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2019高中生物第0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能力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20181019582.doc--点击预览
- 2019高中生物第0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能力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20181019583.doc--点击预览
- 2019高中生物第0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能力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20181019584.doc--点击预览
- 2019高中生物第04章种群和群落能力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20181019585.doc--点击预览
- 2019高中生物第0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能力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20181019586.doc--点击预览
- 2019高中生物第0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能力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20181019587.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第 01 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能力测试 A 卷(时间 45 分钟 满分 100 分)一、选择题1.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B.内环境中多余的 H+主要从肺排出C. Na+、K +以重吸收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 D.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2.高等多细胞动物的物质交换主要涉及到:①体内细胞 ②组织液 ③血浆(或淋巴) ④呼吸系统 ⑤泌尿系统 ⑥消化系统 ⑦体外环境则体内细胞代谢的终产物尿素排出体外的顺序是 A.①一②一③一④一⑤一⑥一⑦ B.①一③一④一⑤一⑥一⑦C.①一④一⑥一⑤一⑦ D.①一②一③一⑤一⑦3.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必须经过的系统是①消化系统 ②呼吸系统 ③神经系统 ④泌尿系统 ⑤循环系统 ⑥运动系统 ⑦生殖系统 ⑧内分泌系统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①②④⑤ D.③⑥⑦⑧4.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一体液—免疫调节5.高等多细胞动物的物质交换主要涉及到:①体内细胞 ②组织液 ③血浆(或淋巴) ④呼吸系统 ⑤泌尿系统 ⑥消化系统 ⑦体外环境 则氧气从体外进人体内细胞的正确顺序是 A.⑦一④一③一②一① B.⑦一③一④一②一①C.⑦一③一①—争④一② D.⑦一④一③一②6.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的速率加快 B.渗透压下降 C.细胞代谢紊乱 D.糖尿病7.下列各项属于内环境的是A.原尿 B.肺泡 C.肠腔 D.脑脊液8.人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中不含2有的成分是 A.葡萄糖 B.氧气 C.抗体 D.DNA 9.下列各种生理或病理,情况下,能使淋巴液生成量增加的是 ①炎症 ②静脉回流受阻 ③组织缺氧 ④组织胺大量释放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10.观察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示意图(如下图),指出哪个箭头表示的是错误的 A.①中性粒细胞 B.②组织液 C.③水 D.④红细胞11.下列液体中,属于体液的一项是 ①胆汁 ②胰液 ③血浆 ④淋巴 ⑤原尿 ⑥脑脊液 ⑦组织液 ⑧核液 ⑨细胞内液 ⑩汗液A.①②③④⑤⑦ B.③④⑥⑦⑧⑨ C.②③④⑤⑦⑨ D.③④⑤⑦⑨⑩12.人在静脉注射时所用的生理盐水的浓度必须与血浆浓度基本相同,其原因是………A.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 B.使体内增加水分C.使体内增加无机盐 D.使体内营养物质保持稳定13.人和动物新陈代谢中的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A.消化道内 B.肾脏内 C.细胞内 D.内环境14.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通过人体自身调节实现 B.包括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C.包括 pH 的调节,血糖的调节 D.体温的调节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范畴15.肌肉注射时,药液进人人体先后经过的途径是 A.血浆 组织液 淋巴 血浆 靶细胞 B.组织液 血浆 组织液 靶细胞C.淋巴 血浆 组织液 血浆 靶细胞 3二、非选择题16.(12 分)根据下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2002 年 7 月 9 日河南某地气温高达 39℃,大家都在家中休息,然而 50 多岁的赵某却在玉米地里锄草。当天晚上家人没有见到他。当在玉米地发现他时,他已经死亡多时。据估计,赵某系中暑身亡。材料二:青年男子高某在暑期外出旅游。在一日出发后,天气十分炎热,高某连续不断地以纯净水解渴。后来他感觉到四肢发冷、心率加快、心慌、血压下降,接着就不省人事,昏迷了过去。后被人送到了医院,诊断为水中毒。(1)材料一、二的两种情况都发生在 天气,在这种天气状况下,人体降低体温的主要方式是 。 (2)据估计,赵某身体的产热和散热的关系是 ,高某身体的产热和散热的关系是 。(3)赵某和高某的身体的内环境稳态都遭到破坏。赵某被破坏的内环境因素是 ,它的变化趋势是 ;高某身体被破坏的内环境因素是 ,这个因素的变化趋势是 。17.(24 分)下图是人体对水的摄人、吸收、分泌和排出的途径:(1)请将图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具体内容填人相应的横线上。a.胃肠道中的水分通过① 的方式进入内环境。b.内环境中的水分以② 的形式进入消化道。c.肾小管液体中的水分通过③ 作用进人内环境。d.内环境中的水分通过皮肤的④ (结构)排出体外。(2)简答水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a. 。4b. 。(3)人体内水的主要来源及主要排出途径是 。A.来自饮水、食物和由肾排出B.来自饮水、食物和由皮肤排出C.来自饮水、物质代谢和由肺排出D.来自食物、物质代谢和由大肠排出(4)内环境是指上图中的 。18.(10 分)恒温动物的体温恒定,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有人认为维持体温恒定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有人认为位于脊髓。现给定四只大小相同健康生长的小白鼠作实验材料,对上述问题进行探究。实验步骤:(1) 将四只小白鼠分别定为甲、乙、丙、丁。甲鼠不作任何处理。(2) 乙鼠 。(3)丙鼠 (4)丁鼠既破坏下丘脑,又破坏脊髓。(5)将四只鼠放在寒冷环境下,观察它们的体温是否恒定。结果预测: 。。。能力测试 A 卷一、选择题 1.D 2.D 3.C 4.D 5.A 6.C 7.D 8.D 9.C 10 D. 11 B.12 A.13 C.14 D.15 D.二、非选择题 21. (1)高温 出汗 (2)产热多于散热 基本平衡 (3)体温 逐渐升高水盐平衡 盐减少,渗透压降低 5(4)细胞膜 毛细血管壁 毛细淋巴管壁 细胞内液和血浆 细胞内液、血浆、淋巴(5)细胞内液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 呼吸、循环、消化、泌尿24. (2)只破坏下丘脑 (3)只破坏脊髓 结果预测:甲鼠能保持体温恒定;若乙鼠保持体温恒定,丙和丁体温不恒定,则说明体温调节中枢位于脊髓;若丙鼠保持体温恒定,乙和丁体温不恒定,则说明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若乙、丙丁都保持体温恒定,则说明体温调节中枢既不位于下丘脑,也不位于脊髓。能力测试 B 卷(时间 45 分钟 满分 100 分)一、选择题1. 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B.人体内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C.人体所有的液体统称为细胞外液D.人体内的细胞通过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交换物质2. 人在静脉注射时所用的生理盐水的浓度必须和血浆浓度基本相同,其原因是6A.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 B.使体内增加水分C.使体内增加无机盐 D.使体内营养物质保持稳定3. 血浆中水的来源可恰当的描述为A.组织液 B.消化道、组织液和淋巴 C.淋巴和组织液 D.消化道4.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性描述是A.在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下实现的 B.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C.温度、PH 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 D.是体内细胞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5.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A.肺泡腔内的气体 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 C.心室腔内的血浆 D.膀胱内的尿液6.在下列物质中,一般不存在于内环境中的是 A.葡萄糖 B.C0 2和 02 C.氨基酸 D.血红蛋白 7.人剧烈运动后,血浆的 PH 值会略微下降,这是因为A.血浆中的水分减少 B.血浆中的乳酸增多了C.血浆中的酒精增多了 D.血浆中 K+的减少了8.人体心肌细胞可以从下列哪种液体中直接获得葡萄糖 A.血浆 B. 淋巴 C. 组织液 D. 细胞外液9.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 A.0 2、C0 2、血红蛋白、H+ B.H 202酶、抗体、激素、H 20C.纤维蛋白原、Ca 2+、载体 D.Na+、HPO 2-4、葡萄糖、氨基酸10.人体组织液中的 O2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这些氧分子需要通过几层磷脂分子A.2 B.2 C.3 D.611.内环境的稳态是指A.由于血浆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B.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C.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激素的调节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D.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712.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该组织中的A.组织液增多,淋巴增加 B.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加C. 组织液增加,淋巴减少 D.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13.下列属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是①酸碱平衡 ②Na +、K +平衡 ③血浆平衡 ④体温调节 ⑤蛋白质平衡 ⑥CO 2一 O2平衡A.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⑥14.人体血液的 pH7.35~7.45,能维持 pH 范围而变化不大,主要是因为血液中含有下列哪对物质A.NaCl——HCl B.NaHCO 3——H2CO3 C.NaOH——HCl D.NaHCO 3 ——NaCl15.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A.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 B.合成血浆蛋白中的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C.丙酮酸的氧化分解 D.食物中酌淀粉经消化分解成葡萄糖二、非选择题16.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 (填标号)8(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气从血液中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通过 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①利用,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4)在一些病理条件下,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的量都可能发生变化。请举出由于病理原因引起③增多的实例 。(5)如果该图为肝脏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则 B 端与 A 端液体相比较,明显增加的物质有 。17. 根据下面人体体液分布及物质交换示意图回答问题:(1)水由消化道进入 A,即过程 b 是以 方式进行的。b 过程不包括对大部分 的吸收。(2)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包括图中的 (只写字母) 。其中A 中的水以 方式进入消化道。(3)A 中的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除图中表示的外还应有 ,A 和 B 的交换是通过 结构进行的。(4)过程 e 和 f 的渗透方向的不同处在于:前者 。(5)过程 e 和 d 依次表示 作用。(6)E 和 A 相比,E 中不含的成分是 。能力测试 B 卷91第 02 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能力测试 A 卷(时间 45 分钟 满分 100 分)一、选择题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通过膜内外电位的变化产生 A.电荷 B.局部电场 C.局部电流 D.电势2.人长时间运动后,产生口渴感觉的原因是 A.血浆 CO2浓度升高 B.血浆乳酸浓度升高 C.血浆渗透压升高 D.血糖浓度升高3.取出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进行如右下图所示的实验:将电位计的两个微型电极a、b 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外,强刺激 c 处,电位计指针的偏转情况是 A.不发生偏转 B.发生一次偏转C.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D.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4. 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 4 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表现为 A.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C.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D.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5. 对一只正常发育的狗大剂量注射某种激素,使狗出现了昏迷现象,该激素极可能是 A.生长激素 B.性激素 C.甲状腺激素 D.胰岛素6.下列关于兴奋性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2B.兴奋到达突触小体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递质进入突触间隙C.递质到达突触后膜可以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D.依靠形成局部电流回路进行神经元间的兴奋传递7.下列为突触结构模式图,对其说法不正确的有 A.在 a 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B.1 中内容物释放至 2 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选择透过性 C.2 处的液体为组织液,含有能被 3 特异性识别的物质D.1 中内容物使 b 兴奋时,兴奋处外表面分布着负电荷8.当动物缺乏某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对该激素进行人为补充,下列只可通过以上一种方法补充的激素是 ①生长激素 ②甲状腺激素 ③胰岛素 ④性激素A.②③ B.③④ C.①③ D.①②④9. 在人体内,HIV 病毒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后产生沉淀,被吞噬细胞摄取彻底水解后可得到 A.多种氨基酸、一种五碳糖 B 一种氨基酸、四种脱氧核苷酸 C.多种氨基酸、五种含氮碱基 D 多种氨基酸、八种核苷酸10. 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其免疫功能表现为 A.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B.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均正常C.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 D.细胞免疫正常、体液免疫功能下降11. 如图示 HIV 病毒造成艾滋病的病程。在潜伏期,如何检测病人是否被感染? A.采集口腔黏液直接检测 HIVB.采集口腔黏液检测 HIV 抗体3C.采集血液直接检测 HIVD.采集血液检测 HIV 抗体12. 下列三种生物学现象:①给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休克②当细菌进入人体后,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与之结合,从而抑制细菌繁殖③小猪听到主人“噜噜”叫声就奔向主人产生的机理依次属于A.体液调节、免疫调节、反射 B.反射、细胞免疫、激素调节C.体液调节、过敏反应、反射 D.反射、自身免疫、体液调节 13.下列有关淋巴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B. B 细胞和 T 细胞都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成C. 具有免疫效应的是效应 B 细胞和效应 T 细胞D. B 细胞和 T 细胞产生的场所主要是骨髓14. 吞噬细胞、T 淋巴细胞、B 淋巴细胞在体液兔疫感应阶段所起的作用是 A.对抗原的处理、呈递、识别 B.对抗原的处理、识别、呈递C.对抗原的呈递、处理、识别 D.对抗原的识别、处理、呈递15. 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淋巴系统包括淋巴器官、淋巴细胞、淋巴因子和抗体C.抗体只存在于内环境中D.HIV 病毒主要攻击 B 细胞二、非选择题 16. 糖尿病被称为人类健康的“第二杀手” ,它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胰岛素是一种激素,哺乳动物体内都有胰岛素,且生理作用相同。请通过实验证明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实验材料:2 只发育良好的白鼠,甲乙两试管,新配置的 Cu(OH) 2溶液。试验原理(略)试验步骤:第一步:用手术摘除一小白鼠的胰腺(不考虑对消化功能的影响) ,另一只小白鼠不作任何处理,在相同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用其尿液进行实验验证。4第二步: 。第三步: 。实验现象:甲试管: 乙试管: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如果给摘除胰腺的白鼠在饲料中加入胰岛素制剂,上述实验结果有无变化?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治疗人类糖尿病的药物中也有口服药品,你认为这些口服药品的作用机理如何? 17.科研小组做了一系列生理实验。将小鼠依次置于 25℃、0℃、 .25℃环境,每一环境中均生活 15 分钟,从开始到结束,每隔 5 分钟测一次皮肤血流量、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共测了 lO 次。假设测量过程不影响这些激素的分泌,测量结果(相对值)如下表。次数相对值指标项1 2 3 4 5 6 7 8 9 10A O.45 O.45 0.44 O.45 0.55 O.55 0.52 0.50 O.46 0.45B O.31 0.3l 0.3l O.30 O.30 O.60 O.62 O.38 O.33 0.325C O.23 O.23 O.23 0.23 O.18 0.17 O.16 O.22 O.23 O.23(1)进入 0℃环境中时,首先增加的是 (填字母),C 代表 。(2)实验过程中,B 指标增加到最大值后,A 指标应 ,这种调节作用在生理学上叫做 。(3)当小鼠从 25℃环境移到 0℃环境时,小鼠的代谢速率将 ,体温调节的方式是 。(4)为进一步确定下丘脑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刺激下丘脑的前部,小鼠有出汗现象;刺激下丘脑的后部,出现寒颤现象。这说明:下丘脑的 部是产热中枢所在。能力测试 A 卷(2)口服药品可以促进胰岛素分泌17.(1)A 皮肤血流量 (2)下降 反馈调节 (3)增加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4)后能力测试 B 卷(时间 45 分钟 满分 100 分)一、选择题1.某成年人由于脑部受伤出现了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却不会讲话的症状,这说明此人受损的部位是 A.大脑皮层中言语区中的 S 区 B.大脑皮层中言语上中的 H 区C.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的底部 D.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的顶部62. 在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不可能由 A.轴突→树突→细胞体 B.轴突→细胞体→树突C.树突→细胞体→轴突 D.细胞体→树突→轴突3.下图所示为反射弧示意简图,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这是因为 A.在②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B.在③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C.在④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D.以上说法都对4.人体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通过突触实现。下列对这种传递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 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变成电信号C.突触处兴奋是能单向传递的 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兴奋是同步的,没有延搁5.科学家在研究人类嗅觉系统的工作方式时发现,有气味的物质会首先与气味受体结合,使受体细胞产生兴奋,该过程中的变化是 A.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B.化学信号→电信号C.电信号→化学信号 D.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6.决定反射时间的长短的主要因素是 A.刺激强度的大小 B.感受器的兴奋性C.中枢突触的数目 D.效应器的兴奋性7.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8.下列两种激素属于拮抗作用的是 A.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 B.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C.雌激素和孕激素 D.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79.当人体幼年缺乏碘时,其体内缺乏的激素和身高变化的曲线分别是图中的 A.S 和甲 B.S 和乙 C.T 和甲 D.T 和乙10.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 A.抗体 B.抗原 C.淋巴细胞 D.吞噬细胞11.过敏反应属于 A.体液免疫 B.细胞免疫 C.自身免疫 D.免疫缺陷 11.为了解身体健康状况,甲、乙两人同时空腹做尿液检验。所采尿样标号分别为 1 号和2 号,经班氏定性试剂测定发现,1 号试管混合液煮沸冷却后呈现砖红色,2 号试管呈蓝色。下列说法最为严谨的 A.甲出现尿糖,一定是糖尿病患者 B.乙不可能是低血糖病患者C.甲健康异常,但不一定是糖尿病患者 D.这种结果无法说明任何问题13.切除整鼠体内的甲状腺,10 天后将其与没有切除甲状腺的老鼠相比,其物质代谢能力大大下降;若切除 5 天后,连续给老鼠注射一定量溶于其溶剂中的甲状腺,5 天后再观察,发现其物质代谢能力没有下降,由此可以推测:甲状腺激素能增强物质代谢能力。为了证明这一推论,有必要再进行其他几组对照实验,以作观察比较。你认为下列最适宜作为对照实验组的是 A.既不切粗老鼠体内的甲状腺,又未注射甲状腺激素B.增加甲状腺激素的注射量后进行切除手术,5 天后再移植甲状腺。C.从切除老鼠体内的甲状腺后的第五天开始,只注射用于该实验的溶剂。D.将溶解于另一种溶剂(与上述溶液不同)的甲状腺激素注射到刚刚做完切除手术的老鼠体内。14.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异同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体液免疫中抗体和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反应B 细胞免疫中,效应 T 细胞的攻击目标是已经被抗原入侵了的宿主细胞 C 有免疫反应的是效应淋巴细胞8D 效应淋巴细胞都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都在骨髓中分化、发育成熟15.禽流感是禽类流感病毒引起的,对家禽和人类有很大的危害的传染病,下列叙述中属于体液免疫的是 ①注射禽流感病毒疫苗,使机体产生抗体,与入侵的禽流感病毒结合,抑制病毒的活性;②在人体内使禽流感病毒失去感染人体细胞的能力;③效应 T 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发挥免疫效应;④将患病的家禽深埋处理;⑤形成沉淀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③⑤ D.①③④⑤二、非选择题16.疫苗对预防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为研制抗某种病毒的灭活病毒疫苗,研究人员设计实验方案如下:(1)制备疫苗将纯化的某种病毒在特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培养、增殖。收获病毒后用灭活剂杀死,但要确保灭活病毒的抗原决定簇不被破坏且能被免疫细胞识别。这样得到的灭活病毒即为本实验所用的疫苗。(2)用实验动物检测疫苗刺激机休产生抗体的能力① 实验原理:通过接种疫苗,灭活病毒进入实验动物体内可刺激 B 细胞,使之增殖、分化形成效应 B 细胞并产生相应的________________;当____________病毒再次入侵时,机体能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实验过程:将健康的实验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多个实验组,每组若干只动物。对照组的处理: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组的处理:接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为确定该疫苗的有效浓度,不同实验组动物需接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疫苗。③分析实验结果: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发病率、存活率。若该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则实验组比对照组发病率___________,存活率_______。17.神经、肌肉都是可兴奋组织,受到刺激后都有兴奋表现,刺激神经产生兴奋后,兴奋可由神经通过神经——肌肉接触点传达到肌肉,从而引起肌肉的兴奋。南美洲的一种植物制剂——箭毒可阻断神经——肌肉接触点的兴奋传导。现想通过实验验证这一点,根据提供的实验设计思路补充下面实验步骤:实验材料:神经——肌肉标本,适宜的放电装置,箭毒制剂(液体) ,吸管。9实验步骤:第一步:用电刺激肌肉组织,肌肉组织兴奋收缩;用电刺激神经纤维,神经纤维兴奋,肌肉组织收缩。第二步: 结论: 能力测试 B 卷1第 03 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能力测试 A 卷(时间 45 分钟 满分 100 分)一、选择题1. 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调节作用的植物激素是 A.生长素 B.细胞分裂素 C.多种激素 D.乙烯2. 植物具有向光性,是因为A.单侧光抑制了生长素的产生B.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生长快C.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向光侧生长素分布多,生长快D.单侧光破坏了生长素的结构3. 若从植物中提取生长素,下面几个选项中最理想的材料是A. 根 B. 茎 C. 叶 D.幼嫩的种子4.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植物生长素已被广泛使用。下列各项,与植物生长素应用无关的是A.培育无籽番茄 B.棉花保蕾、保铃C.延长种子寿命 D.促进插枝生根5. 如右图所示,曲线Ⅲ表示的是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下,某植物芽的生长状况,如果将同样浓度范围的植物生长素施用于根,能表示根生长状况的曲线是A.Ⅰ B.Ⅱ C.Ⅳ D.Ⅴ6. 在生产实践中,用生长素处理植物难以奏效的是A.获得无籽辣椒 B.促进果实成熟C.处理扦插枝条促进生根 D.除杀田间的双子叶植物杂草7.采用几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的基部,然后在沙床中培养,观察生根情况,其实验结果如下,则选择最佳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应为 2A.9mg/ml B.3mg/ml C.4.5mg/ml D.6mg/ml8.我国成功发射的“神舟”三号宇宙飞船中,放置有一株水平方向伸展的豌豆幼苗,在太空飞行中培养若干天后,根、茎的生长特点是 A.根向下生长,茎向上生长 B.根、茎都向下生长C.根、茎水平生长 D.根水平生长,茎向上生长9.用燕麦幼苗做如下两个实验:①组实验是将切下的胚芽鞘尖端 C 水平放置,分别取两个琼脂块 A、B 进贴 C 切面上,数小时后如图中甲所示处理。②组实验是将附有琼脂 X 和 Y 的胚芽鞘顶端放在旋转器上匀速旋转,数小时后如图中乙所示处理。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两天后,胚芽鞘 D 的生长向左,因 B 侧生长素多,向下运输多,右侧生长快B.两天后,胚根 E 的生长向右,因 B 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根的生长C.两天后,胚芽鞘 G 直立生长,因为 X、Y 两侧的生长素浓度相同D.两天后,胚根 E 的生长向左,因 B 侧生长素浓度低,根的生长慢10.下表为用不同浓度的 2,4-D(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茄子的花蕾以后植株的结实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对照组(未作处理)经 2,4-D 处理的实验组平均结果率(%) 27 100 100 100 100平均株产量(kg) 0.16 0.73 0.92 0.91 0.72平均单果重(g) 186 247 277 273 243浓度(ppm) 1000 850 720 6303A.该实验结果表明 2,4-D 能促进果实的发育B.该实验结果表明 2,4-D 能促进果实的成熟C.不同浓度的 2,4-D 对同种植物的结果情况影响不同D.该实验的对照组花蕾是经授粉的,而实验组花蕾是未经授粉的11.下图表示有关生长素的一项实验,经过一段时间后,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中弯曲程度最大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12.下列关于顶端优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顶芽生长衰弱,促进侧芽生长 B.除去顶芽,侧芽生长被抑制C.顶芽优先生长时,侧芽生长受到抑制D.切除顶芽,切口涂以高浓度生长素,侧芽生长抑制13. 烟草“打顶”有利于烟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但“打顶”后腋芽的生长会影响烟草的产量和品质,为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在“打顶”后于伤口施用 A.生长素类物质 B.赤霉素类物质 C.细胞分裂素 D.乙烯生成物14.如图,如果茎的 a 侧生长素在曲线 B 以下的浓度范围内,下列对 b 侧生长素浓度的范围描述较为准确的是4A.在 OA 段范围 B.在 BC 段范围C.在 BD 段范围 D.在 BA 段范围15.在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其基本原理是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生长的影响,则其中①②曲线分别表示何类植物以及选用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分别是 A.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A 浓度B.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A 浓度C.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C 浓度D.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C 浓度 二.非选择题16.下图表示用燕麦胚芽鞘进行的向光性实验(锡箔帽不透光,云母片不透水) 。请说明图中各胚芽鞘的生长情况。(1) (2) (3) (4) (5) (6) (7) (8) 17.某生物课外小组,选取四盆生长状况一样的幼苗,利用如下图的实验装置(在方形暗箱内放一盆幼苗,暗箱外侧有一固定光源,在暗箱的一侧与光源齐平处开一小窗,整个装置置于暗室中)做了如下实验,请选择填空: A.直立生长 B.弯向光源生长 C.弯向小窗生长 D.不生长不弯曲(1)固定花盆,将暗箱放在旋转器上,以 5 周/h 的速度进行匀速、水平旋转,36h 后幼苗5的生长状况为 。(2)固定暗箱,将花盆放在旋转器上,以 5 周/h 的速度进行匀速、水平旋转,36h 后幼苗的生长状况为 。(3)将花盆及暗箱都放在旋转器上,以 5 周/h 的速度进行匀速、水平旋转,36h 后幼苗的生长状况为 。18.下列是用燕麦胚芽鞘进行生长素发现过程的验证性实验的示意图,请仔细观察并完成下列问题:(1)通过①和②示意图证实了 结论。(2)通过③示意图证实了 结论。(3)通过①和⑤示意图证实了 结论。(4)图⑥的结果有错误,应改为 。能力测试 A 卷能力测试 B 卷(时间 45 分钟 满分 100 分)6一、选择题1.当缺乏 O2或 有呼吸作用抑制剂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的速率将A.加快 B.减慢 C.不变 D.不能确定2.植物扦插繁殖时,需要对插枝进行去除成熟叶片、保留芽和幼叶等处理,这样可以促进插枝成活。其原因是 ①芽和幼叶生长迅速.容易成活 ②芽和幼叶储存较多的营养物质③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 ④去除成熟叶片可降低蒸腾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在置于暗室中的燕麦胚芽鞘尖端,套上一个不透光的锡箔小帽,然后从右侧照光,结果胚芽鞘将 A.向左弯曲生长 B.向右弯曲生长 C.向前方弯曲生长 D. 直立生长不弯曲4.由燕麦实验得知,植物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觉刺激的部位、向光弯曲的部位分别是( C )A.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一面B.胚芽鞘、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C.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D.胚芽鞘尖端、向光一面、尖端下面的一段5.丝瓜的花是单性花。某同学用正常的丝瓜雌花验证生长素的作用,设计的做法是:将用于实验的雌花在开花前套上纸袋,然后分别作如下处理:①1 号花开放后给雌蕊柱头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②2 号花开放后人工授粉。此设计的缺陷是 ( )A.1 号花未进行人工授粉 B.2 号花未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C.缺乏自然传粉的雌花D.缺乏只作套袋处理的雌花作对照6.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根生长发育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7A.a 点是抑制根生长的浓度 B.b 点是抑制根生长的最佳浓度C.c 点是抑制根生长的浓度 D.d 点是抑制根生长的浓度7.在进行月季扦插繁殖时,常选用带芽的插枝,这是因为A.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 B.芽能生出大量的叶和花C.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茎生长 D.芽能产生生长素,抑制生根8.能够延缓叶片衰老的植物激素是 A.生长素 B.赤霉素 C.细胞分裂素 D.脱落酸9.下列除哪种激素外,都能促进植物生长 A.生长素类 B.赤霉素 C.细胞分裂素 D.乙烯10.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调节作用的激素是 A.生长素 B.赤霉素 C.多种激素 D.乙烯11.下列现象与生长素无直接关系的是 A.放在窗口的花卉向光源弯曲生长 B.棉花摘心能多结棉桃C.有心栽花花不成,无意插柳柳成荫 D.枫树叶秋天变红12.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B.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 C.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D.只有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13. 为了检测植物激素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用六盆相同植物幼苗做实验,先测其重量,然后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让植物在理想环境中生活 4 周后,再次测其重量。作为本实验的适宜对照组的应是 A.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喷洒同种植物B.2 周后,将三盆植物的生长素洗去8C.向同种植物的幼苗喷洒生长素,并置于黑喑处 4 周D.种植另外六盆植物幼苗,相同条件下培养,只喷洒蒸馏水14.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 涂抹子房,得到的无籽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下表。2,4—D 浓度( mg/L) 0 5 10 15 20 25 30 35无籽番茄平均重量(g/个) 0 13.5 26.2 46.5 53.6 53.7 43.0 30.2据表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2,4—D 浓度超过 25 mg/L,对果实的发育起抑制作用B.2,4—D 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C.2,4—D 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D.2,4—D 诱导无籽番茄的最适浓度范围为 20—15 mg/L15.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乙烯释放量、果实色素积累及细胞壁松弛酶活性变化规律如右下图。从该图可得出乙烯能促进 ①细胞壁松弛酶活性升高②果实色素积累③番茄果实发育④番茄果实成熟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二、非选择题16.请根据所提供的实验材料用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重力影响生长素的重新分配” 。实验材料用具:若干相同的燕麦胚芽鞘尖端是、若干相同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一个实验支架(支架的材料托中,放置了 6 块已编号的相同琼脂块。相邻两个琼脂块之间用不透水的云母片完全割开) 。9①写出主要实验步骤:②预期实验结果:放置 a1琼脂块的胚芽鞘比放置 a2琼脂块的胚芽鞘_______________。放置 a3琼脂块的胚芽鞘比放置 a2琼脂块的胚芽鞘_____________。放置 A3琼脂块的胚芽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 有人设计了下列实验,试图证明“生长素(IAA)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主要是从植物体形态学上端(顶端)向下端(基端)运输,而不能倒转过来运输(如生长素只能从胚芽鞘的上端向下端运输) ”。一.材料、用具:胚芽鞘、琼脂、刀片等二.方法、步骤与结果:10(一)制备琼脂块 (二)取一段胚芽箱中间部分,上面放合 IAA 的琼脂块,下面放空白琼脂块(三)取步骤(二)下面琼脂块(a)的一部分放在去尖的胚芽鞘一侧三.结论:以上实验证明了“生长素(IAA)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主要是从植物体形态学上端(顶端)向下端(基端)运输,而不能倒转过来运输” 。我们认为,仅用该实验步骤(一) 、 (二) 、 (三)还不足以严密论证以上结论,请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补充相应的实验方法、步骤和结果。能力测试 B 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