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化学一轮训练学题(含解析)(打包12套)新人教版.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2019高考化学一轮训练学题含解析打包12套新人教版.zip2019高考化学一轮训练学题含解析打包12套新人教版.zip
2019高考化学一轮训练学题10含解析新人教版201810131135.doc
2019高考化学一轮训练学题11含解析新人教版201810131134.doc
2019高考化学一轮训练学题12含解析新人教版201810131133.doc
2019高考化学一轮训练学题1含解析新人教版201810131136.doc
2019高考化学一轮训练学题2含解析新人教版201810131132.doc
2019高考化学一轮训练学题3含解析新人教版201810131131.doc
2019高考化学一轮训练学题4含解析新人教版201810131130.doc
2019高考化学一轮训练学题5含解析新人教版201810131129.doc
2019高考化学一轮训练学题6含解析新人教版201810131128.doc
2019高考化学一轮训练学题7含解析新人教版201810131127.doc
2019高考化学一轮训练学题8含解析新人教版201810131126.doc
2019高考化学一轮训练学题9含解析新人教版201810131125.doc
  • 全部
    • 2019高考化学一轮训练学题10含解析新人教版201810131135.doc--点击预览
    • 2019高考化学一轮训练学题11含解析新人教版201810131134.doc--点击预览
    • 2019高考化学一轮训练学题12含解析新人教版201810131133.doc--点击预览
    • 2019高考化学一轮训练学题1含解析新人教版201810131136.doc--点击预览
    • 2019高考化学一轮训练学题2含解析新人教版201810131132.doc--点击预览
    • 2019高考化学一轮训练学题3含解析新人教版201810131131.doc--点击预览
    • 2019高考化学一轮训练学题4含解析新人教版201810131130.doc--点击预览
    • 2019高考化学一轮训练学题5含解析新人教版201810131129.doc--点击预览
    • 2019高考化学一轮训练学题6含解析新人教版201810131128.doc--点击预览
    • 2019高考化学一轮训练学题7含解析新人教版201810131127.doc--点击预览
    • 2019高考化学一轮训练学题8含解析新人教版201810131126.doc--点击预览
    • 2019高考化学一轮训练学题9含解析新人教版201810131125.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人教化学 2019高考一轮训练学题(10)李仕才一、选择题1、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四种元素形成的单质依次为m、n、p、q;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 r、t、u,其中 u能使品红溶液退色,v 的俗名叫烧碱。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的大小:WZYXB.t 与 r反应时,r 为氧化剂C.生活中可用 u使食物增白D.Z 分别与 Y、W 组成的化合物中化学健类型可能相同【参考答案】D2、如图 所示为 800 ℃时 A、B、C 三种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时浓度的变化,只从图上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2A(g)2B(g) +C(g)B.前 2 min A的分解速率为 0.1 mol·L-1 ·min-1C.开始时,正逆反应同时开始D.2 min 时,A、B、C 的浓度之比为 2∶3∶1解析:根据图像,反应过程中 A的浓度减小,B、C 浓度增大,因此 A为反应物,B、C 为生成物,根据浓度的变化量可以确定反应为 2A(g)2B(g) +C(g),A 说法正确。前 2 min,v(A)= =0.1 mol·L -1 ·min-1 ,B 说法正确。开始时加入的物质0.4 mol·L- 1- 0.2 mol·L- 12 min为 A和 B,没有 C,C 说法错误。根据图像,2 min 时,A、B、C 的浓度分别为 0.2 mol·L-1 、0.3 mol·L -1 、0.1 mol·L -1 ,因此 D说法正确。答案:C3、某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2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催化剂改变了化学反应的热效应C.催化剂不改变化学反应过程D.催化剂改变了化学反应速率解析:A 项,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应为吸热反应;催化剂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改变反应过程,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热效应不变,所以 D正确。答案:D4、常温下,稀释 0.1 mol·L-1 NH4Cl溶液,如图 中的横坐标表示加水的量,则纵坐标可以表示的是( )A.NH 水解的平衡常数+4B.溶液的 pHC.溶液中 NH 数+4D.溶液中 c(NH )+4解析:NH 水解的平衡常数不变,A 项不符合题意;NH 4Cl水解呈酸性,加水稀释,水解程+4度增大,但酸性减弱,溶液的 pH将增大,溶液中 NH 数将减小,c(NH )也减小,故 C、D+4 +4两项均不符合题意。答案:B5、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装置甲可用于完成酸碱中和滴定实验B.装置乙可用于收集和吸收氨气C.装置丙可用于除去 Cl2中混有的 HCl气体D.装置丁可分离 CH3COOC2H5和饱和碳酸钠溶液解析:NaOH 溶液应盛装在碱式滴定管中,题给是酸式滴定管,A 项错误;NH 3的密度小于空气,应短进长出,B 项错误;HCl 与 NaHCO3反应生成 CO2,引入新杂质,C 项错误;CH 3COOC2H5与饱和碳酸钠溶液分层,用分液的方法分离,D 项正确。答案:D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A. 的结构中含有酯基B.氨基酸和淀粉均属于高分子化合物C.1 mol 葡萄糖可水解生成 2 mol乳酸(C 3H6O3)D.油脂和蛋白质都是能发生水解反应的高分子化合物解析:分子间发生缩聚反应的产物,其中含有酯基,A 项正确;淀粉是高分子化合物,氨基酸是小分子化合物,B 项错误;葡萄糖为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C 项错误;油脂和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但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D 项错误。答案:A二、非选择题1、下图是当反应器中按 n(N2)∶n(H 2)=1∶3 投料后,在 200 ℃、400 ℃、600 ℃,反应达到平衡时,混合物中 NH3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总压强的变化曲线。列出 R点平衡常数的计算式 Kp=_______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不要求计算结果)答案 35×15235×1535×353解析 R 点总压强为 35 MPa,NH 3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20%,N 2(g)+ 3H 2(g) ??2NH3(g) 起始物质的量/mol 5 15 0变化物质的量/mol n 3n 2n平衡物质的量/mol 5-n 15-3n 2nNH3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20%= ×100%,解得:n= ,则 N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2n20- 2n 53×100%= ,H 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1- - = ,R 点平衡常数的计算式 Kp=5- n20- 2n 15 15 15 354。35×15235×1535×3532、铃兰醛具有甜润的香味,常用作肥料、洗涤剂和化妆品的香料。合成铃兰醛的路线如下图所示(部分试剂和条件未注明):5请回答:(1)由 A生成 B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D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生成 E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F能发生银镜反应,F 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5)下列有关 G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a.G 分子中有 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b.G 能发生加聚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c.1 mol G 最多能与 4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6)由 H生成铃兰醛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F向 G转化的过程中,常伴有分子式为 C17H22O的副产物 K产生。K 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分析合成路线,联系 D氧化后产物的结构,可判断为 与 HCl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B: ;B 在催化剂作用下,与甲苯发生对位取代,得到 D:;酸性 KMnO4溶液中, 的—C(CH 3)3与苯环相连的 C上无 H,不能被氧化,而—CH 3被氧化成—COOH,得到 中羧基与 CH3OH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酯化反6得到的 F能发生银镜反应,可判断其中有—CHO,子中有 6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分子中有碳碳双键与醛基,能发生加聚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1 mol G 中含有 1 mol碳碳双键、1 mol 醛基,二者各能与 1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苯环加成消耗 3 mol H2,故 1 mol G最多能与 5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根据铃兰醛的结构简式,可推断 G加氢还原后得到 H的结构简式为 ,H 催化氧7化得到铃兰醛: 。根据 K的分子式 C17H22O判断,1 mol K由 1 mol F、2 mol 丙醛根据已知ⅰ反应产生,K 的结构简式为。81人教化学 2019 高考一轮训练学题(11)李仕才一、选择题1、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 乙醇在 O2中完全燃烧得到 0.3NA个水分子B.2.3g 钠在足够量氧气中充分反应,常温和燃烧条件下转移的电子数均为 0.1NAC.常温常压下,14 g 由 N2与 CO 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为 2NAD.标准状况下,2. 24L Cl 2与水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0. 2NA【参考答案】B2、已知某化学实验的结果如下表:反应物大小相同实验序号的金属片 酸溶液在相同温度下测得的反应速率 v/mol·L-1 ·min-11 镁条 1 mol·L-1 盐酸 v12 铁片 1 mol·L-1 盐酸 v23 铁片 0.1 mol·L-1 盐酸 v3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v 1v2v3 B.v 3v2v1C.v 1v3v2 D.v 2v3v1解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自身的性质,由于镁的活动性比铁强,所以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时,镁条放出氢气的速率大;反应物浓度也影响反应速率,在一定范围内,速率与浓度成正比,故 v2v3。答案:A3、一定温度下,在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HI(g)H 2(g)+I 2(s) ΔH0,若 0~15 s内 c(HI)由 0.1 mol·L-1 降到 0.07 mol·L-1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5 s 内用 I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v(I2)=0.001 mol·L -1 ·s-1B.c(HI)由 0.07 mol·L-1 降到 0.05 mol·L-1 所需的反应时间小于 10 sC.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D.减小反应体系的体积,化学反应速率加快解析:I 2为固体,故不能用它表示化学反应速率,A 错误;v(HI)==0.002 mol·L -1 ·s-1 ,若反应仍以该速率进行,则 t=0.1 mol·L- 1- 0.07 mol·L- 115 s=10 s,但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降低,反应速率0.07 mol·L- 1- 0.05 mol·L- 10.002 mol·L- 1·s- 1减慢,所用时间应大于 10 s,B 错误;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C 错误;减小反2应体系的体积,从而增大了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将加快,D 正确。答案:D4、已知 t ℃时,水的离子积为 KW,该温度下,将 a mol·L-1 氨水溶液和 b mol·L-1 HCl溶液等体积混合,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A.若 c(OH- )= mol·L-1 ,则混合液一定呈中性KWB.若 ab,则混合液中的 c(NH )大于 c(Cl- )+ 4C.若溶液呈酸性,则 ab 时,溶液可能呈酸性、中性或碱性,c(NH )可能小于、等于或大于 c(Cl- ),B 不+ 4正确;当 a=b 时,氨水和 HCl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NH4Cl,因水解该溶液呈酸性,C 不正确;只有 a=b 时,混合液中 c(Cl- )=c(NH )+c(NH 3·H2O)才成立,D 不正确。+ 4答案:A5、利用实验器材(规格和数量不限)能完成相应实验的一项是( )选项 实验器材(省略夹持装置) 相应实验A 烧杯、玻璃棒、蒸发皿 CuSO4溶液的浓缩结晶B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滤纸 用盐酸除去 BaSO4中少量的 BaCO3C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 用固体 NaCl 配制 0.5 mol·L-1 的溶液D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分液漏斗 用溴水和 CCl4除去 NaBr 溶液中少量的 NaI解析:A 项,缺少酒精灯、铁架台(或三角架),不能完成 CuSO4溶液的浓缩结晶,错误;B 项,缺少漏斗、铁架台等实验器材,不能完成过滤操作,错误;C 项,缺少称量仪器天平,不能称量 NaCl 固体,无法配制 0.5 mol·L-1 的 NaCl 溶液,错误;D 项,Br 2+2I - ===2Br- +I 2,然后用 CCl4萃取 I2,利用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分液漏斗完成分液操作,正确。答案:D6.工程塑料 PBT 的结构简式为,下列有关 PBT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PBT 是缩聚反应得到的高分子化合物B.PBT 分子中含有羧基、羟基和酯基C.PBT 的单体中有芳香烃D.PBT 的单体均能与 Na 反应解析:PBT 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是通过缩聚反应得到的,A 正确;PBT 分子中含有羧基、羟基和酯基,B 正确;PBT 的单体是对苯二甲酸和 1,4-丁二醇,不含芳香烃类物质,C 错误;对苯二甲酸和 1,4-丁二醇都可以与 Na 反应,D 正确。3答案:C二、非选择题1、CuCl 2溶液中的铜主要以 Cu(H2O) 、CuCl 形式存在,将 CuCl2溶于浓盐酸中,存2+4 2-4在下列平衡:Cu(H 2O) (aq)+4Cl - (aq)??CuCl (aq)+4H 2O(l) ΔH酚羟基醇羟基,则 3 个—OH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③①②。(3)C 中有羧基和醇羟基,两个 C 分子可以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含有 3 个六元环的化合物,其结构如下,左右对称,分子中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有 4 种。(4)对比 D、F 的结构可知,相当于溴原子取代了羟基,所以 D→F 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F 中含有酯基、溴原子和酚羟基,三种基团均能与 NaOH 溶液反应,故 1 mol F 在一定条件下最多消耗 3 mol NaOH。由条件①可知 F 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COOH,由条件②可知结构中含有 ,则剩余的只有两个碳原子、一个溴原子和三个氢原子,可通过5移动—COOH 与—Br 书写出符合要求 F 的同分异构体。(5)根据信息可知,羧酸在 PCl3和加热的条件下可在与羧基相连的碳原子上引入一个氯原子,而氯原子水解即可生成羟基,据此即可写出由乙酸合成 A 的路线流程图如下:。答案:(1)醛基、羟基(2)③①②(3)4(4)取代反应 361人教化学 2019 高考一轮训练学题(12)李仕才一、选择题1、如图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闻气体气味 B.添加酒精 C.加热液体 D.滴加液体【参考答案】B 2、可逆反应 mA(g)+nB(g)pC(g) +qD(g)的 v-t 图像如图甲所示,若其他条件都不变,只是在反应前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则其 v-t 图像如图乙所示。①a 1=a 2 ②a 1t2 ⑥t 1=t 2 ⑦两图中阴影部分面积相等⑧图乙中阴影部分面积更大以上所述正确的为( )A.②④⑤⑦ B.②④⑥⑧C.②③⑤⑦ D.②③⑥⑧解析:使用催化剂仅仅是加快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故②④⑤⑦正确。答案:A3、一定量的锌粒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向反应混合液中加入某些物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加入少量水,产生 H2速率减小,H 2体积减小B.加入 NH4HSO4固体,产生 H2速率不变,H 2体积不变C.加入 CH3COONa 固体,产生 H2速率减小,H 2体积不变D.滴加少量 CuSO4溶液,产生 H2速率变大,H 2体积不变解析:加入少量水,减小了 H+ 的浓度,锌粒的物质的量不变,则 v(H2)减小,生成 H2体积不变,故 A 错误;加入 NH4HSO4固体,增大了 H+ 的浓度,锌粒的物质的量不变,则反应速率加快,生成 H2体积不变,故 B 错误;加入 CH3COONa 固体,结合生成醋酸,减小了 H+ 的浓度,锌粒的物质的量不变,则 v(H2)减小,生成 H2体积不变,故 C 正确;滴加少量 CuSO4溶液,构成 Cu-Zn 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锌粒的物质的量减少,则 v(H2)增大,生成 H2量减少,故 D 错误。答案:C24、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有关限定条件下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由水电离产生的 c(H+ )=10 -12 mol·L-1 的溶液中:K + 、Na + 、ClO - 、I -B.c(H + )= mol·L-1 的溶液中:K + 、Fe 3+ 、Cl - 、COKW 2-3C.常温下, =1×10 -12 的溶液:K + 、AlO 、CO 、Na +c H+ c OH-  - 2 2-3D.pH=13 的溶液中:AlO 、Cl - 、HCO 、SO- 2 - 3 2-4解析:A 项,由水电离产生的 c(H+ )=10 -12 mol·L-1 的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ClO- 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存在;B 项,c(H + )= mol·L-1 的溶液呈中性,Fe 3+ 、COKW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不能大量共存;D 项 pH=13 的溶液呈碱性,HCO 不能大量共2-3 - 3存。答案:C5、对下列各组物质:①NaNO 3和 NaCl;②CaCl 2和 CaCO3;③MnO 2和 KCl;④BaSO 4和 AgCl,可按照溶解、过滤、蒸发的实验操作顺序,将他们相互分离的是( )A.只有① B.③④C.②③ D.②④解析:要将两种固体按溶解、过滤、蒸发的实验操作顺序分离,必须的条件是其中一种固体难溶于水,另一种固体易溶于水。对于所给出的物质组:①两者都易溶;④两者都难溶,均不能用指定的方法分离;②CaCl 2易溶,CaCO 3难溶;③MnO 2难溶,KCl 易溶,可用指定的方法分离。答案:C合成导电高分子材料 PPV 的反应: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合成 PPV 的反应为加聚反应B.PPV 与聚苯乙烯具有相同的重复结构单元C. 和苯乙烯互为同系物D.通过质谱法测定 PPV 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得其聚合度解析:A 项,加聚反应的实质是加成聚合,加聚反应中不会有小分子物质生成。结合题干中所给的反应方程式,分析其化学键的变化可知该反应为缩聚反应。B 项,聚苯乙烯的结构简3式为 ,重复结构单元(链节)为 ;PPV 的链节为。C 项,同系物是指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 n 个“CH 2”的有机化合物。相差“C 2H2”,故不可能互为同系物。D 项,利用质谱法可测定 PPV 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再利用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求聚合度。答案:D 二、非选择题1、亚硝酰氯(NOCl)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试剂。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2NO(g)+Cl 2(g)??2ClNO(g) 。按投料比[n(NO) ∶n(Cl 2)]=2∶1 把 NO 和 Cl2加入到一恒压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平衡时 NO 的转化率与温度 T、压强 p(总压)的关系如图所示:(1)该反应的 ΔH________(填“” “”或“=”)0。(2)在 p 压强条件下,M 点时容器内 NO 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3)若反应一直保持在 p 压强条件下进行,则 M 点的分压平衡常数 Kp=________(用含 p 的表达式表示,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体积分数)。答案 (1) (2)40% (3)K p=5p解析 (1)根据图像,升高温度,平衡时 NO 的转化率减小,说明平衡逆向移动,说明该反应正反应属于放热反应,ΔH<0。(2)根据图像,在 p 压强条件下,M 点时容器内 NO 的转化率为 50%,根据 2NO(g)+Cl 2(g)??2ClNO(g)可知,气体减小的体积为反应的 NO 的体积的一半,因此 NO 的体积分数为×100%=40%。2- 2×50%2+ 1- 2×50%2(3)设 NO 的物质的量为 2 mol,则 Cl2的物质的量为 1 mol。2NO(g) + Cl 2(g)??2ClNO(g)起始/mol 2 1 0反应/mol 1 0.5 1平衡/mol 1 0.5 14平衡分压 p× p× p×12.5 0.52.5 12.5M 点的分压平衡常数 Kp= 。5p2、4­溴甲基­1­环已烯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合物 W、X、Y、Z 中均有一个手性碳原子B.①、②、③的反应类型依次为加成反应、还原反应和取代反应C.由化合物 Z 一步制备化合物 Y 的转化条件是 NaOH 醇溶液,加热D.化合物 Y 先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再与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下酯可制得化合物 X解析:A 项,X、Y、Z 连接支链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连接 4 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W 中没有手性碳原子,错误;B 项,由官能团的转化可知,1,3­丁二烯与丙烯酸乙酯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X,X 发生还原反应生成 Y,Y 发生取代反反应生成 Z,正确;C 项,由化合物 Z 一步制备化合物 Y,应发生水解反应,应在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中进行,错误;D 项,Y 含有碳碳双键,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错误。答案:B1人教化学 2019 高考一轮训练学题(1)李仕才一、选择题1、常温下,在水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①16H + +10C - +2XO ===2X2+ +5C 2+8H 2O;②2A 2+ +B 2===2A3+ +2B - ;③2B - +C 2===B- 42+2C - 。下列说法错误的( )A.反应 C2+2A 2+ ===2A3+ +2Cl - 可以进行B.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C- >A 2+ >B - >X 2+C.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XO >C 2>B 2>A 3+- 4D.反应③是置换反应【参考答案】B 2、分析下表,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弱酸 CH3COOH HCN H2CO3电离常数(25 ℃) 1.8×10-5 4.9×10-10Ka1=4.3×10 -7Ka2=5.6×10 -11A.CH3COO- 、HCO 、CN - 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 3B.向食醋中加入水可使 CH3COOH 的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C.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 Na2CO3和 NaCN 溶液,后者 pH 较大D.pH=a 的上述 3 种酸溶液,加水后溶液的 pH 仍相同,则醋酸中加入水的体积最小解析:根据电离常数可知 HCO 和 CH3COO- 、HCO 和 CN- 均不发生反应,A 正确;向食醋中- 3 - 3加入水,CH 3COOH 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B 正确;由于电离常数 HCNHCO ,根据“越弱越易- 3水解”可知 C 错;pH 相同的 CH3COOH、HCN、H 2CO33 种酸溶液,加入相同体积的水,CH 3COOH溶液 pH 变化最大,则 pH 变化相同的情况下,CH 3COOH 溶液中加入水的体积最小,D 正确。答案:C3、电导率是衡量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根据溶液电导率变化可以确定滴定反应的终点。下图是 KOH 溶液分别滴定 HCl 溶液和 CH3COOH 溶液的滴定曲线示意图。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用 NH3·H2O 溶液滴定 HCl 和 CH3COOH 混合溶液的滴定曲线的是( )2解析:HCl 为强电解质,CH 3COOH 为弱电解质,滴加 NH3·H2O,先与 HCl 反应,生成同样为强电解质的 NH4Cl,但溶液体积不断增大,溶液稀释,所以电导率下降。当 HCl 被中和完后,继续与 CH3COOH 弱电解质反应,生成 CH3COONH4,为强电解质,所以电导率增大。HCl 与CH3COOH 均反应完后,继续滴加弱电解质 NH3·H2O,电导率变化不大,因为溶液被稀释,有下降趋势。答案:D4、25 ℃,有下列四种溶液:① ② ③ ④0.1 mol·L-1氨水pH=11氨水0.1 mol·L-1盐酸pH=3 盐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稀释到原来的 100 倍后,pH 与②相同B.等体积①③混合、等体积②④混合所得的溶液都呈酸性C.①②中分别加入少量 CH3COONa 固体, 的值都变小c NH3·H2Oc NH+ 4D.③④稀释到原来的 100 倍后,稀释后④溶液中的 pH 大解析:A 选项,稀释后 c(NH3·H2O)=0.001 mol·L -1 ,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c(OH - )”);②铁有 δ、γ、α 三种同素异形体,各晶胞如下图,则 δ、α 两种晶胞中铁原子的配位数之比为________。(2)元素金(Au)处于周期表中的第六周期,与 Cu 同族,一种铜金合金晶体具有立方最密堆积的结构,在晶胞中 Cu 原子处于面心,Au 原子处于顶点位置,则该合金中 Cu 原子与 Au 原子数量之比为________;该晶体中,原子之间的强相互作用是________。(3)某钙钛型复合氧化物如图 1 所示,以 A 原子为晶胞的顶点,A 位可以是 Ca、Sr、Ba 或Pb,当 B 位是 V、Cr、Mn、Fe 等时,这种化合物具有 CMR 效应。①用 A、B、O 表示这类特殊晶体的化学式:________。②已知 La 为+3 价,当被钙等二价元素 A 替代时,可形成复合钙钛矿化合物La1-x AxMnO3(xFeO。②δ、α 两种晶胞中铁原子的配位数分别是 8 个和 6 个,所以 δ、α 两种晶胞中铁原子的配位数之比是 4 :3。(2)元素金(Au)处于周期表中的第六周期,与 Cu 同族,则最外层电子数为 1,则价电子排布5式为 5d106s1,在晶胞中 Cu 原子处于面心,N(Cu)=6× =3,Au 原子处于顶点位置,N(Au)12=8× =1,则该合金中 Cu 原子与 Au 原子数量之比为 3 :1,为金属晶体,原子间的作用18力为金属键。(3)①由图 1 可知,晶胞中 A 位于顶点,晶胞中含有 A 为 8× =1 个,B 位于晶胞的体心,含18有 1 个,O 位于面心,晶胞中含有 O 的个数为 6× =3,则化学式为 ABO3。12②设 La1-x AxMnO3中三价锰与四价锰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m 和 n,则有 3(1-x)+2x+3m+4n=6、m+n=1,解之得 m=1-x,n=x,则 La1-xA xMnO3中三价锰与四价锰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x)x 。③A.由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镧、锰、氧分别位于周期表 f、d、p 区,故 A 正确;B.氮元素的 2p 轨道电子处于半充满状态,稳定性强,因此氮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氧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故 B 错误;C.元素的电负性越强,金属性越弱,故 C 正确;D.图中堆积方式为镁型,故 D 错误。答案:(1)① ②4 :3 (2)3 :1 金属键(3)①ABO 3 ②(1-x) :x ③A、C1人教化学 2019高考一轮训练学题(2)李仕才一、选择题1、五种短周期元素 A、B、C、D、E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 和 C同主族,B 和 D同主族,C离子和 B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A 和 B、D、E 均能形成共价型化合物。A 和 B形成的气态化合物在水中呈碱性,C 和 E形成化合物为 CE。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稳定性 BA3DA3AEB. B离子的半径大于 C离子的半径C. 将 C的单质放入 CuSO4溶液中会有蓝色沉淀产生D. 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HEO4【参考答案】A2、某小组设计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装置如图,通电后两极均有气泡产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铜电极附近观察到黄绿色气体B.石墨电极附近溶液呈红色C.溶液中的 Na+ 向石墨电极移动D.铜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解析:根据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装置,如果通电两极均有气泡产生,则金属铜一定是阴极,该极上的反应为:2H 2O+2e - ===H2↑+2OH - ,石墨为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Cl- -2e - ===Cl2↑,故石墨电极附近观察到黄绿色气体,铜电极附近溶液呈红色,A、B 错误;选项 C,Na + 应向阴极也就是铜电极移动,故 C项错误;选项 D,铜电极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故 D正确。答案:D3.下列有关电化学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2A.用图 1装置处理银器表面的黑斑(Ag 2S),银器表面发生的反应为 Ag2S+2e - ===2Ag+S 2-B.用图 2装置电解一段时间后,铜电极部分溶解,溶液中铜离子的浓度基本不变C.图 3装置中若直流电源的 X极为负极,则该装置可实现粗铜的电解精炼D.图 4装置中若 M是铜,则该装置能防止铁被腐蚀解析:题图 1装置中,银器、铝与食盐水构成原电池,银器是正极,银器上的 Ag2S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银,A 项正确;题图 2装置中,铜电极是阴极,铜不参与电极反应,B 项错误;题图3装置中若 X极为负极,则粗铜是阴极,电解精炼铜时粗铜应作阳极,C 项错误;题图 4装置中,铁作负极,铁被腐蚀,D 项错误。答案:A4、现有四种溶液:①pH=3 的 CH3COOH溶液,②pH=3 的盐酸,③pH=11 的氨水,④pH=11的 NaOH溶液。相同条件下,下列有关上述溶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①、④等体积混合,溶液显碱性B.将②、③溶液混合后,pH=7,消耗溶液的体积:②③C.等体积的①、②、④溶液分别与足量铝粉反应,生成 H2的量①最大D.向溶液中加入 100 mL水后,溶液的 pH:③④②①解析:pH=3 的 CH3COOH溶液中,c(H + )=1×10 -3 mol·L-1 ,因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微弱的,所以 c(CH3COOH)远大于 1×10-3 mol·L-1 ,pH=11 的 NaOH溶液,c(NaOH)=1×10 -3 mol·L-1 ,两者等体积混合,醋酸远过量,溶液呈酸性,A 项错误;同理,若等体积的②、③混合,溶液呈碱性,现在混合溶液呈中性,说明碱的体积小,B 项正确;同 A项分析,CH3COOH溶液浓度远大于 NaOH溶液和盐酸,所以 CH3COOH放出 H2最多,C 项正确;加等量水稀释,碱的 pH变小,酸的 pH变大,因一水合氨和醋酸是弱电解质,所以 pH变化小,D 项正确。答案:A35、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 10 mL量筒量取 5.00 mL KMnO4溶液B.用瓷坩埚灼烧氢氧化钠、碳酸钠C.蒸馏时蒸馏烧瓶中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其容积的 2/3,液体也不能蒸干D.把片状氢氧化钠固体放在天平的托盘中称量,其质量为 7.4 g解析:10 mL 量筒的精确度为 0.1 mL,只能量取 5.0 mL KMnO4溶液,A 项错误;瓷坩埚中含有 SiO2,高温时能与氢氧化钠、碳酸钠发生反应,B 项错误;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容易潮解,且具有腐蚀性,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中称量,应放在小烧杯中称量,D 项错误。答案:C6.肉桂酸是一种食用香精,广泛应用于牙膏、糖果及调味品中。工业上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得:A.肉桂酸的分子式为 C9H8OB.检验肉桂醛中是否有残留的苯甲醛:加入酸性 KMnO4溶液,看是否褪色C.1 mol 肉桂醛完全燃烧消耗 10.5 mol O2D.肉桂醛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醛基、碳碳双键解析:根据肉桂酸的结构式确定其分子式为 C9H8O,A 正确;检验肉桂醛中是否有残留的苯甲醛不能用酸性 KMnO4溶液,因为肉桂醛中含有的碳碳双键和醛基也可以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B错误;根据肉桂醛的化学式可知,1 mol 肉桂醛完全燃烧消耗 10.5 mol O2,C 正确;肉桂醛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和醛基,D 正确。答案:B二、非选择题1、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工业上可用合成气制备甲醇,反应为 CO(g)+2H 2(g)??CH3OH(g)。某温度下在容积为 V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其相关数据如下图;反应开始至平衡时,用 H2表示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__。该温度下 CO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4答案 mol·L-1 ·min-1 60%0.12V解析 反应开始至平衡时需要时间为 10 min,H 2的变化物质的量为 2.0 mol-0.8 mol=1.2 mol,则用 H2表示化学反应速率为 = mol·L-1 ·min-1 ;至平衡时1.2 molV L10 min 0.12VCO的变化物质的量为 1.0 mol-0.4 mol=0.6 mol,该温度下 CO的平衡转化率为×100%=60%。0.6 mol1.0 mol2、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包括 Na、Mg、Al、Si、P、S、Cl、Ar 8 种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1)基态磷原子核外有________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2)第三周期 8种元素按单质熔点(℃)大小顺序绘制的柱形图(已知柱形“1”代表 Ar)如下所示,则其中“2”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 “8”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3)氢化镁储氢材料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已知该晶体的密度为 ρ g·cm -3 ,则该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晶胞的体积为________cm 3(用 ρ、N A表示,其中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4)实验证明:KCl、MgO、CaO 三种晶体的结构与 NaCl晶体的结构相似,已知NaCl、KCl、CaO 晶体的晶格能数据如下表:晶体 NaCl KCl CaO晶格能/(kJ·mol -1 ) 786 715 3401则 KCl、MgO、CaO 三种晶体的熔点从高到低的顺序是________。其中 MgO晶体中一个 Mg2+ 周围和它最近且等距离的 Mg2+ 有________个。(5)Si、C 和 O的成键情况如下:化学键 C—O C===O Si—O Si===O5键能/(kJ·mol -1 ) 360 803 464 640C和 O之间形成含有双键的 CO2分子晶体,而 Si和 O之间则易形成含有单键的 SiO2原子晶体,请结合数据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P 的核外有 15个电子,每个电子的运动状态均不同。(2)第三周期元素的单质,除Ar外,只有 Cl2为气体,熔点较低,单质硅为原子晶体,熔点最高。(3)该晶体的晶胞中含有2个“MgH 2”,则晶胞的体积为 ÷ρ= (cm3)。(4)晶格能越大,离子晶体的熔2×26NA 52ρ ·NA点越高,而晶格能与离子的电荷和半径有关,可以判断晶格能:MgOCaOKCl,则熔点:MgOCaOKCl。答案:(1)15(2) 1s 22s22p63s23p2或[Ne]3s 23p2(3)MgH2 52ρ ·NA(4)MgOCaOKCl 12(5)碳与氧之间形成含有双键的分子放出的能量(803 kJ·mol -1 ×2=1 606 kJ·mol -1 )大于形成含单键的原子晶体放出的能量(360 kJ·mol -1 ×4=1 440 kJ·mol -1 ),故碳与氧之间易形成含双键的 CO2分子晶体;硅与氧之间形成含有双键的分子放出的能量(640 kJ·mol-1 ×2=1 280 kJ·mol -1 )小于形成含单键的原子晶体放出的能量(464 kJ·mol-1 ×4=1 856 kJ·mol -1 ),故硅与氧之间易形成含单键的 SiO2原子晶体1人教化学 2019 高考一轮训练学题(3)李仕才一、选择题1、Fe(OH) 3胶体虽然是由 FeCl3溶液制得,但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物质。FeCl 3溶液、Fe(OH)3胶体共同具备的性质是( )A.都呈透明的红褐色B.分散质颗粒直径相同C.都比较稳定,密封保存一段时间都不会产生沉淀D.当有光线透过时,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参考答案】C2、下面有关电化学的图示,完全正确的是( )解析:在 Cu-Zn 原电池中,由于金属活动性:ZnCu,所以 Zn 作负极,Cu 作正极,在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生成 H2,A 错误;粗铜精炼时,粗铜作阳极,精铜作阴极,电极连接不正确,B 错误;在 Fe 片上镀锌时,Fe 作阴极,Zn 作阳极,电极连接不正确,C 错误;电解饱和NaCl 溶液时,阳极发生反应:2Cl - -2e - ===Cl2↑,Cl 2有强氧化性,与 KI 发生反应:Cl2+2KI= ==2KCl+I 2,I 2使淀粉溶液变为蓝色,阴极发生反应:2H + +2e - ===H2↑,由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小,所以用向下排空气的方法收集,D 正确。答案:D3、下列装置的线路接通后,经过一段时间,溶液的 pH 值明显下降的是( )2解析:A 项,该装置是原电池装置,H + 放电生成氢气,溶液的 pH 增大,错误;B 项,该装置是电解池,Cu+2H 2O Cu(OH)2+H 2↑,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溶液的 pH 增大,= = = = =电 解 错误;C 项,电解食盐水,生成氢氧化钠使溶液的 pH 增大,错误;D 项,电解硫酸铜实质是电解水和硫酸铜,水中的氢氧根离子放电使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增大,溶液的 pH 减小,正确。答案:D4、常温下,将 pH=3 的盐酸 a L 分别与下列三种溶液混合后,混合溶液均呈中性:①1×10 -3 mol·L-1 的氨水 b L②c(OH - )=1×10 -3 mol·L-1 的氨水 c L③c(OH - )=1×10 -3 mol·L-1 的 Ba(OH)2溶液 d L其中 a、b、c、d 的关系正确的是( )A.ba=dc B.a=bcdC.a=bdc D.ca=db解析:pH=3 的盐酸中 c(H+ )=1×10 -3 mol·L-1 ,与 c(OH- )=1×10 -3 mol·L-1 的 Ba(OH)2溶液混合,混合溶液呈中性时二者的体积相等,即 d=a;NH 3·H2O 为弱电解质,1×10 -3 mol·L-1 的氨水中 c(OH- )a,ca。答案:A5、读下列药品标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物品标签饱和氯水1.01×105 Pa,20 ℃药品:××× 碳酸氢钠 NaHCO3俗名小苏打(84 g·mol-1 )浓硫酸 H2SO4密度1.84 g·mL-1 浓度98.0%分析该试剂应装在橡胶塞的细口瓶中该药品不能与皮肤直接接触该物质受热易分解该药品标签上还标有解析:氯水具有强氧化性,不能使用橡胶塞,A 项错误;腐蚀品会腐蚀皮肤,故不能直接接触皮肤,B 项正确;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2NaHCO 3 Na2CO3+CO 2↑+H 2O,C= = = = =△ 3项正确;98%的浓硫酸具有腐蚀性,D 项正确。答案:A6.苹果酸的结构简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苹果酸中能发生酯化反应的官能团有 2 种B.1 mol 苹果酸可与 3 mol NaOH 发生中和反应C.1 mol 苹果酸与足量金属 Na 反应生成 1 mol H2D. 与苹果酸互为同分异构体解析:苹果酸分子中含有羟基和羧基两种官能团,能发生酯化反应,A 项正确;羟基不能与NaOH 发生中和反应,故 1 mol 苹果酸可与 2 mol NaOH 发生中和反应,B 项错误;羧基和羟基均能与金属 Na 反应,故 1 mol 苹果酸与足量金属钠反应生成 1.5 mol H2,C 项错误;苹果酸的结构简式可写为 或 ,即二者为同一物质,D 项错误。答案:A二、非选择题1、下图是当反应器中按 n(N2)∶n(H 2)=1∶3 投料后,在 200 ℃、400 ℃、600 ℃,反应达到平衡时,混合物中 NH3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总压强的变化曲线。列出 R 点平衡常数的计算式 Kp=_______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不要求计算结果)答案 35×15235×1535×3534解析 R 点总压强为 35 MPa,NH 3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20%,N 2(g)+ 3H 2(g) ??2NH3(g) 起始物质的量/mol 5 15 0变化物质的量/mol n 3n 2n平衡物质的量/mol 5-n 15-3n 2nNH3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20%= ×100%,解得:n= ,则 N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2n20- 2n 53×100%= ,H 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1- - = ,R 点平衡常数的计算式 Kp=5- n20- 2n 15 15 15 35。35×15235×1535×3532、有机物 X 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用于制造塑料、涂料和粘合剂等高聚物。为研究X 的组成与结构,进行了如下实验:(1)有机物 X 的质谱图为:有机物 X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2)将 10.0 g X 在足量 O2中充分燃烧,并使其产物依次通过足量的无水 CaCl2和 KOH 浓溶液,发现无水 CaCl2增重 7.2 g,KOH 浓溶液增重 22.0 g。有机物 X 的分子式是________。(3)经红外光谱测定,有机物 X 中含有醛基;有机物 X 的核磁共振氢谱图上有 2 个吸收峰,峰面积之比是 31 。有机物 X 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解析:(1)质谱图中的最大质荷比即为 X 的相对分子质量,所以 X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100;(2)10.0 g X 的物质的量是 n=m÷M=10 g÷100 g·mol -1 =0.1 mol,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是 7.2 g,产生水的物质的量是 n(H2O)=m÷M=7.2 g÷18 g·mol -1 =0.4 mol,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22.0 g,物质的量是 n(CO2)=m÷M=22.0 g÷44 g·mol -1 =0.5 mol,则 1 mol X 分子中含有 5 mol C 原子,8 mol H 原子,结合 X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100,所以 X 中 O原子个数是 =2,因此 X 的分子式是 C5H8O2;(3)根据题意,X 分子中含有醛100- 5×12- 816基,有 2 种 H 原子,且 H 原子个数比是 3∶1,说明 X 分子中含有 2 个甲基,根据分子式确定5其不饱和度为 2,不含其他官能团,所以 X 分子中含有 2 个醛基,所以 X 的结构简式是(CH 3)2C(CHO)2。答案:(1)100 (2)C 5H8O2(3)(CH3)2C(CHO)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