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 寓言两则课件+教案+习题+素材(打包6套)语文S版
- Thumbs.db
-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寓言两则》一课一练(无答案) 语文S版.doc--点击预览
-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寓言两则》教案 语文S版.doc--点击预览
-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寓言两则》狐假虎威视频素材(flash) 语文S版.swf
-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寓言两则》狐假虎威课件 语文S版.ppt
-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寓言两则》鹬蚌相争视频素材(flash) 语文S版.swf
-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寓言两则》鹬蚌相争课件 语文S版.ppt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寓言两则》狐假虎威一、给生字写上拼音,再读一读。二、多音字组词。大 三、辨一辨,组成词。四、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狐( )虎( );半( )半( );大( )大( );东( )西( )。五、读课文,根据内容把描写狐狸和老虎的动作形态的句子写下来。狐狸 2老虎 六、这个寓言故事来自古代文献《战国策·楚策一》。你能读一读下面的原文吗?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七、“狐假虎威“这个成语意思是什么?你能在写出一个“狐假虎威”意思相同的四字成语吗?答:“狐假虎威“用来比喻 与“狐假虎威“意思相同的另一个成语是: 。八、优等生拓展练习。请你展开想象,续写《狐假虎威》的故事。后来老虎明白了,百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鹬蚌相争》九、写笔顺。鹬: 餐: 啄: 十、填上合适的量词(不要写相同的)。一( )河蚌 一( )每餐 一( )打鱼人一( )珍珠 一( )彩虹 一( )红霞 一( )寓言 一( )文章 一( )故事十一、读句子,给带点的词换一个新词,句子的意思基本不变。1、鹬立刻飞下来,啄那只河蚌的肉吃。 ( )2、河蚌急忙把两片壳儿合上,紧紧地夹注河蚌的嘴巴。 ( )3、忽然,鹬看见一只河蚌张开壳儿,正在沙滩上晒太阳呢。 ( )3十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说说填空后的句子与原来的句子有什么不同。1、各种动物往狐狸后面一看,呀!一只大老虎! 的野兽吓得撒腿就跑。 2、这是走来一个打鱼的人, 就把它们两个 一起捉走了。十三、按要求改写句子。1、狐狸蒙住了老虎。(改成“被”字句)2、打鱼人毫不费力地捉走了它们。(改“把”字句)3、乌鸦把他放在院子里的肉一块一块都叼走了。(改“被”字句)4、蜗牛被我们放在平整的石块上。(改“把”字句)十四、短文阅读。我家养了一些鸡,特别是那几只小鸡,我很喜欢它们。 小鸡的身子是圆形的,身上的毛是黄色的,像一个个黄色的绒(róng)球。它们的耳朵很小,藏在眼睛后面的毛中间,如果你不仔细看,还以为它们没有耳朵呢!它们都有一张尖尖的嘴,用来啄食物。 这些小鸡可有趣啦!我和小鸡一起玩的时候,忽然,一只小鸡发现了一条又肥又嫩(nèn)的虫子,小鸡飞奔过去,咬住了虫子的一头,另一只小鸡也发现了,跑过去咬住了虫子的另一头。它们互不相让,用尽全力,这时只听“啪”的一声,虫子被拉断了,两只小鸡都摔了个大跟斗。我看着它们那顽皮的的样子,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肚子都笑疼了。 有一次,一只小鸡的脚被大公鸡啄了一口,鲜红的血流了出来,小鸡唧唧唧地叫着,好像在说:“哎哟,哎哟,好疼啊!”我看着心里难过极了。我急忙喊来妈妈,妈妈给小鸡的伤脚涂上万花油。我多么希望小鸡的脚快点好起来呀。第二天一放学回到家里,妈妈就告诉我说 小鸡的脚好多了 我跑去关小鸡的房子一看 4果然 它走得挺不错的 我心里无比高兴 暗暗地想 今后 我一定要好好保护这些小鸡1、 给文章补写一个题目: 。2、给文中缺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3、选择加点字的读音,在正确的拼音下面画“ ”。相让【xiāng xiān】 草地 【cǎo chǎo】 啄食【zhuó zuó】 藏在 【cáng záng】4、用“ ”把写小鸡样子的句子画出来。5、文章第 3 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6、短文把小鸡写的很可爱,主要是从哪两个方面写的?1第 7 课《寓言两则》【内容简析】 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大多采用短小精练的篇幅,讲述有劝诫或讽刺意味的故事,主题多充满智慧和哲理。 《狐假虎威》讲的是一只狐狸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中的百兽。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自己没有真本领,也讽刺了仗势欺人者的狡猾。 《鹬蚌相争》讲的是鹬(一种水鸟,嘴很长)和蚌相互争斗,老渔翁正好把它们一起捉走了。比喻双方争执不下,结果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顾全大局,不要因小失大。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引导学生走进自主探究的境界,在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进行有感情地自读自悟自演。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创设情境,模拟表演,使抽象的语言变成活的画面。这样,课堂活了,学生的思维也活了。 【教学目标】 1、认识“狐、威、茂”等 10 个生字,会写“狐、假、虎”等 15 个字。识记字形。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狐假虎威》《鹬蚌相争》的故事。理解寓意,并从中受到教育。 3、分角色朗读、表演寓言。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理解寓意。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小动物头饰、音乐、课件。 【教学课时】 2~3 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1、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寓言?谁来说说什么叫寓言?板书“寓言”。 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另一则寓言《狐假虎威》,板书课题。齐读。让我们看看这则寓言故事主要写什么。 3、播放故事录像。谁能用一句话来把这个故事讲出来。(这则寓言讲狡猾的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 4、自读课文。要求提示: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①出示生字,同桌互读。 ②“开火车”读生字词。 ③去掉拼音,认读。 二、再读生疑,研读感悟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一读课文,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抓住关键词语板书。) 2、指名读第 1 自然段。老虎来了,狐狸紧不紧张?(紧张)大家再来读一读,看谁的朗读能令大家感到紧张。从文中的哪个词语看出来?(窜过) 3、出示句子,读一读,注意带下划线的词语,看一看哪一句写得好;说一说为什么。①一只狐狸从它身边窜过。 ②一只狐狸从它身边跑过。 4、默读 2~6 自然段,用不同的线段画出老虎和狐狸的对话,并在大屏幕上出示对话内容。 ①反复、流利地朗读老虎和狐狸的对话。 ②分别找出描写狐狸和老虎神态、动作的词语。(狐狸:骨碌碌、扯、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一愣、蒙住、松开、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等。)同桌讨论讨论,看你从中看出了什么。 ③应该怎样读狐狸和老虎之间的对话?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读你最喜爱的句子。(学生自由练读,教师相机指导,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情。) ④小组内练读,看谁读得最好! ⑤挑选朗读能手,分角色朗读。 5、老师范读第 7、8 自然段。学生有表情地朗读。 ①给句子填上词语。( )野兽( )吓得撒腿就跑。并说说用上括号中的词语好在哪里? ②这时老虎会想些什么?你体会到什么?(老虎上当受骗了。) ③想一想:为什么狐狸和往常不一样?往常的狐狸又是怎么样的?(把你所知道的和同桌交流交流。) 6、分角色朗读全文。 三、模拟情境,角色体验 1、出示图画,看着图画自由地表演读。 2、师生共乐。一学生朗读,另外几个学生自选角色,带上狐狸、狮子、老虎、小鹿、野猪头饰进行表演,配上音乐。老师和其余学生做观众。 3、观众采访演员。如问小鹿:“你为什么要跑,怕谁呀!” 四、拓展训练,体验成功 1、回读全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自己没有真本领。) 2、思想教育。你们喜欢狐狸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后自由答。(我们要学狐狸与坏人3斗争的聪明机智,不要学狐狸的虚伪狡猾。) 3、展开想象,续编故事。评选“故事大王”“最佳创意奖”等奖项。 提示:后来,老虎明白了百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 第二课时 一、实物激趣,整体感知 1、出示“河蚌、鹬”图片,板书课题。 2、经过预习,知道什么? 3、初读全文,疏通文章脉络。 播放录音,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讲的是一种长嘴的水鸟鹬和蚌相互争斗,老渔翁正好把它们一起捉走了。) 4、自由读全文,扫清生字词障碍。 二、反复朗读,感悟寓意 1、借助媒体画面展示全文。反复朗读,以达到熟读的效果。 ①齐读第 1、2 自然段,文段写了鹬和蚌,它们分别想什么?也许会说什么?交流。它们的心情怎样? ②哪些句子写得最精彩?为什么?应该怎样读才能把这些句子读好?指导读。(相机演示蚌壳合上、张开。)试着复述。 2、指名读 3、4 段。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如何发展?(互相争持。) 这两段写得很生动,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味道?(可以加入表情,练读,小组赛读。) 用词概括它们之间的争执状态?(争执不下、针锋相对。) 分角色朗读。 3、教师范读第 5 自然段:鹬蚌互相争持,后果会怎样?(鹬蚌精疲力竭,被渔夫捉走了。)本段哪个词用得最精彩?引导理解“毫不费力”。 三、演活课文,理解寓意 1、小组内自选角色,表演读(加入表情、动作),组内互评互说,指出优点和不足,进一步提高学生表演的兴趣。 2、创设情景。屏幕显示沙滩、太阳等场景。三个学生带上头饰,配上音乐,分角色表演。 3、这正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4、小结:学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讨论交流。(比喻双方争执不下,结果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告诉我们做事要顾全大局,不要因小失大。)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①含有相同意思的成语还有哪些?(坐山观虎斗;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可不可以从生活中举些例子? ②如果你们是鹬和蚌,应该怎样做才不会被打鱼的人捉走?跟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