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03中国旅游资源概论第三章PPT课件.ppt

上传人:Facebook 文档编号:3696477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0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3中国旅游资源概论第三章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03中国旅游资源概论第三章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03中国旅游资源概论第三章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03中国旅游资源概论第三章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03中国旅游资源概论第三章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章 旅游与旅游者,学习目的与提要 旅游活动是当今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的人类活动之一。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旅游业赖以生存的前提和源泉。本章主要讨论旅游的本质与特点、旅游者的界定、旅游者形成的主客观条件、旅游动机、旅游者的分类以及特点。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我国国家统计局对旅游者作出的技术性定义,掌握影响个人旅游需求的主客观因素,了解旅游者类型的划分目的和方法,熟悉不同类型旅游者的需求特点。本章分四节来学习:,第一节 旅游的概念、本质与特点 第二节 旅游者的界定 第三节 旅游者形成条件 第四节 旅游者的类型,第一节 旅游的概念、本质与特点,一、旅游的概念 二、旅游的本质 三、旅游的特点,一

2、、旅游的概念,国内外学术界、旅游组织关于旅游的定义基本上可分 为两类,一类是概念性定义或称理论性定义(conceptual definitions);另一类是技术性定义或称实践性定义(technical definitions)。,(一)在国际上比较有影响的旅游概念性定义,1811年英国出版的牛津词典对“旅游(tourism)”的解释是“离家远行,又回到家里,在此期间参观游览一个地方,或几个地方”。这是对旅游定义的最早描述。,英国萨里大学的伯卡特(Burkitt)和梅特利克(Medlik)在合著的旅游的过去、现在和未来(Tourism Past Present and Future)中认为:“

3、旅游是指人们到其正常生活和工作以外的目的地的临时和短期的运动,以及他们停留在这些目的地上的一切活动”,并且指出:“旅游发生于人们前往和逗留在各种旅游地的流动,是人们离开他平时居住和工作的地方,短期暂时前往一个旅游目的地运动和逗留在该地的各种活动。”,中国百科大辞典中“旅游学”部分指出:“旅游 是人们观赏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的旅行游览活动。包含人 们旅行游览、观赏风物、增长知识、体育锻炼、度假疗养、 消遣娱乐、探亲猎奇、考察研究、宗教朝觐、购物留念、 品尝佳肴以及探亲访友等暂时性移居活动。从经济学观点 看,是一种新型的高级消费形式。”,从概念上说,旅游是人们在自由支配时间内,出于移 民和就业以外的

4、原因,离开常住地到异地的旅行访问和暂 时停留,并由此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二)我国学术界关于旅游的一些代表性的定义,(三)世界旅游组织关于旅游的技术性定义,世界旅游组织于1991年6月25日,在加拿大渥太华召 开了“旅游统计国际大会”,会上通过了一系列决议。对 旅游所下的定义是:“旅游是指人们为了休闲、商务或其 他目的离开他们的惯常环境,去往他处并在那里逗留连续 不超过一年的活动。”,旅游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旅游的主体,即旅游者; 旅游客体,即旅游资源;旅游的媒介,即旅游业。,(四)旅游要素,二、旅游的本质,(一)旅游的本质,人们对旅游活动本质的认识和理解是存在争议的,一 些人认为旅游是

5、经济活动,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是社会文化 活动,还有人认为是社会经济活动或社会经济文化活动。,我们通常所说的旅游,即大多数人所进行的消遣旅游活 动从本质上说是社会文化活动。,旅游活动是人的活动,其本质属性体现为文化特征。,1. 旅游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旅游是人的活动,而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旅游 活动是需要一定社会经济条件的,人类文明发展到奴隶 制社会才出现了旅游活动。,4. 旅游是综合性社会活动,对经济和社会产生深刻影响,(二)对旅游现象的认识,2. 旅游活动是人的文化活动和审美实践,3. 旅游是人的高层次消费形式,旅游是人类满足高层次需要的一种活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受社会经济多种因素的

6、影响,旅游活动的形式、内容和规模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不同,但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却是一致的。以上对旅游概念的各种表述不尽相同,但对旅游现象的综合性、文化享受性、活动的异地性和暂时性、往返的流动性等特点基本取得了共识。,三、旅游的特点,旅游活动和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自然的要素都有联系,涉及经济社会的诸多方面,多要素构成的复杂关系反映了旅游活动具有综合性特点。,(一)综合性,(二)文化享受性,旅游活动的目的和形式多种多样,游历名山大川、体验奇风异俗、欣赏音乐舞蹈、品尝美味佳肴、遍访名胜古迹都是人们旅游的目的,旅游者期望在精神和物质两方面都有所收获。,(三)异地性,旅游是旅游者离开常住地,到异国他乡

7、进行的精神 文化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人们长期在一个地 方生活,对日常所见的环境会感到平淡乏味,希望到异 地猎奇探新,进行文化交流和生活体验,而旅游活动则 能实现人的这种需要,异地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 俗风情可满足他们的愿望。所以,异地性是旅游的特点 之一。,旅游是旅游者在异地短时期的活动,他们离开常住地 一段时间又返回常住地,是一种不同于在常住地的活动形 式。所以,暂时性是旅游的特点之一。,(四)暂时性,(五)流动性,旅游活动是暂时的异地活动,旅游者离开常住地一段 时间又返回常住地,这就决定了旅游活动的流动性。,第二节 旅游者的界定,一、旅游者概念性定义 二、国际旅游者技术性定义

8、三、国内旅游者技术性定义 四、旅游者的统计标准,旅游者就是为了某些目的离开常住地到异国他乡旅行和访问的人。,一、旅游者概念性定义,1937年,国际联盟专家统计委员会(the Committee of Statistics Experts of the League of Nations)对“国际旅游者”或“外国旅游者”定义为:旅游者是“离开自己的居住国,到另一个国家访问至少24小时的人”。,为了消遣、娱乐、家庭事务和健康方面的原因而出国旅 行的人; (2)为参加国际会议或作为各国公务代表而出国旅行的人; (3)为商务目的而出国旅行的人; (4)在海上巡游过程中停靠登岸访问的人员,即使其停留时间

9、不超过24小时。,二、国际旅游者技术性定义,(一)国际联盟统计专家委员会的定义,特别界定下列人员是旅游者:,(二)罗马会议的定义,1963年,联合国在罗马召开国际性旅行和旅游会议,会议对上一定义作了修改和补充,就各国对旅游者的统计口径作了新的规范,并提出了“游客(visitor)”这一总体概念。在“游客”下分为两类,一类是过夜旅游者,即称为旅游者(tourist),另一类是不过夜的当日往返者,称一日游游客或游览者(excursionist)。,(三)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规定下列人员可以作为国际游客计算: (1)为了娱乐、医疗、宗教、家庭事务、体育活动、会务、学习或过境进入另一国家者; (2)外

10、国轮船船员或飞机机组成员中途在某国短暂停留者; (3)停留时间不足1年的外国商业或公务旅行者; (4)负有持续时间不足1年使命的国际团体雇员或回国进行短期访问的旅行侨民。,国际游客(入境游客)指来我国探亲访友、观光、度假、 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 教活动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根据游客在我国停留的时间不同,分为国际旅游者(入 境旅游者)和国际一日游游客(入境一日游游客)。,凡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的外国人、华 侨、港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称为国际一日游游客或入境一日游游客。其中,国际一日 游游客包括乘坐游船、游艇、火车、汽车来

11、华旅游在车(船) 上过夜的游客和机、车、船上的乘务人员,但不包括在境 外(内)居住而在境内(外)工作,当天往返的港澳台同胞和 周边国家的居民。,(四)中国国家统计局的定义,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的本质区别就在于是否跨国界, 除此之外并没有其他的差异。对国内游客的界定一般参 照罗马定义,以求国际间统计数字的可比性。,1984年世界旅游组织对国内旅游者做了规定:“任何 以消闲娱乐、度假、体育活动、商务、公务、会议、疗养、 学习和宗教为目的,而在自己定居的国家内,不论国籍如 何,对某个目的地所进行24小时以上,1年以内旅行的人, 均视为国内旅行者。”,(一)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三、国内旅游者技术性定义,

12、国内旅游者也被分成了国内旅游者(domestic tourist) 和国内不过夜游览者(domestic excursionist),后者指在 目的地逗留不足24小时的人。,一些国家根据自己的国情和理解,作出了有关国内旅 游者的定义,下面列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定义,(二)有关国家的定义,旅游者是指为了出差、消遣、个人事务或者出于工作 上下班之外的其他任何原因而离家外出旅行至少50英里(1 英里=1.609千米)的人,而不管其在外过夜还是当日返回。,1. 美国对国内旅游者的定义,2. 加拿大对国内旅游者的定义,3. 英国对国内旅游者的定义,4. 法国对国内旅游者的定义,旅游者是指到距离其所居住地边界

13、至少50英里(1英里 =1.609千米)以外的地方去旅行的人。,基于上下班以外的任何原因,离开居住地外出旅行过 夜至少一次的人。,(三)中国国家统计局的定义,关于国内旅游者,我国国家统计局做了规定,国家旅 游局作了修改和解释。国内游客是指任何一个为休闲、娱 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 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而离开常住地到我国 境内其他地方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6个月,并且在其他 地方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取报酬的人。国 内游客包括在我国境内长住1年以上的外国人、华侨、港澳 台同胞。,国内游客分为国内旅游者和国内一日游游客两类。国 内旅游者是指我国大陆

14、居民离开常住地在境内其他地方的 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国内游 客;国内一日游游客是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常住地10千米 以上,出游时间超过6小时,不足24小时,并未在境内其他 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过夜的国内游客。,旅游者数量的统计是旅游统计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工作,这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进行旅游规划、制定旅游政策、实施管理措施、开展旅游经营活动和配套建设旅游设施都有重要的参考作用。,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基本上是依据罗马会议提出的 旅游者定义,但在实际应用中围绕着人们外出的时间、距 离,各国的规定却又不完全一致,对旅游者统计的标准存 在着差异。,四、旅游者的统计标准,对旅游者统计

15、的标准在统计上的差异可归纳为两大类: 一类是以海关边防对有关入境者的统计为标准,如西班牙、 中国等;另一类是以饭店等旅游接待设施的有关统计为标 准,例如英国、法国等。但由于入境者和饭店等接待的人 员的情况错综复杂,由此产生的统计数字往往不符合实际 情况。因此,一些国家又采用综合计算方法,即将海关的 入境统计、饭店设施的接待统计、主要旅游区的接待统计 综合考虑,最后计算出区域旅游者的数量。,第三节 旅游者形成条件,一、客观条件 二、主观条件,一个人要实现旅游活动、成为旅游者是需要一些条件 的,既包括经济社会的外在条件,也包括个人心理的内在 因素。概括地说,要成为旅游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收入、 时间

16、、家庭等条件,以及旅游者的心理动机等主观因素。 经济收入水平、余暇时间以及其他一些客观因素,是人们 外出旅游的外在条件,而人们主观上具有外出旅游的动机,是旅游者形成的内在驱动力。,旅游活动是一项消费活动。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需要食、住、行、游、购和娱六大消费,其中前3项消费为基本旅游消费,在旅游活动中这些是不可或缺的,旅游者要想在这些方面削减开支比较困难;而后3项消费为非基本旅游消费,它具有很大的伸缩性,旅游者要想在这些方面削减开支相对比较容易。,一、客观条件,旅游是人们到异地以求知、享受、娱乐为目的的行为。因此,有可知、有可乐、有可观、有可享的对象是旅游者形成的重要客观条件。这种对象是旅游地的

17、旅游资源及服务设施和服务,构成为对旅游者的吸引条件,其主体应是旅游资源。各地旅游资源等吸引因素的差异是旅游者产生的外在动力,如果没有差异,人们是不会外出旅游的。,(一)旅游吸引因素,(二)经济收入,余暇时间指的是人们除去工作和生活时间以外,可用 于自由支配从事娱乐、消遣、社交或其他自己所感兴趣的 活动的时间,亦称自由时间或可自由支配时间。余暇时间 是决定人们能否成为旅游者、旅游活动能否实现的又一重 要的客观条件。,人生时间可分成工作时间、生活时间和余暇时间这三个部分。,(三)余暇时间,1. 每日余暇时间,2. 每周余暇时间,3. 公共假日,4. 带薪假期,除了旅游吸引、收入水平、余暇时间等客观

18、条件之外,旅游者的形成还会受到其他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四)其他客观条件,主要指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环境以及治安状况等方面。社会环境安定、政治观点相近的国家和地区能吸引旅游者,而政治、经济、社会治安等各方面处在不稳定状态的地区,旅游者就会望而却步。,旅游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距离、交通状况以及国际旅游中的旅游入关签证、服务效率等会影响旅游者前往该地。,1. 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条件,2. 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3旅游者的身体状况及家庭的人口结构,一个人要出去旅游就必须具有一定的体力,否则可能难以成行。,旅游者实现的客观条件时,是假设人们有旅游的意愿。如果人们没有这种意愿,即使客观条件具

19、备,也不能产生 旅游行为。另一方面,客观条件也会对旅游需要和动机产 生影响。旅游需要是人们参与旅游活动的内驱动力,旅游 需求产生旅游动机,动机是需求的表现形式,动机又受多 种因素的影响。旅游动机的产生往往具有心理的、生理的、社会的和经济的多重原因。以下从旅游需要和旅游动机方 面讨论旅游者形成的主观条件。,二、主观条件,(一)旅游需要和旅游动机,旅游是在物质生活得到基本满足以后产生的对精神文 化享受的需要,人们想要了解异地,感受新奇的东西,需 要通过旅游来实现。很显然,旅游是在人们基本的物质生 活资料得到满足后才产生的纯属于精神方面的需要,是一 种超脱一般生理需要的高级需要形式,人们对旅游活动的

20、需要是多种多样的,这就决定了旅游动机的多样性。对于旅游动机如何分类,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方法。,中国学者屠如骥将海外来华旅游者的动机归纳为:求 实的动机,追求旅游产品的实际使用价值,核心是“实用”和 “实惠”;求新的动机,追求旅游的趋时和新颖,核心是“时 髦”与“奇特”;求名的动机,通过旅游显示自己的声望、地 位,核心是“显名”与“炫耀”;求美的动机,追求旅游产品 的欣赏价值;求胜的动机,通过旅游,满足争强好胜的心 理;求趣的动机,通过旅游,满足个人的特殊爱好; 求 知的动机,通过旅游,追求知识,扩大眼界;求情的动机, 通过旅游,访古寻友,追宗归祖,满足人际交往的感情需要; 求健的动机,通过旅游

21、,达到健身、防病、强体的目的。,(二)旅游动机的类型,为了身心健康而产生的动机,即通过与身体健康有关 的旅游活动,如度假休息、娱乐消遣、海滩休闲、温泉疗养等,来消除身体疲劳、心理紧张和不安,以达到摆脱环境污染、调节生活节奏、恢复或保持身心健康的目的。,4. 观光探险方面的动机,1. 身心方面的动机,2. 文化方面的动机,3. 家庭事务方面的动机,5. 社会方面的动机,为了社会地位和声望方面而产生的动机,即出于个人 发展的需要,通过参加一些高层次的学术活动、追求业余爱好的聚会、专业性参观考察、宗教人士的宗教朝拜等旅游活动,以使个人得到承认,受到赏识、尊重以及获得声誉,同时,在旅游中广交益友,或者

22、实现个人的追求等。,6. 公务商务方面的动机,旅游动机的形成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既有来自人自身的因素,又有来自外部的客观环境的因素。概括地说,影响旅游动机形成的因素有以下几种:,(三)旅游动机的影响因素,1. 个性特征因素,在影响旅游动机形成的诸多因素中,人的个性特征起 着主要作用。,2. 人的自身客观条件,旅游动机是一种较为广泛地社会动机,它是在一定的 社会文化生活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因此,旅游动机除了受 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影响之外,还会受到自身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客观条件的影响。,3. 社会因素,人的社会阶层对旅游动机也产生很大影响。,第四节 旅游者的类型,一、观光型旅游者 二、娱

23、乐消遣型旅游 三、文化型旅游者 四、度假、保健型旅游者 五、差旅型(商务公务型) 旅游者 六、家庭及个人事务型旅游者 七、宗教朝觐型旅游者 八、购物型旅游者,旅游者类型划分与旅游类型划分相似,根据不同标准 划分方式各异。比较常见的分类标准有:按是否跨越国境 国界的标准,将旅游者划分为国际旅游者和国内旅游者两 类;按旅游者所及地理区域范围为标准,分为洲际旅游者、环球旅游者和世界旅游者三类;按旅游者的组织形式,分 为团体旅游者和散客旅游者两类;按旅游费用的来源将旅 游者分为自费旅游者、公费旅游者和奖励旅游者三类。,观光型旅游者是指以欣赏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活动 内容的旅游者。这类旅游者,就是传统的

24、“游山玩水”的 旅游者,是最常见、最普遍的旅游者。,一、观光型旅游者,这类旅游者具有以下特点:,(1) 出游的季节性强。,(2) 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自由度大。,(3) 对价格较为敏感。,(4) 重游率低。,娱乐消遣型旅游者是以娱乐、消遣求得精神放松,消 除紧张,享受临时变换环境所带来的欢愉为主要目的的旅 游者。,二、娱乐消遣型旅游者,娱乐消遣型旅游者具有以下特点,(1)在外出旅游的季节性以及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等方面基本与观光型相同。,(2)娱乐消遣型旅游者在乎价格,但追求物有所值,一般花费较高。,(3)重游率较高。只要旅游产品内涵丰富,能满足精神愉悦的目的,并且物有所值,他们会故地重游,

25、甚至反复光顾。,文化型旅游者是指为追求精神文化的满足,以文化交 流为活动内容的旅游者。他们到异国他乡去了解传统文化,探访文物古迹,交流文学、艺术、建筑、教育和科技等方 面的成果,从而领略异域文化的新奇,以开阔视野,增长 知识。文化型旅游具体包括历史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旅游、区域文化旅游等形式。,三、文化型旅游者,(1)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这类旅游者对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一般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其中不乏专家学者。,(2)具有某方面专长或对文化具有特殊的兴趣。文化是无形的,如果缺乏一定的知识或没有浓厚的兴趣,则难以享受文化旅游。,文化型旅游者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3)对旅游线路的科学性比较敏感,可

26、能会多次到一个地方旅游。,度假旅游者是指以度假休闲为活动内容的旅游者;医 疗保健型旅游者主要指的是通过参加一些有益于身体和心 理健康方面的旅游活动,以达到消除疲劳,增进身体和心 理健康,治疗慢性疾病等目的的旅游者。医疗保健型旅游 也是以度假旅游形式外出,在旅游目的地居留一段时间。,四、度假、保健型旅游者,(1)收入较高,旅游消费较多。这类旅游者主要是经济发 达国家的一些旅游者以及发展中国家的一些收入较高者, 以中老年人居多。他们大多收入较高,消费能力强,为了 获得体力和精力的恢复,愿意花费较多的钱获得高层次 的享受。,度假、保健型旅游者具有以下特点,(2)对服务质量要求高。,(3)一般停留时间

27、较长,重游率比较高。,差旅型旅游者是出于工作方面的需要而外出的旅游者,其主要目的是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如经商、参加会议和 展览等。,五、差旅型(商务公务型)旅游者,(1)社会地位高,消费能力强,消费水平高,对价格不太敏感。一方面,这类旅游者一般具有较高的身份、地位,如企业家、专家、学者和公务员,其本身收入较高;另一方面,这些人有的由所在单位出资,有的单位为了自己的形象,要求其工作人员外出消费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差旅型旅游者具有以下特点,(2)对服务质量要求高。,(3)一般停留时间较长,重游率比较高。,(4)出行不受季节性影响,对目的地的选择没有多大自由。,家庭及个人事务型旅游者指的是以探亲访友

28、、寻根问 祖、出席婚礼、参加开学典礼或节庆活动等涉及处理家庭 和个人事务为目的而出行的旅游者。这类旅游者比较复杂,具体特点也要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六、家庭及个人事务型旅游者,(1)对价格较为敏感。,该类旅游者具有以下特点,(2)外出季节性较弱。,(3)这类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往往很少利用旅游地住宿以及其他服务设施。,(4)这类旅游者对目的地没有选择自由,往往因时间紧迫,对交通工具也不会太挑剔。,宗教朝觐型旅游者,是指以宗教朝觐为活动内容的旅 游者。他们的活动包括宗教人士的云游、朝圣,也包括非 宗教人士到宗教圣地拜神求福,对宗教建筑、宗教环境和 宗教仪式的观光,欣赏宗教音乐的旅游活动。这类旅游者

29、 是特殊的旅游群体。,七、宗教朝觐型旅游者,宗教朝觐型旅游者具有以下特点,(1)宗教圣地是这一类旅游者的目的地。,(2)对这类旅游者的接待服务特殊,多根据宗教教义的规定进行,整个过程具有庄严肃穆的氛围,使他们获得精神上的归属感。,(3)宗教朝觐具有时间性。,购物型旅游者是以到异地购物为主要目的的旅游者。 这类旅游者的出现,与社会经济条件有关。购物旅游收入 是其旅游业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般占30%左右。,八、购物型旅游者,购物型旅游者具有以下特点,(1)丰富多样、特色鲜明和物美价廉的商业城市和土特产品产地是购物型旅游者的旅游目的地。他们还关注对购物的社会支持环境,如交通是否便利、进出境手续是否简便等。,(3)购物型旅游者关心购物品价格的同时,对旅游产品本身的价格却不大敏感。,(2)这类旅游者出行的季节性不强,全年都可进行购物旅游活动。,(4)消费水平高。旅游购物成为旅游业收入的主要来源,对旅游地经济贡献较大。,本章小结,复习与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规范标准 > 旅游娱乐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