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八课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 学案.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737200 上传时间:2018-11-17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7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八课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 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八课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 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八课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 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八课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 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八课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 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第 1 页 共 25 页 第八课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对应学生用书页码 P57吴学东,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与人合著预约成功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大学生涯 。梁国钊,广西容县人。广西大学社会科学与管理学院科学技术哲学教授。与人合著预约成功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大学生涯 。杨振宁,1922 年生,安徽省合肥人,我国著名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其于 1954 年提出的规范场理论,于 20 世纪 70 年代发展为统合与了解基本粒子强、弱、电磁等三种相互作用力的基础;1957 年由于与李政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观念被实验证明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外曾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

2、、量子场论、数学物理等领域做出多项贡献。1求学经历杨振宁读小学时,数学和语文成绩都很好。1938 年,他才 16 岁,中学还没有毕业,就考入了西南联大。1942 年,20 岁的杨振宁大学毕业,随即进入西南联大的研究院。1944年在该校研究生毕业。此后他于 1945 年考取公费留学赴美,就读于芝加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1949 年,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开始同李政道合作。2喜获诺奖1949 年,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做博士后,开始同李政道合作进行粒子物理的研究工作,其间遇到许多令人迷惑的现象和不能解决的问题。他们大胆怀疑,小心求证,最终推翻了宇称守恒律,使迷惑消失

3、,问题解决,获得了 1957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3.心系祖国杨振宁谨记父亲杨武之的遗训:“有生应记国恩隆。 ”杨振宁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6 年来,他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学术联系工作,先后被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等校授予名誉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4主要成就第 2 页 共 25 页 杨振宁对物理学的贡献范围很广,包括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除了同李政道一起发现宇称不守恒之外,杨振宁还率先与米尔斯(R.L.Mills)提出了“杨一米尔斯规范场” ,与巴克斯特(R.Baxter)创立了“杨振宁一巴克斯方程” 。美国物理学家、诺贝

4、尔奖获得者赛格瑞(E.Segre)推崇杨振宁是“全世界几十年来可以算为全才的三个理论物理学家之一” 。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吴学东教授、梁国钊教授神往于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精神世界之中。结集出版发表在十多种核心刊物和其他学术杂志上的 70 多篇论文:科研与道德 失败的科学 教子有方诺贝尔奖获得者家教故事 预约成功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大学生涯 诺贝尔奖获得者论科学思想、科学方法与科学精神等,关注和研究涉及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整个人生。从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生命中去研究他们,揭示人的生命价值,这是吴学东、梁国钊教授对诺贝尔奖获得者研究的最大贡献和成功。人物小传生平事迹中闪光点的承载者人物小传的特

5、点Error!人物小传一般不细致地记录与表现传主的生平事迹,也不注重对传主心理、性格的细致刻画,更不可能像文学性传记那样做许多艺术渲染,其任务主要是提供传主的生平事业轮廓,也就是传主主要的经历和他的人生特色。受作者的影响,小传往往表现不同的艺术和风格。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1)负笈(j) (2)纨绔(wn k)(3)造诣(y) (4)夯实(hng)(5)吴大猷(yu) (6)不啻(ch)(7)跻身(j) (8)谬误(mi)(9)热忱(chn) (10)潜在(qin)(11)步骤(zhu) (12)契机(q)(13)租赁(ln) (14)麾下(hu)(15)剔除(t) (16)逃遁(dn)(

6、17)窘相(jing) (18)憎恶(zng)(19)惊愕()(二)多音字第 3 页 共 25 页 1因词而异(1)隽Error! (2)折Error!(3)强Error! (4)胖Error!2一言辨异(5)重庆的冷某一脸沮丧(sn),不知所措。前几天,为家中老人办丧(sn)礼时,狂风袭来,酿成 2 死 21 伤的惨剧。(6)拜谒中山陵时,他拾(sh)级而上,看到有人不断拾(sh)起路边的落叶。二、写准字形(1)Error! (2)Error!(3)Error! (4)Error!(5)Error! (6)Error!三、用准词语1简洁 简捷填一填 他用极其简洁的语言为大家讲解了这种简捷的方

7、法。辨一辨“简洁” ,简明扼要。“简捷” ,简单明了,直截了当。2.学历 学力填一填 拥有博士学历,但教学效果却不佳,看来还是学力重要啊。辨一辨“学历” , 求学的经历,指曾在哪些学校肄业或毕业。“学力” ,指在学问上达到的程度。3.淹没 湮没填一填一场大水淹没了古楼兰城,当年的繁华与文明也湮没在历史的风尘中。辨一辨“淹没” ,指(大水)漫过;(声音)盖过。“湮没” ,指名声或成就被埋没,多指历史久远。四、积累成语1词义理解(1)颠沛流离: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2)继往开来: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3)受益匪浅:指收获不小,有很大的收获,一般指意识形态方

8、面。(4)无与伦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5)引人入胜:引人进入佳境。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6)真知灼见:正确而透彻的见解(不是人云亦云)。(7)束手无策:遇到问题,就像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第 4 页 共 25 页 (8)与生俱来:指生来就具备的。(9)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10)矢志不渝:表示永远不变心。(11)屡见不鲜:常常见到,并不新奇。2辨析正误野性是动物与生俱来的本性,对于有些习性,经过一番驯化也矢志不渝,至少人类目前还束手无策,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辨析:“矢志不渝” ,表示永远不变心。一般用于人。对应学生

9、用书页码 P59结 构 概 览 杨振宁Error!内 容 提 要 本文以传主杨振宁如何“合璧”中西文化,取得事业成功为主线,主要讲述了家庭对其的熏陶。西南联大及美国求学的经历,展示了杨振宁深厚的文化底蕴、过人的胆识及执着、坚定的人生追求,颂扬了杨振宁献身科学的精神,体现了作为炎黄子孙的杨振宁对祖国、对民族的热爱。重 点 解 读 一、阅读 P144147“奠定基业的西南联大”部分,回答问题。1本部分第 6 段表现了什么?对 应 考 点 : 理 解 文 章 内 容 提示:本段引用数学家华罗庚的文字,形象逼真地描绘了西南联大师生艰苦的学习条件,道出了大家坚忍不拔的毅力;也体现了中国科学家深厚的文化底

10、蕴。2本部分第 9 段“挖出了几本压歪了的但仍可用的书本,欣喜若狂”表明了什么?对 应 考 点 : 分 析 传 主 性 格 特 征 提示:表明了当时的杨振宁对书籍的珍爱,从侧面赞扬了他的好学精神。3本部分倒数第 1 段“参天的大树,离不开根本。杨振宁物理学的茁壮根系,在西南联大这片沃土往深里钻,往广处长,为大树的繁茂,汲取着丰富的营养”一句的含意是什么?对 应 考 点 : 理 解 重 要 语 句 的 含 意 提示:这个比喻句非常形象地表现了杨振宁与西南联大的关系,就像一棵大树永远不第 5 页 共 25 页 能离开根一样,杨振宁在西南联大这片沃土,汲取了丰富的营养,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

11、础。二、阅读 P147150“万里寻名师”部分,回答问题。4阅读第 8 段,请简析泰勒的考试方式。对 应 考 点 : 概 括 内 容 要 点 提示:泰勒这种唠家常式的别开生面的口试,独特新颖,足见名家之风采。而杨振宁则如愿以偿,成为泰勒的研究生。5文章为什么详细写投名师的具体过程?对 应 考 点 : 理 解 文 章 内 容 提示:想进行实验物理学方面的研究,弥补在联大的缺陷;突出杨振宁取得成功的艰苦过程;交待杨振宁如何从实验物理学转向了理论物理学的研究;显示三位大师各自对杨振宁的影响。6费米是如何评价杨振宁的? 对 应 考 点 : 筛 选 文 中 的 信 息 提示:为人不求闻达;悟性高,能举一

12、反三;不怕困难;解决问题时态度持重、沉静。难 点 探 究 1文章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表现“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 对 应 考 点 : 概 括 内 容 要 点 提示:(1)家庭的熏陶,既有优秀传统文化,又有父亲的现代数学启蒙;(2)当时在西南联大的优良教育;(3)到美国学习,师从费米和泰勒等名师。2作者为什么从杨振宁获诺贝尔奖及其在颁奖仪式上的演讲写起?对 应 考 点 : 理 解 文 章 内 容 提示:(1)一上来就抓住读者要急于了解杨振宁何以会获此大奖的心理;(2)通过演讲的内容透出杨振宁的自豪,点出了杨振宁获奖的原因;(3)紧紧扣住题目“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 。一、写法简析1选材讲究

13、,结构紧凑课文的主线是杨振宁如何“合璧”中西文化,取得事业的成功。选择材料以主线展开的需要为主,结构非常紧凑。主要有三方面的材料来表现这一点:一是家庭的熏陶,这里既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也有从父亲那里获得的关于现代数学的启蒙指导;二是当时最高学府西南联大的优良教育,虽然生活条件很差,但杨振宁在这里接受了当时中国物理学最顶尖的学者的教诲,这些教授大都是学贯中西的大学者;三是到美国求学,获得了费米教授和泰勒教授的赏识和指导。2善用细节描写第 6 页 共 25 页 在回忆中,用细节来刻画人物。如写西南联大的条件艰苦,采用了杨振宁的回忆来写。写的是晚上的情景,主要描写了“一灯如豆” “一个破香烟罐

14、子” “一个油盏”等细节。又如写空袭的情况,用同学们“蜂拥而出” “到野外或防空洞躲避”等细节来描述。二、技法导练作文需要材料。材料的质量与作文的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必须选材,即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从平时积累的写作材料中,挑选出作文所需的材料。选定的材料,有的在文章中要保持原样,如引用古代诗文名句、名言警句等;有的则须加工改造,即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进行巧妙“剪裁” 。1选新颖鲜活的材料材料鲜活有下笔引人之效。可以从熟悉的人物中找到新颖的切入点:写老师“笑里藏刀” ,不过, “刀子”里藏着无言的激励;写同学“冷若冰霜” ,不过“冰霜”后难掩的是深切的关爱;写朋友“疯疯癫癫” ,不过“疯癫”里蕴藏的

15、是健康的心理。 2选感情充沛的材料“文章不是无情物” ,只有“情动” ,才能“辞发” 。选材以情动人须做到:或对生活、对客观对象充满热情,或用传神的肖像绘出人物的神韵,或用生动的语言展示生活真情,或用形象的景物衬托人物的感受,力求做到材料小巧合理,真实动人。3选底蕴深厚的材料在写作中如能恰当引用名言警句或诗词典故,必能收到画龙点睛、文采飞扬的效果。如果你有丰富的诗词积累,还可以从诗词方面选材。练习:请以“跟随自己”为题写一段文字,要注意选材,200 字左右。答案:(示例) 人静时分,独自侧倚栏杆,回看历史长河,人生只不过是转瞬而逝的浪花。自己的一生应由自己掌握,无须受世俗左右。在短暂的一生中,

16、让自己的灵魂做主,即使在风烛残年之时也不会悔恨一生地虚度。正如公元 4 世纪时的荷马,他处在一个迷茫的时代,当时没有人知道未来是什么样的社会,人们纵酒欢歌;而荷马却在那喧嚣中,跟随自己的灵魂,独倚寒窗,青灯走笔,为自己奔跑,用灵魂铸造了荷马史诗 ,同时也铸就了自己不朽的名声。跟随自己,为自己舞蹈,抵制物欲的袭击,使心不为形役。即使自己不能成为圣人,只要心中有了成为圣人的目标,在别人眼里,你也将成为一位圣者。对应学生用书页码 P60第 7 页 共 25 页 素 材 应 用 素材 1 从中科院外籍院士到院士的杨振宁教授2017 年 2 月 21 日,杨振宁对北青报记者讲述了他重新成为中国国民的感受

17、。他说:“我是 1964 年 3 月 23 日加入美国国籍的,当时做这个决定曾考虑了很久,是一个很痛苦的决定。1983 年在一本书里我曾经说过,我父亲到临终都没有原谅我放弃中国国籍。 ”杨振宁对北青报记者表示, “我放弃美国国籍是在 2015 年 4 月 1 日,这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美国是一个美丽的国家,是一个给了我做科学研究非常好的机会的国家。我感激美国。而且,我知道很多美国朋友不会赞同我放弃美国国籍。 ”杨振宁说,他的挚友熊秉明曾经对他讲,虽然杨振宁的父亲已经去世,但杨振宁身体里还循环着他父亲的血液。杨振宁说当时他回答:“是的,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 ”应用

18、角度:“血浓于水” “爱国” “叶落归根”等。素材 2 博览众采杨振宁教授认为:知识是互相渗透扩展的,掌握知识的方法也应该与此相适应。当我们专心学习一门课程或潜心钻研一个课题时,如果有意识地把智慧的触角伸向邻近的知识领域,必然别有一番意境。在那些不熟悉的知识链条中的一环,则很有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新发现。对于那些相关专业的书籍,如果时间和精力允许,不妨拿来读一读,暂时弄不懂也没关系,一些有价值的启示, 也许正产生于半通之中。应用角度:“方法” “读书” “学习”等。素材 3 宁拙毋巧2009 年 9 月 8 日,87 岁高龄的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健步走入重庆八中逸夫楼,与1 000 余名中学生

19、见面,并做了精彩的演讲。 在短短 30 多分钟的演讲结束后,杨振宁欣然为全市中小学生题词,他一笔一画认真地在宣纸上写下“宁拙毋巧” 。 “我写这个宁拙毋巧是有意思的,下一句是宁朴毋华 。在今天对于全中国是非常重要的话。 ”杨振宁向同学们解释说,现在社会上投机取巧、欺骗的事情层出不穷,不止在商业界,在学术界也有。这是中华民族在欣欣向荣的空气中的一个大的污点,非要彻底改过来不可。他语重心长地说,中国生产的东西在世界上卖得很多,可给全世界一个印象:中国的东西里头掺有水分。要想把这个观念改过来,必须从年轻的一代开始。 “所以,我希望各位了解到我写这个宁拙毋巧的意思,在学术界,你要想做出点什么来,取巧是

20、没用的,第 8 页 共 25 页 所有的人都知道这是最笨最笨的事情。真正要做学问的人,只能诚实地、脚踏实地地,拙是最正确、最聪明的意思。 ”应用角度:“执著” “诚实” “脚踏实地”等。素材 4 喜极而泣杨振宁 1971 年第一次回到祖国的时候就要求见一见他的老同学邓稼先,因为邓稼先是在美国和杨振宁一起拿博士学位的,杨振宁留在美国,而邓稼先回来了。见了面以后杨就问邓,你是不是给我说一说,中国搞核武器有没有外国人帮助?这个问题问得很自然,为什么呢?因为美国搞核武器一些主要人员都是欧洲的移民,苏联发展核武器也有很多西方科学家帮忙。邓稼先是一个治学严谨的科学家,他说:“我知道没有,但是让我再去调查一

21、下。 ”过了一个多星期,杨振宁从北京到上海,在上海大厦吃饭的时候传进来一张条子,在这张条子上邓稼先写着:我已经做过调查,确实是中国自力更生的结果。杨振宁看了这张条子以后,感动得流泪了。应用角度:“爱国” “自豪” “真诚” “信任”等。应用范例智慧是维系成功的纽带有人说,成功要靠机遇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还有人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其实这两种观点雷同,都是强调了人们从事某种事业,要获得成功的两个必要的条件。 但是,人们是不是有了一定的机遇和执著,就会有创造,有成功呢? 一种人认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所以一直在努力,那么创造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反对者说,没有机遇你一辈子努力也出不了头,这就好比姜

22、太公钓鱼。 是机遇造就了成功,还是努力造就了成功?一时成了矛盾的两个方面,成了纠缠不清的谜团。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杨振宁先生,是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是创造与成功的典范。恰恰在前不久,他参加了浙江大学的百年校庆,记者恰恰问了他一个我们正在探索的问题:人们怎么才能获得成功? 杨振宁先生是这么回答的:我们要想成功,第一要有机遇,第二要了解你从事的事业的尖端和你自己,第三就是个人的坚持不懈的努力。记者又问杨振宁先生:“你是不是总是成功,而没有失败过?”杨振宁先生斩钉截铁地回答:“不是的。我失败过,而且失败得很惨。我在美国读过一年半的研究生,搞实验物理。但是,我天生动手能力差,我搞的实验失败了。所以我

23、转而搞理论物理的研究,后来我成功了。 ”从杨振宁先生的回答我们可以总结出来,杨振宁先生总结的成功:一是机遇,二是智第 9 页 共 25 页 慧,三是努力。 试想,如果杨振宁先生不那么客观地评价自己,不进行实验物理的研究尝试,他怎么能重新审视自己,重新选择自己所要涉足研究的领域?他怎么能遇到致使他成功的机遇? 同样,法国科学家别涅切克要不是细心地留意实验中一只烧杯掉到地上,没被摔碎的现象,没把它和一辆客车发生车祸,车窗上的挡风玻璃碎片划伤了司机和乘客,加以联系,深入研究,他能发明出新型材料制成的挡风玻璃吗?不能。 成事在天,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想获得成功,就得等待上天的恩赐。说到努力,我们就只管强调

24、坚持不懈,努力也需要巧,需要动脑,需要智慧,如果不发挥自己的智慧,那种努力就是盲从,蛮干,结果就会南辕北辙,越努力,反而离失败越近,离成功越远。因为它背离了真理和事物的客观规律。所以说,智慧是维系机遇和努力,获得成功的纽带。 点评 本文把杨振宁传第三部分“万里寻名师”中的情节加以概括,巧妙地移用到文章中,举例恰当,较准确地说明了文章的观点。本文中心明确文章明确提出“智慧是维系机遇和努力,获得成功的纽带”这一中心,全文围绕该主题进行论证。 内容充实主要以杨振宁和记者的采访为材料进行论证,并将别涅切克的故事作为旁证,使得内容丰富充实,有说服力。 结构完整开篇以疑问的形式提出论点,再举事例进行详细论

25、证,最后总结分析,再次申明论点,使文章结构严密完整。素 材 积 累 一、杨振宁的成就宇称不守恒理论:他与李政道提出基础粒子间的弱核力并没有镜像对称的特性,违反了当时物理家的认知。该理论后来得到吴健雄的实验验证。杨米尔斯理论:他与罗拨米尔斯(Robert Mills)提出的理论,是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的基础理论。对理论结构和唯象分析他都有多方面的贡献。他的工作有特殊的风格:独立性与创建性强,眼光深远。1在粒子物理学方面,他最杰出的贡献是 1954 年与 R.L.Mills 共同提出杨米尔斯场理论,开辟了非阿贝耳规范场的新研究领域,为现代规范场理论(包括电弱统一理论、量子色动力学理论、大统一理论、

26、引力场的规范理论)打下了基础。杨米尔斯场方程最近被数学家 S唐纳森引用,获得了拓扑学上的重大突破。2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方面的另一项杰出贡献是:在 1956 年和李政道合作,深入研究了当时令人困惑的 之谜即后来所谓的 K 介子有两种不同的衰变方式。一种衰变成偶宇称态,一种衰变成奇宇称态;如果弱衰变过程宇称守恒,则它们必定是两种宇称状态不同的 K 介子。但从质量和寿命来看,它们又应是同一种介子。杨振宁和李政道通过分析认识到,很可能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他们仔细检查了过去的所有实验,确认第 10 页 共 25 页 这些实验并未证明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在此基础上他们进一步提出了几种检验弱相互作用

27、中宇称不守恒的实验途径。次年,这一理论预见得到吴健雄小组的实验证实。因此,杨振宁和李政道的工作迅速得到了学术界的承认,并获得 1957 年诺贝尔物理奖。一项科学工作,在发表的第二年就获得诺贝尔奖,这是第一次。在粒子物理学方面,杨振宁的其他贡献包括:费米杨模型(1949),与李政道合作的二分量中微子理论(1957),与李政道和 R奥赫梅合作的关于 C(电荷共轭变换)和 T(时间反演变换)不守恒的分析(1957),与李政道合作的高能中微子实验分析(1959)和关于 W 粒子的研究(19601962)。与吴大峻合作的 CP(宇称)不守恒分析(1964),规范场的积分形式理论(1974),与吴大峻合作

28、的规范场与纤维丛的关系(1975),与邹祖德合作的高能碰撞理论(19671985)等。3在统计力学方面,杨振宁的贡献包括:二维伊辛模型的自发磁化强度(1952),与李政道合作的关于相变的理论(1952),与杨振平合作的关于数种模型的严格解(19661985)等。4在凝聚态物理方面,杨振宁的贡献包括:与 N拜尔斯合作的对磁通量量子人的解释(1961),非对角长程序观念(1962)等。二、杨振宁轶事1裹着小脚的母亲教给了我一生受用的知识 一个只念过几年私塾的女人,在儿子 6 岁以前就教会他认 3 000 个字,这个女子想必应有绝顶的聪明。杨振宁就是靠这样一个妈妈启蒙的。一个 78 岁的大科学家如此

29、深情地回忆自己没有受过任何新式学堂教育的母亲,那情景让人感动。 “我母亲 1896 年出生在安徽合肥,她小的时候还裹过脚,到了民国的时候,才又把脚放开了,所以她的脚不是三寸金莲,但那是一双变形了的脚,我每一次看见她的脚,都觉得非常难过。她念过几年私塾。我认识的头 3 000 个字是母亲教会的,那时候父亲在芝加哥大学留学,只有我跟母亲住在一起。我认识了许多与我母亲一样的旧式妇女,我很佩服,她们受到了中国传统礼教的影响,而对于这些礼教,有坚定的信念,这个信念今天讲起来,有人会认为是愚忠愚孝,可是假如你抛开这个价值观,这个所谓愚忠愚孝的力量是无穷大的。 “那么,到了比她年轻一辈的男人或者女人,我想这

30、个坚强的意志,渐渐地没有了,这是因为整个世界都在向另一个方向走。所以你如果要问我,说我母亲除了养育我,除了教我 3 000 个字,还给我留下了什么呢?我想,她留下的,是使我了解到有坚强意志的信念,是一种无比的力量。 ”2大科学家的美丽是思辨与理论的美丽学贯中西,尤其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刻认识,使杨振宁对自然界有着深刻的洞察力。大自然的美丽和思想的魅力,是促使他登上物理学象牙之塔的动力所在。他特别欣赏 200第 11 页 共 25 页 年以前威廉布莱克的一句话:一粒沙里有一个世界,一朵花里有一个天堂,把无穷无尽握于手掌,永恒是刹那时光。杨振宁用一个最浅显的例子向清华学子们道出了自然界中更高层次的

31、美:“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小时候看到了虹跟霓都会说这非常之美,等到你年纪稍大,会做实验了,你就发现虹是 42 度,就是它这个角是 42 度,而霓是 50 度,你继续观测以后,你就知道虹是红在外、紫在内,霓是反过来的,是红在内、紫在外,你已经体验到了实验之美。如果你再进一步,你就懂为什么存在虹和霓呢?是因为太阳光在水珠子里头可以有一个全反射,一次全反射就出来虹,两次全反射就出来霓,而且你经过全反射可以算出来,一个是 42 度,一个是 50 度,这个是唯象理论的美,我想任何一个学生,第一次算出来这个 42 度和 50 度的时候,不可能没有一个非常深的感受,觉得这真是妙不可言。可是这个还不够,为什么要

32、有全反射,为什么要有折射?这些要到理论架构里头,到了麦克斯韦方程出现以后,你就可以了解到,为什么缘故要有全反射,而且可以知道为什么在水里头要有折射,把它的根源找出来,这就是更高层的美。 ”杨振宁甚至认为,连最美的诗句也不能尽善尽美地表达物理学的美。他说,在牛顿去世的时候,一个大诗人蒲柏写了这样两句“自然与自然规律为黑暗隐蔽,上帝说让牛顿来,一切遂真光明” ,这些用诗人的语言来描述物理学的美,当然是描写得很好,可是我觉得不够,当我们知道一个物理学的基本结构能够准确解释那么多的复杂的现象时,还有一些美的感受,是诗人所没有写出来的,是什么感受呢?是一个庄严感,是一个神圣感,是一个第一次看见宇宙的秘密

33、的时候的畏惧感。正如哥特式建筑的建筑师,他们在设计哥特式建筑的时候,他们所要歌颂的是崇高美、灵魂美、宗教美,是最终极的美。当杨振宁试图结束这次面对 2 000 人的采访时,早已按捺不住激动情绪的学生们蜂拥而上,要冲上去让大师与之签名或合影。但没想到警察和保安比他们还快,不管三七二十一,扒开人群,像绑架一样,拽着大师快步离去,如同一团自旋的电子。父亲与我(节选)杨振宁1922 年我在安徽合肥出生的时候,父亲是安庆一所中学的教员。安庆当时也叫怀宁。父亲给我取名“振宁” ,其中的“振”字是杨家的辈名, “宁”字就是怀宁的意思。我不满周岁的时候父亲考取了安徽留美公费生,出国前我们一家三口在合肥老宅院子

34、的一角照了一张相片。父亲穿着长袍马褂,站得笔挺。我想那以前他恐怕还从来没有穿过西服。两年以后他自美国寄给母亲的一张照片是在芝加哥大学照的,衣着、神情都已进入了 20 世纪。父亲相貌十分英俊,年轻时意气风发的神态,在这张相片中清楚地显示出来。父亲 1923 年秋入斯坦福大学,1942 年得学士学位后转入芝加哥大学读研究院。1928年夏父亲得了芝加哥大学的博士学位后乘船回国,母亲和我到上海去接他。我这次看见他,第 12 页 共 25 页 事实上等于看见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人。几天以后我们三人和一位自合肥来的佣人王姐乘船去厦门,因为父亲将就任为厦门大学数学系教授。厦门那一年的生活我记得是很幸福的。也是我

35、自父亲那里学到很多东西的一年。那一年以前,在合肥母亲曾教我认识了大约 3 000 个汉字,我又曾在私塾里学过背龙文鞭影 ,可是没有机会接触新式教育。在厦门父亲用大球、小球讲解太阳、地球与月球的运行情形;教了我英文字母“abcde”当然也教我一些算术和鸡兔同笼一类的问题。不过他并没有忽略中国文化知识,也教我读了不少首唐诗,恐怕有三四十首;教我中国历史朝代的顺序、干支顺序、八卦;等等。父亲的围棋下得很好。那一年他教我下围棋。记得开始时他让我十六子,多年以后渐渐退为九子,可是我始终没有从父亲那里得到“真传” 。一直到 1962 年在日内瓦我们重聚时下围棋,他还是要让我七子。在厦大任教了一年以后,父亲

36、改任北平清华大学教授。我们一家三口于 1929 年秋搬入清华园西院 19 号,那是西院东北角上的一所四合院。西院于 1930 年代向南方扩建后,我们家的门牌改为 11 号。那时西北起今天的校医院、近春楼、伟伦中心,南至今天的游泳池和供应科,东至今天的静斋,北到今天的蒙民伟楼旁的河以南的建筑,都还没有兴建,整块都是一大遍荒地,只有一些树丛、土山、荷塘、小农田和几户农家,变成我们游玩的好地方。父亲常常和我自家门口东行,去古月堂或去科学馆。这条小路特别幽静,穿过树丛以后,有一大段路左边是农田与荷塘,右边是小土山。路上很少遇见行人,春夏秋冬的景色虽不同,幽静的气氛却一样。童年的我当时未能体会到,在小径

37、上父亲和我一起走路的时刻是我们单独相处最亲近的时刻。我九至十岁的时候,父亲已经知道我学数学的能力很强。到了十一岁入初中的时候,我在这方面的能力更充分显示出来。回想起来,他当时如果教我解析几何和微积分,我一定学得很快,会使他十分高兴。可是他没有这样做;我初中一与初中二年级之间的暑假,父亲请雷海宗教授介绍一位历史系的学生教我孟子 。雷先生介绍他的得意学生丁则良来。丁先生学识丰富,不只教我孟子 ,还给我讲了许多上古历史知识,是我在学校的教科书上从来没有学到的。下一年暑假,他又教我另一半的孟子 ,所以在中学的年代我可以背诵孟子全文。父亲书架上还有许多英文和德文的数学书籍,我常常翻看。1937 年,我们

38、一家先搬回合肥老家,后来在日军进入南京以后,我们经汉口、香港、海防、河内,于 1938 年 3 月到达昆明。我在昆明昆华中学读了半年高中二年级,没有念高三,于 1938 年秋以“同等学力”的资格考入了西南联合大学。1938 年到 1939 年这一年间,父亲介绍我接触了近代数学的精神。他和我讨论 set theory、不同的无限大等观念。这些都给了我不可磨灭的印象。父亲虽然给我介绍了数学的精神,却不赞成我念数学。他认为数学不够实用。1938 年第 13 页 共 25 页 我报名考大学时很喜欢化学,就报了化学系。后来为准备入学考试,自修了高三物理,发现物理更合我的口味,这样我就进了西南联大物理系。

39、抗战期间是艰苦困难的日子,也是我一生学习新知识最快的一段日子。我还记得 1945年 8 月 28 日那天我离家即将飞往印度转去美国的细节:清早父亲只身陪我自昆明西北角乘黄包车到东南郊拓东路等候去巫家坝飞机场的公共汽车。离家的时候,四个弟妹都依依不舍,母亲却很镇定,记得她没有流泪。到了拓东路父亲讲了些勉励的话,两人都很镇定。话别后我坐进很拥挤的公共汽车,起先还能从车窗往外看见父亲向我招手,几分钟后他即被拥挤的人群挤到远处去了。车中同去美国的同学很多,谈起话来,我的注意力即转移到飞行路线与气候变化等问题上去。等了一个多钟头,车始终没有发动。突然我旁边的一位美国人向我做手势,要我向窗外看:骤然间发现

40、父亲原来还在那里等!他瘦削的身材,穿着长袍,额前头发已显斑白。看见他满面焦虑的样子,我忍了一早晨的热泪,一时崩发,不能自已。1928 年到 1945 年这十七年时间,是父亲和我常在一起的年代,是我童年到成人的阶段。古人说父母对子女有“养育”之恩,现在不讲这些了,但其哲理我认为是有永存的价值的。赏析 父亲是我们生命中一座伟岸的大山。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父亲的陪伴、教育与引导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杨振宁在这篇文章中,用质朴的文字和真挚的情感,回忆了他的成长,让我们认识了生活中的杨振宁,其中与父亲相处与互动的片段描写,感人至深。(时间:40 分钟 满分:52 分)一、基础巩固(12 分,每小题 3 分)

41、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负笈(j) 纨绔(wn k)砧板(zhn) 不胫而走(jng)B造诣(y) 夯实(hng)不啻(ch) 拾(sh)级而上C着(zho)重 吴大猷(yu)跻身(j) 中规中矩(j)D热忱(chn) 潜在(qin)步骤(zhu) 扺(d)掌而谈解析:选 B A 项, “砧”应读 zhn;C 项, “着”应读 zhu;D 项, “扺”应读 zh。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第 14 页 共 25 页 A合璧 涵养 颁奖 名列前矛B烦琐 秘诀 闲暇 举一反三C麾下 辩论 栋粱 因材施教D窘相 安祥 贪婪 按部就班解析:选 B A 项,矛茅

42、;C 项,粱梁;D 项,祥详。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两项是( )A对于这座神秘的古代墓葬,专家们希望能从漫无边际的史料中找到一些关于它的蛛丝马迹。B从长辈们的闲言碎语中,他了解到父亲曾经是一位屡立奇功、威名赫赫的抗日英雄。C作为一个曾经几乎一文不名的患者,她几乎碰到过一贫如洗的状况,但作为一个不平凡的普通人,她有着无与伦比的精神财富。D面对 CBA 霸主广东队,北京队历史上第一场总决赛就引人入胜。有了这场胜利打底,对于后面的比赛,北京队的将士们就更不用害怕了。E近来,二手房市场依然火热,卖方市场占主导地位,房东临时调价现象屡见不鲜。解析:选 CE A 项, “漫无边际” ,形容非常

43、广阔,一眼望不到边。也指谈话、写文章等没有中心,离题很远。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B 项, “闲言碎语” ,指没有根据的话,也指与正事无关的话。此处属望文生义,可改为“只言片语” 。C 项, “无与伦比” , 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用于此处合乎语境。D 项, “引人入胜” , 引人进入佳境。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此处属望文生义,可改为“取得胜利” 。E 项,“屡见不鲜” ,指常常见到,并不新奇。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一向宣称“民主、人权”的某些国家政府,却没有尽责地保护公民权利不受侵犯,因而容忍窃听丑闻这样的事情在自己眼皮底下不断发生。B据用户手机消费习惯

44、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接近半数消费者选择在手机专业连锁店购买手机。另外,选择在综合卖场购买手机的消费者占 31.8%;商场超市为 9.9%,分列二三位。C在追求方便、省钱之余, “网上问诊”的质量往往难以保证,甚至“免费接诊”背后暗藏种种陷阱,值得人们警惕。D公安机关对涉嫌在多场比赛中收受贿赂、操纵比赛的足球裁判三人立案侦查,目前已经终结,涉案人员被移送起诉。解析:选 C A 项不合逻辑,应为转折关系,应将“因而”改为“反而” 。B 项句式杂糅,首句中“据显示”杂糅,保留一个即可。D 项成分残缺, “终结”缺主语,应在“已经终结”前加“侦查” 。第 15 页 共 25 页 二、阅读鉴赏(30 分)

45、(一)课内阅读(18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8 题。家学渊源1922 年 10 月 1 日,杨振宁诞生于安徽合肥,他是家里五个孩子中的老大。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政治黑暗,军阀混战,国破民贫,百姓颠沛流离。幸运的是,杨振宁出身于一个以读书立业为价值取向的书香门第,良好的家庭学养,使他得以健康成长。杨振宁的父亲杨克纯(字武之),早年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在杨振宁 10 个月大的时候,他考取省官费负笈美国,历时五年,获芝加哥大学数学博士学位,于 1928 年归国。归国后,先后执教厦门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学校。杨武之先生是一个学养深厚,为人光明磊落,有深厚民族感情的人。他的一生,就是不

46、畏艰苦、努力读书、正直做人的一生。他 9 岁丧母,12 岁丧父,寄于亲戚篱下,阅尽人间冷暖,从而发奋读书,坚持不与纨袴子弟和不求上进者为伍。他常以此告诫和教育他的孩子。他还经常给孩子们讲中国历史,讲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让孩子们了解和热爱自己的祖国;他本人颇具中国古典文学造诣,也常让孩子们诵读优秀的中国古典诗词名曲,令他们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在中国大地发生战乱而孩子们无法坚持到学校学习的情况下,他会亲任家庭教师,从一切可能之处借阅画报书籍,督促孩子们读书学习。家里的客厅时常挂着一块黑板,那是父亲和孩子们讨论难题,传授知识的工具。作为一个大学教授,他主张凡教育者,首要处就是要知人,认识每

47、一个学生的长处和短处,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克制短处,才有成大器的可能;他还主张教师除了教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也应教学生思想方法、学习方法、品德和道德修养。毫无疑问,他的这些教育思想将首先对自己的儿女实施。杨振宁的母亲是一个意志坚强、贤惠、克勤克俭的妇女,为了一家七口人的冷暖温饱,她日夜操劳,凡事亲力亲为,把一个家安排得井井有条。她也颇有见识,反复嘱咐儿女奋斗万万不可以升官发财为目的。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杨振宁从小就成为聪颖好学、品行端正、奋发向上、兴趣广泛的孩子。尽管由于父亲工作的变换、战乱的影响,杨振宁的中小学转换了好几所学校,但他一直是学校里的佼佼者。小时候的杨振宁就有远大志向。有一次,父

48、亲给他讲历史、数学、诺贝尔奖,他认真地对爸爸说:“我长大了也要争取得诺贝尔奖。 ”父亲慈祥地笑了, “好好学吧!”父亲欣喜地看到孩子身上有一种特殊的气质智慧超群,见识过人,热情而有毅力,他从心底里盼望儿子能成为一块好料,一个有出息的人!中学时代,杨振宁的数学学得非常好。父亲是研究数论和群论的数学家,他便从父亲那里接触了群论初阶。他常常被父亲书架上一本群论书中美丽的插图所迷住,引发了许多第 16 页 共 25 页 遐想。这一切对他日后醉心于物理世界对称性的研究,不能说没有一种潜在的启蒙作用。1937 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迁到昆明,合并办学,称为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这是当时中国最大的科学教育中心。清华大学南迁,在清华大学任教的父亲也随校南迁。杨振宁跟随父母辗转跋涉,先回合肥三个月,然后又取道汉口、广州、香港、越南的海防和河内、云南的河口,最后到达昆明。在父亲的鼓励下,只读过高中二年级课程的杨振宁,以同等学力参加了大学统一招生考试。在全国两万名考生中,他以榜上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被西南联大录取。5文中说,杨振宁是幸运的,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