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普通高校艺术专业校企合作问题的对策分析.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36547 上传时间:2018-03-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校艺术专业校企合作问题的对策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普通高校艺术专业校企合作问题的对策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普通高校艺术专业校企合作问题的对策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普通高校艺术专业校企合作问题的对策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普通高校艺术专业校企合作问题的对策 分析 王宁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 摘 要: 形成校企互动和依托, 较为有效的方法就是高校吸引企业入驻, 产、学、研联合 发展。 高校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需求, 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适量设置、 长效发展、 优化合作, 以企业独立入驻为主, 校企联合创办为辅, 让企业有义务为师生提 供创业指导和业务培训, 有义务帮助学校培养学生, 从而实现校企资源共享, 互惠互利, 最终达到校企合作的良好目标。 关键词: 校企合作; 艺术专业; 应用型人才; 作者简介:王宁 (1982-) , 男,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 讲 师, 研究方向为艺术管理与艺术学。 基金

2、: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艺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 实行” (编号:MSJG2016064) 自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 校企合作取得了诸多研究成果, 而普通高校艺术专业 的应用性和职业性较强, 校企合作的重要性更不言而喻了。 如今, 党的十九大报 告再次强调了教育强国的理念, 并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 深化产教融 合、校企合作。但囿于体制或自身的各种原因, 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在校企合作 方面往往流于形式, 止步不前。 笔者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分析制约校企合作的主 要原因, 并提出普通高校艺术专业快速有效实现校企合作的基本方法。 一、普通高校艺术专业校企合作的重要性 首

3、先, 校企合作对职教发展的重要性早已被阐述得非常透彻, 推行校企合作也 已不是泛泛地提倡, 而是一系列明确的文件要求。 校企合作虽然针对传统的职业 教育, 但实际上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同样具备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性, 无论在就业指向还是专业特性方面都与职业教育无异, 这也是教育部在 2014年 提出要将600所本科院校转型职业教育, 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院校尤其是地方本 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直接原因。 其次, 校企合作是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继实验室建设、学科竞赛、“双师型”教师 之后的重要一环, 其阶梯式和互动式能够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脉相连。 实验室建 设能够为实践教学和学科竞赛提供基本支持

4、和实训场地, 学科竞赛的成果能够 使学生获得参加专业实习的资本和条件, “双师型”教师不仅能够直接为学生 的实操提供直观教学, 更是校企合作过程有效对接的桥梁。 校企合作在科学管理 的基础之上, 能够优化课堂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训的对应关系, 快速为社会输出 合格人才。 再次, 校企合作的互动体系化和快速落地的成效化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 在 艺术专业中, 设计学中的环境艺术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 戏剧与影视学中的播音 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等都具有较强的应用性。随着国家对普通高校的教学 评估和全面促进, 艺术专业已逐步具备较为稳定的师资力量以及丰富的实践教 学资源,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有明

5、显的成效。 二、普通高校艺术专业校企合作问题分析 (一) 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的招生与就业没有压力 一般情况下, 招生与就业呈正比例关系, 而事实上艺术专业的招生与就业并没 有必然的联系。 以河南省为例, 虽至2010年“艺考热”的高潮已过, 但近五年, 无论是报考人数还是录取人数, 艺考依然呈现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 甚至在 2016年、2017年出现报考人数小幅度上升, 录取人数小幅度下降的现象。 据河南美术高考网艺术类考生、招生变化趋势图标得知, 2016年艺术类报考总 人数比2015年上升了 3.6%, 其中美术生报考总人数比 2015年上升了 2.5%, 至 2017年, 美术报考人数

6、比 2016 年又上升了 8.4%。 艺术类专业尤其是本科专业录 取率极其稳定。2015 年河南省艺术类专业本科录取率为 34.26%, 2016 年录取率 为33.79%。艺术类专业生源充沛现状可见一斑。 艺术专业生源充沛的原因并非是其具备优良的就业前景, 而是门槛低、 升学率和 利益驱动等原因造成的。 长期以来, 艺术类专业的真实就业率尤其是优质就业率 令人担忧, 高校就业统计与考核体系的不完善导致就业情况不客观是众所周知 的。从2016届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调查问卷中得知, 毕 业一年来, 学生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的只占 20%, 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不足 60%。就业难但

7、生源充沛这一现状, 最终导致普通高校不重视艺术类专业学生的 应用培养, 校企合作更无从谈起。 (二) 普通高校艺术专业与企业的互动合作成本过高 首先, 在全国普通高校中, 重点大学较少, 学生专业基础较强, 师资、设备、资 金等教学资源较丰富, 容易出成果, 从而能够吸引企业, 提高就业质量。 而高职 高专院校由于竞争激烈, 生存压力较大, 在专业设置期初就严格依据社会和行 业、企业的需求, 具有针对性、目标性和市场性, 其专业技术应用性强, 与企业的互动和对接相对容易, 最终可以实现合作与共赢, 而其他本科类高校, 尤其 是艺术专业, 则较为尴尬。 其次, 高校培养一名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是有一

8、定量化成本的, 高校难以独立承 担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双师型”教师紧缺, 实验室建设不足、利用不充分 等原因直接导致普通高校艺术专业的学生实操能力达不到企业要求。 然而, 企业 的使命是生产、销售、服务, 无论是理念还是运作, 都与高校迥异。培养人才的 第一场所是学校, 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目的就是获取利润、储备人才。现实 中, 校企合作往往只是虎头蛇尾, 或徒有其表流于形式, 空有一堆因关键人物 和私人关系签订的合作协议。 再次, 普通中小企业的项目研究经费较少, 能够支持职业教育或者参与校企合 作的资金更为紧张, 在当前实体经济和制造业不景气的状况下, 多数艺术专业 的市场岗位供大于

9、求, 企业的积极性就更小了。所以, 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是 普遍和正常的。 三、普通高校艺术专业校企合作的基本对策 校企合作的对接和推进具有多种渠道, 如“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和培养等。 但是 “双师型”教师应如何定位和利用?如何“保质”和“保鲜”呢?这不仅需要学 校出台科学的认证体系, 还需要提供“双师型”教师成长的“土壤”。 很多专家 都在呼吁政府尽快针对校企合作立法, 但是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体系应该如何 建立, 各项法律法规应该包含什么样的内容, 学术界对这些问题还缺乏系统的 思考和专门的研究。 政府虽然出台了很多促进校企合作的政策和文件, 但将校企 合作落到实处, 将双方的责权利关系明确

10、和规范, 成立完善的保障和问责机制 并非是一蹴而就的。 呼吁立法不具备自主性和操作性, 不具备快速有效地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要想深度挖掘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和服务企业的基础能力, 形成校企互动和依 托, 较为有效的方法就是高校吸引企业入驻, 产、学、研联合发展, 把真实的工 作环境引入校园, 推进“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高校根据专业特点和学 生需求, 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适量设置、长效发展、优化合作, 以企业独立入驻 为主, 校企联合创办为辅, 让企业有义务为师生提供创业指导和业务培训, 有 义务帮助学校培养学生, 从而实现校企资源共享, 互惠互利, 最终达到校企合 作的目标。 学校

11、为入驻企业提供场地, 给予低于市场价的房租或免除房租, 甚至 免除物业和水电等优惠条件, 以此降低企业成本。 企业在利益的驱动下, 将主动 与学校合作, 形成自然的互动。 入驻单位须为学校相关专业学生和教师提供一定 数量的实习实训和顶岗实习岗位, 允许教师和学生团队“嵌入”企业, 并承担 企业的项目和业务, 最终能使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零距离结合, 使校企合作有 实质性的突破。 同时, 虽然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较高, 但科研支撑较为匮 乏, 方案设计和创新能力也较弱, 校企合作能让企业与在校的教师团体形成互 补和互动。 学校也可以利用场地优势和地域性的知名度, 小范围地鼓励教师和学 生参与创

12、业, 以市场为导向, 以校企合作为基础, 成立公司或工作室, 增强竞 争优势, 教师、学生的积极性也会大幅增强。此举不牵扯到过多政策问题、体制问题, 多数只是学校单方的规划和决定, 容易掌控、便于管理。比如, 黄淮学院 于2012 年创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校企合作基地, 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办学 水平等方面极具参考价值。 四、小结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 学校具备了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共同实施培养人 才的基本条件, 使学生走出传统课堂, 完成企业对学生的二次培养, 逐步实现 完善、 规范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由于地域优势, 在课余期间学生及教师方便参与, 校企合作成本降低, 利益加大, 企业、学生、教师都有收益, 教师与学生的积极 性会提高, 并且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也从传统的课堂导向转向市场, 逐步把 传统的学校教学和企业教学进行结合。 学校在合作教学过程中要大力培养或引进 “双师型”教师, 充分发挥其桥梁作用, 完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系, 从而在 校企合作上取得真正的突破。 参考文献 1彭义展.浅谈校企合作实践中出现的主要问题J.青年与社会, 2014, (10) . 2易新河.我国校企合作研究二十年综述J.高教论坛, 2014, (2) . 3薛凡.校企协同创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J.河南教育 (高教) , 2014, (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