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七章 溶液教案+课件+学案+作业(打包38套)(新版)粤教版.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教案课件学案作业打包38套新版粤教版.zip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教案课件学案作业打包38套新版粤教版.zip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1.1溶液的形成复习作业pdf新版粤教版201810223119.pdf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1.2乳化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复习作业pdf新版粤教版201810223118.pdf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1溶解与乳化7.1.1溶液的形成实验新版粤教版201810232137.doc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1溶解与乳化7.1.1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新版粤教版201810232138.doc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1溶解与乳化7.1.1溶液的形成教案新版粤教版201810232139.doc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1溶解与乳化7.1.1溶液的形成课件新版粤教版20181023179.ppt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1溶解与乳化7.1.2乳化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实验新版粤教版201810232134.doc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1溶解与乳化7.1.2乳化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教学设计新版粤教版201810232135.doc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1溶解与乳化7.1.2乳化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教案新版粤教版201810232136.doc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1溶解与乳化7.1.2乳化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课件新版粤教版20181023178.ppt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2.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复习作业pdf新版粤教版201810223117.pdf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2.2溶解度复习作业pdf新版粤教版201810223116.pdf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2物质溶解的量7.2.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导学案新版粤教版201810232133.doc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2物质溶解的量7.2.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教学设计新版粤教版201810232131.doc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2物质溶解的量7.2.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教案新版粤教版201810232132.doc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2物质溶解的量7.2.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课件新版粤教版20181023177.ppt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2物质溶解的量7.2.2溶解度实验新版粤教版201810232127.doc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2物质溶解的量7.2.2溶解度导学案新版粤教版201810232130.doc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2物质溶解的量7.2.2溶解度教学设计新版粤教版201810232128.doc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2物质溶解的量7.2.2溶解度教案新版粤教版201810232129.doc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2物质溶解的量7.2.2溶解度课件新版粤教版20181023176.ppt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3.1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简单计算复习作业pdf新版粤教版201810223115.pdf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3.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复习作业pdf新版粤教版201810223114.pdf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3.3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复习作业pdf新版粤教版201810223113.pdf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3溶液浓稀的表示7.3.1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简单计算实验新版粤教版201810232123.doc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3溶液浓稀的表示7.3.1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简单计算导学案新版粤教版201810232126.doc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3溶液浓稀的表示7.3.1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新版粤教版201810232124.doc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3溶液浓稀的表示7.3.1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简单计算教案新版粤教版201810232125.doc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3溶液浓稀的表示7.3.1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简单计算课件新版粤教版20181023175.ppt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3溶液浓稀的表示7.3.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新版粤教版201810232122.doc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3溶液浓稀的表示7.3.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课件新版粤教版20181023174.ppt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3溶液浓稀的表示7.3.3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导学案新版粤教版201810232121.doc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3溶液浓稀的表示7.3.3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教学设计新版粤教版201810232119.doc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3溶液浓稀的表示7.3.3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教案新版粤教版201810232120.doc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3溶液浓稀的表示7.3.3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课件新版粤教版20181023173.ppt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4结晶现象复习作业pdf新版粤教版201810223112.pdf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4结晶现象教案新版粤教版201810232118.doc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4结晶现象课件新版粤教版20181023172.ppt
  • 全部
    •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1.1溶液的形成复习作业pdf新版粤教版201810223119.pdf--点击预览
    •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1.2乳化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复习作业pdf新版粤教版201810223118.pdf--点击预览
    •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1溶解与乳化7.1.1溶液的形成实验新版粤教版201810232137.doc--点击预览
    •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1溶解与乳化7.1.1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新版粤教版201810232138.doc--点击预览
    •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1溶解与乳化7.1.1溶液的形成教案新版粤教版201810232139.doc--点击预览
    •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1溶解与乳化7.1.1溶液的形成课件新版粤教版20181023179.ppt--点击预览
    •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1溶解与乳化7.1.2乳化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实验新版粤教版201810232134.doc--点击预览
    •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1溶解与乳化7.1.2乳化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教学设计新版粤教版201810232135.doc--点击预览
    •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1溶解与乳化7.1.2乳化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教案新版粤教版201810232136.doc--点击预览
    •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1溶解与乳化7.1.2乳化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课件新版粤教版20181023178.ppt--点击预览
    •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2.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复习作业pdf新版粤教版201810223117.pdf--点击预览
    •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2.2溶解度复习作业pdf新版粤教版201810223116.pdf--点击预览
    •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2物质溶解的量7.2.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导学案新版粤教版201810232133.doc--点击预览
    •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2物质溶解的量7.2.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教学设计新版粤教版201810232131.doc--点击预览
    •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2物质溶解的量7.2.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教案新版粤教版201810232132.doc--点击预览
    •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2物质溶解的量7.2.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课件新版粤教版20181023177.ppt--点击预览
    •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2物质溶解的量7.2.2溶解度实验新版粤教版201810232127.doc--点击预览
    •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2物质溶解的量7.2.2溶解度导学案新版粤教版201810232130.doc--点击预览
    •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2物质溶解的量7.2.2溶解度教学设计新版粤教版201810232128.doc--点击预览
    •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2物质溶解的量7.2.2溶解度教案新版粤教版201810232129.doc--点击预览
    •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2物质溶解的量7.2.2溶解度课件新版粤教版20181023176.ppt--点击预览
    •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3.1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简单计算复习作业pdf新版粤教版201810223115.pdf--点击预览
    •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3.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复习作业pdf新版粤教版201810223114.pdf--点击预览
    •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3.3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复习作业pdf新版粤教版201810223113.pdf--点击预览
    •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3溶液浓稀的表示7.3.1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简单计算实验新版粤教版201810232123.doc--点击预览
    •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3溶液浓稀的表示7.3.1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简单计算导学案新版粤教版201810232126.doc--点击预览
    •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3溶液浓稀的表示7.3.1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新版粤教版201810232124.doc--点击预览
    •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3溶液浓稀的表示7.3.1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简单计算教案新版粤教版201810232125.doc--点击预览
    •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3溶液浓稀的表示7.3.1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简单计算课件新版粤教版20181023175.ppt--点击预览
    •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3溶液浓稀的表示7.3.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新版粤教版201810232122.doc--点击预览
    •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3溶液浓稀的表示7.3.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课件新版粤教版20181023174.ppt--点击预览
    •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3溶液浓稀的表示7.3.3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导学案新版粤教版201810232121.doc--点击预览
    •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3溶液浓稀的表示7.3.3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教学设计新版粤教版201810232119.doc--点击预览
    •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3溶液浓稀的表示7.3.3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教案新版粤教版201810232120.doc--点击预览
    •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3溶液浓稀的表示7.3.3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课件新版粤教版20181023173.ppt
    •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4结晶现象复习作业pdf新版粤教版201810223112.pdf--点击预览
    •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4结晶现象教案新版粤教版201810232118.doc--点击预览
    •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4结晶现象课件新版粤教版20181023172.ppt--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第 1 课时 溶液的形成探究点一 溶液的形成[情景展示]认识溶解现象在 3 支试管中各加入少量硫酸铜、酒精和泥沙,然后再各加入约 10 mL 水,充分振荡后,还能看到这三种物质吗?[问题探究]所有物质都溶于水 吗?什么是溶液?溶液由什么组成?[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 质中所形成的均一而稳定的混合物,叫作溶液。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点二 影响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情景展示]溶解速率:A 1____B1,A 2____B2,A 3____B3。[问题探究]哪些因素会影响物质的溶解速率?如何加快溶质在溶剂里的溶解速率?[思考交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纳提升]温度、固体溶质的颗粒大小、是否搅拌等因素都会影响溶质的溶解速率。为了证明某一因素对溶解速率的影 响,应采用控制变量法,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通过升高温度、减小固体物质的颗粒大小、搅拌等方法能加快溶质在溶剂里的溶解速率。[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第 1 课时 溶液的形成一、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1.认识溶解的现象,知道溶液、溶剂和溶质的概念。2.了解 溶液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广泛用途。(二 )过程与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以及简单实验的设计(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讨论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体会物质在溶解时的扩散时一个自发的过程,了解水是一种溶解能力很强的溶剂,能溶解很多物质,切这个过程绝大多数是不可逆的。2.感受生活中的化学,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小组讨论与探究实验中体会交流与合作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二、教学重点溶液的概念以及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三、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过程四、教学准备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蔗糖、氯化钠、碘、高锰酸钾、水、汽油、酒精、红墨水、玻璃棒、药匙、试管若干、胶头滴五、教学过程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新课引入3 分钟展示各小组课前准备的水,小组交换品尝(提示学生感受在品尝的过程中味道有无差异)。它们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各部分的味道是一样的呢?各组分别派一位代表品尝,并描述味道和 过程中的感受。其他同学根据他们的描述猜猜他们喝的是什么。饮品的配制者揭晓答案,并根据配方由学生的生活经验设置悬念,引入,学生亲身体验,激发学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题 1——溶液的形成,学了本课题后你的猜想与假设自然就有了答案。及包装上的标签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饮品的成分。生学习 新知识的热情探究活动 1 探究溶液形成的过程学生实验:在 20mL 水中加入一匙蔗 糖或氯化钠,用玻璃棒搅拌。为什么物质会消失在水中?原因是什么?对此你有何猜想?小组讨论一下看是否能形成共识。[提问]我们各小组的液体,都是混合物大家思考一下:1.每种液体各部分一样吗?2.放置了这么长时间,你有没有看到哪种液体析出沉淀? [小结]:这种混合物就是溶液。[提问]:如何从微观上理解溶液的形成?[播放动画]:蔗糖在水中的溶解、食盐在水中的溶解你所配制的蔗糖或食盐溶液还能溶解其他物质吗? [小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现象,并填写以下表格:现象形成什么学生积极寻找原因,进行猜想与假设。小组讨论形成共识: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水中,形成一种混合物。学生分析、归纳两种液体的特征。由两种液体的形成过程及特征,初步推出溶液的概念。学生讨论、总结可知:蔗糖溶于水后以分子形式均匀地分散在水中,而氯化钠以阴阳离子形式均匀地分散在水中学生的方法很多:如可以把蔗糖或食盐等单独放入已配好的液体中,也有把所有的固体物质—起放入水中。学生理解概念让学生自己动手配制是为溶液概念的形成建立丰富的感性材料。由宏观向 微观过渡,从微观角度认识溶液形成的实质,对溶液概念中的“一种 或几种物质”和“另一种物质”能进行判断,建立溶质、溶剂的概念。在生活中有时有这样的现象,当油渍滴到了你的衣服上时,你将怎么办?我们做完下面的活动探究就能明白洗去油 污的道理了。探究活动 2(探究溶解的影响因素)药品:碘、高锰酸钾、水、汽油仪器:药匙、试管若干、胶头滴管[小结]: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现象不同。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想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如:可以用洗衣粉、肥皂、汽油等物质来洗。学生分组实验,思考实验结论。小组讨论并填课本 27 页图 9-3 的表格:学生讨论归纳出影响溶解的因素:溶质、溶剂等目的在于说明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不同种溶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也不同。探究活动 3 酒精能否溶于水药品:酒精、水 、红墨水 仪器:试管一支、胶头滴管。[提问]:请问溶质除了是固体、液体外还可以是什么状态 ?举例说明。[小结]:溶质可以为:固体、液体和气体;液体与液体互溶时:多者为溶剂,少者为溶质,一般情况下水是溶剂。学生在前 一个实 验的基础上,分组设计实验验证。记录实 验现象,并填写课本 27 页图 9-4 的表格:学生思考回答:还可以是气体,如我们夏天喝的汽水,二氧化碳是溶质,水是溶剂。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能力;体现学生实验二次利用的思想。让学生了解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新课讲授 25分钟表达交流让学生交流与表达日常生活中的溶液以及溶液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学生各抒己见,介绍见过的溶液及其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学习溶液的现实意义。3课堂小结 2 分钟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2.溶液的组成: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3.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4.液体和液体形成溶液时:量多的称为溶剂,量少的称为溶质。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 5.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里的溶解情况不同, 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情况也不同1第 1 课时 溶液的形成教学目标: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一 些常见的乳化现象。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重点和难点: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实验准备: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设计:本课时主要是以实验探究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实验组织学生仔细观察、 分析、小组总结从而得出结论,教师只是引导、组织好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教学活动。教学过程 点评情境创设教师展示已经配制好了的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让学生观察,并设疑:你想到了什么?学生 1:看到不同颜色的液体。学生 2:可能是不同物质溶在水里的结果。学生 3:可能是色素溶在水里的结果。……教师引入: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溶液,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些溶液是怎样形成的?(教师板书课题 1:溶液的形展示不同颜色的溶液以激发学生 的探究欲,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2成)学生齐答:想!教师活动:下面请同学们 做:“活动与探究(一)几种固体物质溶解于水”药品:食盐、糖、硫酸铜晶体 、水仪器:玻璃棒、100 mL 烧杯三个、药匙食盐 糖 硫酸铜晶体现象 结论 培养学生集体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认识溶液、溶质、溶剂。学生们分组实验,教师巡视,个别加以辅导。等同学们大部分完成后,请一个小组的代表谈谈本小组的实验情况:学生回答:我们这组的实验现象是:食盐、糖、硫酸铜晶体都溶在水中且硫酸铜晶体溶解后的液体是蓝色的。结论是:它们都能溶于水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很好。还有没有不同的 现象和结论的?学生甲:我们这组还发现有少量固体物质仍存在液体中。教师:很好,这说明这些固体没有被水溶解完,谁能说出有什么办法使它完全被水溶解?学生乙:可加水。学生丙:还可加热。教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观察得也很仔细。下面让我们再来观察老师的这五种溶液,要求从上、中、下、左、右仔细观察有些什么特点。培养学生分析、观察和归纳总结能力,由点带面,由一般到特殊,从而得出溶液等概念。学生 1:它们的颜色不同。学生 2:每一种液体都一样。学生 3:它们都是混合物。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溶液,什么是溶液呢?(教师边引导学生观察边口述溶液、溶质、溶剂的定义并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3它们板书到黑板上)设疑:根据你们的观察,谁能说出溶液的特征来?学生 1:均一、稳定。联系实际:谁能说一说你在生活中所见到的 溶液,并说出它的溶 质和溶剂。学生 2:糖水,糖是溶质,水是溶剂。学生 3:医生给我打针时的药是溶质,蒸馏水是溶剂。学生 4:医生用的碘酒,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教师设疑: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对溶液有了一定的认识。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时有这样的现象,当油渍滴到了你的衣服上时,你将怎么办?学生 1:这很简单:用水和洗衣粉洗。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对,但我们要知道其中的道理。下面让我们来做活动与探究(二) :药品:碘、高锰酸钾、水、汽油仪器:药匙、试管若干、胶头滴管溶剂 溶质 现象水 碘 水 高锰酸钾 汽油 碘 汽油 高锰 酸钾 结论 通 过对比实验,让学生比较明显地得出结论。教师: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实验情况。学生 1:现象:碘不溶于水中,高锰酸钾能溶于水中;但碘能溶于汽油中,高锰酸钾不能溶于汽油中结论:不同的物质在水 中溶解性不一样,同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也不一样。学生 2:不对,我认为碘是很难溶于水,不应是“不溶”。教师点评:同学们做实验很认真,观察得也很仔细,总结结论: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语言的准确 表达离不开实验的仔细观察,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准确表达。4同。设疑:把一种溶液放入到另一种溶液中能形成溶液吗?请同学们做活动与探究(三)药品:酒精、水、高锰酸钾溶液仪器:试管一支、胶头滴 管溶剂 溶质 振荡前现象 振荡后现象 静置后现象 结论水 乙醇 教师: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实验情况。学生甲:我们小组的实验:振荡前现象:液体是分层的;振荡后现象:液体没有分层;静置后现象:液体也没有分层;结论是:它们在水中能形成溶液。教师点评并设疑:液体与液体互溶时,量多者为溶剂,量少者为溶质。那么,请问溶质 除了是固体、液体外还可以是什么状态?举例说明。学生乙:还可以是气体,如我们夏天喝的汽水,二氧化碳是溶质,水是溶剂。教师小结:很好,下面我们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小结:①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同;②溶质可以为:固体、液体和气体;③液体与液体互溶时:多者为溶剂,少者为溶质,一般情况下水是溶剂。学生观察仔细,能将所学知识 与生活中的 实例相结合并能准确回答。设疑:把油 放入水中是否能 形成溶液呢?现在我们来做活动与探究(四):药品:植物油、洗 涤剂、水仪器:试管两支、胶头滴管此实验引导学生将 理论用于生活实际中,并比较溶解与乳化是不同的。5现象试管内加入物质 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把液体倒掉后的试管是否干净 水和植物油 水、植物油、洗涤剂 教师: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实验情况。学生 1:我们所做的实验现象是:将植物油滴入水中,振荡前它们是分层的,振荡后它们均匀了,静置后它们又分层,把液体倒掉后试管不干净,但加入洗涤剂后用水清洗,试管又干净了。教 师介绍:这就是乳化现象。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这个现象?学生 2:我看到妈妈在 洗碗时,出现过这样的现象。……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将知识进行归纳,并巩固所 学知识。小结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然后请一个小组的同学回答。(教师点评)巩固练习同学们回家后,将自己家中现有的物品制成溶液,并写成小论文形式,下节课我们进行交流。教科书 P33 习题。第 1课时 溶液的形成7.1 溶解与乳化第七章 溶液1 课 堂 讲 解 溶液的形成、溶质、溶剂的判断、影响溶质溶解速率的因素2 课时 流程课后作业逐点导讲练课堂小结溶液的形成场景 ① :青山绿水之间的溪流 场景 ② :黄河 — 瀑布流水比较两种情况下水的区别,说出不同点?1知 识 点 溶液的形成【 观 察活 动 】在 4支 试 管中各加入少量硫酸 铜 、酒精、泥沙和食用油,然后再加入 约 10mL水,充分振 荡 后。知 1- 导问 题 (一)所有物质都溶于水吗?知 1- 导问 题 (二)什么是溶液?知 1- 导蔗糖溶解知 1- 导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氯化钠溶解过程知 1- 导归 纳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如:水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如:蔗糖、食盐【 例 1】 〈 湖南衡阳 〉 将厨房里常用的下列四种物 质 分 别 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 A.白糖 B.食用油 C.味精 D.食 盐知 1- 讲(来自 《 点 拨 》 )B方法 规 律: 该题 利用溶液三特征分析解答。溶液是均一的、 稳 定的混合物。白糖、味精和食 盐 都能均一、稳 定地分散到水中,形成混合物,即溶液,而食用油不溶于水,会浮在水面上,不均一,不是溶液。知 1- 练(来自 《 教材 》 )1. 下列各 组 物 质 充分混合后,能得到溶液的是 ( )A.沙土加入水中 B.冰加入水中C.碘加入酒精中 D.花生油加入水中2. 下列有关溶液的 说 法正确的是 ( )A.不同液体的混合物一定是溶液 B.无色澄清液体一定是溶液C.只有固体能作溶 质 D.溶液的各部分性 质 均相同2知 识 点 溶 质 、溶 剂 的判断知 2- 导问 题 (一)观察活动中,溶质分别是什么?溶剂是什么?问 题 (二)如何区分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问 题 (三)水是不是可以溶解所有的物质呢?是不是只有水能做溶剂呢?1.溶质和溶剂的判断知 2- 导归 纳2.水是最常用的溶 剂 ,除此之外,汽油、酒精等也可作溶 剂 。如:碘酒的溶 剂 就是酒精。溶液 类 型 固 — 液型 气 — 液型 液 — 液型 液 — 水型溶 质 固体 气体 量少者 液体溶 剂 液体 液体 量多者 水【 例 2】 写出表 ­1所列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名称:表 1知 2- 讲溶液 碘酒 澄清石灰水酒精溶液高 锰 酸 钾溶液 盐 酸溶 质 溶 剂 答案:碘 氢氧化钙 酒精 高锰酸钾 氯化氢酒精 水 水 水 水(来自 《 点 拨 》 )方法规律: 该题利用 口诀法 解答。溶质、溶剂的判断口诀为:固气溶解液为剂;液液互溶多为剂;水多水少总为剂;不指溶剂水为剂。(来自 《 点 拨 》 )知 2- 练(来自 《 教材 》 )1. 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 质 :( 1) 石灰水 。( 2) 52。 的白酒 。( 3) 盐 酸 。 ( 4) 碘酒 。 ( 5) 90 g硫酸(液 态 ) 与 10 g水配成的溶液 。3知 识 点 影响溶 质 溶解速率的因素知 3- 导问 题 (一)哪些因素会影响物质的溶解速率?问 题 (二)如何加快溶质在溶剂里的溶解速率?【观察活动】知 3- 导1.温度、固体溶 质 的 颗 粒大小、是否 搅 拌等因素都会影响溶 质 的溶解速率。2.通 过 升高温度、减小固体物 质 的 颗 粒大小、 搅 拌等方法能加快溶 质 在溶 剂 里的溶解速率。知 3- 导归 纳【 例 3】 〈 内蒙古赤峰, 实验 探究 题 〉 为 了探究溶 质 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因素,某学 习 小 组设计 了如 下 图 的实验 :下列 说 法中正确的是 ( )A. 对 比 实验 ① 和 ② ,可探究水的温度 对 溶 质 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B. 对 比 实验 ② 和 ③ ,可探究水的温度 对 溶 质 在水中溶 解速率的影响知 3- 讲A知 3- 讲方法 规 律: 该题 利用控制 变 量的 单 一性解答。 实验①和 ② 中都是将 0.5 g块 状的硫酸 铜 放入 100 mL水中,变量是温度,一个是冷水,一个是 热 水,探究了水的温度 对 溶 质 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 对 比 实验 ② 和 ③有两个 变 量: 实验 ② 是 块 状硫酸 铜 , 实验 ③ 是粉末状C. 对 比 实验 ② 和 ③ ,可探究固体溶 质 的形 态对 溶 质 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D. 对 比 实验 ① 和 ③ ,可探究固体溶 质 的形 态对 溶 质 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知 3- 讲(来自 《 点 拨 》 )硫酸 铜 , 实验 ② 是 100 mL热 水, 实验 ③ 是 50 mL热 水,不符合 对 照 实验 的 设计 方法; 对 比 实验 ① 和 ③ 有三个 变 量:硫酸 铜 的形 态 不同、水的体 积 不同、水的温度不同,不符合 对 照 实验 的 设计 方法,无法探究固体溶 质 的形 态对 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知 3- 练下表描述了数种固体物 质 加入适量冷水 时 所 观 察到的现象 :1.固体 A、 B消失了, 这 种 现 象叫做 。 2.以下 结论 , 对 的在括号内打 V号, 错 的打 x号a.固体 A、 B都可溶于水。 ( )b.固体 C不溶于水。 ( )固体物 质 现 象A 迅速消失B 慢慢消失C 没有消失,加 热 也不消失D 未 见 消失,随着加 热 而逐 渐 消失知 3- 练(来自 《 教材 》 )c.固体 D不能溶于冷水。 ( )d.固体 D的消失, 说 明升高温度溶解加速。 ( )3.请 各 举 出固体物 质 A、 B、 C的一个 实 例。A ;B ;C 。第 1课时 溶液 的形成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 质 分散到另一种物 质 里,形成均一的、 稳 定的混合物叫溶液。2.溶液的 组 成:溶 质 :被溶解的物 质 。溶 剂 :能溶解其他物 质 的物 质 。 二、溶 质 、溶 剂 的判断1.溶 质 :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液体和液体形成溶液 时 :量多的称 为 溶 剂 ,量少的称 为 溶质 。水是一种常 见 的溶 剂 。 三 、 影响溶 质 溶解速率的因素 1.温度、固体溶 质 的 颗 粒大小、是否 搅 拌等因素都会影响溶质 的溶解速率。2.通 过 升高温度、减小固体物 质 的 颗 粒大小、 搅 拌等方法能加快溶 质 在溶 剂 里的溶解速率。1第 2 课时 乳化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探究点一 乳浊液、乳化剂、乳化作用[情景展示] [问题探究]如何区别溶解和乳化?[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纳提升]由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作乳浊液,如牛奶和豆浆。乳浊液 不稳定,像洗涤剂这样的能使乳浊液稳定的物质称为乳化剂。乳化剂所起的作用称为乳化作用。溶解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均一地扩散在溶剂中的现象。乳化只是乳化剂把大的液滴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存在水中而不聚集的现象。[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点二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情景 展示] 分别向装有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的密闭装置内滴 加水,并振荡,观察到注射器的活塞向左和 向右移动。[问题探究]物质的溶解为什么会引起注射器活塞的向左或向右移动?物质在溶解时为什么会有吸热或放热现象?[思考交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纳提升]物质溶解过程中的吸 、放热现象会引起溶液温度的变化,导致密闭装置内压强的改变。当物质溶解放热时,会引起溶液温度升高,从而使得装置内部压强增大,使注射器活塞向 右移动;当物质溶解吸热时,会引起溶液温度降低,从而使得装置内部压强减小,使注射器活塞向左移动。物质的溶解过程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分子或离子从溶质中分散开并向水中扩散需要吸收热量;二是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会放出热量。不同的溶质吸热和放热不同,导致溶液的温度升降不同。[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第 2 课时 乳化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2.知道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二、教学重点探究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常伴随着吸热和放热现象,感知固态 NaCl、NH 4NO3、NaOH 溶解时的热效应。三、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过程四、教学准备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 植物油、洗涤剂、水、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广口瓶、橡胶塞、玻璃管、橡胶管、U 形管、气球、蜡烛、小木块等仪器和固态 NaCl、NH 4NO3、NaOH 等药品五、教学过程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新课引入3 分钟上节课我们通过实验知道就能可以溶于水,植物油能溶于水吗?我这有两块沾有油污的手帕,你能帮我洗干净吗?学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各抒己见,发表见解。由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2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你的猜想。探究活动 1 如何去油 污药品:植物油、洗涤剂、水。仪器:试管。[提问]:实验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是否和上节课配制得到的溶液一样?它们有什么不同?这样的液体稳定吗?[小结]:这种液体叫做乳浊液。[提问]:沾有油污的手帕该怎么清洗呢?现在实验桌上有洗涤剂、肥皂水、汽油、纯碱溶液等,用你所设计的方法进行实验,把手帕上的油污洗干净。[提问]:汽油和洗涤剂去油污的道理一样吗?[提问]:乳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现象,并填写以下 表格:振荡现象试管内加入的物质前 后 静置倒掉液体后的试是否干净。水和植物油 水、植油和洗涤剂小组讨论。形成共识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比较哪一种方法使油污手帕洗得更干净。学生倾听讲解各抒己见,介绍自己生活中见过的乳化现象。亲手实验,学生 积累了一些感性知识,讨论比较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的理解溶解和乳化的区别,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的运用能力。新课讲授25 分钟[提问]:用洗衣粉洗衣服时有时会感到烧手,那是怎么回事?[提问]: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物质溶于水时是放热还是吸热呢?并画出所设计的实验 简图。探究活动 2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药品:固态 NaCl、NH 4NO3、NaOH 等仪器: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等[提问]:为什么在溶解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现象呢?[讲解]:在溶解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微观过程。[思考]:如果没有温度计,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来探究溶解时的 吸热、放热现象,你能设计出几种方案。可供选择的用品有:烧杯、玻璃棒、广口瓶、单孔塞、玻璃导管、橡皮管 、U 型管、玻璃片,NaCl、 NH 4NO3、 NaOH学生思考讨论,可能是洗衣粉溶解过程放热。根据提供的仪器药品,各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并画出的简图,组与组之间进行充分地交流并讨论,一致通过后再进行实验。分组实验,把实验现象记录在课本 29页表格中。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可能是……理解扩散和形成水合分子(或离子)的微观过程。小组讨论,然后组与组之间对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点评,老师及时地作出适当的补充和肯定。答案可能有七、八种,在老师的适当引导下,学生还会想到更多实验方案。 再次让学生体会探究实验的过程:提出问题—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设计这个拓展实验的目的在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加强与物理学科的联系;与中考题型接轨。3课外作业;1.家庭小实验将家中的日用品溶于水,继续探究物质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2.调查研究围绕洗涤用品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调查研究在家里开展小实验学生选择感兴趣的题目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讨论的形式在班上交流,也可以将撰写的小论文贴在班上展示,还可以到人教网教育论坛上交流。拉近化学与生活的距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课堂小结2 分钟一、乳化现象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2.乳 化现象: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这个现象叫乳化现象。二、溶解时的放热和吸热现象溶解时发生了两种变化: 1.放热;2.吸热。小结:吸收的热量小 于放出的热量时就表现为温度降低;放出的热量大于吸收的1第 2 课时 乳化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教学目标: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重点和难点:重点:实验方案的设计和比较。难点:评价实验方案。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变化的实质。实验准备:演示用品:底部用石蜡粘着一小木块的烧杯、NaOH 固体、水、玻璃棒、药匙。分组实验用品:三只各装有 100 mL 水的烧杯、三份质量相同的固体 NaCl、 NH4NO3、NaOH、药匙、温度计。投影仪及相关图片(或自制动画)。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 点评教师演示趣味实验:向烧杯(底部粘有一小木块)中注入半杯水,加入三匙 NaOH 并不断搅拌。教师: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学生:烧杯底部粘着的木块掉下来了。讨论与 交流:烧杯底部的小木块脱落,猜想可能的原因是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是 NaOH 加入水中溶解时,水溶液的温度升高,使烧杯底部的石蜡熔化,因而木块掉下来了。创设实验情 景,激发学生的兴趣。2学生:是不是所有的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都会升高?学生: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为什么会升高?教师:下面我们就围绕同学们的猜想和疑惑来进行研究。活动与探究(一):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阅读有关教材,明确活动目标、实验用品。学生: 我们的活动目 标是探究 NaCl、NH 4NO3、NaOH 溶解于水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学生:实验用品有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NaCl、NH 4NO3、NaOH。设计实验方案。学生:我组的实验方 案是先测出水的温度,再向水中加入溶质,等溶质溶解后测出水溶液的温度。若水溶液的温度比水的温度高,则物质溶解于水时是放出热量的,反之是吸热。教师:同学们的实验思路是正确的。下面我提供一个设计方案,请同学们参考。 阅读教师提供的实验方案。(1)取三只烧杯,各注入 100 mL 水,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2)将两药匙 NaCl、NH 4NO3、NaOH 分别加入上述三只烧杯中,搅拌至固体完全溶解,测量溶液的温度。(3)用手背小心触摸三只烧杯的外壁,有什么感觉?(4)把实验后的溶液,倒入指定的容器内。(5)计算溶解前后液体温度的变化,填入下表中。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测量的温度/℃ 温度的变化(与水相比)水 氯 化溶液 硝酸铵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 各小组将老师提供的方案与自己的方案比较,谁的方案更佳?说出你的理由。你实验目的和实验用品对学生设计方案有提示作用。学生自主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通过比较,意在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3在以后设计实验方案时应注意什么?学生:老师所用的水都是 100 mL,三次所加的溶质的质量也相同。因此老师的方案更好。教师:假若很少很少的溶质加到大量的水中,水的温度变化情况可能是怎样的呢?学生:这样可能水溶解的物质太少,水形成溶液后的温度变化不明显,测不出物质溶于水是吸热还是放热,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学生:要得出正确的结 论,必须对实验条件作周密的考虑。教师:我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实验方案设计中,要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分组实验,填写有关表格。(表格见上) 交流各组实验所得的结论。学生:NaCl 溶于水溶液的温度变化不大;NH 4NO3溶于水时吸收热量;NaOH 溶于时放出热量。活动与探究(二):尽可能利用生活中的用品对下列问题任选一 个进行探究。设想一种实验方案验 证 NaOH 溶于水时大量放热。设想一种实验方案验证 NH4NO3溶于水时大量吸热。设想一种实验方案既能验证 NaOH 溶于水时 放热,又能验证 NH4NO3溶于水吸热。讨论与交流:交流各组的设想。学生:在玻璃杯底部用石蜡粘上小木块,就可用来验证 NaOH 溶于水时大量放热。学生:在小木块上洒一些水,再放上一个玻璃杯,即可验证 NH4NO3溶于水时大量吸热。学生:将用过的小玻璃瓶用合适的橡皮塞密封,在橡皮塞上安上一支用完的透明圆珠笔芯, 既能验证 NaOH 溶于 水时放热,又能验证 NH4NO3溶于水吸热。……教师:同学们的设想是否正确,有待于实践的检验,请同学们课外继续去探讨。我们看哪些组的同学完成得出色,完成得好的组将有一份纪念品。拉近化学与 学生的距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反思与评价:比较活动 与探究(一)中的实验 方案与活 动与探究(二)中的实验设想,说出它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旨在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4学生: (一)中用到了温度计,适合于测量任一物质溶 解于水是吸热还是放热。学生:用生活中的代用品做实验,只有温度有很大的变化,才有明确的实验现象。……教师:你们是最棒的!只要我们善于比较、善于分 析,说不定未来的科学家就诞生在你们中间。教师:刚才我们探究了几种物质溶于水时温度的变化,那么为什么物质溶于水时温度会发生变化呢?请 同学们阅读教材 P31 页内容。师生 共同分析:溶质溶解于水时温度变化的实质。可投影下列图片(也可动画展示)。 扩散──吸热 水 合──放热当 Q 吸 >Q 放 :水溶液 的温度降低;当 Q 吸 <Q 放 :水溶液的温度升高;当 Q 吸 =Q 放 :水溶液的温度不变。恰当的表扬是学生 走向成功的动力。利用图片(或动画)变微观为宏观,帮学生形成正确的观点。反思与小结在本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课外拓展实验验证活动与探究(二)中你所设计的方案的可行性,填写下列表格。实验目的 实验用品 实验原理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第 2课时 乳化 溶解时 的吸热或放热现象7.1 溶解与乳化第七章 溶液1 课 堂 讲 解 乳化作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2 课时 流程课后作业逐点导讲练课堂小结乳化 溶解 时 的吸 热 或放 热现 象生活中衣物上的油污是如何除去的呢?1知 识 点 乳化作用知 1- 导问 题生活中衣物上的油污是如何除去的呢?知 1- 导【实验】乳浊液的形成和乳化 作用知 1- 导归 纳1.乳 浊 液:由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2.乳化 剂 :像洗 涤剂这样 的能使乳 浊 液 稳 定的物 质 。3.乳化作用:乳化 剂 所起的作用成 为 乳化作用。问 题 (一)汽油和洗涤剂去油污的道理一样吗?知 1- 导问 题 (二)乳化 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知 1- 导归 纳1.汽油去油 污 是利用溶解 现 象,洗 涤剂 去油 污 是利用了乳化作用 。2.乳化 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的 应 用洗头发(洗发露);洗澡(沐浴露);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洗洁精);制农药【 例 1】 〈 福建厦 门 〉 下列洗 涤 或除 污过 程 应 用乳化原理的是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 污B.用酒精除去衣服上的碘C.用洗 洁 精洗去餐具上的油脂D.用刷子刷除杯子上的 污 垢知 1- 讲C 点 拨 : 油 污 能 够 溶解在汽油中,从而被除去;碘可以溶解在酒精中,从而除去碘;洗 洁 精具有乳化功能,能使餐具上的油脂分散成 细 小的油滴而被水冲走,利知 1- 讲(来自 《 点 拨 》 )用乳化作用;用刷子刷除 污 垢主要是利用摩擦将 污 垢去掉。拓展:各种化妆品的配制、各种洗涤剂的使用常常利用的都是乳化作用。知 1- 练(来自 《 教材 》 )1. 牛奶或豆 浆 属于 ( )A.纯净 物 B.溶 剂 C.溶液 D.乳 浊 液2. 要使乳 浊 液由易分 层变 得不易分 层 , 应 加入 ( )A.溶 剂 B.水 C.乳化 剂 D.溶 质3. 各种洗 涤剂 广泛 进 入人 们 的生活中,下列洗 涤 中所用洗 涤剂 不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 污 B.用洗 洁 精清洗餐具上的油 污C.用肥皂液洗衣 D.用沐浴露洗澡2知 识 点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知 2- 导问 题 (一)常见的溶于水时放热或吸热现象的物质有哪些?知 2- 导问 题 (二)为什么在溶解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现象呢?知 1- 导归 纳NaCl NH4NO3 NaOH溶解前后温度的 变化不 变 降低 升高分析原因 扩 散 过 程吸热 =水合 过 程放 热扩 散 过 程吸热 水合 过程放 热扩 散 过 程吸热 水合 过程放 热【 例 2】 〈 山 东滨 州,理化 综 合 题 〉 向 下 图 装置的 试 管中加入某种物 质 后, U形管右 边 支管的 红 墨水液面降低,左 边支管的 红 墨水液面上升, 则 加入的物 质 是 ( )A. 氢 氧化 钠 B.生石灰C. 浓 硫酸 D.硝酸 铵知 2- 讲D知 2- 讲点 拨 : U形管右 边红 墨水液面降低,左 边 上升, 说 明广口瓶内 压 强 减小,可能是加入水中的物 质 溶于水吸热 ,使广口瓶内的温度降低,气体遇冷收 缩压 强 减小所致,各 选项 中只有硝酸 铵 溶于水吸 热 ,其余三者都放 热 。(来自 《 点 拨 》 )知 2- 练(来自 《 教材 》 )1. 小琪往 下 图 所示的 烧 杯中加 入 一种物 质 , 轻轻搅 拌后,粘在 烧 杯上的塑料片脱落。加入的物 质 可能是 ( )A.食 盐 B.硝酸 铵 C.蔗糖 D.氢 氧化 钠第 2课时 乳化 溶解 时 的 吸 热 或放 热 现 象一、乳化 作用1.乳 浊 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 稳 定的混合物叫乳 浊 液。2.乳化 作用 :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 细 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 这 些 细 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 这 个 现 象叫乳化 现 象。二、溶解 时 的放 热 和吸 热现 象溶解 时发 生了两种 变 化: 1.放 热 2.吸 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