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中物理功优秀说课稿获奖获奖说课稿特级教师用.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662086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功优秀说课稿获奖获奖说课稿特级教师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物理功优秀说课稿获奖获奖说课稿特级教师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物理功优秀说课稿获奖获奖说课稿特级教师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物理功优秀说课稿获奖获奖说课稿特级教师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物理功优秀说课稿获奖获奖说课稿特级教师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功优秀说课稿获奖说课稿引语: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功。下面我将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以及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六个模块进行我的说课。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及作用本节课是机械能这一章的第一节,机械能这一章主要讲解 功和能的关系问题,是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高考的热点之一,然而要想准确地把握功能关系就必须对功的概念有一个明确地认识,能够熟练的计算相关力对物体做的功.(二)教学目标依据以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制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功的概念、功的两个要素及正负功的含义;会用定义式计算恒力功。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功的学习认识建立物理

2、概念的一般方法;感受正交分解推导做功的计算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学习热情。(三) 教学重难点依据以上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并会计算功。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对正功、负功的理解。二、学情分析所面对的学生是高一学生,虽然高一学生经过上一个学期的物理知识学习,对于抽象思维能力已经有所提高,但是还是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因此在教学当中应当引入更多的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具体形象的去了解功的相关知识。此外,学生在初中已经初步掌握了有关功的知识,但是他们所掌握的做功是建立在力与位移在同一个方向的前提下的,对于力与位移存在

3、夹角的情况的功的计算,学生是有一定困难的。但是在前面的数学及物理学习当中,学生已经接触到有关矢量的知识,并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掌握。在矢量分解的基础下,进一步的去学习力与位移存在一定夹角的情况下,学生在这个基础上掌握还是比较简单的。三、说教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将主要采取探究式教法,并以讨论法和合作交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让学生亲身参与课堂教学,成为学习的主体,且从生活实例出发,让学生对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四、说学法依据教学目标,结合物理情境进行探究式学习,在处理具体问题中学会思考与分析、演绎推理和归纳总结。学生在此过程中对知识由生疑到释疑,从而提高对知识的认知能力,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4、和自信心。五、教学流程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渠道,整个教学活动我主要安排了四个环节。下面我将以板块的形式陈述我的教学流程。(一) 复习导入,引入新课师生共同复习初中学习过的有关功的知识,通过这样的导入,可以让学生温故而知新,为本节课的新授做准备,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到本节课的新授中来。(二) 创设情境,加深理解找两位体重相差悬殊的同学,让体重小的同学抱体重大的同学,没有抱动;再让体重大的同学抱起体重小的同学,并在教室前面做匀速走动。让学生思考两种情况,是否有做功?学生思考、分析之后交流看法并回答问题,老师加以总结归纳。通过这样的设计,让学生亲身参与课堂中来,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并使学生更加透彻

5、切身的体会到做功的条件:物体要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一段位移。(三) 合作交流,导出新知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物体的位移不在力的方向上,那么力是否还对物体做功,如果有做功,应该如何计算功的大小?”学生经过思考、小组合作与交流后回答问题,老师在学生小组交流与讨论的过程,加以巡视并给予一定的引导帮助,小组派代表上讲台回答问题,下面的同学加以判断与评价,最后老师加以归纳、补充。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合作交流,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落实了新课程理念,提高学生的分析、沟通能力最后总结出两种解决问题,一种是从物理意义的角度出发利用正交分解法对力 F 进行分解,最后得出公式W=FScos,一种是利用数学手段从

6、矢量相乘的角度出发直接计算,最后也得出公式 W=FScos。通过此环节也让学生体验到解决物理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增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后能多角度、多方法的思考物理问题,也提高了用数学手段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功的计算公式,此时,他们急于寻找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于是我把学生导入下一环节:拓展延伸,深化理解。(四)延伸,深化理解。首先通过教材 66 面讨论与交流部分的问题“有人说,一个力对物体做-10J 的功,另一个力对物体做 5J的功,-10J 的功一定比 5J 的功小。对此,你有何看法”学生错误的回答引起学生的思想矛盾,让学生迫切的欲求真知。通过教师引

7、导下对公式 W=FScos 中 的不同取值情况加以分析,使学生茅塞顿开,领悟到功中的正负号不表示大小,表示做功的性质,是做正功还是做负功,起到很好透彻作用最后指出阻力对物体做负功也可以说成是物体克服阻力做正功。这个环节从引起思想矛盾到解决问题的设计,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新的计算公式的理解。(五)加强练习,联系实际同时还设计闯关游戏分三个层次(基础题、发展题、开放题)深化理解掌握计算技能。分层练习的精心设置,最大限度地照顾到了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思维潜力,让不同的学生在物理上有不同的发展。例题、两质量相等的物体 A、 B 分别放在粗糙水平面上和光滑的水平面上,在同样的拉力 F 作用下,产生相同的位移

8、S,则拉力:A、对 A 做的功多 B、对 B 做功多C、一样多 D 、以上都有可能通过问题的针对性,加强学生对本节的理解(六)评价激励、深入体会学生说一说自己对本节课的收获,对本节课的新知进行一次梳理,通过总结概括再次体验到探索新知的乐趣。六、板书设计 (一)功的两个要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位移 (二)功的计算方法 W=FScos (三)正功和负功 1当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的夹角在于零小于九十度时,力对物体做正功。 2当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的夹角大于九十度小于一百八十度时,力对物体做负功。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非常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聆听!功的计算复习课说课及教学设计一、教

9、材分析1、说课内容:高中物理第八章机械能 课型:复习课2、在高中物理综合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关于功的计算,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占有的地位是勿庸置疑的,做为一种解题方法,功的计算无论是在具体应用上,还是进一步建立能量的思维观念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本节课立足于功的概念理解,通过对恒力做功、变力做功的求解方法教学,达到一种综合的理解和应用。虽然高三综合科整体对物理的要求不太高,然而本知识点在近几年的高考综合科考试中多次出现,没有系统的总结,就不能在比较高的角度理解问题。因此有必要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总结和训练,力求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从不同的侧面对功的计算进行理解,并能灵活应用。3、教学重点掌握功的不同的解

10、法,特别是利用功能关系和动能定理求功的方法。粗 糙粗 糙 光 滑光 滑A B 4、难点力是否是变力的分析、变力做功的计算5、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熟练掌握功的计算的四种方法能力目标:会灵活应用四种方法求功,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 由否定到肯定,学会分析方法,增强物理学习的自信心二、学生现状分析综合科物理教学普遍存在学生不太重视的现象,概念不清楚,条件不重视导致解题时盲目性很大,或是一知半解,或是不求甚解,而物理课每周只有四节课,时间上也不能保证学生由足够的时间进行全面扎实的学习,这就要求在上课时精益求精,针对性要强,充分发挥课堂效率,唯有这样才能在一节课内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学有所成。三

11、、教学方法与思路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采取启发、讨论式教学,精心设置题目,通过“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归纳总结实践”的认知过程中,总结掌握功的计算的四种方法。四、教学过程1、简单引入提出问题:如何求功?求功有几种思路和方法?让学生看书做出总结。要求:快速查阅课本第八章机械能 ,寻找总结求功得不同方式,并写出来。投影学生总结的求功的几种方法并板书。 (约 6 分钟)2、教学过程问题:针对几种方法,要计算功的大小,需要知道什么物理量?有什么思路?学生互相讨论,并作出总结,并设计针对的题型。 (约 8 分钟)给出 F、S、,由功的定义式 W=FScos 来计算功给出功率 P、时间 t,由

12、W=Pt 计算功已知初末状态的能量,由功能关系求功:WE=E 末 E 初已知物体初末状态的动能值和某些力做的功,求未知力做的功,由动能定理求功:W 总 W 1+W2+W 未知 E K展示题目,学生思考并解答。 (约 12 分钟)【题 1】如图所示,一物体分别在大小相同的力 F 作用下,分别在光滑和粗糙的平面运动了相等的距离,其中力 F 与水平面的夹角均为 ,向上拉时 F 做的功为 W1,向下拉时力 F 做的功为 W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FFA、W 1W2 B、W 1W2 C、W 1=W2 D、无法判断【题 2】 (陷阱题)一质量为 m 的小球,用长为 L 的轻绳悬挂于 O 点,小球在水平力

13、F 的作用下,从平衡位置 P 点缓慢的移动到 Q 点,如图则力 F 所做的功为A、mgLcos B、FLsin C、mgL(1cos) D、FLcos 结果预见:对【题 1】的解答,选题意图针对求功的基础训练,大多数学生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少数学生可能对平面的光滑与粗糙要对力 F 做功的多少产生联系,应强调力对物体做功时的力的对应性。而对于【题 2】 ,学生的答案多为 B,可能少数学生的答案为 C对于【题 2】 ,说明正确答案,必然有学生窃窃私语,鼓励学生展开争论。进一步发现问题所在。问:【题 2】中的力 F 是恒力吗?“缓慢”二字如何理解?引导学生判断:小球缓慢运动过程按照平衡处理,得到 F=

14、mgtan,如图,所以 F 为变力。不可用WFScos 求解。只能另辟西经,考虑功能关系和动能定理求解。求解过程师生共同完成。【方法一】利用功能关系求解小球被拉高的过程,机械能增加了,则力 F 做的功等于小球重力势能增加的量。即W=mgL(1-cos)选择答案为 C。【方法二】利用动能定理求解: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即有WF+WG=mvt2/2-mv02/2=0,得 WF=-WG=mgL(1-cos)选择答案为 C。引导学生总结,体会求功的思路及方法。3、小结:(由学生进行小结,时间约 4 分钟)功的计算要根据题目具体的要求来选择不同的方法,而 W=FScos 一般使用于恒力

15、做功,其它的三种方法则多使用于变力做功,W=Pt 使用于机动车辆的发电机做功,功能定理和功能关系对于变力做功,求解方法上有其优势,应该强调学生加强训练。4、知识反馈展示反馈练习题。目的:通过练习掌握变力做功的求解方法。 (约 10 分钟)【练习】如图所示,斜面倾角为 质量为 m 的滑块距挡板 P 为 s0,以出速度 v0 沿斜面向上滑,滑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滑块所受擦力小于重力沿斜面的分力。若滑块每次与挡板相碰都没有机械能的损失,求滑块最终经过的总路程。该题的求解过程中为了扫清障碍,应提出几个问题:、重力做功、摩擦力做功的特点是什么?LQ FPv0S0TFG、如何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和

16、确定物体最终的状态。、利用功能关系和动能定理如何求解?有其它的方法和思路吗?(能量守恒)答案: cos2in200gvS五、难点突破本课内容中虽然是如何计算功,但变力做功问题为难点,因此在分析题目时要认真审题,特别是题目种的隐含条件、关键字、词句的分析是解题的突破口。做功的计算时,先作出恒力或是变力的判断,这样便于方法的选择,同时在分析时要从能量的角度确定初末两个位置,搞清能量的变化或是具体能量值。而动能定理则在求功的方法中显得非常实用有效,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主张学生多练。同时,还应该注意去归纳、总结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注意学过的旧知识和其它学科知识的渗透、应用六、知识巩固与作业布置为了掌握本节课的分析内容,应选择有针对性的练习题,练习题包括求功的四种方法所对应的题目,一种方法对应 12 个练习题来加强训练,巩固知识。练习题见机械能练习题七、板书设计功的计算一、恒力做功:W=FScos二、变力做功利用功率求功:W=Pt利用功能关系求功:功是能量转换的量度,W=E利用动能定理求功:W 总 E= 2021mv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