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识储备,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知识储备,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
2、,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知识储备,一、重点词语通假字小惠未徧,(通“遍”,遍及,普遍),.,知识储备,古今异义肉食者鄙牺牲玉帛小大之狱可以一战再而衰,(古:目光短浅。今:卑鄙),.,(古: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牲畜。今:为正义的目的而舍弃自己的生命;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古:案件。今:监狱),.,(古:可以凭借。今:能够),. .,.,(古:第二次。今:又一次),词类活用神弗福也公将鼓之,知识储备,(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名词用作动词,击鼓),一词多义故:公问其故 故逐之,.,.,(原因),(所以),知识
3、储备,其他重点实词又何间焉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弗敢加也必以信小信未孚必以情忠之属也,.,.,.,(参与),(虚报),(为人所信服),.,.,.,(养),(个人专有),(实情),.,(以)实情判断,(尽力做好分内的事),.,知识储备,其他重点实词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既克一鼓作气彼竭我盈望其旗靡故逐之,.,.,. .,(跟从),. .,.,.,(乘车),(大败),驱车(追赶),(既:已经。克:战胜),(振作),(充满,指士气旺盛),.,(倒下),(追赶、追击),.,.,知识储备,二、内容理解1.文章中心:本文选自左传庄公十年,通过记述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及其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阐明了作战
4、必须取信于民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远见卓识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知识储备,2.文章脉络:第段:叙述战前曹刿求见鲁庄公,通过和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开篇就指出战争发生的时间、作战对象、战争的性质和鲁庄公决定应战。乡人的劝阻反衬出曹刿的爱国。庄公前两次的回答说明他把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近臣的拥护和神的保佑上,表现出庄公十足的鄙陋。曹刿对这两次答复都予以否定,指出庄公所说的不过是“小惠”“小信”,并强调了“民从”和“民孚”的重要性,这就初步显示了他的“远谋”。,知识储备,第段:叙述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 文章把庄公和曹刿的不同指挥方式做了对比描述:庄公“将鼓”“将驰”,表现出他
5、在作战中不察敌情,急躁冒进;曹刿则以两个“未可”和两个“可矣”前后映衬,表现出他临阵从容,胸有成竹,善于把握战机。此段又一次把曹刿的“远谋”和庄公之“鄙”做了对比。,知识储备,第段:写曹刿论述这次战争取胜的原因。 先用“既克,公问其故”一句承上启下。“既克”而不知“其故”,足见庄公完全不懂军事,这既印证了开头说的“肉食者鄙”,又自然引出曹刿的论述。以“夫战,勇气也”为根据,提出要选择“彼竭我盈”的时机发动进攻的观点,回答了作战时为什么在“齐人三鼓”之后,他才认为“可鼓”的问题。以大国难测、谨防埋伏为根据,说明了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这就进一步说明曹刿的确是一位有“远谋”的军事家。,知识储备,全文文眼是“远谋”一词。 曹刿:有爱国热情、有政治远见、有长远的谋略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鲁庄公:是个平庸(非昏庸)的国君,虽政治上无能,军事上无知,但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知识储备,三、写作特色1详略安排精当。详细地描写了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对于“请战”“从战”“克敌”及战争双方的对峙与交锋都只是一笔带过。这样的剪裁,对再现军事家曹刿的形象,突出文章中心有很好的作用。2语言十分精练。行文中散句、排比、偶句错落有致,增强了叙事写人的生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