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13周肿瘤学概论.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789244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3.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13周肿瘤学概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13周肿瘤学概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13周肿瘤学概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13周肿瘤学概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13周肿瘤学概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肿瘤学概论,临床医学院 谢 谦,目的与要求,了解 肿瘤的病因,熟悉 恶性肿瘤的检查诊断步骤 常见体表良性肿物的诊断和治疗,掌握 肿瘤分类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肿瘤的治疗原则,肿瘤的定义和特点, 不因病因(致癌因素)消除而停止增生 不受生理调节,具有相对的自主性和持续性生长 破坏正常组织与器官,机体中正常细胞在不同的始动与促进因素长期作用下,所产生的增生与异常分化所形成的新生物。, 发病率 我国新发病例200万/年 死亡约150万/年60以上为消化系统癌症, 恶性肿瘤的危害性-日益突出男性第二位死因 女性第三位死因, 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地域差异 城市 肺癌 胃癌 肝癌 肠癌与乳

2、癌农村 胃癌 肝癌 肺癌 食道癌与肠癌性别差异 男性 肺癌 胃癌 结直肠癌与前列腺癌女性 乳腺癌 结直肠癌 宫颈癌和肺癌,流行病学,我国肿瘤发病的地域差异,鼻咽癌广东 食管癌华北、四川和西北等地 胃癌青海、陕西、甘肃、宁夏以及辽东、山东半岛和某些沿海地区 肝癌东南沿海地区,肿瘤的病因,环境因素,化学因素 (烷化剂、多环芳香烃类化合物、氨基偶氮类、亚硝胺类、真菌毒素和植物毒素、其它) 物理因素 (电离辐射、紫外线、其它) 生物因素 (病毒、寄生虫),遗传因素 (遗传易感性、代谢酶多态性) 内分泌因素 (性激素、生长激素) 免疫因素 (免疫缺陷、丙种球蛋白缺乏) 精神因素、营养、 微量元素,尚未完

3、全了解 环境 宿主(目前观点),机体因素,肿瘤的病因,环境因素 化学因素, 烷化剂:有机农药、硫芥、乙酯杂螨醇肺癌、造血器官肿瘤 多环芳香烃类化合物:3,4苯并芘皮肤癌、肺癌 氨基偶氮类:染料类膀胱癌、肝癌 亚硝胺类:食道癌、胃癌、肝癌 真菌毒素和植物毒素:黄曲霉素肝癌、肾、胃、结肠腺癌 其他:金属(镍、铬、砷)肺癌;氯乙烯肝血管肉瘤;二氯二苯三氮乙烷(DDT)、苯肝癌,肿瘤的病因,环境因素 物理因素, 电离辐射:X线防护不当皮肤癌;吸入放射性污染粉尘骨肉瘤、甲状腺肿瘤 紫外线:皮肤癌,尤其是易感个体(着色性干皮病) 其他:烧伤深疤痕、皮肤慢性溃疡(皮肤鳞癌)、石棉纤维(肺癌)、滑石粉(胃癌)

4、,肿瘤的病因,环境因素 生物因素, 病毒 DNA肿瘤病毒 RNA肿瘤病毒 EB病毒鼻咽癌、伯基特淋巴瘤 单纯疱疹病毒、乳头状瘤病毒宫颈癌 乙肝病毒、丙肝病毒肝癌 寄生虫 埃及血吸虫膀胱癌 华枝睾吸虫肝癌 日本血吸虫大肠癌,肿瘤的病因,机体因素, 遗传因素 遗传易感性:缺陷基因BRCA-1乳腺癌;突变APC基因肠道腺瘤病 肿瘤家族史(食道癌、肝癌、鼻咽癌) 内分泌因素乳腺癌雌激素、催乳素;子宫内膜癌雌激素 免疫因素 先天免疫缺陷: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白血病、淋巴造血系统肿瘤 后天免疫缺陷: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艾滋病);免疫抑制剂(器官移植) 精神因素、营养、微量元素,肿瘤的分类, 分类目的 明确肿

5、瘤性质 组织来源有助于选择治疗方案 提示预后, 分类依据 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肿瘤的形态学及对机体的影响),良性肿瘤,癌(来自上皮组织),肉瘤(来自间叶组织),瘤,胚胎性肿瘤常称母细胞瘤;某些恶性肿瘤沿用传统名称“瘤”或“病”,如白血病、精原细胞瘤等,交界性/临界性肿瘤,形态良性 浸润生长 切除后易复发 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恶性之间,肿瘤的分类与命名,肿瘤的分类与命名, 相同器官或组织可发生不同形态的肿瘤如胃腺癌与胃类癌 肺鳞状细胞癌与肺腺癌, 各种良性或恶性肿瘤组织及器官来源+ 瘤(癌/肉瘤)如肺癌 结肠癌 股骨骨肉瘤 背部脂肪瘤 血管肉瘤, 根据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可分为高分化、中分化、低(未)分

6、化癌, 交界性肿瘤 常在肿瘤前加上交界性、非典型性或侵袭性如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非典型性纤维黄色瘤、侵袭性纤维瘤病,肿瘤的病理与分子事件, 病理事件:细胞增生、DNA复制过度、细胞周期功能紊乱、细胞永生化、逃逸凋亡、血管增生、转移浸润等 分子事件: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修复相关基因功能缺失以及凋亡机制丢失、端粒酶过度表达、信号转导调控机制紊乱、浸润转移相关分子事件等,肿瘤的病理,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肿瘤的病理,肿瘤细胞的分化, 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有关 分为高分化(I级)、中分化(II级) 、低/未分化(III级)三类。 表现在形态上和功能上 与肿瘤恶性程度相关的 病理形态:细胞排列紊乱

7、、核分裂多、细胞大小不一、染色不均、不规则巨核等 组织化学改变:核酸增多、酶的改变(活性增高或减少)、糖原减少,肿瘤的病理,恶性肿瘤的转移, 直接蔓延 肿瘤细胞向与原发灶相连续的组织扩散生长,如直肠癌、子宫颈癌侵入骨盆壁 淋巴道(区域或跳跃式) /血道(门脉系统、体循环静脉系统、动脉系统、椎旁静脉系统)转移 如舌癌经淋巴道转移至颈深上淋巴结,腹内肿瘤可经门脉系统转移至肝 种植转移 肿瘤细胞脱落后在体腔或空腔脏器内的转移,最多见的是胃癌种植到盆腔,肿瘤的临床表现, 取决于肿瘤的性质、组织、所在部位和发展程度, 一般早期无明显症状,但内分泌肿瘤和重要部位的肿瘤除外, 表现不一,但有共同的特点,肿瘤

8、的临床表现,局部表现,肿块:体表或浅在的、深部或内脏的;硬度、移动度及有无包膜;生长速度;转移灶,疼痛:疼痛性质不一;常难以忍受;尤以夜间更明显,溃疡:体表或胃肠道的肿瘤,因血供不足或继发感染致坏死或溃烂,可伴恶臭、出血或疼痛,肿瘤的临床表现,局部表现,梗阻:肿瘤致空腔脏器阻塞而出现不同症状(如胆道、胃肠道、支气管等部位的肿瘤),浸润与转移:恶性肿瘤局部浸润、区域淋巴转移、骨转移、癌性/血性胸腹水等,肿瘤的临床表现,全身症状,非特异性:如贫血、低热、消瘦、乏力等,晚期出现恶病质,相应器官功能亢进或低下继发全身性改变,如肾上腺嗜铬细胞瘤高血压甲状旁腺瘤骨质改变颅内肿瘤颅内压增高与定位症状 恶病质

9、:食欲不振、极度消瘦、乏力、贫血和全身衰竭的状态。,肿瘤的诊断, 目的:确定有无肿瘤、明确肿瘤的性质、范围与程度,以便拟定治疗方案及估计预后, 诊断方法与步骤: 病史 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 病理形态学检查,当前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结合上述的综合诊断,病史,肿瘤的诊断, 年龄 儿童胚胎性肿瘤/白血病、青少年肉瘤、中老年癌 病程 良性病程长(出血、感染、恶变例外);恶性病程短 个人史和过去史 癌前期病变或相关疾患的病史 (乙/丙肝-肝癌、EB病毒感染-鼻咽癌、乳头状瘤病毒-子宫颈癌、萎缩性胃炎/慢性胃溃疡/胃息肉-胃癌、粘膜白斑-乳头状瘤/癌、肠道腺瘤性息肉-大肠癌) 行为与

10、环境 (吸烟、长期饮酒、饮食习惯、职业性接触或暴露史等) 家族多发史或遗传史 (胃癌、大肠癌、食道癌、乳癌、鼻咽癌等) 特殊症状史 (周期性发热、长期低热、迅速消瘦等),体格检查,肿瘤的诊断, 全身检查 包括肿瘤局部与全身一般常规检查、肿瘤转移多见部位的检查和肝、直肠指检(腹内肿瘤)等 局部检查 肿块的部位 鉴别(炎症、增生、畸形或肿瘤);明确肿块所在解剖部位 肿瘤的性状区域淋巴结或转移灶的检查 乳腺癌腋下/锁骨下淋巴;咽部肿瘤颈深部淋巴;肛管/阴道肿瘤腹股沟淋巴,实验室检查,肿瘤的诊断, 常规检查 血、尿、粪便三大常规, 肿瘤标记物检查(肿瘤基因表型标志),临床意义 对无症状人群筛查或发现可

11、疑病例 对原发灶不明的转移性病例原发肿瘤的发现及探查 肿瘤临床分期肿瘤转移 有助于肿瘤的鉴别诊断、判断肿瘤恶性程度、估计预后及随访(肿瘤复发与转移的监测、疗效的观察),肿瘤标记物是指表达或表达水平与肿瘤相关的分子,如蛋白质、酶、激素、免疫球蛋白、糖蛋白、DNA、RNA等,实验室检查,肿瘤的诊断, 常规检查 血、尿、粪便三大常规, 肿瘤标记物检查, 基因诊断,根据有无特定序列以确定是否有肿瘤或癌变的特定基因存在。这些特定的基因包括癌基因的激活或过度表达、抑癌基因的突变/丢失、微卫星不稳定,出现核苷酸异常的串联重复、错配修复基因突变等,常用以检测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癌基因:HER-2/neu、ra

12、s、myc 抑癌基因: p53、Rb、APC、DCC,意义 早期诊断、估计预后发现淋巴/血液转移、判断预后,影像学检查,肿瘤的诊断, X线检查,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有无肿块及其所在位置、阴影的形态与大小,以判断有无肿瘤及其性质, 超声显像, 放射性核素显影, 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检查,肿瘤的诊断, X线检查, 透视与平片, 造影检查 应用对比剂(钡餐、钡灌肠、碘剂) 器官造影 肾盂(静脉、逆行输尿管插管)造影、口服胆囊造影、胆道、胰管(内镜下逆行) 血管造影 肝动脉、颈动脉、腹腔动脉 空气造影 脑室、纵隔、腹膜后、腹腔等肿瘤, 特殊X线显影术(硒静电、钼靶X线),影像学检

13、查,肿瘤的诊断,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显示某部位的横切面影像,根据显示的密度和CT值,来判断肿块性质,用于颅内肿瘤、实质性脏器肿瘤、实质性肿块及淋巴结等的鉴别诊断,螺旋CT 可形成三维图像、CT血管造影、仿真内镜检查等,影像学检查,肿瘤的诊断, 超声检查,安全简便无损伤,有助于了解肿瘤所在部位、范围及判断阴影实质,用于判断囊性、实质性肿块、超声引导活检,神经系统及软组织图像更清晰, 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检查,肿瘤的诊断,肿瘤组织不吸收核素形成缺损(冷区图像)呈占位性病变, 放射性核素检查(包括PET-CT),内镜检查,肿瘤的诊断,可用于诊断、活检、治疗,内镜下逆行造影、食管镜、

14、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气管镜、腹腔镜、膀胱镜、阴道镜、子宫镜可用于诊断、活检、治疗,病理形态学检查(目前确定肿瘤的直接可靠依据),肿瘤的诊断, 临床细胞学检查, 体液自然脱落细胞 粘膜细胞 细针穿刺涂片或超声导向穿刺涂片,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 快速(冰冻)切片检查, 病理组织学检查,(根据肿瘤部位、大小和性质应用不同的取材方法),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比较,注:浸润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最主要的特征。,肿瘤的分期, 目的 合理制定治疗方案、正确评价疗效、判断预后, 常用分期方法 TNM分期法 具体标准由各专业组协定,肿瘤的分期, TNM分期法,T (Tumor) 指原发肿瘤 N (Lymph nod

15、e) 为淋巴结 M (Metastasis) 为远处转移,肿瘤的分期, TNM分期法,T (Tumor) 指原发肿瘤 N (Lymph Node) 为淋巴结 M (Metastasis) 为远处转移,每一种肿瘤的TNM分期系统各不相同,因此TNM分期中字母和数字的含义在不同肿瘤所代表的意思不同,当无法判断时,用x表达。TNM分期中T,N,M确定后就可以得出相应的总的分期,即I期,II期,III期,IV期等。有时候也会与字母组合细分为IIa或IIIb等。I期的肿瘤通常是相对早期的肿瘤有着相对较好的预后。分期越高意味着肿瘤进展程度越高,预后越坏。,肿瘤的预防,预防分级 具体方法 目的一级预防 消除

16、和减少可能的致癌因素 减少癌症的发生率二级预防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 降低癌症的死亡率三级预防 诊断与治疗后的康复、对症治疗 改善生活质量减轻痛苦延长生命,治疗方案的制定,肿瘤的治疗, 良性肿瘤及临界性肿瘤 手术切除为主, 恶性肿瘤 综合治疗,根据肿瘤性质、发展程度和全身状态而制定,I期 手术治疗为主II期 局部治疗为主(手术/放疗)辅以有效的全身化疗III期 综合治疗(术前/术中/术后放疗或化疗)IV期 全身治疗为主 辅以局部对症治疗,肿瘤的治疗, 手术治疗, 根治性手术 切除原发癌所在器官的部分或全部,连同周围正常组织和区域淋巴结;阻断肿瘤细胞沾污或扩散(不接触技术);结扎回流静脉

17、, 扩大根治术 在原根治范围基础上适当切除附件器官和区域淋巴结, 对症手术或姑息手术 以手术解除和减轻痛苦, 其他 激光/超声/冷冻,肿瘤的治疗, 抗癌药物治疗(化疗), 单独化疗(根治性化疗)治愈 - 绒毛膜上皮癌、睾丸精原细胞瘤、Burkitt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长期缓解 - 颗粒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肾母细胞瘤、乳癌等选用公认的标准化疗方案足疗程 足剂量, 辅助化疗(术前、术中、术后)根治手术后用于消灭亚临床微小转移灶,是根治性治疗的一部分术后尽早开始化疗应用标准方案:乳腺癌,成骨肉瘤,结肠癌,儿童实体瘤等,肿瘤的治疗, 抗癌药物治疗(化疗), 新辅助化疗 手术或放射治疗前的化疗

18、增加手术切除率,减少手术损伤,消除亚临床转移灶,了解肿瘤对化疗的反应 应用标准方案适于部分头颈癌,非小细胞肺癌,骨肉瘤等, 姑息性化疗 晚期癌症病人减轻症状,延长生存,提高生存质量 非根治性治疗,注意权衡化疗利弊 非小细胞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肾癌,恶黑,胰腺癌等,肿瘤的治疗, 抗癌药物治疗(化疗), 化疗药物分类(按药物的来源和化学结构 )细胞毒素类 烷化剂类如环磷酰胺、氮芥、卡氮芥、洛莫司汀抗代谢类 FU、MTX抗生素类 丝裂霉素、阿霉素、平阳霉素生物碱类 VCR、VP-16、VM-26激素类 三苯氧胺、乙烯雌酚、黄体酮、丙酸睾丸酮、甲状腺素、强的松及地塞米松其他 甲基苄肼、羟基尿、

19、顺铂等,肿瘤的治疗, 抗癌药物治疗(化疗),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制,肿瘤的治疗, 抗癌药物治疗(化疗), 化疗药物分类(按药物对细胞增殖动力学的影响 )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主要能抑制或杀灭增殖各期的细胞)多数烷化剂及抗癌抗生素周期特异性药物( 仅对增殖周期中的某一期作用较强 )大部分抗代谢和植物抗癌药,肿瘤的治疗, 抗癌药物治疗(化疗), 化疗药物选择原则 根据病人的病理诊断和分期 根据肿瘤细胞的分裂周期 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 在化疗药物中加入适当的化疗增敏药物和预防化疗副作用的药物,如止吐药、抗过敏药 考虑病人的经济情况,肿瘤的治疗, 抗癌药物治疗(化疗), 化疗药物给药方式,静脉注射 大

20、剂量冲击;中剂量间断;小剂量维持;联合用药 口服 肌内注射 局部用药 瘤内、腔内注射;动脉内注入(TAI、TAE);局部灌洗、局部涂抹等,肿瘤的治疗, 抗癌药物治疗(化疗), 分子靶向治疗,根据恶性肿瘤演进的相应机制进行针对分子事件的干预阻断与治疗,美罗华 CD20阳性的B淋巴细胞淋巴瘤抗体 Hercptin(EGFR抗体) Her2基因阳性表达的乳腺癌 格列卫 针对CD117阳性的GIST、白血病 Angiostatin 抗血管生成,肿瘤的治疗, 放射治疗(放疗), 放射治疗源 光子类-深度X线、射线、各种同位素如镭、钴-60粒子类-粒子加速器(电子束、中子束)治疗方法-外照射 内照射,肿瘤

21、的治疗, 放射治疗(放疗), 放射治疗源,体内、外照射的区别,体内照射治疗距离短 体外照射只有少部分能量达到组织,体内照射则相反 体外照射需选择不同能量的射线和复静照射技术 体内照射某区剂量分布的均匀性运动比外照射差,肿瘤的治疗, 放射治疗(放疗), 放射治疗源 光子类-深度X线、射线、各种同位素如镭、钴-60粒子类-粒子加速器(电子束、中子束)治疗方法-外照射 内照射, 肿瘤敏感性高度敏感 淋巴造血系统肿瘤、性腺肿瘤、多发 性骨髓瘤、肾母细胞瘤等低分化肿瘤中度敏感 鳞癌、基底细胞癌、宫颈鳞癌、 鼻咽癌、乳癌、食道癌、肺癌低度敏感 胃肠道腺癌、软组织及骨肉瘤,肿瘤的治疗, 放射治疗(放疗),

22、放射治疗的副反应 骨髓抑制 皮肤粘膜改变 胃肠反应, 放射治疗必须常规检测白细胞和血小板白细胞降至3109/L 血小板降至80109/L时须暂停治疗减轻不良反应利血生 鲨肝醇等中药,肿瘤的治疗, 生物治疗, 免疫治疗,应用生物学方法治疗肿瘤患者,改善个体对肿瘤的应答反应及直接效应的治疗,一种激发和增强宿主免疫功能以达到控制和杀灭肿瘤细胞的治疗方法,非特异性免疫治疗 卡介苗、麻疹疫苗、短小棒状杆菌等 特异性免疫治疗 自身或异体瘤苗、肿瘤免疫核糖核酸等 免疫导向治疗 特异性抗体结合抗肿瘤药物 过继免疫治疗 如激活的淋巴细胞(IL-2 /LAK治疗) 细胞因子治疗 IL-2,肿瘤的治疗, 生物治疗,

23、 免疫治疗, 基因治疗,应用生物学方法治疗肿瘤患者,改善个体对肿瘤的应答反应及直接效应的治疗,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干预存在于靶细胞的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以达到治疗目的,包括直接或间接地抑制或杀伤肿瘤细胞为目的的肿瘤治疗,细胞因子、基因工程肿瘤瘤苗、肿瘤药物基因疗法、调整细胞遗传系统的基因疗法,肿瘤的治疗, 中医中药治疗,应用及作用 中药补益气血、调理脏腑,配合化疗、放疗或手术后治疗,还可减轻毒副作用,原理 袪邪 扶正 化淤 软坚 散结 清热解毒化痰 袪湿 通经活络 以毒攻毒,肿瘤的治疗评价, 定期随诊, 3年、5年、10年生存率 治愈率, 影响转归和预后的主要因素肿瘤的性质与治疗的彻底性,肿瘤的治

24、疗评价,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 RECIST (1998年修订) (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 完全缓解(CR, complete response)所有靶病灶消失,无新病灶出现,且肿瘤标志物正常,至少维持4周。 部分缓解(PR, partial response)靶病灶最大径之和减少30%,至少维持4周。 疾病稳定(SD, stable disease)靶病灶最大径之和缩小未达PR,或增大未达PD。 疾病进展( PD, progressive disease)靶病灶最大径之和至少增加20%,或出现新病灶。,癌痛状况及处理, 据WH

25、O统计:晚期癌症患者中50%以上有疼痛,30%会出现严重的剧烈疼痛, 全球有350万的癌痛患者得不到及时处理,在中国每天有100万的癌症患者遭受疼痛折磨, 癌症疼痛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问题,癌痛状况及处理,处理原则对于第一种疼痛 抗肿瘤治疗+止痛对于后三种疼痛 止痛+辅助治疗,癌症三级止痛阶梯治疗方案,非吗啡类 - 吗啡类 - 强吗啡类 - 药物以外的治疗 小剂量开始,视止痛效果渐增量 口服为主,无效时直肠给药,最后注射给药 定期给药,可保证疼痛的连续缓解,常见体表肿瘤与肿块, 来源于皮肤、皮肤附件、皮下组织等浅表软组织的肿瘤, 与非真性肿瘤的肿瘤样肿块鉴别,皮肤乳头状瘤,表皮乳头样结构的上皮增

26、生,基底不平整;向表皮下延伸。易恶变为皮肤癌。,鉴别诊断,老年性色素疣 斑块样高出皮面,黑色,基底平整,不向表皮下延伸。局部扩大增高、出血破溃则有恶变可能。,乳头状疣 乳头向外突出,基底平整,不向表皮下伸延。 病毒所致,非真性肿瘤,皮肤癌,痣与黑色素瘤,皮内痣 表皮下真皮层 高出皮面,表面光滑 可有汗毛 少见恶变,混合痣 皮内痣交界痣混合存在。色素加深、变大,或有瘙痒、疼痛、溃疡、出血时恶变可能,交界痣 基底细胞层局部扁平,色素较深,局部外伤、感染后易恶变,脂肪瘤,正常脂肪样组织的瘤状物;境界清楚,分叶状,质软假囊性感,无痛,生长缓慢。深部者可以恶变。,痛性脂肪瘤 多发脂肪瘤瘤体常较小,对称性

27、,有家族史,伴疼痛,纤维瘤及纤维瘤样病变,带状纤维瘤:位于腹壁,为腹肌外伤或产后修复性纤维瘤。系非真性肿瘤,但无明显包膜。需要完整切除,纤维黄色瘤:多见于躯干、上肢。由不明的外伤或瘙痒后小丘疹发展而来。位于真皮层及皮下;伴出血,故可见褐色素,呈咖啡色,质硬,边界不清呈浸润感;直径1CM以内,增大应怀疑纤维肉瘤变。,隆突性纤维肉瘤:多见于躯干。来源于真皮层。表面皮肤光亮,似菲薄的瘢痕疙瘩样隆突于表面。为低度恶性,有假包膜,易复发。可以血道转移。,神经纤维瘤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多系统、多器官受累而以中枢神经系统最为明显,可引起多种肿瘤如错构瘤、神经纤维瘤、脑膜瘤及胶质瘤等;多灶性是其最常见的

28、病理特点。,软纤维瘤:儿童发病,躯干及四肢近端为主多发性数毫米至数厘米的半球状或带蒂的肿瘤,柔软,皮色、粉红色或褐色,随年龄增多增大,成年发展较慢。,象皮病样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皮损常沿神经干分布,多发,为皮内及皮下软性结节、斑块。约10患者产生恶变,特别是生长快、较大的损害,损害发展成神经纤维肉瘤。咖啡斑,常见于躯干,特别在腰背部,数公分大小的褐色斑片,卵园形,境界清楚。少数患者口腔出现乳头状瘤,巨舌。近半数者智力发育不良,颅内肿瘤及癫痫发作。成年病情发展较快及皮损较大者因恶性变预后不良。,神经纤维瘤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多系统、多器官受累而以中枢神经系统最为明显,可引起多种肿瘤如错构瘤、

29、神经纤维瘤、脑膜瘤及胶质瘤等;多灶性是其最常见的病理特点。,多发性神经纤维瘤:多发性,多者达数百个,见于全身各处。肿瘤柔软,无触痛,皮肤常有程度不一的色素沉着。,局部神经纤维瘤或神经鞘瘤:多数是单发,也可以是数个瘤体沿神经干生长,多见于腋窝,肘侧和颊部等处。瘤体开始时为硬结,逐渐增大,表面光滑,与皮肤不粘连,质地坚硬。当肿瘤挤压神经本身时,可产生自发痛、麻木、触痛、感觉过敏或迟钝等症状。,血管瘤,毛细血管瘤:大多为错构瘤,出生时或生后早期即见皮肤红点或小斑块。逐渐增大,红色加深并隆起。一年内可停止生长或消退。如果增大迅速快于发育则为真性肿瘤。,海绵状血管瘤肿瘤:由小静脉和脂肪组成。多位于皮下,

30、也可以在深部肌肉、骨、内脏。质地软而界限不清,部分有完整包膜,易与周围组织分离,部分呈浸润性生长,无明显包膜。应早期手术切除。,蔓状血管瘤:由较粗的迂曲血管(大多为静脉,也有动脉或动静脉瘘)组成。常见蜿蜒的血管,有明显的压缩性和膨胀性,或血管杂音和触及硬结。,囊性肿瘤和囊肿,皮样囊肿:为囊性畸胎瘤,好发于眉梢或颅骨骨缝。,表皮样囊肿:外伤所致的表皮基底细胞层进入皮下生长而成的囊肿。囊肿壁由表皮组成,囊内为角化鳞屑。,皮脂腺囊肿:非真性肿瘤,系皮脂腺外排受阻所致的潴留性囊肿。表面见皮脂腺开口的小黑点。内含皮脂和表皮角化物集聚的油脂样“豆渣物”。,腱鞘或滑液囊肿:非真性肿瘤,浅表滑囊慢性劳损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肿瘤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