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版世纪金榜高考地理区域地理复习课时提升作业 四 第4讲 世界的气候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726371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世纪金榜高考地理区域地理复习课时提升作业 四 第4讲 世界的气候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版世纪金榜高考地理区域地理复习课时提升作业 四 第4讲 世界的气候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版世纪金榜高考地理区域地理复习课时提升作业 四 第4讲 世界的气候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9版世纪金榜高考地理区域地理复习课时提升作业 四 第4讲 世界的气候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9版世纪金榜高考地理区域地理复习课时提升作业 四 第4讲 世界的气候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温馨提示:此套题为 Word 版,请按住 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 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课时提升作业 四世界的气候(45 分钟 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下图为某一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图中 P 处因受地形影响气温出现异常。回答 1、2 题。1.图中 P 处的气温可能为 ( )A.20或 16 B.23或 14C.17或 18 D.19或 152.该图所示可能是 ( )A 北半球的 3 月 B.北半球的 7 月C.南半球的 2 月 D 南半球的 8 月【解析】1 选 B,2 选 C。第 1 题,等值线之间的闭合等值线内的值

2、,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的规律,因此 P 处气温为 20n,t1、t 2、t 3、t 4为等温线,t 1t2t3t4)。3.(2016福建联考)下图表示我国某地在某一天气温和太阳高度变化曲线,则该地区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 )A.高山高原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解析】选 D。据图中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可以看出北京时间 14:00时为一天中太阳最高点时刻,即当地地方时 12:00,可以算出该地的经度为 90E。题干中提到该地为我国某地,90E 在我国主要穿过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区,季风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故 B、C 项排除;据气温曲线可知该地该日最高气温

3、高于30,最低气温大于 10,故不可能是海拔高的青藏高原地区,而应为我国西北地区,为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故 D 项正确。下图为欧洲南部沿北纬 42纬线部分地区剖面示意图和、两地降水量统计图。读图,回答 4、5 题。4.图示地气候 ( )A.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B.冬暖夏凉,降水均匀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D.全年高温,干湿分明5.造成两地年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 )A.洋流 B.大气环流C.地形 D.纬度位置【解析】4 选 A,5 选 C。第 4 题,结合题干知,该区域位于北半球;由图示知地夏季(68 月)降水较少,气候炎热干燥,冬季(12 月次年 2 月)降水较多,温和

4、多雨,该地属于地中海气候。第 5 题,在 42N 带来降水的是西风,从剖面图可以看出,地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地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所以造成两地年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地形。(2016文昌模拟)读图,完成 6、7 题。6.、代表的气候类型正确的是 ( )A.是热带沙漠气候B.是热带雨林气候C.是亚热带季风气候D.是热带草原气候7.代表的气候类型最大的分布区在 ( )A.西欧地区 B.撒哈拉沙漠地区C.非洲 D.亚马孙平原地区【解析】6 选 B,7 选 A。第 6 题,根据图中的气温和降水量分析,地全年高温,位于热带,降水较多,可能是热带季风气候或热带草原气候,A错。地全年高温多雨,是

5、热带雨林气候,B 对。地最冷月气温在15以上,降水很少,是热带沙漠气候,C 错。位于亚热带地区,但降水量少,小于 1 000 mm,应是温带海洋性气候,D 错。第 7 题,代表的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大的分布区在西欧地区,A 对。撒哈拉沙漠地区是热带沙漠气候,B 错。非洲缺少温带海洋性气候,C错。亚马孙平原地区是热带雨林气候,D 错。(2016南京模拟)降水垂直变化率是指海拔每上升 100 米,降水的变化量。读某山地一侧 1 月、7 月均温及降水垂直变化率示意图,回答 8、9 题。8.该侧山地最大降水量出现的海拔约为 ( )A.1 200 米 B.1 500 米C.2 300 米 D.3

6、 000 米9.该侧山地可能位于 ( )A.天山 B.峨眉山C.乞力马扎罗山 D.安第斯山【解析】8 选 C,9 选 B。第 8 题,由题文可知,降水垂直变化率是指海拔每上升 100 米,降水的变化量。也就是说,如果垂直变化率大于 0,则降水量在增加,小于 0 则减少。读图可以看出,该山地的垂直变化率从左侧开始呈增大趋势,达到最大值后开始降低,在垂直变化率降到 0 时,该侧山地降水量达到最大值,然后过该点作横坐标的垂线,与剖面线的交点,即为该点海拔,可知约为 2 300 米,故选 C。第 9 题,该侧山地海拔 500 米处 1 月份气温是 7,7 月份气温是 28,应当属于北半球亚热带地区的山

7、地,天山纬度高,冬季气温低,乞力马扎罗山和安第斯山均位于南半球,故选 B。10.(2016西安模拟)下表为四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有关对表中四地的位置和气候的描述,可能的是 ( )气温() 降水量(mm)地点 纬度1 月 7 月 1 月 7 月 全年 23.5 13.2 28.5 43.2 227.6 1 682.1 0 14.2 14.6 73.6 26.2 1 006.9 67.3 -2.2 12.5 86 92 1 000.2 5.2 20.3 15.8 16.9 0.5 116.1A.我国东南沿海、亚热带季风气候B.东非高原、热带雨林气候C.格陵兰岛、极地气候D.澳大利亚、热带沙漠气候

8、【解析】选 A。地位于回归线附近,最冷月均温在 0以上;全年降水总量大,但季节变化明显,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我国东南沿海属于该气候;位于赤道附近,但 1 月和 7 月均温均不太高,且降水总量不太多,可能位于海拔较高的东非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纬度较高,降水较为丰富且均匀,可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地纬度很低,降水少,可能为南美洲西岸的热带沙漠气候。【加固训练】下图为世界四个不同地区的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1)、(2)题。(1)若不考虑海拔的影响,则四地由南到北的排列顺序为 ( )A.甲乙丁丙 B.乙丙甲丁C.丙甲乙丁 D.丁甲丙乙(2)对四地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深居内陆,降水

9、稀少B.乙地河流汛期集中在冬季C.丙地的典型植被为橄榄树D.丁地气候类型仅分布在北半球【解析】(1)选 B,(2)选 B。第(1)题,根据气候资料图可以判断,甲地为北半球的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 20N30N 附近;乙是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 30S40S 大陆西岸;丙是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赤道附近;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 40N65N,故四地由南到北是乙丙甲丁。第(2)题,甲地为北半球的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少雨,分布在大陆西岸或内陆,A 错误;乙是地中海气候,降水在冬季,河流在冬季形成汛期,B 正确;丙是热带雨林气候,代表性植被是雨林,而橄榄是地中海气候的代表性植被,C 错误

10、;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南北半球都有,D 错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称 APEC)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的经济合作官方论坛,下图为圣地亚哥(3326S,7040W)、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4310N,13150E)、巴厘岛(8S,107E)、北京(40N,116E)四个举办过 APEC 会议的地区气候资料,读图完成 11、12题。11.四地区中最可能是北京的是 ( )A. B. C. D.12.造成地区日平均日照时数 5 月和 7 月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高度 B.白昼长度C.天气状况 D.地面反射率【解析】11 选 A,12 选 C。第 11 题,北京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

11、季高温多雨,四图中较为符合。第 12 题,地区 5 月雨季未到,晴天较多,故日平均日照时数较长,而 7 月为雨季,降水多,导致日平均日照时数较短,5 月和 7 月太阳高度和白昼长度相差不大。二、非选择题(共 52 分)13.(2016长沙模拟)阅读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26 分)图甲为非洲安哥拉的区域图。安哥拉中部地区,年均温在 22左右,素有“春天国度”的美誉。图乙为两地的气候特征图。(1)判断安哥拉大部分地区主要的地貌类型并分析中部地区“春天国度”美誉的由来。(2)比较两地降水特征的差异,并分析成因。【解析】第(1)题,“春天国度”强调的是一年四季温度变化较小且较温暖,图中显示该地纬度

12、较低,海拔较高,故四季温暖如春。第(2)题,从两幅图的纵坐标可看出两地降水差异较大;影响降水的因素有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可结合图中信息回答。答案:(1)高原。纬度低,海拔高,全年温差小,四季如春。(2)地全年降水明显小于地。地处于东南信风带,风由陆地吹向海洋,且沿岸有寒流流经,降温减湿,降水少;68 月因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副高北移影响此地,几乎无降水。地夏半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降水丰富,冬半年受东南信风影响,且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方法技巧】气候特征的答题思路角度一 气候特征的描述,其答题思路为:角度二 气候特征的原因分析,其答题思路为:角度三 气候特征的比较,其答题思路为

13、:14.(高考预测题)(2016山西联考)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6分)云南省大理市(2532N,10012E)地处横断山脉南段。大理市下马关镇(市政府所在地)平均海拔 1 976 米,位于山谷,以风期长、风力强,下关风,风高不寒,无沙无尘,有益无害,美名远扬。该地已建成云南省较大的风力发电场。下面两图分别为洱海及周边区域示意图、大理风力发电景观图。(1)依据材料写出下马关镇的气温年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2)试分析下马关镇风力较大、风高不寒、无沙无尘的原因。(3)分析该区域建成云南省较大的风力发电场的原因。【解析】第(1)题,结合大理市的纬度可以判断该地区纬度较低,由材料可知其海拔较高,

14、故气温年较差较小,分析原因除纬度、海拔外,还要结合图中地形分析冬季气温不低,联系洱海分析湖泊的调节作用。第(2)题,风力大的原因主要从图中下马关镇东西两侧为山脉,位于山谷,受山谷地形狭管效应的影响。风高不寒主要分析其所在山谷向南敞开,夏季风大,风速较大时风向应该是西南风,故气温较高;又因西南地区多山地,植被覆盖较好,所以风中无沙无尘。第(3)题,建风力发电场应考虑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自然方面主要考虑风力大;社会方面主要从技术、环境效益、市场需求等角度分析。答案:(1)变化特点:气温年较差较小(年较差较小)原因:该地纬度较低,且受地形阻挡,受冷空气影响小,冬季气候温暖;地形以山地为主,海拔高,夏季凉爽;洱海的调节作用较强。(2)位于山谷地区,加剧风势(形成狭管效应),风力较大;夏季,西南风风速较大,气温较高;植被覆盖较好,所以风中无沙无尘。(3)风力资源丰富,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风能是清洁、可再生能源,环境效益好;技术相对成熟。关闭 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