瞻。这间接得到的知识和印象,与亲身所历、亲目所见自然隔了一层,但收获往往更快捷,也更精粹。⑤好的山水诗总是包涵着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不单是模山范水而已。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以理势入诗,兼有教化和审美的双重功能,它表现出的求实态度和奋进精神,对读者无疑是有力的鞭策和激励。又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除生动再现山林特有的幽静氛围,还揭示了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显然有启迪智慧、拓展襟怀的作用。⑥优秀的山水诗大都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征。所谓“诗中有画” ,就是用画笔般的诗句把山水风物中精深微妙的蕴涵点染出来,使读者获得直接的审美感受。如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把登高的“怡悦”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其中有诗人自己登山的身影,有想象中北山隐者张五的怡悦之情,还有阔远的视野以及闪烁于其间的种2种景物。它的突出特点就是表现在一个“远”字上,用远景烘托远意。 “远意”没有明说,只是影影绰绰地表现在“心随雁飞灭”的描摹上。勾画远景的笔墨也不多,却很有层次,显示出和谐的韵律与虚静阔远的美,像“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清新淡远,与隐者(包括诗人自身)恬淡高远的情趣相表里,几乎达到天然淡泊的完美境界。(选自袁行霈《盛唐的山水诗》 ,有删节)1.下列对山水诗形成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山河之异”的国情对文人的影响,政治暴力和军事暴力的迫害使文人失落感越来越重。B.流连山水,从清丽无比的江南山水风物中寻求抚慰和解脱,是受迫害的文人们缓解失落感的行之有效的办法。C.汉朝以来儒家思想控制日趋软弱松弛,出现“越名教而任自然” “法自然而为化”之类的主张。D.人们可以从山水诗中看到自然风景,虽然与亲身经历、亲眼所见的自然隔了一层,但收获往往更快捷,也更精粹。解析:D 项是从阅读者的角度表达的,不是山水诗形成的原因。答案:D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关于中国古典山水诗起源问题,作者认为范文澜“写作山水诗起自东晋初庾阐诸人”的说法是有一定的依据的, 《兰亭集》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B.孔子说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可以从“知者” “仁者”的品德情操与山水的自然特征和规律性具有某种类似性的角度来解释诗人喜爱山水的原因。C.由于受种种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遍览全国各地的山水胜迹,所以古今诗文大家、艺术巨匠大抵用“读万卷书”来弥补“行万里路”的不足。D.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以理入诗,兼有教化和审美的双重功能,它表现出来的求实态度和奋进精神,是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在诗句中的凝练。解析:C 项张冠李戴,用“读万卷书”来弥补“行万里路”的不足的是阅读者,不是古今诗文大家、艺术巨匠。答案:C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岿然不动的山和变动不居的水,最充分、最完美地体现了宇宙自然的规律,它们成为诗人师法的对象,成了精神力量不竭的泉源。B.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既生动再现了山林特有的幽静氛围,还揭示了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使“噪”与“静” , “鸣”与“幽”在审美感受中统一起来。C.诗人用画笔一样的诗句把山水风物中精深微妙的蕴涵在诗中点染出来,于是产生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效果,使读者获得直接的审美感受。3D.孟浩然的诗句“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很有层次地描绘出了远树、江畔沙洲的虚静阔远之美,与隐者的情趣相表里,达到了天然淡泊的完美境界。解析:D 项表述太肯定绝对,原文是“几乎达到” 。答案:D(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4~6 题。村长唐三草欧阳黔森唐三草叫唐万财的时候,不但没有什么财,反而穷得叮当响。本来有人想叫他叮当响的,却没有叫开。可人家人穷志不穷,每年到青黄不接,乡里发救济粮,他也不好意思去领,相当有志气的嘛!这样的人,说什么也不能侮辱了人家。这样,叮当响才没有取代唐万财。他继续叫唐万财。唐万财当民办教师的时候,家里已不再穷得叮当响,至少解决了温饱问题。也许是叫唐万财的缘故,与他相识相伴的人,总会被“万财”这个良好的愿望所提醒。这一时时提醒就不得不让人时时沮丧。首先,当然是他老婆再也受不了只是一个良好愿望的折磨,离家出山打工去了。开头还有几封信来,后来几年没了音信,再后来就干脆离了婚。离婚的那一年,唐万财由于书教得好,转正成了一名公办教师,工资也高出了许多,当然离那个良好的愿望还比较远。一年后,来了一批女老师,这批女老师中单身的也不少。这时唐万财在学校资历也不算浅了,还当了班主任,再加上他为人的口碑也不错,大家就说“万财你看,你一个人也不容易,现在正是好时机,就再找一个吧!”唐万财说:“不行。 ”大家说:“为什么?”唐万财说:“兔子不吃窝边草。 ”又过了一年,他的前妻回来了。不见她带着一男半女回来,带的只有一点钱,可能也不多,也就是在娘家的老屋地基旁搭起了一间房,也算是有了一个窝。大家见俩人都单身,就有人劝唐万财说:“破镜重圆也是好事。 ”唐万财说:“好马不吃回头草。 ”大家的良好愿望也只好作罢。再过了一年,唐万财的那些女同事们基本都不再单身了,大家就笑他说:“你看,叫你早下手你不干,这回好了,看你找谁去?”唐万财说:“天涯何处无芳草。 ”一天,大家闲来无事,谈起了这几年的唐万财,这一谈不要紧,要紧的是“唐三草”这个名字从此诞生了,并永久地取代了“唐万财” 。桃花村地处山脉腹地,石头多,耕地少,人还不少,这就是桃花村为什么难摘贫困村帽子最要命的地方。这也是为什么唐万财的父母要给儿子取那么一个有着良好愿望的名字。桃花村摘掉贫困村帽子的时候,唐三草已担任了村长五年了。4乡领导和村支书正为桃花村村长的事发愁的时候,唐三草走进来说:“这村长我来当。 ”乡领导一下子有点蒙,说:“你去当?”支书一下子笑开了花,说:“你来当?”唐三草说:“我来解决你们的问题,我来当村长。我家祖祖辈辈都是桃花村的人,我太熟悉了。”乡领导和村支书异口同声说:“真的吗?”唐三草说:“不是蒸(真)的,莫非是煮的?”支书说:“你有一千多工资吧!”唐三草说:“是。 ”支书说:“你知道村长的补贴吧!”唐三草说:“知道,一百二十元。 ”乡领导拍了拍支书的肩说:“下一步,就是你做好广大村民的工作,必须让唐万财同志顺利当选。 ”支书说:“不用做工作就能当选。他一回去,那一帮人不欢呼雀跃才怪。 ”乡领导正苦于桃花村没人愿意当村主任,好不容易来了个自告奋勇的,千万不能黄了。听支书的话味道不好,有些急了,他以批评的口吻说:“你这话什么意思?”没等支书接话,唐三草接了,他说:“我知道,因为有人当了,他们不用选了,高兴。 ”唐三草回村务农的消息,一下子在竹菁乡村内炸了窝似的,一时弄得村里沸沸扬扬。唐三草就是带着这样多的负面影响顺利地在桃花村选举中成功当选,而且是全票当选。不能不说是印证了支书的那句话,真是欢呼雀跃呀!投票的那天,乡里很重视,党委、政府、人大的领导同志都来了,由此创造了三个前所未有:一是这是竹菁乡村这一级换届前所未有的阵容;二是全村在家的年满十八岁的群众都参加了投票,发出三百八十一张选票,收回三百八十一张选票,赞成票三百八十一张,弃权票零,反对票零,这一结果也是桃花村前所未有的;再一个前所未有就是候选人唐三草自己投了自己一票。那几个特别欢呼雀跃的人,欢呼雀跃地对唐三草说:“三草,你自己投了自己一票。 ”唐三草说:“当然,我自己都不信自己,还指望别人信呀!”那几个欢呼雀跃的人嘻嘻哈哈地说:“你相信你自己,我们更相信你。 ”说完欢呼雀跃地走了。几个月后,桃花村有百分之六十的出山打工青壮年回山创业了。在村庄晨雾的弥漫中有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在田间耕作的黄昏后有一对对的夫妻愉悦地回家,在月亮升起来的时候,在小院子里,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孩子,一家人围在小桌上温馨地吃饭……(选自《山花》 ,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5A.唐三草原名“唐万财” ,却穷得叮当响,人们经常叫他“万财” ,而他的老婆因为家里穷和他离婚,这使唐三草内心很难受。B.唐三草由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虽然收入提高了,但谈不上富有。他有机会再婚,但由于唐三草认为“兔子不吃窝边草”而错过了。C.桃花村因地理条件差,非常贫穷,乡领导和村支书正为村长的事发愁时,唐三草主动提出要当村长,乡领导和村支书十分震惊。D.唐三草顺利当选桃花村村长,唐三草当选村长创造了三个前所未有,有竹菁乡村前所未有的阵容、全票通过,还有他自己选了他自己。解析:A 项, “这使唐三草内心很难受”于文无据。答案:A5.小说在刻画唐三草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5 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把握人物的语言、动作以及与人物相关的事件等。比如唐三草十分贫穷,但他没有领救济粮,这体现了他有骨气;当村里没有人愿意担任村长时,他勇敢地承担并自信地投自己一票等,说明他自信、敢于担当。答案:①有骨气(志气)。虽然穷,但也不领救济粮。②幽默风趣。唐三草名字的由来充满风趣;要当村长时,风趣幽默地说“不是蒸(真)的,莫非是煮的” 。③自信,敢于承担。当村里没有人愿意当村长时勇敢地承担,并且自信地投了自己一票。6.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唐三草的个人生活,后半部分侧重写唐三草与社会的关系。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 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分析前文侧重写唐三草的个人生活,后半部分侧重写唐三草与社会的关系。从故事情节的角度分析,这样写增加了小说的广度和深度等;从刻画人物形象的角度分析,前后对比,有助于表现人物性格;从艺术手法上分析,前后照应,使小说结构更严谨;从表现主题上分析,能够更好地表现唐三草为民服务的精神。答案:①在故事情节上,小说的前半部分侧重写唐三草的个人生活,小说的后半部分侧重写唐三草与社会的关系,增强了小说的广度和深度;②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小说的前半部分,唐三草失意落魄,小说的后半部分,唐三草意气风发,前后形成对比,有助于表现人物性格的丰富性;③在艺术手法上,小说的前半部分,写唐三草贫穷以及摆脱贫穷的愿望,小说的后半部分,写唐三草愿望实现,前后照应,使小说结构更严谨;④在主题思想上,从写唐三草为小家奔忙,到写唐三草为大家办事,表达了对为民办事的人的歌颂,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6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 7~9 题。材料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博物馆服务于社会建设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博物馆收藏,展示的文化遗产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为社会公众所共享,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博物馆接待参观人次,从 2001 年的 7 955 万人次增长到 2014 年的 7.2 亿人次,13 年间增长了 8 倍。对于青少年而言,博物馆逐渐成为学校教育之外的“第二课堂” ,在互动性、体验性、趣味性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优势。2014 年,全国博物馆拥有近 3 000 万件(套)藏品,依托这些藏品在历史、文化、考古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研活动,科研成果也非常丰富。针对藏品的研究,需要整合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教师,因此博物馆往往会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史研究中心。同时,博物馆逐渐成为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牌价值的重要载体。2010 年,西安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把西安建设成“博物馆之城”的战略目标,随后广州、济南等城市也纷纷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的口号,以此提升城市的竞争力。[摘编自刘世锦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4)》]材料二2008 年起,中国文化文物系统的博物馆开始全面免费开放,此后博物馆的直接经济贡献逐渐弱化。因此,只能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即文化文物系统内的博物馆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如文化创意产品销售、文物巡展、社会文物鉴定及咨询等)而增加的价值总和。2001-2014 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变化情况如下图:注:计算或比较不同时期的经济数据时,用某一时期产品的平均价值作为固定的计算尺度,这种平均价格叫可比价格。可比价格计算出的指标,可以消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便于对不同时期进行历史对比,以观察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摘编自苏杨等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5-2016)》]材料三要真正了解或融入一个城市与国家,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参观博物馆。北京每年接待的上亿游客中,相当一部分要参观北京的博物馆。博物馆对于旅游经济的拉动难以用数字衡量,它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宣传和教育作用。通过品牌价值的提升和精神核心的建立,实现对旅游经7济的长远影响,这也是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贡献。(摘编自王小润等《博物馆能否成为旅游经济新坐标》)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2001-2014 年间,按当年价格计算出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最低的年份是 2001 年,最高的年份是 2014 年。B.除 2007 年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较前一年有所减少外,其余年份的增加值与前一年相比均呈现上升态势。C.按 2001 年可比价格计算,十几年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大体上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D.按当年价格计算出的增加值与按可比价格计算出的增加值相比,二者差距最大的年份是2014 年。解析:B 项,从图表上看,2003 年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也较前一年有所减少。答案:B8.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直到今天,博物馆依然是通过藏品的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的形式服务于公众,这种形式可以丰富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B.博物馆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 ,它通过独特的学习资源,以适应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方式,激励青少年学习。C.西安、广州等城市越来越重视利用博物馆来展现城市历史中最有深度和吸引力的元素,并以此构建城市文化品牌。D.博物馆免费开放会使其经济贡献逐渐弱化,因此需要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全部贡献。E.博物馆对旅游经济的拉动具有非常大的贡献,这也是提升博物馆诸如宣传和教育等其他功能的关键所在。解析:A 项, “博物馆依然是通过藏品的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的形式服务于公众”错,从材料一第 1 段看, “博物馆收藏,展示的文化遗产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为社会公众所共享” 。D 项, “使其经济贡献逐渐弱化”错,材料二说“直接经济贡献逐渐弱化” , “直接经济贡献”和“经济贡献”不是一回事;“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全部贡献”错,材料二说的是“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 , “直接贡献”和“全部贡献”也不是一回事。E 项, “非常大的贡献”错,材料三说“博物馆对于旅游经济的拉动难以用数字衡量,它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宣传和教育作用” ,这不足以说明博物馆对旅游经济的拉动具有非常大的贡献。答案:BC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博物馆在科研方面的作用。(4 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题干中的关键词是“科研方面” ,以此找准答题区间为材料一第 2 段,可以从科研成果和科研团队两个方面概括。答案:①依托博物馆藏品开展的科研活动能够产生出丰富的科研成果;②博物馆可以整合一个地区的科研力量,培育出科研团队。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10~13 题。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也。少好学,博览众书。弱冠察孝廉,不就,刺史陶谦举茂才,不应,谦以为轻己,遂见拘执。(赵)昱倾身营救,方以得免。汉末大乱,孙策创业,命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文武之事,一以委昭。策临亡,以弟权托昭,昭率群僚立而辅之。权悲感未视事,昭谓权曰:夫为人后者贵能负荷先轨克昌堂构以成勋业也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权既称尊号,昭以老病,上还官位及所统领。更拜辅吴将军,班亚三司,改封娄侯,食邑万户。昭每朝见,辞气壮厉,义形于色,曾以直言逆旨,中不进见。后蜀使来,称蜀德美,而群臣莫拒,权叹曰:使张公在坐,彼不折则废,安复自夸乎?明日,遣中使劳问,因请见昭。昭坐定,仰曰:臣思尽臣节,以报厚恩,而意虑浅短,违逆盛旨,自分幽沦,长弃沟壑,不图复蒙引见,得奉帷幄。然臣愚心所以事国,志在忠益,毕命而已。若以偷荣取容,此臣所不能也。权辞谢焉。权以公孙渊称藩,遣张弥、许晏至辽东拜渊为燕王。昭谏曰:渊背魏惧讨,远来求援,非本志也。若渊改图,欲自明于魏,两使不反,不亦取笑于天下乎?权与相反复,昭意弥切。权不能堪,案刀而怒曰:孤之敬君,亦为至矣,而数于众中折孤,孤尝恐失计。昭熟视权曰:臣虽知言不用,每竭愚忠者,诚以太后临崩,呼老臣于床下,遗诏顾命之言故在耳。因涕泣横流。权掷刀致地,与昭对泣。然卒遣弥、晏往。昭忿言之不用,称疾不朝。权恨之,土塞其门,昭又于内以土封之。渊果杀弥、晏。权数慰谢昭,昭固不起!权因出过其门呼昭!昭辞疾笃。权烧其门,欲以恐之,昭更闭门户。权使人灭火,住门良久,昭诸子共扶昭起,权载以还宫,深自克责。年八十一,嘉禾五年卒。谥曰文侯。(节选自《三国志·吴书》 ,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夫为人/后者贵能负荷先轨/克昌堂构/以成勋业也/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B.夫为人后者/贵能负荷先轨/克昌堂构/以成勋业也/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C.夫为人后者/贵能负荷先轨/克昌堂构/以成勋业也/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D.夫为人/后者贵能负荷先轨/克昌堂构/以成勋业也/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9解析:依据判断句式者也,表判断可排除 A、D,再依据何得哉的反问句式,其中何得的意思是:怎么能够,其后不能断开,据此排除 C。答案:B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弱冠:古代男子 18 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 。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B.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C.茂才和秀才同义,东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这也是汉代选拔人才的察举科目,到了明清两代称为生员。D.古代官职的任免、提拔、调动都有专门的用词。譬如文中“更拜辅吴将军”的“拜” ,就是授予官职之意;这一类词我们学过很多,如迁、除、辟、授、察、选、征、拜、转等等。解析:A 项 20 岁为弱冠。答案:A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张昭在孙策创业时期,颇受倚重。孙权称帝之后,他请求辞去官职,皇帝不但没有恩准,反而再拜官。太后临终,呼他于床下,可见他是东吴重臣。B.张昭性情刚直,朝见孙权,常常直言不讳,甚至违背圣意,以致宦官不让他进见。结果使吴国在蜀使到来时受辱,却没有人能够为东吴挽回面子。C.张昭受遗命辅佐孙权,忠心耿耿。在对待公孙渊的问题上,张昭和孙权意见不合,张昭毫不退让,孙权大怒甚至拔出刀威胁要杀了他,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主张,事实也证明了他是对的。D.张昭两次被弃置不用,又两次被召回,主要的原因还是他忠君爱国的思想和刚正不阿的性格,也从侧面反映出孙权较为宽广的胸襟。解析:C 项孙权大怒甚至拔出刀威胁要杀了他错,依据原文“权不能堪,案刀而怒曰” ,孙权只是紧握住刀,而不是拔出刀。答案:C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权叹曰:使张公在坐,彼不折则废,安复自夸乎?(5 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权数慰谢昭,昭固不起!权因出过其门呼昭!昭辞疾笃。(5 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孙权叹息道:假使张公在座,蜀使不屈服也会丧气,哪能再自夸呢?(2)孙权屡次去向张昭慰问道歉,张昭坚决不上朝,孙权于是出宫,经过他家门口呼叫张昭,张昭借口病重辞绝孙权。10【参考译文】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今江苏铜山县治)。自幼好学,博览群书。二十岁被推举为孝廉,不去就任。刺史陶谦推举他为茂才,他不接受,陶谦认为他轻视自己,于是就逮捕了他。赵昱尽力营救,他才能免罪。汉末天下大乱,孙策创立帝业时,就命张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不论政治或军事,孙策全都托付给张昭办理。孙策弥留之时,把弟弟孙权托付给张昭,张昭率领众属下立了孙权,加以辅佐。孙权因为哀痛兄丧没能亲自视察政事,张昭就向孙权进言道:做人家后辈的人,主要的要能担当起先朝轨业,将先人遗绪加以恢宏,以完成功名大业。如今天下沸腾,满山都是盗贼,孝廉哪能卧伏悲戚,逞匹夫的私情呢?就亲自扶孙权上马,列军出巡,然后众人的心才晓得有所归属。孙权称帝以后,张昭因老病,上表归还官位和所统领的职责。就被改封为辅吴将军,班亚三司,又改封为娄侯,食邑万户。张昭每次上朝进见,辞气壮厉,脸上透出一股正义,曾因直言违逆了旨意,宦官不让他进见。后来蜀国使者来,称扬蜀的美德,而吴国群臣没人能屈服他,孙权叹息道:假使张公在坐,蜀使不屈服也会丧气,哪能再自夸呢?次日,派遣中使慰问,借以请见张昭。张昭坐定,抬起头来说道:我想要竭尽臣节,来报答他们的厚恩,但是我的思虑浅薄,违逆了盛旨,我料想(定会)深深地沉沦,长久地被弃置一旁(山沟深谷中或荒野中),没想到又蒙引见,得以侍奉在帐下。但是臣愚钝之心所以事奉国家的心志,在于忠诚益国,竭尽生命而已。如果要我窃取荣华,苟合取容,这是臣做不到的。孙权向他辞让道歉。孙权因公孙渊称藩属,派遣张弥、许晏到辽东拜公孙渊为燕王,张昭进谏说:公孙渊背叛魏国,怕魏讨伐,远来求援,并不是他的本意。如果公孙渊改变意图,想要向魏自我表白,我国派去的两个使者不能回来,不就使天下人取笑我们吗?孙权和他反复对峙,张昭心意更形急切。孙权不能忍受,握着刀,生气地说:我尊敬先生,也可说到了顶点,而你却屡次在众臣面前折辱我,我常恐怕自己会失计(谓杀昭)。张昭凝视着孙权说:臣虽然知道所说的话不被采纳,但每次还要竭尽愚忠的原因,实在是因为太后临崩时,把老臣叫到床下,遗诏弥留的话还在耳边的缘故呀!为之涕泪横流。孙权把刀丢在地上,也和张昭对泣。但终于还是派遣张弥、许晏去了辽东。张昭愤怒自己的话没被采纳,假称生病不上朝。孙权也恨他,用泥土堵塞了他家的门,张昭又在门内也用泥土封了起来。公孙渊果然杀了张弥、许晏。孙权屡次去向张昭慰问道歉,张昭坚决不上朝,孙权于是出宫,经过他家门口呼叫张昭,张昭借口病重辞绝孙权。孙权烧他的门,想要吓他,张昭却更关紧了门。孙权让人扑灭了火,在门口停了很久,张昭诸子共同扶起了张昭,孙权把他载回了宫廷,深自责备。张昭年八十一岁,嘉禾五年(公元 236 年)死。谥为文侯。(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1 分)阅读下面这首诗,请回答 14~15 两题。九曲棹歌(其二)〔宋〕朱 熹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 ① 。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注】 ①一曲溪之北见第一峰——大王峰,也叫天柱峰。大王峰的左侧有幔亭峰,在峭壁上11刻有“幔亭”二字,而幔亭峰就是神话故事中武夷君宴请乡人的所在。宴会之前虹桥架空,宴会之后,虹桥飞断。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题为“九曲棹歌” ,诗歌首句为“一曲” ,故可推知此溪共九处曲折,本诗为第一曲,作者从此处上船。B. “晴川” ,阳光照耀下的溪流, “蘸”是浸的意思。不说倒映水中,而说幔亭峰浸水中,正表现山水融合之美。C. “虹桥一断无消息”作者游览九曲溪,抬头见彩桥,从而引发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D. “锁翠烟”写出了诗人眼中见皆是山岩,看不见绿色,因为浓郁的翠绿之色被封锁在群山之中,这是九曲溪之奇特之处。E.本诗在艺术手法上运用了典故的手法,如“虹桥”就是用典;而“锁翠烟”则用了拈连的艺术手法。解析:C 项,虹桥并不是指抬头看见了彩虹,而是由幔亭峰产生了对神话的联想,而全诗也不是写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而是赞美九曲溪之美景。答案:CD15.全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述。(6 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全诗抒发了作者对一曲溪景物的赞美之情。既有“锁翠烟” “蘸晴川”的自然景之美,也有幔亭峰仙人宴请之人文故事之神奇。(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5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1)杜甫在《旅夜书怀》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容自己四处漂泊,形单影只的凄凉处境。(2)苏轼的《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水光接天”一句,写出茫茫江水,浩瀚无际,天光水色浑然一体的景象。(3)姜夔的《扬州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金兵数次南侵,造成扬州城一片废墟,令人厌谈战事。答案:(1)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2)白露横江 (3)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①他在家里不声不响,妻子总是觉得他木讷,把他当成个闷葫芦,但在社会上他却玲珑剔透,无论做什么事总是一点就通。②为什么人言可畏?因为一次又一次的毁谤,积累下来足以致人于毁灭之地,那是一种铄石流12金的力量。③看了这本分析国际形势的书后,不得不赞叹作者的目光如炬,慧眼独具。④古建筑之所以卓尔不群,不在于它的创新,而在于它代表了某个时代;当代的建筑不应该照搬古代,需要有时代气息。⑤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情过于急切,往往不切实际地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其结果常常是弄巧成拙。⑥在中俄伊犁争端的交涉中,曾纪泽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出发,折冲樽俎,虎口索食,终于改订《崇约》 ;收回了伊犁九城的主权,博得朝野的好评和西方外交界的尊重。A.②③④ B.④⑤⑥C.②④⑤ D.①③⑥解析:①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结构细巧。也比喻人精明灵活。②铄石流金:能使金石熔化,比喻天气极热,有别于“众口铄金” 。③目光如炬:目光亮得像火炬一样。形容见识远大。④卓尔不群:指优秀卓越,超出常人。用于人,不能用于建筑物。⑤弄巧成拙:弄,卖弄,耍弄;巧,灵巧(指心思);拙,笨拙。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含贬义,用于批评场合。⑥折冲樽俎:樽俎,古时盛酒食的器具。在酒席宴会间制敌取胜,指进行外交谈判。答案:D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 )A.尤瓦尔·赫拉利写作了《人类简史》一经上市就登上了以色列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蝉联榜首长达 100 周,30 多个国家争相购买版权。B.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通过自己杰出的大脑,倾尽毕生精力,以整个宇宙为研究对象,试图解开关于时空和存在的本质。C.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具有高知识性、高融合性、高带动性等优势,是创建宜居“智慧新城”的有力推手。D.无论是在天津,还是在比赛现场,都有支持热爱天津女排的一批球迷与这支队伍同呼吸共命运。解析:本题从结构混乱、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等角度设误。A 项,结构混乱。 “尤瓦尔·赫拉利写作了《人类简史》 ”的主语是“尤瓦尔·赫拉利” , “一经上市……长达 100 周”的主语是“《人类简史》 ”。可以修改为“尤瓦尔·赫拉利写作的《人类简史》 ,一经上市……” 。B 项,搭配不当, “试图解开关于时空和存在的本质” , “解开”与“本质”动宾不搭配,可以把“解开”改为“揭开” 。D 项, “无论……还是……”这一组关联词所关涉的内容应该形成并列关系, “天津”和“比赛现场”可能是交叉关系,故而不当。 “支持热爱天津女排的一批球迷”多项定语语序不当,应该是“一批支持热爱天津女排的球迷” 。答案:C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 分)( )13A.2017 年 1 月,我市发生特大雪灾,我省各界对灾区人民生活甚是关心,积极开展赈灾活动,捐款(包括实物折款)累计已逾十万元之巨。(广播稿)B.该犯与两个哥们一同到博物馆踩点,回来合计好行动步骤,当晚乘月黑风高之机,潜入博物馆,盗窃文物多件。(法院布告)C.梅:落叶乔木,品种很多,性耐寒。叶子卵形,早春开花,花瓣五片,有粉红、白、红等颜色,味香。果实球形,青色,成熟为黄色,可以吃,味酸。(工具书)D.我校教室一共六间,有四间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东倒西歪,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迫切希望教委伸出援助之手,拨款修整为荷!(某校给教委的报告)解析:广播稿要口语化,A 项中一些文言语句、括号、同音词语(震灾、赈灾)都不合要求。法院布告要庄重严肃,而 B 项中“哥们” “踩点” “合计” “月黑风高”等词语,用在布告里欠妥。呈递的报告,文字应平实,对困难的反映应具体,而 D 项中对困难的描述用语不得体。答案:C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字。(6 分)“一个不是对我们有所求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诗人赫巴德对友情的认识我特别赞同,但是①______________。友情至少有一半被有所求败坏,即便②________________,像让友情分担忧愁,让友情推进工作等。友情成了忙忙碌碌的工具,那它自身又是什么?所以③________________。朋友就是朋友,除此之外,无所求。答案:①功利社会中的朋友往往是有所求(或“实际生活中这样的朋友很难得”) ②所求的内容乍一看并不坏(或“所求内容是人之常情” ,或“所求内容常人都能接受”)③我们应该为友情卸去重担(或“朋友之交淡如水”或“友情应该远离功利”)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 分)除了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高校也要根据自主规划的校规校纪出台责罚细则,对教师泄题泄密进行严格处罚,甚至开除公职,这样就可以根除教师的考试违规违法行为,从而保证大学自主招生的公正和公平。如此一来,不但能更好地警醒、约束高校教师,而且也必将大幅提升公众对高校的信任感。①严格处罚甚至开除公职未必能根除这种违规违法行为。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严密的能力。解答时要认真阅读所给语段,把握住话题中心,弄清楚其中包含的事理明确,同时要注意①句所采用的句式和语气特点。答案:②根除教师的考试违规违法行为未必能保证大学自主招生的公正和公平 ③如此做法未必能大幅提升公众对高校的信任感四、写作(60 分)14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作文。(60 分)人们总想到远方去旅行,远方似乎有身边找不到的东西,不仅仅是自然风光、人文胜地……更多的是一种梦想,一种精神归宿,一种灵魂里涌动的向往。生活中近的是现实,远的才是诗。所以远方总像一簇圣火,在人们心中燃烧。于是,我们总是期盼远方,充满放飞心灵的渴望。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拟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超出材料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提示: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试题,给出的材料是富有文采、富含哲理的一段话。认真阅读这段材料,整体把握其思想态度,特别要抓住“远方、梦想、归宿、放飞心灵”等关键词语,仔细揣摩其内涵,并加以归纳整合。作文立意可以是为理想而奋斗,永不言弃;可以是摒弃一切世俗杂念,淡泊名利,让心灵永远恬淡宁静;可以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敢于冲破一切传统观念,放飞心灵,开拓创新,铸就人生新的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