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657849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2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上饶县中学 2018 届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时间:90 分钟 总分 10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48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面分别是商周疆域简图。该图表明当时A. 中央集权统治不断完善B. 早期华夏文化核心区形成C. 君主专制制度得以强化D. 西北少数民族封建化加快【答案】B【解析】从公元前 21 世纪以后,我国相继出现了夏、商、西周几个王朝,使黄河流域及附近地区不同部落经过交往、斗争,不断融合,形成华夏文化的核心区,故 B 正确;夏、商、周时期中央权力尚未达到高度集中,A、C 错误;商周时期

2、是我国的奴隶社会,西北少数民族不可能出现封建化,排除 D。2.“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出自论语尧曰 。下列西周分封的诸侯国中没有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 楚B. 宋C. 陈D. 晋【答案】D- 2 -【解析】材料的意思是分封灭亡之国,承继绝祀的世族,提拔隐逸的人才,天下百姓就会真心归服。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对古代帝王后代进行分封。楚是西周对颛顼后代熊绎分封形成的诸侯国,陈是是西周对舜的后代妫满进行分封形成的诸候国,宋是西周对殷商后代微子进行分封形成的诸候国,所以 ABC 都符合材料的意思。晋是西周对成王弟叔虞进行分封而形成的诸侯国,D 项不符合这一思想,故选 D。3.管子大匡载:“赋

3、禄以粟,案田而税,二岁而税一,上年什取三,中年什取二,下年什取一,岁饥不税。 ”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B. 赋与税都是以田为征收对象C. 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D. 改革赋税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赋禄以粟,案田而税,二岁而税一,上年什取三,中年什取二,下年什取一,岁饥不税。 ”材料反映按照田亩多少交税,不同的年景交税不同。其实质是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A 是商鞅变法的影响。B 是现象,D 与题意无关,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特点古代中国经济政策土地私有制4.据战国策记载,赵国地处中央,成为“杂民之所居” ,而宋国更加富庶,也是“邻民之

4、所处” 。战国时人口流动的主要意义在于A. 加速了部族血缘关系的瓦解 B. 使兼并战争的进程加速C. 有利于中央集权国家的崛起 D. 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答案】A【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加快,逐渐打破了以宗法血缘关系为主的部族制度,故 A 选项正确;兼并战争的进程主要与诸侯国的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加有关,故 B 选项错误;中央集权国家的崛起在秦朝开始,故 C 选项错误;人口流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但这不是战国时期人口流动的主要意义,故 D 选项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和重大事件,

5、战国时期,处于奴- 3 -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时期,分封制和宗法制逐渐瓦解,血缘部落的社会形态逐渐消失,其中人口流动的现象加速了这一变化的进程,据此即可正确判断。5. 史学家钱穆在国史新论中指出:“中国自秦以下,传统政治,论位则君最高,论职则百官分治,论权则各有所掌,各自斟酌。如汉代之选举,唐代以下之考试,皆有职司,其权不操于君。 ”在这里,作者认为自秦以下传统政治的特点是A. 皇帝地位高而大权独揽 B. 体现一定的分权原则C.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 君臣共治,皇权削弱【答案】B【解析】A 与材料“其权不操于君”的意思不符,排除 A;材料认为皇帝和百官各司其职,君主并非大权独揽,百官也

6、掌握一定的权力,这体现了一定的分权思想,故选 B;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是以秦朝实行郡县制度为标志,排除 C;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未出现君臣共治的特点,排除 D。6.田庄是汉代出现的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考古发现的陶风车、陶水井、短辕一牛挽犁画像石、曲柄锄石刻、水利灌溉模型等都出土于东汉豪强地主的墓中。这主要说明A. 豪强威胁到个体经济的发展B. 汉代土地兼并日益严重C. 当时厚葬风气逐渐盛行D. 田庄经济有一定的进步性【答案】D【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田庄是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并且在豪强地主的墓中发现了很多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这说明田庄经济有它的进步性,故 D 正确。豪强威胁到个体经济

7、的发展以及汉代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在题中均没有反映,故 A、B 错误;豪强地主的墓中随丧的大都是陶器、模型等,这不能反映厚葬之风,故 C 错误7.资治通鉴载唐僖宗乾符五年“诏以东都军储不足,贷商旅富人钱谷以供数月之费,仍赐空名殿中侍御史告身(委住状)五通(五份) ,监察御史告身十通有能出家则助国梢多者赐之” 。材料反映了唐代A. 商人的经济地位远比一般平民优越B. 商人在法律和政治上不再受到歧视- 4 -C. 政府开辟商人谋取官位的特殊渠道D. 政府意在推行打击富商大贾的政策【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政府为了解决“军储不足” ,向商人贷钱谷,以官职回报商人,材料没有涉及平民的经济地位,因此无

8、法比较,故 A 项错误;材料中政府的做法只是应急之举,并不意味着政府改变重农抑商的政策,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政府开辟商人以钱谷作为交换,谋取官位的特殊渠道,故 C 项正确;材料反映出政府在经济上倚重而非打击富商大贾的,故 D 项错误。8.我国南方原来在农历六月过小年,东汉时政府安排在冬季,唐代才逐渐固定在腊月二十四日。材料中南方小年曾在农历六月的原因最可能是A. 历代封建政府的不断强制B. 南方农作物大多是一年两熟C. 人们盼望美好生活的愿望D. 尽可能减少了对农时的影响【答案】B【解析】我们要明确小年这个节日是在农闲时候才有的,所以从年节的时间的变迁可以看出南方农历六月是农闲时节,也就是说

9、南方农作物大多是一年两熟,本题选择 B 选项。A 选项没有理解材料的含义;C 选项与时间改变无直接关系;D 选项说法没错,但不是最可能的因素。点睛:解答本题要明确节日产生的原因。中国的节日受到小农经济的影响都具有明显的农耕文明的特征。因此我们要从农业生产情况来分析春节的文化意义,由此得出其现实依据,这样本题就容易回答了。9.唐中宗任命品级较低的豆卢钦望为尚书省长官,故意不加“同三品”的头衔,观察他的反应。豆卢钦望果然徘徊在宰相集体议事的政事堂外而不敢进入。后来加了“平章军国重事”衔,豆卢钦望才真正参议政事。材料主要表明三省六部制A. 提高了唐朝中央的行政效率B. 降低了三省长官的行政级别C.

10、是行政权力高度集中的表现D. 使官僚机构形成完整的体系- 5 -【答案】D【解析】材料无法体现“提高了唐朝中央的行政效率” “行政权力高度集中” ,排除 A、C;B 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材料表明只有“同三品”的头衔三省官员才能参加宰相集体议事的政事堂参议政事,说明三省六部制使官僚机构形成完整的体系,故 D 正确。10.据古今图书集成记载:古代女子列入“闺节” 、 “闺烈”的烈女节妇,唐朝为 51 人,宋期为 267 人,明代为 36000 人。这种变化趋势表明A. 礼教束缚渐趋强大B. 君主专制逐渐强化C.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 夫权社会基本形成【答案】A【解析】据材料“烈女节妇,唐朝为 51

11、人,宋期为 267 人,明代为 36000 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以后,理学的影响巨大,礼教束缚渐趋强大,故出现以上现象,故 A 项正确;烈女节妇与君主专制逐渐强化没有直接关系,故 B 项错误;烈女节妇增加与中央集权无关,故 C 项错误;夫权社会早已形成,故 D 项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烈女节妇大量增加” ,学生再结合所学知识从理学的封建束缚的角度入手,即可逐一分析选项,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11.陈旭麓说“自从有了民主政治的理想之后,官僚政治就一直成为人们憎恶的抨击的对象。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从历史角度看,官僚政治的出现也有过它的必然性和合

12、理性。 ”下列历史现象符合以上观点的是A.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B. 九品中正制代替察举制C. 内阁制代替丞相制D. 土地私有制代替井田制【答案】A【解析】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官僚政治代替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维护国家统一,故 A 选项正确;九品中正制替代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 6 -官制度的变迁,故排除 B 选项;内阁制代替丞相制是中国古代官制的变化,排除 C 选项;土地私有制替代井田制是土地制度的变革,排除 D 选项。12.宋代用人,大率以文词进, “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天下转运司,文士也;知州,文士也。 ”据此可推知宋

13、代A. 政治源于立国传统B. 官员均是文臣出身C. 地方基本没有自主权D. 冗官源于文官制度【答案】A【解析】据材料“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天下转运司,文士也;知州,文士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立国之初确立了重文轻武的传统,故宋代用人以文人为主,这体现了宋代政治源于立国传统,故 A 项正确;“官员均是文臣出身”说法过于绝对,故 B 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地方基本没有自主权,故 C 项错误;冗官源于宋代过度分权以集权的制度,故 D 项错误。故选 A。13.中国古代的国家政权往往默许或公开承认宗族的司法权,宗族具有初级裁判权和一般惩罚权,族人不得不经宗族径自向官府投诉

14、。这说明了A. 宗族是司法审判的第一审级B. 宗族内部司法等级严密C. 宗族司法高于国家地方司法D. 宗族审判效率高于国家【答案】A【解析】据题干“宗族具有初级裁判权和一般惩罚权,族人不得不经宗族径自向官府投诉”可得出族人必须在经过宗族裁判后,再向官府投诉,由此可得出宗族是司法审判的第一审级,故 A 项正确;材料中主要强调的是宗族审判, “宗族内部司法等级严密”在材料中无体现,故 B 项排除;由材料“中国古代的国家政权往往默许或公开承认宗族的司法权”可得出宗族司法需在国家地方司法的领导下存在,故 C 项排除;材料中没有对宗族审判效率进行阐释,故 D 项排除。14.- 7 -记述 出处戊戌,克安

15、庆。壬寅,次湖口,败友谅于九江,克其城,友谅奔武昌 明太祖纪友谅兵复陷安庆,太祖(朱元璋)欲自将讨之,以问(刘)基。 (刘)基力赞,遂出师攻安庆。自旦及暮不下, (刘)基请迳趋江州,捣友谅巢穴。遂悉军西上。友谅出不意,帅妻子奔武昌,江州降刘基传明年,友谅遣兵复陷安庆。太祖自将伐之,复安庆,长驱至江州。友谅战败,夜挈妻子奔武昌。其将吴宏以饶降,王溥以建昌降,胡廷瑞以龙兴降陈友谅传上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明朝初期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事实是A. 陈友谅兵败投降B. 朱元璋讨伐陈友谅C. 刘基智取安庆城D. 朱元璋兵败安庆城【答案】B【解析】阅读材料信息可知,三则材料中都记载了由于陈友谅攻陷安

16、庆,朱元璋亲自讨伐陈友谅的史实,故 B 正确。材料中只是叙述了陈友谅兵败,并未说他投降,故 A 项错误;刘基极力赞成朱元璋攻安庆,而不是他智取安庆,故 C 项错误;朱元璋攻取了安庆,而不是兵败安庆,故D 项错误。点睛:文字材料型选择题的解答,读懂材料是关键。需要考生提取材料的关键词或主旨信息,例如本题的材料就是很长,如果材料很长就不一定要读完,可以用划分层次、简化材料的办法提取主旨信息。15.易白沙“早岁读梨洲、船山、亭林遗书,于是有革命之志” ,民国初年著帝国春秋 ,揭露历代帝王荒淫腐朽、残暴害民的罪恶。孙中山为这部书题写书名,章太炎称誉此书“神采有异”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明清之际反专

17、制思想成为革命党的理论旗帜B. “梨洲、船山、亭林”等人具有近代民权意识- 8 -C. 推翻君主专制在 19 世纪末己成为大众共识D. 明清之际思想成为近代社会进步思想的先声【答案】D【解析】【详解】革命党的理论旗帜是三民主义,而非明清之际反专制思想,故 A 项错误;“梨洲、船山、亭林”等人思想突出满汉民族矛盾,具有民族意识,而非近代民权意识,故 B 项错误;材料只介绍孙中山、章太炎要求推翻君主专制,不能代表大众共识,故 C 项错误;材料以孙中山、章太炎为例,体现出明清之际反专制思想成为革命党的影响,由此可见它是近代社会进步思想的先声,故 D 项正确。16.明清时期,流入中国的日本白银约 2

18、亿两,流入的美洲白银约 4 亿两,其中经由马尼拉流入的及经由欧洲和美国流入的各约 2 亿两。当时大量白银的流动A. 造成了中国小农经济的破产B. 促成了亚洲的资本原始积累C. 冲击着中国政府的对外政策D. 有力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扩展【答案】D【解析】白银在世界各地的流动,使得各地的经贸联系更加紧密,有力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扩展。故答案为 D 项。中国小农经济的破产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 A 项;B 项不符合史实,排除;中国政府依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没有改变,排除 D 项。17.雍正七年广东继浙江、福建等省先后设观风整俗使,其职责为“化导训饬,令风俗人心,渐归醇厚” 。雍正八年,广东观风整俗使焦祈年“恶

19、其教乱民,引福建例,凡有天主教堂,严示驱逐,其屋拆毁” 。据此可知观风整俗使的设立是A. 辅助海禁强化管理的结果B. 防范农民运动的产物C. 整顿吏治端正世风的表现D. 西学东渐中外冲突的产物【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化导训饬,令风俗人心,渐归醇厚” “凡有天主教堂,严示驱逐,其屋- 9 -拆毁”可知,观风整俗使主要负责对外来文化引发的矛盾进行处理,故 D 项正确;材料没有具体说明海禁的事例, “辅助海禁”的说法牵强附会,故 A 项错误;材料的目的是整顿吏治,并不是防范农民运动,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最主要的是整顿民风,不是吏治,故 C 项错误。18.五代时期,后汉将领史弘肇曾公然宣

20、称:“安朝廷,定祸乱,直须长枪大剑。至如毛锥子,焉足用哉!”此类主张在当时很有市场。北宋建立后,为扭转这种状况A. 实行分割事权的制度设计B. 改变外重内轻的政治局面C. 确立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D. “和平收买”功臣大将兵权【答案】C【解析】北宋政府实行分割事权的制度设计,主要针对和防范的是相权而并不是材料中所提及的武将擅权现象,故 A 项错误;材料中涉及的是武将擅权而非外重内轻的政治局面,故 B 项错误;针对材料中那种武将擅权和拥兵自重的现象,北宋政府采取了“重文轻武”和“文人治国”的基本国策,故 C 项正确;“和平收买功臣大将兵权”这里讲的杯酒释兵权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并未从根本上触及武

21、将擅权的现象,故 D 项错误。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对“安朝廷,定祸乱,直须长枪大剑。至如毛锥子,焉足用哉”的分析理解,结合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背景即可得出答案。19.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南宋宁宗时,已快亡国,皇帝时时下手条,当时称为“御札” ,这激起群臣愤慨,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 ”这从本质上说明A. 群臣对即将亡国的不满B. 南宋末期君主专制加强C. 宋代相权仍有传统地位D. 群臣对宁宗专制的不满【答案】C【解析】据材料“皇帝时时下手条激起群臣愤慨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皇帝不经过中书而直接下诏令,被视为乱政,这说明中书的地位仍然受到重视,宋代

22、中书是宰相,故 C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群臣对皇帝不经过中书而直接下诏令的不满,不是对- 10 -即将亡国的不满,故 A 项错误;材料主旨也不是反映君主专制加强,故 B 项错误;群臣对宁宗专制的不满,属于现象,不是本质,故 D 项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 ,学生应该正确理解中书指宰相,这说明相权地位仍然受重视,据此即可正确判断,注意区分现象与本质的问题。20.清代,南方各地佃农对地主土地拥有永佃权,即佃户对土地具有长期佃作的权利,甚至部分佃户可以转让其永佃权。永佃权A. 强化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B. 损害了地主所有权的利益C. 增强了佃农经济

23、的独立性D. 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答案】C【解析】据材料“佃农对地主土地拥有永佃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永佃权保证了佃农的土地使用权,增强了佃农经济的独立性,故 C 项正确;永佃权弱化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故 A 项错误;永佃权属于土地使用权,没有损害地主所有权的利益,故 B 项错误;佃农和地主不是资本主义雇佣关系,不能促进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故 D 项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永佃权”的含义和特点、作用,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角度理解,据此即可得出“佃农经济的独立性增加”的结论,从而正确判断。21.清廷从政治标准出发,多次颁布法令,对民间戏曲进行

24、干预,禁唱词曲;同时,清政府尤其是乾隆后期又召集民间不同的戏班进宫演唱,供他享乐。清廷的上述做法A. 使京剧艺术带有强烈的阶级性B. 使京剧在当时具有雅俗共赏性C. 客观上为京剧产生提供了空间D. 改变了戏曲的教化和娱乐功能【答案】C【解析】据所学可知乾隆后期,京剧并未形成,且京剧艺术并不具有强烈的阶级性,故 A 项排除;使京剧在当时具有雅俗共赏性,材料中无法体现出来,故 B 项排除;据材料“清廷从政治标准- 11 -出发,多次颁布法令,对民间戏曲进行干预,禁唱词曲;同时,清政府尤其是乾隆后期又召集民间不同的戏班进宫演唱”可得出清廷的上述做法客观上为京剧的产生提供了空间,故 C项正确;改变了戏

25、曲的教化和娱乐功能,与材料内容不一致,故 D 项排除。22.如图所示各图所反映的历史,哪些是专制决策的结果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票号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不是专制政策的结果,排除;申新纺织公司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是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和洋务运动诱导下产生,不是专制政策产物,排除;长城和大运河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决策的产物,正确,选择 A 项正确。23.在中国古代,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有时,为了技术的世代传习,官府还要干涉某些手工业者家属的婚姻,使民间技术的传习成为顽固的传统。唐代元稹织女词:“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 。直到今天,各地

26、还有所谓:“祖传秘方”的存在。这种传习A. 是手工业者为了防止技术竞争采取的自卫措施B. 由于我国古代手工业没有市场导致的特殊现象C. 保护了手工业工艺水平及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D. 使官营手工业因此聚集众多高水平手工业工匠【答案】A【解析】“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 ,邻居有两个头发花白的女子,因织布挑纹手艺出众为娘家羁留贻误青春,不能嫁出去。反映了古代手工业者为了提高竞争力, 维护自己的地位,技术世代传习。故 A 正确;B 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技术世代传习,密不外传,不利于手工- 12 -业工艺水平及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C 错误;D 选项不符合“使民间技术的传习成为顽固的传统” “东

27、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 ,排除 D。24.1883 年康有为写了一篇戒缠足会檄:“试观欧美之人,体直气壮,为其母不裹足,传种易强也。今当举国征兵之世,与万国竞而留此弱种,尤可忧危哉!”据此可以看出康有为:A. 积极上张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B. 从遗传学的角度科学地分析了缠足的危害C. 主张按照西方资本主义模式改变中国社会制度D. 己经有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危机意识【答案】D【解析】材料“其母不裹足,传种易强也。今当举国征兵之世,与万国竞而留此弱种,尤可忧危哉” ,可见康有为有意无意借进化论宣扬维新变法的道理,故选 D;材料和提高妇女地位无关,排除 A;材料体现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

28、无关科学,排除 B;材料没有提到学习西方社会制度的信息,排除 C。25.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 “新约规定,天旋地转” , “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 , “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 。信中的“新约”A. 开放东南沿海五处通商口岸B. 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进程C. 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D. 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是指割让台湾给日本;“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是指赔偿日本军费并准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故可知“新约”是指马关条约 ,体现资本主侵略由商品输出

29、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C 项正确。A项属于南京条约的内容,与材料不符,排除。B 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排除。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辛丑条约 ,排除 D。点睛:正确理解材料中“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 “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 ,运用所学知识可知是与马关条约有关,逐一分析选项即可。- 13 -26.1870 年代和 1880 年代初创办的安徽池州煤矿、山东峄县煤矿和江苏徐州利国驿煤铁矿等企业,都是由私人资本集股设立的,却都拉上“官督商办”的关系。这种做法的目的是A. 期望为企业提供政治保护B. 缓和官府面临的资金困难C. 希望企业由商办转为官办D. 摆

30、脱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由私人资本集股设立的企业,却都拉上“官督商办”的关系,是期望政府能够为企业提供政治保护。故答案为 A 项。材料所述与缓和官府资金困难没有关系,排除 B 项;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 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点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地主阶级掌权的国家政权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采取措施来获得封建政府的保护,以此减少发展过程中的阻力。27.洋务运动时期,船务大臣黎兆棠说:“方今时势为古今一大变局,泰西创设机器以来,互相效法,以为非此不能自立。而机器之用,具

31、有至理,必须考究于平日,若临时猝办,即无及矣。故当今急务,以开学馆、培人才为最。 ”材料说明A. 部分官员开始探索政治体制上的变革B. 近代教育的内容应该是传统儒家思想C. 实行机器大生产成为多数国人的共识D. 开办新式教育是应对时变的长远之计【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故当今急务,以开学馆,培人才为最。 ”可知船务大臣黎兆棠认为开办新式教育是应对时变的长远之计,故 A 项正确。近代教育的内容应该是西方科技,故 B 项错误。实行机器大生产成为多数国人的共识,过于绝对,故 C 项排除。洋务运动没有政治体制上的变革,故 D 项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

32、济结构的变动洋务运动- 14 -28.1897 年 10 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 ,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这表明A. 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B. 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C. 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D. 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答案】B【解析】材料没涉及国内报刊的有无,不选 A。材料没有体现清政府的态度,不选 C。D 中“仅仅限于”表达错误。从材料看, 国闻报的稿件来源有国外的,也有国内的,说明维新派项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故选 B。29.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政府预备从

33、各省调兵共 25 万增援东南沿海,其执行情况举例如下表命调时间 调出省 兵数 调往方向1841 年 1 月 5 日 贵州 1000 广东1842 年 3 月 24 日 甘肃 1000 浙江1842 年 6 月 1 日 山西 1000 江苏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A. 清朝军事动员体制落后B. 清朝全民动员抗击英军C. 清朝政治腐朽军备废弛D. 清军装备落后训练不足【答案】A【解析】表格表明,从 1840 年 6 月鸦片战争爆发,到清政府从各省调兵增援东南沿海、各省执行,存在着时间长、兵力人员不足、距离偏远等体制僵化落后等问题,故选 A 项。清政府害怕人民群众力量的壮大,不可能采取全民动员抗敌的方

34、式,故排除 B 项;C、D 两项所述与材料信- 15 -息无关,均排除。30.英国经济学家麦迪森在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一书中说:“1820 年中国 GDP 为199.212 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 28.7%。1870 年中国为 187.175 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16.6%。估计这两个年头中国人均 GDP 都是 523 美元。 ”这说明,当时中国A. 民族经济开始衰落B. 传统经济受到冲击C. 经济受到战争影响D. 海外移民现象严重【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这一时期中国的 GDP 及其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都有所下降,而人均 GDP却没有变化,这表明近代以来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使中国经济受到

35、极大破坏,故 C 项正确。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诞生于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故 A 项表述明显错误;传统经济受到冲击,有利于自然经济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 B 项错误;海外移民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是太大,故 D 项错误。点睛:在做此类的试题时一定要对被选项要“三思”:一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排除不符合材料反映的史实的选项;二思考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三思考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排除与题干无关紧要的。31. 蒋廷黻说:道光年间的中国人,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所以他们争所不当争,放弃所不应当放弃。其中“争所不当争”是指A. 五口通商 B. 协定关税C

36、. 治外法权 D. 公使驻京【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历史事实和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道光年间世界联系日益紧密,任何国家和地区的自我封闭、拒绝融入世界都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不当之举,各国之间必须加强政治、经济的交流和交往。 “五口通商”和“公使驻京”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做法,我们不应对这些问题过多的纠缠;但“公使驻京”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位的皇帝是咸丰。而 B 和 C 项是涉及维护国家的主权问题,这是我们必须争取而不应该随意放弃的权力。- 16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 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名师点睛】两次鸦片战争期间外国

37、侵略特点:1、侵略国家:英法美俄为主,英国是先锋和主力; 2、侵略目的:打开中国市场,获得侵略特权(俄国还有扩大领土目的) ; 3、经济手段:商品输出为主,还有掠夺原料、走私鸦片、贩卖华工、早期资本输出等。32. 1907 年荷兰议会通过归化法 ,规定自 1908 年起,所有出生于爪哇的华侨,不问其现居该地或已返回中国,均为荷兰国民。针对荷兰的归化法清政府于 1909 年颁布了大清国籍条例 ,规定:凡父、母为中国人者均属中国国籍。这一举措表明( )A. 传统宗法观念成为立法的重要依据B. 清政府的近代法制观念逐步增强C. 中国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逐渐形成D. 清政府注重维护天朝上国的尊严【答案】

38、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政府的法制观念,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A 项中的“宗法观念”材料中没有体现;由“针对荷兰的归化法清政府于 1909 年颁布了大清国籍条例 ,规定:凡父、母为中国人者均属中国国籍。 ”可以分析出清政府的近代法制观念逐步增强,故本题答案选 B 项。国家观念主要确立的是主权概念,既赋予国家以人格化的权力。近代民族观念是中国人都是中华民族的一成员。这些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 项“天朝上国”与材料无关。33.太平天国控制南京之时,居民抱怨太平天国对经济生活的改变,建立圣库制度,管理市场,将人们按照性别和职业分离,以及强化严格管束人们行为的法令。人们通过逃离、为朝

39、廷做奸细,或叛投清朝等方式消极反抗太平天国。这说明太平天国A. 对民众的管理过于严苛B. 未能关注农民阶级的利益C. 失败是历史的必然结果D. 缺乏科学的政权建设纲领【答案】D【解析】- 17 -【详解】材料中说明天平天国运动时期实行政策不得人心导致民众纷纷外逃,可见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实行的政策缺乏科学的依据,故 D 项正确;“对民众的管理过于严苛”只是材料体现出部分信息,故 A 项错误;材料说明天平天国纲领的落后性, 天朝田亩制度的主张涉及关注农民的利益,故 B 项错误;材料并不是分析天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故 C 项错误。34.1921 年,孙中山拟撰写外交政策 ,目的是“求恢复我国家以前之一

40、切丧失土地和主权,恢复人民自由平等” 。孙中山的这一主张A. 标志着新三民主义的提出B. 有利于国共合作的形成C. 拉开了国民革命的序幕D. 推动了工农运动的高涨【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说明孙中山对于外国列强征服我国土地做法非常痛恨,可见孙中山开始反对帝国主义,这一思想在新三民主义中得到体现,可见这一主张有利于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形成,故 B 项正确;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标志是 1924 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故 A 项错误;拉开了国民革命的序幕的是国民党一大召开,故 C 项错误;推动了工农运动的高涨是北伐战争,故 D 项错误。【点睛】新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

41、纲领在革命目标上基本相同,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中国共产党除民主革命纲领(最低纲领)外,还有最高纲领,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而新三民主义则没有这些内容。35.1949 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 。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A. 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B. 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C. 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D. 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答案】B【解析】- 18 -渡江战役时期,新中国尚未成立,还不是社会主义阵营的成员

42、,故 A 项错误;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捍卫了中国领海、领土、领空等主权,否定了列强在华特权,故 B 项正确;这一行动只是使列强退出长江流域,西方国家还可以通过东南沿海等地援助国民党,故 C 项错误;“另起炉灶”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外交政策,故 D 项错误。【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渡江作战点睛:本题不仅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同时考查学生对选项的分析甄别能力。如果学生基础知识牢固,可以通过排除法答对。本题易错选 C、D 两项,这也是出题者为学生设置的陷阱,C 项需要从西方列强活动的区域来分析;D 项与材料内容有很高的相似度,但通过时间可以把其排除。36.民国十六年一月出版

43、的中国农民问题记载:“凡我军所到,农民必担茶担水,以相慰劳,跋涉险阻,以为向导。常有手持木棍,截击敌兵,夺其枪械,以为我军效力。 ”材料中所提及的“军”和事件指的是A. 工农红军和土地革命B. 湖北新军和国民革命C. 国民革命军和北伐D. 八路军和抗日战争【答案】C【解析】1911+16=1927,民国十六年即 1927 年,材料反映的是国民革命军在北伐期间深受农民欢迎的情形,故 C 正确;A、B、D 时间不符合题意。【名师点睛】民国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方法:1911+民国年=公元纪年。37.帝国主义与中国海关资料丛编载,1937 年 8 月 26 日,海关总税务司 F.W.Maze 致国府行政

44、院长孔祥熙电:“应付日(本)庚(子赔)款及着后结款,为保持海关完整、维护税收计。仍应暂予照付,以全债信而免纠纷。 ”27 日孔祥熙回电, “有电悉,月款可照议暂付。”由此可见A. 国民政府力避涉日外交纷争B. 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C. 列强积极在中日间和平斡旋D. 国民党军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19 -【答案】A【解析】根据“1937 年 8 月 26 日”可知,抗日战争已经爆发,根据“仍应暂予照付,以全债信而免纠纷” “有电悉,月款可照议暂付。 ”表明国民政府仍旧付给日本庚子赔款,可见国民政府力避涉日外交纷争,A 正确;1937 年 8 月,中国全民族抗战已经开始,蒋介石已经开始抗战,B

45、错误;1937 年 8 月,中国全民族抗战已经开始,和平局面已经不存在了,排除 C;1938 年10 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军消极抗日,D 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信息是“1937 年 8 月 26 日” “仍应暂予照付,以全债信而免纠纷”“有电悉,月款可照议暂付。 ”结合抗日战争的知识分析解答。38.有学者对梭伦改革的某项措施作了如下评价:“(它)使正在萎缩中的公民集体日益壮大,为雅典民主政体的发展提供了最主要的政治保证。 ”该项措施应为A. 颁布解负令B. 发展工商业C. 建立公民陪审法庭D. 实行财产等级制【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

46、稳定了公民群体,与材料“使正在萎缩中的公民集体日益壮大”相符,A 项正确。发展工商业属于经济措施,与材料所提及的政治保证没有关联,B 项错误;津贴制度实行于伯利克里统治时期,C 项错误;财产等级制度打破了贵族对政治权利的垄断,与材料涉及巩固公民群体没有关系,D 项错误。39.古希腊早期,法庭审判时不允许代理辩护,而判定罪罚的陪审团是由普通民众组成的。他们往往受双方在法庭上演说的影响,结果常是善辩的当事人获益,口拙的人吃亏由此产生了教人辩论、授人辞章的“智者” 。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A. 法治的建立经历了漫长过程B. 人文思想产生与民主政治有关C. 城邦经济政治获得高度繁荣D. 民主沦为个人争权夺

47、利的工具【答案】B【解析】- 20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辩论、演说在雅典民主政治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出现了专门教人辩论、言说的“智者” ,智者学派的代表思想家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肯定人的价值,否定神,是古代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说明人文思想产生与民主政治有关,故 B 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智者”出现的背景,A 不复合材料的主旨,排除;C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智者”出现的背景,无法体现“争权夺利” ,排除 D。40.柏拉图认为,财产最大的好处,是有了钱财不至于存心作假或不得已而骗人了,从而不用担心鬼神的惩罚。这着重反映了他( )A. 强调人的价值 B. 支持神灵崇拜C. 注

48、重物质需求 D. 宗教观念浓厚【答案】A【解析】据材料“有了钱财不至于存心作假或不得已而骗人了,从而不用担心鬼神的惩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柏拉图强调人的作用和价值,而不是神的意志,故 A 项正确;材料说明柏拉图否定神灵崇拜,故 B 项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反映注重物质需求,而是人与神的关系,故 C 项错误;材料也不能体现宗教观念浓厚,故 D 项错误。故选 A。41.尚书多方曰:“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刑殄有夏。 ”伯利克里说:“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材料中两个“民主”的意思A. 主体相同,内涵一致B. 主体不同,

49、内涵相反C. 主体相同,内涵相反D. 主体不同,内涵一致【答案】B【解析】尚书多方中的“民主”是“民之主”的意思,主体是最高统治者,由他来做人民的主人,行使国家的权力;伯利克里眼中的“民主”是指“人民主权” ,即主权在民,其主体是雅典的公民,公民来行使城邦的权力;综上所述,两者主体不同,内涵相反,正确答案为B。42.恩格斯指出:“原来,在资产阶级借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许多东西是工人阶级可能利用来对这些机构本身作斗争的。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 21 -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 ”其中“这些机构”是A. 内阁B. 联邦议会C. 帝国议会D. 巴黎公社委员会【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材料可知:“这些机构”是指资本主义民主政治机构组成部分之一,并且可以被无产阶级用来进行合法的政党选举活动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显然, “这些机构”既是资本主义政治机构组成部分之一,又要体现工人阶级的普选的民主性,故 C 项德国的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普选民主产生,符合题意。(A 项内阁不是普选产生;D 项巴黎公社委员会是普选产生的,但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