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章 春雷神州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大连交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 杜广强一、教学简况(一)教学目的1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政策提出的历史背景和理论依据,认识改革开放的目的、性质和问题意义,清楚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及宝贵经验,懂得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2让学生理解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掌握评价和判断改革是非成败的标准,辨析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3让学生明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理清对外开放与自力更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教案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2生的关系,知晓对外开放格局以及不断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二)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宝贵经验和
2、评判标准;(2)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3)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2教学难点: (1)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2)改革是全面的改革;(3)不断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的水平。(三)授课对象大连交通大学、大连工业大学二年级本科生。(四)学时安排4 课时(五)课后作业1、如何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2、如何理解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是全面的改革?3、如何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4、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对外开放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5、如何不断提高中国对外开放的水平?二、教学过程(一)教材结构本章以“改革开放决策提出的历史背景和理 论依据
3、” 为切入点,以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得出了“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的结论。通 过改革是全面的改革的解析,提出了衡量改革是非成败的标准,进而总结出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接着认知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说明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最后如何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教案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3开放型经济水平,实现强国之梦。本章分三方面。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分四目。第一目,从依度上讲改革开放决策提出的历史背景和理论依据;第二目,从高度上讲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第三目,从程度上讲 30多年
4、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第四目,从察度上讲我国 30 多年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二、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分三目。第一目从广度上讲改革是全面的改革;第二目,从尺度上界定判断改革是非成败的标准;第三目,从适度上讲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三、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分三目。第一目,从视度上讲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第二目,从维度上讲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第三目,从力度上阐述如何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二)板书设计第七章 春雷神州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一)依度:改革开放决策提出的历史背景和理论依据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环境的历史变化2理论依据社
5、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二)高度: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1目的人民富裕、国家强盛、社会 进步2性质根本性变革、自我完善和发展3问题在探索、前 进中解决4意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三)程度:30 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三个面貌 ”和“三个最”的历史性变化和巨大成 绩(四)察度:30 年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十个结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教案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4二、 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 (一)广度:改革是全面的改革1.改革的全面性任务所决定的2.改革的重点经济体制改革3.改革的突破点薄弱环节4.改革的反思不走回头路、不动摇、不折腾(二)尺度:判断改革是非成败的
6、标准1.“三个有利于 ”标准的提出2“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内涵3“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意义(三)适度: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三、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一)视度: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1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二)维度: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1.全方位:向外对所有国家开放2.多层次:向内有全国范围开放3.宽领域:由经济到科教多方面开放(三)力度: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1.外贸:以质取胜2.经营:既“引进来” 更“走出去”3.风险:提高抵御能力(三)教学内容设计导入:当这个时代到来之时,锐不可当。曙光升腾,万物肆长,江河
7、成川,山丘为峰。天地一时,无比开阔。这就是中国的改革开放激荡的30 多年。如何展现、如何评价、如何思考这个时代?这是一个意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教案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5难尽的话题。让我们从三大方面、十个“度 ”来展现这个伟大的画卷。第七章 春雷神州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评论引入:1978 年,当中国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时,美国时代杂志曾经质疑说:“ 他们的目 标几乎不可能按期实现 ,甚至不可能实现。 ”2008年,中国隆重纪念改革开放 30 周年、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 时代杂志又发表文章说:“当奥运会主火炬点燃 时,世界 见
8、证了一个确凿无误的事实。中国回来了在荣誉的光环下。 ”回望历 史,我们由衷地感叹,翻天覆地的时代伟大变革! 请同学们思考:(1)美国媒体对中国的评价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反差?(2)中国为什么会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三十年,弹指一挥间。让我们回到原点,来探个究竟。(一)依度:改革开放决策提出的历史背景和理论依据其实,在 1978 年的时候,美国人的质疑不无道理。教学案例 黎明前的苦楚 1978 年,凤阳县前五生产队中 10 户人家有 4 户没有大门,3 户没有桌子,68 人中有 40 多人没有棉裤;当过志愿军的史成德一家 10 口人,只有 3 只碗, 还是破的。1979 年,新 华社国内部 农村组
9、派记者到西部农村调查。调查发现, 1978 年西部农村全年农民人均收入最高的地区是山西吕梁地区, 为人均 70 元,最低的是宁夏固原和定西,只有 36.8 元。1978 年中国人均 GDP 低于印度,只有日本的 1/20,美国的 1/30。科技发展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的 40 年左右,落后于韩国、巴西等发展中国家 20 年左右。西德一个年产 5000 万吨褐煤的露天煤矿只用 2000 工人,而中国生产相同数量的煤需要 16 万工人,相差 80 倍;法国马赛索尔梅尔钢厂年产 350 万吨钢只需 7000 工人,而中国武钢年产钢 230 万吨,却 顾亚奇、常仕华、章晓宇伟大的历程中国改革开放 30
10、年中信出版社,2008 年 12 月版,第 1011 页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教案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6需要 6.7 万工人,相差 14.5 倍;法国戴高乐机场,1 分钟起落 1 架飞机,1 小时 60 架,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1 小时起落 2 架,还搞得手忙脚乱。1978 年 3 月,安徽省委书记万里到定远县考察,和一位穿着破棉袄的农民之间的一段对话。万里问道:“你有什么要求?” 这位农民解开破棉袄,拍着肚子说:“ 没有别的要求,只要能吃 饱肚子就行了”。万里说:“这个要求太低了,还有什么要求?”这位农民又拍拍肚子说:“这里面少装点山芋干子就行了。 ”后来,万里感慨地说,解
11、放 28 年了,我们连农民这么低的要求都没有满足。分析讨论:(1)当时的中国为什么如此贫穷?根源在哪里?(2)中国怎样才能尽快走出困境?通过讨论自然引出只有改革开放之路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可见,这场 新的伟大革命的发生决不是偶然的,其依据是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深厚的理论基础: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环境的历史变化20 世纪 70 年代末,国内和国际环境的巨大变化是中国共产党作出改革开放决策的历史背景。从国内的情况看, “文化大革命” 十年内乱,整个政治局面 处在一个混乱状态;整个经济情况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面对严重的困难,我们的出路只能是通过改革开放,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
12、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从国际环境看,20 世纪 70 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我们也只能是通过改革开放,带领人民追赶时代前进的潮流。2理论依据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是中国共产党提出改革开放政策的理论依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教案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7马克思、恩格斯科学阐明了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一般规律及其在一些社会形态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运动形式,但他们没有具体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列宁虽然提出了在社
13、会主义制度下,对抗消失了,矛盾还会存在的观点,但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运动规律没有进行系统阐述。斯大林曾认为精神上和道义上的一致是苏维埃社会发展的动力,晚年他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仍然存在着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但没有把它当作根本性问题提出来。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以中国的实践经验为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但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只能作最一般的概括。后来他又把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矛盾当作主要矛盾并试图“以 阶级斗争为纲 ”来推动生产力的 发展,使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了严重挫折。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充分肯定了毛泽
14、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他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状况进行了深人思考,在新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其主要内容有:第一,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第二,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仍然有一个解放生产力的问题,从而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三,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解决主要矛盾的途径是发展生产,为此,必须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第
15、四,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邓小平从历史经验教训出发,找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形式,即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教案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8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由此可见,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实际上是被当时的困境和压力逼出来的,通过改革开放,摆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摆脱闭关自守的封闭状态,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如果说,辛亥革命结束了沿袭数千年的封建帝制,为近代中国发展进步打开了闸门;如果说,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 ,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创造了前提。那么,
16、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则使社会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和完善,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开辟了道路,并对当今世界格局和人类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二)高度: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邓小平说:“改革的性 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 ,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变革。 ”邓小平的话经典反映了改革开放对于当代中国的重要,把我们的认识提升了一个新高度。1目的- 人民富裕、国家强盛、社会进步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
17、,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改革开放的实践充分表明,通过这场伟大革命的洗礼,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前进潮流,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2性质- 根本性 变革、自我完善和 发展改革开放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 邓小平:对中国改革的两种评价,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135 页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教案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9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它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
18、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改革开放是一场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因此,改革开放既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开放之所以实现了目的和效果的高度统一,就在于我们既坚定不移地进行改革开放,又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坚决排除各种错误思潮、错误倾向的干扰,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邓小平区分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与具体体制机制,认为基本制度如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是正确的、优越的,是我们的历史选择,不能改变。而社会主义的具
19、体体制机制,即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其中有不少是需要改革的。当具体制度和体制不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束缚生产力发展时,如果不适时地进行改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甚至会丧失掉。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不能改变,具体制度必须创新。改革是要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邓小平多次指出,历史反复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世界上对我国的经济改革有两种评论。有些评论家认为改革会使中国放弃社会主义,另一些评论家则认为中国不会放弃社会主义。后一种看法比较有眼光。 ”3问题- 在探索、前进中解决教学
20、案例 让人欢喜 让人忧 1作家狄更斯曾经这样描写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这是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个令人绝望的春天,这是个充满希望的春天,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134 页1胡星斗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改革开放 , 南风窗 ,2001 年第 6 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教案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0我们前面什么也没有,我们前面什么都有。 ”狄更斯的誓言也 许可用来描写改革开放 30 年后的中国。从“好”的方面来说,中国的改革开放因为有上层的决心、全民的支持,也因为遵循了解放思想、循序渐进、先试点后推广的路线与策略,所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保
21、持了长期的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稳定;给社会带来了无限的活力,多元的文化,初创的法治;给人民带来了言论自由、迁徙自由,引导中国走上了与人类主流文明逐步接轨的现代化道路。从“坏”的方面来说,中国的改革开放少有像样的理论,没有精心的设防地;政治体制改革严重滞后,法治国家的建设经常遭遇人治的干扰;特权垄断势力坐大,形成庞大的特殊利益集团;唯经济主义的思想导致整个社会“一切向 钱看” ,无法进行有效的信仰重建、文明重建,也没有在民主、法治、正义、公平的基 础上进行道德建设 ,致使社会公德意识无法提高。中国改革开放 30 年来,总体上“好”的方面占了主流。但是,近年来某些“坏”的方面引起了社会越来越 强烈的
22、反 弹,甚至有人担心: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是否已经出现某种程度的倒退?具体而言,有人忧心忡忡:举世公认市场经济是民有经济,政府不能成为市场主体,否则政企不分、官商不分必然导致严重的腐败,形成特权垄断利益集团,但是,目前出现了大规模“ 国进民退“的势头,在钢铁、化工、煤炭、石油、民航、公路、金融、证券、保险、房地产、邮政等等几乎所有有利可 图的领域,民营企 业往往处境艰难甚至被强制低价收购。目前一些地方的公检法联合办案不再承诺“司法独立行使职权,不受行政机关的干预, ”要求律师“讲政治” ,这是否损害了司法的公正性?地方政府不公正地处置为毒奶粉受害儿童维权、为四川地震豆腐渣建筑受害者维权的人士,打
23、击维权律师,打击上访含冤人员,这是否会导致新的不和谐?哪怕是微小碎步的政治改革,现在也少有实质性的行动;在政治、文化领域,一些正常地讨论时事、政治、社会问题的博客、论坛、网站被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教案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1地方当局大规模地关闭,海外网站及奥运期间一度开放的境外煤体网站很多被屏蔽。人们还担心通信自由遭到破坏;在扫黄的同时,手机短信会否被监控,手机及电话会否被非法窃听,电子邮件会否被破坏或窃取? 问题讨论:(1)文中提到,有人担心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是否已经出现某种程度的倒退?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2)拓展开来,有人说改革开放把社会主义改没了,越来越改向资本主义
24、了;有人说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是矛盾的,搞市场经济就是搞资本主义。还有人说改革开放虽然使物质文明上去了,但精神文明却下来了,带来思想道德滑坡。你怎样看待这些说法?但愿以上观点只是某些关心国是命运的人们的猜测,现实中我国并不会发生大规模的倒退,因为倒退是没有出路的全盘国有、计划经济、人治专制、剥夺公民的权利与自由早已被历史证明是错误的甚至是反动的道路,因此,留给中国的正确选择只有一个,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大业,铸造“ 新改革开放” 的时代;进行经济、政治、社会的全方位改革,废除特权与垄断,保障民权以改善民生,保障社会正义以弘扬道德。关于改革开放的形势与问题。我们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还面临
25、着以下六方面的问题:一是区域、城乡、贫富等三大差距显著拉大,二是社会管理严重滞后,三是民生问题十分突出,四是粗放式发展模式一直没有改变,五是环境、生态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六是腐败严重以及权钱交易、社会风气、社会治安混乱等等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关于改革开放的任务与重点。两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调整利益格局和还权于民。这两项改革,都是要害,都需要下大力气解决。关于改革开放的阻力与动力。改革最大的阻力来自于权力部门,而动力可能来源于每个人。从全社会的角度来看,绝大多数的人都希望自己的日子过得好一点,经济上更富裕一点,人际关系更顺一点,心情更舒畅一点,这也便是我们发展中国家积极改革的动力。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26、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教案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2另外,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出了问题就退回去不干了,这在战略上是错误的;二是不能用“不稳定” 作为阻碍改革的借口。4意义- 中 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从未进行过的事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因此,改革开放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改革开放的进程也不可能一帆风顺、一蹴而就,在改革开放中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只能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来解决。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
27、路。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三)程度:30 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后,可首先从百姓生活的一些细节体现改革进展到何种程度,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教学案例 奇迹的 诞生 1在“衣”方面,名牌化、时装化和个性化日渐成为人们的追求。在农村,人均购买服装的支出由 1978 年前的不足 6 元增加到 2008 年的 142 元,增长了 23 倍;而城镇居民由 120 元增长到 1166 元,增长了 9 倍。在“食”方面,从吃不饱到吃得
28、好。1978 年,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费仅 78.6 元,城 镇居民为 122 元,而如今,人 们 不仅仅要吃饱,更讲究吃好,讲营养讲绿色。2008 年,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下降到 43.7%,城镇居民下降到 37.9%。在“住”方面,居住条件环境显著改变。改革开放前,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仅为 4.3 平方米,2008 年,增加到 23 平方米,增长了 5 倍。农村1 国务院研究室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辅导读本 ,2010 年 3 月版,第 361、362、372 页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教案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3人均住房使用面积由 1978 年的 8.1 平方米增加到 20
29、08 年的 32.4 平方米,增长了 3 倍。在“行”方面,出行更加便捷。在交通工具方面,由传统的自行车和人力板车发展为家用汽车、摩托车、电动车。 2008 年城镇居民人均交通消费 804 元,比 1978 年增长了 150 倍,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 312.5 万公里,比 1978 年增长近 4 倍。2009 年,我国汽车销售量居世界首位。在“居”方面,家庭耐用消费品越来越现代化、高档化。从“三转一响”的老“ 四件”,也升 级为 新四件,现在又发展成空调、电脑、汽车、移动电话等诸多新产品。从生活的五个方面这个角度,我们看到改革开放 30 多年的成效是显著的。那么具体地从一个城市的角度,我们又
30、会看出这 30 多年哪些变化呢?以改革开放的重要城市深圳为例,1979 年,深圳市地区生产总值不足两亿元;到 2009 年已超过 8200 万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 1 万美元。如今的深圳,已建立起现代化的立体交通网络。深圳机场已开通 28条国际航线, 106 条国内航线,成为全国五大繁忙空港之一;已建成 8 个港区,跨入全国十大港口之列,已建成 13 个一类口岸,其中有全国最大陆路交通口岸皇岗口岸,深圳是目前全国唯一拥有海、陆、空口岸的城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 1978 年的 3645 亿元增长到2009 年的 33.5 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 8.1%,我国经济总量上升为世界
31、第三,我们 依靠自己的力量稳定解决了 13 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我国主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探月的国家之一。分析评价 (1)是什么因素造就了中国奇迹?(2)回顾 30 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会给我们什么样的启迪?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教案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4从同学们的讨论中可以对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进行概括,有“三个面貌 ”和“三个最” 的历史性变化和巨大成 绩。这“三个面貌 ”是在改革开放的推 动下,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32、近 30 年改革开放带来的最深刻的变化,是人的变化,首先是中国人民面貌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就是,在这场以拨乱反正、解放思想为先导的深刻变革中,中国人民以实事求是取代了“两个凡是 ”,长期窒息人们思想的 许多旧观念受到了很大冲击,积 极变革、勇于开拓、讲求实效,开始成为人们精神状态的主流,他们在党的领导下,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万众一心地为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而团结奋斗、顽强奋斗、不懈奋斗。在这场深刻变革中,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所发生的历史性变化,最根本的就是,以思想解放推动了改革开放,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深刻转变,
33、十几亿人口的中国正在创造着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在这场深刻变革中,中国共产党的面貌所发生的历史性变化,最根本的就是,以执政党思维取代了革命党思维,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在勇敢地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过程中,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转变党的执政方式,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使党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三个最 ”是社会主 义中国现代化建设新 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正是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
34、大改革、大开放,使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正是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教案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5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和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从 1978 年到 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 2165 亿美元增长到 26269 亿美元,年均增长 9.7%,远远高于同时期世界经济平均 3%左右的增长速度,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四;粮食、棉花、肉类、钢铁、煤炭、化肥、水泥等主要
35、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居世界首位;进出口总额从 206 亿美元提高到 17607 亿美元,上升为世界第三;城乡居民收人大幅度增长,扣除物价因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均增长了 5.7 倍;农村贫困人口从 2.5 亿减少到 2000 多万;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前不久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表明,过去 25 年来,全球脱贫事业所取得的成就中,有 67的成就归功于中国。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正是在与时俱进地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36、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党不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同时,拓展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四 )察度: 30 年改革开放的宝 贵经验改革开放以来,观察与检视在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的同时,创造和积累了什么样的实践经验值得总括?在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分别作出改革开放阶段性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党的十七大从近 30 年改革开放整个历史进程着眼,紧扣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如何才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全方位、大力度地总结概括出“十个结合” 的宝
37、贵经验 。第一,中国改革开放能够取得成功,关键是既不丢“老祖宗” ,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教案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6发展“老祖宗 ”;既不断开 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又不断开拓 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境界。这样的结合,推动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和社会生产力的解放。第二,中国社会主义能在新时期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活力,就在于它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健康发展,就在于它是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这样的结合,创造了真正活跃起来的社会主义,创造了进一步造福人民的社会主义。第三,我们在改革开放中,既依靠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又尊重基层和人民群众特别是地方的改革首创精
38、神。这样的结合,使中国在改革开放导致利益多元化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保持国家的统,和社会的整合。第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作为前无古人的创举,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紧密相连的。这样的结合,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一种既符合市场经济一般要求,又符合社会主义本质和方向的制度模式。第五,我们既重视经济体制改革,又重视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在内的上层建筑变革;而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又把扩大民主同健全法制结合起来。这样的结合,创造了兼具民主和集中两种长处的政治制度模式。第六,中国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既重视“物” 的发展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重视“人” 的发展即全民族文明素 质的提高。这样的结合,把人的全
39、面发展同社会全面进步统一于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之中。第七,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适时地把促进发展、提高效率同注重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结合起来。这样的结合,使中国社会既持续地充满创造活力,又有助于避免两极分化而达到共同富裕。第八,中国这样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要发展起来,既离不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教案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7开参与经济全球化,更离不开独立自主。这样的结合,使我们能同时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趋利避害的平等竞争中达致互利、普惠、共赢。第九,中国在改革开放中,注意协调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同社会可承受程度的关系,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这三者关系的重要
40、结合点。这样的结合,既避免了不少转型国家出现过的经济严重衰退和社会剧烈震荡,又使改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全体人民。第十,我们党把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同主观世界的改造结合起来,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证。这样的结合,既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又推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从而不断提高了党的领导水平、执政水平和拒腐防变能力。总之,贯穿这“10 个结合” 的一个最本质的 结合,就是把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结合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 “10 个 结合” 的宝贵经验,实际上阐发的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超越于表面发展成就的更为本质的成就
41、,那就是中国制度文明的特色和发展模式的特点。这也就是说,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本质上是一种制度文明的成功和发展模式的成功。这个制度和模式就叫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0 年的励精图治和伟大成就昭示我们一个真理:这就是 2008年 12 月 18 日,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30 周年大会上,胡锦涛同志语重心长的话:“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 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
4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人民出版社 2007 年 10 月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教案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8二、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 (一)广度:改革是全面的改革1.改革的全面性任务所决定的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改革所担负的任务所决定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场根本改变我放技术落后面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革命。这场革命既然要大幅度地改变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改变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部分,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
43、化大经济的需要。改革之初,领导人有着清晰的自省,邓小平在最后一次复出之后,曾用他一惯的通俗风格道出一句名言:好的制度能使坏人变好,坏的制度能使好人变坏。作为一位阅尽历史风云的老资格政治家,他依然突出制度对于人的决定性作用。真实世界的制度从来就不处于非黑即白、非好即坏的两极状态。它们要么处在坏制度向好制度的转型之中,要么处于好制度向坏制度的衰变之中。回望改革开放以来的路径,从人的角度而言,其基础就是在认可特殊利益集团在财富上的优先分配权的同时,必须让人民也分得一杯羹,人民从财富绝对增长中所获得的满足必须能够抵消政府优先分配所带来的相对剥夺感。而且这种相对剥夺不能超过人们容忍的极限。显然,这是比“
44、 把馅饼做大”更加苛刻的一个条件。2.改革的重点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改革的任务决定的。邓小平认为,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革命。这场革命既然要大幅度地改变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改变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部分,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教案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920 世纪 70 年代末,中国开启了改革的历史进程。改革在农村拉开序幕。农村改革的第一步是废除人民公社制
45、度,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之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从土地上转移出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出路,为提高农民收人、促进工业和整个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在农村改革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开始了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经过多年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到 1992 年,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由此加快了全面改革的进程。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因为通过经济体制改革,解放生产力,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对当代中国来说是最根本最急迫的任务。 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政治体制及其他体制改革的配合,因此,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进
46、程中,政治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推进。与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相适应,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制等各个领域的改革也都有步骤、有秩序地全面展开,改革触及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面。简要罗列如下: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推进。中央企业调整重组步伐加快,股份制改革继续推进。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完善了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垄断行业的改革在多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邮政和盐业方面,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铁路方面,2009 年新组建合资铁路公司 43 家,吸引地方资金约 1150 亿元。邮 政方面,新的法律法规陆续颁布。在促进非
47、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方面,政策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财税支持力度得到了加强,缓解了企业融资难等问题。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大力推进,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全面推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教案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20财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逐步健全。金融企业改革深入展开,金融产品创新有序稳步推进,金融调控和金融监管体系进一步健全,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创业 板市场正式推出。投资体制改革取得了新进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健全。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得到了加强。 3.改革的突破点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