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录第一章 总 论 7一、项目概况 7三、评价依据 8三、评价范围 .10四、评价内容 .10五、评价方法 .11六、评价程序 .12七、评价质量控制 .14第二章 项目概况及运行情况 15一、项目总体设计 .15二、职业卫生“三同时”执行情况 .17三、工程试运行情况 .17第三章 布局调查与评价 18一、选址调查与评价 .18二、总体布局调查与评价 .18三、建筑物内功能布置 .18四、设备布局调查与评价 .19第四章 建筑设计卫生及辅助用室调查与评价 20一、建筑设计卫生调查与评价 .20二、辅助用室的调查与评价 .21第五章 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检测与评价 22一、生产工艺过程中的职
2、业病危害因素调查与分析 .22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其接触情况调查分析 .25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27四、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与评价 .30第六章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调查与评价 36一、防护设施设置及运行情况 .36二、防护设施的维护情况 .36三、防护设施评价 .36第七章 职业卫生现场管理调查与评价 37一、个人防护用品配置种类及数量 .37二、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的设置状况 .37三、现场应急救援设施调查与评价 .38四、现场告知情况调查与评价 .38五、现场清洁整齐度调查与评价 .38六、现场调查图片 .38第八章 职业健康监护情况分析与评价 40一、职业健康监护
3、管理情况 .40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40三、职业禁忌证、疑似职业病和职业病病人的处置 .40四、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评价 .41第九章 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调查与评价 42一、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及人员 .42二、职业病防治规划、实施方案及执行情况 .42三、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及执行情况 .42四、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制度 .42五、职业病危害的告知情况 .42六、职业卫生培训制度及其落实情况 .42七、职业健康监护制度 .43第十章 建 议 .44一、整改性建议 .44二、持续改进性建议 .45三、预防性告知 .46第十一章 结 论 .47一、分项结论 .47二、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 .
4、49三、综合结论 .49附件目录 .50附图目录 .50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防护 .51第一章 总 论一、项目概况(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建设单位:项目名称:项目项目性质:新建建设地址:注册资金:用地总面积:32000 平方米组织机构代码:X行业分类和代码:印刷(二)项目背景(三)任务来源(四)产品及其规模二、评价目的1、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从源头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2、明确该建设项目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存在的主要环节和危害程度;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该建设项目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控
5、制效果,对未达到职业病危害防护要求的系统或单元提出职业病控制措施的建议。3、针对该建设项目的特征,提出职业病危害的控制关键和防护要求。4、通过对本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的评价,为建设单位加强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也为相关安全部门在对建设项目实施竣工验收提供科学的技术依据。三、评价依据(一)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1第 60 号)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11第 52 号)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28 号)4、 使
6、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国务院2002第 352号令)5、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 (国务院2012第 619 号令)6、 高毒物品目录卫法监发2003142 号文(卫生部 2003 年 6 月11 日发布)7、 职业病目录 (卫生部 卫法监发2002第 108 号文)8、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卫生部 卫法监发2002第 63 号文)9、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 (卫生部2006第 49 号令)10、 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2012第47 号令11、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国家安监总局2012第 48 号令12、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
7、监总局2012第 49 号文13、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 (安监总安健201273 号)14、 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安监总安健201289 号15、 市安全监管局关于印发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指导意见(试行)等文件的通知沪安监管职安201299 号16、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 (卫生部 卫法监发2002第 63 号文)(二)技术标准1、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 (GBZ/T 197-2007)2、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 1-2010)3、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化学有害因素 (GBZ 2.1-2007)4、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
8、值 物理因素 (GBZ 2.2-2007)5、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 159-2004)6、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 8 部分:噪声 (GBZ/T 189.8-2007)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量第 1 部分:总粉尘浓度 (GBZ/T 192.1-2007)8、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GB 5083-1999)9、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B J87-1985)10、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Z 158-2003)11、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GB/T 11651-2008)12、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GBZ 188-2007)13、
9、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34-2004)14、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T 50033-2001)15、 室内照明测量方法 (GB 5700-2008)16、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 (GBZ/T 225-2010)(三)项目基础资料1、 评价委托书 2、 技术服务合同 3、4、项目其他相关资料(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报告、相关图纸等)三、评价范围本次评价涉及技术范围: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 ,对有限公司建造生产用房项目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和可能涉及的各类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和对采取的相应防护措施进行描述、评价,并根据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
10、理暂行办法 、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 (2012 年版) 、 关于本市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工作的通知(暂行) 对建设项目作出职业病危害程度的分类结论。本次评价涉及具体建设范围:评价主要针对本项目在运行期间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设施及控制效果和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进行评价。本次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以该项目实际建设内容为准,只涉及项目运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职业病危害问题,不包括项目翻建前的生产内容及公司已有建筑和项目后期因设备或工艺更改而遇到的新的职业病危害问题。本次评价涉及时效范围:主要是对项目生产装置及其辅助设施投产运行时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及防治内容进行评价。四、评价内容
11、本次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有限公司建造生产用房项目的总体布局及设备布局的合理性,建筑设计卫生,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分布、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及程度,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效果,辅助用室,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五、评价方法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和评价方案的要求,根据本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的特点,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检查表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职业病防护水平,对运行期间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进行评价。(一)职业卫生调查1、企业基本情况调查主要包括:工程概况、试运行情况、总体布局、生产工艺、生
12、产设备及布局、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及辅料、副产品及企业职工人数、各个岗位的设置情况、工作制度等。2、职业卫生情况调查在分析本项目初步设计等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本企业的职业卫生情况进行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及时空分布、各岗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情况、职业病防护设施设置及运行、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的配备及使用、应急救援措施的实施、建筑设计卫生、辅助用室的设置、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管理等。3、工作场所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供电、给排水、绿化、采光照明、采暖通风及岗位运行规程、运行管理制度。(二)检查表法依据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以及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等,通过
13、对本评价项目的详细分析和研究,列出检查单元、检查部位、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要求等,编制成表,逐项检查符合情况,确定本评价项目存在的问题、缺陷和潜在危害。(三)职业卫生检测依据国家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要求,通过现场检测和实验室分析,对本评价项目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建筑设计卫生内容(如通风、采光照明)以及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进行评定。(四)职业健康检查按照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执行。六、评价程序(一)准备阶段接受建设单位委托、签订评价工作合同、收集和研读相关技术资料、开展初步现场调查、编制控制效果评价方案并对方案进行技术审核,确定质量控制要点等。(二)实施阶段依据
14、评价方案开展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卫生管理措施核实等工作,并对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三)报告编制与评审阶段分析、整理所得的资料、数据,并对其进行评价,得出结论,提出对策和建议,完成评价报告书的编制。对评价报告书进行评审、修改。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程序见图 1-1。 图 1-1: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程序准备阶段 实施阶段 报告编制及评审阶段 接受建设单位委托1 收集有关资料(法规、标准、技术资料)2 初步现场调查和工程分析3 确定评价单元,筛选重点评价因子拟订控制效果评价方案确定控制效果评价方案质控审查1 职业卫生调查 2 收集有关资料3 职业卫生检测 4 职业健康监护汇总、
15、分析资料得出结论提出对策和建议 国家、地方有关法规、标准编制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提交正式报告建设单位组织专家评审 内部审核报告修改及建设单位确认确定控制效果评价方案依据控制效果评价方案开展评价工作七、评价质量控制评价过程质量控制措施如表 1-1。表 1-1:评价质量控制表序号 评价主要过程 质量控制1 业务受理 接受建设单位委托,签订技术服务合同。2 资料收集与审核 (1)建设单位依据评价单位的资料清单提供资料;(2)评价人员对资料进行审核,资料应真实、齐全 。3 现场初步调查 评价人员在类比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对建设项目业进行初步调查。 4 评价方案编制与 审核(1)评价人员在充分研读有关资料
16、、进行初步工程分析和现场调查后编制;(2)评价室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评价方案进行审核,形成审核意见,方案编写人根据意见进行修改,完成评价方案。5 依据评价方案开展评价工作 评价人员按审定的方案要求,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调查,并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现场检测和评价。6 报告编写阶段 评价人员对收集的相关资料、职业卫生检测等进行分析,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要求编写报告。7 报告审核 评价室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评价报告进行审核,形成审核意见,报告编写人根据意见进行修改,完成评价报告(评审稿) 。8 建设单位专家评审 建设单位(或委托)组织相关专家对评价报告(评审稿)进行技术
17、评审,形成评审意见。9 建设单位同意发 出正式报告报告编写人按评审意见修改,经评审组长确认合格后出具评价报告(正式稿) ,发送建设单位审核与确认,建设单位出具同意发出正式报告的确认函。10 出具报告 正式报告进入评价相关人员手签、报告打印、装订、盖章申请与领导签发。第二章 项目概况及运行情况一、 项目总体设计(一)项目选址图 2-1:本项目厂区位置示意图表 2-1:项目与周边建筑物的距离表 2-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1 厂区总用地面积 m22 厂区建筑地面积 m23 生产车间包括(办公楼) m24 丙类仓库 m25 配电房 m2(二)自然环境概况(三)社会环境条件(四)
18、生产规模(五)生产制度及劳动定员六)项目组成及主要工程内容本项目包括 1 幢主体一层生产车间、1 幢二层的仓库、1 幢二层的办公综合楼、1 幢一层的配电房。二、职业卫生“三同时”执行情况三、工程试运行情况第三章 布局调查与评价一、选址调查与评价本项目位,项目在厂区中位置见图 2-1,项目与周边邻近建筑物的距离见表 2-1。本项目选址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1-2010)和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GB50187-1993)中对建设项目选址的要求,办公楼与生产车间中间有墙隔离。二、总体布局调查与评价该项目总体布局见图 2-1,本项目主要经济指标见表 2-2。 项目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
19、生标准 (GBZ1-2010)中对工业企业平面布局的相关规定。三、建筑物内功能布置该项目建筑内部功能区域布置见表 3-1。表 3-1 建筑内部功能区域布置四、设备布局调查与评价本项目主要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为调墨间及印刷车间的甲苯、二甲苯、溶剂汽油、丙烯酸甲酯、噪声等,以及后道处理时接触的苯乙烯、丙烯酸、噪声,项目按照生产工艺流程将主要生产设备设于厂房底层,印刷车间、调墨间等分别独立设置,并设置了局部机械排风系统,基本做到将产生有害因素的工艺分别布置的要求,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1-2010)中关于生产设备布置的要求。建筑物名称 层次 层内区域位置生产车间 1F在车间西侧沿墙设置 5
20、 台印刷机及成品待检区,区域之间有围墙隔离;车间东侧设置有特林机、上光机、压光机、膜烫机、唐印机、有恒机;车间北侧为仓库及糊盒区;车间南侧为辅助用室、晒版间、菲林房、油墨间等。仓库 2F 比邻生产车间北侧办公楼 2F 比邻生产车间南侧第四章 建筑设计卫生及辅助用室调查与评价一、建筑设计卫生调查与评价(一)建筑设计本项目生产车间房为单层建筑,长轴南北走向,东西朝向。车间东西两侧均设有排风扇,车间内部有建筑隔断、部分需隔离的场所使用金属网做隔离。(二)通风项目主要靠设置的排风扇进行机械通风,车间东西两侧均设有排风扇,厂方在生产区域与部件库之间有建筑隔离。同时为加强空气流通,在高温季节加强防暑降温,
21、在厂房中部的支柱上设置电风扇以加强通风。车间东面与西面墙面均设有可开启式窗体。仓库主要靠设置的排风扇进行机械通风。(三)照明本项目生产车间照明采取自然采光辅以人工照明,本项目对生产区域进行了照度检测,现场检测时车间灯具开启,检测结果见表4-1。表 4-1:照度检测结果序号 检测地点 检测结果 (lx) 照度标准(lx) 单项结论1 印刷操作位 354-376 符合2 压光操作位 311-336 符合3 糊盒操作位 306-316300(机械加工一般加工)符合检测结果显示,本项目对生产区域操作位的照度符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34-2004)的标准。二、辅助用室的调查与评价本项目辅助用
22、均位于主体厂房内,包括办公室、盥洗室,其数量及位置分布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1-2010)要求。但未设置浴室,不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1-2010)要求。第五章 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检测与评价一、生产工艺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与分析(一)工艺流程及说明本项目生产工艺分为:打样工段、印刷工段、后道处理工段三个主要工段。生产工艺示意图见图 5-1。产品设计盒型打样材料/结构分析确认产品打样样品确认产品设计 制作拼版菲林输出晒版印刷表面处理烫印模切糊盒包装打样 印刷 后道处理图 5-1:生产工艺流程图2、工艺流程简要说明1)打样工段包括产品设计、盒型打样、材料/结构分析确
23、认、产品打样、样品确认。设计人员完成产品设计后、后道处理人员进行盒型打样、制版人员进行材料/结构分析并制版、印刷车间完成产品打样,样品交予设计人员分析、确认。2)印刷工段分为制版工序(制作拼版、菲林输出、晒版)和印刷工序。其中制版工序包括制作拼版、菲林输出、晒版;印刷工序包括调墨、印刷和设备清洗。(1)制版工序:本项目制版分菲林版出版和CTP(电子直接出版系统) ,以CTP方式为主。菲林出版所使用的菲林版外购,制版机利用菲林版输出印刷模板(PS聚苯乙烯板) ,输出过程使用曝光、显影技术,最后经晒版成型。CTP是集显影、水洗、上胶、烘干为一体的自动设备。某些多色印刷产品需多张印刷模板,这些模板需
24、经打孔定位处理才能满足设计要求。(2)印刷工序:调墨:调墨人员根据材料/结构分析结果调配印刷原料,后将料单交予印刷车间负责人领取物料,由印刷车间工作人员投加油墨、稀释剂。印刷:印刷设备物料投放完毕后、启动印刷设备,本项目采用喷粉印刷技术。洗车:印刷设备需定期维护以保证印刷质量,主要工作内容是清理设备中残留的印刷原料,人工使用布料清理,使用洗车水,每二到三天清洗一次。设备清理后产生的废物集中储存,由回收单位收取。3)后道处理工段包括表面处理(上光、压光) 、烫印、模切、糊盒、包装。上光:是使用红外线在200将水性光油附加于纸材上;压光:是利用85110(电加热)温度将光油附加于纸材上;烫印:工作
25、温度是120(电加热) ,使用复膜胶;折页:部门印刷说明书产品需使用折页机折页处理;模切:模切设备切割出印刷图像;糊盒:自动糊盒机使用糊盒胶粘合纸张。3、本项目主要使用的工艺设备见表 5-1:表 5-1:主要使用的工艺设备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机器尺寸 m 数量1 CTP - - 22 打孔定位机 - - 13 罗兰七色 R707 LV 236.1 14 罗兰六色 R705 LV 18.26.1 1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机器尺寸 m 数量5 小森五色 LS540+1 13.65.3 16 小森四色 LS440 13.65.3 17 08 机 YP1A1A 6.53.6 18 覆膜机 F
26、M1100 6.52.3 19 特林机 USTAR-102 132.3 110 全面上光 RHW1000J-UV 16.52.9 111 全面压光 YG-1200 8.42.5 112 有恒机 MK1060MF 9.55.9 213 旭恒模烫机 1050FC 9.45.9 214 有恒烫金机 MK1060ST 10.55.6 115 博斯特 MELONG800 13.91.9 216 有恒糊盒机 MK800FBII 13.41.6 217 品检机 DH-JP420-2 4.43.2 218 卷筒分切机 - 4.43.2 219 折页机 - 4.41.7 220 成品机 SQZK920MH 2.
27、32.3 1(二)原辅材料本项目主要原辅料品种及消耗量见表 5-2。表 5-2 主要原辅材料用量序号 名称 包装 用量(年) 主要成分1 板纸 - 12000t -2 卡纸 - 4000t -3 NCP FG 调墨油 盒装 合成树脂 1030%、碳酸钙 3050%、助剂510%、高沸点石油溶剂 1020%。4 新金冠系 列油墨 盒装合成树脂 1040%、颜料 1030%、植物油1030%、助剂 510%、高沸点石油溶剂2030%。5 新宝龙系 列油墨 盒装15t合成树脂 1040%、颜料 1030%、植物油2030%、助剂 510%、高沸点石油溶剂2030%。6 水性糊盒 胶 桶装 2.5t
28、聚丙烯酸酯乳液 7090%、EVA 乳液010%、助剂 510%。7 水性复膜 胶 桶装 4t 丙烯酸乳液树脂 4555%、水 4248%、20%的氨水 1%8 水性光油 桶装 20t 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9 洗车水 桶装 7.5t 石油精 3060%、轻芳烃溶剂石脑油石油3060%。10 CTP 版 - 25 万张11 CTP 版显影液 桶装 5t 含碳酸钠的水溶液。12 润版液 桶装 5t 磷酸三钠 015%、柠檬酸 010%、硝酸钠序号 名称 包装 用量(年) 主要成分015%、柠檬酸钠 515%、水 50100%。13 电化铝箔 - 1t -14 油墨稀释 剂 桶装 1t 甲苯 50%,
29、120#溶剂油(三)化学物料储存、管理与使用油漆存放于调墨间的专用储存箱内,由专人负责保管。工人使用时进行申领,并做小账登记。除领用时间外,储存箱上锁处理。储存向外张贴“禁止烟火”标示以及油漆 MSDS 资料和操作规程等文字说明。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其接触情况调查分析(一)生产制度及定员工作制度:本项目年工作日250天,实行二班制,每班工作时间8小时。劳动定员:本项目厂区定员 290 人,其中管理人员 55 名,生产线职工 235 名。两班制,每班 8 小时。(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与接触情况1、调墨间调墨工作者调配油墨过程中使用油墨和稀释剂,可能接触的有害因素是油墨及稀释剂中挥发的物质
30、,丙烯酸酯、高沸点矿物油、甲苯、二甲苯、溶剂汽油等。2、印刷车间本项目采用无醇印刷技术,印刷车间使用的化学物料主要是油墨、稀释剂、洗车水。工作人员投料时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丙烯酸酯、高沸点矿物油、甲苯、二甲苯、溶剂汽油等;设备正常运行时工作人员主要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噪声、丙烯酸酯、高沸点矿物油、甲苯、二甲苯、溶剂汽油等;洗车时工作人员主要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石油精、轻质芳烃石脑油等。纸张切割时工作人员主要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噪声。3、后道处理折页岗位工作人员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声;上光、压光岗位工作人员投料和观察设备时主要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苯乙烯、丙烯酸;烫印
31、岗位工作人员投料和观察设备时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丙烯酸;糊盒岗位工作人员投料和观察设备时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丙烯酸。根据现场职业卫生调查,本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接触情况见表 5-3。表 5-3: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接触情况调查表接触单元名称 岗位名称 危害因素名称 设备状 况 方式 时间(h/d) 人数调墨操作位甲苯、二甲苯、溶剂汽油、丙烯酸甲酯、高沸点矿物油等敞开 人工投料 0.5 8印刷操作位噪声、甲苯、二甲苯、溶剂汽油、丙烯酸甲酯、高沸点矿物油敞开 机械操作 8 34印刷单元洗车操作位 石油精、轻芳烃石脑 油 敞开 人工操作 1 2纸张切割间 噪声 敞开 机械操作 4 4折页操作位
32、噪声 敞开 机械操作 2 4上光、压光操作位 苯乙烯、丙烯酸 敞开 机械操作8 2烫印操作位 丙烯酸 敞开 机械操作 8 2后道处理糊盒操作位 丙烯酸 敞开 机械操作 8 4变电机房 巡检位 工频电场 - - 0.5 1注:高沸点矿物油目前国家无职业卫生标准限值,故对高沸点矿物油只做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不做检测。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一)检测日期三天。(二)检测条件本次现场检测(采样)时,厂房内处于正常生产状态、符合检测要求。(三)检测项目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及有关标准的规定,确定本评价的检测项目有甲苯、二甲苯、溶剂汽油、苯乙烯、丙烯酸、噪声、工频电场职业病危害因素。(四)检测方
33、法和仪器检测方法和检测仪器见表 5-4。表 5-4:检测方法和检测仪器列表序号 测定项目 检测依据 采样仪器1 甲苯 GBZ/T160.42-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芳香烃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 大气采样器 SQC-22 二甲苯 GBZ/T160.42-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芳香烃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 大气采样器 SQC-23 溶剂汽油 GBZ/T160.40-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混合烃类化合物 大气采样器 SQC-24 苯乙烯 GBZ/T160.42-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芳香烃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 大气采样器 SQC-25 丙烯酸甲酯 GBZ/T 160.64-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不饱
34、和脂肪族脂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 大气采样器 SQC-26 丙烯酸 GBZ/T 160.64-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不饱和脂肪族脂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 大气采样器 SQC-27 噪声 GBZ/T 189.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 BK4444 噪声剂量计8 工频电场 GBZ/T 189.3-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3部分:工频电场 工频电场测定仪 RJ-5(5)检测频次见表5-5。表5-5:检测频次(六)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1、化学有害因素的卫生标准按照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Z2.1-2007) ,与该项目相关的有害因
35、素接触限值标准见表5-6。表 5-6:工作场所中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序号 有害因素名称 PC-TWA(mg/m 3)PC-STEL(mg/m 3)超限倍数1 甲苯 50 100 -2 二甲苯 50 100 -3 溶剂汽油 300 - 1.54 苯乙烯 50 100 -5 丙烯酸甲酯 20 - 26 丙烯酸 6 - 2.52、物理因素的卫生标准(1)噪声根据职业卫生名词术语 (GBZ/T224-2010)规定,噪声作业是指存在有损听力、有害健康或有其他危害的声音,且8h/d或40h/w噪声暴露等效声级80dB(A)的作业。根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
36、007)规定,每周(w)工作5天(d) ,每天工作8小时(h) ,稳态噪声限值为85dB(A),非稳态噪声等效声级的限值为序号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采样点 频率样品件数1 甲苯 调墨间操作位、印刷操作位 一班 182 二甲苯 调墨间操作位、印刷操作位 一班 183 溶剂汽油 调墨间操作位、印刷操作位 一班 184 苯乙烯 压光操作位 一班 95 丙烯酸甲酯 调墨间操作位、印刷操作位 一班 186 丙烯酸 压光操作位、烫印操作位、糊盒操作位 一班 277 噪声 印刷操作位、纸张切割操作位、折页操作 位 一班 278 工频电场 变电机房巡检位 一班 985dB(A),见表5-7。表 5-7:工作场所
37、噪声职业接触限值(2)工频电场根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 2 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 规定,8h 工作场所工频电场职业接触限值见表 5-8。表 5-8 工作场所工频电场职业接触限值8h 职业接触限值频率(Hz)电场强度(kV/m)50 5四、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与评价(一)检测结果1、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检测结果见表5-9。表 5-9:工作场所粉尘及化学有害因素检测结果检测结果(mg/m 3)序号 检测位置 检测项目 检测日期检测值范围 CTWA 单项结论2013-2-17 22.9-61.0 2.38 符合2013-2-18 2.59-11.9 1.2 符合1 甲苯2
38、013-2-19 21.8-42.5 2.12 符合2013-2-17 3.3 3.3 符合2013-2-18 3.3 3.3 符合2 二甲苯2013-2-19 3.3 3.3 符合2013-2-17 1.5 1.5 符合2013-2-18 1.5 1.5 符合3 溶剂汽油2013-2-19 1.5-3.9 1.5 符合2013-2-17 9.3 9.3 符合2013-2-18 9.3 9.3 符合4调墨间操作位丙烯酸甲酯2013-2-19 9.3 9.3 符合2013-2-17 1.2 1.2 符合2013-2-18 1.2 1.2 符合5 甲苯2013-2-19 1.2 1.2 符合201
39、3-2-17 1.2 1.2 符合2013-2-18 1.2 1.2 符合6印刷操作位二甲苯2013-2-19 1.2-1.89 1.2 符合接触时间 接触限值dB(A) 备 注5d/w,=8h/d 85 非稳态噪声计算 8h 等效声级5d/w,8h/d 85 计算 8h 等效声级5d/w 85 计算 40h 等效声级序号 检测位置 检测项目 检测日期 检测结果(mg/m3)单项结论检测值范围CTWA2013-2-17 1.5-5.4 4.1 符合2013-2-18 1.5-8.4 3.5 符合7 溶剂汽油2013-2-19 1.5-10.1 5.4 符合2013-2-17 9.3 9.3 符
40、合2013-2-18 9.3 9.3 符合8 丙烯酸甲酯2013-2-19 9.3 9.3 符合2013-2-17 1.7 1.7 符合2013-2-18 1.7 1.7 符合9 苯乙烯2013-2-19 1.7 1.7 符合2013-2-17 3.3 3.3 符合2013-2-18 3.3 3.3 符合10压光操作位丙烯酸2013-2-19 3.3 3.3 符合2013-2-17 3.3 3.3 符合2013-2-18 3.3 3.3 符合11 烫印操作 位 丙烯酸2013-2-19 3.3 3.3 符合2013-2-17 3.3 3.3 符合2013-2-18 3.3 3.3 符合12 糊
41、盒操作 位 丙烯酸2013-2-19 3.3 3.3 符合2、工作场所稳态噪声强度及观察室内噪声强度见表5-10。表 5-10:工作场所噪声强度检测结果检测地点 检测时间日接触时间(h)噪声测定结果 dB(A)8h 等效声级dB(A)接触限值dB(A)单项结论2013-2-17 79.5-79.7 79.6 符合2013-2-18 79.2-79.3 79.3 符合印刷操作位2013-2-19879.8-79.9 79.985符合2013-2-17 75.8-75.9 72.8 符合2013-2-18 76.1-76.3 73.2 符合纸张切割操作2013-2-19476.2-76.4 73.
42、385符合2013-2-17 90.1-90.3 84.2 符合2013-2-18 89.6-89.8 83.7 符合折页操作位2013-2-19290.3-90.5 84.485符合备注:对于日接触噪声非 8h 多岗位工作操作工,测量各岗位时间段内噪声并结合非操作时在观察室内噪声计算 8h 等效声级。3、工作场所工频电场检测结果见表5-11。表 5-11:工作场所工频电场强度检测结果电场强度(kV/m)测定地点 检测时间1 2 32013-2-17 0.017 0.017 0.0172013-2-18 0.017 0.017 0.017变配电巡检位2013-2-19 0.017 0.017
43、0.017(二)检测结果达标情况统计检测结果达标情况见表5-12。表 5-12:检测结果达标情况分析表序号 检测项目 检测点 数 合格点数 超标岗位1 甲苯 2 2 -2 二甲苯 2 2 -3 溶剂汽油 2 2 -4 丙烯酸甲酯 2 2 -5 苯乙烯 1 1 -6 丙烯酸 3 3 -7 噪声 3 3 -8 工频电场 1 1 -(三)检测结果分析及评价本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甲苯、二甲苯、溶剂汽油、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丙烯酸、噪声、工频电场、高沸点矿物油等。因高沸点矿物油国家现行标准无检测方法和限值要求故只做识别,不做检测。本次检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甲苯、二甲苯、溶剂汽油、丙烯酸甲酯、苯乙
44、烯、丙烯酸、噪声、工频电场。2013年2月17日-19日连续三天检测结果显示各检测点检测值均符合GBZ2-2007中的职业卫生标准的限值,但折页操作位的噪声检测结果均在80dB(A)以上,属于噪声作业岗位,应重视该作业区的噪声危害,为生产人员配备耳塞等个体防护用品,并督促员工正确使用。(四)本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特性见表5-13。表 5-13:职业病危害因素特性一览表名称 存在状 态 主要作用途 径 主要危害 职业禁忌症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甲苯、二甲苯 液态 呼吸道血液、神经系统上岗前:(1) 血常规检出有如下异常者:1)白细胞计数低于 4.0109/L 或中性粒细胞低于2109/L;2)血小板计
45、数低于 81010/L;(2) 造血系统疾病在岗期间:造血系统疾病1) 职业性慢性苯中毒(见 GBZ68)2) 职业性苯所致白血病(见 GBZ94)溶剂汽油 液态 皮肤皮肤、神经损害上岗前:(1) 严重慢性皮肤疾患(2) 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在岗期间:同上岗前1)职业性慢性溶剂汽油中毒(见GBZ27)2)汽油致职业性皮肤病(见 GBZ18)噪声 声波 听觉器官 听力损伤上岗前:各种原因引起的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2)中度以上传导性耳聋;3)双耳高频(3000Hz、4000Hz、6000Hz)平均听阈40dB;4)II期和 III 期高血压;5)器质性心脏病在岗期间:噪声易感者职业性噪声聋参照职
46、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以上内容以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最新修订版为准。本项目调墨操作位主要接触甲苯、二甲苯、溶剂汽油,接触时间为 0.5h,接触人数 8 人。该岗位测得甲苯 CTWA为 1.2-2.38mg/m3,测得二甲苯 CTWA3.3mg/m3,测得溶剂汽油CTWA1.5mg/m3,接触水平较低。本项目印刷操作位主要接触甲苯、二甲苯、溶剂汽油、噪声,接触时间为 8h,接触人数 34 人。该岗位测得甲苯 CTWA1.2mg/m3,测得二甲苯 CTWA1.2mg/m3,测得溶剂汽油 CTWA为 3.5-5.4mg/m3,测得噪声 8h 等效声级为 79.3-79.6dB(A
47、),接触水平较低。本项目折页操作位主要接触噪声,接触时间为 2h,接触人数 4人。该岗位测得噪声 8h 等效声级为 83.7-84.4dB(A),接触水平较低。本项目压光操作位主要接触苯乙烯、丙烯酸,接触时间为 8h,接触人数 2 人。该岗位测得苯乙烯 CTWA1.7mg/m3,丙烯酸CTWA3.3mg/m3,接触水平较低。综上,本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关键点为调墨操作位、印刷操作位,接触甲苯、二甲苯、溶剂汽油;折页操作位,接触噪声,此次检测结果均在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内,其职业危害处于较低水平。第六章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调查与评价一、防护设施设置及运行情况(一)防噪措施项目方选用先进、自动化程
48、度高低噪声的印刷、上光、烫印设备,布置在底层,并设减振机垫,以减少设备振动产生的噪声对环境影响和人身危害。(2)防毒本项目印刷、调墨等区域独立设置,与其他区域隔离。调墨车间独立设置吸风柜,采用水性油墨材料及稀释剂。选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印刷设备,印刷机设置有独立吸风装置。上光、压光、烫印设备集中布置,设备自带密闭罩、废气净化装置。糊盒设备自动化程度较高,自带密闭罩。生产车间东西两侧设有排风扇。 二、防护设施的维护情况公司定期对吸风柜、吸风装置等防护措施进行维修、保养。三、防护设施评价通过现场调查及检测数据分析,结合项目工艺特性,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设备和岗位,公司均设置了相应的局部排风降噪等设施,从检测结果来看,上述设施运行下职业危害因素浓度在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限值内,防护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