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0-发布 2010-06-01 实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谷氨酸钠(征求意见稿)201-发布 201-实施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国 家 食 品 药 品 监 督 管 理 总 局发 布GB 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谷氨酸钠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以碳水化合物(如淀粉、玉米、糖蜜等糖质)为原料,经微生物(谷氨酸棒杆菌等)发酵、提取、中和、结晶、分离、干燥而制成的谷氨酸钠。2 化学名称、结构式、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2.1 化学名称L一谷氨酸一钠一水化物 (L-氨基戊二酸一钠一水化物)2.2 结构式HNaOOC-CH2-CH2
2、-C-COOHH2ONH2 2.3 分子式C5H8NNaO4H2O2.4 相对分子质量187.13(按2016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3 技术要求3.1 感官要求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 1 感官要求项 目 要 求 检验方法色泽 无色至白色滋味、气味 具有特殊的鲜味,无异味状态 晶体状颗粒或粉末将适量试样置于白色瓷盘中,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其色泽和状态,闻其气味,用温开水漱口后品其滋味3.2 理化指标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 理化指标项 目 指 标 检验方法谷氨酸钠含量(以干基计) ,w/% 99.0 GB 5009.43透光率/(%) 98 附录 A 中 A.3GB 2比旋光度(以干基计
3、)D20/( O)m 2kg-1 24.925.3 附录 A 中 A.4氯化物(以 Cl-计)/ % 0.1 附录 A 中 A.5pH 6.77.5 附录 A 中 A.6干燥失重 0.5 附录 A 中 A.7铁/(mg/kg) 5 附录 A 中 A.8硫酸盐(以 SO42-计)/ % 0.05 附录 A 中 A.9铅(Pb ) ,mg/kg 1.0 GB 5009.75砷(As ) ,mg/kg 2.0 GB 5009.76GB 1附录 A检验方法 A.1 一般规定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未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 6682规定的三级水。试验中所用标准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
4、和制品在未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 601、 GB/T 602、 GB/T 603的规定制备。试验中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A.2 鉴别试验A.2.1 氨基酸试验配制 1 mg/mL 的试样溶液,取 5.0 mL 试样溶液加入 1 g/L 茚三酮溶液 1.0 mL,混匀,于水浴中加热3min,取出。最终溶液呈现紫色,则确认为氨基酸。A.2.2 钠盐试验取少量试样(约 0.5 g) ,加 1 mL 盐酸溶解,将铂针尖端插入试液内约 5 mm。然后,把铂针平放在本生灯的无色或蓝色火焰中燃烧。呈现黄色火焰,并持续约 4 s,则确认是钠盐。A.3 透光率的测定A.3.1 仪器
5、和设备分光光度计A.3.2 分析步骤称取试样 10 g(精确至 0.1 g) ,加水溶解,定容至 100 mL,摇匀;用 1 cm 比色皿,以水为空白对照,在波长 430 nm 下测定试样液的透光率,记录读数。试验结果以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准。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算术平均值的 0.2%。A.4 比旋光度的测定A.4.1 方法原理谷氨酸钠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不对称碳原子,具有光学活性,能使偏振光面旋转一定角度,因此可用旋光仪测定旋光度,根据旋光度换算谷氨酸钠的含量。A.4.2 试剂和材料盐酸。A.4.3 仪器和设备旋光仪(精度0.01 0)备有钠光灯(钠光谱
6、D 线 589.3nm) 。A.4.4 分析步骤称取试样 10 g(精确至 0.0001 g) ,加少量水溶解并转移至 100 mL 容量瓶中,加盐酸 20 mL,混匀并冷却至 20 ,定容并摇匀。于 20 ,用标准旋光角校正仪器;将上述试液置于旋光管中(不得有气泡) ,观测其旋光度,同时记录旋光管中试样液的温度。A.4.5 结果计算A.4.5.1 若采用钠光谱D线, 1 dm旋光管,在样液温度20 测定时,可直接读数。GB 2A.4.5.2 在样液温度t 测定时,按下式计算:(1)20(47.1 tXtD式中:X1样品的比旋光度;Dt在 t时试样液的比旋光度;t样液测定时的温度,单位为 ;0
7、.047温度校正系数。计算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第一位。试验结果以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准。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算术平均值的 0.02 %。A.5 氯化物A.5.1 试剂和材料A.5.1.1 硝酸溶液:1+9。A.5.1.2 硝酸银溶液:17g/L。A.5.1.3 氯化物标准溶液:0.1mg/mL。A.5.2 仪器和设备纳氏比色管。A.5.3 分析步骤A.5.3.1 试样溶液的制备称取 10.0 g 试样,加水溶解并稀释定容至 100mL,摇匀。吸取上述溶液 10.00 mL 于纳氏比色管中,加水 13 mL,摇匀。A.5.3.2 对照溶液的制备量取 10.00
8、 mL 氯化物标准溶液置于纳氏比色管中,加水 13 mL,摇匀。A.5.3.3 测定在试样溶液与对照溶液中分别加入硝酸溶液和硝酸银标准溶液各 1 mL,摇匀,在暗处放置 5 min,同置黑色背景上,从比色管上方向下观察所产生的浑浊。A.5.4 结果判定试样溶液的浑浊度浅于对照溶液,即为通过试验(0.1%)。A.6 pHA.6.1 方法原理将指示电极和参比电极浸入被测溶液构成原电极,在一定温度下,原电池的电动势与溶液的 pH 呈直线关系,通过测量原电池的电动势即可得出溶液的 pH。A.6.2 试剂和溶液磷酸盐标准缓冲溶液(pH 值 6.86):称取预先于 120烘干 2h 的磷酸二氢钾(KH 2
9、PO4)3.40g 和磷酸氢二钠(Na 2HPO4)3.55g,加入不含二氧化碳的水溶解并定容至 1000mL,摇匀。A.6.3 仪器和设备pH 计(酸度计) (精度0.02pH ) 。A.6.4 分析步骤GB 3用磷酸盐标准缓冲液,在 25下,校正 pH 计的 pH 为 6.86,定位,用水冲洗电极。称取试样 5g,精确至 0.1g,加入不含二氧化碳的水溶解并定容至 50mL,摇匀,作为试样液。用试样液洗涤电极,然后将电极插入试样液中,调整 pH 计温度补偿旋钮至 25,测定试样液的 pH。重复操作,直至 pH 读数稳定 1min,记录结果。测定结果准确至小数点后第一位。试验结果以平行测定结
10、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准。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算术平均值的0.05pH。A.7 干燥失重A.7.1 原理用干燥法测定失去的易挥发性物质的质量,以百分含量表示。A.7.2 仪器和设备A.7.2.1 电热干燥箱A.7.2.2 称量瓶A.7.2.3 干燥器。A.7.3 分析步骤用烘至恒重的称量瓶称取试样 5g,精确至 0.0001g,置于 981电热干燥箱中,烘干 5h,取出,加盖,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30min) ,称量。A.7.4 计算样品的干燥失重按式(3)计算:(3)10m213X式中:X3样品的干燥失重,%;m称量瓶的质量,单位为克(g) ;m1干燥前称量瓶
11、和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m2干燥后称量瓶和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计算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第一位。试验结果以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准。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算术平均值的 10%。A.8 铁A.8.1 原理在酸性条件下,样液中的铁离子与硫氰酸铵作用,其颜色深浅与铁离子的浓度成正比,可以进行比色测定。A.8.2 试剂和溶液A.8.2.1 硝酸A.8.2.2 1+1硝酸溶液:量取1体积硝酸,注入1体积水中。A.8.2.3 硫氰酸铵A.8.2.4 硫氰酸铵溶液(150g/L):称取硫氰酸铵15.0g,用水溶解并定容至100mL。GB 4A.8.2.5 铁标
12、准溶液(含铁0.1g/L):按GB/T 602配制。铁标准溶液(含铁 0.01g/L):吸取铁标准溶液10mL,加水稀释至 100mL。A.8.3 仪器和设备具塞比色管:50mL。A.8.4 分析步骤称取试样 1g 于比色管中, 精确至 0.1g,加水 10mL 溶解,再加硝酸溶液 2mL,摇匀。准确吸取0.5mL 铁标准溶液于另一支比色管中,加水 9.5mL 及硝酸溶液 2mL,摇匀。将上述两管同时置于沸水浴中煮沸 20min,取出,冷却至室温,同时向各管加入硫氰酸铵溶液 10.00mL,补加水至 25mL 刻度,摇匀,进行目视比色。若试样管溶液颜色不高于标准管溶液的颜色,则含铁量5mg/k
13、g。A.9 硫酸盐A.9.1 原理样液中微量的硫酸根与氯化钡作用,生成白色硫酸钡沉淀,与标准浊度比较定量。A.9.2 试剂和溶液A.9.2.1 10%盐酸溶液(体积分数):量取 1体积盐酸,注入9体积水中。A.9.2.2 50g/L氯化钡溶液:称取5.0g氯化钡,用水溶解并稀释定容至100mL。A.9.2.3 硫酸盐标准溶液:按GB/T 602中4.28配制。A.9.2.4 0.1g/L硫酸盐标准溶液:按GB/T 602中4.28配制。A.9.3 仪器和设备具塞比色管:50mL。A.9.4 分析步骤称取试样 0.5g 于 50mL 具塞比色管中, 精确至 0.01g。加水 18mL 溶解,再加盐酸溶液 2mL,摇动混匀;准确吸取硫酸盐标准溶液2.50mL,置于另一支 50 mL 具塞比色管中,加水 15.5mL、盐酸溶液2mL,摇动混匀。同时向上述两管各加氯化钡 5.00mL,摇匀,于暗处放置 10min 后,取出,进行目视比浊。若试样管溶液的浊度不高于标准管溶液的浊度,则硫酸盐含量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