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要求】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2、通过认真看图,掌握学习语文的途径,激 发生学 习语文的热情。3、使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指 导学生如何修改作文。【教学重点】1、通过看图,掌握学习语文的途径。 2、学会修改作文。【教学准备】1、实物投影仪 2、挂 图。3、学生日记。【教学时间】 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从小学到中学语文一直是门很重要的功课,你知道 为什么要学好语文呢?学好语文有什么意义?2、要想学好语文是不是就是上好语文课, 读好语文书呢?请你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一说你平时是怎样学习语文的?二、指导看图,了
2、解、掌握学 习语文的渠道。1、过渡: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学习语文的途径,除了这些还可以有哪些渠道学习语文呢?我们一起来看图。2、学生看图,思考:有哪些学习语文的渠道?3、汇报交流,相机板书:广播电视、电脑、参 观、访问、图书、讨论24、讨论:在这么多的渠道中你喜欢采用哪些形式去学习语文?为什么?在运用过程中要注意什么?5、小结,通 过看图, 讨论交流我们掌握了多种学习语 文的渠道希望你们能学以致用。请大家说说看本学期自己准备怎样学好语文?三、总结。语文与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它是很重要的交际工具,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学好语文。希望大家说到做到,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习的小主人。第二课时一
3、、导入质疑,明确修改的重要性。1、(板书:文章不厌百回改)提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2、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说明了什么道理呢?二、指导如何修改作文。1、过渡:我们都明白了修改的重要性,那到底如何修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2、讨论:一篇文章写好后,要修改些什么呢?3、对,找出这些毛病后我们要运用规范的修改符号,来修改符号,来修改也就是我们平时做修改病句所使用到的符号,只不过那是句子,现在将句子组合成文章。4、回忆复习所学修改符号。35、自学书上例文小花猫6、汇报:这篇文章中修改了哪些部分?毛病在哪儿?7、练习:8、讨论总结:如何修改作文?三、总结。通过本堂课
4、的学习我们知道要想写出好文章就要多修改,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文章不厌百回改,期待着你们写出一篇篇优秀的文章。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九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两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的意思。4、通过朗读、想象,感受植 树前后的巨大变化,体会到植树带来的好处,和诗歌中的小朋友一起分享植树的快乐。【教学重点】 抓住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引导学生通 过对比、想象等方法,感受到自然的和谐。【教学时间】 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1、春天来了,我们久封的心门也随着这暖暖的春光被打开,
5、总是4希望能够出去走走、看看。大家能不能告诉我,如果出游,你会选择哪里?2、大家说的地方不少,可是我们都可以用几个词语来概括它们的特点。二、初读课文:1 这又是一首诗歌,读诗歌的要求是什么?2 自由读,教师巡视。3、开火车读教师出示的词语,教 师注意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4、齐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读好“裸露”(边音)“ 撑”(后鼻音)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错误。6、学生点评。7、有进步吗?把自己的进步告诉大家。由于 时间关系,选择一个自然段,向大家展示。8、指名读, 评价。三、初步学习第一、第八自然段。1、请一、二两组的同学读第一自然段,三、四两组的同学读第八自然段,我来读课题。
6、读完,你们发现了什么?(第一、第八自然段 结构相似,前后呼应,有点题的作用)2、想一想上学期学的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再读一读,想想有不同的地方吗?3、从“荒山野岭”到“ 青山碧岭 ”,这仅仅是文字上的不同吗?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5四、学习生字。1、“谣、袍、裸、寞、叽”想一想他们有没有同胞兄弟?他们和他们的兄弟区别在哪里?把他们的特征记牢。2、和学生共同书写“ 鼠”,帮助学生摆好间架结构。3、描 红。4、写 习字册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通过读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句诗的含 义。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投影片 课文录音
7、【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1、上节课,我们找出了两个关键词,一个是 “荒山野岭”,一个是“青山碧岭 ”,你们说老师应该分别用什么样的粉笔来书写这两个词呢?2、看到“ 荒山野岭”,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那“青山碧岭”呢?4、让我们打开书本,看看诗人用他手中的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怎样的“青山碧岭 ”画面吧!二、学习三-七自然段:1、自由读。告诉大家,我 们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哪些场景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来告诉6大家,或者是你的感动、或者是你的快乐!3、学生朗读,教师、学生共同 评价,教 师点拨。“煎熬” 什么是煎熬?如果你是裸露的山岩,你来诉说自己的痛苦
8、吧。 “林涛” 什么像波涛一样上下翻涌?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把你感受到的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心中有图画,脑中放电影,你就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了。 小鸟、松鼠、小兔、小猴 我来问问你:“ 小鸟,你为什么到这里搭窝筑巢?”“小松鼠,你快活得叫什么呢?”“小兔、小猴你们呢?”谁来读读,把 这种快乐、安全、衣食无忧的感觉读出来,你们现在就是小鸟、松鼠、小兔、小猴的代言人。 “浑浊”“碧波” ,“咆哮” “轻抚” 读一读这两对词语,给你怎样的感受? 4、诗人给我们描述的画面是多么美好呀!齐读。三、学习第二自然段:1、从“荒山野岭”到“ 青山碧岭 ”,是 谁的功劳?一起读第二自然段。2、锨、镐
9、的声音是多么单调,可是为什么是“歌谣”?3、齐读。四、再次学习首尾自然段:1、 “我们”因为什么而快乐?73 春光特别喜欢“ 我们” ,染绿了“我们” 的双脚, “我们” 以自己的行动让春光更加美丽五、朗读全诗:1、 齐读。2、尝试背诵。【板书设计】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荒山野岭青山碧岭裸露、煎熬 林涛、 动物的家2、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要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绳子,绿线中的生字只 识不写,理解由生字 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 这句诗的意思。、通过朗读,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教学重点:理解“ 儿童不解春何在 ”的意思,理解
10、诗句内容。教学难点: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求8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2初读课文,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理清 课文脉 络。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 相关的教学课件一、导入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出示春景图:谈话:每年春天,我 们都要去春游。 谁能给大家描绘一下春游时的情景?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春天的文章。 、板书课题: 只拣儿童多处行 、简介作者:冰心,原名 谢 婉莹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她的作品大多书写童心的纯真和母爱的深挚,情真意切。 、读题质疑:二、学生自学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明确要求
1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读顺句子,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学习生字。 、学生质疑。 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隙地 忸怩 烂漫 查字典理解:成千盈百 儿童不解春何在 使出浑身解数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指名分段读文,思考:作者的游 览路线是怎样的?画出表述作者行踪的词语。 、交流画出的词语。颐和园 门 知春亭畔 湖边 玉澜堂 9、安作者游览路线,给课 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 ):我们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赏春。 第二段(3-4 ):我们在知春亭畔和湖边看到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 第三段(5-8 ):我们在玉澜堂的院子里,与孩子们共赏开得正旺的海棠花。 第四段(9):我的
12、感想,告诉人们春游时, “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练习有感情朗读。 四、课堂练习 、写字指导。、学生描 红,临写。、抄写词语。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学习课文第 1、2 两自然段,理解 课文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准备投影片、课件资料、及朗读课文课件等。一、过渡导入 、提问:“儿童不解春何在,只 拣游人多处行”是什么意思?“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呢? 、指名回答。 、抓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提问:课文中写了哪些地方儿童多? 10根据回答板书: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院里 、过渡:现在我们就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儿童多的地方“找春天” !二、学习第一段
13、、自由读第一段,画出表述儿童多的句子。 、交流出示句子。 “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即出来,就像从一只魔术匣子里, 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 、说一说这句话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在下面画上记号。 成千盈百闹嚷嚷挤飞涌出小天使 、指名读然后齐读。 、完成课后练习 5 第一小题:这句话用“魔术匣子”比喻什么?“小天使”比喻谁 ?这样写你觉 得怎样? 学生回答。 、教师引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段 、这一段与第二段一样,也是些 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我们应该怎样来学习呢? 、学生按照上述步骤自学课文。 ()自由读,画出表现“儿童多”的句子。
14、 ()交流画出的句子,并说说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 出示句子: 11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 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喳喳,也不知 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散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在转弯的地方, 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3)反复朗读这些句子,读中感悟。 (4)学生畅谈体会。 四、小结 刚才,我们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颐和园寻找春天,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情景呢?(颐和园门口儿童多,知春亭畔儿童多,湖面儿童多,湖边儿童多
15、)可能是儿童欢快活泼的身影把春天遮住了吧,我们暂时还没有找到春天。春天到底在哪里呢?让我们下节课到玉澜堂去看看。 五、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 、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三课时教学要求1继续学习第三、四自然段课文,理解 课文内容。感受春天的气息与儿童的旺盛生命力。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准备12投影片、教学课件、课文朗读录音教学过程一、过渡 这节课,我们继续寻找春天。 二、学习第三第四段。 、自由读第 5 自然段,提 问:你们找到春天了吗?春天在哪里? 、指名回答:春天在玉澜堂的院落里,在玉 澜堂庭院的几棵大海棠树上。 春天是什么样子? 出示句子,学生圈出关键词语,反复朗 读。 走进玉澜堂的
16、院落里,眼睛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3、完成课文后的练习 5(2):这句话中用“喷花的飞 泉”比喻什么?这使你觉得怎么样? 4、学生交流。 5、教师范读第 6 自然段。 学生圈出关键词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6、指名尝试背诵。 7、指名读第 7 自然段。分角色读。 8、教师范读第 8 自然段。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9、提问:“ 朋友,春天在哪里呢?” 你有没有新的发现? 13指名回答:春天在儿童多的地方!春天在儿童身上! 教师引读课文。 10、齐读第四段。 ()进行句式变换,理解句意。 ()出示句子: 当
17、你春游时,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你能把句子换个说法,不改变愿意吗? 学生练习,并且读句子. 11、完成课后练习 5(3):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12、学生讨论交流。 13、练习背诵第 79 自然段。 三、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第 79 自然段。 、默写词语。 板书设计: 2、只 拣儿童多处行 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面湖边 儿童多处就是春玉澜堂(花儿儿童)3早14学习目标:1、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并能理解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试背描写梅花的句子。 2、通过阅读、思考,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能按顺序对照插图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
18、3、在阅读中感受鲁迅先生那种“为革命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树立起珍惜时间的观念。教学重、难点找出文中描写梅花的句子,并理解作者写梅花的用意。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2学习课文第一、二两段。教学准备三味书屋内陈室的挂图、生字新词卡片教学过程:一、 激发兴趣,谈论“早” 1、 教师板书:早 2、 设问:想到什么? 3、 揭示课题,齐读 154、 设问:最想了解什么? 5、 教师归纳 小结:为什么要用“早”做课题?“ 早” 有什么来历?含义是什么?二、 初读课文,了解“早” 1、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 读准生字 词的读音,并能联系上下文
19、想想词语的意思,有不懂的做上记号,可以问问同桌,还不能解决的准备提问。 2、 指名读文,相机正音。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 汇报自己读懂的地方,并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4、 汇报自己在读文过程不懂的地方。 5、 师生通过读文、讨论等方式共同解决。五、指导书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练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继续学习课文第二段。2着重理解作者写梅花的用意,以及鲁迅先生事事早,时时早的16精神。教学准备投影文字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二、 选读课文,感悟“早” 1、 在这篇课文中
20、,你最喜欢哪节?有感情地读一 读,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节? 2、 指名读学生自己选定的小节,感情朗 读汇报,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学生一般都是选择第五节和最后一节,重点指 导学生朗读)四、 精读课文,品悟“早” 1、 课文哪几节与“早”有关?(58 小节) 2、 精读 58 小节,课文一共写了哪几种“早”? 3、 品评两种“早”的异同。请同学们任选一种“早”进行批注式阅读,如“你读懂了什么? ”或者 “这一节主要写了什么?”等。可在文章的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想、发现等,准 备汇报。 4、 根据学生汇报的顺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A、 学生 汇报 第五节的内容: a、 这一节主要写了梅花的冰清玉洁
21、的韵致和梅花开花的早。 b、 课 文写的梅花美 吗?理解 “冰清玉洁”,能通过你的读使我们感受到吗? c、 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17d、 这么美的文字,你愿意记在自己的心里吗? e、 课文为什么要写梅花的“冰清玉洁”和开花时的早? B、 学生汇报第六节: a、 这一节主要写了鲁迅书桌上“早”的来历。 b、 说说自己读完后有什么样的感受? c、 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 d、 你觉得这个“早”字与写梅花有联系吗? e、 交流、讨论。 f、 师生经过交流、讨论,达成以下共 识:一借梅花的冰清玉洁来形容鲁迅的品德高尚;二借梅花的开花早说明鲁迅为了革命事业时时走在时间的前面,奋斗了一生。五、联
22、系实际,深化“早” 1、 师小结过渡,并引读最后一节。 2、 “东风第一枝”指的是什么? 3、 学到这儿,你最想说什么?六、图文对照,联系“早” 1、 再读课文,了解写作的顺序。闻到清香了解清香来源梅花的特点想到书桌上“早”要珍惜时间,学做梅花 2、 图文对照,了解三味书屋的方位。 3、 自由练说,指名说。 4、 试对教室练说。18七、总结课文,升华“早” 作者由蜡梅的清香纯净引出鲁迅书桌上“早”的来历,进而彰显鲁迅“时时早,事事早, 奋斗一生”的人格品质,希望同学们也能像鲁迅先生那样,勇做 “东风第一枝”!板书设计3早梅花开得早,冰清玉洁以花喻人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4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
2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理解作业 4 中带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说说宿新市徐公店所描绘的意境。3、通过领会诗句内容,感悟古诗选词炼局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的朗读与背诵。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19教学目的1学会游园不值。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的哲理意趣,理解 诗 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3有感情的朗读与背诵游园不值。教学准备图片、挂图及有关课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占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春天。谁能背诵有关春
24、的古诗?即使是同样的风、同样的雨、同样的花,在不同的 诗 人眼里也是不相同的。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两首从不同的角度来写春的诗,让我们来欣赏。二、初读指导1白渎两首古诗,要求渎准字音。2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问语。3检查自渎情况:(1)指名读占诗 ,相机正音。“篷 “、“杖“ 后鼻音,“怜“ 前鼻音。(2)指名画出停顿。三、复习学古诗的方法20还记得我们学占诗的“四步法 “吗?第一步:释诗题;第二步:知济人;第三步:明诗意;第四步:悟诗情,四、用“四步法“学习游园不值课堂交流。1、释诗题:值,遇到的意思。那 “游园不值“ 怎么理解呢?2知诗人:作者是宋代叶绍翁(简介叶绍翁)。3明诗意:(1)交
25、流难理解的 词。怜,爱惜。小扣,轻轻地敲门;柴扉,柴门。屐齿鞋印,脚印。屐,木头鞋。(2)朗读诗句。“开火车“朗 读。 女生渎,男生想象 诗意。齐渎, ;逐行朗读,逐行理解。指名试说诗意:真是舍不得让屐齿踩在青苔亡,轻轻地敲打柴门却久久不开。春色满园是关也关不住的,- 枝红杏悄悄地探出墙来;,4悟诗情:(1)作者喜爱春天 吗?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作者看到那枝红杏后,心情如何?想到十么?(2)创设情境(看图画,听音乐)现在,你就是叶绍翁,你来到友人家敲门,门久久不开,抬头正看见一枝红杏探出墙来。你来朗诵这自诗, 让别人来体会这种情感。21指名朗诵,体会情感,有感情地背诵涛句,指名表演背诵。(3)
26、再次试说诗 意。现在,你已想象出诗人所描绘的情景,体会到了 诗人的感受,请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你所感受到的内容。5体会写法。五、配乐齐诵全诗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诗句2通过宿新市徐公店理解诗歌内容,体会 诗人喜悦的心情3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4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张教学过程:一、揭题、 释题、了解作者: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咏柳、 绝句、 春晓,这些古诗都从不同侧面、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2、以前学习古诗理解诗句时常用哪些方法?(
27、释、 调、 连、补、留)223、今天也用这“五字法”理解这首诗。范读。同 时大屏幕打出背景图。配乐范读、齐读4、介绍诗人: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他一生为官清廉, 为奸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 细腻,形象 鲜明,平易自然。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 ,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5、下面光看题目意思:宿:过夜新市:地名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二、小组自学,初读理解。要求: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步理解每句 诗意。2诗中抓住哪些景
28、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1指名读, 检查读的情况。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3齐读一、二句:A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 径:小路。 深:深远23理解时“调”一下:稀疏的篱 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板书:篱笆一径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 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B齐读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板书:树头理解:树头:树枝头。 未:没有。 阴:树荫。为什么没形成树荫?(因为叶子未长大)。理解时应“ 补”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大, 还没有形成树荫。这 一点,可见
29、这一天天气怎样?(丽日当空,地面上有斑驳的树影,星星点点的光斑。 )C同桌对说这两句诗意 指句说齐读这两句(多媒体出示画面)D这稀疏的篱笆, 长长的小路,叶儿不浓密的树,构成了一幅清新、质朴的农村景色图,你们看画面, 这叫静态描写(板 书)。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又看到一幅更为活泼生动的图画,那就是后两句所表达的。多媒体出示后两句画面(齐读三、四句)4、理解三、四句:A抓住哪些景?板书:儿童黄蝶菜花 走:跑。 急走:快跑。诗意: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追到没有?24B女生读第 4 句:处:地方寻:寻找为什么无处寻?诗意: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C两句诗意连起来,指名说诗意D
30、再看 图(后两句 动画图 )这两句写儿童捕蝶的情景。 “跑、寻” 这叫动态描写(板书),儿童奔跑、扑蝶读来使我们倍感亲切、耳目一新。E自由读全诗 ,体会 诗人心情?F检查 :指名 读全诗,齐读板书:喜爱第三课时一、重点赏析,体会情感。1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呢?(多媒体出示)填空:诗中通过-、-、-、 -这些情景来说明是-季节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的- 心情。2诗中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后两句是动态描写,全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充满了春的气息,特别是后两句,儿童捕蝶的画面 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仿佛就是眼前。说说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听到了什么呢?想象练说(几个孩子在丽日当空,花香扑鼻的大
31、好春光中,正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奔跑着,追逐着黄色的蝴蝶,仿佛听到了孩子们的嬉笑声、欢呼声、失望的叹息声,)25作者看到这一切感到多么富有情趣,多么富有诗情画意(板书)呀!3边想象画面边背诵。 (配乐)二、绘幅彩画,深化理解。1这首诗有静有动,有声有动,情意盎然,充满童趣。如果我们把这首诗画下来,要画哪些景物?(篱落一径枝头儿童黄蝶菜花)2在这些景物中,要用上哪些颜色?板书:黄(绿)(黄)补充板书,完成板书。3自由动手绘画。 (配乐)(我们学了这首诗,看到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村童扑蝶图,感受到了诗人对春天和乡村生活的爱,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真是诗中有情,诗中有画啊!想画下来吗?)4评析学生作品(实
32、物投影打出)三、课外延伸,引导练笔按这首诗的三、四句的意思进行改写,描写捕蝶 这一场面,写 时要注意动态描写,扣住“急走、追、寻”等词语去进行想象 发挥。 题目为捕蝶。四、板书:诗 宿新市徐公店情 喜爱画:篱落、一径、枝头 (静)26画 追入儿童黄蝶菜花 (动)意 色:黄(绿)(黄)习作 1二八月,看巧云 教学目标:1、读懂例文二八月,看巧云,感知基本内容,了解二八月的云多姿多彩。2、结合“习作要点提示 “,明白写好景物的要 领。3、能按要求完成作业,连续观察春天的晚霞,注意写出它的特点。教学重点:按照顺序抓住过程,按时间顺序细致描写。难点: 抓住景物特点。课前准备:布置学生连续观察春天的朝霞
33、、晚霞,观察时注意填写好记录:形状、色彩、多云、少云、云厚教学课时 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大自然的景色是美丽的,春天的晚霞更是美丽无比。我 们如果能把这美景写下来,让别人一起分享,那 该多好啊!有位小作者,她把二八月的巧云写得多姿多彩,美极了。27二、学习例文,感知写法1、轻声读例文,想想:文章写了云在哪些方面的特点?作者在写云的造型时着重写了云哪些奇巧?分几种情况来写?2、小结:作者详略有当,重点写了云的形状,分三种情况,抓住了景物的特点和变化。三、结合习作要点,归纳写法:1、写景的时候抓住景物的特点以及它的变化来写。2、写作过程要按照一定顺序。四、细读例文,
34、明确写法:1、读例文,讨论:小作者怎样描写云的形状和奇巧的?2、同桌交流3、归纳总结:在云的造型上描写它形状的奇巧,而后分三种情况来写,每一处都抓住云的变化特点。五、练习写景。1、明确这次习作的要求、内容。2、说说课前观察的情况。3、同桌练说,相互交流提示。4、习作,教师巡回指导。第二课时一、学生继续习作。二、学生修改,最后誊写。1老师采用“对比评改”的方法,选择一篇较好的,一篇较次的习28作,让学生讨论比较,从中获益。2学生自查自改,3学生誊写。板书设计 习作 1、二八月 看巧云形状变化特点颜色练习 1教学要求:1学习猜字谜、创作字谜的方法,培养学生的 创造力。2通过诵读积累知识和情感,培养
35、学生的想象力。3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4学会请别人帮忙,合理使用礼貌用语。教学重点:诵读与赏析、口语交际教学准备:师幻灯片(谜语等) 生朗读“诵读与赏析”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求:学习猜字谜、创作字谜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通过诵读积累知识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学过程29一、揭示课题:练习 1二、第一题(语文与生活)1、第一部分(1)出示灯谜,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谜面是什么?(2)请学生根据出示的谜语各猜一个字,告诉学生:猜字的谜语叫字谜。(3)学生猜谜。 (注意猜的过程和方法)(4)交流答案。看谁猜的对,猜的快。(弟 尧 猫 臭)(5)学生说说各自猜的方
36、法,教师总结。2、第二部分(1)教师在总结学生猜的方法的基础上提问:字谜是怎样创作出来的?(2)学生根据各自猜的方法再次考虑后回答小结:第一则是运用了形象化的描述;第二则是用了“转转盘” 的方法,巧妙地借用了偏旁表义的造字规律;第三、四 则,都是一半描写字形,一半影射字义。(3)鼓励学生用以上的方法创作字谜。 (可用书上提供的字,也可以自己选)3、第三部分(1)同桌之间交流各自创作的字谜,互相提意见。(什么方法? 形象吗? )30(2)猜谜。 (班级)并说说创作所用的方法,给予表扬和鼓励。三、第二题(诵读与欣赏)1、诵读(1)自由朗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2)指名读,相机正音。(3)学生朗读课文,做到熟读成诵。(4)在熟读成诵的情况下,想象一下作者所描绘的情景。(5)指名背诵,集体背诵。2、欣赏(1)引导学生根据经验想象文中的感情和景色。 (结合课后的作文阅读)(2)引导学生找出篇中自己体会最深的一句或几句话,想一想,说一说:(春天来了,大地受到春雨的滋润,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以及人们的欣喜。 )(3)让学生联系自己对春天的丝丝小雨感受来说说自己读了后的体会。(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想象,学习和欣赏把感情融入到景物描写中去的方法)四、作业:1、课堂:写下自己创作的字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