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血压糖尿病预防保健知识.doc

上传人:彼岸花开 文档编号:3782978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8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血压糖尿病预防保健知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血压糖尿病预防保健知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血压糖尿病预防保健知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血压糖尿病预防保健知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血压糖尿病预防保健知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血压、糖尿病预防保健知识我国目前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病情况 高血压 在我国,高血压病普遍存在着患病率高、死 亡率高、残疾率高的“三高”和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三低”特点。 2004 年 10 月 12 日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中指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 18.8% ,估计全国现患病人数为 1.6 亿,比 1991 年增加 7000 多万,而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仅为 30.2% 、 24.7% 和 6.1% 。这些数字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高血压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更令人担忧的是,通过 服药治疗,血压不能有效控制的患者有 2976

2、 万 ,不接受治疗的患者竟有 12048 万 。共有 1.5 亿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失控。如果不能将血压长期平稳的控制在正常值内,就会引发脑中风、冠心病、心肌梗塞等,严重危害生命和健康。我国每年有 150 万人死于因高血压病引起的中风。高血压病已成为我国死 亡率最高的疾病。糖尿病 我国目前约有糖尿病患者 4000 万人,而由糖尿病引起的眼部并发症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成为眼科的主要疾病之一,也是致盲率很高的眼病。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2010 年发布的 14 省市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调查显示,在部分大城市糖尿病患病率水平已达到 10%。糖尿病如果不能得到良好控制,高血

3、糖带来的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将导致患者继发心血管疾病,血脂异常、失明、卒中,肾功能衰竭和截肢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高血压预防保健知识哪些人容易患高血压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研究,目前认为下列因素与血压升高有关,如遗传因素、体重因素、营养因素、精神和心理因素等。 遗传因素 许多临床调查资料表明,高血压是多基因遗传,在同一家庭高血压病患者集中出现,不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生活方式,主要是因有遗传因素存在。遗传性高血压患者有两种类型的基因遗传: 1、具有高血压病主基因,随年龄增长必定发生高血压。 2、具有高血压副基因,这些人如无其他诱发高血压病的因素参与则不发病,但目前如何从形态、生化

4、或功能方面检测出这些遗传素质还是很困难的。 体重因素 体重与血压有高度的相关性。有关资料显示,超重、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较体重正常者要高 23 倍。前瞻性研究也证明,在一个时期内体重增长快的个体,其血压增长也快。我国的人群研究结果无论单因素或多因素分析,均证明体重指数偏高,是血压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营养因素 近年来有关膳食结构与血压调节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多,而比较多的研究认为,过多的钠盐、大量饮酒、膳食中过多的饱和脂肪酸或不饱和脂肪酸与脂肪酸比值过低,均可使血压升高,而膳食中有充足的钾、钙、优质蛋白质可防止血压升高。 吸烟 现已证明吸烟是冠心病的三大危险因素之一。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压

5、升高。据测:吸两支烟 10 分钟后由于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而使心跳加快,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吸烟者易患恶性高血压,且易死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而且尼古丁影响降压药的疗效,所以,在防治高血压的过程中,应大力宣传戒烟。 疾病防治日常生活中怎样防治高血压病高血压患者中,约有 14常常无不适症状,故思想容易麻痹,而忽视科学治疗。专家们认为,防治高血压病的一些观念应适当更新,并提出以下措施。1、情绪稳定,应少怒 对于高血压患者,除药物治疗外,保持心理平衡非常重要。因为人在紧张、激动、恐惧或者愤怒时,可出现心悸、气急及血压升高,甚至会引起脑血管痉挛或脑血管破裂中风致死,故高血压病为心身疾病,道

6、理也就在此。所以,对于高血压患者,如遇不满意的人和事时,应进行“冷处理”,尽量避免正面冲突;同时,患者应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爱好,适当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努力培养高尚情操,豁达胸怀。这些,对高血压病的防治均很重要。2、多运动,改晨练为午后练 高血压病患者,应改晨练为午后练为好。因为清晨,特别在冬春季节、天气较冷,人受寒冷空气的刺激,可使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可加重高血压病病情。早上 6 点钟至中午,是心脑血管病的多发时间。因为早晨醒后的血管功能障碍多于睡眠时,交感神经的兴奋灶也比较敏感,应激反应的应激激素和心率、血压均在晨间上升。日本某医学院的统计分析也指出,早晨跑步、打高尔夫球或快速

7、游泳等剧烈活动,是发生猝死的常见原因。所以提倡高血压患者,在每天下午 45 点钟时,去户外进行缓慢运动,如步行、打太极拳、做广播操,或反复上下楼梯等。这些活动,既比较安全,又有利于降压,且对健康有益。3、减肥去脂,应少吃动物脂肪 防治肥胖及高脂血症,对高血压病防治很重要。除运动外,少吃肥腻、熏烤食品、动物脂肪、动物内脏及高胆固醇食物,就能防治肥胖及高脂血症,也对高血压病起防治作用。4、应少食盐,忌咽酒 高血压患者,应戒烟,少饮酒类、咖啡等。每天盐的用量应不超过 6 克。5、适当娱乐,生活有节 高血压患者,生活起居一定要有规律,应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参加娱乐活动,应注意有节、有度,每次一般持续时间

8、不应超过 2 小时。高血压有哪些危害1脑血管意外。高血压患者脑动脉硬化,若由于情绪激动等原因使血压急骤升高,可引起脑出血,此时,病人立即昏迷,倾跌与地,俗称中风。脑出血病势凶猛,致死致残率极度高。2肾动脉硬化和尿毒症。高血压与肾脏损害可相互影响,一方面高血压引起肾脏损害,另一方面肾脏损害加重高血压病,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肾功能不断恶化,最终可出现尿毒症。3高血压性心脏病。动脉压持续性升高,心脏负担增加,左心就会代偿性肥厚,形成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的代偿是有限度的,一旦失代偿,就会导致心力衰竭。4冠心病。血压高,心脏负担大,心肌耗氧随之增加,且冠状动脉易发生粥样硬化,此时心肌供氧减少,就会出现心绞痛

9、、心肌梗死等。养生保健高血压病人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如果您患了高血压,千万不要着急。只要能科学地安排每天的生活,注意保健,轻症可不治自愈,重症也会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缓慢起床早晨醒来,不要急于起床,先在床上仰卧,活动一下四肢和头颈部,使肢体肌肉和血管平滑肌恢复适当的张力,以免在起床时因体位变化而引起头晕。温水洗漱过热、过凉的水都会刺激皮肤感受器,引起周围血管的舒缩,进而影响血压。用 30-35的温水洗脸、漱口最合适。饮水一杯漱口后饮一杯白开水,既可冲洗胃肠道,又可稀释血液,促进代谢,降低血压。适当晨练高血压病人不宜做剧烈运动(跑步、登山等),只宜做散步、太极拳等强度较小的运动。适当的运动可缓解全身

10、中小动脉的紧张程度,有利于降压。排便时避免用力高血压病人在排便时若用力过大,可诱发脑出血。因此,有便秘习惯的病人,要多吃蔬菜、水果和纤维素多的食物,也可适当用些缓泻药,以缓解排便困难。早餐清淡早餐不可过饱,也不可不吃。一杯牛奶(或豆浆),两个鸡蛋(或两片面包),外加清淡的小菜即可。中午小睡午饭要丰盛些,有荤有素,但不宜过油腻,也不可过饱。进餐后,要稍微活动一下,然后小睡一会儿(半小时1 小时)。没有条件睡觉时,也可坐在沙发上闭目养神或静 坐片刻,这样有利于降压。晚餐宜少晚餐应吃易消化的食物,除米饭外,还应配些汤类。晚间适当饮水,可避免夜间因血液粘稠而发生血栓。娱乐有节睡前看电视不要超过 2 小

11、时。坐位要适宜舒服,勿太疲劳。不要看内容过于刺激的节目,否则会影响睡眠。下棋、打扑克、打麻将要限制时间,特别要控制情绪,不可过于认真、激动。切记不要赌钱。因为劣性娱乐会使血压升高。睡前洗脚按时就寝,上床前用温水洗脚,然后按摩双足及双下肢,促进血液循环。日常饮食高血压患者的日常饮食原则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改变,被称为“富贵病”的“高血压”,已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因“三高症”导致的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 亡率逐年上升。高血压患者除了要结合医嘱的药物治疗,合理的日常饮食原则也是不容忽视。 合理、均衡、适量的饮食是健康的保证。每天做到早餐吃好,中餐吃饱,晚餐再根据个人的实

12、际情况调整饮食的营养及量的多少。多吃新鲜食物,少吃零食;多在家中吃,少在外面吃;多吃温食,少吃冷食;多吃时令菜,少吃反季节菜;注意食品卫生、安全;不要过量饮酒,冬季尽量少喝或不喝啤酒。牢牢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 一日三餐饮食原则 饮食安排应少量多餐,避免过饱;高血压患者常较肥胖,必须吃低热能食物,总热量宜控制在每天 8.36 兆焦左右,每天主食 150-250 克,动物性蛋白和植物性蛋白各占 50%。 不伴有肾病或痛风病的高血压患者,可多吃大豆、花生、黑木耳或白木耳及水果。 晚餐应少而清淡,过量油腻食物会诱发中风。食用油要用含维生素 E 和亚油酸的素油;不吃甜食。多吃高纤维素食物,如笋、青菜

13、、大白菜、冬瓜、番茄、茄子、豆芽、海蜇、海带、洋葱等,以及少量鱼、虾、禽肉、脱脂奶粉、蛋清等。 低盐日常饮食原则,每人每天吃盐量应严格控制在 2-5 克,即约一小匙。食盐量还应减去烹调用酱油中所含的钠,3 毫升酱油相当于 1 克盐。咸(酱)菜、腐乳、咸肉(蛋)、腌制品、蛤贝类、虾米、皮蛋、以及茼蒿菜、草头、空心菜等蔬菜含钠均较高,应尽量少吃或不吃。 多吃高钾食物,富含钾的食物进入人体可以对抗钠所引起的升压和血管损伤作用,可以在食谱中经常”露面 ”。这类食物包括豆类、冬菇、黑枣、杏仁、核桃、花生、土豆、竹笋、瘦肉、鱼、禽肉类,根茎类蔬菜如苋菜、油菜及大葱等,水果如香蕉、枣、桃、橘子等。不论对哪种

14、高血压患者,鱼是首选的,因为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每星期吃一次鱼的比不吃鱼者,心脏病的死 亡率明显低。 每天人体需要 B 族维生素、维生素 C,可以通过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来满足。有人提倡,每天吃 1-2 只苹果,有益于健康,水果还可补充钙,钾、铁、镁等。 多吃补钙的食物,日常应多吃些富含钙的食品,如黄豆、葵花子、核桃、牛奶、花生、鱼虾、红枣、鲜雪里蕻、蒜苗、紫菜等。 多吃补铁的食物, 研究发现,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铁低于正常,因此多吃豌豆、木耳等富含铁的食物,不但可以降血压,还可预防老年人贫血。 可多饮水天然矿泉水中含锂、锶、锌、硒、碘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煮沸后的水因产生沉淀,对人体有益的钙、镁、

15、铁、锌等会明显减少,因此对符合标准的饮用水宜生喝。茶叶内含茶多酚,且绿茶中的含量比红茶高,它可防止维生素 C 氧化,有助于维生素 C 在体内的利用,并可排除有害的铬离子。此外还含钾、钙、镁、锌、氟等微量元素。因此每天用 4-6 克茶叶(相当于 2-3 杯袋泡茶)冲泡,长期服用,对人体有益。 用药常识高血压患者的用药禁忌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将近一半的病人无什么症状,即使有也只是轻微头晕、头痛,不太影响日常生活,因此即使得了高血压,也很少有人重视,更谈不上规范治疗,长此以往出现了各种合并症。专家建议,要每年进行常规体检,及时发现高血压,根据医嘱规范治疗,不能擅自“自诊自医”。 不宜单一

16、用药。除部分轻型病人外,大多数病人都应采用联合复方用药,且剂量和组合都应个体化。其优点是可产生协同作用,减少每种药物的用药剂量,抵消副作用。降压不宜过快。有些人一旦发现高血压,恨不得立刻就把血压降下来,甚至随意加大用药剂量,这样极容易发生意外。尤其是血压水平较高的中老年重度高血压患者,极可能引发心脑血管严重病变。不可时服时停。有的病人用降压药时服时停,血压一高吃几片,血压一降,马上停药。血压时高时低,就像气候时冷时热,对健康更为有害,而且还易引发意外。较严重的高血压,可以说是一种终身疾病,应长期坚持治疗。当治疗取得满意疗效后,可逐渐减量,使治疗量维持在一个较低而又能控制血压稳定的水平,但这个过

17、程必须缓慢进行。忌睡觉前服药。人在入睡之后,新陈代谢降低,血液循环减慢,血压也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如果睡前服药,两小时后是药效高峰期,此时血压下降,血流缓慢,血液粘稠度升高,极容易导致血栓形成,引发中风或心肌梗死。忌不测血压就服药。有些病人平时不测血压,仅凭自己感觉服药。感觉较好时就少服些,感到头晕就加大剂量。其实多数时候,自我感觉与病情轻重并不一致,如血压过低,大脑供血不足也会出现头晕。所以应定时测量血压,及时调整剂量,巩固与维持疗效。忌无症状不服药。有很大一部分高血压患者平时无头痛、头晕等症状(称隐性高血压),检查身体或测血压时才发现高血压。因为无症状就不在意而不服药,或服药后有某些不适而

18、索性停药。事实证明,无症状高血压其危害更大。所以一经发现,即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用药,使血压稳定在正常水平。另外,降压药有许多种,作用和降压机理也不完全一样。而高血压病因复杂,临床分型很多,每个人对药物的反应性、适应性和耐受能力又各不相同,因此不能用同一个固定的模式服药,要坚持“个体化”的用药原则,在医生的指导下正规治疗,不可单纯依靠别人的经验服药,也不要轻信不正当的广告宣传,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糖尿病预防保健知识哪些人容易得糖尿病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报告:“2 型糖尿病在中国正处于爆发期,患者已达 4000 万,而且以每天至少 3000 人的速度增加。”并且患者的低龄化趋势加大

19、。我们把容易得糖尿病,但血糖目前还正常的人群称为糖尿病高危人群。以下 10 个因素容易诱发糖尿病:1.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父母、子女或兄弟姐妹中有患糖尿病者,即为有糖尿病家族史。2 型糖尿病的患者 1/3 的后代将表现为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双亲患有 2 型糖尿病,估计其后代达 60 岁时,糖尿病发生率约为 50%,另有 12%伴糖耐量减低;母亲患糖尿病的遗传倾向高于父亲;有糖尿病的父母所生子女,糖尿病的发生年龄早于无糖尿病的父母所生子女。2.肥胖2 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性与肥胖呈正相关,肥胖的病程越长,程度越重,患糖尿病的危险就越高,尤其是腹型肥胖(男性腰围90 厘米,女性腰围80 厘米)患 2

20、型糖尿病的危险性更大。根据专家的研究表明,内脏型肥胖是导致 2 型糖尿病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一般来说,肥胖体重指数在 25 以上的成年人才容易患内脏型肥胖,但有 14%左右的非肥胖中国成年人,也患有内脏型肥胖,中国人的脂肪容易在内脏周围存积,因此更容易得 2 型糖尿病。肥胖造成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容易造成胰岛素过多地分泌,胰岛素过多分泌不可能持续很长时间,胰岛细胞最后会不堪重负而发生功能衰竭,引发糖尿病。3.年龄 40 岁以上患糖尿病的几率增大。到了这个年龄段就应该每年检查尿糖、糖耐量、血糖、血脂、血压等,这对糖尿病的早期发现很重要。4.空腹血糖高于 5.6 毫摩尔/升5.糖耐量异常空腹血糖在

21、 6.16.9 毫摩尔/升或餐后 2 小时血糖在 7.811.0 毫摩尔/升为“糖耐量异常”,我国 20 岁以上者有 5%以上的人糖耐量异常。如果不及时进行干预,调整生活方式,“糖耐量异常”者会以每年 10%的速度转变成 2 型糖尿病,并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6.代谢综合征或者叫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是以引起多种物质(糖、脂肪、蛋白质)代谢异常为基础的疾病。包括高体重、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高血黏、高胰岛素血症、微量白蛋白尿、脂肪肝九项。如果某人具备其中的三项或三项以上,可以说他是代谢综合征。这种人即使血糖不高,也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相对于难治愈和危害巨大的糖尿病来说,只要建立良好的生活习

22、惯,加强保健意识,预防糖尿病的发生是完全可能的。疾病防治糖尿病早期症状有哪些糖尿病的症状可分为两大类:一大类是与代谢紊乱有关的表现,尤其是与高血糖有关的“三多一少”,多见于 1 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常不十分明显或仅有部分表现;另一大类是各种急性、慢性并发症的表现。1.多尿 是由于血糖过高,超过肾糖阈(8.8910.0mmol/L),经肾小球滤出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形成渗透性利尿。血糖越高,尿糖排泄越多,尿量越多,24h 尿量可达 500010000ml。但老年人和有肾脏疾病者,肾糖阈增高,尿糖排泄障碍,在血糖轻中度增高时,多尿可不明显。2.多饮 主要由于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明显增高

23、,加之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加重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进一步明显升高,刺激口渴中枢,导致口渴而多饮。多饮进一步加重多尿。3.多食 多食的机制不十分清楚。多数学者倾向是葡萄糖利用率(进出组织细胞前后动静脉血中葡萄糖浓度差)降低所致。正常人空腹时动静脉血中葡萄糖浓度差缩小,刺激摄食中枢,产生饥饿感;摄食后血糖升高,动静脉血中浓度差加大(大于 0.829mmoL/L),摄食中枢受抑制,饱腹中枢兴奋,摄食要求消失。然而糖尿病人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缺乏或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组织摄取利用葡萄糖能力下降,虽然血糖处于高水平,但动静脉血中葡萄糖的浓度差很小,组织细胞实际上处于“饥饿状态”,从而刺

24、激摄食中枢,引起饥饿、多食;另外,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大量葡萄糖从尿中排泄,因此机体实际上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缺乏亦引起食欲亢进。4.体重下降 糖尿病患者尽管食欲和食量正常,甚至增加,但体重下降,主要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或胰岛素抵抗,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产生能量,致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强,消耗过多,呈负氮平衡,体重逐渐下降,乃至出现消瘦。一旦糖尿病经合理的治疗,获得良好控制后,体重下降可控制,甚至有所回升。如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体重持续下降或明显消瘦,提示可能代谢控制不佳或合并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5.乏力 在糖尿病患者中亦是常见的,由于葡萄糖不能被完全氧化,即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

25、和有效地释放出能量,同时组织失水,电解质失衡及负氮平衡等,因而感到全身乏力,精神萎靡。6.视力下降 不少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就诊时,主诉视力下降或模糊,这主要可能与高血糖导致晶体渗透压改变,引起晶体屈光度变化所致。早期一般多属功能性改变,一旦血糖获得良好控制,视力可较快恢复正常。7.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症众多,可分为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急性并发症主要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多见于 1 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在应激 情况下也可发生)和糖尿病高渗非酮症昏迷(多见于 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累积全身各个组织器官,主要包括大血管(如心血管、脑血管、肾血管和四肢大血管)、微血管(如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

26、变)和神经病变(如自主神经和躯体神经等)等。怎样预防糖尿病糖尿病的预防,应构筑三道“防线”,在医学上称之为三级预防。如果“防线”布设、构筑得及时、合理和牢固,大部分糖尿病是有可能预防或控制的。 这三道“防线”是:一级预防树立正确的进食观并采取合理的生活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糖尿病是一种非传 染性疾病,其发生虽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但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后天的生活和环境因素。现已知道,热量过度摄入、肥胖、缺少运动是发病的重要因素。低糖、低盐、低脂、高纤维、高维生素,是预防糖尿病的最佳饮食配伍。对体重进行定期监测,将体重长期维持在正常水平是至关重要的。体重增加时,应及时限制饮食,增加运动

27、量,使其尽早回落至正常。要使运动成为生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终生的习惯。运动不但可消耗多余的热量和维持肌肉量,而且能提高充实感和欣快感。当然运动要讲究科学和艺术,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照顾兴趣、结伴进行,以易于获得效果和便于坚持。要戒烟和少饮酒,并杜绝一切不良生活习惯。双亲中患有糖尿病而本人又肥胖多食、血糖偏高、缺乏运动的高危人群,尤其要注意预防。二级预防定期检测血糖,以尽早发现无症状性糖尿病。应该将血糖测定列为中老年人常规的体检项目,即使是健康者,仍要定期测定。凡有糖尿病的蛛丝马迹,如皮肤感觉异常、性功能减退、视力不佳、多尿、白内障等,更要及时去测定血糖,以尽早诊断,争取早期治疗的宝贵时间。

28、要综合调动饮食、运动、药物等手段,将血糖长期平稳地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空腹血糖宜在每升 6.11 毫摩尔以下,餐后 2 小时血糖宜在每升 9.44 毫摩尔以下,反映慢性血糖水平的指标-糖化血红蛋白应在 7.0%以下。还要定期测定血脂、血压、心电图,这些都是血糖控制的间接指标。三级预防目的是预防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合并症的发生和发展,减少伤残和死亡率。糖尿病人很容易并发其他慢性病,且易因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因此,要对糖尿病慢性合并症加强监测,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糖尿病,常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病人能长期过接近正常人的生活。糖尿病目前还是一种终生性疾病,尚无根治办法。因此应积极行动起

29、来,规范自己的生活。生活方式科学,这是最重要、也是最牢固的一条防线。如果你已经是一个糖尿病人,也不必悲观。只要长期有效控制,是可以防止和延缓糖尿病慢性合并症的发生或发展的。当然,如果进入了慢性并发症期,那就需要百倍警惕,延缓慢性并发症的恶化。养生保健糖尿病患者饮食禁忌大家都知道众口难调,要想给家人做顿可口的饭菜真的是门大学问。家里如果再有个糖尿病患者,那更需要您格外注意。油盐酱醋、酸甜苦辣的火候一定要掌握到位,稍不留神,血糖就会升高,冠心病等并发症就会找上身。不能“吃软怕硬”营养学家研究发现,吃较软的食物,血糖上升较快。如果将大米熬成粥,其中的淀粉已经部分转化为糊精,比淀粉更容易消化吸收,在人

30、体内很快转化成葡萄糖,使血糖迅速升高。粥熬的时间越长,粥越黏稠,吃后血糖升高得越快。因此,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吃软怕硬”。要“吃硬不吃软”,口感较硬的食物消化得比较慢,因而不容易使血糖快速上升。不能吃“独食”虽然血糖生成指数较高的食物对餐后血糖的影响较大,但如果专挑血糖生成指数低的食物吃,又容易导致营养不均衡。混合进食是控制餐后血糖的有效办法。也就是说,将高血糖生成指数食物与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混合,以降低食物对餐后血糖的影响。不要“望梅止渴”有些糖尿病患者为了控制“多尿”症状,不敢多喝水,以至于“望梅止渴”。其实糖尿病患者更需要多喝水。糖尿病患者体内处于高血糖状态,饮水后可使血浆渗透压下降或恢

31、复正常,起到降血糖的作用。如果限制饮水,会导致血容量减少,进而升高血糖,而且会加重高渗(高于血浆渗透压)状态,对病情非常不利。需要提醒的是,如果等到口渴才喝水,为时已晚,这时血糖已经发生了一定的波动。不要“画饼充饥”不少糖尿病患者以为饮食治疗就是饥饿疗法,每顿饭主食(粮食类)吃得很少甚至不吃。不吃主食或进食过少,身体所需的葡萄糖来源缺乏,身体就必然要动用脂肪来释放能量,这时会伴有酮体生成,经肾脏排泄可出现酮尿。因此,无论是健康人还是糖尿病患者,每日主食不能少于 150 克,否则容易出现酮症。不宜吃得过饱许多糖尿病患者在餐后常腹胀、打饱嗝、恶心、呕吐等,还带有一股酸臭味,好像吃进去的东西堆在胃里

32、下不去。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糖尿病胃轻瘫的可能。规律地进食是糖尿病胃轻瘫的基本疗法。患者应绝对避免吃得过饱,每日进食要定时、定量,早、中、晚三餐食量分配各为 1/3。不宜多吃盐食盐中含有钠,而糖尿病患者体内环境对钠离子的浓度变化十分敏感,当体内钠离子浓度高时,会增加血容量,加重心、肾负担。正常情况下,一个成年人每天食盐摄入量应为 6 克。糖尿病患者应为 45 克,如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变和肾脏疾病,每天应控制在 34 克,其中包括食用的酱油。一般 20 毫升酱油中含盐 23 克。不要喝碳酸饮料糖尿病患者不宜饮含糖的碳酸饮料,如可乐、雪碧等。如果糖尿病患者出汗较多,未及时补水,或喝了大量

33、的含糖饮料,此时非常容易导致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2 型糖尿病的并发症,表现为高血糖、严重脱水、意识障碍)。不要饭后马上吃水果饭后马上吃水果,会使血糖升高,增加胰岛的负担。此外,饭后立即吃水果,会被先吃下去的不易消化的脂肪、蛋白质“堵”在胃内,水果在胃内“驻扎”时间过长,会影响消化功能,引起胀气。吃水果的最佳时间是两餐之间。因为这时胃肠较空,水果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在空腹时能很快被吸收,而且能避免胀气。日常饮食糖尿病人的饮食糖尿病人平时的饮食是很关键的,很多关于糖尿病的知识经常是老生常谈。尽管这样还是有很多糖尿病人在饮食控制上缺乏控制力,或不吃或暴吃。糖尿病人的饮食并不是尽量不吃或少吃,而是要

34、有合理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但是,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即糖尿病不论病情轻重,不论是否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都必须合理控制饮食,不能以为增加了药物的次数和剂量,就可以随意进食。 1、遵循早晨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的原则。每天在主食上粗细搭配,总量不超过 500g。国人的主食碳水化合物中葡萄糖、蔗糖等吸收较快,糖尿病人需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体力活动而定,尽量少吃。市面上销售的无糖食品,指不加蔗糖的食品,因其也为谷物,故不宜多吃。 2、尽量不吃煎、炸、烤的食品。因为通过油煎炸过的食物,脂肪含量较高,糖尿病人应严格控制。 3、吃稀饭时可以燕麦片粥为主,适当添加荞麦。因这些膳食纤维富含不被吸收的多糖

35、,能通便和延缓血糖的吸收。但也要注意,市场上出售的一些保健品,尽管是以纤维素食品为主,也许有助于控制饮食,但不能代替药物治疗。 4、在饮食做法上,多想办法做些蒸、煮、炖、焖、拌的菜,如蒸窝头、焖扁豆、拌豆芽、芹菜等。 5、如何吃水果,是糖尿病比较关心的问题,一般来说,血糖未能控制好的病人,不宜吃水果,血糖控制较平稳者,可在两餐间或晚上睡前食用,而且要注意吃水果的量,有选择地吃,如可吃些菠萝、草莓、桃子、番石榴等,而香蕉、柿子等不宜吃,吃西瓜时,挑不甜的吃,以吃靠近瓜皮部分为宜。 糖尿病患者可以选用哪些水果糖尿病患者选择水果的依据主要是根据水果中含糖量及淀粉的含量,以及各种不同水果的血糖指数而定

36、。 推荐选用:每 100 克水果中含糖量少于 10 克的水果,包括青瓜、西瓜、橙子、柚子、柠檬、桃子、李子、杏、枇杷、菠萝、草莓、樱桃等。此类水果每 100 克可提供 2040 千卡的能量。 慎重选用:每 100 克水果中含糖量为 1120 克的水果,包括香蕉、石榴、甜瓜、橘子、苹果、梨、荔枝、芒果等。此类水果每 100 克可提供5090 千卡能量。 不宜选用:每 100 克水果中含糖量高于 20 克的水果,包括红枣、红果,特别是干枣、蜜枣、柿饼、葡萄干、杏干、桂圆等干果,以及果脯应禁止食用。含糖量特别高的新鲜水果,如红富士苹果、柿子、莱阳梨、肥城桃、哈密瓜、玫瑰香葡萄、冬枣、黄桃等也不宜食用

37、。此类水果每 100克提供的能量超过 100 千卡。 不少蔬菜可作为水果食用,如西红柿、黄瓜、菜瓜等。每百克食品糖含量在 5 克以下,又富含维生素,完全可以代替水果,适合糖尿病人食用,可予推广。 每天吃多少合适 水果是糖尿病食谱的一部分。每 100 克新鲜水果产生的能量约为 20100 千卡。但是一般情况下,血糖控制稳定的患者,每天可以吃 150 克左右含糖量低的新鲜水果。如果每天吃新鲜水果的量达到 200250 克,就要从全天的主食中减掉 25 克(半两),以免全天总能量超标。 什么时间吃水果好 吃水果的时间最好选在两餐之间,饥饿时或者体力活动之后,作为能量和营养素补充。通常可选在上午 9

38、点半左右,下午 3 点半左右,或者晚饭后 1 小时或睡前 1 小时。不提倡餐前或饭后立即吃水果,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致使餐后血糖过高,加重胰腺的负担。 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每种水果对血糖的作用也不一样。家中有血糖仪的患者如果在吃水果之前,以及吃水果后 2 小时测一下血糖或尿糖,对了解自己能否吃此种水果,吃得是否过量,是很有帮助的。糖尿病患者吃水果时间有讲究糖尿病患者“忌讳”糖分高食物众所周知。那香甜水嫩的水果是 0+吃还是不吃呢?可以吃,但得要吃得有“技术含量”。 吃了水果必须减少主食。把水果热量折算到患者一天摄入总热量中,以一天吃 200 克水果(一到两个中等大小左右水果)为例

39、,则主食建议减少25 克,这样才能保证全天饮食热量平衡。即把水果热量与其他食物进行等份交换,不能因吃水果而导致热量超标。同时,对于糖尿病患者,大前提是水果要少吃,切莫大量吃。大量吃可能造成血糖迅速升高,而高血糖持续时间长的话,则会加重胰腺负担。 吃水果时间非常有讲究,忌餐前餐后吃,尤其不能在公众场合聚餐、饭后上果盘时大肆进食;宜作为“加餐”或睡前一小时吃。“加餐”即两个正餐之间进食水果,如上午 910 时、下午 34 时,也可直接作为加餐食品,既预防低血糖,又可保持血糖不发生大的波动。 用药常识糖尿病人用药注意事项1、注意用药剂量,预防低血糖:胰岛素和大多数口服降糖药均有引起低血糖反应的危险,

40、严重者可低血糖昏迷甚至死 亡,使用时应根据病情选用剂量,并且从小剂量开始。轻度低血糖可饮用糖水缓解,严重时必须静注葡萄糖液抢救。2、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磺酰脲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为胃酸分泌增加、恶心、腹痛、腹泻,还偶见粒细胞减少及胆汁淤积性黄疸,并相对其它类口服降糖药更易发生低血糖反应。二甲双胍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和乳酸酸中毒。 糖苷酶抑制剂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腹胀和肠鸣。而胰岛素增敏剂主要是肝毒性。3、根据糖尿病的不同类型选药:1 型糖尿病患者终身需胰岛素治疗,2 型糖尿病一般选用口服药治疗,但在下列情况需要胰岛素治疗:饮食、运动及口服降糖药效果不好时;出现严重、慢性并发症;处于急性应急状态

41、(如严重感染、大型创伤及手术等);妊娠期。4、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药注意:老年人往往肝肾功能下降,因此,应尽量选用对肝肾无毒性或毒性较小的药物,如瑞格列奈,格列喹酮,二甲双胍在病人有肝肾功能不全、心衰、缺氧的情况下,容易导致乳酸酸中毒,因此,有上述情况的老年人应禁用。老年人不宜选用长效、强效的促胰岛素分泌剂(如优降糖、消渴丸),以导致严重的低血糖,尽可能选用半衰期短、排泄快的短效药物。早期宜联合用药。5、根据体重选药:理想体重(千克)身高(cm)105,如果实际体重超过理想体重 10,则认为体型偏胖,首选二甲双胍或 糖苷酶抑制剂。如实际体重低于理想体重 10,则认为体型偏瘦,应选用促胰岛素分泌剂。

42、6、根据高血糖类型选药:如空腹血糖不高,只是餐后血糖高,则首选 糖苷酶抑制剂,如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均高,治疗开始即可联合两种作用机制不同的口服药物,如“磺酰脲类双胍类”或者“磺酰脲类胰岛素增敏剂”。另外,对于初治空腹血糖13.9mmol/L,随机血糖16.7mmol/L 患者,可给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消除葡萄糖毒性作用后再改用口服药。看准“时钟”有效服用降糖药众所周知,不同的口服降糖药作用机制不同,起效快慢不同,副作用也不同,因此何时服用很有讲究。比如应该在饭前 30 分钟服用的降糖药,如果一时疏忽,早吃了几分钟怎么办?相信不少糖尿病患者遇到这样的情况时会觉得,“药嘛,早吃个三五分钟应该问题

43、不大。”但是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服用降糖药,差 5 分钟都不行。推荐阅读 因为降糖药有严格的“时间窗”,如应在饭前 20 分钟服用的瑞格列奈,在饭前半小时服用可能会引起低血糖;而应在吃第一口饭时服用,并要嚼服的阿卡波糖,如果在餐后或饭前服用,疗效就会大打折扣。所以,糖尿病患者在服药时,一定要看准下面的“时钟”:宜在饭前 520 分钟内服用的药物如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包括瑞格列奈、那格列奈(唐力)。此类药物起效快,作用前提是必须有葡萄糖存在,故仅在进餐时才能刺激胰岛 细胞分泌。若是饭前半小时或餐后服用,可能引起低血糖,故应在饭前 520 分钟口服为好。宜在饭前 30 分钟服用的药物如磺脲类降糖药

44、,包括达美康缓释片、格列苯脲(优降糖)、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这类降糖药主要是通过刺激胰岛 细胞分泌胰岛素才能发挥作用,故应在饭前 30 分钟服用,而达美康缓释片建议在早餐前服用。宜与第一口饭同时服,并需嚼服的药物如阿卡波糖、优利波糖,能延迟和减少小肠内碳水化合物分解为葡萄糖,使餐后血糖水平下降。此药与第一口饭同时嚼服效果最佳,如果在餐后或饭前服用,则起不到降糖效果。宜在饭后口服的降糖药如二甲双胍类,因为双胍类药物对胃肠道有刺激,会引起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故应在饭后服用。宜在清晨空腹时服用的药物如胰岛素增敏剂,能增加组织细胞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效地利用自身分泌的胰岛素,让葡萄糖尽快被细胞利用,使血糖下降,降糖作用可以维持 24 小时,每日仅需服药一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保健养生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