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课时提升作业 十四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建议用时:20 分钟)(2017潍坊模拟)在高山雪线之下的山坡上,有一个特殊的地带高山流石滩。它是由大大小小的石块构成的,其形成主要与风化作用有关。放眼望去,好像一派无生命迹象的荒凉“石海”,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各种美丽而独特的高山花卉在石缝间悄悄绽放,这些星星点点的花卉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景观带(见下图)。读图完成 1、2 题。1.与滇西北的高山相比,新疆天山北坡的高山流石滩分布高度较低,主要是因为天山北坡 ( )A.降水较多 B.气温较低C.坡度较缓 D.光照较强2.流石滩上植被稀疏、植株矮小的原因有 ( )海拔高,气温低 多大风食草动物多
2、 太阳辐射强烈A. B. C. D.【解析】1 选 B,2 选 A。第 1 题,天山纬度高,气温低,冻融幅度小,风化作用弱,因而高山流石滩分布高度较低;天山北坡的降水比滇西北少;天山北坡属于阴坡,光照弱;坡度越陡高山流石滩的分布海拔越低。第 2 题,植被分布与气温、土壤有关,流石滩多在高山林线与雪线之间,海拔高,气温低,所以植被稀疏;高山上的大风,不利于植株生长,因而植株矮小。在瑰丽多姿的秋天,再没有什么能比红叶更富有色彩、更具欣赏性了。下图示意我国部分能观赏红叶的地区以及 10 月份红叶的最佳观赏区,读图回答 3、4 题。23.形成九寨沟与栖霞山观赏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3、B.大气环流C.海陆分布 D.地形地势4.9 月份的最佳观赏地是 ( )A.五指山 B.栖霞山 C.红叶谷 D.香山【解析】3 选 D,4 选 C。第 3 题,10 月份九寨沟因地形地势海拔高,温度低,可在九寨沟观赏到红叶;栖霞山地势海拔较低,热量较高,在 10 月份不能观赏到红叶。第 4 题,越往北,温度越低;图示阴影区是 10 月份的最佳观赏区,那么 9 月份的最佳观赏区应在阴影以北。(2017泰安模拟)读部分陆地沿某方向的自然植被依次分布状况和气候条件关系示意图,完成 5、6 题。5.甲植被最可能是 ( )A.热带雨林 B.常绿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 D.温带草原6.形成图中自然带地域分异
4、规律的基础是 ( )3A.地形 B.水分 C.土壤 D.热量【解析】5 选 C,6 选 D。第 5 题,图中显示年均温由苔原、针叶林、混交林、落叶林、甲、荒漠逐渐升高,则甲位于亚热带;同时甲处降水在 600 mm 左右,不可能是常绿阔叶林,只能是常绿硬叶林。第 6 题,由图中气温和自然植被变化可知,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一致,则热量是该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7.(2017惠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马达加斯加岛是世界第四大岛,岛上动植物种类非常丰富,其中 80%为特有种类。马达加斯加经济以农业为主,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目前该国人口已超过 2 千万,年增长率为 3%。近年来,
5、马达加斯加岛一些动植物资源面临灭绝威胁,引起世界的关注。(1)说出岛屿东西两侧自然植被类型并分析形成原因。(2)分析该岛动植物多特有种类的原因。(3)分析该岛动植物资源面临灭绝威胁的原因。【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该岛地处南半球信风带,中间为山地;岛屿东侧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同时受暖流增温增湿的影响,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岛屿西侧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第(2)题,该岛动植物多特有种类,说明它受其他物种影响比较小,可结合该岛的位置与外界的联系进行分析。第(3)题,动植物资源面临灭绝威胁的原因主要与栖息地的减少、人类的猎杀与采伐、环境污染等有关。答案:(1)自然植被:
6、岛东为热带雨林;岛西为热带草原。原因:岛东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地带,受纵贯南北的山地抬升,加之沿岸暖流流经,增温增湿,因而终年降水多,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发育热带雨林;岛西处于背风地带,降水少,为热带草原气候,发育热带草原。4(2)该岛长期与大陆隔离,地域相对孤立,形成独立的生物进化环境;岛屿面积大,多山地,自然条件空间差异较大。(3)人类活动使森林、草原面积减少,动植物生存空间(栖息地)减少;掠夺式猎杀、采伐致使其数量急剧下降;生产、生活活动造成环境污染,动植物生存环境受到破坏;全球气候变化,动植物生存环境改变。(建议用时:25 分钟)(2016江苏高考)某教授参加了新疆阿尔泰山科学考察,他在日记
7、中写到:“身后的森林戛然而止,眼前簇簇花草相映,再往上看,花开始变得星星点点,路旁出现了积雪,远处已经能够看到冰川的边缘,此时飘起了大雪”,据此回答 1、2 题。1.此时教授正站在阿尔泰山的 ( )A.山地针叶林带 B.高山草甸带C.高山苔原带 D.冰川带2.阿尔泰山南坡 ( )A.森林大多为落叶阔叶林B.草场仅分布在山麓地带C.此时季节为冬季D.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解析】1 选 B,2 选 D。第 1 题,该地区位于新疆阿尔泰山,材料中提到“身后的森林戛然而止”,说明教授身后为山地针叶林带,根据自然带垂直递变规律及“眼前簇簇花草”可判断为高山草甸带。第 2 题,阿尔泰山南坡的森林大多为针
8、叶林,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故 A 项错误,D 项正确;该地区森林带之上存在草甸,B 项错误;此时花草相映,故可判断为夏季,C 项错误。土壤的淋溶作用是指土壤中的可溶性物质随下渗水流向下淋洗转移的过程。下表是某土壤剖面的四项营养元素指标。读下表,回答 3、4 题。深度(cm) N(mg/kg) P(mg/kg) Na(mg/kg) Mg(mg/kg)0 128 340 30 1020 91 265 45 1050 84 283 56 83.表中淋溶程度最高的元素是 ( )5A.N B.P C.Na D.Mg4.土壤淋溶作用的增强可能会导致 ( )A.地下水位下降 B.水土流失加剧C.土壤肥力下降
9、 D.盐碱化加剧【解析】3 选 C,4 选 C。第 3 题,由表中各个元素在不同深度的指标变化可知,N 元素、P 元素和 Mg 元素的表层含量比深层大,淋溶程度不大;Na 元素由表层到深层含量逐渐升高,说明由表层通过淋溶作用转移到深层的 Na 元素的程度最高。第 4 题,土壤的淋溶作用是土壤形成作用的一个方面。指下渗水流通过溶解、水化、水解、碳酸化等作用,使土壤表层中部分成分进入水中并被带走的作用。随着淋溶作用的进行,土层逐步酸化;地下水位下降与淋溶作用关系不大;水土流失是外力作用导致土体及营养物质的减少,淋溶作用是土体内部物质的迁移;在湿润地区的土壤剖面上部,由于长时间水分自地表向下淋溶,使
10、上部土层中的可溶性物质和细微土粒遭到淋洗,并逐渐形成土色变浅、质地变粗、酸度加大、肥力较低的土层。读甲、乙两座山峰南坡与北坡植被垂直带谱,回答 5、6 题。5.甲、乙两座山峰可能分别位于 ( )A.阿尔卑斯山脉、天山山脉B.喜马拉雅山脉、天山山脉C.阿尔卑斯山脉、秦岭山脉D.喜马拉雅山脉、秦岭山脉6.甲山峰雪线低于乙山峰雪线的主要原因为( )A.纬度高,气温低 B.距海近,降水多6C.山峰坡度较缓 D.位于迎风坡,降水多【解析】5 选 A,6 选 B。第 5 题,甲山峰山麓地带的植被为常绿硬叶林,说明该山峰位于大陆西岸的地中海气候区,因而可能位于阿尔卑斯山脉;乙山峰山麓地带的植被为荒漠、草原,
11、说明该山峰所在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因而可能位于天山山脉。第 6 题,阿尔卑斯山脉与天山山脉的纬度相近,因而热量条件不是影响两山峰雪线高低的主要因素;甲山峰距海近,降水多,因而雪线低,乙山峰深居内陆,降水少,因而雪线高。7.(能力挑战题)读图,完成下列要求。7(1)据图分析澳大利亚南回归线附近东、西两岸降水量的差异及其主要原因。(2)说明图中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哪些地域分异规律。(3)人口、城市的分布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试说明澳大利亚人口、城市的主要分布规律。【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澳大利亚南回归线附近东岸降水丰富,西岸降水稀少,这主要与东西两岸受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以及沿岸洋流的性质
12、有关。第(2)题,图中自然景观的变化主要体现了水平地域分异规律,没有反映出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第(3)题,人口、城市的分布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气候适宜和水资源丰富地区,结合图中信息可知,澳大利亚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和西南沿海;中西部降水量稀少,东北部降水量大但气温高,都不适宜人类的居住。答案:(1)东岸降水丰富,西岸降水稀少。东岸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沿岸有暖流流经;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沿岸有寒流流经。(2)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3)东南沿海和西南沿海人口、城市密集;中西部和东北部稀少。【方法技巧】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太阳辐射:赤道 两极热量带:赤道 两极8植被:赤道 两极土壤:赤道 两极(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沿海 内陆降水量:沿海 内陆植被:沿海 内陆土壤:沿海 内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