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1框我与社会同步练习新人教版20181105173.doc--点击预览
-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1框我与社会教学设计新人教版20181105176.doc--点击预览
-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1框我与社会教案新人教版20181105177.doc--点击预览
-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1框我与社会课件新人教版20181105172.ppt--点击预览
-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1框我与社会课件新人教版20181105175.ppt--点击预览
-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1框我与社会课时训练新人教版20181105174.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我与社会1.亲近社会,可以使我们( )①乐观向上 ②创造美好生活 ③将人生与社会紧密相连 ④成为网红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2.青少年要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打开自己 的视野,增长自己的社会经验。这是因为( )①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参加社会实践②学习书本知识没有什么实际用途③积极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能促进 青少年的全面发展④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能学到现代生活所必需 的本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A.③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②3.走进农村,我们看到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 来到工厂,我们看到工人在有条不紊地工作; 步入商场,琳狼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参观 博物馆,丰富的展品令人震撼;观看天安门 广场的升旗仪式,我们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 自豪……这说明了 ( )A.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B.我们的社会生活杂乱无章C.我们的社会生活很没有意思 D.我们的社会生活很落后4.社会是一张无与伦比的“大网” ,而我们每 个人就是( )A.漏网之鱼 B.—条线C.网上的一个“结点” D.—张小网5.对中学生参与社会活动,不同的同学有不同 看法,下面正确的是( )A.中学生学习紧张,参与社会实践只会影响 学习B.中学生年龄小,社会经验不足,不应参与社 会实践C.中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有益于出名D.中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应结合自己的年 龄特点和学习生活,选择合适的活动形式26.“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 游的诗句告诉我们( )A. 纸上写下来的知识都是浅薄的B.要想学到真正的知识就要躬下身体潜心读书 才行C.要积极感受社会生活D.我们要多多读书,一直读到弯腰驼背为止7.我们在社区里是居民,在商场是消费者,在 学校是学生,这说明( )A.我们的身份有很多,太烦人了B.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社会关系为自己谋利C.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D.人被禁锢在不同的身份里8.下列了解社会生活的方式不正确的是( )A.坐公车逃票B.去文化馆参观中国画展览C.到敬老院探望老人D.暑假与父母外出旅游9.今天你“刷屏” 了吗?利用微信发表自己的 言论,已经成为许多网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 组成部分,但也有部分网民利用微信在网上 制造谣言、相互谩骂而受到人们的谴责。净 化网络环境已成为大家的共识。青少年参与 此类社会生活的活动不应该做的是( )A.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做网络的主人B.提高自己的辨别是非和抗诱惑的能力C.积极参与其中,推波助澜D.遵守法律和道德,不造谣、不传谣10.下列诗句中,与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不相符 的是(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B.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C.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 地之厚也D.读万卷书,行万里路11.马克思说:“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 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 独立的动物这说明( )A.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3B.个人可以独立于社会之外C.人和其他动物一样,没有任何区别D.每个人都对社会有着严重的依赖性12.下列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有( )①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个成员②人们形成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构成了人 类赖以生存的社会③个人可以离开社会④社会可以离开个人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④13.2018 年 3 月 5 日学雷锋活动日,某中学举行了 一场“奉献爱心、共享快乐”的爱心跳蚤市 场活动,同学们捐出平时不用的玩具、书籍 等物品义卖,所得收入将全部捐给本市社会 福利院。这一活动( )A.在履行公民的法定义务B.让同学们感受了社会生活C.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途径D.主要是为了赢得他人的赞美14.社会生活是发展变化的。下列内容能体现社 会生活的发展变化的是( )①我家搬进了新社区,住进了新楼房②父亲上班以前是骑自行车,现在买了个轿 车来回上下班③春天到了,鸟儿开始歌唱,树叶开始发牙, 冰雪开始融化④以前通信很不方便,现在只要鼠标一点, 信息即刻到达⑤网上购物、物联网、云计算等词汇进入寻 常百姓家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15.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开始关注、谈论社会。 下列对社会生活的看法不正确的是( )A.社会生活是复杂的,充满了危险,我们应 少接触B.社会生活丰富多彩,而且在不断地向前发展C.社会生活中有一些丑恶的东西,但主流是积 极向上的D.社会生活对人的影响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 极的方面,我们要提高自我控制能力416.材料:社会在飞速发展,祖国在蒸蒸日上。 我们要与时代同步,就必须关心社会。为此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一次以“国内外 大事知多少”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本 次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了以下重要的时事, 邀请你一起参加探宄。时事:2016 年“G20 峰会”会标注:2016 年“G20 峰会”会标主体是桥,线条 和倒影。会标用 20 根线条,描绘出一个桥型 轮廓,同时辅以“G20 CHINA〃和篆刻隶书 “中国”印章。桥梁寓意 G20 已成为全球经济 增长之桥、国际社会合作之桥、面向未来共 赢之桥。同时桥梁线条形似光纤,寓意信息 时代的互联互通。既彰显中国元素,又表示 世界同心。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 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了解这些重要的时 事?2 解社会时事对我们学生有什么重要意义参考答案1-5DAACD 6-10CCACB 11-15AABCA16.⑴上网、听广播、看电视、看报纸等。⑵有助于我们了解社会,了解世界,拓宽 视野,增长知识;有助于我们增强关心 社会,热爱祖国的情感;有利于提高我 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有利于提高我们关心国家发展的意 识,自觉参与社会生活。1我与社会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根据生活经验,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2.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积极融入社会的意识。3.体味随着自身的成长,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能力目标1.提高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2.运用已有经验分析问题,逐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知识目标1.知道了解社会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感受社会不同的社会生活,体会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2.理解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3.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教学难点: 理解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关系。【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我国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从襁褓之中的嗷嗷待哺的小孩到今天的中学生,我们每一步的成长都离不开社会。我们的社会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是绚丽多彩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去认识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去感受它的美。第一目 感受社会生活1.探究一:观察 P2 运用你的经验——丰富的社会生活的图片,思考:(1)你是通过通那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的?(2)在参与社会生活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总结,并确定一名发言人,其他人可以补充)点拨:(1)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了解社会生活的途径有很多:看报纸、听广播、看电视、上网、旅游等等,许多方法都可以让我们认识社会。(2)走进农村,我们看到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来到工厂,我们看到工人在有条不紊地工作;步入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参观博物馆,丰富的展品令人震撼;观看升旗仪式,我们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这些都使我们感受到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感受到我们的美好生活与每个人承担的责任不可分离。2.探究二:阅读“中学生小华的日记节选” ,暑假里,中学生小华经历了很多“大事” ,以下是他的日记节选:7 月 16 日我今天到科技的儿童乐园当志愿者,引导和照顾前来玩耍的小朋友,一天下来,虽然累得精疲力尽,却很有成就感!7 月 25 日在外婆家,我和表弟一起熬菜园里除草、采摘蔬菜,既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也感受到劳2动的乐趣。8 月 3 日在家看电视,我看到关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纪录片,心潮澎湃,对航天人的奉献精神感到了由衷的敬佩。问题一:小华日记里记录的“大事” ,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问题二:读了小华的日记,你有什么样的感受?问题三:在暑假里,你有那些印象深刻的事可以与同学分享?点拨:小华日记里所谓的“大事”看起来并不是大事,但是对他而言这是他所经历的,是他对社会的一种认识,他通过不同的方法对这个社会有了经一步的了解,感受很真实。知识归纳:感受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是什么?(1)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2)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为准备为之分忧 。第二目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1.探究三:阅读 P4-P5“小丸子”在不同情境下的图片,思考:(1)同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2)向身份不同的陌生人介绍自己。点拨:(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人在生产生活和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2)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例如:向未曾谋面的亲戚:表叔,您好!我是您的侄子小明,是某某的儿子。向爸爸的同事介绍自己:叔叔(阿姨),您好!我爸是某某,我是他的儿子小明。向 同学的父母介绍自己:叔叔(阿姨),您好!我是某某的同班同学,我叫小明。向学校的校工介绍自己:老师,您好!我是八年级(1)班的学生小明。2.探究四:阅读 P5 相关链接材料的分析,小组讨论:(1) 从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标准,社会关系可以分为那些不同的类型?(2) 举例说说明在每种社会关系中,我们都具有什么身份?点拨:(1)血缘关系:由于婚姻和生育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和亲戚关系。地缘关系:由于地域上的邻近和日常生活的交往而形成的关系,如同乡、邻居等。业缘关系: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同学、同事等。主要的社会关系有: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等。(2)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下,我们的身份是不一样的。在家里,我们是孩子;在学校我们是学生;在商场里我们是消费者……3.活动拓展:绘制我们的社会关系网络图要求:根据自己的设计情况完成图表,与同座交换,说一说自己的社会关系。思考:(1)这些人通过哪些方式与你产生联系?(2)他们的存在对产生了什么影响?点拨:(1)出生后,由于血缘关系,我们同父母产生了联系;上学后,由于业缘关系,我们与老师、同学产生了联系;由于地域上的临近和日常生活中的交往,我们还会与同乡、邻居以及公交车司机、银行职员等产生联系。(2)会使我们的交往范围越来越广泛,会使我们的社会交往更加丰富多彩。在不同的3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4.结合上述的社会关系网络图和你的生活经验,小组之间进行讨论,说一说你是如何理解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点拨: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社会就是由每个人组成的大网。因此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对立统一的关系。每个人都是社会上的一员,社会就是有我们这样的许多个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我们每个人的存在和社会息息相关,不可分割。三、课堂小结:通过学习本课,希望同学们可以来接认识社会,了解的社会的方式和途径,从养成关注社会的行为,能够感受到社会的变化。从而了解到,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社会是我们个人组成的,社会是一个整体。我们在不同的场合,在不同社会关系中有不同的身份。四、作业布置:完成导学案的习题五、板书设计:1我与社会 一、学习目标1.了解社会生活是绚丽多彩的,正确认识置身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2.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理解“社会化对人的成长的影响”二、评价任务1.认识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关系的复杂性。2.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合作及融入社会的能力。三、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 微思考:课件出示:《印度狼孩》思考问题:人能不能离开社会而生存发展?微故事:1920 年,在印度加尔各答东北的一个名叫米德纳波尔的小城,人们常见到有一种“神秘的生物”出没于附近森林,往往是一到晚上,就有两个用四肢走路的“像人的怪物”尾随在三只大狼后面。后来人们打死了大狼,在狼窝里终于发现这两个“怪物”,原来是两个女孩。其中大的年约七 八岁,小的约两岁。这两个小女孩被送到孤儿院去抚养 ,还给她们取了名字,大的叫卡玛拉,小的叫阿玛拉。到了第二年阿玛拉死了,而卡玛拉一直活到 1929 年。这就是曾经轰动一时的“狼孩”一事。微感悟:1.对人类影响起决定作用的是基因遗传还是外界环境?2.人的成长能否离开社会?3.为了我们的成长和发展我们应该怎样做?对我们有何意义?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我们要主动认识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在鲜活的社会课堂中学习、成长,在异彩纷呈的社会实践中锻炼、发展。投身于社会的过程,也是我们走向成熟的过程。(二)自主预习 1.个人是社会的 有机 组成部分。人在生产、生活和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构成了人类赖以 生存 的社会。2.人的身份是在 社会关系 中确定的。在不同的 社会关系 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3.在参与社会生活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4.社会生活给我们带来哪些变化?5.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6.社会关系对我们的身份有何影响?(三)合作探究知识模块一 感受社会生活探究一:教材 P2~3 运用你的经验21.结合以上情境和你的经验,说说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2.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提示:要求写明是什么方式,点明有何感受。(1)到农村、社区、工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到社区进行社会调查;阅读报纸、收看电视;上网查询;等等。(2)感受到社会生活是绚丽多彩的;感受到国家正在发生越来越大的变化;感受到自己能够学到很多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感受到自己需要提高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等等。探究二:教材 P2 探究与分享说说暑假里让你印象深刻的事,并谈谈对这件事的感受提示:第一问为开放性试题,回答时既要写清事情是什么,也要点明感受是什么,只要能体现正能量,反映社会生活即可。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回答:结交新朋友、愉快的旅游、暑期夏令营、收获了哪些经验或者得到了哪些教训以及学到新技能等等。感受总结: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知识模块二 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探究一:自主学习,问题探究1.我们的生活有哪些方面与社会有关系?说说我们每天在生活中所使用的物品有和社会各行业有什么样的联系?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选样的?提示: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人在生产、生活和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构成了人类赖于生存的社会。探究二:教材 P5 探究与分享1.同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2.向身份不同的陌生人介绍自己,如未曾谋面的亲戚、爸爸的同事、同学的父母,学校的样工,你分别应该怎样介绍?提示:(1)因为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一个人有着不同的身份。(2)向从未见过的长辈介绍自己:我是××的儿子;向爸爸的同事介绍自己:我是您的同事××的孩子;向同学的父母介绍自己:我是您的孩子××的同学;向学校的校工介绍自己:我是学校××班级的学生。探究三:教材 P6 拓展空间1.这些人通过哪些方式与你产生联系?2.他们的存在对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结合你绘制的社会关系网络图和生活经验,说说你如何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答案提示:学生交流自己的观点,进一步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3提示:(1)父母通过血缘关系的方式与我产生联系;同学、老师通过业缘关系的方式与我产生联系;公交车司机、银行职员通过地缘关系的方式与我产生联系。 (2)父母给予我生命,哺育我成长;老师教给我知识,教我做人的道理;同学让我懂得了友谊的重要性;公交车司机为我出行提供了方便;等等。(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对立统一。①个人对社会具有依赖性。首先,个人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条件。其次,个人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社会对个体既有促进作用,又有制约作用。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推动着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②个人对社会具有能动性。能够积极主动地认识、创造着社会,从而推动了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四、知识小结:一、我与社会1.感受社会生活1)方式2)感受2.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2)人的身份与社会关系五、评价内容1.2017 年 3 月 5 日,为传承雷锋精神,为社区居民创造一个整洁的环境,张晓参加了社区卫生大扫除志愿者服务活动。对此张晓感受颇多,其中有误的是( D )A.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B.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 C.感受到了劳动的乐趣 D.展示出了目空一切的自豪感2.社会离不开个人,是因为 ( C )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②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密不可分③人们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提供给的种种条件④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3. 中学生小丽在日记中写道:“我一天天长大,渐渐懂得了慈爱的爸爸:在家里,爸爸是我的学习机;在学校,爸爸是学生的发动机;在社会里,爸爸是爱心的播种机。家里家外的操劳,写上了她两鬓的白发。爸爸,我爱您!”。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B )A.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4B.在家里,爸爸是小丽爸爸唯一的身份C.爸爸扮演了多种角色,承担了多种责任 D.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4.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这说明( B )A、社会上的每个人是互不相干的个体B、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C、个人与社会毫无关系D、社会是一张网,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条线5.下列几种关系中不属于社会关系的是( D )A、血缘关系 B、地缘关系 C、业缘关系 D、人情关系6.“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逊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为句名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提示: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相对的,两者息息相关、不可分割。每个人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只有社会化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只有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人才能真正成长和发展起来。7.小海是爸爸妈妈的好儿子,是爷爷奶奶的乖孙子,是小梅的邻居,是立志中学的学生,是七一班的学习委员,是小刚的同桌加好友……①从小海的材料中表现出了哪几种社会关系?②这段材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提示:(1)表现出的社会关系有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2)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六、教学反思 丰富的社会生活我与第一 课社 会你听 说过吗 ?狼 孩 故 事当她 们 被 领进 孤儿院 时 ,一切生活 习惯 都同野 兽 一 样 ,不会用双脚站立,只能用四肢走路 ,她 们 害怕日光,在太阳下,眼睛只开一条窄 缝 ,而且,不断地眨眼。她 们习惯 在黑夜里看 东 西。她 们经 常白天睡 觉 ,一到晚上 则 活 泼 起来 , 每夜10点、 1点和 3点循例 发 出非人非 兽 的尖 锐 的怪声。她 们 完全不懂 语 言,也 发 不出人 类 的音 节 。她 们 两人 经常 动 物似地 蜷伏 在一起,不愿与他人接近。她 们 不会用手拿东 西,吃起 东 西来真的是狼吞虎咽,喝水也和狼一 样 用舌 头舔。吃 东 西 时 ,如果有人或有 动 物走近,便 呜呜 作声去吓 唬人。在太阳下晒得 热时 ,即 张 着嘴,伸出舌 头 来,和狗一 样的喘气。她 们 不肯洗澡,也不肯穿衣服,并随地便溺。通过阅读上述事例,同学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狼孩 ”的事 实 , 证 明了人类 是社会 发 展的 产 物。 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 1) 结 合以上情境和你的 经验 , 说说 我 们 可以通 过 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 2)在参与社会生活的 过 程中,你有哪些感受?感受 社会生活 1感受社会的 关 爱感受 农 民伯伯的不容易观 看 科技展感受祖国科技 发 展观 看 城市夜景感受 经济 的 发 展观 看 科技展感受祖国科技 发 展观 看 城市夜景感受 经济 的 发 展感受祖国 腾飞祖国腾飞观 看 阅 兵式感受祖国的 强 大感受 社会生活 1总之,我们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大家一起来分享小 华 暑假的 “大事 ”日 记我今天到科技 馆 的儿童 乐 园当志愿者,引 导 和照 顾前来玩耍的小朋友。一天下来, 虽 然累得精疲力竭,却很有成就感。7月 25日7月 16日在外婆家,我和表弟一起到菜园里除草、采摘蔬菜,既体会到 劳动 的 艰 辛,也感受到 劳动 的 乐 趣。大家一起来分享小 华 暑假的 “大事 ”日 记暑假里,哪些事情让你印象深刻?把你的感受写下来,分享一下。在 报纸 上看到我国航天事 业发 展的 纪实报 道,我心潮澎湃, 对 航天人的奉献精神感到由衷敬佩。8月 3日我 们 都是 社会 的一 员 2我 们 每一个人都是 社会 的有机 组 成部分。由新生变为相亲相爱的 同学 。由新兵变为亲密的 战 友 。由新生变为相亲相爱的 同学 。由新兵变为亲密的 战 友 。人 们 在 社会交往中 形成各种社会关系。同一个人, 为 什么身份不同?我 结论: 每个人都有多重社会身份,人们的社会身份是会发生变化的。我们的身份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确立。子 女 同 学同 事 丈夫、儿子长 大后,我 还 是 祖国的建 设 者 , 还 是 ……以血亲或生理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地 缘 关系 业缘 关系直接建立在人们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关系血 缘 关系家庭、家庭成 员 之 间的关系 :爸爸、 妈妈 等同 乡 、 邻 居等同学、老 师 、医生、同事等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拓展空 间我老 师同学妈妈外婆外公业缘 业缘血缘 血缘血缘( 1)这些人通过哪些方式与你产生联系?( 2)他们的存在对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结合你绘制的社会关系网络图和生活经验,说说你如何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本 课 小 结我 们 的生活 绚丽 多彩我 们 每一个人是社会的有机 组 成部分人 们 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各种社会关系我 们 的身份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确立感受社会生活我 们 是社会中的一 员这 是 重点我与社会1.我 们 走入了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人与人之 间 的 联 系 应该 是( )A、越来越分离 B、与任何人都无关C、越来越 紧 密 D、彼此不能分开随 堂 练1.我 们 走入了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人与人之 间 的 联系 应该 是( )A.越来越分离 B.与任何人都无关D.彼此不能分开C.越来越 紧 密1.我 们 走入了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人与人之 间 的 联 系 应该 是( )A、越来越分离 B、与任何人都无关C、越来越 紧 密 D、彼此不能分开随 堂 练2.如果 说 社会是 张 网,那么我 们 每个人都是( )B.漏网之 鱼C.互不相干的个体D.一条 线A. 网上的一个 结点随 堂 练3. 在家里,我是孩子,要孝敬父母;在 马 路上,我是行人,要遵守交通 规则 ;在公园里,我是游客,要 爱护花草 树 木 …… 这 些事例 说 明 ( )B.承担 责 任是自立自 强 、走向成熟的表 现 C.及 时纠 正自己的 过 失,是 负责 任的表 现 D.有些 该 做的事情,并不是我 们 自愿 选择 的A.随着 场 景 的 变 化,我 们 不断 变换 角色能力提升鲁滨逊 在青年 时 代不安于平庸的小康生活, 违 背父 亲 的 劝 告,逃到海外 经 商,被摩 尔 人 掳 去做了几年奴隶。后来,他逃往巴西,成了种植园主,到非洲 购买 奴隶途中遇上 风 暴,漂流到南美附近的无人荒 岛 。他很快战胜 了 忧 郁失望的心情, , 依靠智慧和 劳动猎取食物,修建住所,制造工具,种植谷 类 , 驯 养山羊,改善了 环 境,表 现出不知疲倦、百折不 挠 的毅力。他独自生活了多年以后,遇 见 一些土人到 岛 上来 举 行人肉宴。他从中救出一个土人, 。直到二十八年之后 ,鲁滨孙 才搭乘一艘商船 ,返回到了自己的故 乡 英国。英国作家 丹 尔 ·笛福 的一部 长 篇小 说请问鲁滨逊真的脱离社会了吗?并说明理由。 并 没 有社会中的人制作的从沉船上搬来 枪 械和工具收 为 自己的奴隶,取名 “ 星期五 ”和星期五一直在一起我 们 都是 社会 的一 员下堂 课见我 与 社 会人的成 长 离不开社会。我 们 要主 动认识 社会, 积 极融入社会,在生 动鲜 活的社会 课 堂中学 习 、成 长 ,在异彩 纷 呈的社会 实 践中 锻炼 、 发 展。“宅男宅女 ”们 有没有脱离社会呢?因 为 他 们 只是不善于或不想 进 行人与人之 间 的正面交往,但却用另外一种没有超出社会的方式来继续 和社会 发 生着 联 系。感受社会生活走 进农 村, 农 民在田 间 辛勤 劳 作。来到工厂,工人在有条不紊地工作。步入商 场 ,琳琅 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参 观 博物 馆 ,丰富的展品令人震撼 ……绚 丽 多 彩小明的一天 清晨被 闹钟 叫醒吃早餐迅速穿衣洗漱骑 自行 车 上学在学校和同学一起学 习放学路上去商店 买 了新学期需要的 钢 笔吃晚 饭时 看新 闻联 播做作 业睡 觉观 察小明的一天, 说说 他与社会各行各 业产 生了哪些 联 系?通 过观 察小明一天的生活,我 们发现 :他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 农业、工 业 、建筑 业 、 纺织业 、五金 业 等所提供的物品,离不开与父母、老师 、同学,与各行各 业 的人打交道。人 们 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各 样 的社会关系。随着身体的成 长 、智力的 发 展、能力的提高,我 们 的社会生活空间 不断延展,我 们 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 对 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 认识 越来越深刻。暑期 见闻 分享: “最小志愿者 ”男孩名叫胡智博, 陕 西省 榆 林市 绥 德 县发 生特大洪水灾害后,他 动员 母 亲 一起加入救援大 军 ,帮助灾区人民搬运大米、 矿 泉水、方便面等救灾物品。 胡智博每天早晨 7点起床, 8点到救援 现场 ,累了就在 现场 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午 饭通常是在 现场 吃碗泡面或盒 饭 ,晚上有 时 候八九点 钟 才到家,回家躺下一会儿就能睡着。即便如此,他和 妈妈 也 为 自己能 够 帮助灾区人民早日渡 过难 关而感到 值 得。 我 们 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 计 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 发展,或 为 之自豪,或准 备为 之分 忧 。我 们 都是社会的一 员我 们 都是社会的一 员个人是社会的有机 组成部分。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 ,那么,由各种关系 连接成的 线 就 织 成一 张 “大网 ”,每个人都是社会 这张 “大网 ”上的一个 “结 点 ”。识别 几种社会关系: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 们 具有不同的身份。亲 子关系 师 生关系我 们 是父母的子女;我 们 是老 师 的学生、同学的同学;在小区里,我 们 是 业 主,也是其他 业 主的 邻 居;在祖国的大家庭中,我 们 是未来的建 设 者 ……同学关系 同事关系不同的身份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血 缘 关系是以血 亲 或生理 联 系 为 基 础 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家庭、家族成 员 之间 的关系等。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地 缘 关系是直接建立在人 们 空 间 与地理位置关系基础 上的社会关系,如同 乡 、邻 居等。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业缘 关系是以人 们 广泛的社会分工 为 基 础 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同学、同事等。课 外拓展:有趣的人 际 关系理 论又名六度分隔理 论 。意思是你至多只要通 过 六个人就能认识 全世界的任意一个人。六度空 间 理 论假 设 一个人能 认识 25个人或以上,那 经过 7次介 绍 之后( 间隔 6人),一个人可以被介 绍给 25的 7次方,等于 6103515625人,超 过 60亿 !理 论 推演我与社会感受社会生活我 们 都是社会的一 员我 们 的生活 绚丽 多彩个人是社会的有机 组 成部分人 们 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各种社会关系我 们 的身份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确立1.父母 为 我提供衣食;老 师 帮助我学 习 ; 过马 路 时 ,交警为 我提供安全保障; 邮递员为 我送信 ……这 表明( )A.中学生年 龄还 小,离不开社会C.只有人人 为 我,我不用 为 人人 D.中学生不需要自立B.个人的学 习 、生活都离不开社会2.下列 对 个人与社会的 认识 错误 的是( )A.个人是社会的有机 组 成部分 B.社会犹如一 张 “大网 ” ,每个人都是 这张 “大网 ”上的一个 “结 点 ”C.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是众多人的集合体 D.个人就是社会,社会就是个人3.有人 这样 比 喻 ,社会就像一棵大 树 ,我就是其中一片 树 叶;社会是浩瀚的星空,我就是其中一 颗 星星;社会是一望无垠的草原,我就是草原上的一棵小草。你 对这 段 话 的理解是( )A.人 类 非常渺小C.人离不开社会D.没有社会就没有个人B.人是社会中的一 员在社会中 !成 长1我与社会 一、单选题1.当今社会,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是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 “在竞争中合作”需要我们形成团队精神。我们所提倡的“团队精神”就是①团队内部形成的上下一致、相互支持的精神 ②队员之间没有任何矛盾、一团和气③本着团队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去行动 ④团队内部密切合作、无私奉献的精神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①③④2.治理雾霾,需要政府、企业和每一个公民的努力。政府出台淘汰产能落后企业等措施,每一位公民也应该加强环保意识,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这说明政府是公共利益最大的提供者与守护者 ②每个人都可以为维护公共利益尽一份力量③维护公共利益要看自己的心情 ④空气污染与全人类的公共利益相关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3.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这是因为A. 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提供的条件 B. 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密不可分C. 每个人的思想决定了社会的发展状况 D. 人们对社会生活的依赖性越来越强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指出:“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 ”我们中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应该 ①服务社会、乐于助人 ②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③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④关心社会发展,积极投身社会实践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5.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分享,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A. 将自己的学习资料带到学校与其他同学分享 B. 和同学一起交流学习经验和方法C. 把自己掌握的信息和生活感悟与人交流 D. 把自己的值日任务留给别人,减轻自己的负担6. “中国飞天第一人”航天英雄杨利伟做客《朗读者》节目,围绕主题“第一次”和大家分享了他难忘的飞天任务。在接受董卿访谈时他提到:“回顾中国 60 年的航天历程无数人的很多次造就了中国人民飞天梦的第一次,是祖国和人民用智慧的双手把我送上太空。 ”这句话深刻阐释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由个人组成 ②为了社会的发展,我们可以舍弃个人利益③每个人都从社会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④个人的生存、发展离不开社会2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7.永川区志愿者用实际行动引导人民群众从自身做起,自觉维护城市文明形象。一个城市文明指数的提升需要市民文明程度的提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个人的发展决定着社会的进步 B. 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C. 市民要关心城市的变化与发展 D. 社会的发展需要人们共同努力8.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置身于广阔的社会,下列能够成为我们青少年作为的是①关注新闻,关心国家发展 ②只关注学习和个人事③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④在政府网站上向“我向总理说句话”提出意见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9.我们是社区的公民,是商场的消费者,是祖国大家庭中的成员……说明①人的身份在社会关系中确定 ②不同的社会身份,具有不同的责任③角色不同,人的身份也不同 ④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每个人具有不同身份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10.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的这句话说明①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②个人离不开社会③个人的身份要通过社会关系来确定 ④个人可以离开社会生存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二、简答题11.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据报道,某中学组织八年级全体学生, “兵”分八路,走出校园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顺利地完成了为期一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实地参观了当地著名企业,在农业观光园仔细观察植物成长,在科技馆听取有关未来科技的演讲,到消防大队听消防官兵讲解消防知识。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全体学生取得了很大的收获。(1)材料中有哪些社会实践活动?至少写出两项。(2)从亲社会行为的角度,谈谈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312.在社会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下,某些家长个体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淡化,表现为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对自己、对家庭有利的事就做,无利的事不做。他们赞同甚至对自己的子女实施“狼性教育” ,即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世界里,要对孩子们进行“狼”的教育,而不应是“羊”的教育。如经常教育孩子在与同学发生矛盾时不能忍让,要以武力解决;对孩子在学校参加劳动,在社会上参加公益活动抱不支持态度,教孩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公共秩序、公共规则置之不顾,我行我素等。(1) “狼性教育”的实质是什么? (2)你认为“狼性教育”有何危害?三、分析说明题13.研学旅行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研学旅行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国情,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个人与社会有什么关系? (2)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3)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4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C B B D C D C B B11. (1)参观企业,参观农业观光园,听演讲,听消防演练知识等(2) 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 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12. (1)以自我为中心。(2) “狼性教育”不能使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难以融入社会,必定要被社会所抛弃。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13. (1)①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②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2)①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了解、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②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的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③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3)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投身于社会实践;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