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课件.ppt

上传人:Facebook 文档编号:3696387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PPT 页数:108 大小:3.5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普 通 高 中 课 程 标 准 实 验 教 科 书,历 史,必 修 第三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概析,总体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和儒家思想形成,汉代经董仲舒改造后成为正统思想,宋明时期融合儒释道而形成理学(新儒学发展),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批判地继承,儒学新发展,应运而生,蔚然大宗 (显学),春秋,演变线索:,魏晋南北朝,正统思想,遭到打击,西汉武帝,秦朝,战国,宋明,面临挑战,隋唐,三教合一,明清之际,新体系理学,批判继承,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 新思想体系,【课标要求】1、知道儒、道、墨、法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

2、贡献。3、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 家 争 鸣,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经济:,政治:,阶级:,文化:,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发展。,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私学兴起。,社会大变革,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政治环境宽松),孔子和早期儒学,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今山东曲阜东南)人。自西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正统,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 子 (前

3、551-前479 ),孔子的思想,核心思想:,“礼”:维护周礼,贵贱有序。,“仁”:仁者爱人,为政以德。,中庸思想。,保守性,民本思想,教育方面:,教育对象:“有教无类”,开创私人讲学,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教育目标: “成人”, “君子”,全面发展。 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注重言传身教。 教学内容: “六经”。五经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是官学和私学最基本的教材。,仁(核心),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爱人之心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以德治民,反对苛政暴政;克己复礼为仁。,有助于调解与和谐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抑制统治者的暴政,缓和矛盾;体现民本思想。,内容:作用:,

4、“仁”的表现:,对于统治阶级:,“为政以德”,民本思想,对于普通人:,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孝敬父母,尊敬兄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孔子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一个人对父母孝敬、对兄长尊敬,这是仁的根本。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生身父母和同胞兄弟都不爱,那还有什么仁道可言? 后人把孔子的儒家思想概括成一个由近及远、由低到高的修身的方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齐家”是仁的起点,“治国、平天下”是仁的终点。儒家思想注重家庭伦理关系的和谐,然后主张把这种和谐的家庭的伦理扩展到社会上。其特点是通过人际关系的和谐,来稳定社会秩序。

5、,孔子的思想主张,礼,维护周礼,贵贱有序, 克己复礼,维护奴隶制等级秩序,有利于建立有序社会; 维护奴隶制等级秩序,具有保守性。,内容:实质: 评价:,中庸之道,中庸的含义,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能恰到好处; 将各种正确的原则、思想等妥善加以调和,使他们互相补充,互相制约。,中庸与仁礼的关系,要实行仁和礼,就必须遵循中庸之道 中庸是划分君子和小人的重要依据,中庸之道,方法:“和而不同”,仁与礼要结合起来,仁要有礼的约束,礼要体现仁的精神;用中庸之道才能将仁与礼和谐统一起来 。,问题探究:仁、礼、中庸是什么关系?,仁是良好的道德,礼是社会的规范;仁是内在自觉,礼是外在约束。只有具备了仁的内在品

6、德,才能自觉地遵守礼制。反过来,只有礼制的规范,人们才能追求仁的境界。但是,仁与礼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把握呢?那还得有个方法,孔子的方法就是“中庸” ,孔子认为“中庸”是“执其两端而用乎中”,意思是既不过分,也不走极端,不偏不倚,过犹不及,凡事掌握好分寸,恰到好处。中庸既是为人处事的方法论,也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君子是有原则性的,但并不盲目服从,随声附和;小人是随声附和,盲目服从,而没有原则性的。即有道德的君子对不正确的言行敢于提出批评,纠正错误的意见,以便做到恰到好处。可见,孔子的“中庸”,并不是不讲原则,更不是一味的折中调和,它与“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不可相提并论,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

7、神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面向现实,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兴办私学,作用: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学在官府),扩大了教育范围,推动了古代教育的发展,积累了因材施教等教学经验,哲学,传承文明,整理、编订了诗、书、礼、易、乐,撰写了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鲁国),其思想通过论语流传下来,子曰:“仁者爱人。” “克己复礼为仁。” “有教无类。”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以德”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 “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子像,问题探究:,孔子有这样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但他当年周游列国十四

8、年,积极推行其政治方案,为什么不被统治者采纳呢?,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实行礼制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 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他们的需要。,伏尔泰在孔夫子石像下写下了如下的四行字,以表达他对这位圣贤的尊敬心情。“他是唯一有益理智的表现者,从未使世界迷惑,而是照亮了方向,他仅以圣贤而从未以先知的口吻讲话,但大家认为他是圣贤,甚至在全国也如此。”法安田朴:中国文化西传欧洲史,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启蒙思想家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孔子对后世的影响,1、大思想家: 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2、大教育家: 开私人办学先河,提出有教无类思想和一系列

9、教育理念,3、晚年整理文化典籍:六经,4、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汉朝以后),5、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明清以后),孟子的思想:仁政,君轻民贵,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规范,孟子(约前372前289) 名轲,邹(今山东邹城市)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下,仁政:提出“政在得民”,反对苛政,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伦理观:性本善,提出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孟子(亚圣)的

10、思想,荀子思想: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荀子( 前313年?前238年),赵国人,名况,字卿,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曾在稷下学宫讲学,对各家学说进行了批判吸收,成为融汇百家的大学者、大思想家。韩非和李 斯都曾是他的学生。晚年失 官在家,专事著书立说。 著荀子 。,荀 子,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荀 子,材 料,对孟子和荀子的评价:,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哲学思

11、想:“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提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伦理观:性本恶,荀子的思想(集大成者),政治:主张“仁义”、 “君舟民水”,比较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仁者爱人,以德治民,性相近,仁的思想,政治思想,人性论,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仁义,君舟民水,性恶论,孔 子,孟 子,荀 子,儒学思想的现实意义,1、教育理论: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因材施教等 2、伦理道德:孝、仁义、诚信、义利观等(社会主义荣辱观、和谐社会) 3、维护社会稳定:仁、德治、民本思想等 4、维护国家统一:大一统思想(统一祖国) 5、个人修养: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2011上海单科8)

12、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课堂演练 体验高考】,(2012海南单科卷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课堂演练 体验高考】,(2013浙江文综12)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 孔子 韩非 朱熹 亚里士多德 A B C D,【课堂演练 体验高考】

13、,(2013江苏单科21)(12分)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材料二 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二

14、,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课堂演练 体验高考】,孝悌。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或德治);实施仁政,家庭和睦;宗族团结;乡里和谐。,老庄之学,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人,在东周首都洛阳担任“守藏室之史”(等同于今天的国家图书馆馆长)。 著老子即道德经,老子(约公元前600 - 公元前500),老子的思想,1. “道“是万物的本源,2. 朴素辨证法思想,“无为而治”、“小国寡民”,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政治主张:看不到事物转化的条件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消极悲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人法

15、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 老子,“道”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事物向相反的方向无条件地转化,朴素的辩证法。,小国寡民,无为而治,问题探究:现实社会中,哪些观念能找到老子思想的影子?,虚怀若谷、宽容谦逊的思想;恬淡朴素、助人为乐、反对争名夺利的思想,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思想,庄子的思想,庄子( 约前369-前286),著名哲

16、学家,名周,宋国蒙(今安徽蒙城)人。,庄子继承老子“道”的思想,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他认为得道的方法为提高修养,提高修养则要通过“逍遥”的生活方式:对待任何事物采用旁观,超然的态度,过虚无的生活,以达到天地万物为一的精神境界。,(1)、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提出“齐物”论(即 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这充分反映了没 落贵族完全丧失了探求客观真理的信心); (2)、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庄子的思想,韩非子 (约前280年前233年),战国时期法家集大成者,法家的思想,将法、术、势糅合为一,将法家理论系统化。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加强君主集权 ,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不期

17、修古,不法常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 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 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 民,皆守株之类也。”,守株待兔,请思考:韩非子守株待免的故事反映了法家什么样的认识论和政治观点?,认为社会是发展变化的,不能因循守旧。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必须与时俱进。,韩非子,观点主张,集权观:加强君主集权,改革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法治观:厉行赏罚,奖励耕战,发展趋势,作 用(贡献),两汉以后,独立体系逐渐消失,被儒家吸收,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和秦始皇统一全国奠定理论基础。,韩非子的思想,认识论:遵循客

18、观规律行事,思想根源,生产力发展,封建制度确立,阶级矛盾激化,统一趋势加强,结合韩非子的思想分析为什么说法家思想是战国时期最“有用”的思想?,适应地主阶级建立新政权的需要,适应了社会大变革的需要,适应了地主阶级兼并战争的需要,积极性:韩非子主张积极进取,反对墨守成规,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同时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特权,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和秦始皇统一全国奠定理论基础。 局限性:但“法治”过度易导致暴政,使社会矛盾激化。,如何评价韩非子的主张?,墨 子(约前468-376年),姓墨名翟,鲁国 (今山东滕州)人。,墨家的主张,伦理观:“兼相爱,交相利” ,非攻,尚贤,节俭 认识论:认识以客观实践

19、为来源。(“三表法”) 逻辑学:重视类比和推理,建立了由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推理的方法论基础。,兼爱、非攻、尚贤、节用,精神,提倡刻苦简朴的精神,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讲求实际功利(实用)的精神,思想主张,墨翟的思想,对墨家学派的评价,(1)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反对战争,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的愿望,是进步的。在阶级社会和社会大变革时代,其主张是不可能实现的。,(2)提倡“尚贤”,主张“节用”“节葬”,强调生产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反对统治者铺张浪费也是进步的,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儒家的“仁政” “以德治国”仁义、礼节、诚信、忠孝、以德治国、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孔子的教育

20、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提倡节俭、重视人才、严于律己等道家:人与自然和谐、辩证看问题、淡泊名利、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等。法家:以法治国、与时俱进等。,疑难突破,对百家争鸣的全面认识,1、含义:“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所谓“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别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做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2、形成的原因(1)在经济上,井

21、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2)在政治上,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3)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上;“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4)在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

22、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在社会上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3.历史意义:(1)思想:它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2)政治:诸子百家的理论成为各诸侯国变法的理论基础。(3)教育:由于大国争霸,士阶层受到重视,进一步推动私学的发展。(4)文化:促进学术交流,导致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繁荣,奠定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例2】(2011福建文综16)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 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 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

23、重 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例1】(2011广东文综12)“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课堂演练 体验高考】,【例4】(2010上海单科4)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例3】(2010浙江文综13)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A不以人助天

24、 B制天命而用之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例5】(2010海南单科1)“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这一观点出自先秦 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课堂演练 体验高考】,【例7】(2010山东文综9)“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例6】(2009江苏金陵)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 A君子、

25、侠客、隐士、英雄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课堂演练 体验高考】,【课标要求】1、知道董仲舒的主要观点。2、知道汉武帝“罢黜百家”和创建太学等措施,理解其目的和影响。3、体会汉代儒学“大一统”的精神价值,加深对国家统一观念的认同。,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汉武帝,董仲舒,汉代儒学,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社会问题,匈奴威胁,边患不止 诸侯坐大,威胁中央 土地兼并,豪强势大 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都迫切需要变汉初的“无为”为“有为”,那么,汉武帝该选择怎样的治国思想呢?,前156-前87,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背景:,1)“大一

26、统”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2)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3)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发挥,使其更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时期,北方和南方边境不安宁、王国势力威胁中央、 土地兼并、阶级矛盾激化,这些要求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董仲舒生平,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材料二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材料三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像

27、,理解历史,董仲舒春秋繁露,汉书董仲舒传,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观点? 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他的主张?,提出“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从理论上解决了汉武帝“大一统”的需要,有利于巩固统治. (以思想的大一统巩固政治的大一统),加强君权的需要。,中央集权的需要。,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发挥“仁政”:轻徭薄赋。,董仲舒的主要观点,(1)既宣扬“君权神授”,又继承和发挥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实质上是思想文化专制。 (3)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它的生命力。 (4)

28、宣扬“天人感应”,为儒学披上了神学外衣。 (5)儒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专制皇权,因此受到统治阶级重视,成为正统思想。,进一步认识董仲舒的思想(特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影响:,1)适应了汉武帝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为其提供理论依据。 2)结束了各学派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 ,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3)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4)加强了对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视, 推动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太学的出现,1、教育体制:,1)中央:2)地方:,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初建地方教育系统,创建太学,郡国皆立学校,太学的出现,2、影响:,1、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

29、的标志,2、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有利于文化的传播,3、打破贵族官僚对官位的垄断,扩大统治基础,4、太学生的议政活动,迫使黑暗政治势力有所收敛,古代选官制度,1、选官制度的变化:2、科举制确立: 3、特点:,世官制(早期)察举制(汉)科举制(隋唐),隋朝,完善:唐朝; 发展;北宋; 强化:明清。,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依据; 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第一:儒家自身:不断适应政治与社会变化;第二:政治因素:君主专制统治者的推崇;独尊儒术的结果;第三:教育因素:由上而下的各级学校都以儒家经典为教科书,使儒家人才不断涌现,学术得以不断传承;第四,经济因素: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王朝社会与同样强调稳定的儒

30、家思想相互配合。,为什么儒家思想历经两千多年而不衰落?,【例2】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例1】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 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 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儒家思想没有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 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 A. B. C. D.,【课堂演练 体验高考】,【例

31、4】(2010天津文综2)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例3】(2010北京文综13)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课堂演练 体验高考】,(2013福建文综14)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

32、国理念是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课堂演练 体验高考】,【课标要求】1、知道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2、知道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3、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 明 理 学,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1、宋明理学兴起的必要性,(1)汉代末年,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2)魏晋时期新思想流行,道教和佛教的广泛传播,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其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宋 明 理 学(儒学的新发展),2、宋明理学兴起的可

33、能性:,(1)唐代韩愈和李翱的复兴儒学主张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2)北宋实行了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士大夫们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一)理学的创立:北宋五子,1思想来源: 2基本含义:3北宋五子各自的主张: (二程),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 天理的核心就是“仁”,理的本质:,世界的本原,天下万物都要遵循、永恒存在的普遍原则。,程颐,程颢,知识点拔,儒学思想(基础)+佛教思想+道教思想,把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理学(新儒学),(二)理学的成熟,1代表人物:,3主张和成就:,(1)理气关系论(哲学思想):,(2)理学的修养论(个人

34、修养):,朱熹(集大成者),先有理后有气,理气浑然一体,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强调“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强调 “仁”(社会责任心),(3)社会政治理论:,依据“道统论”、核心“正君心”,把人间的伦理道德和理气论结合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伦理观),(4)经典著作:为四书注解,成为理学的经典著作,4影响:,(1)被誉为地位仅次于孔孟; (2)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 (3)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重要作用,1、“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先理后物。 2、伦理道德、三纲五常就是天理,表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3、存天理,灭人欲。 4、格物致知,贯通明理,从而达到明德智善的目的。,程朱理学的内涵是什

35、么?,(三)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3代表人物: (1)陆九渊“发明本心”:开创心学,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 (主观唯心主义) 主张“本心体悟”,“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寻找,提出“心即是理也”,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故把其思想称为“心学”。,1心学的基本特征:,“发明本心”,主张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应剥落、扫除,影响,冲击力;强烈反响;影响后世思想体系,思想,强调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主张扫除细枝末节,直奔主题,(2)王守仁,“致良知”:心学的集大成者,主要思想:,(“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学以至圣的修

36、养关键,在于 “致良知” (恢复人固有的善性),修养的方法强调“知行合一”,明中期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王阳明认为,社会动乱的原因是人心破坏所致,只有通过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比较,理;仁、礼;都属于唯心主义思想,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扼杀人们的欲求,有助于专制统治, 对塑造中华民族严格的道德性起积极作用.,疑难突破,理是外在的,独立于人存在的;是客观存在,理是内在的“心”,存在于人的主观之中,格物致知(即考察事物,获得知识),内心反省 (发明本心、致良知),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1)消

37、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2)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长幼有序,怜贫恤寡,勤俭节约,恪守本分),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对宋明理学的评价,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强调责任使命,凸显人性庄严.,宋明理学,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理学的发展,创立:北宋五子 成熟:南宋朱熹 发展:陆王心学,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背景:,知识总结,【例2】(2010浙江文综17)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

38、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例1】(2010广东文综15)“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试一试,【例4】(2010上海单科9)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物本原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例3】(2010辽宁、湖南、宁夏文综26)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

39、。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课堂演练 体验高考】,【例6】(2013广东文综14)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陆九渊,【例5】(2013福建文综16)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劝导百姓

40、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课堂演练 体验高考】,【课标要求】1、知道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明清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与影响。2、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3、认识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提倡个性”、“批判专制”等主张的思想价值。,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经济: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阶级:工商业者队伍扩大,反对束缚 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文化:文化专制,八股取士,清大兴文字狱;西学东渐,明清时期时代特征,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历 史 背 景,1、政治:君主专制加强、封建制度衰落 2、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重农抑商(商品经济)

41、 3、思想文化:文化专制、西学东渐 4、阶级基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他们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李贽(1527年-1602年),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龙湖叟等,福建泉州晋江人,信奉伊斯兰教。明代进步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代表作有 焚书、续焚书、藏书等 。人生经历:求学做官入狱:少年求学穷困潦倒,中年做官正直清廉,老年入狱被迫害致死。性格:正直清廉、“离经叛道”,李贽简介:反正统意识,“离经叛道”,李贽的进步思想主张,1、否定儒学正统的权威性,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 2、认为“理”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从而否定了“存天理,灭人

42、欲”的理论。 3、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4、李贽的代表作: 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等,对李贽进步思想的评价,)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和战斗精神(反封建专制思想的先驱)有力冲击了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矛头指向封建思想和礼教)推动人们的思想解放和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4)代表了中小地主和工商业者的利益,具有很大的进步性,黄宗羲简介:“天下为主,君为客”,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梨洲,浙江余姚人。曾参加抗清斗争,后长期在故乡隐居。是浙东学派的创立者。黄宗羲的著作很多,最著名的有 明夷待访录 等。 鲜明地表达了他的民主思想, 被清政府长期列为禁书。,黄宗

43、羲梨洲先生,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材料一: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材料二: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已,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材料三:“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材料四: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是公其是非于学校.材料五:“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材料一、二:批判君主专制;限制君权;,材料三:提出君臣平等;,材料四: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材料五: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认为工商皆本,主要思想:,(1)批判君主专制:“天下为主,君为

44、客”“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呼吁废除君主专制下的“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 (2)提出君臣平等思想; (3)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4)反对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16131682),号亭林,江苏昆山人。早年参加“复社”反宦官斗争。清军南下,参加抗清斗争。抗清失败后,遍游华北,载书自随,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学者。 晚年拒绝清政府的征辟,专志经学的研究。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著作。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顾炎武亭林先生,材料一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

45、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结合材料,如何理解亡国与亡天下?,亡国:改朝换代,统治者政权的变更。 亡天下:民族、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命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二)、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材料二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寓封建(允许官位世袭)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之。宗法立而刑清。天下之宗子,各治其族,以辅人君之治。 顾炎武日知录根据以上材料,归纳、评价顾炎武的观点。,观点: “众治”。把君主的权力分散给百官,以削减君主权力 .,评价:反映了

46、当时社会进步的愿望和要求,这些具有民主色彩。但是这些思想未能突破封建制度的束缚,主要思想:,(1)强烈地批判君主专制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 (2)提出了“众治”的主张 (3)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4)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王夫之: “循天下之公”,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 参加抗清斗争。兵败后, 隐居在衡山石船山麓,努力著作,人称船山先生。著作现存船山遗书 等。是唯物主义思想家。,主要思想:,(1)对先秦至清初的文化遗产予以批判总结。 (2)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抨击“孤秦”、“陋宋”,深刻揭露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做法。 (2)哲学思想

47、:发挥了古代“气一元论”的唯物论思想,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唯物主义思想家),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的特点,1、反封建君主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2、反对重农抑商,重视工商业,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要求;,3、反传统,反教条;反对空谈,提倡“经世致用”;,比较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大思想家1、历史背景(1)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产生与发展。(2)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强化,封建专制统治日趋衰落。(3)文化上:文化专制,明代晚期的思想界(理学)因循守旧,日益僵化。2、三人的共同主张(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2)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出“工商皆本”。(3)学术上:主张“经世致用”。,疑难突破,3、评价:(1)积极性: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冲击。形成中国带有反封建的早期启蒙(民主)思想的潮流,使儒学正统受到冲击,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对后世思想有一定的影响。(2)局限性:资本主义萌芽力量弱小,早期的民主思想不占统治地位,无法撼动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不能引起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规范标准 > 文化创意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