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全科).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全科.zip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全科.zip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一中2019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01811010291.doc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01811010292.doc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一中2019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01811010290.doc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一中2019届高三政治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01811010299.doc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一中2019届高三数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文201811010295.doc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一中2019届高三数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理201811010294.doc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一中2019届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01811010296.doc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一中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01811010293.doc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一中2019届高三英语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01811010297.doc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一中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01811010298.doc
  • 全部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一中2019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01811010291.doc--点击预览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01811010292.doc--点击预览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一中2019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01811010290.doc--点击预览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一中2019届高三政治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01811010299.doc--点击预览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一中2019届高三数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文201811010295.doc--点击预览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一中2019届高三数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理201811010294.doc--点击预览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一中2019届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01811010296.doc--点击预览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一中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01811010293.doc--点击预览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一中2019届高三英语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01811010297.doc--点击预览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一中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01811010298.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 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一中 2019 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一、单选题(46 分)1.硒(Se)被誉为“生命的奇效元素” 。富硒食品倍受追捧。已知硒元素与氧元素同族。与钙元素同周期。下列关于硒的描述错误的是A. 原子序数是 24 B. 气态氢化物化学式是 H2Se,还原性比 HCl 强C. 最高价氧化物是 SeO3,是酸性氧化物 D. 原子半径比硫原子的原子半径大2.下列关于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引力形成离子键 B. 阴、阳离子间通过离子键一定能形成离子化合物C. 离子化合物都能导电,它们都是电解质D. 只有活泼金属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元素化合时,才能形成离子键3.短周期元素 R、T、Q、W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 T 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R>Q B.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QC. 原子半径:T>Q>R D. T 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具有两性4.X、Y、Z、W、R 是 5 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 3 倍,Z、W、R 处于同一周期,R 与 Y 处于同一族,Z、W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与 Y、R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元素 Y、Z、W 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其离子半径依次增大B. 元素 X 能与元素 Y 形成离子化合物 X2Y2C. 元素 W、R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强酸D. 元素 Y、R 分别与元素 X 形成的化合物的热稳定性:X mYXmR5. 含中子 N 个,X 的质量数为 A,则 ag X 的氢化物中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A. mol B. molC. mol D. mol6.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乙分别是 X、W 两元素对应的单质,丙、丁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戊是 Z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且 25℃时 0.1mol/L 戊溶液的 pH 为 13,工业上通过电解丙和丁的混合物来制取甲、乙、戊。下列说- 2 -法不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Z>W>Y>X B. Z 分别与 X、Y、W 形成的化合物中一定没有共价键C. 元素 Y 与 X、Z 都能组成两种化合物 D. 乙与戊的水溶液反应后所得溶液具有漂白性7.短周期元素 X、Y、Z、W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图所示,其中 W 为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W 位于第三周期Ⅳ族B. Y 的气态氢化物分子中含极性共价键C. X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电子式是D. 常温下不能用 Z 单质制成的容器盛放 Y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 应的水化物的浓溶液8.已知 X、Y、Z、W 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有下列说法:①若 HmXOn 为强酸,则 X 的氢化物溶于水一定显酸性(m、n 均为正整数)②若四种元素均为金属,则 Z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为强碱③若四种元素均为非金属,则 W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为强酸④若四种元素只有一种为金属,则 Z 与 Y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为强酸。其中正确的说法有几项( )A. 1 项 B. 2 项 C. 3 项 D. 4 项9.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2NO 2=2NO+O 2△H=-184.6kJ/mol(反应热)B. NaOH(aq)+HCl(aq)=NaCl(aq)+H 2O(l)△H=57.3kJ/mol(中和热)C. C(s)+1/2O 2(g)=CO(g)△H=-184.6kJ/mol(燃烧热)D. S(s)+O 2(g)=SO 2(g)△H=-184.6kJ/mol(燃烧热)10.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 N2+O2 2NO 分别在有、无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与反应进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 加入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的焓变- 3 -C. 加入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的活化能D. 0.1mol N 2和 0.1molO2充分反应吸热 18.26 kJ11.在好氧菌和厌氧菌作用下,废液中 NH4+能转化为 N2(g)和 H2O(1),示意图如下:反应 I 反应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两池发生的反应中,氮元素只被氧化B. 两池中投放的废液体积相等时,NH 4+能完全转化为 N2C. 常温常压下,反应Ⅱ中生成 22.4LN2转移的电子数为 3.75×6 02×10 23D. 12.一种钌(Ru)基配合物光敏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原理及电池中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X 极为电池的负极 B. 电池工作时,光能转变为电能C. 电池工作时,Y 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D. 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 I- 和 I3- 的浓度不断减少- 4 -13.H 2S 有剧毒,石油化工中常用以下方法处理石油炼制过程中产生的 H2S 废气。先将含 H2S 的废气(其它成分不参与反应)通入 FeCl3溶液中,过滤后将溶液加入到以铁和石墨棒为电极的电解槽中电解(如图所示) ,电解后的溶液可以循环利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过滤所得到沉淀的成分为 S 和 FeSB. 与外接电源 a 极相连的电极反应为 Fe2+﹣e ﹣ ═Fe 3+C. 与外接电源 b 极相连的是铁电极D. 若有 0.20mol 的电子转移,得到氢气 2.24L(标准状况)14.下列装置的线路接通后,经过一段时间,溶液的 pH 明显下降的是( )15.2017 年 5 月 18 日,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下列分析仪工作原理类似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其装置如下图所示,其中的固体电解质是 Y2O3-Na 2O,O 2- 可以在其中自由移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分析仪工作时,电极 a 为正极B. 电极 a 的反应式为:CH 4 + 10OH- -8e - =CO32- +7H2OC. 当固体电解质中有 1 mol O2- 通过时,电子转移 4molD. 该分析仪可用于分析空气中的天然气的含量16.某小组设计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装置如图所示,通电后两极均有气泡产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5 -A. 铜电极附近观察到黄绿色气体 B. 石墨电极附近溶液呈红色C. 溶液中的 Na+ 向石墨电极移动 D. 铜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17.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装置①用来电解饱和食盐水,c 电极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淀粉 KI 试纸变蓝B. 装置②可用于收集 H2、NH 3、Cl 2、HCl、NO 2C. 装置③检查乙炔的还原性(实验室是由饱和食盐水与电石制乙炔,产生的混合气体除乙炔外,常含有 H3P ,H 2S 等杂质气体)D. 装置④可用于干燥、收集氨气、并吸收多余的氨气18.某同学利用右图实验装置探究盐桥式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盐桥中除添加琼脂外,还要添加 KCl 的饱和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导线中电子流向为 b→aB. 电池工作时,电流方向 a→bC. 电池工作时,盐桥中的 K+向右侧烧杯移动,Cl -向左侧烧杯移动D. 电池工作时,盐桥中的 K+向左侧烧杯移动,Cl -向右侧烧杯移动- 6 -19.利用反应 6NO2+8NH 3 =7N2+12H 2O 构成电池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子从右侧 B 电极经过负载后流向左侧 A 电极B. 当有 2.24 L NO2被处理时,转移电子数为 0.4NAC. 电极 A 极反应式为 2NH3-6e - = N2+6H +D. 为使电池持续放电,离子交换膜需选用阴离子交换膜20.某同学组装了如图所示的电化学装置。电极 I 为 Al,其他电极均为 Cu,则( )A. 电极 I 发生还原反应 B. 电极 II 逐渐溶解C. 电流方向:电极 IV―→ ―→电极 I D. 电极 III 的电极反应:Cu 2++2e-=Cu21.Licht 等科学家设计的 Al—MnO4—电池原理如图所示,电池总反应为 Al+MnO 4—===AlO2—+MnO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池工作时,K + 向负极区移动B. Al 电极发生还原反应C.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MnO4—+4H + +3e - ===MnO2+2H 2OD. 理论上电路中每通过 1mol 电子,负极质量减小 9g22.人工肾脏可用电化学方法除去代谢产物中的尿素[CO(NH 2)2],原理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B 为电源的正极B. 电解结束后,阴极室溶液的 pH 升高- 7 -C. 电子移动的方向是 B→右侧惰性电极→质子交换膜→左侧惰性电极→AD. 阳极室中发生的反应依次为 2Cl−−2e−=Cl2↑,CO(NH 2)2+3Cl2+H2O=N2+CO2+6HCl23.有关下列四个常用电化学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图Ⅰ所示电池中,MnO 2是催化剂 B. 图Ⅱ所示电池放电过程中,硫酸浓度不断增大C. 图Ⅲ所示装置工作过程中,电解质溶液中 Cu2+浓度始终不变D. 图Ⅳ所示电池工作过程中,电子由 Zn 极流向 Ag2O 极二、实验题24. (7 空,14 分)实验室用图 1 所示装置制备 KClO 溶液,并通过 KClO 溶液与 FeCl3 溶液的反应制备高效水处理剂 K2FeO4。已知 K2FeO4 具有下列性质 : ①可溶于水,微溶于饱和 KOH 溶液; ②在 0~5 ℃的强碱性溶液中比较稳定; ③在 Fe3+和 Fe(OH)3 催化作用下发生分解;④在酸性至弱碱性条件下,能与水反应生成 Fe(OH) 3 和 O 2。回答下列问题:(1) 装置 A 用于产生氯气,若选用图 2 中的甲装置,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若选用装置乙,其中的导管 a 的作用是_____。(2)Cl2 与 KOH 在较高温度下反应生成 KClO3。在不改变 KOH 溶液的浓度和体积的条件下,控制反应在 0--5℃进行。实验中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在通入氯气的过程中,不断搅拌的目的是_____。(3)制备 K2FeO4 时,KClO 饱和溶液与 FeCl3 饱和溶液的混合方式为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 8 -(4)提纯 K2FeO4 粗产品[ 含有 Fe(OH)3、KCl 等杂质]的实验方案为:将 K2FeO4 粗产品溶于冷的 3 mol/LKOH 溶液中过滤,将滤液置于冰水浴中,再加入_________,搅拌、静置、再过滤,晶体用适量乙醇洗涤 2--3 次后,在真空干燥箱中干燥。25. (7 空 14 分)水泥是重要的建筑材料。水泥熟料的主要成分为 CaO、SiO 2,并含有一定量的铁、铝和镁等金属的氧化物。实验室测定水泥样品中钙含量的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分解水泥样品过程中,以盐酸为溶剂,氯化铵为助溶剂,还需加入几滴硝酸。加入硝酸的目的是将 Fe2+氧化为 Fe3+ ,其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可使用双氧水代替硝酸,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沉淀 B 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两种) ,往沉淀 B 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现象是_________,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加氨水过程需控制溶液的 pH 值,如何用 pH 试纸测定溶液的 pH 值 (4)草酸钙沉淀经稀 H2SO4处理后,用 KMnO4标准溶液滴定,通过测定草酸的量可间接获知钙的含量,滴定反应为:2 +6H++5H2C2O4=2Mn2++10CO2+8H2O。实验中称取 0.800 g 水泥样品,滴定时消耗了 0.100 mol·L-1的 KMnO4溶液 36.00 mL,则该水泥样品中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26(6 空 12 分) .氯化铁可用作金属蚀刻、有机合成的催化剂,研究其制备及性质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1)氯化铁晶体的制备(夹持及加热装置省略):①实验过程中装置丙中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____________。②该装置气密性检查方法及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氯化铁的性质探究:- 9 -为探究氯化铁的性质设计了如下实验。 (查阅文献知:①氯化铁的熔点为 306℃、沸点为315℃,易升华,气态 FeCl3会分解成 FeCl2和 Cl2 ②FeCl 2熔点 670℃)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原因打开 K,充入氮气 D 中有气泡产生 ①充入 N2的原因___________。关闭 K,加热至 600℃,充分灼烧固体B 中出现棕黄色固体②产生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束,振荡 C 静置 ③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方程式解释)27. (7 空)Ⅰ.电化学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广泛应用。下图是一个乙醇燃料电池工作时的示意图,乙池中的两个电极一个是石墨电极,一个是铁电极,工作时 N 电极的质量减少,请回答下列问题:(1)M 极的电极材料是___.甲池中溶液的 pH 值___(填“增大” 、 “不变”或“减小” )加入乙醇的铂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2)若在常温常压下,2g 乙醇燃烧生成 CO2液态 H2O 时放出 59kJ 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Ⅱ.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S) ,发明于 1889 年.现有一个碳酸盐燃料电池,以一定比例Li2CO3和 Na2CO3低熔混合物为电解质,操作温度为 650℃,在此温度下以镍为催化剂,以煤- 10 -气(CO、H 2的体积比为 1:1)直接作燃料,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A 极为___极,电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______.(2)若两个电极均为惰性电极,以此电源电解足量的 CuSO4溶液.电解一段时间后,阳极上产生气体的体积为 0.224L(标准状况下) ,则阴极上析出的金属的质量为_____g。- 11 -参考答案1-5 ABBDA6-10 BBADC11-15 DDADD16-20 DCCDC21-23 DDD24.MnO 2+ 4H++2Cl- Cl2↑+Mn 2++2H2O平衡气压,使分液漏斗中的液体能顺利滴下将装置 C 中的三颈烧瓶放在冰水浴中使氯气与碱液充分混合反应,同时及时散热,防止生成杂质将 FeCl 3 饱和溶液慢慢滴入 KClO 溶液中3ClO-+2Fe2++10OH-=2FeO42-+3Cl-+ 5H2O饱和 KOH 溶液25.3Fe 2+ + 4H+ + NO3- =3 Fe3+ + NO↑+2H 2O产物为水,无污染Fe(OH)3Al(OH)3沉淀部分溶解Al(OH)3+OH-=AlO2- +2H2O把一小块 pH 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玻璃棒醮待测溶液点在试纸的中部,试纸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来确定溶液的 pH(答蘸、滴、比、读也可以)45.0%26.OH - + H+= H2O、C1 2+2OH- = ClO- + Cl- + H2O- 12 -关闭两个分液漏斗活塞及弹簧夹 2,打开弹簧夹 1、3,丙烧杯中盛蒸馏水,将导气管插入烧杯中水中,用酒精灯微热甲装置中的烧瓶,若导管末端产生气泡,停止微热,有水柱形成,说明装置不漏气排出装置内的空气FeCl3易升华溶液分层,上层接近无色,下层为橙红色2FeCl3 2FeCl2+Cl2;2Br - +Cl2=Br2+2Cl-27.石墨 减小 C 2H5OH−12e−+16OH−=2CO32−+11H2O C2H5OH(g)+3O 2(g)=2CO 2(g)+3H 2O(g)△H=-1357kJ/mol 负 CO+H 2-4e-+2CO32-=3CO2+H2O 1.28- 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一中 2019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一、选题题(从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每题 1.5 分,共计 48 分)1、西汉时期的犁铧比战国时有所改进,有铁口犁铧,尖锋双冀犁铧、舌状梯形犁铧以及大型犁铧等。而且政府曾下令禁止杀牛和盗牛,并在北方边境设苑养马。这主要表明西汉时期A.政府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 B.精耕细作的农业得到一定的发展C.生产方式出现了质的革新 D.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支配地位2、右图为唐宋时期政府钱币与实物收入数量统计图。其变化趋势说明A.政府收入因动乱明显减少 B.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逐渐完成C.该时期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D.自然经济趋于解体边缘3、下表是清朝乾隆时期常年粮价 地区 价格江苏 米谷每石中价 1.5~1.6 两白银湖广 米每石 1.4~2 两白银江西 米每石 1. 5~2.3 两白银山西(部分地区) 米麦每石 1.5~2 两白银山东(兖州、泰安) 粟米每石 1.4~1.8 两白银对上述经济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太湖流域成为最重要产粮区 B. 南北方经济地位趋向平衡C. 粮食开始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D. 南北各地之间商业联系加强4、条约签订后,游历护照开始出现。护照的主要内容:“兹有本国人名口口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照,准其前往。故请烦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随时照料。 ”据此可知A.这一现象出现予十九世纪中期 B.如果外国人寻衅滋事,地方官可以裁办- 2 -C.中国内地实现向外国人的全方位开放 D.清地方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5、从下表(1876~1911 年中外糖料资易表)可以反映出,当时中国年份 进口数量(担) 进口价值(两) 出口数量(担) 出口价值(两)1876~1881(平均) 154,148 596,571 1,007,572 2,662,2371882~1891(平均) 155,029 748,712 1,000,667 2,617,6461892~1901(平均) 1,706,981 8,312,830 722,566 2,403,0421902~1911(平均) 4,658,185 22,538,554 307,256 1,200,921A.传统手工业呈现破产之趋势 B.农产品商品化之趋势日益增强C.逐步沦为列强资本输出场所 D.日益被卷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6、从清初的“剃发令”到太平天国的“蓄发令”再到辛亥革命的 “剪发易服”和随之出现的“保辫会” ,国人的头发承载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材料中所述历史现象A.体现人们思想不断解放 B.反映出政治斗争激烈C.表明国人文明程度不一 D.深受欧美文化的影响7、张之洞在湖北进行洋务建设卓有成效,在他去世两年后,新军手持“汉阳造”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颠覆了两千多年的皇权专制制度,被清朝遗老们骂作“断送大清国运的第一号罪臣” 。清朝遗老对张之洞的评价A.是基于事实的比较客观的评价 B.反映出清朝遗老对洋务运动的否定C.只关注了事件之间的表面联系 D.说明了他们与张之洞政治立场不同8、右表摘编自汪敬虞《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 》中“1913~1918 年外国输华棉纺织品总值变化表” (单位:千关两)下列选项中,不能反映表格中数据变化原因的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B.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为民族工业发展扫除一些障碍- 3 -C.南京国民政府采取发展经济政策,促进民族工业发展D.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9、中国民族机器纺织业的主持人或创办人,都是缺乏手工棉纺织业主经历的业外者,有官僚、士绅、买办、商人等,却没有棉纺织业手工工场主身份。这种状况( )A.直接导致民族工业长期萧条 B.取决于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C.折射出中国民族工业特殊性 D.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10、据有关资料显示,湖北、湖南、江西三省 14 个乡 1953 年出卖土地的农户占总农户数的1.29%,比 1952 年增加了 550%。出卖的土地数量占土地总量的 0.22%,比 1952 年增加506.93%。另据同一时期对河南省 9 个乡的调查发现,出卖土地的农户占总农户的 3.09%,买入土地的农户占总农户数的 2.88%。这些现象的出现 ( )A.表明实行农业合作化的必要性 B.说明建国后土地改革成效有限C.反映了新中国工业化发展缓慢 D.适应了农村城镇化建设的需要11、 “一五”计划期间,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中央正式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各省、市人民政府的财经委担负计划任务,综合编制自身计划,受国家计划委员会指导;而区、市财委的计划局受同级财委和上级计划机构的双重领导。这一体系的形成 ( )A.使国民经济得以迅速恢复 B.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转变C.为工业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D.成为国家机构改革的开端12、1961 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 “兄弟队”式家庭作业。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A. 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变 B.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C. 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13、1963 年,陈云提出著名的“鸟笼经济论。 ”即“市场经济是鸟,计划经济是笼子,鸟不能捏在手里,捏在手里会死,要让它飞,但只能让它在笼子里飞。没有笼子,它就飞跑了。”这一理论实际上是( )A. 实行计划经济下的市场调节 B. 主张市场和计划不应有主次之分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落实“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4、1986 年,邓小平说:“设立许多公司,实际是官办机构,用公司的形式把放给下面的权又收了上来。机构多、人多,就找事情干,就抓住权不放,下边搞不活,企业没有积极性了。”材料旨在说明 ( )- 4 -A.集体经营管理的必要性 B.经济特区的示范作用C.经济体制改革有待深化 D.市场经济的重要作用15、20 世纪 80 年代初,戴蛤蟆镜、穿喇叭裤是最时髦的扮相,一部《霹雳舞)带动了蝙蝠衫、高帮运动鞋、发带的流行。此外,大垫肩、超短裙都是街头的风景,牛仔裤也逐渐为大众所接受,从香港传来的萝卜裤成为潮流。上述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 B.生活水平大大提高C.内陆与香港密切联系 D.生活观念发生变化16、表是根据国际统计年鉴数据“1996 年平均每千亩耕地上使用机械台数”绘制的。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机械类型 世界 亚洲 中国拖拉机 19.1 13.9 5.4收割机 3.1 3.8 0.9A.我国农业机械制造整体水平较低 B.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局限C.国家政策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够 D.农民对使用机械生产的动力不足17、对于人口迁移现象,英国学者雷文斯但提出了“推拉理论” ,指人们之所以从此地到彼地,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原居地的推力,二是迁入地的拉力。上世纪 80 年代,我国掀起了向东南沿海移民的热潮,其拉力主要是( )A. 东南沿海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小 B. 东南沿海靠近港澳台,便于发展经济C. 东南沿海设经济特区,率先对外开放 D. 内地经济相对落后,就业机会较少18、 “hold 住” “神马都是浮云” “土豪”等网络热词作为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普遍流行于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这表明( )A. 网络已主导了大众文化消费 B. 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C. 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影响越来越大 D. 大众文化的日益庸俗化19、马克思说:“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以下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工业化大机器生产是西方国家不断扩张的重要动力- 5 -B. “交通的极其便利”指火车、轮船、飞机等先进的交通工具C.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全球扩展的本性D. 资本主义通过商品倾销,推动世界市场的扩大和深化20、根据 1860 年《英法条约》 ,英国同意废除所有制成品的关税……并降低葡萄酒的进口税。法国方面降低英国煤炭、生铁、机器……的关税,……征收关税的商品减少到总数的 30%,关税平均约为 15% 。这一条约规定有利于( )A. 各国工业革命技术的传播 B. 国际经济交流准则的确立C. 国际贸易壁垒准则的建立 D. 国际货币体系准则的建立21、据《邮史趣闻》一文记载:1492 年 8 月 3 日,哥伦布率领船只,带着西班牙国王给中国皇帝的信件,准备前往中国,但到的是美洲新大陆,因担心回不到欧洲,便把装有地图和信件的瓶子掷入大西洋。1815 年,一位船长在直布罗陀海峡拾到这个邮瓶,这就是世界有名的第一次“瓶邮传书” 。对此记载,我们应持的态度是( )A.证据确凿,真实可信 B.孤证不立,没有价值C.野史信息,虚假传言 D.存疑,寻找更多佐证22、 “1933 年,美元贬值约 30%。1944 年,美、英、中等 44 国通过《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 ,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了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73 年,美元贬值 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 ”材料中美元两度贬值的共同目的是( )A.开拓国际贸易市场 B.维护与黄金的固定比值C.刺激国内消费市场 D.巩固美国金融霸主地位23、有学者认为俄国的某项政策“使全国变成一个大军营,把全国的生产和消费统统集中到国家手里,取消商品买卖,取缔市场,党内外均实行战斗命令制,引发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反抗” 。其中“引发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反抗”的是( )A.余粮收集制 B.固定粮食税 C.农业集体化 D.生产合作社24、 “农民们宁愿在自己私人的土地上辛勤劳作,而不是政府为集体农庄生产的农产品制定的低价格出售他们的任何商品。因此,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 3%到 5%,却生产了25%到 30%的苏联农产品。 ”以上现象客观上反映了( )A.余粮收集制的废除 B.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D.集体农庄自主权扩大25、20 世纪 30 至 40 年代,很多西方经济学家开始研究苏联……“我相信思想界、学术界对- 6 -于苏联模式的推崇可能是‘主流’ 。波兰经济学家兰格甚至认为苏联的经济体制可能会取代市场而做得更好” 。这表明( )A.学习苏联成为当时世界潮流 B.苏联“五年计划”成就得到一定肯定C.西方国家放弃了对苏联的敌视态度 D.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已被摒弃26、下图是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示意图。对其分析错误的是( )A. 第 1 阶段是“黄金时代” ,原因在于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B. 第 2 阶段是“衰退期” ,根本原因是美苏冷战制约经济发展C. 第 3 阶段是“调整复苏期” ,表现是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显著降低D. 第 4 阶段是“改革繁荣期” ,美国进入高速发展的“新经济”时代27、经济学家哈耶克认为,尽管“完美”的竞争是不存在的,但“竞争的优势不取决于它的‘完美’ ”,甚至是相对不完美的市场所产生的结果也要比任何所知的替代物要好。下列措施与之相吻合的是( )A.加强金融管制 B.增加民众福利 C.减少财政支出 D.扩充国有企业2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重大事项必需获得 85%以上的投票权才能通过。2009 年 11 月该组织在华盛顿举行的会议上决定增加“金砖四国” (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在“新借款安排”中的出资份额,即从原来的 800 亿美元提升至 1000 亿美元,这样四国在该组织中的投票权超过了 15%,实际上拥有了对重大事项的集体否决权。这段材料表明( )A.该组织的控制权已经发生了转移B.该组织通过主要国家共同协商一致来决定重大事件C.金砖四国已经结成经济同盟D.该组织以认缴的资金多少决定投票权的份额29、 《西方文明简史》中用“两个‘协定’改变经济世界”作为章目,评述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变化。二战后,经济世界的“改变”主要是指( ) A.西方国家居于经济主导地位 B.建立起制度性的经济协调机制- 7 -C.消除了国际自由贸易的壁垒 D.出现倡导自由贸易的经济思想30、1948 年 4 月至 1952 年 2 月,美国向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成员提供了 129.9 亿美元援助,同时约定:这些美元必须用来购买美国的援欧物资,且受援国要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限制和开放国内市场方面做出让步。由此推知,美国此举( )A.遏制了苏联势力的扩张 B.提升了美国的国际地位C.推动了欧美之间的合作 D.有利于扩大美国的出口31、.学者托尼·朱特在《沉疴遍地》中称:“政府不再解决问题——政府就是问题本身。如果政府就是问题本身,而社会就不存在,那么政府的角色又再次被缩小为主持人。政治家的任务就是搞清什么对个人最好。 ”这一论断( )A.是对经济大危机的反思 B.是针对“滞胀”现象的反思C.支持罗斯福新政的做法 D.目的是进行资本原始积累32、钱乘旦认为,经济全球化导致经济运作方式趋同,这固然不错。但当现代经济运作方式在各地遭遇到各种本土性时,就一定要嵌入各种文化背景中。这说明经济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 )A.导致了本土文化丧失 B.与本土文化共存交融C.激化各民族间的矛盾 D..实现世界文化的趋同二、非选择题(共计 52 分,33 题 18 分,34 题 22 分,35 题 12 分)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乡村改造在英国从 19 世纪后期就开始了。城市的样板示范促使农村起来追随一英国还建立了专门的乡村保护协会。早期工业城市生活的不舒适性,让城市人向往乡村生活。始于 19 世纪下半叶的交通革命和通讯革命,对乡村改造起到了关键作用,城乡生活质量基本趋同。对乡村的管理也就随之变革,德、意等国则完全实施城乡一体化管理。随着工业化的进行,特别是随着第三产业的兴起,以农业为主的农村寻找新的经济生长点,从 20 世纪后期起,欧洲农村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普遍兴起了旅游业。 ——摘编自刘景华《农村城镇化:欧洲的经历和经验》 材料二 20 世纪 20 年代,中国国势日衰,乡村更加衰败。进入 30 年代,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整个中国农村出现空前未有的危机,一些有识之士掀起了乡村建设运动。著名实业家卢作孚在重庆北碚进行了“乡村现代化”的实验。在此创办了中国西部科学院,修建了四川第一条铁路——北川铁路,兴建工厂,开办银行,开通邮电,创办学校,建立农场。先后开辟出北温泉、小三峡等游览区,使北碚的园林山水、历史文物得到很好的保护。卢作孚的北- 8 -碚“乡村现代化”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整体上说乡村建设运动在当时的中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据《卢作孚与民国乡村建设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19 世纪后期欧洲“乡村改造”和中国 20 世纪 30年代“乡村建设”各自兴起的背景。(9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的“乡村改造”和中国的“乡村建设”的相同点。并指出二者结局不同的原因。(9 分)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宋代)救荒之法不一,而大致有五:常平以赈粜(卖出) ;义仓以赈济;不足,则劝分于有力之家;又遏籴(买入)有禁,抑价有禁。——董煟《救荒全书》材料二 平时在社会福利上,宋代所贯彻的,是超过现代所谓的“由摇篮到坟墓” ,而是“由胎养到祭祀” 。所谓“由胎养” ,主要是指慈幼,在这方面,首为仁宗于嘉佑二年(1057 年)修胎养令,规定凡下户怀妊而不能自存者,以粟颁赐之……宝祐四年(1257 年) ,始令“天下诸州建慈幼局”……事实上,除上前述慈幼局外,养老之居养院或养济院亦肩负育幼任务,且养至十五岁并免费入学……除官养孤贫小儿得以入学外,两宋州县普置学田以助学……对于有病贫民,宋代亦提供福利,仁宗在位时,哀痛者乏良药,为颁庆历善救方,知云安军王端请官为给钱和药予民,逆行于天下……关于贫民之收养,设有专门机构,唐代有悲田院,宋因其旧于京师置东西福田院,以禀老疾孤穷丐者……至于漏泽园,是由政府提供公地,“埋瘗无主死人……每年三元春冬醮记” 。南渡后仍维持此制。这种由“胎养到祭祀”的福- 9 -利,虽比当代福利国家所提供的涵益较广,但却主要是选择性,局限于贫而无告者之特殊对象。不过,在两宋,社会互助观念业已产生。社会互助始于宗族,这是以范仲淹的义庄为滥觞……这些义庄义田,是利用其田租以赡族人……南宋时,这种互助由宗族扩及乡党,这可从朱熹所提倡的社仓看出。——侯家驹《中国经济史》材料三 英国走到 “福利国家”这一步经历了漫长的路。16 世纪,在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国建立“济贫制度” 。济贫制度以教区为单位实行救济,每个人都要交纳济贫税,结果是穷人交钱养活穷人,其实质是“劫穷济穷” 。但济贫制度为社会提供了最低限度的社会保障,由不幸和灾难造成的困境不致导致最糟的后果。工业革命以后,自由放任思想甚嚣尘上,济贫制度受到动摇,劳动者暴露在严重的生存危机之下,随时面临着生老病死的威胁。由此造成的社会后果是十分明显的,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社会孕育着深刻的危机。1911 年,自由党制定《国民保险法》 ,目的就在于缓解这种危机。但这时采取的做法是互助式的,尽管国家出面组织了社会保障,具体操作者却是各种社会团体,包括工会、合作社、互助会等等,而且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很小,只包括若干行业中的工资劳动者。1946 年的《国民保险法》才把覆盖面扩大到全体国民,并且由国家具体操作,承担社会保障的一切责任。正因为如此,这样一个国家被称为“福利国家” 。——钱乘旦、徐洁明《英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宋代社会福利制度的内容和特点。 (7 分)(2)根据材料一、二、三,比较中国宋代和英国福利制度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指出导致不同的主要原因。 (10 分)(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宋代和英国福利制度建设留给你的主要启示。 (5 分)- 10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美国 苏联 中国1929 年,经济危机爆发。1933 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1933 年 6 月,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1933 年, 国会通过 《农业调整法》 。1934 年 1 月 31 日,罗斯福使荚元贬值 40%。1934 年 5 月 22 日,国会通过罗斯福总统提议的《购银法案》 。1935 年,政府颁布《社会保障法》 ,通过《社会保险法》 。1928 年起,逐渐放弃新经济政策,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1929 年,开始全盘农业集体化运动。1929 年 5 月,苏联设立了“外国咨询中央局” ,专门负责设备、技术和人才的引进业务。1931 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1/3,向美国购买的机器设备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1937 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二,欧洲第一。1933 年 3 月 1 日,财政部发布《废两改元令》 。1935~1937 年,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1935 年,实行“法币政策” 。废止银本位,统一发行货币,实行纸币制;禁止使用白银,白银收归国有,白银限期到银行兑换法币。20 世纪 30 年代,继十月革命之后中国知识界出现了新的一轮“苏联热” 。上表为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美、苏、中三国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三国相互关联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写明论题,相互关联,史论结合。)- 11 -1---5 BCDAD 6--10 BCCCA 11--15CDACD16--20 BCBBB 21--25 DAACB 26--30 BCDBD 31-32 BB33、 【答案】(1)背景:欧洲:欧洲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工业革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城市化中问题的显现,使人们向往乡村生活。(6 分) 中国:20 世纪 30 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日本帝国主义入侵,民族危机加深;中国国力衰微,农村经济凋敝;城乡发展不平衡;有识之士的推动。(6 分,答出 3 点即可) (2)相同点:近代交通、通讯等科技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注重农村历史文化和资源的保护利用(发展旅游业);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的近代化);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6分,答出 3 点即可) 原因:欧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起步早发展快;国家重视、政策的保障;相对稳定社会环境。 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忧外患,政局动荡;主要是个别有识之士在个别地区的实验。(7 分)34、 【答案】 (1)内容:赈灾和救助。特点:①赈济对象具有选择性,主要针对灾荒和社会底层贫民、流民以及老幼人群进行救助;②采用市场调节的手段,遇到饥荒,禁止外地粮商来本地采购粮食和限制粮价,不至于商人垄断形成黑市,稳定粮价;③国家重视,形成制度体系。通过颁布法令、设置机构、发放补贴、减免学费等措施,涵盖生老病死各个方面,保证赈济工作的落实;④社会互助成为国家福利制度的有力补充。通过宗族的义庄发展到乡党的社仓,富民参与灾荒赈济。(2)相同:政府制定相关法令和制度;国家救济与社会互助相结合;经历了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不同:①英国福利制度仅限于救济,而宋代还包括赈灾救荒;②英国福利制度最初救济时对象相对狭窄,后覆盖到全社会,而宋代始终具有选择性;③英国福利制度通过政府立法和建立保险制度逐渐完善福利制度,而宋代福利制度的局限性始终难以克服和解决。④英国福利制度体现的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不断进步,近代化特征明显,而宋代则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影响的体现,是封建统治者维护专制和统一的需要。原因:社会财富积累程度不同;人们对政府职能认识不同;人们对福利制度认识不同。(3)启示:①完善的福利制度有赖于政府的高度重视,采用立法等手段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并保证各种制度的有效实施;②完善的福利制度需要借助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通过民间的自觉参与和支持,才能得到普遍发展;③完善的福利制度应合理分配受助对象和环节,既注重基本的社会保障,又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④完善的福利制度有赖于强有力的社- 12 -会经济基础,并将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35、[答案] 示例一:各国经济体制相互影响或借鉴。20 世纪 30 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经济危机,苏联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取得了巨大成就。各国纷纷借鉴苏联成功的经验。美国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以摆脱经济危机。中国出现了苏联热,南京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示例二:世界经济联系加强。发生于美国的经济危机冲击并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为摆脱经济危机,美国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苏联抓住机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人才、资金,促进了工业化建设。南京国民政府为防止白银外流,实行币制改革,废除银本位;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实行经济统制政策。示例三:危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给世界带来了灾难,同时也给各国提供了发展机遇。美国实施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苏联借机引进人才、先进技术,推动了工业化建设。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经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