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届高三二轮复习: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1PPT课件.ppt

上传人:Facebook 文档编号:3704734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4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三二轮复习: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1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2013届高三二轮复习: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1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2013届高三二轮复习: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1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2013届高三二轮复习: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1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2013届高三二轮复习: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1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考点一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1商业发展历程 (1)原始社会:出现以物易物的交换行为,原始商业产生。,(2)商朝时期:产生了职业商人和最早的_。 (3)周朝时期:实行“_”政策,控制商业活动。 (4)春秋战国:私商成为商人的主体。 (5)隋唐时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繁盛。 (6)宋代时期:出现世界上最早的_,集镇、夜市兴盛。,货币,工商食官,纸币,(7)元代时期:纸币广泛流通。 (8)明清时期:_经济占主要地位,农产品商品化,白银广泛使用,出现_商人群体。 2城市的发展 (1)城市功能的变化,货币,区域性,周秦至_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城市格局实行坊市制,商业活动受

2、到严格限制。 宋代以后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商业活动突破了_界限,出现了夜市、晓市、草市等。 (2)交通类城市: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经过的交通要地兴起了一批市镇。,唐代,坊市,(3)港口类城市:_时期,由于海 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兴起了一批港口性城市。 (4)商贸类城市:_时期,在工商业发达的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批工商业市镇。,唐宋,明清,3重农抑商政策 (1)原因:农本思想,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流动性大等特点影响中央集权。 (2)表现:_时期崛起;西汉时期,私营工商业者遭到打击;中唐以来,商人地位提高;明清时期,重征_,并严厉控制民间对外贸易。,战国,商税,(3)影响: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于促进农

3、业及社会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安定,巩固新兴地主政权起了积极作用,但到明清时期,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潮流。,考点二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1发展 (1)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水平提高。 _占据主导地位。 _广泛使用,商业资本活跃。 工商业市镇兴起,数量增长快。,私营手工业,白银,耕地面积扩大和人口增长。 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中心地区之一。 明清盛世的综合国力,在世界保持领先地位。,(2)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时间:明中叶以后。 标志:以自由雇佣劳动力为特征的工场手工业出现。 地位:只是在局部发达地区一些生产部门中稀疏出现,自然经济仍

4、占主导地位。,2迟滞 (1)阻滞新经济成长的因素 _居主导地位,农民购买力低下。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矿禁政策。 高度密集型经营模式,限制了市镇手工商业发展,强固了农耕自然经济形态。,自然经济,(2)危机:中西国力兴衰的易位大体定局。 中国:海禁政策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 西方:相继完成向近代工业国家的转变,积极推行殖民扩张。,【轻巧识记】 “市”、“坊”的发展与演变,【易混易错】 “重农抑商”作为一种经济政策开始于商鞅变法,而不是自古就有的。商鞅变法以前的管仲改革,就重视工商业发展。,【归纳概括】 重农抑商政策的概念和根本目的 (1)概念:“重农抑商”是中国

5、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2)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 (3)实质:保护封建地主阶级经济。,对点训练1 (2012东营模拟)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 A民贵君轻 B重农抑商 C施行仁政 D闭关锁国,解析:选B。材料体现出“舍本而事末”给国家统治带来了祸患,因此主张重农抑商。,对点训练2 (2012抚顺模拟)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基本上推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它贯穿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始终。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重农抑商政策有

6、利于维护封建专制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 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稳定民心,维护政治稳定,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巩固君主地位,促进社会开放 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新的经济要素和生产方式的产生 A B C D,解析:选A。重农抑商政策保护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稳定性、封闭性、落后性等特点,需要强大的专制政权的保护,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但不利于社会的开放,也不利于新的经济要素和生产方式的产生。,【归纳概括】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前提条件和特点 (1)前提条件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拥有雄厚资本和生产资料的早期资本家和出卖劳动力的自由雇佣劳动者。,(2)特点 从行业和区域看,产

7、生于商品经济相对发达的江南地区的丝织业中。 从表现看,苏州丝织业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和劳动力市场,景德镇也出现了雇工经营,这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从程度看,资本主义萌芽只是在局部发达地区一些生产部门中稀疏出现。 从地位看,资本主义萌芽从明朝中后期出现到鸦片战争以前,长期处于萌芽状态。其力量远不足以分解封建生产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对点训练3 (2012济南模拟)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这里的“某地区”应该是( ),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 D明代苏杭地区 解析:选D。从表格得知,这一地区既有

8、工人又有工场主,这说明该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而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明代中后期的江南地区。故D项正确。,考点整合一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1市场形式多样。城市中有市、庙会等,乡村中有草市。 2城市商业经济发达。各朝代都兴起不同数量和规模的商业大都市,到明清时期,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3对外贸易发达。以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构成了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使沿海港口城市兴盛。 4货币种类不断丰富。在货币流通领域,北宋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朝时期形成了以银为主、以钱为辅的钱、银并行的货币流通制度。,5商人群体活跃。到明清时期,实力雄厚的区域性商人群体

9、组成了商帮,如徽商、晋商等。 6商人地位低下。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考点整合二 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和评价 1原因 (1)经济原因:自给自足、落后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是最好印证。,(2)政治原因: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割断沿海人民同台湾郑氏政权的联系,维护其统治。 (3)客观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扩张,侵扰我国东南沿海。 (4)主观原因:与统治者盲目自大的观念有一定关系。,2评价 (1)积极:作为一种消极的防御手段,在一定时期内

10、对西方殖民主义侵略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2)消极:闭关锁国政策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闭关锁国的政策,也导致了中国航海造船事业的衰落。,高考例析 (2011高考海南卷)西汉“文景之治”垂范后世。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至文帝时,“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晁错称这种现象是“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这表明汉初( ),A商业活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恢复

11、B商业畸形发展造成了农民的贫困 C官商勾结使抑商政策未取得成效 D重农抑商政策背离了农民的意愿,【解析】 汉高祖“重农抑商”,经济未见成效。“文景之治”时期,百姓“皆背本趋末”。经济却出现恢复,出现盛世。说明商业活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恢复。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解析:选A。本题考查了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其含义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而不是禁止对外贸易。,尝试命题2 明朝时,松江有“卖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业,从店中给酬取直”。对上述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 A松江绝大多数劳动者成为雇佣工人 B卖袜店商人直接支配生产,变成了包卖主,C松江棉纺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D男耕女织的

12、自然经济已解体,解析:选D。,材料中的信息反映出明朝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不能说自然经济已经解体,此时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从文明史观看资本主义萌芽 古老的中国孕育了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的江南地区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工业文明的曙光,但这种新生产力远没有达到瓦解自,给自足的农业文明的程度,从该文明史观的视角可对本讲及其相关内容进行全面考查。,高考例析 (2011高考江苏卷)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 A农业仅赖百工 B百工亦为本业 C农

13、工比重适当 D农工任其消长,【解析】 “农末适均”即农业与工商业协调均衡发展。 【答案】 C,尝试命题3 中国明清时期就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未直接过渡到工业文明,这种文化现象从文明史观的视角审视,源于( ) A中国是农耕文明的社会 B受西方文明侵蚀的结果 C中国地大物博,缺少开拓意识 D“重农”比不过“重商”观念,解析:选A。中国古代盛行“重农抑商”思想,阻滞了中国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向工业文明社会的直接过渡,这一切源于中国固有的文明现象农耕文明,故A项正确。,尝试命题4 乾隆南巡扬州,得知徽商资产多达5000万两白银,而当时国库最富时存银也不过七八千万两,发出了“富哉商乎,朕不及也!”的感慨

14、。徽商团体的出现反映出( ),A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B商品经济发展 C雇佣关系发达 D出现成熟的手工工场 解析:选B。切记要史论结合思考问题,材料体现不出任何雇佣剥削的生产关系信息,故排除A、C、D三项,答案为B。,【史料文本】 材料1:对于努力耕作者免其徭役,对于怠于种田或因从事手工业、贾贩活动而致贫者罚为奴隶。 商鞅变法,材料2:“重农抑商”政策是否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从短期看,应该如此。由于重农抑商,资本积累速度会放慢。但是,从长期看,则恰好相反。资本积累周期越长,积累规模将变得更加巨大。经济史料支持这种逻辑分析。清朝时期,广东怡和行商的伍秉槛拥有资本达2600万两白银,约为清政府年财政收入

15、的一半左右。,当今欧美各国也没有哪一位大资本家能够拥有如此比例的巨额财产。伍秉槛的财富并非鹤立鸡群,同期的一位宁波商人拥有2000万两白银,晋商、徽商拥资千万两白银的亦不鲜见,至于拥有百万两白银者则不计其数了。 引自重新认识中国历史,【信息解读】 粗读 材料1反映了商鞅变法中关于对待农业和商业的态度,从而说明了国家政策对农、工、商业的导向性;材料2反映了从长期和短期来看重农抑商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两则材料均是关于重农抑商政策的问题。,细读 划线部分的关键信息反映了对努力耕作者的奖励和对从事手工业、商业的惩罚,实际重视农业、轻视商业;划线部分的关键信息提出问题,对讨论做出了回答,从长期看资本积累周

16、期长,积累规模会更大。,【史料应用】 1从材料1中体现出我国古代什么政策? 答案:重农抑商政策。 2材料2中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答案:明清的抑商政策,没有遏制住商业的发展,出现了拥有巨额资本的大商人。,3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 ) 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C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 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解析:选A。明代政府坚持奉行重农抑商政策,所以可排除B、C两项;D项为干扰项,张居正之所以对商业有这番态度,主要是因为明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4历代封建王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 B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征收地租 C限制和打击工商业者 D巩固封建统治,解析:选D。本题学生易错选B,原因在于对重农抑商政策概念理解不准确。正确的理解是:在阶级社会中,任何阶级采取的政策,其根本目的是站在本阶级立场上,维护本阶级的统治。从古代看,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一方面保证了稳定的赋税收入,另一方面把人口束缚在土地上,稳定了社会秩序,其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阶级的有效统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