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章末核心素养整合专题 1 常见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1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特殊性质(1)Si、SiO 2均能与氢氟酸反应。(2)氯水具有多种性质:酸性、漂白性、强氧化性。(3)SO2具有漂白性、较强的还原性,可被卤水、酸性 KMnO4氧化。(4)浓硫酸具有三大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5)NH3的水溶液呈碱性。(6)稀硝酸、浓硝酸都具有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均不生成 H2。(7)硅酸的酸性弱于碳酸,但可发生反应SiO2Na 2CO3 Na2SiO3CO 2,SiO 2CaCO 3 Ca= = = = =高 温 = = = = =高 温 SiO3CO 2。2特征反应(1)特征反应条
2、件。2KClO3 2KCl3O 2;2H 2O2 2H2OO 2;= = = = =MnO2 = = = = =MnO2 2SO2O 2 2SO3;4NH 35O 2 4NO6H 2O;= = = = =催 化 剂 N23H 2 2NH3;N 2O 2 2NO。= = = = =放 电 (2)同一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浓度不同,产物不同如稀硝酸与 Cu 反应生成 NO,浓硝酸与 Cu 反应生成 NO2。温度不同,产物不同如 Cl2与冷的 NaOH 溶液发生反应Cl22NaOH= =NaClNaClOH 2O,与热的 NaOH 溶液发生反应3Cl26NaOH 5NaClNaClO 33H 2
3、O。= = = = = 3特征转化关系A B C 酸或碱,符合此条件的常见 A 物质有: O2 O2 H2O NH3、H 2S、S、CH 4、C、Na 等,如NH3 NO NO2 HNO3; O2 催 化 剂 , O2 H2O H2S(S) SO2 SO3 H2SO4; O2 O2 催 化 剂 , H2O CH4(C) CO CO2 H2CO3; O2 不 完 全 燃 烧 O2 H2O Na Na2O Na2O2 NaOH。 O2 常 温 O2 或 点 燃 H2O 【例 1】 如图是由常见元素组成的一些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常温常压下,B、E、F、H、I 均为气体,F 无色无味且能使
4、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E、I 均有刺激性气味,E 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B、E 在空气中相遇会产生白烟,I 为红棕色。A 是一种常见的肥料。C、G、K 的焰色反应呈黄色(反应中生成的部分物质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1)物质 D 的化学式为_。(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4)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解析 E 是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应为 NH3;I 为红棕色气体,应为 NO2,则 H 为 NO,J 为 HNO3;F 是无色无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 F 为 CO2;C、G、K 的焰色反应呈黄色,则
5、都含有 Na 元素,由反应可知 G为 Na2CO3,K 为 NaHCO3,C 应为 NaOH;A 是一种常见的肥料,应为NH4HCO3;B、E 在空气中相遇会产生白烟,B 应为 HCl,则 D 为 NH4Cl。(1)由以上分析可知 D 为 NH4Cl。(2)反应为 Na2CO3与 CO2、H 2O 反应生成 NaH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O 2H 2O=2NaHCO3。(3)反应为 Cu 和稀 HNO3的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 2NO =3Cu2 2NO4H 2O。 3(4)反应为 3NO2H 2O=2HNO3NO,该反应中,只有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电子转移的
6、方向和数目为答案 (1)NH 4Cl(2)Na2CO3CO 2H 2O=2NaHCO3(3)3Cu8H 2NO =3Cu2 2NO4H 2O 3(4) 专题 2 实验简答题解题思路解决实验简答题的一般思路是:明确实验目的(该实验要求我们做什么。)明确题干、题图含义(认真理解实验的设计思路、每一个装置的设计意图),理解题目给我们完成实验目的提供了什么依据和有效信息明确解答问题的落点是什么。即试题给我们设置了什么样的问题情景,要求我们回答什么问题。如果理清了思路,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有时候甚至不能百分之百理解题意,只要运用好解题技巧,也会收到理想的效果。【例 2】 为了证明在实验室制备 Cl2的过程
7、中会有水蒸气和 HCl 挥发出来,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试验装置,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请根据甲同学的意图,连接相应的装置,接口顺序:b 接_,_接_,_接 a。(2)U 形管中所盛试剂的化学式为_。(3)装置中 CCl4的作用是_。(4)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实验中有缺陷,不能证明最终通入 AgNO3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一种。为了确保实验结论的可靠性,证明最终通入 AgNO3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一种,乙同学提出在某两个装置之间再加装置。你认为装置应加在_之间(填装置序号)。瓶中可以放入_。(5)丙同学看到甲同学设计的装置后提出无需多加装置,只需将原来烧杯中的AgNO3溶液换成其它溶液。你认为可将溶液
8、换成_,如果观察到_的现象,证明制 Cl2时有 HCl 挥发出来。解析 本实验要求证明实验室制备的 Cl2中有 H2O(g)和 HCl(g),即证明 Cl2中含有 H2O(g)和 HCl(g)杂质。可以用无水 CuSO4检验水的存在,对于 HCl 易溶于水,既可以用 AgNO3溶液检验 Cl ,也可以用紫色石蕊试液检验 H 。对照本题中的几个装置,很明确知道装置中 AgNO3溶液可以用来检验 HCl,装置显然是制备 Cl2的装置,装置中装有 CCl4,联系到 Br2、I 2易溶于 CCl4的性质,不难推出它是用来吸收 Cl2、排除 Cl2对 HCl 检验的干扰,装置的 U 形管内应是 CuSO
9、4,用来检验水蒸气的存在。因此装置的合理的连接顺序为。(4)因为 Cl2是否被 CCl4完全吸收是最后检验成败的关键,那就应该检验确认 Cl2是否被完全除尽,因此在之间加入装置的目的就很明确(检验通过 CCl4后还有无 Cl2剩余),结合 Cl2的特性可以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或“湿润的有色布条” 。(5)比较 Cl2和 HCl 的检验只能从检验 H 入手,但 Cl2和水反应也会生成 HCl,只要看一看反应 Cl2H 2O HClHClO 就会发现,HClO 有漂白性,如果气体只是 HCl,其水溶液只有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如果混有 Cl2就会因 HClO 的存在使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
10、再褪色,因此可得出结论:可以换成“紫色石蕊试液” ,观察到的现象应为“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且不褪色”。答案 (1)e、f、d、c(或 f、e、d、c) (2)CuSO 4 (3)吸收 Cl2(4) 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或湿润的有色布条(5)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且不褪色。专题 3 化学中无机框图推断题解题方法无机框图题由于题目字数少,题目及所提供的信息新颖且简洁,因此审题就显得尤为重要。1解题步骤一般分为四步(1)审读仔细读题,审清题意。读题,包括阅读求解要求。求解要求,往往亦能给学生以重要的启示,这点不能忽略。(2)找眼找准“题眼” ,即找准解题的突破口,然后联系信息及所学知识,应用正
11、逆向思维、发散收敛思维、横向纵向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进行综合分析、推理。 “找眼”是解题的关键。(3)解答看清要求,认真解答。 “解答”是解题的落脚点。(4)检验看推理是否符合题意。 “检验”是解答正确的保证。在上述各步中,最重要的是第(2)步:找解题的突破口。找到了“题眼” ,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但第(4)步也不要忽视。2寻找“题眼”有下列一些途径(1)从物质的组成、结构方面寻找。(2)从典型性质去寻找。(3)从反应现象去寻找。(4)从反应类型去寻找。(5)从反应条件去寻找。3推断题的解题方法有顺推法、逆推法、猜测论证法、迁移法、分割法、枚举法等。【例 3】 从某物质 A 的水溶液出发有如图
12、所示的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 C、D、E 的化学式:C_;D_;E_。(2)检验 B 溶液中阴离子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是:_。(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足量 NaOH 溶液 _。 C、D 按体积比 11 通入水中_。AH 2O2_。解析 本题的突破口在于 A 既能和浓硫酸反应,又能和 NaOH 溶液加热生成气体D,可知 A 为铵盐,且为弱酸的铵盐。又 A 与 H2O2反应生成 B,说明 A 中含 SO或 HSO ,由 C、D 体积比 11 得 A,推出 A 含 HSO 。23 3 3由上述推断得出 A 为 NH4HSO3。由此,其他问题就可较容易的解决了。答案 (1)SO
13、2 NH 3 Na 2SO3 (2)取少量 B 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现象,再加入 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 B 中含有 SO (3)NH HSO23 32OH SO NH 32H 2O NH 3SO 2H 2O=NH HSO 3 = = = = = 23 4HSO H 2O2=SO H H 2O 3 3 24专题 4 实验室中气体的制备、净化收集及尾气处理1气体的发生装置(1)加热固体药品制取气体(图),如制取氨气。(2)固体与液体反应不加热制取气体(图),如制取二氧化碳。(3)固体与液体或液体与液体反应加热制取气体(图),如制取氯气。2气体的净化干燥装置结合气体杂质的性质
14、,如果想用液体试剂来除杂就选用图 A 装置,如果想用固体试剂来除杂就选用图 B、C 装置。3气体的收集装置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要根据气体的水溶性是否与氧气反应及气体的密度。一般有排空气法、排液(水)法,也可将气体直接装入贮气袋中。(1)排空气法:(2)排液(水)法:4尾气处理装置对于有毒或对空气有污染的气体,要进行尾气处理。结合气体的性质可以选择用吸收剂吸收、燃烧或装袋集中处理的方法。【例 4】 如图中 a、b、c 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可用图中装置制取、净化、收集的气体是( )编号 气体 a b cA NH3 浓氨水 生石灰 碱石灰B CO2 盐酸 碳酸钙 饱和 NaHCO3溶液C NO 稀硝酸 铜屑 H2OD NO2 浓硝酸 铜屑 NaOH 溶液解析 A 项 NH3应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且固体干燥剂一般用干燥管或 U 形管盛装;B 项,CaCO 32HCl= =CaCl2CO 2H 2O,CO 2中的 HCl 可用饱和 NaHCO3溶液除去,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CO2;C 项,NO 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D 项,NO2能被 NaOH 溶液吸收。答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