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试内容,一、作品主要内容 这类题目主要测试学员对课文的熟悉程度,随机性较大。,二、文学史知识 这类题目是考查学员必须掌握的文学史常识,所涉及内容一般都在课文中出现过的作家、作品,应用心阅读,认真记忆。其中一些关键性句子正是要掌握的文学史常识。如“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 等。,考试内容,三、作品的写作方法 主要是论证方法、说明方法、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理解掌握并能熟练运用,多看课文后的“提示”对课文中的写作方法的归纳。,四、写作基础知识 这类题目所涉及的内容,基本上都在课文的文体知识及写作知识的介绍上。学习的过程中归类,考试时就可胸有成竹地答题。,考
2、试内容,五、诗词的背诵和诗词名句的理解 这类题目一般考句子的理解和背诵,其中背诵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给上句要求找下句或给下句要求找上句,另一种是给作者,要求找出该作者所写的句子。 因此考生在复习时要注意对同类问题作些归纳,如参加“文学研究会”的作家有哪些,记叙文中用第一人称叙述的有哪几篇等,这样回答问题时就能胸有成竹。,考试题型,一、单项选择(20分) 二、多项选择(10分) 三、词语解释(10分) 四、简析题(30分) 五、作文(30分),题型分析,一、单项选择,是考试中最容易拿分的题型了,因此考生应尽量做到不失分。 单项选择主要考文学史知识,如作家生平、作品作者、作品中的人物、中心论点、主
3、要内容、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文章体裁等等。,题型分析,二、多项选择,多考综合比较的内容,善于归纳、归类艺术手法、文体知识、艺术特点等知识点。,三、词语解释,以古文中的词语为主,兼考现代文的疑难词语。答题必须在理解全句的基础上,对应直译,然后落实某一个词的意义,务必准确、简洁、切不可写几个似是而非的答案,鱼目混珠。(比较容易拿分),题型分析,四、简析题,考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主要是考文段主题、内容、艺术手法、修辞手法等等,出题方式比较灵活,内容不局限于教材,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阅读鉴赏能力。答题应采取还原课文、句不离段的思维方法,结合课文的“提示”启发思路。一定要弄懂内容,摸清提问的角度,
4、针对性回答。答案总的要求是越简明准确越好,而不是内容答得越多越好。,题型分析,五、作文,占分比例大,应引起高度重视。主要考核考生的思想修养、语文水平、综合分析和运用的能力。 总的要求:主题鲜明、材料充实、结构清晰、表达得体、语言通畅、标点正确、书写工整、行款规范。 历届考生作文失分的主要原因:文体混淆、文不对题、论点和论据脱节、字数不足、内容未写完、字迹潦草等,这些应引起重视,加以避免。,复习原则,一、认真研读教材中的课文。(共52篇课文,议论文10篇,记叙文17篇,诗词18篇,小说7篇)一篇一篇地阅读掌握,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浅层次的掌握就是要求考生记忆课文中的内容;深层次的掌握则要求考生
5、在对课文记忆的基础上对课文所涉及的内容加以深刻理解。对于古文,要能够读通,读懂,同时对重点字词(课文后面的注释)要一一掌握。,复习原则,二、灵活理解掌握语文知识。这是学习的难点,历年来考生丢分很多。主要有:议论文的论点,论据,举证,其中两种论据,三种论证方法是重点;10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诗词的直接抒情手法,间接抒情的六种手法;记叙的顺序;描写人的五种方法等。,复习方法,一、梳理文学史,掌握文学基础知识。大学语文作为公共基础课,内容广泛,篇目繁多,基本涵盖了中国文学各个阶段的作品。考生在总复习时应通晓中国文学发展历史,熟悉不同时期文学发展的流变,以文学发展为经线,以作家作品为纬线,识记重要的
6、作家和作品。,复习方法,1.注意关键性句子; 2.掌握有关辨析作品文体,掌握文体基本知识。认真研读每一单元后的文体特点介绍,着重掌握各种文体的特征。如议论文的“三要素”、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立论和驳论;记叙文的“六要素”、线索、叙述方式、描写方式;说明文的种类、顺序、结构和八种说明方法;诗词的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古体诗、近体诗格式等。,复习方法,第二,理解课后“提示”和课后习题,注意作品的艺术手法。这方面的知识主要包括作品艺术特征、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论证方法、说明方法等等。要做好这类题,考生要特别注意课后的“提示”对课文中的写作方法的归纳。,基本知识点,一、一要点:语文包括语言文字知识和文学
7、知识 1.语言文字知识: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1)文言实词:古今意;常用文言实词具体含义 (2)文言虚词:之、其、者、所、以、于、而、则、焉、乃 (3)文言句式:使动句式、意动句式、名词做状语、名词做动词、判断句、被动句、倒序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句式。,基本知识点,2.文学知识:作家作品基础知识和文体基础知识 (1)作者基本情况(字号、朝代、主要思想或文学主张、文学成就、代表作 (2)作品基本情况(出处、编著朝代、文体性质、基本内容、特色、地位 (3)文体基础知识:4种文体知识的具体考核,基本知识点,议论文: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8、、 比喻论证、归纳法、演绎法、比较法(对比、类比) 驳论的方法: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基本知识点,记叙文: 叙述方式:顺序、倒序、平叙、插叙 人物描写: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细节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在叙事中抒情、在议论中抒情,基本知识点,诗歌: 古代诗歌文体:楚辞、汉乐府、乐府旧题、古体诗、近体诗、律诗、绝句、慢词、小令 抒情方法:直抒胸臆、意象表现;借景抒情(自然天成、融情于景、移情于景、因情造景)、借事抒情、借举止抒情、借比喻抒情、借象征抒情、借典故抒情,基本知识点,小说: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人物形象:性格特征、个性
9、特点、人物描写法 心理刻画:直接间接、心理描写 表现方法:倒叙方式、前后照应、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对比、铺垫、烘托、反衬、类比、象征,基本知识点,3.文学作品阅读分析:背景、主要内容、写作特点、提升写作能力,二、记住语文中的“二” (1)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2)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3)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基本知识点,(4)二种说明文类型: 事理说明文(阐述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类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 (5)二种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6)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理论论据。,主要知
10、识,议论文复习提纲,一、 注意中心论点 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论毅力的中心论点是: “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容忍与自由的中心论点是: “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咬文嚼字的中心论点是: “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寡人之于国也的中心论点可概括为: “阐述以民为本的王道理想”。 秋水的中心论点可概括为:“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 吃饭的中心论点可概括为: “揭示吃饭背后名实不符的社会人情世态”。,二、注意论据证明的论点 1.用非常贴切的事实材料来证明一定道理: 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用“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莩”来说明:当时
11、社会的贫富悬殊、阶级对立。 论毅力中,梁启超用五种不同毅力的人的不同结果来说明:只有毅力至强方能取得事业的最终成功。 五代史伶官传序以唐庄宗的得天下、失天下的历史事实说明: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容忍与自由三个例证分别证明的观点: 1.作者年少时援引王制专制律条痛骂西游记和封神榜,证明: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 2.宗教史上高尔文活活烧死塞维图斯等科学家,证明: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 3.提倡白话文时陈独秀“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证明: “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的态度是极其错误的,强调“绝对之是”根本不存在。,咬文嚼字: 史记李广射虎的事实,证明:文学借文字
12、表现思想感情,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的。 韩愈贾岛关于推敲的故事,证明:文字的推敲其实是思想感情上的推敲,并不仅仅是为了语句的通畅或漂亮, 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亚里斯多德误以为妇女牙齿的数目比男人少,以证明: 要观察(科学的认知态度)。 我年轻时在外国住过很长时间,以证明:要摆脱某些武断的看法,了解不同人的看法(兼听则明) 圣雄甘地对铁路、轮船、机器深表遗憾,以证明:用“假想的论敌”来反驳自己以防止自以为是。,2.借理论材料来证明论点: 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欧阳修引用尚书“满招损,谦得益”的话来揭示:后唐庄宗的亡国的原因。 咬文嚼字中,朱光潜用西方心理学中的“套板反应”和韩愈的“惟
13、陈言之务去”来:反对陈词滥调,提倡创新。 容忍与自由中,胡适引用布尔“我年纪越大,越感觉到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的话来:展开他对容忍与自由之关系的论述。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证明:贵在坚持(有毅力者成)。,三、注意论证的方法 1、归纳法 容忍与自由、咬文嚼字 2、演绎法 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实行王道的基本标准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这是大前提;而梁惠王“移民”、“移粟”的小恩小惠不能“使民养生丧死无憾”,这是小前提;于是孟子就得出结论,认为梁惠王并没有真正实行王道。 秋水中,大前提是在无限
14、的宇宙中人的认识十分有限,小前提是孔孟是人,所以庄子得出结论说孔孟之道也是既“少”又“轻”、十分有限的。 咬文嚼字中,引进“套板反应”的普遍原理,就是通过演绎法来论说文章语言贵在创新的道理。,3.类比法: 寡人之于国也: (1)用逃跑者“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说明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什么质的差别。 (2)用拿刀杀了人却说“非我也,兵也”作比喻,来揭露统治者把“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的观点。 秋水: 1、庄子用“礨空之在大泽”、“稊米之在大仓”、“毫末之在马体”来阐发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哲理,这种论证方法是类比法 2、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
15、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论毅力 “操舟”、“为山”、“平地”、“掘井”通过类比论证法来讲道理; 吃饭 1、“吃饭有时很像结婚”。 2、“一碗好菜仿佛一支乐曲”。 3、“整个人世间好比是做菜的厨房”。 4、“治国如烹小鲜” 。,4.对比论证 五代史伶官传序:通过“盛与衰”、“兴与亡”、“得与失”、“成与败”的对比论证论点。 论毅力对比论证论述“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 论毅力第二段“五种人”用的是对比法。 对比论证法强调大学的宗旨是“研究高深学问”,非为做官致富。,5.驳论 论毅力梁启超在反驳“旁观者”认为别人成功是由于“殆幸运儿”、自己失败是“蹇于遭逢”的观点时说:“所谓蹇焉、幸焉者,
16、皆彼与我之相同,而其能征服此蹇焉,利用此幸焉与否,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这是直接反驳论点。张中丞传后叙韩愈驳斥诬蔑许远变节投降的观点时,先反复申述许远不怕死、决不会投降的理由,这是直接反驳论点;接着又指出:以“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为论据来证明许远的投降变节是“儿童”、“小人”之见,十分荒谬,这就是通过反驳论据来扳倒论点。,寡人之于国也,1、孟子学派: 儒家学派(政治核心:仁政,反对暴政及兼并战争) 2、主张: 1)倡导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2)施仁政行王道; 3)反对暴政及兼并战争; 4)提倡发展农业林渔业; 5)重视教育。,3、中心旨意:阐述民本的王道理想 4、论说的线索:民何以才能够加多
17、5、“王道之始“的标志:养生丧死无憾 6、治国思想:民本思想 7、修辞手法:排比 、比喻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修辞:对比。作用:反映统治阶级腐化奢靡的生活和下层百姓生灵涂炭的阶级对立现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的修辞:比喻。揭露统治阶级把“涂有饿殍”归罪于年成不好的错误观点。,8、论证方法:归纳论证;演绎论证 9、写作特色:抑扬兼施、循序善诱的说理方法。(先易后难,层层推进) 10、主题思想:孟子的王道理想和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体现以民为本、实行王道的治国思想。提出“民贵君轻”观点,秋水,1、庄子,战国时宋国人,道家学派。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2、主张:顺
18、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无不为,承认事物相对性,否认事物存在差别,反对战争、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和虚伪 3、庄子共33篇、内7 外15 杂11。多采用寓言形式,富有浪漫色彩。 4、中心论点及其意义: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人的认识受时间、空间和后天教育限制。全文贯穿对比论证方法,以寓言形式说理。,5、意义:启示人们不能囿于个人有限的见闻而自我满足,应该不断学习,不断开阔视野,不断前进。 6、论证方法:例证法;类比法;对比法 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对偶、反问 例证法:对宇宙无限,人的生存空间来说,“四海之在天地、中国之在海内、人卒九州”是例证法 类比法:对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来说“壘空之在大泽乎、不似
19、稊米之在大仓、毫末之在于马体”是类比法 对比法:大与小、无限与有限来彰显主旨。,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号醉翁,自称六一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主张: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反对追求形式的靡丽文风,主张文章“明道、致用、事信、言文”。 五代史伶官传序文体是史论。,中心论点:国家盛衰兴亡关键在人事。(开篇提出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论证方法: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演绎论证、归纳论证)。 论据:事实论据与理论论据相结合,梁启超,戊戌变法103天失败,论毅力在百日维新失败后写成。 中心论点:开
20、篇提出“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表现方法:对比法 修辞手法:层递,论毅力,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蔡元培,1917年任北大校长, 主张:学术自由,兼容并包 蔡元培是第一位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的教育思想家,主张五育并举,这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 演说的三大教育思想:抱定宗旨(研究高深学问),砥砺德行(原因:风俗日偷,道德沦丧),敬爱师友(以诚相待、敬礼有加、同学间互相亲爱) 演说特点:1、精炼 2、观点明确 3、条理清晰 4、情理并重 5、具有号召力与感染力, 主要论证方法:演绎法和对比法,容忍与自由,胡适 ,因提
21、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愚昧;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1918年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并成为后期新文化运动的主流。第一部新诗集:胡适的尝试集,还是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容忍与自由,中心论点: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是用作者自己的经验教训作例证,主要的论证方法是:例证法。 三个层次阐发中心论点:1、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还重要,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2、容忍难以实行的心理根源: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个人经验)。 3、强调“绝对之是”根本不存在(政治思想)原因是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咬文嚼字,朱光潜,著名美学家和文艺学
22、家,代表作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 文体知识:议论文中的文艺专论 中心论点: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吃饭,作者:钱钟书 吃饭出自写在人生边上,散文文体,但有议论性质。 总论点:揭示、嘲讽隐藏在“吃饭”背后的名实背离、相互掩饰的人情世态。 本文的写作特点:1、类比联想丰富 2、主要采用类比论证。从吃饭说到结婚、艺术、政治等 3、生动地运用比喻说理 4、旁征博引,我的世界观,爱因斯坦 哲学意义上的自由:人类完全掌握客观规律后所达到的绝对自由“每个人的行为,不仅受外界的强迫,而且还要适应内心的必然”:人的认识受到许多客观因素的限制 叔本华的话的启示:既然人不
23、能要他所想要的,那么,对人对己就要有一种宽容的态度。 宇宙观:宇宙是无限的,人的认识有限。,我的世界观,1.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阐述了爱因斯坦的 人生观“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 政治思想民主主义 宗教感情“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奥秘的虔诚心态,是对“最深奥的理性和最灿烂的美”的追求和坚守。,我的世界观,2.如何理解“客观世界”是“在艺术和科学工作领域里永远达不到的对象”,却又坚持探索“最深奥的理性和最灿烂的美”的宗教感情? 体现了作者“人的认识有限,宇宙是无限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人对艺术、科学的探索永无止境,但是,人类并不因为“探索的永无止境”,而停止对客观世界的探索。而这种探索,成为自己
24、毕生追求的“宗教感情”。,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1.造成愚蠢见识的原因: 主观臆断自认为知道实际上并不知道 自我中心主义听到与你相左的意见就发怒 狂妄自大自尊心却使大多数人都看不到这一点 途径: 科学的认知态度(根本方法) 听取不同意见(根本方法) 阐明客观世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根本途径),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2.本文主要采取归纳法进行论证。从避免愚蠢见识的三个方法,到最后归纳出结论,属于例证法。 3.本文的行文风格特点: 逻辑层次清晰,论述周密严谨。 “你”与“我”并用,使文章形成了你我之间的对话的表达风格,产生了亲切、自然、贴切的效果。 大量使用“如果”开头的句式,采用“业余”、“说不定”等等虚拟语,体现出作者谨慎的作风和谦和的态度。,涉及“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理念的文章有: 容忍与自由、秋水、我的世界观、如何避免愚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