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四单元 科教兴国 引领未来教案(打包5套) 粤教版.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科教兴国引领未来教案打包5套粤教版.zip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科教兴国引领未来教案打包5套粤教版.zip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科教兴国引领未来4.1科教领航民族振兴第1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案粤教版20180925422.doc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科教兴国引领未来4.1科教领航民族振兴第2框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案粤教版20180925419.doc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科教兴国引领未来4.2开启创新源泉第1框坚持自主创新教案粤教版20180925415.doc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科教兴国引领未来4.2开启创新源泉第2框建设人才强国教案粤教版20180925412.doc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科教兴国引领未来4.2开启创新源泉第3框做创新型人才教案粤教版2018092549.doc
  • 全部
    •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科教兴国引领未来4.1科教领航民族振兴第1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案粤教版20180925422.doc--点击预览
    •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科教兴国引领未来4.1科教领航民族振兴第2框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案粤教版20180925419.doc--点击预览
    •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科教兴国引领未来4.2开启创新源泉第1框坚持自主创新教案粤教版20180925415.doc--点击预览
    •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科教兴国引领未来4.2开启创新源泉第2框建设人才强国教案粤教版20180925412.doc--点击预览
    •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科教兴国引领未来4.2开启创新源泉第3框做创新型人才教案粤教版2018092549.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教材分析进入 21 世纪,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科技领域新的重大突破不断涌现,深刻地改变着经济和社会的面貌,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振兴中华的必然选择。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 核心和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过程与方法目标】我国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即以教育为本,把教育和科学技术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加速实现国家繁荣。科教兴国战略极大地提高了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 “中国制造” 正在逐步向“中国智造”转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加强中外交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人才,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科学技术、教育的重要作用。【教学难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关注教育改革与教育公平。课前准备教学课件、图表、清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通过实施 973 计划、863 计划、科技攻关计划、知识创新工程、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等一系列科技计划以及其他政策措施,政府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有力地促进了科技发展和 “科教兴国”战略的贯彻。查一查,了解我国国家最高科技奖的历年获奖者?【设计意图】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 核心和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谁掌握了高新技术的优势, 谁就掌握了经济和政治竞争的主动权, 占据了竞争的制高点。新课讲授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科学技术发展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发生作用范围之广、影响之深远,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 给人类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根本的变化。科学技术已越来越成为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成为第一位的推动力量。20 世纪 80 年代,邓小平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对大力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和创新, 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 核心和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谁掌握了高新技术的优势, 谁就掌握了经济和政治竞争的主动权, 占据了竞争的制高点。【设计意图】科教兴国战略极大地提高了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 “中国制造”正在逐步向“中国智造”转变。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持续奋斗,我国在科技领域成果显著,以“两弹一星” 、载人航天、杂交水稻、 陆相成油理论与应用、高性能计算机等为标志的一大批重大科技成就,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研究成果,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石油工业发展位, 振奋了我们的民族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即以教育为本,把教育和科学技术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加速实现国家繁荣。科教兴国战略极大地提高了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 “中国制造” 正在逐步向“中国智造”转变。但是,从世界范围看,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科学技术总体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也比较薄弱。1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教材分析现代教育培养具有现代科技知识和素养的劳动者,从而影响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依靠教育和科技的发展才能实现国家的崛起。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过程与方法目标】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关键是机会公平, 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 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向农村地区、 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提高民族素质, 实现民族振兴的基石。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教育的作用。【教学难点】我国教育的现状。课前准备教学课件、图表、清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关键是机会公平, 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 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向农村地区、 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 全社会要共同促进教育公平。【设计意图】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全面性作用。新课讲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提高民族素质,实现民族振兴的基石。 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基2础性、全面性作用。现代教育通过创造、发展、传播科学技术, 培养具有现代科技知识和素养的劳动者,从而影响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世界不同类型国家的崛起之路来看,他们的共同之处都是依靠了教育和科技的发展而实现国家的崛起。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科技和综合国力的竞争, 同时也是人才的竞争, 归根结底还是教育的竞争。谁能发展高水平的教育, 拥有高素质的国民, 培养出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谁就能在 2 1 世纪的竞争中居于主动地位。【设计意图】现代教育培养具有现代科技知识和素养的劳动者,从而影响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依靠教育和科技的发展才能实现国家的崛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造了穷国办大教育的奇迹,已成为世界教育大国。我国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培养人数都已经雄踞世界第一。但是,我国的教育发展还存在很多局限:公共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现象仍然突出,尤其在城乡、区域之间,义务教育发展的差距仍然很大;高等教育的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还不能完全承担起科技发展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作用。1坚持自主创新 教材分析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我们要大力开启创新源泉, 把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我们青少年就是创新型国家的人才基础和未来栋梁。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创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理解人才强国战略的必要性。【过程与方法目标】人才强国战略下国家的措施及期望,通过了解创新型人才的表现挖掘自身潜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创新对生活、科技、民族、综合国力的重要性,培养好奇心和创新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科学技术的发展,核心在于创新。【教学难点】科技创新。课前准备教学课件、图表、清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基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活动中的经验、标识等依法享受其利益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民事权利。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版权)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规定了 6 种知识产权类型,即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发现权、发明权和其他科技成果权,并规定了知识产权的民法保护制度。你如何理解保护知识产权与促进创新的关系?【设计意图】创新是指以现有的知识和物质,特定的环境中, 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新课讲授科学技术的发展,核心在于创新。创新是指以现有的知识和物质,特定的环境中, 改2进或创造新的事物,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科技创新是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总称,是指创造和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 提高产品质量, 提供新服务的过程。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 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设计意图】中国科教兴国战略的核心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所谓创新型国家, 是指那些将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竞争优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竞争优势的国家。我国的目标是,2020 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营造激励创新的社会氛围,改革科技管理体制,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1建设人才强国 教材分析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人才强国战略下国家的措施及期望,通过了解创新型人才的表现挖掘自身潜能。【过程与方法目标】我国需要通过深化教育改革,促进全体人民学 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努力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局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对国家的使命感,培养热爱学习、实践、创新的习惯,做创新型人才。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建设人才强国,对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难点】创新与科技、教育、人才的密切联系。课前准备教学课件、图表、清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2008 年,国家开始实施以留学人才为主体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称为“千人计划” 。该计划主要是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用五到十年,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等,引进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设计意图】创新型人才富有开拓性,具有创造能力,敢于打破常规,能开创新局面,对社会发展作出创造性贡献。新课讲授科技创新,人才为本。我国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须要有坚强有力的人2才保证,要从人力资源大国走向人才强国。从国际竞争趋势看,我国建设人才强国具有必要性。 世界各国已经把人才资源看作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必须把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优先开发,才能使潜在的人口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人才优势。从国内现实情况看,我国建设人才强国具有迫切性。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 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我们努力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活力旺盛,既能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又能参与国际竞争的人才队伍。 【设计意图】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能传播科技,培养人才。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更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因此,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建设人才强国,对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需要通过深化教育改革,促进全体人民学 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努力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局面1做创新型人才 教材分析了解国家在创新方面的举措,理解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重要性,知道如何成为创新型人才。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增强创新意识,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祖国做贡献。【过程与方法目标】认清新形势,提高判断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创新需要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随时随地地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学习、积累和丰富自己的知识, 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争做创新型人才。【教学难点】感受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的必要性。课前准备教学课件、图表、清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新思维与常规思维相比较具有求异性、 独特性、敏捷性、形象性等品质。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倡导反向思考——培养创新思维的求异性; 标新立异、善于探究——培养创新思维的独特性; 加强联想、变式训练——培养创新思维的敏捷性; 善于图文转换——培养创新思维的形象性。【设计意图】此环节设立的目的是让学生巩固强化对创新重要作用的认识,并且引出下一环节“榜样示范”的内容。新课讲授青少年是国家和科技发展的希望之所在, 是国家创新活力之所在。 做创新型人才是2我们努力的目标。创新型人才指富于开拓性,具有创造能力,能开创新局面, 对社会发展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才。 通常表现出灵活、开放、好奇的个性,具有精力充沛、坚持不懈、注意力集中、 想象力丰富以及富于冒险精神等特征。作为中学生,我们要从小树立科学研究的意识,培养自己的创新性思维, 挖掘自己的创新潜能。【设计意图】此环节的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防止部分学生得不到发言机会而降低听课效率,从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并且使重点知识由于学生的亲自参与而起到强化的效果。创新型人才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创新始于好奇心,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众多的发明、发现都与好奇有关——瓦特因对壶盖受水蒸气冲击跳动好奇, 发明了蒸汽机;牛顿因对苹果落地好奇,受到启发,进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我们要做创新型人才,就要有意识地不断激发自己的好奇心, 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对周围的各种事物有穷根究底的热情, 对世界的奥秘有一探究竟的勇气。创新型人才有很强的自主学习与探索实践的能力。创新需要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随时随地地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学习、积累和丰富自己的知识, 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 在掌握前人创造的知识的基础上, 我们才可能在未知领域中寻找方向和目标,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实现对前人的超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