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自考2015版国统名词解释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jw66tk88 文档编号:3679812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2015版国统名词解释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自考2015版国统名词解释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自考2015版国统名词解释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自考2015版国统名词解释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自考2015版国统名词解释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统计学: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有效地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或推断数据,并以此为依据对所研究对象做出判断或者决策的一门方法论科学。统计总体与个体:构成统计活动研究对象的全部事物所组成的整体,就称为统计总体,简称总体或母体。总体中的每个个体事物则称为个体。总体中全部个体事物的数量称为总体容量,通常用 N 表示。有限与无限总体:如果总体中只包含有限个个体,即总体容量是一个有限数,则称为有限总体;如果总体中包含有无限多个个体,即总体容量为无穷大,则称为无限总体。样本:样本是指从总体中随机抽取出来,并作为其代表的那一部分个体所组成的子集。构成样本的个体数目称为样本容量,通常用 n 表示。通常将由样本构

2、成的总体称为抽样总体。变量: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包括数字变量和属性变量,狭义只包括数字变量,有特征、类别、数字之分。统计指标:用来测度研究对象某种特征数量的概念称为统计指标,简称指标。其中,测度总体特征数量的概念称为总体指标,而测度个体特征数量的概念则称为个体指标。定类尺度:又称为名义尺度,它是对个体进行类别划分的测度计量尺度。定序尺度:又称为顺序尺度,是对个体进行排序或分等基础上的测度计量尺度。定距尺度:又称差距尺度,它是对个体特征的差距进行测量的测度计量尺度。定比尺度:又称为比例尺度,它是对个体特征的绝对数量大小进行测量的测度计量尺度。统计指标体系:反映总体及其所含个体的各个方面特征数

3、量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统计指标所形成的体系。绝对数指标:是反映统计研究对象某一方面绝对数量的统计指标,通常又称总量指标。按计量单位不同分为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是反映研究对象在某一段时间内累计发生数值总量的指标。而时点指标是反映研究对象在某个时点上所表现数值总量的指标。相对数指标:指由两个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相除而得出的比率,又称为比率指标,它反映了研究对象内部各部分之间或各方面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构相对指标:是指总体中部分数值与全部数值的比率,它可用来反映研究对象内部的构成状况。其计算公式为:结构相对指标=总体中部分数值 /总体中全部数值比值相对指标:是指某个总体对另一

4、个总体或某个个体对另一个个体的同一指标数值的比率,它可用来反映两个总体或两个个体之间的差异程度。动态相对指标:是指本期(报告期)数量与过去某期(基期)相同性质数量的比率,或者本期与过去某期相减的增长量与过去该期数量的比率,统称为动态相对指标。弹性相对指标:又称弹性系数,是指一定时期内相互联系的两个经济指标增长速度的比率,它反映一个经济变量的增长幅度对另一个经济变量增长幅度的依存关系。强度相对指标:是指两个性质不同但有联系的总量指标值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强度相对指标=某一总量指标值/另一有联系但性质不同的总量指标值。统计指标的外延:又称为指标口径,是指统计指标所包括的具体范围。第二章1 数据调

5、查: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目的要求,对所研究总体中个体的相应特征进行观测记录取得数据的工作过程。2 调查对象:是指需要进行调查的客观现象总体,它是由性质上相同的许多个体所组成的集合体。3 调查项目:就是调查中所要登记日调查单位特征。4 现场调查:是指为了了解客观对象的实际情况而对其进行的直观的观测。5 试验观测:是指为了揭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而在人为安排的环境条件下对所研究对象进行的观测。6 随机抽样调查:又称为概率抽样调查,它是指在抽样调查中,被调查总体中的每个个体被抽中或不被抽中的概率是相同的。7 简单随机抽样:是以总体中的个体为抽样单位,并使得每个个体被抽中的机会都相等的一种抽样方式。有重复抽

6、样(放回抽样)和不重复抽样(不放回抽样)之分。8 等距抽样:又称为系统抽样,它是先将总体中各个个体按照某种特征值的顺序排队,然后按固定的顺序和间隔在总体中抽取若干个个体组成样本的一种抽样方式。9 分层抽样:又称为类型抽样,是先将总体中各个个体按照某种特征分成若干大类(或组),每类(或组)内部的各个个体都相差不大,而类与类之间则相差较大,然后在每一类内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式抽取若干个体,所有类中抽出的个体的集合构成样本。10 非随机抽样调查:又称为非概率抽样调查,其调查样本的抽取或是凭调查人员的主观判断进行选取,或是完全由调查人员视调查的使得而随意地选取。分为任意抽样、立意调查和配额抽样三种。11

7、 立意调查:这种抽样方式又称为判断抽样或典型调查,它是在对所研究总体中各个体的一般情况已有相当了解的基础上,选择出一个或少数几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个体即与大多数个体相似的个体作为样本,进行更深入细致的调查,所以,这种方式是一种专家判断抽样方式。12 配额抽样:又称为定额抽样,它是在调查总体中依据一定的标准规定地区别或职业别等不同群体的样本个体数配额,然后在每个群体中由调查人员按照配额主观判断抽出一定数额的个体组成样本,所以这种抽样方式实质上是一种分层判断抽样 。13 调查观测的两种试如下:14 访问法:就是将所要调查的个体指标拟成问题,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向被调查者提出询问,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取

8、得所需的数据资料的一种方法。15 观察法:就是调查人员到调查现场,对被调查对象亲自进行观察、计数和记录,以获取所需要的数据资料。16 调查问卷设计的两种方式如下:17 封闭型提问方式:是在问卷上同时列出问题和各种可能的答案,然后由被调查者在已给出的答案中选出一项或几项作为回答。18 开放型提问方式:是在问卷上仅给出问题,并不给出可供选择的答案,由被调查者根据问题自由回答。19 组距分类:如果作为分类依据的个体项目的不同取值个数很多,那么就可以将该个体项目的取值范围划分成若干个不同数值的区间,在同一区间内取值的个体为一类,一共划分了多少个区间就有多少类,这种分类称为组距分类。第三章次数分布:观测

9、变量的各个不同数值及每个不同数值的出现次数的顺序排列,称为变量的次数分布。次数分布表:观测变量的次数分布通常用统计表来表示,这种表示观测变量的次数分布的统计表就称为次数分布表。单值分组次数分布表:将此观测变量的每一个不同取值作为一组,即用每一个不同的取值代表一个组的变量值,并计算出各组变量值出现的个数即各组次数,然后顺序列在次数分布表中。这样的次数分布表就称为单值分组次数分布表。组距分组次数分布表:就是将观测变量的整个取值范围依次划分成若干个区间,每个区间作为一个分组,并计算出每个分组区间上观测变量的变量值的个数,然后依次将各个分组区间和各分组区间上变量值的个数在一个统计表中顺序列出,就得到了

10、观测变量的组距分组次数分布表;也称变量数列。组距:在组距分组中,每组的最大值(max)和最小值(min)之间的距离称为组距组变量值、组次数、组比重或组频率:顺序一一列出的观测变量的每一个不同取值就形成了一个组,称为次数分布表的组变量值;而每个组变量值的次数则是该组变量值在总体或样本中出现的次数,称为组次数;各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称为组比重或组频率。等距分组、异距分组:各组区间长度相等的称为等距分组,各组区间长度不相等的称为异距分组。组限:在组距分组中,每组的最大值称为该组的上限,每组的最小值称为该组的下限,上限和下限统称为组限。开口组:最小一组只给出上限或者最大一组只给出下限,一般将这种缺下

11、限或者缺上限的组称为“开口组”。向上累计频数(频率):由变量值低的组向变量值高的组依次累计频数(或频率)向下累计频数(频率):由变量值高的组向变量值低的组依次累计频数(或频率)向上累计分布图:在直角坐标系上将各组组距的上限与其相应的累计频数(频率)构成坐标点,依次用折线(或光滑曲线)相连,即是向上累计分布图。向下累计分布图:对于向下累计频数分布图,在直角坐标系上将各组组距下限与其相应累计频数(频率)构成坐标点,依次用折线(或光滑曲线)相连,即是向下累计分布图。柱状图:就是用顺序排的柱状线段的高低来显示各组变量值出现次数的多少或频率高低的图形。柱状图通常用来显示单项分组的次数分布。直方图:就是用

12、顺序排列的各区间上的直方条表示变量在各区间内取值的次数或频率的图形。直方图可用来显示变量的组距分组次数分布。折线图:在直方图中将各直方条顶端中点用线段连接起来,并在最低组之前和最高组之后各延长半个组距,将所连折线再连接到横轴上,所形成的图形就称为次数分布折线图。折线图也可用来显示组距分组的次数分布。次数密度:次数密度是各组的次数与其组距的比率,次数密度次数/组距 频率密度:频率密度则是各组频率与其组距的比率,频率密度频率/组距随机变量次数分布的理论模型:随机变量次数分布的理论模型也称为该变量的概率分布模型。贝努里试验:是指相互独立的重复试验只有成功和失败两种结果。离散型随机变量:若随机变量的所

13、有可能取值是有限个或可列无限多个,则这种随机变量称为离散型随机变量。离散型随机变量概率分布用分布律来描述。连续性随机变量:若随机变量的所有可能取值是不可数且又不可列的,则。连续性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用概率分布密度来描述,简称分布密度或概率密度。2 分布:若一个随机变量是若干个相互独立的标准正态变量的平方和,则该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就是 2 分布。F 分布:是两个互相独立的 2分布随机变量除以各自的自由度以后二者再相除之商所构成的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模型。第四章分布中心:是指距离一个变量的所有取值最近的数值。算术平均数:又称均值,它是一组变量值的总和与其变量值的个数总和的比值,是测度变量分布中心最常用

14、的指标。组中值:就是各组变量值的代表值,计算公式是:组中值=(上限+ 下限)/2调和平均数:是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变形。数学期望:随机变量的期望值也称为平均值,它是随机变量取值的一种加权平均数,是随机变量分布的中心。中位数:是指将某一变量的变量值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列,位于这列数中心位置上的那个变量值。众数:是指某一变量的全部取值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变量值。右偏分布或正偏分布:当有极大变量值出现时,算术平均数向右远离众数,中位数居中,众数的位置在图形的左边,它们三者之间在数值上的关系是 momeXba,这种偏态分布称为正偏分布或右偏分布。左偏分布或负偏分布:当有极小的变量值出现时,也是对算术平

15、均数的影响最大,它向左远离众数,中位数次之,其位置仍处于三者的中间,众数不受影响,其位置处于三者的最右边。Xbamemo。极差:又称全距,是指一组变量值中最大变量值与最小变量值之差,用来表示变量的变动范围。通常用 R 表示。极差系数:四分位全距:是指将一组由小到大排列的变量值分成四等分,可得到三个分割点Q1,Q2,Q3,分别称为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四分位数;然后用第一个四分位数 Q1 减去第三个四分位数 Q3,所得差的绝对值,即为四分位全距。平均差:是变量的各个取值偏差绝对值的算术平均数。标准差:是变量的各个取值离差平方的平均数的平方根,又称为根方差。变异系数:各个衡量变量取值之间绝对差异的

16、指标与算术平均数的比率。有极差系数、平均差系数和标准差系数。第五章重复抽样:首先,我们假设有限总体中所包含的个体数为 N,重复抽样可以认为是有限总体条件下的简单随机抽样。其特点是:如果我们做了 n 次独立试验(也就是抽取 n 个个体的样本),那么总样本个数(即所能获得的全部样本数)是 Nn而样本容量为 n,每个样本被抽到的概率都为 1/Nn。不重复抽样:不重复抽样(即不重置抽样或不放回抽样)是指每次从有限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个体,登记结果后不放回原总体,下一个个体继续从总体中余下的个体中随机抽取。抽样分布:对于给定的总体和抽样方式以及样本容量,样本指标取值的概率分布就称为抽样分布。常用的有样本均

17、值、样本比例和样本方差。矩法估计:是指用样本矩作为总体同一矩的估计量或者用样本矩的函数作为总体相应矩的函数的估计量。切尾均值:所谓切尾均值就是将样本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以后,切掉序列两端的部分数据,只用序列中间的部分数据计算出的均值。标准误:样本估计量的标准差通常称为该估计量的标准误差,简称标准误。点估计:就是将估计量的样本值作为总体待估参数的估计值。区间估计:就是在事先给定的概率保证程度下,根据样本估计量的概率分布,确定出可能包含未知总体参数的某个区间,作为对未知总体参数的估计。双侧置信区间:总体指标的置信区间都是既有置信下限又有置信上限,通常称为双侧置信区间。由于如此给出的双侧置信区间是最短

18、的,所以是最优置信区间。单侧置信区间:是指根据问题的性质将待估总体指标的上置信限或下置信限指定在其上界或下界值上,并根据给定的置信概率求出另一置信限而得到的置信区间。均方误差最小标准:在待估总体指标的所有估计量中,均方误差最小的估计量可认为是最好的估计量,第六章相关关系: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但又不是严格的、确定的关系,称为相关关系。相关图:如果将一一对应的两变量描点于坐标系上,即构成散点图,又称为相关图。线性相关:若变量 Y 与变量 X 的相关关系表现为线性组合,或绘制的散点图近似地表现为一条直线,则称之为线性相关。非线性或曲线相关:若 Y 与 X 是非线性组合,或绘制的散点图近似地表现为一条曲线

19、,则称之为非线性相关或曲线相关。正相关与负相关:如果两变量之间的变化方向是一致的,即存在着正相关;而若变量之间的变化方向是相反的,则为负相关相关系数:是测定变量之间关系密切程度的一个指标,它能够以定量的方式准确地描述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简单相关系数:是用于度量两个变量 X 与 Y 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的指标,是最常用的相关系数之一。回归分析:则是考察若干自变量 x1,x 2,x k与因变量 y 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的统计方法和技术最小二乘法:就是要寻找 0、 1的估计值 b0,b 1,使 Q 达到最小。平均值的置信区间:平均值的置信区间是对于 x 的给定值,求出 y 的平均值的估计区间个别值的预测

20、区间:个别值的预测区间是对 x 的给定值,求出 y 的一个个别值的估计区间。第七章1)时间数列:是把不同时间上的同一指标数据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所形成的数列。2)绝对数时间数列:又称总量指标时间数列,是反映总体数量绝对规模和水平的指标,其数值大小受总体范围的影响。将其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时间数列。3)相对数时间数列:又称相对指标时间数列,是将同类的相对指标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形成的数列。4)平均数时间数列:又称平均指标时间数列,是将同类指标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形成的数列。5)发展水平:是指时间数列中的每个指标数值,反映现象在各个时期或时点上所达到的规模和水平。6)报告期水平和基期水平:

21、在对比不同时间的发展水平时,所研究时期的发展水平称为报告期水平,而作为对比基础的发展水平为基期水平。7)平均发展水平:又称为序时平均数和动态平均数,它是将社会经济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数量差异抽象化,从动态上反映各期数据在一段时间内达到的一般发展水平。8)增长量:是指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差,它反映报告期较基期增长或减少的绝对数量,由于计算时采用的基期不同,增长量分为逐期增长量和累计增长量。9)平均增长量:是逐期增长量的序时平均数,它反映一定时期内平均每期增加或减少的绝对数量。10)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和基期水平之比,又称动态相对数,它反映报告期较基期发展变化的相对程度。可用百分数也可用倍数表示

22、。由于采用的基期可以用前一期,也可以用固定时期作为对比基期,因而可分为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11)增长速度:是增长量与基期水平对比的结果,反映现象增长程度的动态相对指标。分为环比增长速度和定基增长速度。12)平均发展速度:是一定时期内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平均数,它反映现象在一定时期内逐期平均发展变化的相对程度。13)平均增长速度:是平均发展速度减 1,反映现象在一个较长时期内逐期平均增长变化的相对程度。14)长期趋势:是指客观现象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受某种稳定性因素影响所呈现出的上升或下降趋势。15)季节变动:是时间数列受季节因素的影响,在一定时期内随季节变化呈现出一种周期性的波动。16

23、)循环变动:也是一种周期性的波动,但其是一种非固定周期长度且周期相对较长的周期性波动,即事物以若干年为周期的涨落起伏的变动。17)不规则波动:是指客观现象由于突发事件或偶然因素引起的无规律性的变动。18)修匀时距扩大法:是把原来时间数列中各数据的时间距离扩大,求各数据的和或平均数,得出较长时间的时距资料,组成新的时间数列,用以消除由于时距较短受偶然因素影响所引起的波动。19)修匀移动平均法:是采取逐项依次递移的方法将时间数列的时距扩大,计算扩大时距后的序时平均数,形成一个新的时间数列。20)趋势线配合法:是依据数学模型给时间数列配合一条较为理想的趋势线,然后据此计算其趋势值。21)季节指数:是

24、某一月份或季度数值与全年平均数值之比。分析季节变动时,主要就是依据这些季节指数,然后根据各季节指数与其平均数(100%)的偏差程度来测定季节变动的程度。22)季节指数简单平均法:首先要计算各年同期(月或季度)发展水平的序时平均数;其次,再计算全时期总平均数;最后将各年同期平均数与全时期总平均数对比,即得到各期(月或季度)的季节指数。23)季节指数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是先将时间数列中的趋势变动予以消除,而后再计算季节指数。第八章国民经济:就是指一个国家全体国民的经济活动过程,也就是国家的整体经济活动过程。产业活动单位:从国民经济生产活动统计分类角度确定的个体单位,称为产业活动单位,是进行国民经济

25、生产活动分类和统计的基层单位,是法人单位的附属单位。常住单位:是指在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场所,从事一定的规模经济活动,并超过一定时期的法人机构和个人家庭。国内生产总值: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称为该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简称为 GDP。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得出的计算方法。资本:从整个国民经济的角度来看,则只是指用于国民经济生产的各种厂房和机器设备、库存的原材料和产成品、加工过程中的半成品,即各种物质资产, 不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等各种国内货币金融资产。劳动力统计:劳动力统计的基本任务就是要计算出国民经济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劳动力数量

26、,以及全社会劳动力中未能被使用的劳动力数量,即就业人员数量和失业人员数量。劳动力:在我国,劳动力必须是达到了 16 周岁及以上、具有劳动能力且有意愿参加生产劳动的个人。经济活动人口:经济活动人口就是劳动力人口,是指总人口中已经参加或要求参加经济活动的人口,包括:(1)从事经济活动的全部就业人口即就业人口;(2)要求从事经济活动而尚未获得工作职位的失业人口。非经济活动人口:非经济活动人口是指总人口中除去经济活动人口的其余部分,即不是劳动力的人口,包括:(1)在校学生;(2)在自己家中从事家务劳动的人员,如家庭主妇;(3)靠退休金或各种租金与股息生活而不再工作的人员;(4)由公共资助或私人供养的人

27、员;(5)未入学的儿童等。充分就业人员:是指就业人员在一定时期内的通常工作时间达到了或充分接近了国家劳动制度规定的总工作时间,或其实际工作时间虽未达到或接近国家劳动制度规定的总工作时间,但是却达到了劳动者本人所愿意付出劳动的总时间。未充分就业人员:也称为就业时间不足,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劳动者虽然愿意工作较长的时间但由于非本人的原因而实际只工作了较短时间。就业人员:在调查特定之一周内至少工作过一个小时的有酬工作者和自雇工作者。失业人员:在一定年龄以上,有劳动能力但没有工作,正在寻找工作且马上可以开始工作的人。单要素生产率:是指一种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可以用生产过程的产出总量与该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或使

28、用量之比来测度。劳动生产率:就是生产活动的总产出与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的使用量或用工量之比,用来测度劳动力的生产效率。资本生产率:是生产活动的总产出与生产过程中资本的使用量之比,以测度资本的生产效率。全要素生产率:是表明了国民经济生产过程中资本和劳动结合的综合生产效率,此生产效率的高低显然取决于社会的生产技术水平,因此全要素生产率也是对国民经济生产技术水平的测度。固定资产原值:企业为取得某项固定资产支付的全部价款以及使固定资产达到预期工作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费用支出,构成其原始价值。非经济活动人口:是指总人口中除去经济活动人口的其余部分,即不是劳动力的人口。经济活动人口:是指总人口中已经参加或要求参

29、加经济活动的人口。失业人员:是指在法定劳动年龄以上而没有工作,且正在寻找工作并随时可以工作的人员。充分就业:是指就业人员在一定时期内的通常工作时间达到了或充分接近了国家劳动制度规定的总工作时间,或未达到,但是却达到了劳动者本人所愿意付出劳动的总时间。未充分就业:也称为就业时间不足,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劳动者虽然愿意工作较长的时间但由于非本人的原因而实际只工作了较短时间。第九章国民收入的分配:就是一个国家的生产总收入如何在该国的各类经济活动主体之间进行分配,分配的整个过程由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环节构成。国民收入的使用:是指各类经济活动主体将分配得到的收入用在了哪些方面和各用了多少金额。机构单位:凡

30、能以自己的名义拥有资产、发生负债、从事经济活动并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五大类非金融企业、金融机构、政府单位、住户和国外部门。非金融企业:指主要从事市场货物生产和提供非金融市场服务的常住企业。金融机构:是指主要从事金融媒介以及与金融媒介密切相关的辅助金融活动的常住单位。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非银行信贷机构和保险公司。狭义政府单位:是指在一国境内通过政治程序建立的、在一特定区域内对其他机构单位拥有立法、司法和行政权的法律主体。在国民统计中指的是广义政府单位,包括各类事业单位。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指对其所生产的增加值的分配过程。企业生产净值:从企业的增加值中扣除各种固定资产消

31、耗的价值所余,称为企业的生产净值国内生产净值:将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生产净值加总,所得数额称为该国的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一个国家在一定的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就是该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它是该国所有常住单位所生产的增加值之和。国内生产总值收入法:根据生产过程中各生产要素的收入和政府的税收收入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是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常住单位为弥补所使用的固定资产的损耗。劳动者报酬:是指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工资和薪金等全部报酬。包括各种形式的工资、奖金和津贴。生产税净额:是指生产税减对生产补贴后的余额。财产性收入:就是指资产的所有者将其

32、所拥有的资产在一定时期内的使用权让渡给其他单位使用而从使用者处获得的报酬,其形式主要有利息、红利、地租几种。转移收支:就是一个经济主体无偿地将物品或货币给予另一个经济主体,其中,对于付出物品或货币的经济主体来说是转移支出,而对于得到物品或货币的经济主体来说就是转移收入。社会补助:是指政府财政对伤残军人、军烈属、社会低保家庭等的抚恤、困难补助和生活救济等支出,以及企事业单位向因伤残、疾病等原因而生活困难职工提供的困难补助和救济金等国民收入再分配: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转移收支就形成了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过程。洛伦茨曲线: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如果用横轴表示按人均收入水平从低到高的人口数或家庭数的累计比重,

33、用纵轴表示相应人口或家庭收入占所有家庭总收入的累计比重,则所绘制得出的曲线就称为收入分配的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如果记实际洛伦茨曲线与之上对角线之间所夹区域的面积为 A,并记洛伦茨曲线与横轴之间所夹区域的面积为 B,就可用面积 A 与面积(A+B)二者的比率来测度居民家庭收入水平之间的差异程度,此比率就称为基尼系数。国内生产总值的支出法: 最终消费:是指住户和政府为满足当期居民家庭和个人生活需要以及公共需要所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支出费用。居民个人消费支出:是指一国内常住居民家庭或个人在一定时期内为满足家庭和个人生活消费需要而对于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支出。政府消费支出:是指政府部门为全社会提供的公共服

34、务的消费支出和免费或以较低的价格向居民住户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的净支出资本形成:是指各个机构单位通过购买或者建造等形式获得的资产,减去通过出售和报废等形式处置的资产以后净增加的资产。固定资本形成:是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通过购建等方式获得的固定资产减去通过报废、出售等方式处置的固定资产后的差额。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城镇和农村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企业、事业、行政单位及城镇个体户进行的计划总投资 500 万元及 500 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存货变动:存货变动是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库存物品与在制品等存货实物量变动的市场价值,即期末存货价值减去期初存货价值的差额,再扣除当期由

35、于价格变动而产生的持有收益。国民总储蓄率:国民总储蓄额与国民可支配总收入的比率,称为国民总储蓄率。到岸价格:也称为成本、保险费加运费价格,包括货价和货物运抵中国关境输入地点起卸前的包装费、运费、保险费和其他劳务费等费用。离岸价格:也称为船上交货价格,包括货价和货物运抵中国境内输出地点装卸前的运输及其相关费用、保险费和其他费用,其中包括的出口关税税额应当予以扣除。资本转移:是指一个单位无偿地向另一个单位支付用于非金融投资的资金,而不要求对方给予任何对应物作为回报的交易。第十章金融机构:就是专门从事货币信用活动与资金融通经营的机构。金融工具:金融工具是机构单位之间签订的、可能形成一个机构单位的金融

36、资产并形成其他机构单位的金融负债或权益性工具的金融契约。金融工具的流动性:是指金融工具迅速变现而不招致损失的能力,可从是否具有可流通性、可转让性、适销性和可兑换性几个方面考察。通货:是指那些由中央银行或中央政府发行或授权的具有固定面值的纸币和硬币。货币:就是指一国政府或授权机构所发行的充当商品交换的等价物和支付手段的钞票,既包括主币,也包括各种辅币,又称为现金。只有经政府法定机构发行且处于流通中的纸币才是货币,所以也称为通货,即流通货币。货币供应量:也就是流通中的货币存量,是一个时点指标,通常统计每个月月末的数额。存款:就是指机构或个人在保留资金或货币所有权的条件下,以不可流通的存单或类似凭证

37、为依据,确保名义本金不变并暂时让渡或接受资金使用权所形成的债权或债务。普通存款:是指存款人在金融机构开立账户存入资金或货币,由金融机构出具存款凭证,办理一定期限、利率并按期给付利息的存款。通知存款:支取时需提前一定时间通知金融机构,约定支取日期和金额的存款。协议存款:存款利率由双方协商确定。协定存款:是指存款人通过与金融机构签订合同约定合同期限、确定结算账户需要保留的基本存款额度,对基本存款额度按结息日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活期存款利率计息、对超过基本存款额度的存款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协定存款利率或合同约定的利率计息的存款。保证金存款:是指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具有结算功能的信用工具、资金融通以及承担

38、第三方担保责任等业务时,按照约定要求客户存入的用作资金保证的存款.应解汇款及临时存款:是指金融机构因办理支付或结算而形成的一种临时性资金存款结构性存款:是指金融机构吸收的嵌入金融衍生工具的存款第三方存管存款:是指由金融机构作为独立第三方保管证券公司的交易结算资金。准备金存款: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按规定吸收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及超额存款准备金。存放:是指为了支付清算的需要,某一金融机构在其他金融机构开立账户存入资金或货币所形成的金融机构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贷款:就是指机构或个人在保留资金或货币所有权的条件下,以不可流通的借款凭证或类似凭证为依据,暂时让渡或接受资金使用权所形成的债权或债务。再贷款:是指中

39、央银行为了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根据商业银行的资金头寸情况和金融市场状况按规定向商业银行发放的贷款。消费贷款:是指贷款人向个人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购买住房、教育、购买大件耐用消费品及其他生活消费用途的贷款.拆借:是指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进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金融机构之间,通过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网络进行的无担保资金融通行为。透支:是指贷款人授予客户一定的信用额度,允许其在信用额度内进行支付或取现,从而获得短期信贷资金的行为。垫款:是指金融机构为客户承担第三方责任而垫付的资金。回归/返售:是指资金融入方与资金融出方以协议的方式,按特定价格出售资产融入资金,并约定在将来特定日期按指定价格购回相同或类似

40、资产的交易行为。黄金、证券借贷:是指黄金或证券资产持有方将此类资产转移给资产借入方,资产借入方向其提供资金抵押,并约定在特定日期或一经要求,资产借入方就必须归还相同或类似资产的交易行为。贸易融资:是指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的与贸易结算相关的融资或信用便利,不包括以票据买卖或贴现进行的贸易融资。融资租赁: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租赁物和供货人的选择或认可,将其从供货人处取得的租赁物按合同约定出租给承租人占有、使用,向承租人收取租金的交易活动。打包信贷受让资产:是指金融机构受让其他金融机构出售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信贷资产打包组成的组合式信贷资产。转贷款:是指金融机构以自己名义向境外出口信贷机构、金融机构、

41、政府筹资,并将所筹资金转贷给境内机构的贷款。并购贷款:是指贷款人向并购方或其子公司发放的,用于支付并购交易价款的贷款。利率:一定时期内的利息额与本金的比率就是利息率,简称利率。一国的利率体系由商业银行利率、中央银行利率和金融市场利率三部分组成。贴现:是指银行承兑汇票的持票人在汇票到期日前,为了取得资金,贴付一定利息将票据权利转让给银行的行为,是持票人向银行融通资金的一种方式。转贴现:当商业银行的资金临时不足时,也可以将已经贴现但仍未到期的票据,交给其他商业银行或贴现机构给予贴现,以取得资金融通,称为转贴现。存款准备金和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

42、资金,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金融市场的利率:是完全由金融市场上资金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主要有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债券利率和民间借贷利率。中间汇率或中间价:买入汇率与卖出汇率的简单平均值,则为中间汇率,也称中间价。同业拆借:是指金融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之间为了调剂资金余缺,利用资金融通过程的时间差、空间差、行际差来调剂资金而进行的短期借贷。汇率:货币的汇率是以另一个国家的货币表示的本国货币的价格,也称为汇价。金融活动:就是资金的融通活动,也就是两个机构单位基于共同的协议使用某种金融工具所进行的金融交易活动,交易的结果是资金从一个机构单位转入

43、另一个机构单位。金融账户:就是用来记录发生在常住机构单位之间或常住机构单位与国外之间的、涉及金融资产和负债的交易流量的账户。金融账户的左方记录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右方记录负债发生减偿还。社会融资总额: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实体经济(即企业和个人)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第十一章广义统计指数:就是指反映任意一种数量在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上相对比率的指标。狭义统计指数:仅指反映不同度量的数量在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上相对比率的指标。个体指数:是反映单种个体的某种数量在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上相对比率的指标。总指数:是反映多种个体的某种数量在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上的总相对比率的指标。价值类指数

44、:是同一单位在不同时期所生产或销售产品的价值金额之比率,以及不同地区所生产或销售产品的价值金额之比率。物量类指数:是同一单位在不同时期所生产或销售产品的数量之比率,以及不同地区所生产或销售产品的数量之比率,反映了产品数量的变化或相对比率。物价类指数:是不同时期所生产销售产品的价格之比率,或不同地区产品销售价格水平之比率,反映产品价格水平的变化。时间指数:是指某种数量在两个不同时间的数值比率指标。空间指数:是指某种数量在两个不同地域的数值比率指标。综合指数:就是将各个个体在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上的数量分别总和然后相对比所得到的总和相对比率指标,是总指数的基本形式。指数化因素与同度量因素:在狭义综合

45、指数中,要测度其变化的指标称为指数化因素,而同所要测度其变化的指标相乘将其化为同度量数值的指标则称为同度量因素。拉氏指数:就是用基期价格作同度量因素的物量总指数和用基期销售量作同度量因素的物价总指数。帕氏指数:就是用现期价格作同度量因素的物量总指数和用现期销售量作同度量因素的物价总指数。杨格指数:是以典型时期通常均选择正常时期的物价和物量作为同度量因素编制出的物量总指数和物价总指数。马埃指数:是用基期和现期的平均价格作为同度量因素来编制物量总指数,用基期和现期的平均物量作为同度量因素的来编制的物价总指数。费舍理想指数:是由拉氏指数和帕氏指数经过简单几何平均而得到,费舍称其为理想指数。指数体系:

46、如果物量指数和物价指数一个选择拉氏公式,而另一个选择帕氏公式,则物量指数、物价指数和价值指数三者之间也具有个体指数之间的类似等式关系,称为指数体系。平均指数:就是将各个个体指数进行综合平均而得出的综合比率指标,即平均比率指标,它是总指数的又一种形式,也是编制总指数的一种重要方法。算术平均指数:是对各个个体指数进行算术平均而得出的总指数。调和平均指数:是对各个个体指数进行调和平均而得出的总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称为消费者价格指数,是测度居民家庭日常生活所消费的各种商品和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随着时间变化的比率指标。反映居民家庭日常生活所购买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也常用来反映通货

47、膨胀的程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权数:是反映某个商品或服务项目类别的价格变动在总指数形成中影响程度大小的指标,因此可根据每一类别商品或服务项目的消费支出在居民家庭全部商品和服务项目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来确定。我国实行千分制;每 5 年更新一次。同比价格指数:就是本年某个月份的价格水平与上年同月份价格水平相比的指数,相比的两个月份相隔 12 个月。生产者价格指数:PPI ,是反映生产企业所生产产品的产出价格以及为生产而购进的原材料、燃料和动力的投入价格随时间变化的比率指标,有生产者产出价格指数和生产者投入价格指数两种。国内生产总值指数:是反映一个国家全部生产总量变动的最重要的生产指数,通常用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自考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