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高中生物 第4章 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练习(打包5套)北师大版必修2.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2018-2019高中生物第4章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练习打包5套北师大版必修2.zip2018-2019高中生物第4章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练习打包5套北师大版必修2.zip
2018_2019高中生物第4章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4.1基因的分离规律练习北师大版必修220181025342.doc
2018_2019高中生物第4章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4.2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练习北师大版必修220181025341.doc
2018_2019高中生物第4章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4.3伴性遗传练习北师大版必修220181025340.doc
2018_2019高中生物第4章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4.4环境对遗传信息表达的影响练习北师大版必修220181025339.doc
2018_2019高中生物第4章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检测北师大版必修220181025338.doc
  • 全部
    • 2018_2019高中生物第4章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4.1基因的分离规律练习北师大版必修220181025342.doc--点击预览
    • 2018_2019高中生物第4章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4.2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练习北师大版必修220181025341.doc--点击预览
    • 2018_2019高中生物第4章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4.3伴性遗传练习北师大版必修220181025340.doc--点击预览
    • 2018_2019高中生物第4章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4.4环境对遗传信息表达的影响练习北师大版必修220181025339.doc--点击预览
    • 2018_2019高中生物第4章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检测北师大版必修220181025338.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第 1 节 基因的分离规律基础巩固1 下列各组 ,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狗的黑毛和白毛B.豌豆的黄粒和圆粒C.棉花纤维的长和粗D.鼠的白毛和马的棕毛答案: A2 金鱼躯体的透明程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完全透明的金鱼与不透明的金鱼杂交,F 1都表现为半透明,让 F1金鱼与完全透明的金鱼杂交,后代表现型为( )A.半透明 B.完全透明和半透明C.完全透明 D.完全透明和不透明答案: B3 在豌豆杂交试验中 ,高茎与矮茎杂交,F 2中高茎和矮茎的比为 787∶277,上述试验结果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有显性作用B.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C.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D.F1产生配子时,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彼此分离解析: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F 2出现 3∶1 的性状分离比,根本原因是 F1产生配子时,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又由于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后代才出现 3∶1 的性状分离比。A 项和 C 项都是出现分离比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B 项是分离现象,不是原因。答案: D4 鉴定一株高茎豌豆是否为纯合体,最简便的方法是 ( )A.自交 B.测交 C.杂交 D.反交解析: 豌豆是严格的闭花受粉植物,高茎豌豆自交后,观察后代有无性状分离,即可推知亲代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答案: A5 某学生用小球做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每次分别从下图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再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重复多次。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同学模拟的是两种类型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B.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必须相等,但Ⅰ、Ⅱ桶内的小球总数可不等C.从统计数据来看,两小桶中摸出的 D、d 数量基本相等D.重复 100 次后,统计的 DD 和 Dd 组合的概率均约为 25%2解析: 重复 100 次后,统计的 DD 和 Dd 组合的概率不同,DD 组合的概率约为 25%,Dd 组合的概率约为50%。答案: D6 豌豆成熟豆荚绿色对黄色为显性,给杂合体绿色豆荚豌豆的雌蕊授予黄色豆荚豌豆的花粉,所结出的豆荚的颜色及比例是( )A.绿色∶黄色=1∶1 B.绿色∶黄色=3∶1C.全部为黄色 D.全部为绿色解析: 豆荚属于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成,基因型和母本相同,故杂合体绿色豆荚豌豆植株上所结出的豆荚仍为杂合体,表现型为绿色。答案: D7 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B.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C.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的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D.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解析: 豌豆具有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自然状态下都是纯种。人工授粉时要对母本进行去雄处理,需要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去雄要在花蕊成熟以前(即开花前)进行。显性个体有纯合体和杂合体,无法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的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答案: D8 豚鼠的黑毛对白毛为显性,如果一对杂合的黑毛豚鼠交配,产生四仔,则它们的表现型是( )A.全部黑毛 B.三黑一白C.一黑三白 D.无法确定解析: 由于后代数量较少,故 A、B、C 三项都有可能,当后代数量较多时,就会出现 3∶1 的性状分离比。答案: D能力提升9 无尾猫是一种观赏猫 ,猫的无尾、有尾是一对相对性状,按基因的分离规律遗传。为了选育纯种的无尾猫,让无尾猫自交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 1/3 的有尾猫,其余均为无尾猫。由此推断正确的是( )A.猫的有尾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B.自交后代出现有尾猫是由于有尾基因对无尾基因的显性作用C.自交后代无尾猫中既有杂合体又有纯合体D.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中无尾猫约占 1/2解析: 由题意可知,无尾是显性性状(A),有尾是隐性性状(a),符合基因分离规律。无尾猫自交后代总是出现无尾猫与有尾猫且比例总是接近 2∶1,这说明无尾猫是杂合体(Aa),纯合体(AA)致死。答案: D10 一种生物个体中 ,如果隐性个体的成体没有繁殖能力,一个杂合体(Aa)自交,得子一代(F 1)个体,在 F1个体只能自交的情况下,F 2中有繁殖能力的个体占 F2总数的 ( )3A.2/3 B.1/9 C.8/9 D.5/6解析: F1个体中两种基因型个体的比例是 AA∶Aa=1∶2,自交时,F 2中显性个体所占比例为1/3+2/3×3/4=5/6(或 1-隐性个体=1-2/3×1/4=1-1/6=5/6)。答案: D11 基因型为 Aa 的豌豆连续自交,根据后代中的纯合体和杂合体所占的比例作出如下图所示曲线图,据图分析,错误的说法是( )A.a 曲线可代表自交 n 代后纯合体所占的比例随自交代数的变化B.b 曲线可代表自交 n 代后显性纯合体所占的比例随自交代数的变化C.隐性纯合体的比例比 b 曲线所对应的比例要小D.c 曲线可代表后代中杂合体所占比例随自交代数的变化解析: 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自交 n 代,纯合体出现的概率等于 1-1/2n,AA=aa=1/2-1/2n+1,杂合体出现的概率等于 1/2n。答案: C12 豌豆种子的颜色是从种皮透出的子叶的颜色,若结黄色种子(YY)与结绿色种子(yy)的两纯种豌豆亲本杂交,F 1的种子都是黄色的,F 1自交,F 2的种子中有黄色的,也有绿色的,比例为 3∶1,那么,F2的两种表现型种子出现的情况为( )A.约 3/4 F1植株上结黄色种子,1/4 F 1植株上结绿色种子B.约 3/4 F1植株上结黄色种子,1/4 F 2植株上结绿色种子C.每一 F1植株上所结的种子,约 3/4 为黄色种子,1/4 为绿色种子D.每一 F2植株上所结的种子,约 3/4 为黄色种子,1/4 为绿色种子解析: 对于植物而言,种子结在当年的母本植株上,所以 F2种子结在 F1植株上。又由题中条件可以判断 F1的种子基因型是 Yy,F1种子长成的植株自交,可以形成 3 种基因型(YY,Yy,yy)的种子,比例为 1∶2∶1,表现型为黄色和绿色 2 种,比例为 3∶1。答案: C13 有一对夫妇均为双眼皮,他们各自的父亲都是单眼皮。这一对夫妇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那么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单眼皮孩子的概率为( )A.100% B.0C.25% D.75%解析: 根据题意,双眼皮对单眼皮为显性(设基因为 A、a)。由于这对夫妇各自的父亲都是单眼皮,因此他们均为杂合体(Aa),再生一个单眼皮孩子(aa)的概率为 25%。答案: C14 用黄色公鼠 a 分别与黑色母鼠 b 和 c 交配,母鼠 b 产仔为 9 黑 6 黄,母鼠 c 产的仔全为黑色。那么亲本 a、b、c 中为纯合体的是( )4A.b 和 c B.a 和 cC.a 和 b D.只有 a解析: 据黄色公鼠 a 与黑色母鼠 c 杂交后代全为黑色,得知黑色为显性性状,黄色为隐性性状,则黄色公鼠 a 为纯合体,黑色母鼠 c 为显性纯合体。根据黑色母鼠 b 与黄色公鼠 a 交配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可知 b 为杂合体。答案: B综合应用15 牛的毛色有黑色和棕色,如果两头黑牛交配,生出了一头棕色子牛。请回答下列问题。(1)黑色和棕色中哪种毛色是显性性状? 。 (2)若分别用 B 与 b 表示牛的毛色的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写出上述两头黑牛及子代棕牛的基因型: 。 (3)上述两头黑牛生出一黑色子牛的概率是 。若上述两头黑牛生出了一头黑色子牛,该子牛为纯合体的概率是 ,要判断这头黑色子牛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最好选用 与其交配。 A.纯种黑牛 B.杂种黑牛 C.棕色牛(4)若用 X 雄牛与多头杂种雌牛相交配,共产生 20 头子牛,若子牛全为黑色,则 X 雄牛的基因型最可能是 ;如果子牛中 10 头为黑色,10 头为棕色,则 X 雄牛的基因型最可能是 ;若子牛中 15 头为黑色,5 头为棕色,则 X 雄牛的基因型最可能是 。 解析: (1)根据题意两头黑牛交配,产生了一头棕色子牛,可推知黑色是显性性状,棕色是隐性性状。(2)子代的隐性基因必来自双亲,亲代黑牛有棕毛基因,但表现出黑毛,说明亲代黑牛的基因型是 Bb。(3)Bb×Bb→1BB∶2Bb∶1bb,亲代黑牛(Bb×Bb)产生黑色子牛(BB 或 Bb)的概率是 3/4;若已知子牛为黑色,则它是纯合体的概率是 1/3;要鉴定一头黑牛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最好用测交的方法,即选用棕色牛(bb)与之交配。(4)纯种黑牛与杂种黑牛交配,后代全是黑色牛;棕色牛与杂种黑牛交配,后代中黑牛与棕牛的比例为 1∶1;杂种黑牛与杂种黑牛交配,后代中黑牛与棕牛的比例为 3∶1。答案: (1)黑色(2)Bb、Bb、bb(3)3/4 1/3 C(4)BB bb Bb16 豌豆是良好的遗传实验材料,回答下列相关问题。Ⅰ.豌豆的花色由一对基因控制,下表是豌豆的三个花色组合的遗传实验结果。子代性状表现和植株数目组合 亲本性状表现 白花 紫花1 紫花×白花 405 4012 白花×白花 807 03 紫花×紫花 413 1 2405(1)由表中第 个组合的实验可知 花为显性性状。 (2)表中第 个组合的实验为测交实验。 (3)第 3 个组合中,子代的所有个体中,纯合体所占的比例是 。 Ⅱ.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将 A、B、C、D、E、F、G 7 种豌豆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杂交后代实验组合 高茎 矮茎 总数A×B 210 70 280C×D 0 250 250E×F 190 190 380G×D 300 0 300(1)豌豆 C 的基因型是 ,豌豆 G 的基因型是 。 (2)上述实验结果所获得的高茎纯合体植株占高茎植株数的 。 (3)所得总株数中,性状能稳定遗传和不能稳定遗传的比值为 。 答案: Ⅰ.(1)3 紫 (2)1 (3)1/2(或 50%)Ⅱ.(1)dd DD (2)1/10(或 10%) (3)58/631第 2节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基础巩固1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于下图中的哪个过程?(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 A2在豚鼠中 ,黑色(C)对白色(c)是显性,毛皮粗糙(R)对毛皮光滑(r)是显性,且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下列能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最佳杂交组合是( )A.黑光×白光→18 黑光∶16 白光B.黑光×白粗→25 黑粗C.黑粗×白粗→15 黑粗∶7 黑光∶16 白粗∶3 白光D.黑粗×白光→10 黑粗∶9 黑光∶8 白粗∶11 白光解析: 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就是验证杂种 F1产生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最佳方案为测交,只有 D项符合测交的概念,且结果接近1∶1∶1∶1。答案: D3已知豌豆某两对基因按照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其子代基因型及比例如右图,则双亲的基因型是( )A.AABB×AABbB.AaBb×AaBbC.AABb×AaBbD.AaBB×AABb解析: 根据图示信息知:AaBb 占 2/8,AaBB占 1/8,AAbb占 1/8,AABb占 2/8,AABB占 1/8,Aabb占1/8。子代中 AA∶Aa=1∶1,说明亲本基因型是 AA×Aa;子代中 BB∶Bb∶bb=1∶2∶1,说明亲本基因型是 Bb×Bb,所以两亲本的基因型应该为 AABb×AaBb,故 C项正确。答案: C4下列关于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基因控制B.每一对基因的传递都遵循分离规律C.F1细胞中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相互融合2D.F2中有 16种组合、9 种基因型和 4种表现型解析: 孟德尔对 F2中两对性状之间发生自由组合的解释是: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基因控制,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其中每一对基因的传递都遵循分离规律。这样,F 1产生雌雄配子各 4种,数量比接近 1∶1∶1∶1,配子随机结合,则 F2中有 16种组合、9 种基因型和 4种表现型。答案: C5桃的果实成熟时 ,果肉与果皮粘连的称为粘皮,不粘连的称为离皮;果肉与果核粘连的称为粘核,不粘连的称为离核。已知离皮(A)对粘皮(a)为显性,离核(B)对粘核(b)为显性。现将粘皮、离核的桃(甲)与离皮、粘核的桃(乙)杂交,所产生的子代出现 4种表现型。由此推断,甲、乙两株桃的基因型分别为( )A.AABB、aabb B.aaBB、AAbbC.aaBB、Aabb D.aaBb、Aabb解析: 结合选项分析,A 项和 B项子代的表现型只有 1种,C 项子代的表现型只有 2种,只有 D项子代的表现型有 4种。答案: D6某种鼠中 ,毛的黄色基因 Y对灰色基因 y为显性,短尾基因 T对长尾基因 t为显性,且基因 Y或 T在纯合时胚胎都致死,这两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现有两只黄色短尾鼠交配,它们所生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 )A.9∶3∶3∶1 B.4∶2∶2∶1C.3∶3∶1∶1 D.1∶1∶1∶1解析: 由题意可知亲本基因型均为 YyTt,Yy×Yy杂交后代表现型有 2种,因 YY致死,则后代表现型比例为 2∶1,同理 Tt×Tt杂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 2∶1,这样,YyTt×YyTt 杂交后代表现型有 4种,比例为(2∶1)×(2∶1)=4∶2∶2∶1。答案: B7牵牛花的红花 (A)对白花(a)为显性,阔叶(B)对窄叶(b)为显性。纯合红花窄叶和纯合白花阔叶杂交的后代再与“某植株”杂交,其后代中红花阔叶∶红花窄叶∶白花阔叶∶白花窄叶=3∶1∶3∶1,两对基因都独立遗传,则“某植株”的基因型为( )A.aaBb B.aaBB C.AaBb D.AAbb解析: 纯合红花窄叶和纯合白花阔叶杂交的后代的基因型为 AaBb。根据后代红花∶白花=1∶1,推导亲本的基因型为 Aa×aa;根据阔叶∶窄叶=3∶1,推导亲本的基因型为 Bb×Bb;则“某植株”的基因型为 aaBb。答案: A能力提升8已知水稻高秆 (T)对矮秆(t)为显性,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将一株表现型为高秆抗病植株的花粉授给另一株表现型相同的植株,F 1高秆∶矮秆=3∶1,抗病∶感病=3∶1。再将 F1中的高秆抗病植株分别与矮秆感病植株进行杂交,则产生的 F2表现型之比理论上为( )A.9∶3∶3∶1 B.1∶1∶1∶13C.4∶2∶2∶1 D.3∶1∶3∶1解析: 首先根据 F1的表现型及比例确定亲本基因型都是 TtRr,然后确定 F1中高秆抗病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TTRR∶TtRR∶TTRr∶TtRr=1∶2∶2∶4。最后确定与矮秆感病植株进行杂交产生的 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TtRr∶ttRr∶Ttrr∶ttrr=4∶2∶2∶1,从而判断 F2表现型及比例为高秆抗病∶矮秆抗病∶高秆感病∶矮秆感病=4∶2∶2∶1。答案: C9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之所以在研究遗传规律时获得了巨大成功,关键在于他在试验的过程中选择了正确的方法。下面各项,除哪一项外均是他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 )A.先只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研究,然后再研究多对性状的遗传规律B.选择了严格自花传粉的豌豆作为试验材料C.选择了多种植物作为试验材料,做了大量的试验D.应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解析: 选项 A、B、D 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选项 C不能说明成功的原因,因为无目的、无意义的大量实验只是浪费时间和精力。他曾花了几年时间研究山柳菊,结果却一无所获,也反过来说明正确选择实验材料是科学研究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答案: C10郁金香能开出红色、白色等各种颜色的花朵,清香四溢,诱人观赏。花朵的颜色是由细胞液中的色素形成的,色素的形成由两对独立遗传的显性基因 A和 B控制,基因 A、B 在控制同一种色素的形成中作用相等,并且可以累加,从而表现出不同的颜色。a、b 不能控制色素的形成,从而表现为白色。纯种红色郁金香(AABB)与白色郁金香杂交,后代为紫色,如果该后代自交,其子代基因型种类和不同表现型的比例为( )A.2种;3∶1B.9种;1∶4∶6∶4∶1C.9种;9∶3∶3∶1D.3种;1∶2∶1解析: 由题意知,基因 A和 B控制合成的色素量相等,而且可以累加,从而出现不同的表现型。所以显性基因数量不同,花朵所表现的颜色不同,4 个显性基因同时存在,花朵表现的颜色是红色,没有显性基因时表现为白色。纯种红色郁金香(AABB)与白色郁金香杂交,子一代基因型是 AaBb,AaBb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 9种,含 4个显性基因(AABB)的占 1/16,含 3个显性基因(AABb 或 AaBB)的占4/16,含 2个显性基因(AaBb 或 AAbb或 aaBB)的占 6/16,含 1个显性基因(Aabb 或 aaBb)的占 4/16,不含显性基因(aabb)的占 1/16。答案: B11基因型分别为 ddEeFf和 DdEeff的两种豌豆杂交,3 对等位基因各自独立遗传,其子代中表现型不同于两亲本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A.1/4 B.3/8 C.5/8 D.3/4解析: 子代表现型与亲本 ddEeFf相同的概率为 1/2×3/4×1/2=3/16,表现型与亲本 DdEeff相同的概率为 1/2×3/4×1/2=3/16,则子代表现型不同于两亲本的比例为 1―3/16―3/16=5/8。答案: C412下表为 3个不同小麦杂交组合及其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组合序号 杂交组合 抗病红种皮抗病白种皮感病红种皮感病白种皮1 抗病、红种皮×感病、红种皮 416 138 410 1352 抗病、红种皮×感病、白种皮 180 184 178 1823 感病、红种皮×感病、白种皮 140 136 420 414据表分析,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6个亲本都是杂合体 B.抗病对感病为显性C.红种皮对白种皮为显性 D.这两对性状自由组合解析: 根据组合 3的两个感病亲本杂交出现性状分离现象,说明感病对抗病为显性;同理,根据组合1的子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红种皮对白种皮为显性。由于子代都有 4种表现型,说明亲本都是杂合体。答案: B13某生物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Cc)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基因 A、b、C 分别控制①②③三种酶的合成,在三种酶的催化下可使一种无色物质经一系列反应变为黑色素。假设该生物体内黑色素的合成必须由无色物质转化而来,如下图所示:基因型为 AaBbCc的两个亲本杂交,出现黑色子代的概率为( )A.1/64 B.8/64 C.9/64 D.27/64解析: 酶①、酶②和酶③同时存在时无色的物质才能转变为黑色素,即基因 A、b、C 要同时存在,根据自由组合规律,后代基因型为 A_bbC_的概率为 3/4×1/4×3/4=9/64。答案: C14南瓜的果实中白色 (W)对黄色(w)为显性,盘状(D)对球状(d)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下列不同亲本组合所产生的后代中,结白色球状果实最多的一组是( )A.WwDd×wwdd B.WWdd×WWddC.WwDd×wwDD D.WwDd×WWDD解析: 由 WwDd×wwdd可知,后代结白色球状果实(W_dd)的概率=1/2×1/2=1/4;由 WWdd×WWdd可知,后代结白色球状果实(W_dd)的概率=1;由 WwDd×wwDD可知,后代结白色球状果实(W_dd)的概率=1/2×0=0;由 WwDd×WWDD可知,后代结白色球状果实(W_dd)的概率=1×0=0。答案: B15香豌豆中 ,只有当 C、R 两个显性基因都存在时,花才呈红色。一株红花香豌豆与基因型为ccRr的植株杂交,子代中有 3/8开红花。若让此红花香豌豆进行自交,后代红花香豌豆中杂合体占( )5A.8/9 B.1/8 C.1/4 D.1/2解析: 红花香豌豆(C_R_)与基因型为 ccRr的植株杂交,子代有 3/8开红花,可推知这株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是 CcRr。该红花植株自交子代中,红花占 9/16,其中,纯种红花 CCRR占后代的 1/16,因此,红花香豌豆中纯合体占 1/9,则杂合体占 1-1/9=8/9。答案: A综合应用16二倍体结球甘蓝的紫色叶对绿色叶为显性,控制该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A、a 和 B、b)分别位于 3号和 8号染色体上。下表是纯合甘蓝杂交实验的统计数据。F1株数 F2株数亲本组合 紫色叶绿色叶紫色叶绿色叶①紫色叶×绿色叶 121 045130②紫色叶×绿色叶 89 024281请回答下列问题。(1)结球甘蓝叶色性状的遗传遵循 规律。 (2)表中组合①的两个亲本基因型为 ,理论上组合①的 F2紫色叶植株中,纯合体所占的比例为 。 (3)表中组合②的亲本中,紫色叶植株的基因型为 。若组合②的 F1与绿色叶甘蓝杂交,理论上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解析: (1)由于控制结球甘蓝叶色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 A、a 和 B、b 分别位于第 3号和第 8号染色体上,故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2)组合①的 F1全部表现为紫色叶,F 2中紫色叶∶绿色叶=451∶30≈15∶1,即(9∶3∶3)∶1,说明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 AABB、aabb,F 1的基因型为 AaBb,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9A -B-∶3A -bb∶3aaB -)∶1aabb=15紫色叶∶1 绿色叶,F 2紫色叶植株中纯合体为 1/15AABB、1/15AAbb、1/15aaBB,所占比例为 3/15=1/5。(3)由于组合②的遗传情况是:P 紫色叶×绿色叶→F 1紫色叶 F2紫色叶∶绿色叶≈3∶1,说明 F1的基因型为 Aabb(或 aaBb),亲本紫色叶的基因型为 AAbb(或 aaBB)。F 1与绿色叶甘蓝(aabb)杂交,理论上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色叶∶绿色叶=1∶1。答案: (1)自由组合(2)AABB、aabb 1/5(3)AAbb(或 aaBB) 紫色叶∶绿色叶=1∶117人类中非秃顶和秃顶受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其中男性只有基因型为 BB时才表现为非秃顶,而女性只有基因型为 bb时才表现为秃顶。控制褐色眼(D)和蓝色眼(d)的基因也位于常染色体上,其表现型不受性别影响。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请回答以下问题。(1)非秃顶男性与非秃顶女性结婚,子代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 。 6(2)非秃顶男性与秃顶女性结婚,子代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 。 (3)有一位男性,其父亲为秃顶蓝色眼,而本人为秃顶褐色眼的男性,与一位非秃顶蓝色眼的女性结婚。这位男性的基因型为 或 ,这位女性的基因型为 或 。若两人生育一个女儿,其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 。 答案: (1)女儿全部为非秃顶,儿子为秃顶或非秃顶(2)女儿全部为非秃顶,儿子全部为秃顶(3)BbDd bbDd Bbdd BBdd 非秃顶褐色眼、秃顶褐色眼、非秃顶蓝色眼、秃顶蓝色眼1第 3节 伴性遗传基础巩固1人的 X染色体和 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 Ⅰ、Ⅲ)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Ⅰ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B.Ⅱ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不一定等于女性C.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者全为男性D.由于 X、Y 染色体互为非同源染色体,故 X、Y 染色体上没有等位基因解析: Ⅰ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对于女性而言,必须同时含有两个致病基因才致病,而男性只要有此致病基因就会患病,因此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Ⅱ片段虽属于同源区,但男性患病率不一定等于女性;Ⅲ片段只位于 Y染色体上,患病者全为男性;X、Y 染色体互为同源染色体,同源区段Ⅱ上有等位基因。答案: D2某女孩患有色盲 ,则其下列亲属中,可能不存在色盲基因的是( )A.父亲 B.母亲 C.祖母 D.外祖母解析: 某女孩患有色盲,其基因型可表示为 XbXb,两个色盲基因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来自父亲的色盲基因,一定来自祖母,来自母亲的色盲基因,既有可能来自外祖父,也有可能来自外祖母,因此选项中可能不存在色盲基因的是外祖母。答案: D3与常染色体遗传相比 ,伴性遗传的特点是( )①正交与反交结果不同 ②男女患者比例大致相同 ③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或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④可代代遗传或隔代遗传A.③④ B.①④ C.①③ D.②③解析: 伴性遗传正反交结果因性别而不同,男女发病率也存在差异。答案: C4一个男子把色盲基因 Xb传给他外孙女的概率为( )A.1/2 B.1/4 C.1/8 D.0解析: 该男子将色盲基因传给女儿的概率为 100%,女儿将此色盲基因再传给外孙女的概率为 1/2。答案: A5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却生了一个色盲男孩,他们再生一个色盲孩子的概率和再生一个男孩色盲的概率分别是 ( )A.1/4,1/2 B.3/4,1/4C.1/2,1/4 D.1/16,1/42解析: 色盲的遗传方式为伴 X隐性遗传。父母正常,儿子色盲,可推知父母基因型分别为 XBY、X BXb,他们再生一个色盲孩子(X bY)的概率为 1/4,再生一个男孩,其色盲的概率是 1/2。答案: A6决定猫毛色的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基因型为 bb、BB、Bb 的猫依次是黄色、黑色、虎斑色。现有虎斑色雌猫与黄色雄猫交配,生下三只虎斑色小猫和一只黄色小猫。它们的性别是( )A.全为雌猫或三雌一雄B.全为雄猫或三雄一雌C.全为雄猫或全为雌猫D.一半雄猫一半雌猫解析: 根据题意,黄色猫的基因型可能是 XbXb或 XbY,而虎斑猫的基因型必定是 XBXb。因此两个亲本基因型为 XBXb和 XbY,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为 XBXb(虎斑色雌猫)、X bXb(黄色雌猫)、X BY(黑色雄猫) 和 XbY(黄色雄猫)。故四只小猫可能全为雌性,也可能为三雌一雄。答案: A7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色盲的男孩,若他们再生一个孩子,为白化色盲男孩的概率为( )A.1/16 B.1/32 C. 1/4 D.1/2解析: 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色盲为伴 X隐性遗传病,因此可推出父亲的基因型为 AaXBY,母亲的基因型为 AaXBXb,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患白化病的概率为 1/4,是色盲男孩的概率为 1/4,因此再生一个白化色盲男孩的概率为 1/4×1/4=1/16。答案: A8果蝇白眼为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显性性状为红眼。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子代的眼色就可直接判断果蝇性别的一组是( )A.白眼♀×白眼♂B.杂合红眼♀×红眼♂C.白眼♀×红眼♂D.杂合红眼♀×白眼♂解析: 果蝇的性别决定为 XY型,白眼♀(X bXb)×红眼♂(X BY)→X BXb、X bY,子代白眼全为雄蝇,红眼全为雌蝇。答案: C能力提升9有关下列几个家系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能是色盲遗传的家系是甲、乙、丙、丁B.肯定不是抗维生素 D佝偻病遗传的家系是甲、乙C.家系甲中,这对夫妇再生一男孩患病的概率为 1/4D.家系丙中,女儿一定是杂合体3解析: 色盲是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父(X aY)母(X aXa)患病,子女必患病,故丁不可能是色盲遗传的家系。抗维生素 D佝偻病是伴 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男性患病,则其母亲和女儿必患病,故甲、乙不可能是抗维生素 D佝偻病遗传的家系。由图甲“无中生有”可知一定是隐性遗传病,但致病基因可能在常染色体上,也可能在 X染色体上,在常染色体上时,再生一个男孩患病的概率为 1/4,在 X染色体上时,再生一个男孩患病的概率是 1/2。无法确定图丙是哪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故也不能确定女儿一定是杂合体。答案: B10某班同学对一种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绘制并分析了其中一个家族的遗传系谱图(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Ⅱ-5 是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C.Ⅱ-5 与Ⅱ-6 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 1/2D.Ⅲ-9 与正常女性结婚,建议生女孩解析: 由图可判断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不管哪种遗传病,Ⅱ-5都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假设相关基因用 A、a 表示。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5 基因型为Aa,Ⅱ-6 基因型也为 Aa,则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 1/4×1/2=1/8。Ⅲ-9 基因型为 aa,与正常女性(AA或 Aa)结婚,所生男孩、女孩患病概率相同。若为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5 基因型为XAXa,Ⅱ-6 基因型为 XAY,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 1/4,Ⅲ-9 基因型为 XaY,与正常女性(X AXA或 XAXa)结婚,所生男孩、女孩患病概率相同。答案: B11剪秋罗是一种雌雄异株的高等植物,有宽叶(B)和窄叶(b)两种类型,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只位于 X染色体上。研究发现,窄叶基因(b)可使花粉致死。现将宽叶雌株杂合体与窄叶雄株杂交,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正确的是( )A.宽叶雄株∶宽叶雌株∶窄叶雄株∶窄叶雌株=1∶1∶0∶0B.宽叶雄株∶宽叶雌株∶窄叶雄株∶窄叶雌株=1∶0∶0∶1C.宽叶雄株∶宽叶雌株∶窄叶雄株∶窄叶雌株=1∶0∶1∶0D.宽叶雄株∶宽叶雌株∶窄叶雄株∶窄叶雌株=1∶1∶1∶1解析: 由题意知,叶形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则宽叶雌株杂合体的基因型为 XBXb,窄叶雄株的基因型为 XbY,雌株能产生两种数目相等的卵细胞 XB、X b,而雄株只能产生一种含 Y染色体的可育花粉,因而后代只有数目相等的宽叶雄株(X BY)和窄叶雄株(X bY)。答案: C12某种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图为该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4A.该病为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1 为纯合体B.该病为伴 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4 为纯合体C.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 为杂合体D.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3 为纯合体解析: 若该病为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1 为杂合体。根据Ⅱ-3 为患者,而Ⅲ-2 为正常,排除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 为杂合体。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3 为杂合体。答案: C13人类某遗传病受 X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 和 B、b)控制,且只有 A、B 基因同时存在时个体才不患病。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根据系谱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Ⅰ-1 的基因型为 XaBXab或 XaBXaBB.Ⅱ-3 的基因型一定为 XAbXaBC.Ⅳ-1 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于Ⅰ-1D.若Ⅱ-1 的基因型为 XABXaB,与Ⅱ-2 生一个患病女孩的概率为 1/4解析: 由题意可知,该病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且 A、B 同时存在时才不患病,Ⅰ-1 与Ⅰ-2 的子代Ⅱ-3 不患病但Ⅱ-2 患病,且Ⅰ-2 的基因型已知,所以Ⅰ-1 的基因型至少有一条 X染色体含 aB基因,Ⅱ-3 的基因型一定是 XAbXaB,A、B 两项正确。Ⅳ-1 的致病基因来自Ⅲ-3,Ⅲ-3 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Ⅱ-3,因为Ⅱ-4 不含致病基因,而Ⅱ-3 的基因来自Ⅰ-1 与Ⅰ-2,C 项错误。只有当Ⅱ-1 产生 XaB的配子时,与Ⅱ-2 所生女儿才会患病,Ⅱ-1 产生 XaB的配子的概率是 1/2,Ⅱ-2 产生含 X染色体的配子也是 1/2,故生一个患病女孩的概率为 1/2×1/2=1/4,D项正确。答案: C综合应用14已知果蝇的灰身与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 B表示,隐性基因用 b表示);直毛与分叉毛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 F表示,隐性基因用 f表示)。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子代中雌蝇表现型比例及雄蝇表现型比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5(1)雄性亲本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是。 (2)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 上,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3)若让子一代中灰身雄蝇与黑身雌蝇杂交,后代中黑身果蝇所占比例为 。子一代表现型为灰身直毛的雌蝇中,纯合体与杂合体的比例为 。 (4)若实验室有纯合的直毛和分叉毛雌、雄果蝇亲本,你能否通过一代杂交实验确定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 X染色体上?请说明推导过程。。 解析: 由题图可知,灰身、黑身这对相对性状在子代的雌、雄个体中均存在且比例相同,说明控制这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因为子代中灰身远多于黑身且灰身∶黑身=3∶1,所以灰身为显性,亲本的基因组成为 Bb×Bb。又因为直毛在子代雌、雄果蝇中均有出现,而分叉毛只在子代雄蝇中出现,由此可以推断控制直毛与分叉毛这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同时依据后代中雌果蝇无分叉毛,说明分叉毛是隐性性状且父本基因型是 XFY,雄果蝇中直毛∶分叉毛=1∶1,可推出母本基因型是 XFXf,由此可推出亲本基因型是 BbXFXf×BbXFY。雄性亲本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精细胞只有两种,分别是 BXF、bY 或 bXF、BY。只考虑灰身、黑身的遗传时,亲本 Bb×Bb→1BB、2Bb、1bb,其中灰身有 1/3BB、2/3Bb,与黑身bb杂交形成的后代中黑身所占比例是 2/3×1/2=1/3。由于子一代中直毛雌果蝇的基因型有1/2XFXF、1/2X FXf,因此灰身直毛的雌果蝇中纯合体所占比例为 1/3×1/2=1/6,杂合体占 5/6,二者比例为 1∶5。只要取直毛雌、雄果蝇与分叉毛雌、雄果蝇进行正交和反交,分析后代性状是否一致即可确定该基因的位置。若正交、反交后代性状一致,则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正交、反交后代性状不一致,则该等位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答案: (1)BXF、bY 或 bXF、BY(2)X染色体 直毛在子代雌、雄蝇上均有出现,而分叉毛这个性状只在子代雄蝇上出现(3)1/3 1∶56(4)能。取直毛雌、雄果蝇与分叉毛雌、雄果蝇进行正交和反交(即直毛雌果蝇×分叉毛雄果蝇、分叉毛雌果蝇×直毛雄果蝇)。若正交、反交后代性状一致,则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正交、反交后代性状不一致,则该等位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15回答下列有关遗传的问题。图 1图 2(1)图 1是人类性染色体的非同源部分和同源部分的模式图。有一种遗传病,仅由父亲传给儿子,不传给女儿,该致病基因位于图中的 部分。 (2)图 2是某家族系谱图。①甲病属于 遗传病。 ②从理论上讲,Ⅱ-2 和Ⅱ-3 的女儿都患乙病,儿子患乙病的概率是 1/2。由此可见,乙病属于 遗传病。 ③若Ⅱ-2 和Ⅱ-3 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是 。 ④该家系所在地区的人群中,每 50个正常人中有 1个甲病基因携带者,Ⅱ-4 与该地区一个表现正常的女子结婚,则他们生育一个患甲病男孩的概率是 。 解析: (1)Y的非同源部分只位于 Y染色体上,其上的基因只能由父亲传给儿子,不能传给女儿。(2)①由Ⅰ-1 和Ⅰ-2 不患甲病,而Ⅱ-2 患甲病可以推断甲病为隐性遗传病,Ⅱ-2 是女患者,但其父亲不患病,说明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②对于乙病,Ⅰ-1 和Ⅰ-2 患病而Ⅱ-1 正常,可以判断乙病为显性遗传病,再根据子代男女患病率不同,而且女儿都患乙病,可知乙病为伴 X显性遗传病;③设甲病由基因 A、a 控制,乙病由基因 B、b 控制,根据遗传系谱图,Ⅱ-2 的基因型为 aaXBXb,Ⅱ-3 的基因型为 AaXBY(2/3)或 AAXBY(1/3),他们的子代患甲病的概率为 2/3×1/2=1/3,患乙病的概率为 3/4,则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 1/3×3/4=1/4;④Ⅱ-4 的基因型为 aa,正常女子是携带者(Aa)的概率为 1/50,他们的子代为患病男孩的概率为 1/2×1/50×1/2=1/200。答案: (1)Y的非同源 (2)①常染色体隐性 ②X 连锁显性(伴 X显性) ③1/4 ④1/2001第 4节 环境对遗传信息表达的影响基础巩固1基因型为 Bb的男性秃顶,基因型为 Bb的女性正常,该现象说明与秃顶性状的表现有重要关系的是( )A.pH B.体温C.性激素 D.性染色体答案: C2在葫芦科植物里 ,下列不属于环境中影响生物性别分化因素的是( )A.氮肥 B.年龄C.二氧化碳 D.短日照解析: 影响葫芦科植物性别分化的外界因素有氮肥、二氧化碳、短日照和低温等。答案: B3蒜黄和韭黄是在缺乏光照的环境下培育出来的蔬菜,对形成这种现象的最好解释是( )A.二者均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B.叶中缺乏形成叶绿素的基因C.环境因素影响了基因的表达D.黑暗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答案: C能力提升4兔子的皮下脂肪有白色和黄色,白色对黄色是显性,如果杂合体(Yy)近亲交配,产生的子代中3/4的个体是白脂肪,1/4 的个体是黄脂肪。若基因型为 yy的个体只喂麸皮等不含黄黑色素的饲料,则皮下脂肪全部白色。这种现象说明了( )A.阳光影响基因的表达B.性别影响基因的表达C.年龄影响基因的表达D.营养影响基因的表达答案: D5向温室中通入二氧化碳,能够提高作物的产量,下列各项不属于增产原因的是( )A.二氧化碳增加,光合作用增强B.二氧化碳增加,雌花数量明显增多C.二氧化碳增加,雄花数量明显增多D.二氧化碳增加,暗反应合成有机物增加答案: C6黄曲霉毒素是一种主要由黄曲霉菌产生的可致癌毒素,其生物合成受多个基因控制,也受温度、pH等因素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环境因子不影响生物体的表现型B.不产生黄曲霉毒素菌株的基因型都相同2C.黄曲霉毒素致癌是黄曲霉菌的表现型D.产生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菌的表现型解析: 根据题意,黄曲霉毒素的生物合成受温度、pH 等因素影响,因此环境因子会影响生物体的表现型。由于黄曲霉毒素的合成受多个基因的控制,故不产生黄曲霉毒素的菌株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产生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菌的表现型,黄曲霉毒素致癌不是黄曲霉菌的表现型。答案: D7雄蛙和雌蛙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为 XY和 XX,假定一只正常的 XX蝌蚪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变成了一只能生育的雄蛙,此雄蛙和正常雌蛙交配(抱对),其子代中的雌蛙(♀)和雄蛙(♂)的比例是( )A.♀∶♂=1∶1 B.♀∶♂=2∶1C.♀∶♂=3∶1 D.♀∶♂=1∶0解析: 正常的 XX蝌蚪性逆转成为雄蛙,性染色体仍为 XX,只产生一种含 X染色体的精子,正常的雌蛙也只产生一种含 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后只有雌性个体而无雄性个体。答案: D综合应用8一种以地下茎繁殖为主的多年生野菊分别生长在海拔 10 m、500 m、1 000 m 的同一山坡上。在相应生长发育阶段,同一海拔的野菊株高无显著差异,但不同海拔的野菊株高随海拔的增高而显著变矮。为探究环境和遗传因素对野菊株高的影响,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1)实验处理:春天,将海拔 500 m、1 000 m 处的野菊幼芽同时移栽于 10 m处。(2)实验对照:生长于 处的野菊。 (3)收集数据:秋天 。 (4)预测支持下列假设的实验结果假设一: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移栽至 10 m处的野菊株高 。 假设二: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移栽至 10 m处野菊株高 。 假设三:野菊株高的变化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实验结果:移栽至 10 m处野菊株高 。 答案: (2)10 m、500 m、1 000 m(3)测量株高,记录数据(4)与 10 m处野菊株高无显著差异 与原海拔处(500 m、1 000 m)野菊株高无显著差异 比10 m 处的矮,比原海拔处的高9黄瓜植株的性别类型多样,研究发现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 F、f 与 M、m 控制着黄瓜植株的性别,M基因控制单性花的产生,当 M、F 基因同时存在时,黄瓜为雌株;有 M无 F基因时黄瓜为雄株;mm_ _个体为两性植株。(1)雌株个体在做杂交亲本时无需 ,可极大简化杂交育种的操作程序。 3(2)研究发现,雌花在发育初期为两性花,后来由于基因的调控导致雄蕊败育。从细胞生命历程的角度来看,雄蕊败育的过程属于 。 (3)育种学家选择两个亲本杂交,得到的后代全为雄株,则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 ,这些雄株与 MmFf植株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4)研究发现,基因型为 mm_ _的植株存在表型模拟现象,即低温条件下 mm_ _植株也有可能表现为雌株。现有一雌株个体,请设计实验探究它是否为表型模拟。①将此植株与 杂交,得到种子,在正常条件下种植。 ②观察子代的表现型,如果 ,则说明被测植株为表型模拟;如果 ,则说明被测植株为正常雌株,不是表型模拟。 解析: (1)利用植物进行人工杂交时,需要对母本进行人工去雄,而黄瓜的雌株不含雄蕊,用其进行杂交时,可以省去此环节。(2)基因调控导致雄蕊败育,应属于凋亡现象。(3)后代全为雄株即基因型为 M_ff的两个亲本中一定有一方基因型为 MMff(雄株),另一方为不含 F基因但具有雌蕊的植株,只能是基因型为 mmff的两性植株,两者杂交,后代雄株的基因型一定为 Mmff。将其与 MmFf植株杂交,后代雌株(M_F_)的比例为 3/4×1/2=3/8;雄株(M_ff)的比例为3/4×1/2=3/8;两性植株(mm_ _)的比例为 1/4,即雌株∶雄株∶两性植株=3∶3∶2。(4)基因型为 mm_ _的个体也可能表现为雌株,而雌株与其不同点是含有 M基因。可据此设计,让被测雌株与基因型为 mm_ _的两性植株杂交,如果后代没有单性植株出现,即不含基因 M,则被测植株为表型模拟;如果后代出现单性植株,即含有基因 M,则说明被测植株为正常雌株,不是表型模拟。答案: (1)去雄(2)细胞凋亡(3)MMff和 mmff 雌株∶雄株∶两性植株=3∶3∶2(前后顺序要对应)(4)①两性植株 ②没有单性植株 有单性植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