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中考解读 阅读理解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第一节 课内文言文阅读 八上 桃花源记课件.ppt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375694 上传时间:2018-04-02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2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中考解读 阅读理解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第一节 课内文言文阅读 八上 桃花源记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广东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中考解读 阅读理解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第一节 课内文言文阅读 八上 桃花源记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广东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中考解读 阅读理解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第一节 课内文言文阅读 八上 桃花源记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广东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中考解读 阅读理解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第一节 课内文言文阅读 八上 桃花源记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广东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中考解读 阅读理解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第一节 课内文言文阅读 八上 桃花源记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知识储备,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知识储备,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知识储备,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知识储备,一、重点词语通假字便要还家,(通“邀”,邀请),.,知识储备,古今异义芳草鲜美阡陌交通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便扶向路,(妻子:古,妻子和儿女;今,,(古:鲜艳美丽。今:指食物味道好),. .,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古:不要说,(更)不必说。,(古:交错相通。今:指运输

3、事业),.,. .,. .,今:表示条件关系的连词,. .,(古:沿、顺着。今:搀扶),知识储备,词类活用渔人甚异之欲穷其林,.,(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对感到诧异),.,(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知识储备,一词多义舍:便舍船,从口入 屋舍俨然寻:寻向所志 寻病终志: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丢下),.,(房屋),(动词,寻找),(随即,不久),(做标记),(做下的标记),知识储备,其他重点实词落英缤纷仿佛若有光 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皆叹惋 便扶向路及郡下,诣太守寻向所志,遂迷欣然规往 后遂无问津者,(落英:落花。缤纷:繁多而错杂的样子),

4、(隐隐约约),.,.,.,.,.,.,. .,.,. .,. .,(整齐的样子),(类),(田间小路),(全部),. .,(指老人和小孩),(感叹,惋惜),(从前的、旧的),. .,. .,(及:到了。诣:到),(终于),(计划),(渡口),.,. .,.,知识储备,二、内容理解1.文章中心:文章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相对立的美好社会,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摆脱压迫和剥削,向往安定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2.文章脉络: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即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离开桃花源。第段:写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1)明确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人物身份。作用:似真实虚,以

5、实写虚,让人感觉桃花源里发生的事情是真的。,知识储备,(2)描写桃花林美景的作用:渲染神秘色彩,吸引读者,也为下文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3)“忘”“忽逢”“甚异”“欲穷”四个相承接的词语,生动地揭示出渔人一连串的心理活动,从侧面衬托出桃花林之美。第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所见的美景。 描绘理想的生活图景,与当时战乱纷扰、社会黑暗、人民生活困苦的现实形成强烈的对照。,知识储备,第段: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及桃花源淳朴的社会风尚。(1)桃花源人来到这个地方的原因:“先世避秦时乱。”(暗写作者对秦汉以来,特别是东晋中期以来黑暗腐朽的现实社会的否定)(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6、和“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这两句表现了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和桃花源真诚淳朴的社会风尚。,知识储备,(3)桃花源人“皆叹惋”:反衬了世人的不幸,同时也表现了桃花源人对战乱的厌恶,对没有压迫、没有剥削、自食其力、和平恬静的理想社会的追求。(4)“不足为外人道也”表明桃花源人不想外人来干扰他们宁静和平的生活,同时设下悬念,使下文再寻桃花源未果的故事更加离奇。,知识储备,第段:写渔人离开桃花源,太守等人先后探访桃花源未果的情形。(1)文中表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的描述: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 虚构的目的:表达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2)写太守遣人以及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作用:增添桃花源的神秘色彩;暗示这是一个虚构的理想社会。,知识储备,三、写作特色1真假结合,虚实相生。开头明确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人物的身份。文末的刘子骥是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与陶渊明处于同一时代,这些都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又给人虚无缥缈的感觉。2曲折回环,层层设疑。文章采用了层层设疑的写法,激发读者的兴趣。3语言精练、准确、质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