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代文阅读,题型分类,选择题:科技说明文,4题,共16分简答题:社科文或文学作品(小说、散文),共25分,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4.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8.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9.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内容要点,(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文中”: 一是指对文章全局的“整体把握”; 二是指具体的词语的上下文,即通常说的“语境”。 “重要词语”,是就这个词语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理解,1、 理
2、解文中重要词语,我国宋代哲学家朱熹对阅读过程说过一段精辟的话:“未见道理时,恰如数重物色,包裹在里许,无缘可以便见得,须是今日去了一重,又见得一重;明日又去了一重。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方见健。使粗心大意不得。”我国现代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也说:“读一本书要越读越薄。”,1“恰如数重物色”中的“物色”的意思是( ),A.形貌 B寻求 C.物品 D.风物、景色,C.物品,(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含意”是(话语中)含有的意思,多指隐含的深层意思或言外之意。对“重要句子”的理解,重点有两种: 一种是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一种是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 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来说,主要指后者。
3、,理解重要语句应注意的问题:,1、结合语境,看是否有与文句对应的解说句 2、分析句子结构,留心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 3、从句中重要词语入手, 把其中的重要词语的含义搞清楚了,就可以推知整句的意思。 4、注意修辞手法,要通过分析修辞方法及其效果进而理解句子的原本意思。 5、对于含意深刻的句子,既要理解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又要理解句外意义(言外之意).,课本P33页,第9题荷塘月色 1、对“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是别有风味的”理解不够准确的是?,A,【解题思路】 首先确认指定内容在文本中的位置, 答题时就应注意从思想内容和结构上两个方面入手。,文中内容有什么作用答题程式 (赏析文中重要语句
4、或如何理解重要语句在文中的作用。),1、从“思想内容上”入手: (1)联系本句的含义。 (2)联系(揭示)本文的中心(论点)与作者的态度、感情。 (3)注意是否运用了某种修辞或者表现手法,如果运用,一定要注意其表达效果。,2、从“结构上”入手:【备选术语】结构上的作用如: 开头段: 开篇点题,揭示主题; 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设置悬念; 总领下文;开门见山。 中间段: 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 结尾段: 照应开头。使文章浑然一体 总结全文,归结主旨; 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 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新风气的代兴也常有一个相反相成的现象。它一方面强调自
5、己是崭新的东西,和不相容的原有传统立异;而另一方面要表示自己大有来头,非同小可,向古代另找一个传统作为渊源所自(现象)。(举例)例如明、清的批注家要把水浒、儒林外史等白话小说和史记、汉书挂钩搭线,西方十七八世纪批评家也要把新兴的长篇散文小说遥承古希腊、罗马的史诗。这类暴发户造谱牒或者野孩子认父亲的事例,在文学史上常有;它会影响创作,使作品从自然的天真转而为自觉的有教养、有师承,所以未可忽视。(影响) 文中“暴发户造谱牒”、“野孩子认父亲”作喻,来说明当时 的现象。,新风气向古代另找一个传统作为渊源所自。,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筛选”是按照考题要求从文中寻找符合要求的信息,把符合要求的字、
6、词、句等语言选出来。 “整合”是把筛选出来的有用的材料按题干要求整理组合,用准确的语言描述或概述。 考查的内容主要有: 一是能够对照试题中的语言材料辨别选项信息的正误; 一是能从文章语言材料中筛选出答题的有关词语,再进行简要的表述,(1)筛选并整合信息应注意的问题: 1找到信息区间,确定筛选范围。2在区间内,区分信息(有无、主次、轻重)3. 分析信息,分清异同。把选项的内容与筛选的文字反复比较,弄清选项和材料间的异同,分析是否有偷换概念、张冠李戴、以偏概全、无中生有、因果颠倒等表现。4. 要有选择,用自己的话表达,不可照抄原句,有多个要点时,各条的句式、长短要一致。(简答题中,例3、人生旅途崎
7、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从文中看,乡土都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
8、的烙印”?(不超过28个字)(4分),父母亲族的爱 家乡的山水草木 悲欢离合的家史 邻里的乡情,课本P37页,第7题 1、对下面这短话议论的中心话题,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课堂练习: P10页阅读理解练习题,4、分析文章结构,把握主要的表达方法 结构:是指对材料的组织和安排的方法,它是思路外在形式的表现。 思路与结构的关系: 文章的结构安排是由思路决定的。 文章的结构体现了文章的思路, 文章的思路是由文章的结构体现出来的。 如能正确分析文章的结构,也就准确把握了文章的思路,表达方法:人们在用语言、艺术、音乐、行动等把思想感情表示出来时所采取的语言方法和形式。记叙(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9、。 表现手法:人们运用语言艺术,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用的具体方法。象征、衬托、想象、联想、寓情于景、烘托 修辞手法:通过修饰、调整语句等手段,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式或方法。比喻、象征、反讽、比拟、夸张、反复、对偶,整篇文章而言,某段话而言,某个句子而言,表达方法(表达方式): 记叙(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说明方式: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打比方、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引资料、画图表等,议论: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分为立论
10、和驳论。 立论方法: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对比论证法、等,(1) 叙述: 顺序、插叙、补叙、倒叙,插叙(后记) 对主要情节起到补充交代 可以调节叙事的进展节奏,使情节的发展更加完整,更加合理。 倒叙(先讲结局,再展开叙述): 将结局突出醒目地呈现给读者,使其得到有效的强调,,(2) 抒 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 间接抒情:寓情于景,物事含蓄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3) 议论(律师),1论点:作者的观点和看法; 2论据:论述论点的依据; 3论证:论据论述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立论方法: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对比论证法、归纳法等,是作者对
11、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分为立论和驳论。,观点的作用: 文章开头:统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 文章结尾: 提高对所叙事物的认识,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画龙点睛. 与文章开头相照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文章中间:承上启下,使事与事之间紧密地连接起来,使文章结构显得严谨。,(4) 描 写,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 肖像描写:以形传神 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特点 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的性格特点 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人物描写: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5.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渲染气氛
12、; 3)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6.社会环境描写: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例、下面这段文字有九个句子,对段内层次有四种不同的理解,选出正确的一种( ),今天的改革要求我们这一代人为民族振兴付出代价。这个代价就是艰苦奋斗,要打算过一段苦日子。经济学上讲投入产出。我们今天吃点苦,就是为子孙后代投入。 有人看改革只顾眼前利益,这是很浅薄的。在世界历史上,任何一个转折时期都是充满动荡和艰苦的。现代人看欧洲的文艺复兴以为是太平盛世,其实那时的人很苦,是在艰苦中开创新纪元的。未来的人看我们今天的改革,也会跟当
13、代人不同。只有历史地看我们所处的大变革时代,才能树立民族的责任感和历史的责任感。 A、| B、| C、| D、|,B,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归纳”、“概括”就是概括文章(段落)大意。要求归纳的可以是某一段落或某几个段落的内容要点,也可以是对整篇材料中心的概括。 整篇文章的注重内容 每一段落的中心内容,例3、 春天是可爱的吗?特别是在这里,短促的犹如蜉蝣的生命,只一闪,就是烈日炎炎的夏天。春天是值得留恋的吗?特别是在这里,常常有漫天的风沙,吹干你生命的汁液。但我还是喜爱它,像喜爱我最倾心的恋人;我还是执拗地追寻它,像追寻早已消逝了的我的童年。因为再短促的春天,也还是春天,可以看得见积雪
14、里萌生的小草,枯枝上吐出的嫩蕾。可以看见绿色,这生命最基本的色素;可以看见鲜红,这滚烫的血液的火焰。而没有了色彩,也就没有了旋律,没有了诗歌,没有了舞蹈,没有了运动,没有了一切!春天赋予世界以色彩。再寒冷的春天,也还是春天。只要挺得过那风沙,人们总会脱去厚厚的外装,活动一下僵硬的躯体,唤醒沉睡在灵魂里的种种追求。春天赋予人类以希望。,作者感受到的家乡的春天是短促的,寒冷的,风沙漫天的,充满生机的,充满色彩的,给人带来希望的。,作者感受到的家乡的春天是什么样的?请简要概括,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即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也即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用简洁的语言揭示出作者对所
15、写之人之事的看法及感情色彩的褒贬。诗歌的思想感情(略讲),7.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鉴赏评价是读者在阅读完作品以后产生的感想、评论、审美意识、价值或意义判断等。,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散文、小说)作品形象,指作品的人物形象、景物和场面、诗歌的意象等。鉴赏形象:考虑文章塑造了怎样的形象。形象是怎样塑造出来的,这个形象在文章中占据着怎样的地位,有什么意义等。设题角度: 形象的特点。文章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有何特点和典型性 形象的塑造。作品的形象使用什么样的手法塑造的。 形象的地位和意义。形象具有什么样的典型意义或社会意义,课堂练习:P40页,第13题 小说中的朱庆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鉴
16、赏文学作品的语言文体不同,语言特点也不相同。 诗歌语言:凝练、含蓄、整饬,富有韵律感和节奏 小说语言:散句形式,可以口语化,在节奏和韵律上显然不具有诗歌的特点。 散文语言:精练准确、朴素自然、清新明快、亲切感人。 文学作品对语言的要求是形象、含蓄、生动、感人,,请你简要赏析上文的语言特点,厚厚一本日历是整整一年的日子。每扯下一页,它新的一页光亮而开阔的一天便笑嘻嘻地等着我去填满。我喜欢日历每一页后面的“明天”的未知,喜欢它隐含着一种希望。“明天”乃是人生中最富魅力的字眼儿。生命的定义就是拥有明天。它不像“未来”那么过于遥远与空洞。它就守候在门外。走出了今天便进入了全新的明天。明天会是怎样呢?当
17、然,多半还要看你自己的。你快乐它就是快乐的一天,你无聊它就是无聊的一天,你匆忙它就是匆忙的一天;如果你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是不是?,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2、修辞方法:比喻、双关、借代、反复、排比、反问、设问、拟人、夸张、对偶、疑问、互文等 3、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悬念、反衬、比兴、托物言志、动静相衬、虚实结合、景情理合一、借景抒情等。 4、语言技巧
18、:语言是否简练、准确、生动、得体。进而总结出语言运用技巧、语言风格。 5、结构:承上启下、起承转合、悬念、照应、铺垫、衔接、伏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等。,表达技巧: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 在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表达技巧包括一下几方面:,(1)修辞手法 (1)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点明所用修辞手法。 (2)明确答题方向。 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语句内容分析每一种修辞手法的具体作用 一般说来: 描绘类: 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 结构类: 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 表达类: 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比 喻 用跟甲事物
19、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答题格式: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性,把对象,拟 人 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的使物具有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上学歌太阳天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答题格式:使对象具有情感,抒发作者感情。,夸 张 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感情更强烈,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20、放大观点感情,强调爱憎是非,美丑更加鲜明。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难李白,对 偶 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过五关,斩六将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排 比 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以上),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突出强调。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化论证观点的作用。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淋漓尽致。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谚语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菊,
21、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反 复 紧凑、有气势、表达效果强烈。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将一个个紧凑地衔接起来,强调。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强化了文章的主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对你爱爱爱不完,我可以天天月月年年到永远,反问 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表达鲜明,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强化作用。,池水涟漪,莺花乱飞,谁能说它不美呢?(郭沫若习习谷风) 难道太阳会从西边出来?,设 问 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突出效果。引起读者思考。 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
22、入,脉络清晰。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注意和思考,谁是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觉得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九种常用修辞方法的基本作用,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对比突出其中一种事物或其特点。,(2)表现手法,解题思路: (1)确认所用表现手法。 (2)明确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 (3)明确所用表现手法并结合文句内容作答。 常见的表现手法:想象
23、、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反衬、托物言志、虚实结合、景情理合一、借景抒情,常见表现手法,象征:具有暗示的作用,使抽象事物具体化;运用象征能够引起读者联想,加深读者对文章情感和哲理的理解.,风筝可以是爱情、亲情、友情,更是作者对未来希望的象征。,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种感情。 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 使形象更鲜明,特点更显著,道理更深刻,矛盾更尖锐。,例: 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 完美的苍蝇终究不过是苍蝇。,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突出主
24、题/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例: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衬托与对比的区别: 1、对比的两个事物的关系是并列的,不分主次; 衬托可以明显的分出衬托事物和被衬托事物来,有主次、偏正之分。 2、衬托描写的是两个事物;对比可以是两个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3、作用不同:衬托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对比是为了比较事物的不同点、不同方面。,“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抑扬:有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 前后对比,形成起伏之势,可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曹禺雷雨对周朴园的描写,先写其为与豪门闺秀结婚狠心逼刚生过孩子的侍萍投水自尽,抑下
25、一笔; 接着写其30年来时刻不忘侍萍绵绵情意,又扬一笔; 最后写其在侍萍回到自己面前时的冷酷言行,又抑一笔。 抑与扬的交替反复,深刻揭示了周朴园卑鄙、伪善的性格特征,塑造了个复杂而又可信的舞台形象。,联想与想象 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关系 想象是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延伸 作用是丰富文章内容, 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 性格更鲜明突出, 情节更生动感人,增添艺术感染力。 飞流直下三千尺,怀疑是银行落九天,(前后)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
26、谨。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3)人物表达,便于直接抒情,亲切,更强烈感人,拟人化,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4)常见语言特点:,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 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 体物入微: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 行云流水:语言自然流畅。 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意在言外: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尽而意无穷 含蓄蕴藉:语意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整散结合:既匀称整齐,又有错综变化。,【解题思路】 首先要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 其次,结合语句分析其具体作用。 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排比、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反语
27、、设问、反问(或反诘)、借代、层递、反复等。,(1)、修辞手法作用题答题程式,【解题思路】 明确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常用的表现手法有类比、象征、联想、想象、托物言志、铺垫、比兴、烘托、白描等。 【解题步骤】手法+分析(举例)+作用,分析时要注意结合文段内容,切合手法的特点,表述作用时要符合作者写作的动机及主旨。,(2)、表现手法作用题答题程式,【解题思路】 1、要确认指定语段所用的具体的表达方式。 2、要明确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中具体分类及作用,以便答题时明确方向。 3、要结合文章具体分析。,(3)、表达方式作用题答题程式,此类题型的答题要点包括三个方面: 1用了什
28、么方法。要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 2表达了什么内容。分析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 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 3有何效果或作用。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并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说明,例如: 文章使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方法)。文章用乡村的品格和城市作对比(内 容),揭示了乡村生活的本质,委婉的批评了城 市缺乏乡村这种平时品格的现实(作用)。,(1)首先,可以从作者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入手,了解人物的语言、外貌、行动、心理等。每一神态、动作或语言的描写要与所表现出的优秀的品质一一对应,
29、不能张冠李戴。 (2)其次,揣摩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描写中揭示的内涵,即个性特征及形象的意义。 (3)再次,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从作者所揭示的作品主题和情感倾向中去分析人物。,(4)人物形象的分析,8.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做出恰当的评价。分析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是否准确、深刻、全面、客观或偏激、浮浅、片面、主观臆断等。 “评价”对象具体包括: 对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正误判断。 对不同的思想观点进行比较、评判其优劣或指明其区别。 指明思想观点的价值所在:如创新意义,现实意义,可吸收、借鉴、推广之处等。,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应注意的问
30、题 1.要以全面、深入的阅读分析文章为基础。通过认真阅读和深入分析文章,取得对作品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再以正确的立场、观点评判文章内容。这样可以避免人云亦云,以偏概全、主观片面的现象。 2.要全面、辩证地评价。 3.评价要有理有据。 4.评价要具体、充分,有深度,不可含糊笼统。 5.不能无的放矢,漫无边际; 不能脱离语言材料,滥用术语; 不脱离全篇,妄加生发,无中生有。,一、看分值答题法:可以从试题的分值中推测答题的要点。如一道题给的分值是3分,答案可能就有3个要点,一个要点一分,所以从试题所给的分值中,我们就能推测答案的要点和要求的字数。,答题技巧:,二、用原文答题法: 做题要牢牢地记住:
31、“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作答,既要体现个性和独特见解,又要较好地忠实于作者的主张。 具体作法是:把所问问题中的关键词句还原到原文中去,再靠船下篙,一般来说,答案就在该关键词句的上下面。,三、两步法 阅读题中时常会问到:一句(一段)话在文中的作用。 第一步:我们首先看这个句子(段落)是在文章中的哪个位置,开头?中间?还是结尾? 如果是在开头,则有以下几种可能:点明中心、设置悬念、总领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如果是在中间,则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如果是在结尾,则起到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前后照应、
32、结构完整 第二步:答题格式可固定为:在内容上,起到;在结构上,起到(省略号内容再具体到上一步去相对应),四、三步法 在说明文当中经常出此类问题,即问“一个副词(全部、部分、都、大概、可能、据说)能否删去?” 回答此类问题可分为三步: 不能; 解释该副词在本文当中的含义; 如果去掉,句子显得太绝对化了,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生动性、准确性、严密性)。,五、三析法 同学们认为最难回答的,莫过于“理解句子的含义及作用”这一类题目。其实这类题目也有一定的答题技巧: 首先分析句子的特点及位置; 再分析其在表意和结构上的作用; 最后,结合语境,分析哪个是句子表达时最关键的词语,指出其语境义。,六、进入角色法 考试说明中第六则“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语言”;第七则“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查的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分析概括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做这样的题,我们最好进入角色,把自己置身于文章中去,这就好比让你去主演一部电影,只有你感情投入,用心体会,把握文章的角度才会更准确。 当然,现代文阅读,内容包罗万象,题型层出不穷,形式千变万化,但我们答题时只要注意:(1)认真审题,弄懂题意后作答,不能望文生义,轻易作答;(2)熟记各种文体的阅读知识,避免知识错误;(3)掌握一些常见的解题的解题技巧。把握以上几点,相信,我们都会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