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 1 页 共 20 页 第八课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道理本来很简单:失去当然也是人生的正常现象。整个人生是一个不断地得而复失的过程,就其最终结果看,失去反比得到更为本质。我们迟早要失去人生最宝贵的赠礼生命,随之也就失去了在人生过程中得到的一切。有些失去看似偶然,例如天灾人祸造成的意外损失,但也是无所不包的人生的题中应有之义。 “人有旦夕祸福” ,既然生而为人,就得有承受旦夕祸福的精神准备和勇气。至于在社会上的挫折和失利,更是人生在世的寻常遭际了。由此可见,不习惯于失去,至少表明对人生尚欠觉悟。一个只求得到不肯失去的人,表面上似乎富于进取心, 实际上是很脆弱的,很容易在遭到重创之后
2、一蹶不振。 (习惯于失去)少 小 离 家 老 大 回 , 乡 音 无 改 鬓 毛 衰 。美字体赏美文我的中学和大学生活(节选)杨振宁第 2 页 共 20 页 1937 年抗战开始,我们全家离开北平,回到合肥,1938 年到了昆明刚刚成立的西南联大。刚去时没有房子,在城西北郊外盖一些茅草房,一个茅草房里放 20 个双层床,可以住 40 个同学。就在这样非常简陋的宿舍里我过了 6 年的生活。当时非常简单,饭堂没有板凳和椅子,大家都站着吃,饭是粗米,里面常有糠皮、小石子。在西南联大研究院的两年,我最熟的两个朋友是黄昆和张守廉,我们三人在物理系是同班研究生,后来都出国得了博士学位。黄昆 1951年回国
3、。1950 年代半导体是一个新兴的物理学研究方向,黄昆在 20 世纪 50 年代把半导体物理学引进中国。他在 2000 年得到中国第一次颁发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江泽民主席亲自给他颁奖。我们三个人当时在西南联大有一阵子是同屋,非常熟,而且我们都是在物理学、量子学方面研究,我们经常辩论,这些辩论对我们以后对学术的了解有决定性的影响。我后来在一篇文章上这样描述我们的生活, “学校里没有饮用水,所以同学们常常晚饭后去校外的一个茶馆喝茶,两个铜板,大家坐上两三个小时高谈阔论。喝茶的时候加一盘花生米已经是非常享受了,可是我们没有更多的苦楚,我们不觉得颓丧,因为我们有获得知识的满足和快乐。这种十分简单的生
4、活却影响着我们对物理的认识,形成了我们对物理工作的热爱,从而对我们以后的研究历程奠定了基础” 。西南联大六年对我一生有重要的决定性影响,那时日本军队占领了第 3 页 共 20 页 全国最重要的城市,要灭亡中国。同学们有深度的忧患意识,这个忧患意识现在回想起来对我们有决定性的影响。我们知道在这个时期我们能坐下来读书是极不容易的事情,所以大家都十分努力,后来有大成就的人很多。我认为是忧患意识促成了抗战时期全国艰苦奋斗的精神,“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是我们这一辈人永远不会忘记的歌词。今天,每当听到这个歌词唱出来,我还是有触及灵魂的感受。也是这种忧患意识,使得我们这一辈中国大学生发奋努力,当然我们也
5、还碰到发展我们能力的机遇。因为以后的几十年是全世界艰苦的时期,也是发展的时期。我们这一辈人后来有机会帮忙创建政府机构、各个大小层面的工商金融行业、国防工业、科技研究、教育事业等等,也应算是幸运。今天的时代是什么样呢?是充满活力、全国高速发展、中华民族复兴的大时代。今天中华民族的实力在高速成长,一个国家的 GDP 增长率达到每年 5%,就是非常骄人的事情。而中国这些年发展速度高于每年 10%,这么多的人口这么高速发展,在人类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成长在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国家里,在这样一个史无前例的大时代,请不要忘记要抓住大时代所给你们每一个人的机会。杨振宁教授认为:知识是互相渗透和扩展的,掌握知识
6、的方法也应该与此相适应。当我们专心学习一门课程或潜心钻研一个课题时,如果有意识地把智慧的触角伸向邻近的知识领域,必然别有一番意境。在那些不熟悉的知识链条中的某一环,则很有可能得到意第 4 页 共 20 页 想不到的新发现。对于那些相关专业的书籍,如果时间和精力允许,不妨拿来读一读,暂弄不懂也没关系,一些有价值的启示,也许正产生于半通之中。适用角度本素材可以应用于“读书” “学习方法”等话题作文中。示例用心阅读每当我们迈入浩如烟海的图书馆时,眼前的“书山”不时让我们震惊:在这贯穿古今,兼容中西的著作中,我们怎样阅读,阅读什么?是深阅读, 还是浅阅读?在我们眼中,这些都不重要,我觉得,最重要的,就
7、是用心阅读,用心体会! 用心阅读,我 们能体验中华五千年的香韵,能品味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清幽和旷达,能体验李太白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豪迈,能体验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正气凛然,更能体验李清照那“凄凄惨惨戚戚”的忧愁与悲愤。 阅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有的人读死书,有的人死读书,有的人品其文化内涵,有的人知其“大意” ,有的人浅阅读,有的人深阅读,然而不管怎样阅读,我们只要用心,便能品出其文墨芳香。 五柳先生的阅读方法也许值得我们借鉴,在这个竞争激烈、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已经没有太多的时间去阅读,不求甚解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步调。但是,他也没有完全
8、地用放任自流的方法去面对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无论怎样,我们要有用心去面对的信心。 用心去体验,用心去品味,我们能体验出五彩的人生,能品味绚第 5 页 共 20 页 丽的生活。许多饱学之士,英雄豪杰都受书的影响,他们有的潇洒大方,有的气宇轩昂,精神饱满,在无数人的 脸上,洋溢出的是阅读带给他们的自信,国学大师季羡林饱读诗书,成了一代享誉文坛,兼容百家的大师,他用心体验了世界,用心品味了古今,使他成为光耀文坛的一颗巨星。 在当今世界,有很多文坛巨匠和仁人志士,他们用阅读看遍世界,用阅读了解古今。阅读也成了一种我们认识世界,了解社会的工具和窗口。 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的阅读方
9、式,就像五柳先生不求甚解那样,但无论怎样,要用心去体验,用心去品味,要用心去寻求书中的真理。 用心去阅读,博览群书,用心去阅读, 潇洒走世界,只要我们用心去品味,用心去体验,那么整个世界都将在我们的眼中! 用心品味人生,用心体验阅读,我们的人生终将辉煌!(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美文赏读杨振宁的灵感董 桥杨振宁 1942 年在昆明西南联大得学士学位,1944 年得硕士学位,1945 年圣诞节前后到了芝加哥,1946 年 1 月正式报名进芝大当研究生,1957 年和李政道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金。杨振宁于 1994 年出版了 SELECTED PAPERS(以下简称论文选集)一书, 1945-1980 w
10、ith Commentary,全书共 585 页,前头 82 页是他给书中各文写的“评注”,隐约回顾他大半生的心路历程,既抒情又平实,英文干净而有风韵,很有点近代西方物理学家写文章的清丽笔调。 第 6 页 共 20 页 爱因斯坦的文采早就出了名了,一生所写论文、讲稿、书信毫不枯涩,感人至深;詹姆士 华生写双螺旋链,谈的虽是发现去氧核糖核酸的经过,但全书反映出二次大战后英国的整个气氛,处处是个人性格和文化传统的倒影,理性的铺陈和感性的抒发都恰到分寸;我编这部书的中译本,中英文逐字逐句对读,真的如沐春风,很替学文科的人担心出路! 这本书在西方畅销,是意料中的事。杨振宁在论文选集“评注”里说,在每一
11、个创作领域里,品味加上学力、性情和机缘,决定了风格的高低,也决定了贡献的大小。物理学原是客观研究物质万象的学科,说物理学家的品位和风格居然对其物理学的贡献影响至深,乍听有点不可思议;其实,物质万象自成结构,物理学家对这套结构的观感概念,对千种万种特征的爱恶偏颇,正是个人鉴赏品味其来有自的道理。因此,杨振宁说,品味与风格对科学研究这样重要并不奇怪,这跟文学、艺术和音乐是一样的。 物理学家的文章善用隐喻明喻的手法,更可烘托严谨的逻辑演绎,化抽象为具象。美籍奥国物理学家 P.傅兰克说,他有一次跟爱因斯坦谈起一位研究成绩平平的物理学家,说他老爱处理一些极大极困难的问题,可惜始终毫无结果。爱因斯坦听了竟
12、说:“我佩服这种人;我最看不惯那些只愿意在一块木板上找最薄、最容易打孔的地方做许多洞的科学家。 ”杨振宁在他 1961 年写的基本粒子:一篇原子物理学简史论文里引过这段掌故。论文谈到物理学上对称原理的部分,举了中国格子窗、南朝祭祖铜器方鬲、荷兰艺术家艾雪的武士策马图案做比喻,生动有趣。美籍德国数学家赫曼瓦尔谈 到奥国物理学家、哲学家欧纳斯特马哈试验磁针与电线平行则磁针偏转方向会因电流的方向而定时,也用夹在两堆相同稻草堆中的驴子比喻磁针,说是驴子“没有理由要决定向左或第 7 页 共 20 页 向右”,简直一针到肉!杨振宁很欣赏这样的灵感。李政道和杨振宁开始研究对称原理中左右对称问题的时候,似乎正
13、是中国左右两方对峙激烈的时候,这两位物理学家选择了物理学上的这个课题做研究,想来更是品味与风格之余的政治意识在作祟,想象力因此发挥得加倍淋漓。杨振宁曾经指出,在日常生活中,左和右极不相同,而物理定律却经常显示左右完全对称,此所以量子力学有守恒定律或宇称守恒之说;他一度极感困惑,把高能物理学家比喻成一个困在黑房里摸不着房门的人。到了 1956 年夏天,他和李政道终于得到一个反传统观念的结论,认为对称性 C、P 及 T 在基本粒子间占优势的作用中是守恒的,而在弱作用中就违反旧说。易言之,在弱作用中,左右对称性经吴健雄等实验证明并不遵守左右对称律。杨振宁当时马上打电报告诉正在处女岛度假的美国物理学家
14、欧本海默,欧本海默回电说:“走出房门”,诚恳,切题,风趣! 但是,杨振宁在一次演讲中还是说:“看来神在创造宇宙的时候,也愿意某些对称性被普遍而不完美地遵守。 ”今日中国的左右不对称发展路向,也只好用杨振宁论文中的话,认定是“自然还不曾充分揭露她自己而已”! 1961 年 1 月,杨振宁看电视看到肯尼迪就职典礼上诗人佛洛斯特朗诵没有保留的奉献(The Gift Out right) ,若有顿悟,着手办理申请入籍手续。可是,在 这部论文选集里,他说他对物理学的鉴赏品味是当年在昆明求学时代养成的;这部书的扉页上有四个中国字:“献给母亲。 ”(选自小作家选刊2002 年第 3 期,有删改)第 8 页
15、共 20 页 一、基础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底蕴(yn) 胆略(l)负笈(j) 光明磊落(li)B纨袴(wn) 造诣(y)散射(sn) 艰难竭蹶(ju)C契机(q) 不啻(ch)精髓(su) 一语中的(d)D隽永(jun) 跻身(j)迸射(bn) 真知灼见(zhu)解析:B 项“散”读 sn。C 项“的”读 d。D 项“迸”读bn。答案:A2下列成语依次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梦想是一个民族保持生机、激发活力的源泉。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 美好梦想没有_和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_ 、坚忍不拔是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基因。回望历史,面对列
16、强的坚船利炮,中华民族奋起抗争;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_,中国人民_;面对现代化征程中的困难与挑战,中华儿女怀揣中国梦。一路高歌前行。梦想的太阳,已经在东方地平线上喷薄而出, 灿烂的朝霞正光耀在我们的眼前。A坚贞不屈 自强不息 百废俱兴 奋起直追B坚定不移 自强不息 百废待兴 奋发图强C坚贞不屈 生生不息 百废待兴 奋发图强第 9 页 共 20 页 D坚定不移 生生不息 百废俱兴 奋起直追解析:这是一道根据文章填写成语的题目,成语的意思都很好理解,关键注意上下文,第一个空注意前面的“梦想” ,只能用“坚定不移” ,第二个后面是“精神” ,只能用“自强不息” ,第三个空前面是“成立之初” ,所以用
17、“百废待兴” ,最后一空后面是“困难和挑战” ,只能用“奋发图强” 。答案:B3选出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 )A这样重大的问题,你事先既不请示,过后更不报告,这种做法是不符合财务制度的。B人眼从外界获得的信息,虽然比其他感觉器官多得多,但是有些是其他感觉器官所不能获得的。C既然他们吹牛是为了捞钱骗钱,那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在钱上抽他们的筋,凡吹牛者上税,就按他们吹的上税。D还有些作物品种,不但能够抗病,而且因为体内缺乏侵入的病菌所需要的某些营养物质,病菌侵入后无法生存。解析:A 项, “更”改为“又” ,B 项,内容是 递进关系,不是转折关系,D 项 ,句子内容是因果关系,不是 递进
18、关系。答案:C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_,这就是仇恨。有人狂热崇拜,也有人恶意辱骂。_,或者不妨说它表明了人们的赞同_。谁戴桂冠谁就招打,这是一条规律,咒骂的低劣正衬出欢呼的高尚。崇敬总是有它的对立面的有利害矛盾产生的强烈冲突第 10 页 共 20 页 崇拜正好表现了人们的心悦诚服仇恨与辱骂正好表现人们的反对后人视反对者的叫骂声为一种赞美之辞反对者的叫骂往往会被后人视为一种赞美之辞A BC D解析:根据文段第二句可知,第一个横线处宜填入与“仇恨”相对的词,故第一空宜填入,由此排除 B、C 两项。句“仇恨与辱骂”紧承上句的“恶意辱骂” ,故第二空宜填入,由此排除 A
19、项。故正确答案为 D 项。答案:D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8 题。家学渊源1922 年 10 月 1 日,杨振宁诞生于安徽合肥,他是家里五个孩子中的老大。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政治黑暗,军阀混战,国破民贫,百姓颠沛流离。幸运的是,杨振宁出身于一个以读书立业为价值取向的书香门第,良好的家庭学养,使他得以健康成长。杨振宁的父亲杨克纯(字武之),早年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在杨振宁 10 个月大的时候,他考取省官费负笈(j )美国,历时五年,获芝加哥大学数学博士学位,于 1928 年归国。归国后,先后执教厦门大学、清华 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学校。杨武之先生是一个学养深厚,为人光明磊落,有深厚
20、民族感情的人。他的一生,就是不畏艰苦、努力 读书、正直做人的一生。他 9 岁丧第 11 页 共 20 页 母,12 岁丧父,寄于 亲戚篱下, 阅尽人间冷暖,从而发奋读书,坚持不与纨袴(wn k)子弟和不求上 进者为伍。他常以此告诫和教育他的孩子。他还经常给孩子们讲中国历史,讲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让孩子们了解和热爱自己的祖国;他本人颇具中国古典文学造诣,也常让孩子们诵读优秀的中国古典诗词名曲,令他们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在中国大地发生战乱而孩子们无法坚持到学校学习的情况下,他会亲任家庭教师,从一切可能之处借阅画报书籍,督促孩子们读书学习。家里的客厅时常挂着一块黑板,那是父亲和孩子们讨论难
21、题、传授知识的工具。作为一个大学教授,他主张凡教育者,首要处就是要知人,认识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短处,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克制短处,才有成大器的可能;他还主张教师除了教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也应教学生思想方法、学习方法、品德和道德修养。毫无疑问,他的这些教育思想将首先对自己的儿女实施。杨振宁的母亲是一个意志坚强、贤惠、克勤克俭的妇女,为了一家七口人的冷暖温饱,她日夜操劳,凡事亲力亲为,把一个家安排得井井有条。她也颇有见识,反复嘱咐儿女奋斗万万不可以升官发财为目的。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杨振宁从小就成为聪颖好学、品行端正、奋发向上、 兴趣广泛的孩子。尽管由于父亲工作的变换、战乱的影响,杨振宁的中小学转
22、换了好几所学校,但他一直是学校里的佼佼者。小时候的杨振宁就有远大志向。有一次,父亲给他讲历史、数学、诺贝尔奖,他 认真地对爸爸说:“我长大了也要争取得诺贝尔奖。 ”父亲慈祥地笑了, “好好学吧!”父亲欣喜地看到孩子身上有一种特殊的气质智慧超群,见识过人,热情而有毅力,他从心底里盼望儿子能成为一块好料,一个有出息的人!中学时代,杨振宁的数学学得非常好。父亲是研究数论 和群论第 12 页 共 20 页 的数学家,他便从父亲那里接触了群论初阶。他常常被父亲书架上一本群论书中美丽的插图所迷住,引发了许多遐想。这一切对他日后醉心于物理世界对称性的研究,不能说没有一种潜在的启蒙作用。1937 年,抗战爆发
23、。北京大学、清 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迁到昆明,合并办学,称 为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这是当时中国最大的科学教育中心。清华大学南迁,在清华大学任教的父亲也随校南迁。杨振宁跟随父母辗转跋涉,先回合肥三个月,然后又取道汉口、广州、香港、越南的海防和河内、云南的河口,最后到达昆明。在父亲的鼓励下,只读过高中二年级课程的杨振宁,以同等学力参加了大学统一招生考试。在全国两万名考生中,他以榜上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被西南联大录取。注:负笈:指游学在外。笈,书箱。数论是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整数性质以及和它有关的规律。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就属于数论的范畴。研究群的性质的理论称为群论,它是抽象代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4、。群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指的是只具有一个运算的抽象代数结构。5为什么说从出身来看杨振宁是幸运的?答:_答案:因为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政治黑暗,军阀混战,国破民贫,百姓颠沛流离,而杨振宁出身于一个以读书立业为价值取向的书香门第,良好的家庭学养,使他得以健康成长。6杨振宁的父母各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对杨振宁的成长和发展各有哪些影响?答:_第 13 页 共 20 页 _答案: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先生是一位留美数学博士,大学教授。他是一个学养深厚、为人光明磊落、有深厚民族情感的人。杨振宁的母亲是一位坚强贤惠、任劳任怨、勤俭持家的妇女,并且也颇有见识。她对杨振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反复嘱咐儿女奋斗
25、万万不可以升官发财为目的。他对杨振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经常告诫和教育孩子发奋读书,不与纨袴子弟和不求上进者为伍;经常给孩子们讲述中国历史知识及重要历史人物,让孩子们了解和热爱自己的祖国;凭着自身的古典文学造诣,引导孩子们诵读优秀的中国古典诗词名曲,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在国家发生战乱而孩子们无法坚持到校学习的情况下,他亲任家庭教师,借阅画报书籍,督促孩子们读书学习;他有着先进的教育思想,并首先运用这些思想教育自己的儿女;研究数论和群论,尤其是群论研究,引起杨振宁的兴趣和遐想,对他日后醉心于物理世界对称性的研究具有潜在的启蒙作用。7杨振宁的父亲有着怎样的教育思想?请联系现实,谈谈这种思想对
26、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有何启发。答:_答案:他的教育思想是:凡教育者,首要处就是要知人,认识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短处,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克制短处,才有成大器的可能;主张教师除了教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也应教学生思想方法、学习方法、品德和道德修养。这种教育思想直至今天仍有其强烈的现实意义。他启发我们:教育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尊第 14 页 共 20 页 重其个性,扬长避短,因材施教;教师教学中必须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关注学生的感受,要目中有人(学生) ,而不应目中无人,唱独角戏,搞满堂灌;要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博专结合;教学中除了研究教法,还要研
27、究学法,加强学法指导,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一个合格的教师,除了承担授业,即教授学生学业的任务之外,还承担着传道和解惑的任务,即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的任务。(只要意思对即可)8从选文可以看出,杨振宁之所以能取得辉煌的成就,除了深厚的家庭渊源外,还有什么有利的外部条件?答:_答案:抗战爆发后,北大、清华、南开南迁昆明联合办学,成立西南联合大学。只读过高中二年级、随父亲南迁昆明的杨振宁在父亲的鼓励下,以同等学力参加了大学统一考试,并以优异成绩考取了西南联大,这一高手云集、名教授荟萃的全国高等学府和最大的科学教育中心,无疑为杨振宁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外部条件。三、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
28、,完成 912 题。数学奇才华罗庚无论研究数学中的哪一个分支,华罗庚总能抓住中心问题,并力求在方法上有所创新。他反对将数学割裂开来,永远只搞一个小分支或其中的一个小题目,而对别的东西不闻不问。他将这种做法形容为“画地为牢” 。他曾多次告诫学生:“我们不是玩弄整数,数论跟其他分支是有密切关系的。 ”在数论导引中,华罗庚首先强调的就是数第 15 页 共 20 页 学的整体性与各部分之间的联系。1945 年,尽管华罗庚已经是世界数论界的领袖学者之一,但他并不满足,决心中断他的数论研究,另起炉灶。关于他改变自己研究方向的主要原因,正如他以后多次说的, “假如我当时不改行,大概再写几篇数论文章,我的数学
29、生命也就结束了,但改行了就不一样了” 。“在研究数学时,选准方向拼命进攻固然很重要,但退却有时也很重要。善于退却,把握住退却的时机, 这本身就是一种艺术” 。他的改行,实际上是其治学之道“宽、专、漫”中的“漫” ,即他在搞熟弄通的分支附近,扩 大眼界,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转到另一个分支,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漫”到其他领域。这样,原来的知识在新的领域还有用,选择的范围就会越来越大。他一直认为,从解析数论中“漫”出来是他一生研究数学的得意之笔。对于我国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华罗庚认为,主要出在太注意方法而忽略了原则。一个数学问题往往要教十几种方法,其实只要一种就够了。学会一种方法,别的自然可以想到。在教
30、学方法上,一种毛病是不少老师不愿意改作业,许多题目自己在黑板上演算一遍,让学生照抄了事;另一种毛病是不愿当堂答复学生的问题,这一种态度最坏。华罗庚上 课时, 对 学生提的任何问题总要在课堂上答复,认为这样可以训练学生如何去“想” 。有时实在解决不了,他也很坦白地告诉学生,他要回去继续想,而不是只顾面子,使问题解决得模模糊糊。他还讲到“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读书方法:“譬如我们读一本书,厚厚的一本,加上自己的注解,就会愈 读愈厚,我们知道的东西也就由薄到厚了。但这还只是接受和记忆的过程,读书并不是到此为止。 由厚到薄是消化、提炼的过程,即把那些学到的东西,经过咀嚼、消化,融会贯 通,提 炼出
31、关键性的问题 来。 ”第 16 页 共 20 页 1979 年 3 月底,华罗庚应英国伯明翰大学邀请,去英国讲学,历时八个月,其间还应邀到荷兰、法国与联邦德国访问了一个多月。7月下旬, “解析数论会议”在英国达勒姆召开,华罗庚应邀参加,他的学生王元与潘承洞也参加了。王元代表华罗庚和他自己做了“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的大会报告,潘承洞做了“新中值公式及其应用”的大会报告。一些白发苍苍的数学家用“突出的成就” “很高的水平”等评语,赞扬 中国数学家在研究解析数论方面所作的努力,并向华罗庚表示祝贺。通过对欧洲的访问,华罗庚深刻领悟到“班门弄斧”这个成语是要人隐讳缺点,不要暴露,不如改成“弄斧必到班
32、门” 。他每到一个地方去演讲,必 讲对方最拿手的东西,其目的就是希望得到帮助与指教。他形象地说:“你要耍斧头就要敢于到鲁班那儿去耍,如果他说你有缺点,一指点,我下回就好一点了;他如果点点头,就说明我们的工作有相当成绩。 ”在数论导引的序言里,华罗庚曾把搞数学比作下棋,号召大家找高手下,即与大数学家去较量。1982 年,在淮南煤矿的一次演讲中, 华罗庚还将“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悔大丈夫”改成“观棋不语非君子,落子有悔大丈夫” 。意思是说,当你看到别人搞的东西有毛病时,一定要指出来,当你发现自己搞的东西有毛病时,一定要及时修正,这才是“真君子”与“大丈夫” 。可见,华罗庚的这些想法是一脉相承的。
33、(摘自王元华罗庚)9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华罗庚认为,研究数学如果把它割裂开来,只研究某个分支或其中一个小题目,不考虑“左邻右舍” ,就无异于“画地为牢” 。第 17 页 共 20 页 B在华罗庚看来,研究数学选定一个方向深入钻研很重要,但也要善于把握进退时机,该退却的时候就应该及时退却。C王元与潘承洞在国际数论学术会议上,报告了他们各自在解析数论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受到与会代表的好评。D通过对欧洲的访问,华罗庚深刻认识到,只有得到国外数学界“鲁班”的指点与肯定,才能达到“耍斧头”的最高境界。E本文撷取华罗庚的若干人生片断,描写了他刻苦自学成才、研究数学的传
34、奇经历,表现了一位杰出数学家的重要成就和贡献。解析:C 项王元是代表华罗庚和他自己作报告。 D 项“只有得到国外数学界鲁班的指点与肯定,才能达到耍斧头的最高境界”,说法不正确。 E 项本文并没有描写他刻苦自学成才的经历。答案:AB10从解析数论中“漫”出来是华罗庚一生研究数学的得意之笔,这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答:_解析:解答本题,要理解华罗庚的“漫”的含义,分析他的“漫”的具体所指,在数学领域的拓展,分析“漫”对华罗庚取得数学成就的巨大作用,从这几方面归纳总结。答案:他的数论研究已经达到真正的高水平;原有的研究领域已无发展空间,改行可使他的选择范围越来越大;由此及彼,自然“漫”出,使他的数
35、学生命焕发光彩。11华罗庚的数学教学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简要说明。答:_第 18 页 共 20 页 解析:解答本题主要结合第三段中华罗庚教学方法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概括。答案:不仅注重方法,更注重原则;重视改作业和回答学生问题,启发深入思考;教给学生“由薄到厚” “由厚到薄”的读书方法。12 “班门弄斧” “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悔大丈夫”都是具有广泛影响并流传至今的熟语,华罗庚却从另一个角度翻出新意。对此,你认为华罗庚的改动有没有道理?请谈谈你的看法。答:_解析:本题具有开放性,回答时应在联系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题目中的条件和要求。本题中华罗庚新解熟语,是出于他对数学研究的独特理解,强调了他
36、认为数学研究的重要精神。答题时要有自己鲜明的观点,并作出合理的解释,答案不唯一,也不需要面面俱到。答案:观点一:有道理。华罗庚的改动很有创造性。“弄斧必到班门” ,敢于与高手过招,才能得到帮助与指教,提高自己;“观棋不语非君子” ,发现别人的研究有不足,应主动指出来;“落子有悔大丈夫” ,发现自己的研究有缺点,也一定要及时改正。观点二:没有道理。华罗庚的改动会造成对这些熟语的误解。“班门弄斧”只是告诫人们不要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善于藏拙,才能扬长避短;比赛场上,必须尊重棋手, “观棋不语真君子” ;遵守比赛规则, “落子无悔大丈夫” 。观点三:两种说法都有道理,但又都有特定的适用范围。为人做事
37、,切忌“班门弄斧” ;求知问学, “弄斧必到班门” 。第 19 页 共 20 页 赛场观战, “观棋不语真君子” ;乐于助人, “观棋不语非君子” 。弈棋对决, “落子无悔大丈夫” ;知错即改, “落子有悔大丈夫” 。四、语言运用13请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写一句话,谈谈你对金钱的理解。( 句式一致,内容相关,组成排比句 )法律是神圣的,可悲的是一遇到金钱,法律就化为乌有;_;_。天下有尽真的真理,有尽善的道德,有尽美的事物,可悲的是现在都属于金钱之下,因金钱之有而有,因金钱之无而无了。答案:(示例) 爱情是神圣的,可悲的是一遇到金钱,爱情就化为乌有 亲情是宝贵的,可悲的是一遇到金钱,亲情就
38、形同陌路14在下面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读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吗?答案是否定的。_。记忆型阅读是我们缺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因为它容易导致盲从书本知识,从而失去质疑精神。批判型阅读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它不追求_,而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带着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变得更有思想。能通过阅读提出有价值的质疑,_,通过分析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在泛阅读日益普遍的时候更显得难能可贵。答案:阅读分为记忆型阅读和批判型阅读记住死板的书本知识通过想象力来形成有针对性的问题( 需要仔细阅读全文,根据横线上文确定答案)15 “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将于 2014 年 4 月 25 日至 10 月 25第 20 页 共 20 页 日举行,主题为“让生活走进自然” 。下图是 2014 年青岛世园会会徽,会徽名为“七彩花艺”(原图为七种色彩) ,请从图中找出表现其主题和地域特征的部分并简要说明。答:_答案:(1) 会徽核心图形符号是一个人手拿一棵树,体现了“让生活走进自然”的主题。(2)在会徽中有“中国青岛”四个字的篆刻;另外,河流与大海的造型设计也表现了青岛的特殊地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