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诫子书导学案年级: 学科: 设计: 审核: 时间:学习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2精读课文,理解关键词句,把握文章主旨。3研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4熟读文章成诵,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资料链接1走近作者诸葛亮(181234) ,字孔明,三国蜀汉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琅琊阳都人,幼年随叔父在荆州避乱。后刘备三顾茅庐,于是辅佐刘备,建立书函,为蜀丞相。刘备死后,又受托辅佐后主刘禅。诸葛亮当政期间,励精图治,赏罚分明,曾多次出兵伐魏,夺取中原。公元 234 年,病死五丈原军中,谥忠武侯。2了解背景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的
2、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受益颇多,就是今天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 ,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学习本文重在理解内容,把握主旨,体会情感,从中获得精神力量: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并由此积累背诵相关警言以自励。第一课时一、前置自学1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澹泊 ( ) ( ) 淫慢( ) 年与时驰( )遂成枯落( ) 悲守穷庐( ) l( )精 险 zo( )2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
3、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二、疏通文意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1)非澹泊无以明志(2)非宁静无以致远(3)非志无以成学(4)淫慢则不能励精(5)险躁则不能治性(6)年与时驰(7)非学无以广才(8)遂成枯落2理解翻译下列重点句子。(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非澹泊无以明志(3)淫慢则不能励精(4)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二、展示交流三、合作探究1请给文章分层,并找出论点句,治学、修身、惜时句。温馨提示同学们在给文章划分层次时,可按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参考以下提示:提出论点正(静)反(躁)两方面论证(治学、修身)劝戒惜时,有所为。2.本文中作者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
4、?它们之间是怎样的关系?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四、拓展延伸联系现实人世,充满诱惑的滚滚红尘,品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重要意义。第二课时傅马栈最难桓公观于厩,问厩吏曰:“厩何事最难?“厩吏未对,管仲对曰:“夷吾尝为圉人矣,傅马栈最难:先傅曲木,曲木又求曲木;曲木已傅,直木无所施矣。先傅直木,直木又求直木;直木已傅,曲木亦无所施矣。“(管子小问篇)注释:厩:马房。夷吾:管仲的表字。圉人:养马的人。()解释下面加点词。桓公观于厩( )傅马栈最难( )曲木又求曲木( )()翻译下面句子。直木已傅,曲木亦无所施矣。()从某一角度,概括这一篇寓言的寓意。管庄子刺
5、虎有两虎争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战国策秦策二)()解释下面加点词。管与止之曰( ) 虎者戾虫( )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 ) 而有刺两虎之名( )()翻译下面句子。有两虎争人而斗者人者,甘饵也() 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从这个寓言中,可以形象地概括成为“ “这样一个成语。工之侨献琴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 弗古。“ 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
6、,作古窾(同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 遂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终。(郁离子)注解:太常:官名,掌管祭祀。祭祀需使用乐器。窾:同“款“ ,款式。()解释下面加点词。工之侨得良桐焉( )作断纹焉(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夫子之言,于我心有戚戚焉( )工之侨以归( )抱以适市( )赐之以百金( )不以物喜( )()制作精良的琴为什么被退回?()同是一把琴,从“还之 “到“献诸朝“,成为“ 希世之宝“,说明了什么?()最后一句感叹,揭示了文章的主题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