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 分)10.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8 分)桃 夭 (诗经 )桃之夭夭 1,灼灼 2其华。之子 3于归 ,宜其室家 4。桃之夭夭,有蕡 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注归:女子出嫁。蕡(fn):果实很多的样子。 蓁蓁(zh n):树叶茂盛的样子。这首诗选自国风周南,是祝贺女子出嫁时所演唱的诗歌。清代学者在姚际恒诗经通论中评价道:“ 桃花色最艳,故以 喻女子,开千古 词赋咏美人之祖。 ”诗人以“ 夭夭”的桃树兴起对姑娘的赞美,并祝福她出嫁以后婚姻美满,生子相夫,给丈夫及其家人带来和睦和幸福。【注释】1夭夭:状桃树柔弱、
2、随 风摇曳之貌。2灼灼:鲜明光艳的样子。3之子:这个女子(古代出嫁的女子亦称“子”,所 谓“女子”犹今之“女孩”,嫁后谓之“妇”)。4宜:善,和睦。室家:指丈夫的全家,或以为指丈夫,一下两章之“家室”、 “家人”同此。【译文】妩媚婀娜的桃树,耀眼的鲜花惹人 频顾。 这美丽的姑娘今日出嫁,娶亲的人家将和睦幸福。妩媚婀娜的桃树,累累的硕果令人 爱慕。 这美丽的姑娘今日出嫁,娶亲的人家将幸福和睦。妩媚婀娜的桃树,繁茂的树叶 绿阴密布。 这美丽的姑娘今日出嫁,娶亲的人家将幸福和睦。(1) 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 重章叠句,反复咏叹 的形式。 (2 分)(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6 分)
3、答:【例 1】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例 2】比喻:诗中用美艳的桃花来比喻即将出嫁的女子,用硕大繁多的果实来比喻女子出嫁后多子多孙,用桃叶茂密葱绿象征新娘嫁过来后家族昌盛,表达了姑娘对婚后生活的憧憬和大家对她的祝福与赞美。起兴:诗歌本写女子“宜室” 、 “宜家”的内在美,却宕开一笔,在每一章的前两句写了桃花、桃实、桃叶来引起所咏之词。【解说】第一问,问章法结构的特点。 诗经的章句形式,一般都以回环复沓为其特
4、色。 诗经各篇大都分章,除周颂三十一篇、 商颂三篇不分章以外,每篇少则两章,多至十六章。同时,由于入乐的需要,各章只换少数字词,同样的字句反复出现,回环复沓。所以第一题的答案就是“重章叠句” 。第二问问我们比兴的手法。在回答这一问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比兴。比兴是古代诗歌的常用技巧。对此,宋代朱熹有比较准确的解释。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 通俗地讲, “比”就是比喻。 “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我们不妨想象这样一幅画面,现在我们都是参加婚礼的宾客:时值仲春,风和日丽,阳光灿烂。姑娘已打扮整齐,准备新
5、郎来迎娶。用什么来祝福她呢?诗人反复歌咏一株正当结果树龄的桃树,来对应这位即将坐入花轿的姑娘。外在的美丽总是暂时的,漫长而实实在在“善”才是永久的。所以全诗由花到实、到叶桃树的自然特点就是,先开花,花落而结实,然后树叶才一天天地长大、繁茂。这些由花展开的联想,对应着姑娘婚后生活的每一个生活历程,自然而贴切。也就完成了完满的新婚祝福。同时,用桃树来赞美结婚,也有其原始宗教崇拜的遗留桃树多子乃是人类对自身生育能力和繁衍能力的向往。所以,结合诗句。不难概括“比”的三个方面(边板书):美艳的桃花来比喻即将出嫁的女子;硕大繁多的果实来比喻女子出嫁后多子多孙;桃叶茂密葱绿象征新娘嫁过来后家族昌盛。而“兴” ,就是用各章之前的比喻继续直接地歌颂女子“宜室” 、 “宜家”的内在美。【板书】比:美艳的桃花来比喻即将出嫁的女子硕大繁多的果实来比喻女子出嫁后多子多孙桃叶茂密葱绿象征新娘嫁过来后家族昌盛兴:桃花、桃实、桃叶来引起女子“宜室”、 “宜家”的内在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