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考,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大纲中化学教学的目的第一点: 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几种常见的元素和一些重要的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初步认识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一、我国化学课程标准对实验的要求 二、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三、目前中学化学实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一、我国化学课程标准对实验的要求,实验是学生学习
2、化学、实现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辩论等也是积极的学习方式。这些活动本身就是化学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实现化学课程目标的基本保证。,课标的内容标准中一级主题科学探究包含了三个二级主题,其中一个就是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化学课程要求学生遵守化学实验室的规则,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并对实验技能提出如下要求:,1、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 2、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3、初步学会配制一
3、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4、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5、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6、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二、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一)通过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具有千变万化的现象,是唤起初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利用实验的趣味性和直观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刚接触化学,用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来吸引学生。,例如在初三化学的第一课上增添一系列趣味性实验,如喷雾写字颜色发生变化、烧不坏的手帕、
4、空杯生烟等一系列带有魔术色彩的实验,使学生觉得新奇,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随着向学生提出一系列日常生活实例的设问,使学生觉得现有的知识不够,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化学的决心。,(二)通过化学实验可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学生刚接触化学实验,总有一种神秘感,不知道该“看”些什么;这时老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观察的范围,在实验前,要求学生观察药品状态,仪器形状,连接方法,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反应中产生的多种现象,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要作全面观察,及时纠正学生的片面性。,例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学生往往只注意火星四射而忽视瓶底产生的黑色固体(Fe3O4)。又如酸
5、碱中和实验,酸碱中和恰好完全时,酚酞指示剂变色的时间很短,指导学生捕捉瞬间突变的现象,培养学生的敏锐性。在实验过程中,不但要“看”还要让学生“摸”(如反应中的放热、吸热现象)“闻”(气体的气味、如氨气、二氧化硫)从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教师要设计一系列问题,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在教学中循循善诱,适时点拨,逐步培养具体、全面、深入地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使学生的思维从表象到本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这种围绕演示实验层层设疑,不断深入的教学,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三)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亲自实
6、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技巧;而后巩固验证,加深和扩大他们所学得的理论知识。,例如:学生做粗盐提纯的实验时,常因仪器不干净,过滤时漏斗里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做不出理想的实验效果,教师就应及时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找出操作上的错误后,重新操作,保证实验现象明显,效果良好。学生动手操作,掌握了一定的实验基本技能后,坚持经常练习,久之就会熟能生巧。尤其是对化学实验操作考试作用明显,事实证明,通过组织分组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四)通过生活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以致用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最好途径,只有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
7、中的实际问题,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学习了燃烧的条件,就知道在生活中如何使燃料充分的燃烧,节省能源;知道铁在潮湿空气中容易生锈,才能有效的防止铁生锈隔绝空气和水,可以采用刷漆、涂油、电镀、搪瓷等方法,知道碳酸钠(或碳酸氢钠)能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就会解释蒸馒头时为什么要在酵面里放碱,知道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在烧水时水快沸腾时有气泡产生(溶解在水中的空气因温度升高而溶解度减小),喝汽水后有降温作用(二氧化碳逸出带走热量)。,(五)通过探究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化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它教学手段所无法替代的。”通
8、过化学实验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常言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在实验中动脑、动手,承受着实验失败的挫折,分享着成功的快乐与喜悦,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习和体验化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理解科学概念及科学的本质,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掌握对自然界进行独立探究的必要技能。,例如:探究蜡烛燃烧生成物的实验中,其中一个步骤是:把罩在烛焰上的烧杯,迅速倒过来,向其中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石灰水有的变化。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实验效果不理想,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同学们通过分析其原因有二个:其一是烧杯罩在烛焰上一段时间后,杯内温度较高,倒过烧杯
9、时,使空气形成热气流,杯中的二氧化碳气体随热气流而散发到空气中了;其二是操作不熟练,把烧杯倒过来后、逗留时间太长,倒入石灰水之前,二氧化碳气体已经散逸了,这样石灰水就没有变浑浊。,找出原因后,对该实验进行改进:将石灰水倒入烧杯,荡洗之后倒掉,将内壁涂有石灰水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这样各小组的澄清石灰水都变浑浊了,实验效果很好。,在以上这些过程中学生可以把化学知识与观察、推理和思维技能结合起来,从而可以能动地获得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学会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来学习化学。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过程,有利于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形成科学的思维品质。,三、目前中学化学实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实验分类:,
10、1、演示实验,2、学生实验,3、课外小实验,演示实验是教师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演示,在操作的同时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种实验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演示实验占有重要位置,它具有两方面的作用:其一,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对所学知识形成比较直观的概念。其二,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对于学生学习实验操作方法,还具有示范作用。,演示实验的这一功能是其他形式的实验所无法体现的。可见,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最生动、最有效的直观手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存在的问题:,1为演示而演示。演示时,只是教师做,学生看,甚至形成“教师忙,学生乱”的局面。对比较复杂的演示实验,教师预先做好,讲课时只是
11、形式主义地让学生看一看,做完演示实验学生还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更谈不上知其所以然了。这样,学生观察时间虽短,课堂节省一些教学时间,但效果很差。,2越俎代庖在进行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时,教师怕学生做不好,损坏器材,浪费时间,效果不明显或是结果错误等原因,能不做的就不做,学生必须做的就自己做。3只是为了引起学生兴趣对待演示实验,采取“耍把戏,变魔术”的做法来吸引学生看热闹。,4缺乏有序组织实验课,学生纪律差;上实验课,仅是为了完成任务;实验结束后不总结,5实验目的单一化仅仅是把演示实验当做某一知识的验证。实验过程中不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特别是忽视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时只是按照教材操作得出
12、实验结果,强调实验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6用多媒体播放录像代替演示实验有句话说“做实验不如看实验,看实验不如背实验”,实际上以这种“看”或“背”的方式代替“做”的做法,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种倒退。,解决方法:,1实验前要让学生明白实验的目的和方法,介绍仪器的使用和作用,指明注意观察哪些实验现象。,2实验中 (1)步骤清晰,操作规范 ; (2)语言准确,讲解适度 ; (3)要密切关注学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切忌教师唱“独角戏”; (4)实验现象清楚,确保实验成功。,3实验后教师做演示实验,不光是要把化学现象演示出来,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演示内容。为此,演示实验做完后,教师要及时把学生在
13、观察中所得到的感性认识总结提高,使之形成概念和理论,达到实验为理论教学铺路架桥的目的。,初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好奇心强,好动的天性,据我几年来的工作经验,他们对亲手做实验有着无限的向往。让学生走进实验室,探索化学世界的奥秘,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习学生形成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获得比较熟悉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存在的问题:,1课堂秩序混乱。实验开始后,学生只顾做实验,不注意听教师讲关于实验操作的要求。 2学生实验时不按操作规程。 3每组人数多,不能保证人人都能手脑并用,独立地做实验。有的学生反复实验,独霸“操
14、作权”,有的学生只看不做,当“观察员”或旁观者。 4实验人数多,教师照顾不过来,指导缺乏针对性。各组的进展情况不一致,导致了小组实验的无序。,1实验前 (1)根据实验室器材尽可能地多分几个实验小组,设置小组组长,提高小组活动的有序性,以使分组实验迅速、有序地进行。 (2)突出“预防”,消除障碍。提示学生当实验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时,要采取的急救措施。 (3)对于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普遍问题,实验前进行适当引导,突破难点,确保实验的成功率。,解决办法,2实验中 (1)把握好指导的内容 (2)把握好指导的时机 对实验速度慢的小组要给予指导 ; 实验失败时,教师要及时启发学生 ; 实验操作过程中,产生危险
15、的情况时,教师要及时指导 ; 发现普遍存在问题时,应及时停止实验,集中指导。,(3)掌握好指导的方法 一是要分组辅导 二是要严格要求 三是忌包办代替 四是要多质疑 五是要鼓励学生改进实验,自己设计实验,3实验后 实验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共同研讨成功和失败之处,并加以分析,去伪存真,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对典型的,有独创精神的实验,应给予鼓励和表扬,也可以让学生登台表演操作,鼓励学生的实验兴趣。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家庭小实验是学生在家中,从日常生活用品中,寻找一些易得药剂或代用仪器,进行简易的实验,由于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内容多变、方法灵活等特点,每个学生都可以动手操作,深受
16、学生喜欢。充分发挥家庭小实验这一功能,组织学生做好教材中家庭小实验,可以弥补传统的实验教学不足,培养了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但是,由于多种原因,不少教师未能充分重视家庭小实验的教学,所以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因此必须重视化学家庭小实验。,家庭小实验,既是对所学知识的一种巩固,又是对所学知识的一种延伸。经过教师在课堂上的演示讲解,学生已基本掌握了一些基础知识,但可能还存在着不少疑问。因此,指导学生完成家庭小实验,一是可以验证自己对所学知识掌握巩固情况,二是可以发现更多的疑问,促进自己进一步的学习,实践证明:教师如果只是要求学生去做家庭小实验,而不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没有
17、提出明确的要求,大部分学生遇到实际困难后是不会去做家庭小实验的。,家庭小实验的实施过程大概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教师拟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动员和组织培训学生,激发学生的热情,使学生明白课题内容及其重要性。第二阶段: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能力的培养,明确实验报告的书写、学会联系学科知识和生活实际、具有初步的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第三阶段:老师布置任务,学生分组自行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进行实验的设计以及实验分析,在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和通过实验探究或查阅资料解决问题。 第四阶段:学生以实验报告、实验论文,图片、新颖实验装置等的方式展示实验成果。教师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18、进行测试分析和评价。,精心选择合适的家庭小实验,指导学生自制仪器和广泛收集生活中的化学药品,教师必须预先考虑该实验所需药品仪器在学生家庭中是否易得,排除进行实验的困难。家庭实验还应具有明确的目的,使学生易于抓住实验重点,正确进行实验。安全性原则是任何实验实施的重要前提,教师必须事先考虑可能发生的意外,防患于未然,保证实验的安全进行。,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方便的材料(玻璃杯、塑料袋、塑料瓶、火柴棒、墨水瓶等)自制一些常见仪器。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有些物质可作化学药品使用,例如:易拉罐、铁钉、铜丝、火柴盒皮(红磷)、铅笔芯、木炭、食盐、纯碱、面粉、鸡蛋壳、生石灰、鲜花、纯净水、自来水、白酒、白醋、废
19、电池拆下来的铜帽、锌片、碳棒等都是化学实验常用的药品。,最后,做好家长工作,争取家长的配合。家长对家庭小实验的支持与否,是影响实验顺利进行的因素,教师应通过多种渠道与家长沟通交流,使家长了解家庭实验对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家庭实验是教材内容之一,是学生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它等同于课外作业,对学生学好化学有很大的帮助,力争家长的配合,在家长的帮助下给学生提供一个进行实验活动的场所和必要的物质,同时家长还可以对实验的安全进行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结束语:有句话这样说:“一首诗应该始于欢乐,终于智慧”,这句话对于化学实验活动同样适用,“始于欢乐”,有趣的化学实验活动充满了吸引力,使人流连忘返;“终于智慧”,通过实验活动,使学生在学到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方法,并将热爱科学、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和情感教育渗透其中。,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