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冬季防火安全教育.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742468 上传时间:2018-11-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冬季防火安全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冬季防火安全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冬季防火安全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冬季防火安全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冬季防火安全教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冬季防火安全教育珍爱生命 远离火灾生命是可贵的,火灾却无情,火灾可以夺走人的生命,也可以摧毁幸福的家园。它是“毁灭”的代名词。冬季气候干燥、用电量加大,火灾的各类诱发因素增多,特易发生火灾事故,我们应该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燃。那么怎样才能远离火灾呢?今天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讲有关火灾预防、自救常识:一、引发火灾原因1、火灾是怎么引起的呢?了解火灾的起因,能帮助我们掌握火的特点,更好地防止火灾的发生。火是一种燃烧现象。燃烧通常须具备三个条件:一要有可燃物,像木材、纸张、汽油、酒精等。二要有空气。三要有明火或一定的温度,这三个条件要同时具备,并且相互作用时才会产生燃烧。要想避免火灾,就要想办法别

2、让这三个条件碰到一起。在日常生活中,除了降低成本和火山爆发、雷击、某些物质自燃引起火灾外,绝大多数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有的人吸烟时,随手乱扔烟头,燃烧的烟头碰到易燃物上就会引起燃烧;一些人喜欢躺在床上或沙发上吸烟,当他迷迷糊糊睡着时,燃烧的烟头掉在被褥或沙发上很容易引起火灾。现代社会,家用电器巳进入千家万户,家庭火灾的危险因素也随之增加。据统计,由于电器设备老化或使用不当引起的火灾,约占火灾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以上。有的人在使用电熨斗、电吹风达到一定温度时,就会引燃可燃物。逢年过节,小朋友们都喜欢燃放鞭炮,鞭炮炸响后,带火的纸屑飞溅开来,一遇上可燃物,马上就会燃烧起火2、火灾的危害自救能力的缺乏

3、是造成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的重要原因,自救能力不仅仅包括家庭防火常识和火场逃生技能,家庭火灾的扑灭也是自救能力最重要的一环,家庭起火,校园起火,往往具有燃烧猛烈,火势蔓延迅速,烟雾弥漫快等特点,如果不及时扑灭,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有时能使整栋楼或整个村庄遭受到火灾危害,因此,了解和掌握一些灭火常识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要了解火灾造成人类死亡的直接原因,归纳起来有三条。1、烟雾中毒窒息死亡,这是火灾致死的首要原因,因为大火烟雾中含有大量一氧化碳,吸入后立即与血红蛋白结合成为碳氧血红蛋白,当人体血液中含有 10%的碳氧血红蛋白时,就会发生中毒,占 50%时就会窒息死亡。2、被火烧死3、跳楼摔死,多数

4、发生在高楼失火,又缺乏自救知识,被火逼得走投无路而跳楼摔死二、怎样预防火灾发生防止火灾发生的关键,是做好火灾的预防工作。广大师生要认真贯彻消防法规,自觉遵守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预防火灾的发生。在学校首先要教育孩子不玩火,不玩弄电气设备。一是不得带火柴或打火机等火种;二是不得随意点火,禁止在易燃易爆物品处用火;三是不得在公共场所燃放鞭炮,更不允许将点燃的鞭炮乱扔。在火灾现场,小学生等未成年人要坚持先逃生的原则其次,做好重要区域的防火。(一) 学生宿舍防火1、 在宿舍,学生应自觉遵守宿舍安全管理规定,做到不乱拉乱接电线。2、禁止使用电炉、电热杯、热得快、电饭煲等一切电器。3、禁止在宿舍使用明火。

5、4、禁止将易燃易爆物带进宿舍。5、禁止在宿舍内焚烧物品。6、发现不安全隐患及时向管理人员或有关部门报告。7、爱护消防设施,不将灭火器材随意移动或挪作他用等等。(二)教室、实验室的防火在教室、实验室时,一定要严格遵守各项安全管理规定、安全操作规程和有关制度。使用仪器设备前,应认真检查电源、管线、火源、辅助仪器设备等情况,如放置是否妥当,对操作过程是否清楚等,做好准备工作以后再进行操作。使用完毕应认真进行清理。尤其涉及使用易燃易爆危险品时,一定要注意防火安全规定,按照规定一丝不苟地进行操作,用剩的化学试剂,应送规定的安全地点存放。 (三)树林草坪防火学校的树林草坪等植被,不仅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还

6、能起到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侯,维持生态平衡等作用。但是由于杂草多,枯草等地被物以及落到地上的枯枝、残叶、树皮、球果等都可成为引火物。一些树种如油松、侧柏、落叶松、桦树等树皮中含有油脂,大都容易燃烧。一旦发生火灾,很快就会蔓延,而且常常会带来巨大损失。所以在树林草处,更要注意防火,要遵守有关消防法规,做到不使用明火,严禁做容易引起火灾的游戏;严禁在树林草坪中吸烟;一旦发现火灾隐患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秋冬季节封山时段及干旱天气尤其要注意防火。三、失火后如何脱险(一)、发生火灾时人被困在室内怎样呼救? 发生火灾,情况复杂,人被围困在室内,有时不了解周围失火情况,一时不能撤离火场。由于火势凶猛

7、,门窗被封住,烟熏火燎容易迷失方向。人被大火围困在建筑物内向外呼救,外面的人很难听到。因为熊熊烈火形成一道火围墙,向外呼救实际上是很困难的。此时此刻被困的人应保持冷静,人应卧倒在地面上呼救。因火势顺着气流向上升,在低矮的地方,可燃物已经烧过或还有未燃烧之处,呼救的声波可透过这些空隙向外传出。这样外界容易听到呼救声,能够及时设法营救。另外最好的方法是显示求救信号,可以用竹竿撑起,鲜明衣物,不断摇晃,红色最好、黄色、白色也可以,或打手电或不断向窗外掷不易伤人的衣服等软物品,或敲击面盆、锅、碗等。 (二)、发生火灾应如何报警?如果发现火灾发生,最重要的是报警,这样才能及时扑救,控制火势,减轻火灾造成

8、损失。火警电话的号码是 119。火警电话打通后,应讲清楚着火单位,所在区县、街道、门牌号码等详细地址;要讲清什么东西着火,火势情况;要讲清是平房还是楼房,最好能讲清起火部位,燃烧物质和燃烧情况;报警人要讲清自己姓名、所在单位和电话号码;报警后要派专人在路口等候消防车的到来,指引消防车去火场的道路,以便迅速、准确到达起火地点。发现火警应及时报警,这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三) 、火口怎么脱险1、遭遇火灾,千万不要惊慌失措,要根据火势实情选择最佳的自救方案。要冷静地确定自己所处位置,根据周围的烟、火光、温度等分析判断火势,不要盲目采取行动。2、设法脱离险境:1)、身处楼房的,发现火情不要盲目打开门窗,

9、否则有可能引火入室。 也不要盲目乱跑、更不要跳楼逃生,这样会造成不应有的伤亡。可以躲到居室里或者阳台上。紧闭门窗,隔断火路,等待救援。有条件的,可以不断向门窗上浇水降温,以延缓火势蔓延。 若因火势太猛,必须从楼房内逃生的,可以从二层处跳下,但要选择不坚硬的地面,同时应从楼上先扔下被褥等增加地面的缓冲,然后再顺窗滑下,要尽量缩小下落高度,做到双脚先落地。2)身处平房的,如果门的周围火势不大,应迅速离开火场。反之,则必须另行选择出口脱身(如从窗口跳出),或者采取保护措施(如用水淋湿衣服、用温湿的棉被包住头部和上身等)以后再离开火场。 如果在火场上发现自己有可能被火围困时,要分秒必争地设法脱险。首先

10、判明火势情况,选择一条最安全可靠的路线,并且要迅速的做些防护准备。如把质地较厚的衣服或棉被用水浇湿后,披在身后,在大人的带领下勇敢地冲出火场。如果逃生路线上充满烟雾,可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顺着墙角,弯腰或匍匐前进穿过烟雾区。3)、若发现门、墙发热,说明大火逼近,这时千万不要开窗、开门,可以用浸湿的棉被等堵封,并不断浇水,同时用折成 8 层的湿毛巾捂住嘴、鼻一时找不到湿毛巾可用其他棉织物代替。4)、在火灾中勿因财物而贻误逃生良机,一旦发生火灾则应因火制宜,在可能情况下,顾及财物,但危急火势下,切不可舍命救物。当家庭火灾发生时,我们该做些什么呢?突然遇到火灾的人由于烟火的恐惧,感到无路可逃时,往

11、往躲到床底下、阁楼里、桌子底下或大衣柜内等,而结果总是凶多吉少。要知道床上用品、桌子、楼板、大衣柜及柜子里的棉织衣物都是可燃物。所以请大家记住:不要躲到角落里去躲避烟火,要设法逃出去。5)、人身上着火后千万不能跑,身上衣服着了火,也别害怕,应迅速脱下或撕下,或者在地下打滚,把火压灭等。记住一定不要穿着已经着火的衣服快速奔跑,因为人跑动时会产生风,火趁风势会着得更厉害。跑,不但不能灭火,反而将火种带到别的地方,还有可能扩大火势,这是很危险的。应该尽量先把衣服脱掉,浸入水中或用脚踩灭;如果来不及脱衣服,也可以卧倒在地上,把身上的火苗压灭;可以跳入附近的水池和水塘内灭火,如果烧伤面积大,就不能跳入水

12、中以防感染;切忌用灭火器直接向着火人身上喷射,因为多数灭火器的药剂会引起烧伤的创口产生感染。被火困在屋里无法脱险时,卫生间是个相对安全的地方。在卫生问里,可以用毛巾塞住门缝,把水泼在门上降温。在浴缸里放满水,万不得巳,人躲在水中。此时多赢得一分钟,就多一分生的希望。 同学们,发生火灾时,如山火、森林大火等,学生不参与,也不提倡学生直霎参与风义勇为,但是并不是视而不见,你可以通过间接方式去实施见义勇为如报警,找人救等。同学们你们是国家的栋梁,是 21 世纪的主人,愿同学们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机智勇敢地处置遇到的各种异常情况或危险。同学们, “安全就是幸福,生命就是财富” ,拥有生命,才会拥有幸福,让我们珍爱生命,用全身心的爱,去拥抱美好的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防火建筑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