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8 章电功率第 1 节电能 电功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能的单位是焦耳另一个单位是千瓦时;2、知道电功的单位是瓦或千瓦;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使用家庭电能表,能利用电能表做简单的计算;过程与方法1、通过电能表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初步的综合能力;2、通过电能表的应用,培养学生用理论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电能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充分认识电能的重要性,养成节约用电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爱护自然、节约能源的良好意识;2、通过了解各种各样的发电厂及新型的电厂能源,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勤奋学习的极大热情。2、教学重点:学会使用家庭电能表及对电能重要性
2、的理解。3、教学难点:家庭电能表的使用,对电能、电功单位的理解。4、教学方法:演示法、讨论法5、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老师提出一条谜语:“能发光,能发热,看不见,摸不着”学生猜出谜语,引出新课。课前预习题:1、电能有哪些来源?2、电能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哪些应用?3、用电器在工作过程中都是 _做功的过程,其实质是将_转化为_。电流做了多少功,用电器就消耗多少_。4、_是测量用电器消耗电能多少的仪器。5、电能的国际单位是 _,简称_,符号为_。日常生活中用的单位是_,也可用_表示,符号为_,二者之间的换算关系是_。活动一:把课前收集到的资料集合在一起,小组内讨论交流,并分析问题归纳发言。问题:1、你知
3、道电能有哪些来源吗?2、分析小灯泡发光时的能量是如何转化的?3、分析电风扇通电叶片转动时能量是如何转化的?4、火力、水利、核电站发电时能量是如何转化的?5、电能有哪些应用?应用中有哪些能量转化?师评:阅读教材及资料,每人应利用机会多进行信息与思想交流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活动二:1、边阅读教材边观察电能表,学习电能单位和电能表相关知识并初步解答问题;2、将自己没有掌握的知识交给小组,进行合作、交流,互相解答问题;3、小组代表发言,为全班同学解答问题。问题:1、电能的单位是什么?符号?能量单位?符号?2、1kwh=_J3、用电器在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可以通过_计量出 来。4、电能表上一般有哪些
4、参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5、如何利用电能表计算出一段时间用电器所消耗的电能?应支付多少电费?活动三:阅读教材,了解 IC 卡电能表和 1kwh 的作用。小组内交流思考。练习:家中电能表在月初的读数是 3246.8kwh,月底的读数是3265.4kwh,这个月家里用电多少 kwh?每度电如果按 0.7 元计算,这个月家里电费是多少元?组内讨论交流,分析节约用电的认识。总结:节约用电很重要,我们的生活与电密切相关,我们离不开电。活动四:先自学教材认识什么是电功?电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计算电功?老师补充说明,解释学生问题。练习:一个小灯泡的两端加 2.5V 电压时电流是 0.3A,它在这种情况下通电 2min,电流做了多少功?消耗的电能是多少?活动五:谈谈你今天有什么收获?6、课后作业:课本 90 页第 1、2、4 题。7、课后反思:在课前老师给出问题学生自主预习,学习本节课的基础知识点。用一条谜语引出“电能” ,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四个活动,组内讨论交流,把个别同学的问题在小组内解决,有些知识点就在讨论中生成,体现了合作学习,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爱护自然、节约能源的良好意识。时间把握的不是很好,小组讨论的过程有些不充分,练习做的有些少,学生不能熟练掌握知识点。提前准备的课后测试卷没有时间完成,不能清晰的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