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同步练习(打包3套) 新人教版.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同步练习打包3套新人教版.zip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同步练习打包3套新人教版.zip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培优练习新人教版20180925331.doc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基础练习新人教版20180925332.doc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提高练习新人教版20180925330.doc
  • 全部
    •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培优练习新人教版20180925331.doc--点击预览
    •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基础练习新人教版20180925332.doc--点击预览
    •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提高练习新人教版20180925330.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秦末农民大起义》培优练习一、选择题1. 作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下列属于他功绩的是() ①灭掉六国,实现统一 ②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③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④采用科举制选官 ⑤焚书坑儒 ⑥修建都江堰A. ②③⑤⑥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⑥ D. ②④⑤⑥2. 《史记·陈涉世家》写道:“将军身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功宜为王。”这里的将军指的是( )A. 陈胜 B. 吴广 C. 刘邦 D. 项羽3. 下列语句与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相关的是( )A.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当斩。B. 天下苦秦久矣。C.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D.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4. 秦朝兵役、徭役繁重造成的直接后果是( )A. 激化了阶级矛盾 B. 导致了王朝覆灭C. 导致了百姓贫困 D. 破坏了农业生产二、材料题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及至始皇, ……振长策而御宇内,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材料二 秦朝时,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 2/3 以上交给国家。当时,全国人口约 2000 万,被征发去打仗、服劳役的有二三百万,连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许多服役的人活活累死。秦朝时死刑种类多,共有 10 多种,如腰斩、车裂等。犯罪的人,轻者罚作苦役,重者动辄处死。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建立于何时,定都哪里? (2)为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在政治方面创立了什么制度?从措施来看,秦朝采用了“百家争鸣”中哪一派别的思想? (3)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为巩固北部边疆采取了哪些措施?在地方上推行什2么制度 (4)材料二中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最后导致了什么事件的爆发? 答案和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秦始皇的历史功绩。根据所学知识,秦始皇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式,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秦灭六国以后,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同时统一度量衡,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秦始皇统一了东南岭南等地区开发那里的经济,兴修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科举制是隋唐才开始有;秦始皇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不利于社会的发展,这不属于秦始皇的功绩。修建都江堰是战国时期李冰修建的。排除④⑤⑥,所以ACD 不正确,故选 B。2.【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史实。公元前 209 年,陈胜、吴广等 900 多个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当他们走到大泽乡时,遇上了大雨,道路泥泞,被迫停止前行,不能按期到达,按秦律误期当斩。于是,陈胜、吴广率领戍卒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县后,陈胜称王,建立了张楚政权。《史记·陈涉世家》中的陈涉指的就是陈胜,“将军身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功宜为王”中的“将军”指的也是陈胜。故选 A。3.【答案】A3【解析】公元前 209 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秦的暴政是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A 符合题意。故选 A。本题主要考查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秦朝的暴政。秦始皇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 2/3 的收获物上缴国家。又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如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使 70 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了 50 万士卒,修筑长城派了 40 万人。当时全国人口约 2000 万人,而每年服役的成年男子就有 300 万人。农民阶级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成千上万的农民背井离乡,脱离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故选 D。二、材料题【答案】(1)前 221 年;咸阳。 (2)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法家。(3)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4)秦朝繁重的赋税、徭役,残酷的刑罚(或秦朝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或秦末农民战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的统一、百家争鸣、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1)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建立的时间及都城。 (2)本题主要考查秦朝在政治方面创立的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及从措施来看,秦朝采用的“百家争鸣”中法家的思想。 (3)本题主要考查秦朝为巩固北部边疆采取的措施及在地方上推行的郡县制度。(4)本题主要考查秦的暴政及秦末农民起义的爆发。 1《秦末农民大起义》基础练习一、选择题1.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A. 陈胜吴广起义 B. 刘邦项羽起义 C. 李自成起义 D. 太平天国运动2. 下面是中国象棋的棋盘,与棋盘中的“楚河”、“汉界”相关联的历史人物是 A. 项羽、刘邦 B. 陈胜、吴广 C. 炎帝、黄帝 D. 李冰父子3. 司马迁著的《史记》,体例完备,史料翔实,叙事简洁,文笔生动,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在《史记》中不可能查到的史实有( )A.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 B. 武王伐纣C. 陈胜吴广起义 D. 山顶洞人已经使用火4. 蒲松龄的名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上、下联分别评价的历史人物是( )A. 刘邦、项羽 B. 陈胜、刘邦 C. 项羽、勾践 D. 嬴政、勾践5. 孟姜女是中国古代四大爱情故事的女主角之一,她的夫君被征召修建长城,最后死于长城上,而她上演了一段流传至今“哭崩长城”的传奇故事,该故事反映了秦朝的暴政是( )A. 繁重的徭役 B. 沉重的赋税 C. 残酷的刑法 D. 可怕的殉葬6. 秦朝末年,民间流传着“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你认为导致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A. 陈胜、吴广起义 B. 秦朝的暴政C. 修建阿房宫 D. 项羽、刘邦起义7. 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秦军主力的人是( )A. 陈胜 B. 吴广 C. 项羽 D. 刘邦28.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①秦朝的徭役繁重②秦朝的赋税很重③秦朝统一度量衡④秦朝的刑法残酷。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 D. ②④9. 关于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下列表述中最准确的是( )A. 严酷的刑罚 B. 沉重的赋税 C. 秦的暴政 D. 繁重的徭役10. “败家子”出现在寻常百姓家的严重后果是家亡,而出现在封建帝王中就是国破.下列封建帝王中,导致“国破家亡”的“败家子”包括( ) ①周幽王 ②秦二世 ③汉武帝 ④隋炀帝.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 D. ②④11. 下列关于秦朝灭亡原因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A. 秦朝滥用民力,民怨沸腾 B. 荆轲刺杀秦王,秦朝灭亡C. 秦朝征收重赋,民不聊生 D. 秦朝刑法残酷,社会动荡12. 列表格式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以下表格所示的内容可以确定主题应该是A. 长平之战 B. 牧野之战 C. 巨鹿之战 D. 城濮之战13. 下列历史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陈胜吴广起义 ②牧野之战 ③葵丘会盟 ④商鞅变法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③①④② D. ②③④①二、材料题1、历史学习有一些基本的方法,其中学会阅读至关重要。阅读文本结构3(1)以上文字言简意赅地介绍了西周的分封制。请将语句对应的序号分别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周王分封的“对象”是:______周王分封的“依据”是:______受封者的“权利”体现在:______和______受封者的“义务”是:______分封的“目的”在于:______(2)这段文字有助于我们理解下列哪个历史问题______A.周天子与诸侯国的关系 B.早期国家是如何诞生的 C.周王如何加强皇权解读历史信息材料一材料二4(3)看材料应先看“出处”,材料一出自《史记》,它的作者是史学家______;再看内容,材料记录的历史事件是______;结合所学可知,此事件发生的背景是______。(4)材料二是中国古代哪场战役的形势图?写出这场战役的历史意义。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夏王自比于太阳,可以永世长存,百姓却咒骂他,愿意和他一起去死。”“商王施用‘炮烙之刑’,残酷镇压人民。” 材料二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原文大意:将同姓子弟亲戚分封为地方诸侯,作为保护周王室的屏障)。 ——《左传》材料三 秦朝农民要将收获的 以上交给国家。长年在外服役的,有二三百万人。那时候,所有壮年男子都去打仗或服劳役,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 秦朝的刑法很严酷。单是死刑就有腰斩、车裂等十多种。 (1)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夏王和商王共同的统治特征是什么?这给后世的统治者以什么样的启示?(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制度?这一制度实行的根本目的是什么?(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秦朝爆发农民战争的原因有哪些?答案和解析5一、选择题1.【答案】A【解析】公元前 209 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故选 A。本题以陈胜、吴广起义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2.【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楚汉之争的相关内容。象棋是日常人们常见的娱乐活动之一,棋盘上的楚河汉界表示了两军对垒的现象,秦末农民起义后期,汉高祖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战争,最后垓下之战,刘邦打败了项羽,刘邦建立汉朝,史称楚汉战争。“楚河汉界”指的是河南省荥阳市广武山上的鸿沟,汉高祖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鸿沟便成了楚汉的边界。故选 A。3.【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司马迁编写的《史记》的相关知识。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他生活在汉武帝时代,写成《史记》,此书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是在秦朝,故 A 不合题意;武王伐纣是在商朝末期,故 B 不合题意;陈胜吴广起义是在秦朝,故 C 不合题意;山顶洞人山顶洞人,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属晚期智人,不在《史记》记述内容中,故 D 符合题意。故选 D。4.【答案】C【解析】从材料看出,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是指秦朝末年项羽率领起义军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大败秦军;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指春秋后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灭掉吴国。故选 C。本题考查成语典故,掌握各个历史时期的成语典故。解答该题需要掌握各个历史时期的成语典故。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秦朝的暴政。徭役是中国古代统治者强迫平民从事的无偿劳动,包括力役、杂役、军役等。孟姜女的夫君被征召修筑长城,很明显属于服徭役,她的夫君最后死于长城上反映了秦朝徭役的繁重,A 符合题意,排除 BCD。故选 A。66.【答案】B【解析】秦朝徭役繁重,赋税沉重,刑罚严酷,秦的暴政导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故选B。本题考查秦朝灭亡原因。知道秦的暴政导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7.【答案】C【解析】公元前 207 年项羽率领起义军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秦军。故选 C。本题考查秦末农民起义。知道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永放光芒。8.【答案】B【解析】秦始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焚书坑儒,禁锢人们的思想;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建陵墓;其刑法极其严酷。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故选 B。本题以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为切入点,主要考查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9.【答案】C【解析】秦始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焚书坑儒,禁锢人们的思想;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建陵墓;其刑法极其严酷。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关于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最准确的是秦的暴政。故选 C。本题以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秦的暴政的相关史实。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并掌握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10.【答案】B【解析】题目给出的①周幽王、②秦二世和④隋炀帝都属于亡国之君,③汉武帝不是亡国之君。故选 B。本题考查了古代王朝的更迭。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古代王朝更迭的相关帝王。11.【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灭亡原因。秦始皇大兴土木,滥用民力,修建阿房宫、秦陵等,招致民怨沸腾,爆发农民战争,导致了秦朝的灭亡故说法正确。秦朝的赋税很重,农民要将收获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民不聊生,被迫起义,最终导致秦朝灭亡。故说法正确。秦朝7的刑法残酷,有腰斩、车裂、连坐等,导致人民不堪忍受,社会动荡,最终人民起义推翻秦朝。故说法正确。荆轲在献燕督亢地图时图夯匕见,刺秦王不中被杀;秦朝统治是被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的。故说法错误。综上所述,故选 B。12.【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巨鹿之战的有关知识。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公元前207 年在巨鹿之战中,项羽以少胜多,巨鹿之战基本上摧毁了秦军的主力,扭转了整个战局,奠定了反秦斗争胜利的基础,是秦朝走向灭亡的决定性战役。所以 ABD 不正确,故选C。1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牧野之战、葵丘会盟、商鞅变法和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知识。约公元前1046 年,周武王率领军队在牧野与商军决战,商军倒戈,商纣王大败,自焚而死,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西周;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公元前 651 年,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参加会盟的有齐、鲁、宋、卫、郑、许、曹等国的国君,周襄王也派代表参加,对齐桓公极力表彰。这是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会盟中最盛大的一次,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公元前 356 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经过变法,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秦的暴政,最终引发了农民大起义。公元前 209 年,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发动了反秦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统治者。所以正确顺序为②③④①,故选 D。二、材料分析题 1、【答案】(1)③;②;④;⑥;⑤;①;(2)A;(3)司马迁;陈胜、(4)吴广起义;秦朝实行暴政 【解析】(1)西周建立后,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实行分封制.即周王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们的权利,建立诸侯国。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再分封。8(2)由材料“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劳大小…”可知题干中的材料反映的是西周分封制,即周天子与诸侯国的关系。故选 A。 (3)材料一出自《史记•陈涉世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是史学家司马迁。由材料“二世元年七月…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陈胜、吴广起义。秦始皇统治时期,刑法残酷,赋税、徭役繁重.秦二世统治时期更加残暴。秦朝的残暴统治,最终导致了陈胜、吴广起义的爆发。 (4)由“赤壁”“刘备、孙权军”“曹操军”等信息可知材料二是赤壁之战形势图。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回北方,孙权巩固了在江东的统治,刘备趁机扩大了自己的实力。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答案】(1)他们的共同特征是统治残暴、昏庸无道;要爱护百姓,要实行仁政,不要暴政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封制;巩固(西周)统治。 (3)赋税沉重;徭役重;兵役繁重;刑法严酷。【解析】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和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关于夏商灭亡的启示,言之有理即可。(1)本题考查的是夏王和商王共同的统治特征和启示。 (2)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3)本题考查的是秦朝爆发农民战争的原因。1《秦末农民大起义》提高练习一、选择题1. 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其中“破釜沉舟”与下列哪一场战役有关( )A. 城濮之战 B. 马陵之战 C. 长平之战 D. 巨鹿之战2. 秦始皇统治时期,市场上的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这说明了( )A. 秦朝习俗,不喜欢穿鞋子,喜欢拄拐杖B. 秦朝的法律残暴C. 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D. 那是外来品3. 秦末有一老农这样讲述他家的生活情况:“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唯恐遭劫难。”上述材料反映出秦末( )①滥用民力,徭役沉重 ②刑法苛严 ③长年征战,兵役繁重 ④沉重的赋税。A. ①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4. 秦末农民大起义中,歼灭秦军主力的战役是( )A. 城濮之战 B. 长平之战 C. 巨鹿之战 D. 淝水之战5. 项羽败于刘邦的根本原因是( )A. 严酷的刑法 B. 兵力不足 C. 兵法不精通 D. 失去民心6. 曾有人形容秦朝时“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这些现象说明秦朝时期( )A. 人社会治安混乱 B. 国民素质不高C. 人民法制观念淡薄 D. 刑法严酷7. 古代诗人在咏史诗中写道:“亭长(刘邦曾为秦地方官史亭长)何曾识帝王,入关便解约三章。只消一勺清凉水,冷却秦锅百沸汤。”这表明作者( )A. 肯定刘邦推翻秦朝的贡献 B. 指出刘邦约法三章的目的C. 认识到刘邦得民心的原因 D. 分析了秦朝灭亡的原因8. 位于我市山海关凤凰山上的孟姜女庙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民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的产物,这个故事可以用于研究以下哪一问题?( )2A. 秦代长城损毁严重 B. 秦始皇暴政C. 民间对暴政的态度 D. 孟姜女生平二、材料分析题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秦末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请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高祖率军到达咸阳后,与士兵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使得秦人大喜,民心安定。最终大胜。(1)材料中的高祖是谁?他与谁进行了长达 4 年的较量,最终取得胜利?请写出这次战争的名称。(2)通过材料,我们可以获得什么启示?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材料二:材料三:“及至始皇……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以弱天下之民……然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响应……山东豪俊遂并起而族矣。”——贾谊《过秦论》(1)材料一中李白所盛赞的“秦王”是谁?它反映了秦王的主要功绩是什么?(2)据材料二两幅图片所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是什么?这两项措施起到什么作用?(3)材料三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指的是什么?“亡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秦亡的原因给后世带来了什么启示?3答案和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D【解析】公元前 207 年,在巨鹿之战中,项羽命令楚军过漳河,背水扎营。并下令将士带三天的干粮,然后砸破锅,凿沉船,烧掉军粮。这就是破釜沉舟的故事。故选 D。本题考查的是秦末农民战争的知识点。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秦末农民战争的有关知识的把握能力。2.【答案】B【解析】秦始皇统治时期,市场上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其原因是秦国主张以法治国,商鞅变法后,实行连坐、腰斩酷刑,例如犯一点小错误,不是砍手就是砍腿。说明了秦朝法律的残暴。故选 B。本题以秦始皇统治时期,市场上的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其说明的问题。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和对史实的把握能力。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3.【答案】B【解析】据题干“我家有三子,全不在身边;老大忙修阿房宫,已经多年未相见;老二守边关,至今未归还;只剩小儿在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从未饱,一家难团圆;死活不敢言,只怕遭劫难;轻则砍手足,重则全村连;秦朝百姓苦不见天”可知,秦朝的暴政具体表现在徭役、兵役、赋税繁重,刑法残酷.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生活痛苦,严重地阻碍了社会的发展。故选 B。本题考查秦的暴政的知识。本题考查秦朝的暴政,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秦朝的暴政表现在徭役、兵役、赋税繁重,刑法残酷。4.【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大泽乡起义失败后,但反秦的浪潮没有因此平息。其中涌现出两个杰出领袖:--刘邦和项羽.公元前 207 年,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刘邦抓住时机攻取了咸阳,灭亡了秦朝。故选 C。本题以秦末农民大起义中歼灭秦军主力的战役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巨鹿之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5.【答案】D【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项羽进入咸阳后,火烧皇宫,并把秦朝的财宝运回彭城,纵容士兵烧杀抢掠,而刘邦则是对咸阳百姓约法三章,因此项羽败于刘邦的根本原因是失去民4心。故选 D。本题以项羽败于刘邦的根本原因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对比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6.【答案】D【解析】曾有人形容秦朝时“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这些现象说明秦朝时期刑法严酷。秦始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焚书坑儒,禁锢人们的思想;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建陵墓;其刑法极其严酷。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故选 D。本题以秦朝时“赭衣塞路,囹圄成市”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秦的暴政。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7.【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刘邦相关知识的掌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法令严苛,而刘邦的约法三章废除了秦朝的严苛法令,只提出了三条:“杀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抵罪,盗窃者也要判罪。”这样宽疏宽大的法令使百姓直接的感受到了与秦的不同,就好像“清凉水”和“百沸汤”的比较,使刘邦得到了百姓的拥护。所以 ABD 不对,故选 C。8.【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秦朝的暴政。秦始皇时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城为之崩裂,露出范喜良尸骸,孟姜女于绝望之中投海而死。”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反映了秦代徭役对百姓所带来的深重痛苦,是研究秦始皇暴政的典型材料,B 符合题意,ACD 不正确。故选 B。二、材料题 1、【答案】(1)刘邦;项羽; 楚汉之争。(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楚汉战争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高祖是汉高祖刘邦。秦朝灭亡之后,公元前 206 年至前 202 年 12 月,项羽、刘邦为争夺政权进行的一场大规模5战争,历史上称为楚汉战争。最终刘邦在垓下一战中战败项羽,刘邦获得最后胜利,建立了西汉王朝。公元前 202 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结合材料可知,楚汉战争,刘邦善于用人,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赢得民心。而项羽刚愎自用,烧杀掳掠,不得民心。最终刘邦赢得胜利。由此可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2、【答案】(1)秦王是嬴政,功绩是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王朝,在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2)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铜钱,统一文字(小篆);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3)大泽乡起义;秦的暴政;统治者要实行仁政等。【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秦始皇的主要功绩。本题要联系已学知识回答。“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反映的是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我国历史上长达数百年的分裂战乱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王朝,在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是秦王的主要功绩。(2)本题考查的是秦朝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秦朝巩固统一措施的有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等,材料二明显反映的是统一文字、货币的措施。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铜钱,统一文字(小篆);这些措施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3)本题考查是的大泽乡起义及秦灭亡原因等。材料三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指的是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秦朝采取法家思想治国,酷法惩民,百姓忍无可忍,因此“亡秦”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启示:统治者要实行仁政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