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中国大陆广播电视的发展,民国时期广播事业的发展 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与发展 新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与发展,第一节 民国时期广播事业的发展 一、民国早期的广播1923年,美国人奥斯邦创办的中国无线电公司与英文大陆报馆合作,开办“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于当年1月23日晚首次播音。美商开洛电话材料公司的广播电台,1924年5月开播。,中国人自己筹办广播电台始于1923年。 1926年10月1日,由无线电专家刘瀚主持筹建的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开始播音,这是当时中国人自办的较大的广播电台。,民国时期的矿石收音机,二、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广播 国民党政府于1928年8月1日在南京建立“中央广播电台
2、”(简称“中央台”)。1936年国民党政府规定,全国各地的广播电台必须转播中央台晚间1小时的新闻节目。这是中国广播史上新闻联播节目的开端。,“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丁家桥开播当日之典礼场地与建筑物全景。,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旧址,现位于南京鼓楼区江东门北街33号。,当时南京丁家桥“中央广播无线电台”,南京中央发射机室,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座发射机室。,三、民营广播1927年3月创办的上海新新公司广播电台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民营广播电台。到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出现了一批民营广播电台,其中半数以上集中在上海。它们大致可以分成三种类型:教育性广播电台;商业性广播电台;宗教性广播电台。,民国时期上海电
3、台节目表,第二节 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与发展发展阶段:起步时期(1949年之前)初步发展时期(1949-1965年)挫折、停滞时期(1966-1976年)复苏、振兴时期(1977-1980年)发展、繁荣时期(1980年代中后期至今),一、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人民广播: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播事业。1931年冬通过无线电台开办了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系新华通讯社前身)。1940年12月30日晚上,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中国人民广播事业从此诞生。,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播音室场景复原,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旧址,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第一位英语播音员 魏琳 “当时的播音室就设在河北省涉县沙河村南的一座窑洞里,
4、设备非常简陋。连扇门都没有,播音室就挂上一条土制的羊毛毡子门帘,有时把室外的羊叫和吆喝声都一起传了出去。当时没有录音机,播送歌曲就把文工团请来,在话筒前当场演唱。”,原清志 中国对外广播事业第一位播音员,1941年12月3日,首次开始用日语播音,呼号是XNCR,广播的对象是在华的日本侵略军,第一位播音员是一位名叫原清志的已故日本反战女士。,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广播事业1 、文革前17年:初步建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广播网。2 、文革期间,解放初期农村收听的电台喇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大楼夜景,3 文革后,广播恢复了正常发展。进行了广播改革:1986年珠江广播电台的改革和随后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改革
5、;1992年上海东方广播电台的创办和改革。,第三节 新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与发展一、初创期:19581965年1958年5月1日,我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成立。试验广播期间,每周播出两次节目,每次二至三小时。包括新闻性节目、社会教育节目和文艺节目等。 1958年9月2日,北京电视台正式播出。,1958年9月2日,新中国第一座国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开始对首都地区正式播出电视节目。这是播音员正在向观众介绍当天电视节目。,沈力:“中国荧屏第一人”,二、停滞期:1966年1976年1973年10月,北京电视台正式开播彩色电视节目。,三、恢复期:1977年1978年1978年1月1日,
6、北京电视台开办了全国电视台新闻联播,简称新闻联播,同年5月北京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四、发展期:1979年至今 1、电视传播规模迅速扩大。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电视台数量、节目套数及播出时间均大幅增加。 2、电视制作条件和传播手段不断进步。ENG技术普及,直播技术改善,有线电视发展,卫星转播应用扩大。 3、播出节目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 4、电视机构数量不断增加。,1) 全国电视网的建立及“要闻总汇”的形成;2)栏目多样化,时效性强3)播出套数增加,播出时间增加。 4)频道专业化,电视节目制作的新生力量 1、“民间”制作公司 2、“第三势力”年代秀 20111230 第四季 第3期.fl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