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二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运动的世界2018102041.doc--点击预览
-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七章力与运动20181020415.doc--点击预览
-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三章声的世界20181020414.doc--点击预览
-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九章浮力20181020417.doc--点击预览
-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五章质量与密度2018102042.doc--点击预览
-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八章压强20181020418.doc--点击预览
-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20181020416.doc--点击预览
-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十一十二章小粒子与大宇宙温度与物态变化2018102047.doc--点击预览
-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十七十八章从指南针到磁浮列车电能从哪里来20181020411.doc--点击预览
-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20181020410.doc--点击预览
-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十九二十章走进信息时代能源材料与社会20181020413.doc--点击预览
-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十五章探究电路2018102048.doc--点击预览
-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十六章电流做功与电功率20181020412.doc--点击预览
-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十四章了解电路2018102049.doc--点击预览
-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十章机械与人一2018102045.doc--点击预览
-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十章机械与人二2018102046.doc--点击预览
-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四章多彩的光一2018102043.doc--点击预览
-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四章多彩的光二2018102044.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第一、二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运动的世界目录:狙击知识点狙击考点狙击知识点知识点一 运动的描述 1.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__位置的改变_称为机械运动。这里说的另一个物体,即被选作参 照标准的物体,叫作_参照物__。 2.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__参照物____,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_相对性__。 注意:同步卫星的“同步”是相对于地球来说的,同步卫星相 对于地球静止在赤道上空。在地球上看,同步卫星是静 止的;在地球以外看,同步卫星是运动的。 知识点二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米_ (符号:_m_)。 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1 km=_ 10 3 _m; 1 m=_10 _dm=_10 2 __cm=_10 3 _mm=_10 6__μm=_10 9_nm。 2.长度的测量 (1)常用的测量工具:__零刻度__。 (2)测量时的注意事项 A.正确选择刻度尺,确定好_ 零刻度是否磨损 _、 量程 __和_ 分度值 __。 B.正确放置刻度尺:刻度尺要__放正__,__ 有刻度的 __ 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 C.正确读数:视线要与尺面__垂直_;读数时要注意 _估读_。 D.正确记录结果:结果包括_ 准确值 _、__ 估读值 ___ 和_ 单位 _。 注意:课桌的高度约 0.8 m,物理课本的长度为 20~30 cm,一 支铅笔的长度约 20 cm,成年人走一步约 75 cm,一层楼的高度约 3 m。 3.时间的基本单位是_秒(符号:__s__)。常用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1 h=___60__min=___3600___s。4.误差(1)定义:__估读值_与___真实值__之间的差异。(2)常用的减小误差的方法:__多次测量求平均值___。知识点三 快与慢 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___快慢____的物理量。在物理学中, 将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__路程_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 _时间__的比称为速度。 2.速度的基本单位是___米/秒__,用符号_ m/s _表示;日 常生活中速度的单位还常用_千米/时_,用符号__ km/h _ 表示。二者的换算关系为__ 1 m/s=3.6 km/h __。 注意:2人步行的速度为 1~1.5 m/s,步枪子弹出膛的速度约为 900 m/s,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 340 m/s,光的 传播速度约为 3×108 m/s。 3.速度公式: ,其变形公式:_ s=vt __和 。4.在物理学中,把物体运动速度__不变_的直线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速度_变化_的直线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5.速度的测量:测量速度的原理是 ,必须要测量的两个物理量是_路程__和_时间_,可分别用_ 刻度尺 _和_秒表__两种工具来测量。 狙击考点考点一 机械运动 【常考角度】 (1)根据参照物判断运动情况; (2)根据运动情况判断参照物 例 1 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内,放 在小桌上的茶杯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 ) A.这列火车的车厢B.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C.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D.关着的车门 【思路点拨】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自主解答】 C 【解题技巧】 判断一个物体运动还是静止一般分三步: ①确定研究对象。即要明确判定哪个物体的运动情况(静止或运动);②选定参照物。即要明确选定作为标准物体 的是哪个物体(假定不动的物体)③看研究对象相对于 参照物有没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研究对象相 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 变式训练:1.如图为“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时的示意图。成功对接后,若认为“神舟十号”处于静止状态,则选取的参照物可能是( D ) A.地球 B.月球 C.太阳 D. “天宫一号” 考点二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常考角度】 (1)对时间和长度进行估测; (2)刻度尺的使用 vtstvt3例 2 小蒋同学参加中考体育测试,结果最可能达到的是 ( )A.实心球成绩为 40 mB.立定跳远成绩为 10 mC.跳绳 1 s 跳 100 次D.1 000 m 跑步用时 4 min【思路点拨】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自主解答】 D 【解题技巧】 当精确度要求不高时,长度的测量和时间的测量,可以借助自然现象或身边的一些物品进行估测。 ① 目测法(用眼睛)估测,如木匠估测木条长度,石匠估 测石头的长度和宽度等;②用手测法(用“柞”和“指”作长度单位)估测,如今天学校大约下了四指雨;③用步 测法估测,如估测教室长和宽、家到学校的距离等; ④借助于太阳的东升西落;⑤借助于脉搏的跳动次数等。 跟踪训练:2.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 确的是__B__(选填“ A”或“ B”),测出该物体的长度是 __1.36_cm。 3.如图所示,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一枚纽扣的直径。纽扣的直径__1.20__cm。 考点三 速度 【常考角度】 (1)速度公式的应用;(2)速度图像的判断 命题角度❶ 速度公式的应用 例 3 甲、乙两人进行 100 m 赛跑,结果甲比乙超前 10 m 到达终点。如果让甲从原起跑线往后退 10 m 起跑,乙仍从原起跑线起跑,两人都保持原来的速度重新比赛,则比赛结果是 ( ) A.同时到 B.甲先到 C.乙先到 D.不能确定 【思路点拨】 设甲的百米成绩为 t,知道甲第 1 次比乙提 前 10 m 到达终点,则甲在时间4t 内跑 100 m、乙跑 90 m, 可求出二人的速度;若让甲将起点向后远离原起点 10 m, 乙仍在原起点处与甲同时起跑,因速度不变,可分别求出二人所用时间,然后即可得出答案。【自主解答】 B 【解题技巧】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甲跑 100 m 所用时 间和乙跑 90 m 所用时间相同,然后可求出二人速度,这也是此题的突破点,再比较第 2 次比赛时二人所用的时间就可以了。 命题角度❷ 识别速度的图像 例 4 如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 st 图像,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 vt 图像。由图像可知( ) A.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B.甲、乙都以 2 m/s 匀速运动C.甲、乙两车经过 5 s 一定相遇D.甲车速度越来越大,乙车速度不变【思路点拨】 由图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甲车的路程 逐渐变大,并且路程随时间成正比;乙车开始计时时的 速度为 2 m/s,小车乙运动的 vt 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横轴 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乙的速度不变。 【自主解答】 B 【解题技巧】 运用图像法解答问题的一般步骤:① 明确图像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什么;② 意认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上每 1 小格的数值大小和单位;③ 确图像所表示的物理意义;④ 据图像对题目提出的问题作出判断,得到结论。 注意:关于“ st 图像”和“ vt 图像”的区别 5变式训练:4.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C ) 5.暑假,家住聊城的小明准备乘坐 Z308 次列车去北京参加青少年夏令营,该车经、停车站的信息如表所示,则该列车从聊城站出发到达北京西站所用时间约为_3.5__h。已知聊城站到北京西站的路程约为 490 km,则该车此行程的平均速度约为_ 140 _km/h。61第七章 力与运动目录:狙击知识点狙击考点狙击知识点知识点一 牛顿第一定律 1.一切物体在__ 没有受到外力作用 __的时候,总保持_ 匀速直线运动 _状态或___静止___状态。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也叫__惯性__定律。 2.我们把物体保持____ 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____的性质叫作惯性。惯性是物体固有的一种属性。 注意: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推理抽象概括出来的,不能用实验直接证明这一定律。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知识点二 力的合成 1.如果一个力产生的_ 作用效果 _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作那几个力的合力。 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__ 大小之和 __,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__相同_。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__ 大小之差 _,方向跟__ 较大的那个力 ___的方向相同。 知识点三 力的平衡 1.物体处于___静止___状态或__ 匀速直线运动 ___状态,叫作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物体在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处于平衡状态,则这两个力互称为_平衡力 __。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__同一__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__相等_,方向__相反__,并且作用在__同一条直线上_,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彼此平衡的两个力合力为_零 _。 注意:“平衡力”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区别关键看两个力是否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 狙击考点考点一 牛顿第一定律 【常考角度】 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例 1 如图所示,小球沿弧形斜槽从 A 点运动到水平轨道的 B 点时,如果小球受到的外力突然全部消失,那么小球的运动状态将是( ) 2A.匀速直线运动B.立即停止运动C.速度越来越快D.速度越来越慢 【思路点拨】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当物体不受任何外力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在力消失的一瞬间,原来运动的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 【自主解答】 A 【解题技巧】 本题考查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不受力或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变式训练:考点二 惯性 3【常考角度】 (1)惯性及惯性现象;(2)惯性的应用与防止 命题角度❶ 惯性及惯性现象 例 2 如图为小车载着木块向右运动过程中发生的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都是在小车突然停止时发生B.都是在小车突然启动时发生C.图甲所示的现象是小车在运动中突然停止或突然加速时发生D.图乙所示的现象是小车在运动中突然停止或突然减速时发生【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了惯性在生活中的应用,解释惯性现象时的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阐明其原来的运动状态。(2)说明哪个物体或物体的哪一部分运动状态改变了。(3)说明哪个物体或物体的哪一部分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4)说明结论。 【自主解答】 D 【解题技巧】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是指物体具有的能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和静止状态的性质。 命题角度❷ 惯性的应用与防止 例 3 在停车场,甲、乙两辆轿车由于驾 驶员的疏忽大意而发生了碰撞,甲车司机感觉背部受到挤压,乙车司机身体向前倾斜,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 A.甲车静止,乙车运动,乙车尾撞击甲车尾 B.甲车静止,乙车运动,乙车头撞击甲车尾 C.甲车运动,乙车静止,甲车头撞击乙车尾 D.甲车运动,乙车静止,甲车尾撞击乙车尾 【思路点拨】 甲车司机感觉背部受到挤压,故应该是甲车司机相对于甲车向后运动,说明甲车的车尾受到撞击;乙车司机身体向前倾斜,应该是乙车司机相对于乙车向前运动,说明乙车的车头受到撞击。 【自主解答】 B 变式训练:2.关于惯性,下列四个现象中对应的说明错误的是( B )A.拍打刚晒过的被子,灰尘脱落,说明灰尘有惯性B.汽车紧急刹车,车上的人会向前倾,说明车有惯性C.箭离开弓弦后,仍能向前飞行,说明箭有惯性D.手握锤柄在地面上撞击几下,锤头就能紧套在锤柄上,说明锤头有惯性43.轿车除了安全带以外,还有一种安全装置“头枕” ,对人起保护作用,如图所示。 “头枕”主要是防止以下哪种情况对人体造成伤害( D )A.紧急刹车 B.左右转弯C.前方碰撞 D.后方追尾考点三 二力平衡 【常考角度】 (1)二力平衡条件;(2)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命题角度❶ 二力平衡条件 例 4 如图所示是手用力 F 把一木块静止压在墙面上的示意图,以下受力分析的说法 ①手对木块的压力和墙对木块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②手对木块的压力和木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③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和木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④手对木块的压力和木块对手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上述表述中正确的是( )A.只有②正确 B.只有④正确C.只有③④正确 D.只有①③正确【思路点拨】 木块处于静止,在竖直方向上受两个力而平衡,即重力和墙对木块的静摩擦力;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外力 F 和墙对木块的支持力,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自主解答】 D 【解题技巧】 本题容易混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与平衡力的区别在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注意: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5命题角度❷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例 5 如图所示, C 是水平地面, A、 B 是两个长方形物块, F 是作用在物块 B 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体 A 和 B 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关于 A、 B 间摩擦力 F1 和B、 C 间的摩擦力 F2 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F1=0, F2=0 B. F1=0, F2≠0 C. F1≠0, F2=0 D. F1≠0, F2≠0 【思路点拨】 物块 A 和 B 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合力均为零,分别以 A 和整体为研究对象,研究 A 与 B 间、 B 与 C 间的摩擦力。 【自主解答】 B 【解题技巧】 本题关键要抓住物体的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平衡条件分析物体的受力。 变式训练:4.一辆汽车停在水平路面上。下列答案中,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D )A.汽车的重力和路面对汽车的阻力B.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和汽车对路面的压力 C.汽车的重力和汽车对路面的压力D.汽车的重力和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5.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物体 A 和 B,在 F=15 N 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匀速6直线运动,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C )A.A 受到的重力与地面 A 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B 受到的重力与 A 对 B 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B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0D.若增大拉力 F,则 A 与地面的摩擦力也随着增大1第三章 声的世界目录:狙击知识点狙击考点狙击知识点知识点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通过观察和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_振动___产生的。二胡、提琴等弦乐器是靠弓和弦的_相互摩擦产生振动 发出声音的;笛子是由_ 管内的空气 _、笛膜的振动发出声音的。 2.声音的传播是需要__介子__的,它既可以在_气体_中传播,也可以在液体_和__固体_中传播,但不能在___真空_中传播。声音在三种不同状态的物质中传播速度的关系是_ v 气v 液v 固 _。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 340 m/s __。知识点二 声音的特性 1.___音调__、___响度____、_音色__是决定乐音特性的三个因素,_声音的强弱 __叫作响度,声音的响度与_物体振动的__ 幅度有关; 声音的高低叫作音调,声音的音调与_振动的快慢有关。 2.减弱噪声的途径:从噪声的___产生__、噪声的传播___、 噪声的__接收___三个环节进行。 知识点三 超声与次声 1.人耳的听觉范围是__ 20~20 000 _Hz,超声的频率大于__20 000_Hz,次声的频率小于20__Hz。 2.人类发不出超声,也听不到超声,有些动物能发出超声,还能听到超声。受蝙蝠利用超声导航的启示,人们制成了超声雷达,又叫__ 声呐 _。 狙击考点考点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常考角度】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例 1 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时间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D.敲鼓时,听到鼓声,鼓面不振动 【思路点拨】 物体振动一定发声,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是声音不一定停止,例如隆隆的雷声。 【自主解答】 C 【解题技巧】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的传播需要时间。 变式训练: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A.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B.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2.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 2 s 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 1 531 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__1531_m;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地球到月亮之间是真空,所以超声波不能传播 __。考点二 乐音的特性 (3 年 3 考) 【常考角度】 (1)乐音的三要素;(2)区别乐音的三要素 命题角度❶ 音调、响度、音色辨别 例 2 为迎接歌咏比赛,音乐教师将班内的学生分为“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进行排练。这里“高”和“低”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振幅 【思路点拨】 音调对应声音的频率,产生高、低音的原因是物体振动快慢不同。 【自主解答】 A 【解题技巧】 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性的含义不同,音调与声音的频率相对应;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声音的响亮程度);音色是物体本身的一种特性(可以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命题角度❷ 音调、响度、音色波形的辨别 例 3 如图所示,分别是音叉和钢琴发出的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这两列声波(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音调、响度和音色均不同 【思路点拨】 由图可知,它们的波形不同,即发声体不 同,故音色不同;两幅图中音叉、钢琴振动的快慢相同, 因此音调相同;振动幅度相同,因此响度相同。 【自主解答】 C 【解题技巧】 频率是 1 s 物体振动的次数,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幅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大小,偏离原位置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与发声体的结构、材料有关。 注意:乐音的三要素的区别与联系 3变式训练:3.生活中常用“引吭高歌” “低声细语”来形容声音, 这里的“高” “低”描述的是声音的( C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频率 4.如图,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 B.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 C.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 D.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 考点三 噪声的防治 【常考角度】 减弱噪声的措施 例 4 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摩托车的消声器 B.居民区旁高架桥上的隔音挡板 C.学校附近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4D.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 【思路点拨】 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声音的产生处减弱噪 声;居民区旁高架桥上安装隔声板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学校附近安装噪声监测器可以监测噪声的分贝,但不能减弱噪声;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可以在接收处减弱噪声。 【自主解答】 C 【解题技巧】 减弱噪声主要从三种途径入手,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根据每个选项的实际做法,分别加以分析判断。 变式训练:5.如图所示, “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目的是( C ) A.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传播 B.防止次声波对人耳的伤害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产生 考点四 超声与次声 【常考角度】 超声的应用 例 5 超声手术刀通过超声发射器,从不同方向向身体内的病变组织发射多束超声波,利用其能量准确“烧死”病变细胞。以下超声波的特点与该手术刀的治疗功能无关的是( ) A.方向性好 B.穿透力强 C.能量集中 D.遇物反射 【思路点拨】 超声手术刀就是应用超声波方向性好、穿透力强、能量集中的特点,所以超声波的特点与该手术刀的治疗功能无关的是遇物反射。 【自主解答】 D 【解题技巧】 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力强、破碎能力强等特点,在生产、医疗、科学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变式训练:6.海上发生风暴时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在空气和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比风暴移动的速度大。次声波接收处理设备就是利用这一特点提前感知,预报海上风暴,从而为渔业、航海等服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次声波不能传递信息 B.次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次声波在海水中比空气中传播慢 D.次声波的频率太高,人耳听不见 1第九章 浮 力目录:狙击知识点狙击考点狙击知识点知识点一 认识浮力 1.概念:液体或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的竖直向上的_托力_。 2.方向:_竖直向上__。 3.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4.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__压力差_。知识点二 阿基米德原理 1.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2.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_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__。(2)公式: F 浮=G 排=_ρ 液 gV 排__。(3)阿基米德原理对_气体_也同样适用。(4)阿基米德在物理方面的贡献主要有两项:其一是关于浮力问题;其二是关于_杠杆平衡问题__。知识点三 物体的浮与沉 1.物体的浮与沉的决定因素: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浮沉主要取决于它所受到的_浮力__和__重力_的大小。 2.浮沉条件2注意:密度计是测量液体密度的工具,根据漂浮原理,它在任何液体中处于漂浮状态时受到的浮力均相等,都等于密度计自身的重力,浸入液体内多的液体密度小,浸入液体内少的液体密度大。 狙击考点考点一 阿基米德原理【常考角度】 (1)阿基米德原理;(2)探究影响浮力的因素 例 1 某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操作,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1)物体受到的重力为 N。 (2)物体全部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 N。 (3)由________两图可得出结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4)由________两图可得出结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5)由 D、E 两图可得出结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的________有关。3【思路点拨】 (1)测力计可以直接测出物体的重力。(2)根 据 F 浮= G- F 求浮力大小。(3)研究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 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时,要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4)研究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的关系时,要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密度都相同。(5)根据 D、E 中的相同物理量和不同物理量和控制变量 法分析。 【自主解答】 (1)4 (2)1 (3)B、C (4)C、D (5)密度 变式训练:1.在探究“物体浮力的大小跟它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实验时,具体设计的实验操作步骤如图甲、乙、丙和丁所示。为方便操作和减小测量误差,最合理操作步骤应该是 ( D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C.乙、甲、丁、丙 D.丁、甲、乙、丙2.如图为小红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请你根据所学过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g 取 10 N/kg)(1)物块 M 的质量为 600__g。(2)物块 M 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__2_N。(3)综合③④或⑤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 浸没在同种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_。(4)比较③⑥或④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 浸没在不同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考点二 物体的浮与沉 【常考角度】 (1)浮沉条件的应用;(2)浮力的计算 命题角度❶ 浮沉条件的应用 例 2 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称作密度计,将其插入被测液体中,待静止后直接读取液面处的刻度值(图甲)。图乙和图丙的容器中是同一个自制的简易密度计,它是在木棒的一端缠绕一些铜丝做成的,将其放入盛有不同液体的两个烧杯中,它会竖直立在液体中,由图中现象可以判断( ) A.密度计在乙烧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B.密度计在丙烧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C.乙烧杯中液体的密度较大D.丙烧杯中液体的密度较大【思路点拨】 由图可知,密度计放在乙、丙烧杯的液体中都漂浮,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密度计受到的重力,从而可以判断受到浮力的大小关系,来判断 A、B 是否符合题意。由图可以得出密度计排开液体体积的大小关系,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来判断 C、D 是否符合题意。 【自主解答】 D 【解题技巧】 利用好密度计测液体密度时漂浮( F 浮= G)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命题角度❷ 浮力的计算 例 3 如图甲所示,一个底面积为 1× 10-3 m2 的金属圆筒重 2 N,开口向上漂浮在水面上,这时有的体积浸在水中。若向金属圆筒里倒入 1.25×10-4 m3 的 某种液体,水面恰好与金属圆筒口相平,如图乙所示,此时水对金属圆筒底部的压强为 Pa,该液体的密度为 kg/m3。( g 取 10 N/kg, ρ 水=1×103 kg/m3) 【思路点拨】 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浮力等于重力,根据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列出关系式,可以求出物体全部浸入液体中时受到的浮力;根据物体在乙中的状态和受到的浮力,求出底部受到的压力,根据压强公式可以求出底部受到的压强;根据浮力和物体的重力,可以求出液体的重力,根据密度公式可求出液体的密度。 5【自主解答】 3 000 0.8×103 注意:计算浮力的四种方法 变式训练:3.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两种不同的液体,将两个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两烧杯之中,小球静止时,两烧杯液面相平。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C)A.甲烧杯中液体的密度小于乙烧杯中液体的密度B.甲烧杯中小球受到的浮力大于乙烧杯中小球受到的浮力C.甲烧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大于乙烧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强D.甲、乙两烧杯底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4.棱长为 0.1 m 的正方体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时,有的体积露出水面,如图甲所示。将木块从水中取出,放入另一种液体中,并在木块上表面放一重为 2 N 的石块。静止时,木块上表面恰好与液面相平,如图乙所示。g 取 10 N/kg,已知水的密度 ρ 水=1.0×103 6kg/m3。求:(1)图甲中木块受的浮力大小; (2)图乙中液体的密度; (3)图乙中木块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 【答案】 解:(1)图甲中木块受到的浮力大小: F 浮= ρ 水 gV 排=1.0×103 kg/m3×10 N/kg×(0.1)3 m3× ( )=6 N。 (2)木块的重力: G 木= F 浮=6 N, 静止时有 ρ 液 gV 木= G 木+ G 石, 液体的密度: (3)木块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p=ρ 液 gh=0.8×103 kg/m3×10 N/kg×0.1 m=800 Pa。答:(1)图甲中木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6 N;(2)图乙中液体的密度为 0.8×103 kg/m3;(3)木块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为 800 Pa。2151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目录:狙击知识点狙击考点狙击知识点知识点一 质量 1.概念:物体所含_物质的多少 _。 2.性质: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与物体的 _状态 _、_形状、_所处的空间位置 _无关。 3.单位及其换算4.测量工具:托盘天平 _、_杆秤 _等。注意: 一头象的质量约 5 t;一只羊的质量约 50 kg;一名 中学生的质量约 50 kg;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约 6 g;一张邮票的质量约 50 mg。 知识点二 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 1.托盘天平的使用 (1)使用方法“五步法” A.放:将托盘天平放在__水平工作台上,将天平底座调至水平。 B.调: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__左端的“0”刻度线上 __; 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尖对准__分度标尺的中央 _刻度线。 C.称:被测物体放在_左盘 _,砝码放在_右盘_;用镊子向右盘增减砝码并移动___游码_直至横梁__恢复平衡_。D.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_砝码的质量__与_称量标尺上的示数值_之和。E.回:称量完毕把砝码放回砝码盒。(2)注意事项A.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__超过天平的测量范围__。B.加减砝码时,必须用_镊子_夹取。C.天平和砝码应保持__干燥、清洁_。2.量筒和量杯的使用(1)作用:测量_液体的体积_。(2)认:测量前要认清量筒和量杯的_量程和分度值__。2(3)读:读数时视线应与__凹液面的底部__或_凸液面的顶部在同一水平线上。知识点三 物质的密度 1.定义:把由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__质量_与其_体积的比叫作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_ρ_表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__特性__,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__不同__(选填“相同”或“不同”)。 2.公式: 。3.单位及换算:1 g/cm3=_ 1×10 3 _kg/m3。4.水的密度为__ 1.0×10 3 kg/m3 __,其物理意义是_ 1 m 3水的质量是 1.0×103 kg ___。知识点四 密度的应用 1.由 求出物质的密度可以_鉴别物质__,由变形式 m=_ρV _可估测庞大物体的质量,由变形式 V= 可以估测物体的体积。 2.测量液体密度的一般方法是用____天平___测出液体的质量,用_量筒_测出液体的体积,利用公式 求出密度。 3.密度大于水且不溶于水的较小固体的体积可以用排液法测量,即先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 V1,再把被测物体放入量筒中,记下此时水和物体的总体积 V2,则被测物体的体积 V=_ V 2-V 1 _。狙击考点考点一 质量及其测量 【常考角度】 (1)质量的基本属性;(2)质量的测量 命题角度❶ 质量的概念 例 1 一铁块的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情况是( ) A.将它熔化成铁水 B.将它轧成薄铁片 C.将它切掉一个角 D.将它从地球运到月球 【思路点拨】 物体质量的大小与外界条件无关,只取决于物体本身所含物质的多少。据此对四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解答此题。 【自主解答】 C 【解题技巧】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温度和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命题角度❷ 天平的使用 例 2 小明用调好的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时,在天平的右盘加了几个砝码后,指针还稍微偏左。再放入质量最小的砝码,指针又稍微偏右,接下来操作正确的是( ) A.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左调 B.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移 C.取出最小的砝码,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右调 3D.取出最小的砝码,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移 【思路点拨】 天平的平衡螺母只能在称量前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移动,在称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不能再移动平衡螺母。当天平的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时,右盘中再放砝码会下沉,取出砝码会上翘时,需要移动游码。向右移动游码相当于向右盘中增加砝码。 【自主解答】 D 【解题技巧】 使用天平称量过程中,不可以移动平衡螺母,要靠增减砝码和移动游码来实现横梁的平衡,更不能借用其他天平的砝码。 变式训练:1.小美对“物体的质量不随物态的变化而改变”产生质疑,请你利用冰或干冰(固态 CO2)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物体的质量与物态无关。 (1)你选用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是_______。 (2)简述你的实验方法:a.将冰块放入小烧杯,用天平测出冰块和小烧杯的总质量;b.将大烧杯中加入少量水,把盛冰的小烧杯放入水中,使冰熔化;c.再用天平测出小烧杯和冰熔化后水的总质量;d.比较两次质量的关系,如果质量相同,则证明物体的质量与物态无关 。2.在我市物理实验操作考试中,小红抽到的试题是“测量石块的质量” 。她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的_零刻度线 __处,若此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她应将平衡螺母向_右_调节,直到天平平衡。测量时,小红将石块放在天平左盘,右盘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的位置,天平平衡时砝码的使用情况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石块的质量为__ 74.4 _g。考点二 密度及其测量 【常考角度】 (1)密度的概念;(2)密度的测量 命题角度❶ 密度的概念 例 3 小明同学阅读了下表后,归纳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B.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C.固体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物质的密度大4D.相同质量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块的体积较小【思路点拨】 从表中可以得出信息,同种物质密度不一定相同;物质虽然不同,但密度可能相同;固体物质的密度不一定大于液体的密度;已知物体密度的大小和质量的大小,根据密度公式可比较体积的大小。 【自主解答】 D 【解题技巧】 解答图表类问题的关键是能从题目所给信息中对比找到有用的数据。 命题角度❷ 密度的测量 例 4 某中学环保小组在长江边取适量江水样品,分别进行了江水密度的测量。 (1)小薇把样品带回学校,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①将天平放在 台上,把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在分度盘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右”或“左”)调,直至天平平衡。 ②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 30 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江水样品,测出烧杯和江水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则烧杯中江水的质量为 g,将烧杯中的江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江水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江水的密度为 g/cm3。③小薇用这种方法测出的江水密度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2)小亮把样品带回家,用家里的一台电子秤(如图丙所示)和没喝完的半瓶纯净水,做了如下实验:①用电子秤测出半瓶纯净水的总质量为 m1,并用笔在瓶身水面位置标记为 A;②把瓶中的水全部用来浇花,然后吹干,用电子秤测出空瓶的质量为 m2;③把江水慢慢倒入空瓶中,直至液面与 相平,再用电子秤测出瓶的总质量为 m3;④则江水的密度表达式 ρ= (纯净水的密度用 ρ 水表示);⑤小亮测算江水的体积使用了下列 3 种物理方法中的 。A.控制变量法 B.等量替代法 C.类比法【思路点拨】 (1)①天平使用前的调节:放:把天平放到水平桌面上;移: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线处;调: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②将天平右盘中所有砝码的质量与游码所对应的示数相加即为待测物体的质量,而后根据密度的公式计算。③根据该过程中,烧杯中的水不能全部倒出,判断出测量体积的情况,进而分析测量密度是偏大还是偏小。(2)根据题意可知,此题是通过计算纯净水的体积而得出江水的体积,即用到了等量替代法,即将江水的体积代替为纯净水的体积。 【自主解答】 (1)①水平 右 ②39.6 1.1 ③偏大 5(2)③标记 A ④ ⑤B 【解题技巧】 测量物体的密度,必须利用公式 测出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体积,质量用天平测量,体积用量筒测量,对于一些物体体积无法直接测量时,我们可以采用等量替代法进行测量,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变式训练:3.石油是我市主要的矿产资源,石油化工对实施黄蓝国家战略发挥着重要作用。某化工企业以石油为原料,研发出一种密度比水小,强度大的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等制造业。为了测量这种复合材料的密度,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一小块形状不规则的复合材料样品、量筒、烧杯、溢水杯、弹簧测力计、细线、长钢针、适量水(所给器材数量充足)。请利用所给器材,设计测量小块复合材料样品密度的实验方案。( g 和水的密度 ρ 水为 已知量) (1)从上述器材中选出实验所需器材: 【答案】 一小块不规则的复合材料样品、量筒、烧杯、 溢水杯、弹簧测力计、细线、长钢针、适量水。 (2)实验步骤:【答案】 ①用细线把样品悬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记下样品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②溢水杯加满水,空烧杯放在溢水杯溢水口处,将样品放入溢水杯的水中,并用长钢针把样品按住,使其缓慢浸没在溢水杯的水中,溢出的水注入空烧杯中;③将烧杯里所接的水全部倒入空量筒中,记下水的体积 V。(3)样品密度的表达式:ρ= (用测量的物理量和已知量的符号表示)。(4)这类材料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制造的优点:密度小,可以减轻飞机和汽车的质量,以提高速度、节约能源等 。考点三 密度公式的应用 【常考角度】 (1)密度的图像;(2)密度的计算 命题角度❶ 密度的图像识别 例 5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 ρ 甲、 ρ 乙、 ρ 丙、 ρ 水分别代表甲、乙、丙三种物质和水的密度,据图可知( ) A.ρ 甲>ρ 乙>ρ 丙,且 ρ 丙>ρ 水B.ρ 甲>ρ 乙>ρ 丙,且 ρ 丙<ρ 水 C.ρ 丙>ρ 乙>ρ 甲,且 ρ 丙=ρ 水 D.ρ 乙>ρ 甲>ρ 丙,且 ρ 丙>ρ 水mpVFgmV6【思路点拨】 由图可知,三种物质体积相同时的质量关系,根据 ρ = 比较甲、乙、丙的密度关系;然后从图像中读出乙的一组质量和体积值求出其密度,然后与水的密度相比较确定答案。 【自主解答】 B 【解题技巧】 密度大小的比较可采用“相同体积比较质量”的方法,质量大的密度大;或采用“相同质量比较体积”的方法,体积小的密度大。 注意:密度的图像识别 (1)要特别注意横坐标和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即要看懂图像的物理意义:一般情况下,图像中横轴表示体积,单位是 cm3(m3),纵轴是质量,单位是 g(kg),整个图像表示了质量随体积的变化。 (2)要较好的运用控制变量法。在三个物理量中对某一个物理量进行大小比较,必须控制另外一个物理量相同,方可进行讨论。 (3)同种物质质量-体积的图像是一条过原点斜向上的直线,不同物质质量-体积的图像倾斜程度不同,倾斜程度越大,物质的密度越大。同种物质当体积 V 增大时,质量 m 一定增大,即 m 和 V 为正比关系。 变式训练:4.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 m 与体积 V 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D ) A.体积相等时,甲的质量大B.质量相等时,乙的体积大C.甲的密度比乙的大D.乙的密度为 1.25×103 kg/m3命题角度❷ 密度的计算 例 6 有一捆粗细均匀的铜线,其横截面积是 2.5 mm2,质量为 89 kg,已知铜的密度为8.9×103 kg/m3,则这捆铜线的长度为( ) A.4 m B.40 m C.400 m D.4 000 m 【思路点拨】 7【自主解答】 D 【解题技巧】 本题属于密度公式的应用,注意利用好体积公式 V= SL,单位换算(1 mm2=1×10 -6 m2)是易错点。 注意:密度知识的应用 变式训练:5.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得到的数据如表,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图像如图所示。则量杯的质量与液体的密度分别是( D )8A.20 g,0.8×103 kg/m3 B.60 g,0.8×103 kg/m3 C.60 g,1.0×103 kg/m3 D.20 g,1.0×103 kg/m3 6.小可为测量图中酸奶的密度,先借助天平测量了一些数据并记录在表中,则酸奶的密度为 1.15×103 __kg/m3,然后观察了盒上标注的净含量,计算出的酸奶的体积为___200___m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