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铜山区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让我们走进地理教案(打包4套)(新版)湘教版.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江苏省铜山区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教案打包4套新版湘教版.zip江苏省铜山区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教案打包4套新版湘教版.zip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七年级地理上册1.1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教案新版湘教版20181016463.doc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七年级地理上册1.2我们怎样学地理教案1新版湘教版20181016462.doc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七年级地理上册1.2我们怎样学地理教案2新版湘教版20181016461.doc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七年级地理上册1.2我们怎样学地理教案3新版湘教版20181016460.doc
  • 全部
    •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七年级地理上册1.1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教案新版湘教版20181016463.doc--点击预览
    •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七年级地理上册1.2我们怎样学地理教案1新版湘教版20181016462.doc--点击预览
    •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七年级地理上册1.2我们怎样学地理教案2新版湘教版20181016461.doc--点击预览
    •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七年级地理上册1.2我们怎样学地理教案3新版湘教版20181016460.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课题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主备 主核 使用补充使用者 初一地理组 课型 新授课 使用日期知识与技能:学习地理的意义过程与方法:意识到地理与日常生活(如衣食住行等方面) 、与生产建设、与社会风土人情的关系。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探究 式、参与法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课本第一页的 前言部分,这段文字描写优美,就让我们从这里走进地理,探索地理的奥秘,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一章第一节教师演示地球仪:你知道我们中国有多大?你能指出中 国在地球上的 位置?我们生活的地球上为什么有的地方是高山,有的地方是海洋?长江、黄河的水为什么滚滚东流?为什么黄河的水是黄颜色的?一年里为什么会有四季变化?等其实这些在我们身边的问题都属于地理知识。讲授新课:(一)揭开地理 之“谜”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还有哪些疑惑不解的问题?请同学讨论后提出来。学生可以提出很多问题……教师总结:我们把上述问题归结一下,会发现上述问题中属于地理问题的占有较大比例,它们成为存在于同学心中的地理之“谜”。其实,关于地理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学习了地理,就有可能找到这些问题 的答 案,解开同学心目中的地理之“谜”。提问:地理到底是一门怎样的学科?来历如何?请同学读第二页的“地理”一词的来历。过渡:其实我们生活在地理环境之中,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日常生活、生产建设、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等。1、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学生活动:请同学看第三页的两张图,讨论回答图中的活动与地理的关系。(滑雪--在有 冰雪地方才可进行; 冲浪--在海边;)提问:你还能从日常生活中列举一些地理知识的例子吗?(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生活好、工作 好、学习好,我们必须了解地理知识,必须学习地理。2、地理与生产建设讲述:生产建设包括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等方面。人类的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让学生读一读“荷兰的风车”。教师提问:荷兰的风车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进一步提问:风车的动力是什么?---西风(地理知识在生产建设的应用)方案一:根据学生熟悉的地理环境,教师可设问:(1)当地主要有哪些水果?哪些是本地产的?哪些是外地运来的?为什么当地不能生产?(2)我们徐州主要种植哪些粮食作物?它与当地的气候、降水有怎样的关系?等等。学生思考回答。方案二: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回答:(1)、干旱地区种植农作物需要解决什么 问题? (2)、假设有一片山林,要建一个家具制造厂,请你帮忙确定该厂应该在山林旁边还是靠近城镇?原因是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举例说明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根据实际回答问题2也可以提出一些其他的地理问题。然后让学生积极思考、分组讨论、交流。可能有的同学知道答案,也可能知道的答案不一定完整,教师不必解释,可告诉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步了解。鼓励学生:虽然现在还不能很好的解释这些问题,通过认真学习地理课,认真钻研地理知识,就可以轻松的解决这些地理之谜了。以此让学生感到学习地理知识能够解决很多问题,地理是一门非常有用的学科。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上进心。3、地理与风土人情在教学中,教师可播放一段录象,也可以搜集一些资料,向同学们展示各地的风土人情,并归纳出风土人情指的是文化艺术、宗教语言、体育运动、生活 方式、风俗习惯、心理特征等多方面。过渡:人们常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呈现出不同的自然风光,不同的风土人情。学生读第四页的两副图,说出这是什么内容,主要在什么地方开展?----师生共同总结-----体育运动的地域性。学生读“阿拉伯人的服饰”---服饰的地域性。教师进一步启发:你能在文化艺术、宗教语言、体育运动、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举出例子吗?学生举例子……教师把这一部分小结:地理在呈现世界千姿百态的自然风光的同时,又给我们展示了各地风土人情的美丽画卷:不同的种族与民族、多样的语言与服饰、各具特色的文化与宗教、体现地域特点的民情与风俗。(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情境,启发提问,引导、鼓励学生提出一些地理问题,鼓励学生平时注意积累,拓宽知识面。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发表不同意见,做到启而不发,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目的)总结: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与地理有关,生产建设、工业、农业也与地理知识有关,世界上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经济、政治、体育等也与地理知识有关。随着你们的不断学习,你们将会发现,地理知识既可以让你的生活更方便、快捷;也可以让你的工作、学习更出色,还能为你的业余生活增添许多乐趣。布置作业:课本第五页有个活动,提到贝贝和玲玲是在北京夏令营认识的,你参没参加过夏令营,或者其他形式的旅游,都去过哪里?那些地方有什么东西令你印象最深刻?板书设计:第一节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展示图片学生踊跃发言学生小结培养学生总结的习惯 课后追记本节课是第一课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 趣,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习惯,逐步教会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地理 日常生活生产建设风土人情其它1我们怎样学地理课题 我们怎样学地理 主备 主核 使用补充使用者 初一 地理组 课型 新授课 使用日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的观念;了解收集地理信息的各种途径,知道收集地理信息的重要性。过程与方法:对获得的地理信息,通过对比、进行分析、综合、探究其特征与成因,思考其相互关系;通过实例了解收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问题的重要性,尝试组织筹划一次地理野外旅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交流精神。教学重点:初步 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的观念教学难点:1、通过实例了解收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问题的重要性,尝试组织筹划一次地理野外旅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在第一节课学生对地理产生兴 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学习地理,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学方法:讨论法、实践练习教具准备:地理挂图、地球仪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学习了第一节,我们已经知道了我们身边有很多地理知识,这些地理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究、去分析,学习地理的方法有哪些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相信大家会有收获。1、学会看地图从身边事入手引入新课:同学们,假期中我们经常要到一些著名的旅游景点旅游。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要准确知道每一个景点的位置,设计一条既经济,又实用的路线,最好有一份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展示旅游图,简单介绍有关地方的景点,让学生设计游览景点的路线)通过地图,我们可以找到我们想去的地方,我们可以知道怎样才能到达,不管是简单、还是复杂,不管是纸质的, 还是挂在墙 上的,都是地图讲授新课:我们学习地理就离不开地图。介绍“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 , 强调地图的意义,引起学生的重视,让学生自己举出不同的地图种类、类型。 (教师可补充说明)设计几个情境,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使用不同类型的地图?设疑:地图对人们的生活与生产关系非常密切,谁知道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吗?都需要些什么?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第 6 页第二段,找出地图的制作方法并划出,然后找学生读出来。 (具体的内容详细的知识留到下节课)2、学会收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问题过渡:除了会看地图以外,要学好地理还需要有其他的方法,比如:收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问题等。地图学好地理的方法是会读图 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2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想要获取地理信息有很多途径,书刊、杂志、报纸、电视、图书馆、互联网以及日常生活等都可以成为信息来源,而你所看到的,听到的地理知识不可能一次完全记住,也不能说过耳 就忘,还必须学会思考,如何将这 些信 息综合,怎样让这些信息真正成为自己的,真正得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或是解释自然界、社会中的一些现象,或者是发现一些新的问题,现象。要考虑各种自然、社会要素 ,各种现象的分布,联系、对比,要找到其中的规律,一些相辅相成的因果关系等各个方面。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收集,勤动脑,细思考,大胆问,多假设,还可以借机鼓励有潜力,有能力,有兴趣的学 生。3、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让学生大胆尝试,作出假设,理论联系实际,可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果有一次野外旅行会发生什么事情,有什么需要准备等问题,可让学生分组讨论,各组有组长、有记录员、有发言人,进行野外旅行所携带物品的竞赛(强调 学生的主动积极思维,不要让学生形成单一的思维定势)布置作业:试着绘出学校的平面图,说明要求。 (画略图即可,尽可能的放开,调动学生能动性)板书设计:1、会看地图不同的地图种类、类型。2、收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问题3、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学生试着画图尽可能画好 课后追记地图是学习地理不可少的工具, 是学好地理的助手,学会离看地图,地理课的内容就迎刃可解了。不是只会看地图还要学会通过地理知识解决问题、分析问题。1我们怎样学地理课题 我们怎样学地理 主备 主核 使用补充使用者 初一地理组 课型 新授课 使用日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八个基本方向,掌握八个基本方向的符号、位置关系。2、知道在一般地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了解在有指向标或经纬线的地图中,方向如何表示。4、了解在实际中判别方向的基本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学会图上方向与实际方向的对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1、知道在一般地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了解在有指向标或经纬线的地图中,方向如何表示3、了解在实际中判别方向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1、了解在实际中判别方向的基本方法2、通过实践学会图上方向与实际方向的对照学情分析:学生大多数在小学对方 向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也有的学生对方向一无所知,循序渐进,务求扎实掌握,打好基础教 学方法:读图 法、实践法教学媒体:地图、指南针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引入新课回顾检查、总结作业情况通过作业,虽然学生画的都是同一所学校,但是各不相同,为什么?如果一个从未到过我们学校的人拿着你们的图,能找着北么?在地图上怎样才能表示出正确的方向?利用布置的活动问题导入新课。继而设问:在地图上如何来辨别方向呢?地图的基本要素——方向[讲授新课]提出问题 在地球仪上是如何辨别方向的?地图上的方向应该如何辨别呢?地图上的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 系又应该如何确定呢?启发引导 在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指出在地球仪上用经纬线确定方向的方法,同样在地图上适用。然后让学生说说地平面上有哪八个方向?1.在一般的地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读图回答 电脑展示“动物园导游图”让学生读图回答:①金丝猴馆在熊猫馆 的什么方向?(东南)②虎山在熊猫馆的什么方向?(西北)根据提问积极思考,并积极回答判断方向的方法有三种: 1、有指向标的2、有经纬网的3、什么都没有的2③孔雀馆在金丝猴馆的什么方向 ?(正西)④在这幅无经纬线、也无其他指示方向的地图上,你是如何来确定方向的?动物园导游图2.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并不是一概的上北下南,而 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指向标指的方向是北,根据北再确定其他方向3.在较为特殊的经纬网地图上,要根据经线纬线确定方向过渡:既然知道了在图上怎样表示方向?那么我们画的学校平面图上怎样表示呢?要使图的方向与实际方向一致,还必须知道怎样辨认实际中的方向,并学会怎样在地图中标注方向利用课本指南针、 北极星、太阳和手表等定方向。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补充或更改自己所绘的学校平面图布置作业:课后练习,判断家、公园、商场等场所的方向板书设计:1、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在此基础上,再确定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的2、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指的方 向是北,根据北再确定其他方向3、在较为特殊的经纬网地图上,要根据经线纬线确定方向,4、用指南针、北极星、太阳和手表 等确定方向指向 标箭头通常指向北方认真学习巩固记忆充分练习思考,讨论当堂练习、当堂巩固课后追记本节课难度比较大,但是只要遵循规律,掌握方法,认真细心是能够突破的。要用练习去巩固。1我们怎样学地理课题 我们怎样学地理 主备 主核 使用补充使用者 初一备课组 课型 新授课 使用日期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以及等高线等基础知识。2.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以及在地图上辨认方向。3.用比例尺量 算距离,在地图上识别方向、填绘常用图例和注记。4.能够使用目的(如旅游)确定所选择的地图类型及其比例尺教学重点 .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和线段比例尺。教学难点 .比例尺大小的判别以及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1、当我们出差或旅游来到一个陌生地方的时候,要想达到目的地,此时我们最想有的是什么呢?2、地图有哪些种类,用途呢?通过学习,同学们会不再顾虑去陌生的地方。二、阅读课本,自主学习1、地图的三要素是 。2、比例尺的定义 公式是 。三种表示方法 ,说出比例尺的大小和范围及内容的关系?三、合作学习,巩固知识地图的基本要素是什么?关于“比例尺” ,思考下列问题:1.比例尺提出问题 1.如何量算地图上两点之间的实地距离?2.在台湾岛地图上,从高雄到台北,这两座城市的图上直线距离是多长?实地距离又是多长?如何利用图上给出的条件 计算出来?讨论计算 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讨论明白第一个问题,需先量出图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再根据图上给出的比例尺进行计算,才能得到两点间的实地距离。然后指导学生动手解决第二个问题,并告诉学生图上的这种方式表示的比例尺,叫线段比例尺。提出问题 同学们能否利用地图给出的比例尺,计算出这两座城市的图上距离是它们之间实地距离的多少分之一? 写成 1厘米/40 千米,对不对呢?能说说比例尺的含义吗?点拨说明 学生回答后教师要补充强调以下几点:1.比例尺的本质特征就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即缩小的倍数,所以,比例尺又叫“缩尺” 。2.比例尺是个分数,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倍数,因而不带单位,分子通常为 1。3.计算过程中分子、分母的单位必须统一。计算结果,图上距离一般用厘米表示;实地距离一般用千米或米表示。让学生自由发挥,你所知道的地图种类及用途学生动手量算,培养能力,单位换算提示:厘米和千米换算时注意加减五个0000024.厘米和千米的换算方法是:厘米减五个 0变成千米;千米加五个 0变为厘米。米和厘米的换算方法是 加减两个 0。提出问题 根据你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地图上的比例尺除了这种线段式,还能 用什么方式表示组织讨论 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以学习小组讨论推导出比例尺的其他表示方式:数字式、文字式。然后,教师再出示一些比例尺表现形式不同 的地图,使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板书小结 以台湾岛地图的比例尺为例,小结板书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式(见板书设计)后加以说明:由 此可见,同一个比例尺有 3种表示方式,但表示的内容完全相同,而不是 3种比例尺。同一个比例尺的 3种表示方式可以互相转换。数字式是最基本的形式,因为只有通过数字才能准确说明图上距缩小的程度。文字式是解释或直接说明数字比例尺的大小。线段式比例尺使用最方便,为 了 减少 换 算 麻 烦 , 用 直 尺 或 两 脚 规 直 接 在 地 图 上 量 出 两 点 间 的 距 离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完成表格内容(也可以前 4个问题独立完成,后 3个问题讨论解决) 。提出问题 比较表中后 3个问题,请同学们继续讨论归纳:如何衡量比例尺的大小?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表示范围的大小以及内容的详略是什么关系?归纳板书 根据学生讨论回答的情况给予评价后,边归纳、边板书。①强调比例尺是个分式,从分式的比值大小确定比例尺的大小。即分子 为1,分母愈小,比值愈大,比例尺愈大;反之,分母愈大,比值愈小,比例尺愈小。②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以及内容详略的关系:就同一地 区地图而言,比例尺越大,图幅越大,内容越详;比例尺越小,图幅越小,内容越略。就图幅相同的地图来说,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课堂小结]同学们,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尺的概念和公式,认识了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式,学会了在地图上量算距离以及如何衡量比例尺的大小,但比例尺只是地图基本要素之一,如在地图上如何辨别方向呢?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同一个比例尺有几种表示方法比较比例尺大小的时候不同形式的比例尺,要换成数字形式,以便于比较数学值大比例尺就大课后追记1、 比较比例尺的大小易与混淆,只有通 过多练习才能掌握2、 比例尺大小、表示范围、内 容详略之间的关系易出现错误,要反复强调多做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