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2018年秋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1节温度习题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181017531.ppt--点击预览
- 2018年秋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习题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181017530.ppt--点击预览
- 2018年秋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3节汽化和液化习题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181017529.ppt--点击预览
- 2018年秋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4节升华和凝华习题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181017528.ppt--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第 1 节 温 度第三章 物 态变 化1. ( 4分)下列温度最接近 23 ℃ 的是 (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B.我国江南地区冬季最低气温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D.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2. ( 4分) 0 ℃ 的冰与 0 ℃ 的水相比较 ( )A. 0 ℃ 的冰比 0 ℃ 的水冷B. 0 ℃ 冰与 0 ℃ 水冷热程度相同 C. 0 ℃ 的水比 0 ℃ 冰冷D.无法比较DB3. ( 4分)某同学取出一支示数为 39.7 ℃ 的体温计 ,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而直接测量自己的体温 ,若他的实际体温是 36.5 ℃ ,则他读出的结果应该是 ( )A. 36.5 ℃ B. 39.7 ℃C. 76.2 ℃ D. 无法读数4. ( 4分)如图 KT3-1-1所示 ,先把两手同时放入热水和冷水中 ,过一段时间后 ,再将两手同时拿出并放入温水中 ,这时两手的感觉 _______(填 “相同 ”或 “不相同 ”),这个事实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只凭感觉判断温度的高低是不可靠的不相同5. ( 4分)一天早上 ,嘉斌拿着体温计用力向下甩了几下 ,正准备测自己的体温 ,此时正好有同学急促地喊他 :“要迟到了 ,快点上学去 !”嘉斌立即把体温计放在朝向北方的窗台上 ,背上书包就上学去了 . 晚上回家发现体温计原封不动地放在那儿 ,他拿起体温计看了示数 ,如图KT3-1-2所示 ,此示数为 ________℃ ,他以此判断今天的最高气温应 _______ (填 “大于 ”“小于 ”或 “等于 ”)这个示数 ,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温计中的水银柱升高后不能自动退回玻璃泡36.5等于6. ( 4分)如图 KT3-1-3所示 ,温度计的读数是 ______,若这支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可能为表中所列的物质 ,则温度计中的测温液体肯定不是 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酒精的沸点为 78 ℃ ,小于温度计的最大测量值29.0 ℃酒精7. ( 6分)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如图 KT3-1-4所示 . 瓶中装的是气体 ,瓶塞不漏气 ,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 . (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 _________来测量温度的 . (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 ,温度升高时液柱向 ____ (填 “左 ”或“右 ”)移动 . (3)标准大气压下 ,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 ,液柱处的刻度应标 ____℃ .0热胀冷缩左第 2 节 熔化和凝固第三章 物 态变 化1. ( 4分)热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 . 如果两个物体温度相同,它们之间就没有热传递 . 把一块 0 ℃ 的冰投入 0 ℃ 的水中 (周围气温也是 ),过一段时间,下面的说法哪个正确? ( )A. 有些冰融化成水使水增多B. 冰和水的质量都不变C. 有些水凝固成冰使冰增多D.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B2. ( 4分)在水凝固成冰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温度不变,从外界吸收热量B. 温度降低,向外界放出热量C. 温度升高,从外界吸收热量D. 温度不变,向外界放出热量D3. ( 4分)某种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图象如图 KT3-2-1所示 ,该图象可以反映 ( )A. 晶体的熔化过程B. 晶体的凝固过程C. 非晶体的熔化过程D. 水的沸腾过程B4. (6分 )小杨同学在 “探究海波熔化和凝固特点 ”的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 KT3-2-2甲所示,为_____℃ ;小宇画出了 “温度 — 时间 ”图象,如图 KT3-2-2乙所示,由此可知,海波是 _____ (填 “晶体 ”或 “非晶体 ”),海波在第 10 min时处于 _____ (填 “固态 ”“液态 ”或 “固液并存态 ”) .液态36晶体5. (12分 )小明同学利用相同质量的海波和松香进行了固体熔化过程的实验探究 ,在加热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小明测出了多组数据 ,并绘制出了海波和松香的温度 — 时间变化图象 ,如图 KT3-2-3所示 . (1)由图象可知 ,在海波和松香这两种物质中 ,属于晶体的是 _______,它的熔点约是 __________________℃ . (2)在第 6 min时海波处于 __________ (填 “固体 ”“液体 ”或 “固液共存 ”)状态 . ( 3)松香熔化过程中要 _____(填 “吸 ”或 “放 ”)热,温度 _______(填 “升高 ”“不变 ”或 “降低 ”) .( 4)从图象中可以看出松香从 30 ℃ 升温到 35 ℃ 用了_______min.5海波 48(47~49均正确 )固液共存吸升高第 3 节 汽化和液化第三章 物 态变 化1. (3分 )在塑料袋中滴一些酒精 (如图 KT3-3-1甲 ),将袋挤瘪后把袋口扎紧 (如图 KT3-3-1乙 ),再把它放入热水中 . 过一会儿 ,塑料袋鼓起 (如图 KT3-3-1丙 ),这主要是因为酒精发生了 ( )A. 熔化 B. 凝固 C. 汽化 D. 液化C2. (3分 )夏天 ,贝贝同学游泳时 ,在水中不感觉冷 ,而上岸后却感觉冷 . 这是因为 ( )A. 人体皮肤上的水蒸发时从人体吸收热量B. 人刚上岸 ,还没有习惯岸上的环境C. 空气温度比水的温度低D. 人体热量一部分传到空气中 ,所以人感到冷A3. (3分 )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弥漫着 “白气 ”;水烧开后水壶嘴会喷出 “白气 ”.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冰棍周围的 “白气 ”是冰融化成的小水滴B. 这两种情况下的 “白气 ”都是水蒸气C. 壶嘴喷出的 “白气 ”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D. 这两种情况的 “白气 ”都是空气中原来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C4. (3分 )下列事例中属于防止蒸发吸热产生危害的是 ( )A. 没有汗腺的狗,酷暑时伸长舌头来散热B. 夏天下暴雨,衣服淋湿后要及时更换干衣服C. 病人发烧时常用冷湿毛巾敷头部D. 夏天,在教室地上洒些水B5. (3分 )夏天,自来水管的外壁上常有水珠,这是因为 ( )A. 夏天气温较高,蒸发较快,在管壁形成水珠B. 夏天空气中水蒸气较多,遇到较冷的自来水管就凝结成水珠C. 夏天要大量用水,水压很高,有少量水分从管壁的微孔渗出D. 夏天气压较低,管内外的压强差增大,少量水分从管壁的微孔渗出B6. (2分 )烧瓶中的水沸腾后,停止加热,沸腾现象消失,温度降低 . 当对烧瓶抽气时,瓶中的水又沸腾起来了,如图 KT3-3-2所示,这表明:气压减小时,水的沸点______(填 “升高 ”或 “降低 ”).降低7. ( 5分)如图 KT3-3-3所示装置中, A为盛水的烧瓶,B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水, C为温度计 . 玻璃管由 A容器通入 B容器的冷水中,对烧瓶 A加热并使其中的水沸腾,隔一段时间会看到: B容器中的水面会逐渐 _______,温度计 C的示数 _______. 这个过程中, A容器中的水沸腾时产生大量 _______ ,通过玻璃管送入 B容器的水中,发生 _______现象,同时放出 _______ ,使 B中的水量增加,温度升高 . 热上升升高水蒸气液化8. (8分 )小芳同学利用如图 KT3-3-4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水的沸腾 ”实验.( 1)小芳同学观察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了有关数据,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沸腾前水温变化快慢的特点是_________.( 2)图 KT3-3-4乙中, _____(填 “a”或 “b”)是水沸腾时的情景,气泡里的主要成分是 _____(填字母).A. 氧气 B. 水蒸气 C. 二氧化碳先快后慢aB( 3)加热时,烧杯上方会出现 “白气 ”,下列现象与 “白气 ”形成过程不同的是 ______(填字母).A. 深秋的清晨,河面上出现的 “白气 ”B. 雨过天晴后形成的大雾C. 湿衣服晾晒时形成的水蒸气 D. 煮饭时形成的 “雾气 ”C第 4 节 升 华 和凝 华第三章 物 态变 化1. (3分 )把新鲜蔬菜快速冷冻后放到低温真空环境中 ,蔬菜很快就变干燥了 ,这样既能长期保存又能保持原有的营养和味道 . 在加工过程中 ,蔬菜中的水先凝固 ,然后 ( )A. 汽化 B. 液化C. 凝华 D. 升华2. (3分 )下列实例中 ,由升华而形成的现象是 ( )A. 冰雪融化 B. 草叶上形成 “露珠 ”C. 草叶上形成 “冰挂 ” D. 用干冰制雨DD3. (3分 )用 “蒸馏法 ”淡化海水的过程是将海水中的水蒸发而把盐留下 ,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淡水 . 此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有 ( )A.汽化、凝固 B.汽化、液化C.液化、凝华 D.升华、凝华B4. (3分 )我叫小水滴 ,住在大海里 ,这天阳光晒暖了海洋 ,我和其他小伙伴一起慢悠悠地升入高空 ,高空的低温使我们挤成一团 ,又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 ,连成了千姿百态的云 . 下列关于高空中变成的小水珠或小冰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水珠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需吸热B.小水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需吸热C.小冰晶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需放热D.小冰晶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需放热C5. (3分 )下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 ,其物态变化过程需要吸热的是 ( )A. 冬天户外的人呼出 “白气 ”B. 湿裤子晾干C. 冬天窗玻璃上有冰花D. 钢水浇铸得到钢件B6. (6分 )研究碘的物态变化的实验装置如图 KT3-4-1所示. 当碘 ________热量后 ,直接升华成碘蒸气 ;碘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板会放出热量 , 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成固态的碘 .凝华吸收7. (9分 )下列两个实验都是为了演示 “碘的升华 ”而设计的,参阅表中几个温度的数据 ,你认为哪个实验能更好地反映 “碘的升华 ”现象?并说明理由 . (1)你认为实验 ______方案更好些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中用到酒精灯或热水 ,说明碘 _______(填物态变化 ) _______(填 “吸收 ”或 “放出 ”)热量 . 吸收2 实验 1中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高于碘的熔点、沸点 ,可能使碘发生熔化和沸腾 ,不能说明 “碘的升华 ”;实验 2中沸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沸点 ,不可能使碘发生熔化和沸腾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