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 醉翁亭记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琅琊(_)环滁(_)晦明(_)伛偻(_)觥筹(_)林霏(_)【答案】 (1). ln;y; (2). ch (3). hu; (4). y;l; (5). n; (6). fi【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其中“琅琊”的“琊”应读“y” ,不要拼成“xi” , “觥”读作“gng” ,不要拼成“gung”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蔚然(茂盛)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辄
2、醉(就)B. 林霏(雾气) 佳木秀(茂盛、繁茂) 醉翁之意(情趣)C. 晦明(暗) 岩穴暝(昏暗) 寓之酒(寄托)D. 负者(失败) 伛偻(腰背弯曲) 苍颜白发(脸色苍老)【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D 项中的“负”是“背着(东西) ”的意思。【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
3、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3.下列与“行者休于树”中“于”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B. 负者歌于途C. 多会于此D.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答案】A2【解析】【详解】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要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经常积累、对比,从而掌握虚词的用法。A 中的“于”是“向”的意思,而其他三项“于”都是“在”的意思。故选 A。4.下面的“而”字表修饰的一项是( )A.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B.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C.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D. 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答案
4、】D【解析】【详解】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要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经常积累、对比,从而掌握虚词的用法。A 项“而”表示并列关系;B 项“而”表示顺承关系;C 项“而”表示转折关系;D 项“而”表示修饰关系。故选 D。5.全篇共 21 个“也”字,所表述的语气有三种:A陈述(用于描写景物) ;B肯定(用于介绍人名) ;C感叹(用于直抒胸臆) 。试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也”字 各表现了哪种语气。(1)环滁皆山也。 (_)(2)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_)(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_)(4)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_
5、)(5)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_)(6)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_)【答案】 (1). (1)A (2). (2)B (3). ( 3)C (4). (4)C (5). (5)A (6). (6)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这一考点的掌握情况。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1)句意:环绕滁州城都是山。 “也”表陈述语气;(2)句意:太守是谁?是庐陵欧阳修。 “也”肯定语气;(3)句意: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之间。 “也”感叹语气;(4)句意:四季的景色不同,而乐趣也无穷无尽
6、呀。 “也”感叹语气;(5)3句意:不久夕阳下山,人的影子散乱一地,这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呀。 “也”陈述语气;(6)句意:醉了能同百姓一同享乐,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的人,是太守呀。 “也”肯定语气。6.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日出而林霏开”是早晨的景色。B.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是说酒宴上人人都在欢乐,唯独太守精神不振,自饮自醉。C.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中的“丝竹”与“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竹”意思相同。D. “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均指老人和小孩。【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在能够翻译全文的基础上对
7、段落的内容、人物的品质性格、情节之间的关系、写作的思路都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的分析。B 项表述错误,根据课文的内容可知,太守是因为高兴才喝多了,而不是“精神不振,自饮自醉” 。二、课内阅读训练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
8、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7.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1
9、)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_) (2)四时之景不同(_)4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9. 请说说本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的“乐”与范仲淹岳阳楼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的相同点,以及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答案】7. (1). 明名、取名 (2). 助词;译为“的” 8. (1)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 (2)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9. 相同点:两篇散文都是借触景生情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都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与民同乐的高
10、尚情怀。他们这种不以自己的进退得失为念,而“与民同乐”思想对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只有心为民所系,关注民生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解析】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作者:欧阳修 年代:北宋参考译文: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
11、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
12、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5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7
13、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蔚然:茂盛的样子。【8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芳:香花。发:开放。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14、。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9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根据给出的示例,其他三层的层意分别为: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核心为:太守醉。【10 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语段作用的能力。文章第二段反复写乐,写了众人之乐,写了太守之乐,是为了表现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同时也是为了表现作者治理下政治清明的社会现实。二、课内对比阅读【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
15、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6(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
16、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大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10.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锦鳞游泳(_)(2)佳木秀而繁阴(_)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12. 下列句中停顿的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而或/长烟一空 B.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C.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D.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13. 范仲淹“此乐何极” ,欧阳修“乐亦无穷” ,请分析两者“乐”的不同之处。【答案】10. (1). 鱼 (2). 繁荣滋长(茂盛,繁
17、盛) 11. (1)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2)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而感到快乐。 12. C 13. 范仲淹的“乐” ,是欣赏了春天美丽的湖面景色产生的乐;欧阳修的“乐” ,是领略了树林中早晚、四时之景而快乐。【解析】【10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 “鳞”代指鱼;“秀” ,茂盛。【11 题详解】7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
18、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 、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 “删” “调” “换” “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以”因为;三个“乐”字,乐趣/以快乐/快乐。【12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及主旨的能力。 岳阳楼记通过迁客骚人登楼时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勉励友人,警策自己。 醉翁亭记这篇优美的山水游记通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自然风光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
19、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故相同点:甲文提出“后天下之乐”的政治理想,乙文抒发与民同乐的思想。这两种思想境界都是积极向上的。不同点是:岳阳楼记作者主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此规劝滕子京并勉励自己,表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 醉翁亭记作者借山水之乐来排遣谪居生活的苦闷。【13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字词内涵的能力。分析字词的内涵,需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结合甲文可知,范仲淹“此乐何极”的“乐”是指面对美景而产生的愉悦心情;阅读乙文可知,欧阳修“乐亦无穷”的“乐指欣赏美好景色的心情和与民同乐之情。【点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
20、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三、课内外对比阅读训练【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
21、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乙】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而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 乐矣!”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注释】共:共同(享受) 。814.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杂然而前陈者(_)宴酣之乐(_)有风飒然而至者(_)庶人安得共之(_)15. 下面是选文中划线的语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玉之言,盖有讽焉。16. 乙选文中楚襄王所谓的“与民同乐”与甲选文中欧阳修的“与民同乐”有何不同?【答
22、案】14. (1). 摆放 (2). 尽兴地喝酒 (3). 到 (来) (4). 怎么 15. (1)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来记述这件事的(表达这种快乐的) ,是太守。 (2)宋玉这话,是含有讽刺意味的。 16. 甲选文的“与民同乐”是指欧阳修(太守)做到的真正意义上的与民同乐.而乙选文中的“与民同乐”只是楚襄王自己心里想象的“与民同乐” ,百姓并未同享,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与民同乐” (意思对即可)【解析】甲文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作者:欧阳修 年代:北宋乙文选自:黄州快哉亭记 作者:苏辙 年代:北宋甲文译文: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
23、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
24、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乙文译文:从前,楚襄王让宋玉、景差跟随着游兰台宫。一阵风吹来,飒飒作响,楚王敞开衣襟,迎着风,说:9“这风多么畅快啊!这是我和百姓所共有的吧。 ”宋玉说:“这只是大王的雄风罢了,百姓怎么能和您共同享受它呢?”宋玉的话在这儿大概有讽谏的意味吧。【14 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酣:尽兴地喝酒。【15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
25、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其:代词,他们。述:记述。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16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甲选文的“与民同乐”是指欧阳修做到的真正意义上的与民同乐,而乙选文中的“与民同乐”只是楚襄王自己心里想象的“与民同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