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论“一带一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一、“一带一路”提出的背景“一带一路”对中国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它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一种共同发展和相互协作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相关国家既有的双边和多边机制的区域合作平台。目的在于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倡导和平与发展这两大主题,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以及文化包容的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在 2014 年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大会上,中国全面阐述了区域合作政策,并特别强调要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它被认为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战略载体。2、“一带一路”对中国经济发展
2、的重要意义(1)“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拉动内需和扩大出口一带一路战略由于其政策十分优惠,能够吸引大批客商落户,并形成产业的聚集。而产业聚集的形成又能够带动贸易、金融、服务等行业的发展,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此外,一带一路战略的建立也会对沿线城市造成极大影响,大量的贸易往来、人员交流促进了周边城市的基础建设、金融贸易、商业地产的发展,带动了地处内陆省份和城市的经济发展。近年来,国家对西部地区建设越加重视,而一带一路战略的设立有助于推动与国际贸易市场接轨,成为连接西部地区与中亚、西亚、欧洲诸国的枢纽。一带一路战略的设立还有助于深化国内外在经济、贸易、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推动西部地区
3、经济的快速转型发展。一带一路战略在很多方面享受着国家最优惠的政策,如进出口货物不受数量限制、金融外汇管理放松、实行金融自由化、进口免税等。在这些政策的影响下,许多跨国公司选择一带一路战略下重要省份作为自己的物流分拨中心,进行全球范围内的物资调配。因而,一带一路战略将聚集巨大的贸易流。(2)“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一带一路”对于推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意义重大。当前我国部分领域产能严重过剩,阻碍了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产能过剩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本身的停滞,更严重的是,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空间将越来越狭窄。因此,只有市场具备消化产能的能力,产业升级才有空间。所以,化解产能过
4、剩是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普遍处于发展上升期,未来随着互联互通解决交通困难,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互利合作前景十分广阔。鼓励优势企业以多种方式“走出去”,承揽“一带一路”高铁、桥梁、港口等重大基础设施以及大型工业、能源、通信、矿产资源开发等项目建设,带动国内产品、装备、服务等出口。通过“一带一路”战略,我国能够以支持周边国家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扩大外需,化解国内产能过剩,企业能够获得资金回笼,为技术改造、研发创新创造条件,或者是引进先进生产力,实现腾笼换鸟。同理,在我国中西部地区,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相关产业的梯度转移,也能够促进国内的产业转型升级。(3)“一带
5、一路”建设有利于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一带一路”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经济合作倡议。推动共建“丝绸之路”愿景与行动指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将充分发挥国内各地区比较优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强东中西互动合作,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因此,“一带一路”将形成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局面。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一带一路”将对国内的改革形成倒逼机制,打破现有利益集团的藩篱,推动政府改革与市场改革。通过简政放权、建设廉洁政府等来提高政府效率;通过金融改革、国企改革等,让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增强民营经济的活力与实力。通过改革,将外延扩大生产转变为内涵增长发展,
6、将外贸驱动增长转变为消费驱动增长,将外资投资带动发展转变为主要靠内资投资推动发展,促使经济转型。3、“一带一路”建设所面临的挑战(1)国内省区各自为政,管理体制、思想观念有待完善国内“一带一路”沿线省区存在竞争关系,如果不从整体规划,势必导致区域分割、各自为政、重复投资的问题,不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容易出现如下情况:重大战略项目无人承担责任,无人拍板决策; 各部门难以协调,各机构竞争大于合作,内部没有形成“互联互通”; 缺乏实力雄厚、决策科学、管理规范、熟悉国际竞争的投资主体; 银行监管政策缺乏针对性、境外资产难以抵押、境外分支机构网点数量不足等造成融资结构的构建异常困难;
7、 缺乏在境外投资、经营基础设施的思想观念,管理能力薄弱; 应对环保、劳工政策风险的能力薄弱; 国内审批境外投资的程序冗长,不利于投标、收购兼并等活动; 政策支持力度严重不足,手段单一 (对外援助) 等。(2)不联不通、联而不通和通而不畅首先,在硬件方面,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缺乏交通、通信、电网、油气管线等硬件设施。这些地区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落后,包括我国西部的沿边地区。众多中亚、东南亚、非洲国家亟待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同样欧洲的基础设施老化,也和亚洲发展中国家一样,有升级换代的必要。基础设施是目前制约沿线国家深化合作的薄弱环节。其次,在软件方面,沿线国家之间的法规政策不兼容。再次,民心不通方面,
8、目前“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问题是沿线国家民心不通,政治互信不足,彼此差异化大于共同点、差异化大于包容性,彼此矛盾冲突大于合作。如何培育和凝聚这种共识,化解分歧和矛盾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互联互通的关键。最后,缺乏政治互信,周边国家出于地缘政治的角度对于中国的规划存在戒心。(3)外方的困惑和不理解很多国家对中国存在不信任感,特别是美国,他们视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为对美国在亚洲和世界统治地位的挑战,认为中方战略意图很强,在布置世纪大格局,企图整体改变欧亚大陆格局。其他国家或许担心会过度依赖中国的贸易和投资。中国拟发起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AIIB) 也认为是挑战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
9、行等以美日为主的国际金融机构的领导地位。4、“一带一路”战略下如何发展经济(1)积极加强内外开放由于沿线开放程度不同,双方要坚持互利的原则相互协商,加强交流和合作。依托当地的区域优势和资源,最终形成全方位的开放经济体系,从而为沿线的人民带来幸福。(2)海陆统筹兼顾“一带一路”既涉及陆上通道又涉及海上通道,无论是对沿线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是航线的使用都会拉动经济建设。路上通道和海上通道会形成陆上大通道、大动脉,海上通道在古代路线的基础上不断扩展新航线,实现陆海链接双向平衡。五、结论中国致力于维护区域自由贸易体系和发展开放型的经济体系,带动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建“一带一路”经济发展规划符合沿线各国和地区的
10、根本利益,彰显了人类社会的美好追求和共同理想。加快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方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经济总量增长和质量提高的途径和办法。“一带一路”的提出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除了转变沿线的经济增长方式外,还包括发展理念的变革、模型的转变、路径创新,是一种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样才能满足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新要求,共享经济建设的成果。参考文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编写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61-62.2李月好,杨震 .“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7.3鄂志寰,李诺雅 .“一带一路”的经济 金融效应分析J.金融博览,2015(4).4姜志达.“ 一带一路”:以“空间”换“时间” 的发展战略J.和平与发展,2015(4).5田惠敏,田天 ,曾琬云.中国 “一带一路”战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5(21).6金玲.“一带一路 ”:中国的马歇尔计划?J.国际问题研究,2015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