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西师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x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645719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DOCX 页数:139 大小:17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9页
西师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9页
西师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9页
西师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9页
西师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课时北京的色彩第一课时一、课 题:北京的色彩二、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灵活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从秋色和建筑两方面,感受北京的美丽,激发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感受、体会北京的色彩。 四、教学难点: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灵活运用。五、教具准备: 搜集北京的风景名胜图片。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教师板书“北京 ”。抽生谈谈看到“北京”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2教师板书“色彩 ”。把“北京”和“色彩”两个词联系在一起你想到了什么? 3今天我们将走进北京的色彩这篇课文,一起感受北京的美

2、。板书完整的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2找出最能概括北京“色彩” 的句子。 总起句:深秋时节的北京城,很快便以她那壮丽而辉煌的色彩驱除了我的偏见。 总结句: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 3根据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 文章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3段);第二部分(48段);第三部分(911段)。 第二部分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46段),写北京“自然风光”中的色彩;第二层(79段),写北京“人文景观”中的色彩。 三、细读理解,体会情感 (一)学习第一部分 1自由读13段,试着把自己读懂的内容批写下来。 2学生交流自己从段落、句子中读出的信息

3、。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作适时的引导。 (1)从“北京是红色的海洋 ”,“全是红彤彤的”可以看出北京城在作者心中色彩的单调。 (2) “四季常青 ”,“带着一种南方人特有的绿色的骄傲”与“ 处处是红色的北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壮丽而辉煌 ”写出了对北京色彩的总体感觉。 八、作业布置:背诵课文第二至四段。九、板书设计:北京的色彩第一部分(13段);第二部分(48段);第三部分(911段)。 第二部分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46段),写北京“自然风光” 中的色彩;第二层(79段),写北京“人文景观” 中的色彩。 十、教后反思:第二课时北京的色彩第二课时一、课 题:北京的色彩二、教学目标

4、:1领悟作者的细致观察,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7段,积累描写色彩的词句。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感受、体会北京的色彩。 四、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7段,积累描写色彩的词句。五、教具准备: 搜集北京的风景名胜图片。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一、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第4段,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首先把我征服的,是北京的树叶。) 2再读第4段,试着分出这一段的层次并交流每一层的意思。(结合课后第2题进行) 第一层(第1句):概括写出了北京秋天的树叶带给作者的感受。 第二层(第24句):具体描

5、写了在从机场进入市区的路上,作者欣赏到“千百种奇妙的色彩 ”时“又惊又喜”的感觉。 第三层(56句):详细介绍作者漫游天坛时发现的银杏树叶的曼妙。 二、找出这一段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细细品读,并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1)“征服 ”一词用得巧妙,既与前文的 “偏见”形成对比,又准确地概括出“北京的树叶 ”带给“我”的感受。 (2)“深深浅浅的黄、闪闪烁烁的金、团团簇簇的红” 写出了树叶色彩的多样性和层次性。 (3)“千百种奇妙的色彩” 虽“纷繁”但又“和谐”,这正是作者“ 又惊又喜”的原因。 (4)第5、6句:通过准确形象的比喻让读者对北京秋天的银杏树叶“一读而生爱”。 4根据划分的层次及自

6、己对这一段文字的理解试着把第4段背诵下来。 5自读第5段,勾画出这一段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并试着用一两个词概括这些色彩给你留下的印象。(五彩斑斓、五彩缤纷、五颜六色) 6想象两处省略号里的色彩,想象香山红叶的美丽,带着被“征服” 的感受读第5段。 7北京城彩色的秋林,让作者明白了:大自然并非只有一种绿色,也并非只有一种黄、一种红这就是作者感受到的北京色彩的“壮丽而辉煌” 。 三、学习第三部分 1北京秋天的自然风光是那么美,她让一个有偏见的人一下子就被征服了。北京的人文景观又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呢?自读78段。 2对比北京古迹与现代建筑的不同色彩与风格,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思考:从 “ 紧贴”

7、车窗,“不断寻找”这些词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北京的色彩是一篇文字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开朗自然的联想,反差鲜明的对比,准确形象的妙喻,写出了对北京的热爱。 2根据你对“ 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 ”这句话的理解,向别人介绍 “北京的色彩”。八、作业布置: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诵读,积累优美的词句。九、板书设计: 北京的色彩是一篇文字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开朗自然的联想,反差鲜明的对比,准确形象的妙喻,写出了对北京的热爱。十、教后反思:第三课时我的百草园第一课时一、课 题:我的百草园二、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

8、解课文内容,体会百草园带给“我” 的快乐,感受课文表现的儿童情趣。三、教学重点: 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四、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百草园带给“我” 的快乐,感受课文表现的儿童情趣。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 、了解作者,谈话导入 1生交流作者资料,师作适当补充。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2 童年的岁月是如诗的岁月,童年的

9、季节是梦幻的季节。童年就似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永不消失。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童年的生活,鲁迅先生也不例外。说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另外一道风景。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去领略那道风景。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词 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注意纠正字音:“珊瑚” 的 “珊”读“ shn”不读“shun”;“ 后窍” 的“窍” 读“ qio”,不读“qio” 。注意纠正字形:“臃”字是左右结构,不是上下结构;“鉴” 字的上部分不是“竹字头” 。注意多音字“攒”的多种读音。三、默读课文,了解梗概 1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第2、3

10、、4、5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然后用段意合并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学生也可以抓课文重点句“那是我儿时的乐园”来概括。 四、精读课文,品味百草园的“乐” 写法上的体会: 一是从不同方面描写事物。用“碧绿”、“紫红” 描写颜色,用“鸣”、“ 长吟”描写动物的声音;用“窜” 、“ 伏” 等动作描写动物在百草园生活的自由;用“光滑”、“高大”、“ 缠络” 形容静物的外表形状;用 “臃肿”、“肥胖 ”表现体态的有趣;以“低唱”、“长吟”、“ 弹琴”再现百草园的静谧和动物的安详自由;用“又酸又甜” 写出味道,叫人仿佛正含着桑葚或覆盆子,满口生津。 二是用了拟人的手法,让我们体会到百草园既是各种小生物的乐园

11、,也是孩子的乐园。另外,恰如其分的动词运用让我们感受到百草园各物的形影声色如活了一般。 八、作业布置:自由读读课文第2段,勾出你体会最深或是最感兴趣的地方,体会儿时的“我”认为百草园乐在何处。九、板书设计: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十、教后反思:第4课时我的百草园第二课时一、课 题:我的百草园 二、教学目标 :1学习观察百草园景物的方法和用词的精当。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

12、出印象深刻的句子,自主积累 三、教学重点:学习观察百草园景物的方法和用词的精当。 四、教学难点: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印象深刻的句子,自主积累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一、边交流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百草园的生机盎然、趣味无穷。 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乐园让学生也来说说自己的乐园。学生交流,能表达清楚,有趣或是能用上阅读中感悟到的方法来叙述的,教师给予表扬与鼓励。 学生合作学习第3、4段,体味在百草园里“雪中捕鸟” 的乐趣。 读课文找出描写“捕鸟”这一情节的动词,通过小组讨论并体会用词的准确。 学生自由叙述捕鸟过程,叙述时还可加上一些描写,体会其中的乐趣。

13、也可以边做动作边叙述。 学生朗读,体会鲁迅儿时的天真与好玩的个性,同时也真切感悟到百草园给他带来的无限乐趣,是真正的乐园。 自由朗读第5段,说说字里行间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教师简介“书塾” 。 前面2、3、4段作者为我们描述了他心目中那么美那么有趣的号称乐园的百草园,作者却被家人送进书塾里去读书啦!这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你是怎么体会到的?连续三个“也许是” 表现孩子对大人要自己离开百草园原因的猜测、不解和无奈之情,表达了儿时的鲁迅对百草园的依恋,“再见,我的蟋蟀们!再见,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更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离开百草园时依依不舍的心情。 学生反复朗读体会。 二、再读课文,积累

14、语言 浏览课文,并摘抄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是给你印象最深的句子。八、作业布置: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我的百草园这篇文章,共同分享了鲁迅先生的童趣,那就是灿烂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也有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我们都经历过童年,也有许多值得回味的趣事,那么,请你也给我们介绍介绍你的乐园在哪里,它的乐趣在哪儿。提起你的笔,写一写。然后大家交流交流,让我们一起分享,当然,要有一定的描写,可以仿写。让我们看看谁的那道风景最美。九、板书设计:我的百草园生机盎然的百草园植物和动物之多好奇、求知冬天的百草园捕鸟对大自然的热爱学习生活离开百草园,依依不舍十、教后反思:第5课时七月上天山第一课时一、课 题: 七

15、月上天山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进行旁批。 三、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生字新词。四、教学难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进行旁批。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去过新疆吗?去过新疆的天山吗?今天,让我们循着作家碧野的笔触,去感受天山七月的美景。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学生自由读文。 三、引导深入学习 1按照课后第2题的要求,边读边思边批。 要点预设: 作者写了7月天山的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如: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水。这段描写,让我们仿佛走进了一个寂静的清凉世界。不仅寂静,而且充

16、满生机。 作者笔下的天山之夏及其景物,是那么独特,那么令人神往。作者是如何具体、形象地描绘这一景物的呢?(不仅仔细观察眼前的景物,而且能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确切的比喻,把天山的景物形象地描绘出来。) 哪些想象和比喻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如:作者把雪峰比喻为白缎子,雪峰间的云影比作是银灰色的花朵,整个雪峰就变成像一块绣着花的白缎子,多么漂亮! 作者把从峭壁断崖上泻下来的雪水比作银链,既写出了雪水的样子,又写出了它的光亮,多么生动! 作者还把溪流抛起的浪花比作是盛开的白莲花,浪花像玲珑剔透的珠子,那么的美,流露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生动形象的比喻能把所见的景物变得栩栩如生,让读者有亲临其境的感觉

17、。除了比喻外,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去揣摩、欣赏? (作者用词巧妙,如一开头写“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 这个“抛”字,写雪水流下时用“ 飞泻” 这个词,让人感到雪水流下时很有气势。) 作者在写这些景物时,层次非常清楚,从蓝天到雪峰,接着写融化的雪水,最后写雪水汇成的溪流从上到下,很有条理。 八、作业布置:练习一九、板书设计:写这些景物时,层次非常清楚,从蓝天到雪峰,接着写融化的雪水,最后写雪水汇成的溪流从上到下,很有条理。 十、教后反思:第6课时七月上天山第二课时一、课 题: 七月上天山二、教学目标 :1小组交流自己的批读内容。 2对感兴趣的部分进行合作探究。 三、教学重点:小组交流自己的批读内

18、容。四、教学难点:对感兴趣的部分进行合作探究。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一、这篇课文各段中都有很多写得生动的地方值得我们探究发现。由学生自读自批。 二、交流批读情况。 小组交流自己的批读内容。 对感兴趣的部分进行合作探究。 哪些语段、词句写得好?这段话或这些词语好在哪里?发表自己的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 (如:写雪峰、雪水时的确切比喻;“密密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一句,用了许多叠词,读起来很有韵味,让人感受到原始森林幽静的美;还有描写花海的排比句;“人浮在花海上 ”中的“浮”字等,都是值得研读的。) 在全班进行

19、交流。 可以由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让学生自主阅读欣赏,积累佳句。 2交流自己的欣赏感受。 五、检查生字掌握的情况 1同桌互查和全班抽查。 2书写生字和摘抄优美词句。 八、作业布置:书写生字和摘抄优美词句。九、板书设计:写雪峰、雪水时的确切比喻:“密密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用了许多叠词,读起来很有韵味,让人感受到原始森林幽静的美;描写花海的排比句:“人浮在花海上” 中的“浮”字等十、教后反思:第7课时鸟的天堂第一课时一、课 题: 鸟的天堂二、教学目标 :1

20、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三、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四、教学难点: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激发兴趣 1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鸟栖息的地方,鸟的乐园、有很多鸟发挥学生想象。)2这个鸟的天堂在哪儿?你知道吗?(一棵大榕树)3介绍资料:这棵大榕树在哪儿?结合你课前查找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这棵大榕树在广东省新会县的天马河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每年都长出许多气根,从树枝上倒挂下来,钻进土里,过些日子又长出新的枝干来。这样不断生长,它已长成了榕树林,占地达16亩。被当地人称为

21、“神树 ”。“天堂中的乐园”。又因为上面栖息着许多鸟,被人们称为“鸟的天堂 ”。)4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去看一看那棵独特的大榕树。二、自由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1指名读文,读准字音2投影出示练习: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3自学生字,掌握字形。重点指导梢:形声字,与“稍、捎 ”区分暇:左边是“日” ,注意与 “瑕”区分。4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解决。灿烂:光彩鲜明耀眼。陆续:前前后后,时断时续。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留恋:舍不得离开不可计数:没有办法来计算,形容数量很多应接不暇:形容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过来。暇:空间。文中指鸟太多,看不过来。八、作业布置:默读课文,思考:巴金爷

22、爷几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九、板书设计:灿烂:光彩鲜明耀眼。陆续:前前后后,时断时续。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留恋:舍不得离开十、教后反思:第8课时鸟的天堂第二课时一、课 题: 鸟的天堂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2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3有感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三、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四、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1导入:请同学们先听一段乐曲,听后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播放百鸟朝凤录音带。

23、鸟很多,鸟的天堂板书。)2这节课,我们就和巴金爷爷一起去广东新会县天马河上一个被人们称作“鸟的天堂 ”的地方去看一看,巴金爷爷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截然不同,第一次看到的是(学生接:大榕树),第二次看到的是(学生接:鸟)3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快速阅读课文,体会一下榕树给你什么感受?鸟儿又给你什么感受? (榕树大、茂盛;鸟多、欢快)二、重点感悟、体会榕树的奇特美和群鸟纷飞时的壮观景象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部分,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体会后放出声音有感情地朗读出来。用朗读的形式加以汇报1大学生甲: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1)汇报读,其他同学听读:哪儿读得

24、好?为什么?你听出了什么?从哪儿听出来的?(从不可计数体会出枝干数目很多,说明树很大。)(2)重点体会“ 真” 字。两个“真”有什么不同呢?听老师读,体会一下。三、了解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1什么原因使这棵大榕树成为了“鸟的天堂” 呢2学生根据查找的课外资料或其它知识加以介绍分析3小结:榕树的枝繁叶茂为鸟类提供了生存空间、食物、水分,当地的居民爱鸟、护鸟,同时鸟的粪便成为榕树生长的有机养料。使这棵榕树长得愈加的繁茂。四、思维拓展,深化主题1播放“鸟的天堂 ”的完整课件。2出示思考题请你以导游或小鸟儿的身份,向游人介绍这里的景象。介绍的形式可以自由选择。如写导游词、写诗,顺溜。3学生分头准备。4

25、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学习的感受。汇报交流五、总结全文八、作业布置:请你以导游或小鸟儿的身份,向游人介绍这里的景象。介绍的形式可以自由选择。如写导游词、写诗,顺溜。九、板书设计:(榕树大、茂盛;鸟多、欢快)十、教后反思:第9课时歌词两首第一课时一、课 题:长江之歌 二、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正确地理解“荡涤”“灌溉”“磅礴”“烙印”等带有生字的新词。2. 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正确地理解“荡涤”“灌溉”“磅礴”“烙印”等带有生字的新词。四、教学难点: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

26、学过程:一、课前准备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去搜集关于长江的知识,搜集有关长江的诗词歌赋、名言警句等,有条件的可播放话说长江光碟,听一听、学一学歌曲长江之歌和我的中国心。二、导入播放长江之歌录音磁带或者碟片,如无条件教师则引导学生回忆长江之歌。初步感受长江的宏伟气势。引导学生自由地说说自己心中最强烈的想法是什么,最想对长江说些什么。三、初读感悟,小组交流自由地读一读这首歌词,把生字新词圈出来,多读几遍,在不理解的词、句旁边画上问号,勾画出体会最深的句子,在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和同桌或在小组里交流交流,体会母亲河怀抱的博大和宽广。四、细读体会,全班交流再读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需要在全班交流的,讨论全组认

27、为最深的感受,做上记号,然后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感受。提出小组内未能解决的问题,全班讨论。五、品读探究,升华情感咱们仔细看看这首歌词,它用第二人称,写来十分亲切,大家体会体会。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长江是我们所深深依恋的母亲河,她就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站在我们的身旁,它更是一位坚强有力的母亲,给我们力量。六、尝试背诵,丰富积累想进一步走进母亲河的怀抱吗?想把长江的涛声听得更清楚吗?咱们来试着背诵这首诗歌吧!学生自由练习背诵。体会长江所蕴含着的深刻的民族情怀。积累自己喜欢的诗句。七、拓展延伸1. 身临其境,赞美长江。我们都是长江的儿女,闭上眼睛,想象着我们现在就来到了长江边,对着长江吟诵我们心

28、中的歌,可以用“你用” 的句式(小黑板或大屏幕展示),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句式。学生自主尝试练习后全班交流。2. 展示其他赞美长江的古诗词。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八、作业布置:练习一九、板书设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十、教后反思:第10课时歌词两首第二课时一、课 题: 我的中国心二、教学目标 :1 体会这两首歌词所表达的共同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2 欣赏和学习运用第二人称增强亲近感的写法。三、教学重点:体会这两首歌词所表达的共同

29、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四、教学难点:欣赏和学习运用第二人称增强亲近感的写法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一、课前实践 引导学生提前一周查阅体现中华志士爱国情怀的相关资料,特别是搜集从海外归来的中华赤子的资料。二、激情导入你们听过我的中国心这首歌吗?条件具备的可以播放这首歌曲的录音或光碟,请学生欣赏或跟着录音一起唱。这首歌是台湾著名歌星张明敏的成名作。20多年来,他无数次地登台演唱这首歌曲,每次演唱,他都和观众一起热血沸腾,激情满怀!这首歌为什么牵动这么多人的心呢?答案只有五个字我的中国心!(揭题,板书课题)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久唱不衰的我的中国心。学生齐读

30、课题两遍。三、初读诗歌,感受“ 我”的中国心(一)自由地读读这首诗,勾画出生字和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理解、认读,勾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多读几遍,看能不能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再小组讨论,还不能解决的,提出来全班解决。同时,把最感人的句子画下来,作上感叹号或者自己喜欢的符号,多读几遍,反复体会。(二)学生自读,勾画,小组讨论。1. 交流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明白了,就把问号画去。2. 交流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读出来给小组的同学听听。(三)全班交流。1. 交流小组讨论仍然不明白的地方。随机解决生字新词。2. 交流小组内同学认为最让人感动的地方。四、再读诗歌,升华我的中国心1. 想唱唱这首歌吗?为了唱好

31、这首歌,最重要的是熟悉歌词,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有条件的,引导学生跟着歌碟或录音的节奏朗读歌词,反复琢磨,感受,升华情感。2. 最令人感动的地方是什么?能读给大家听听吗?指读,评价。再读,比较。如需要,教师可范读。正因为感动,所以,海外赤子要用这首歌来表达思乡之情。现在,你就是那位多年未见到祖国母亲的海外赤子,在梦中,你来到了祖国,你唱起了我的中国心。试一试。放录音,学生跟唱,反复诵读,感受。五、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都应该拥有一颗滚烫的中国心,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我们不能忘记中国是我们的母亲。那么,只有海外赤子才拥有一颗中国心吗?还有多少炎黄子孙,正是在中

32、国心的感召下,为国家和民族而努力呢!“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上天,让中华儿女扬眉吐气,背后是几十万人的精诚合作,是什么驱使他们如此忘我地工作呢?是一颗滚烫的中国心!八、作业布置:课后练习一九、板书设计: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都应该拥有一颗滚烫的中国心,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我们不能忘记中国是我们的母亲。十、教后反思:第11课时那棵高山榕第一课时一、课 题: 那棵高山榕二、教学目标 :1、认识并规范、美观地书写本课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明白文章大意,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3、理清文章叙述脉络,体会文章倒叙的表达方式。三、教学重点:四、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明白文章大意,归纳文章的主

33、要内容。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听歌曲春天的故事。2. 那位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的老人是谁呢?(邓小平)关于邓爷爷,你还知道些什么呢?3.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过渡:是啊,邓小平爷爷虽然离开我们了,但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关于邓小平爷爷的故事。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两遍。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扫除文字障碍1、 默看全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勾出自己不认识或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同桌讨论交流。2、指名学生接力读课文,每人读一段或两段,师生共同正音。3、学

34、习生字。4、讨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妩媚 心仪 伟岸 亮丽 镌刻 沐浴5、书写生字词语。三、再读课文,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看看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体会倒叙的作用。文章的写作思路就是作者思考的思路,作者是由眼前看到的这棵枝繁叶茂的高山榕,联想到伟大的邓小平同志,联想到他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联想到他在1992年南巡深圳时,种下的那棵高山榕,特别是联想到他对祖国和人民深沉的爱。由于是看到眼前的景物想到已故的小平爷爷,所以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让我们更加真切地回想起小平爷爷对祖国人民的卓越贡献和深沉的爱。八、作业布置:课后练习一九、板书设计:妩媚 心仪 伟岸 亮丽

35、镌刻 沐浴十、教后反思:第12课时那棵高山榕第二课时一、课 题: 那棵高山榕二、教学目标 :1、认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含义深刻的句子。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教学重点:认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含义深刻的句子。四、教学难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一、检测:1、听写词语:榕树 妩媚 邓小平 心仪 伟岸 亮丽 镌刻 沐浴 深圳 绿草如茵 湘妃竹 石碑2、小黑板出示词语,学生自己订正。二、扣中心句。1、教师:这是一棵怎样的高山榕?课文中有集中评价它的文段吗?请找一找。2、学生读4 自然段。3、抓“普普通通 ”

36、与“不同寻常”三、学习课文1至4自然段,体会榕树的“普普通通”1、这棵普通的榕树是怎样的呢?请找出有关的语句,好好体会,并勾画、圈点和批注。2、学生谈体会。老师随机指导朗读,总结并板书: 默默地 带来亮丽 增添和谐3、让我们一起跟随课文的叙述走近榕树,边读边想象画面,像放电影一样欣赏这样一棵平凡却美丽的榕树。四、学习课文其余部分,体会榕树的“不同寻常” 。(一)、学生默读课文,勾画出表现榕树不同寻常的地方,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二)首先质疑并存疑。(三)学习课文5-7自然段,了解榕树的栽种过程,体会榕树的“不同寻常” 。1、课文用了很多篇幅详细介绍了小平同志栽种榕树的过程,让我们跟随作者的

37、叙述去看看当时的情景,看看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教师引读课文5-7段,教师读叙述的话,学生读描写小平的语句。)2、谈感受。引导学生从描写小平的动作、神态的词语中感受小平同志兴致勃勃,结合资料介绍明白小平同志是因为看到深圳的发展,看到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成绩而高兴。(卫星上天 北京奥运会)再读“那棵高山榕葱茏耀眼,华盖如伞,生命勃发” 你又读懂了什么?(小平同志所开创的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祖国将更加繁荣昌盛,就如同那高山榕一样越来越葱茏耀眼,生命勃发。)再读。是的,这的确是一棵普普通通的高山榕;然而它又是那么的不同寻常,它传达着:深爱永驻;它昭示着:事业永昌。八、作业布置:课后练习一

38、九、板书设计:默默地 带来亮丽 增添和谐十、教后反思:第13课时中华星第一课时一、课 题:中华星 二、教学目标 :1识写本课生字,理解“敏锐” 、“惯例”、“迄今为止”、“ 情不自禁”、“丰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张钰哲发现“中华星” 的过程。3学习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爱科学、爱祖国的教育和熏陶。三、教学重点:了解“中华星 ”的发现过程,体会张钰哲先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四、教学难点:学习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爱科学、爱祖国的教育和熏陶。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一、讲故事,引入课题 1边放课件边讲故事:1928

39、年的一个夜晚,一个名叫张钰哲的中国天文学家在芝加哥大学叶凯夫天文台观测室,像往常一样站在天文望远镜前凝神观察。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紧紧盯在一个光点上:啊!一颗从来没有被发现过的新星在闪动!他惊喜万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后来,美国行星中心站把这颗新发现的小行星编为1125号。从此,这颗闪动的小行星,被载入了世界的天文史册。也就是从那时起,在小行星的发现者中,第一次有了中国人的名字。这颗小行星就是用我们伟大的祖国命名的“ 中华星” 。 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板书课题:中华星。 2齐读题目。看到“ 中华星 ”三个字,你想到了什么?谈谈自己的想法。 3请带着你们的思考一起走进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

40、整体感知 1浏览全文,勾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指名逐段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以下词语: 3齐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顺。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件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加以概括: 课文主要讲了三件事: (1)张钰哲发现小行星,为祖国争得荣誉,没有按照惯例用自己的名字命名,而是用“中华星” 命名。 (2)几十年来,张钰哲领导的行星观测室又陆续发现了更多的小行星,为祖国的天文事业作出显著成绩,但没有一颗行星是用自己的名字命名。 (3)哈佛大学天文台为了表示对张钰哲的敬意,将新近发现的2051号小行星命名为“张星” 。 5小结:“

41、中华星” 是第一颗由中国人发现的小行星。身处异国他乡的张钰哲满怀对祖国的深情,给这颗小行星取了个响亮的名字“中华”。张先生在此后几十年的科学研究中成果丰硕,但他却心系祖国荣誉。在他领导的行星观测室发现并命名的众多行星中,唯独没有以他个人命名的星,其高尚品格实在令人敬佩。 6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带着对科学家敬佩的感情。) 八、作业布置:找出课文中描写张钰哲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的词语或句子,并把它抄写下来。 九、板书设计:中华星”是第一颗由中国人发现的小行星十、教后反思:第14课时中华星第二课时一、课 题:中华星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张钰哲发现“中华星” 的过程

42、。2学习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爱科学、爱祖国的教育和熏陶。 三、教学重点: 了解“中华星 ”的发现过程,体会张钰哲先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四、教学难点:学习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爱科学、爱祖国的教育和熏陶。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板书:星。我们一起来看这个字,大家都认识吧!一起读出来:星。你知道哪些星星的名字呢?我们常说,天上的星星数不清(大约 3 后面 23 个零),在繁星点点的夜空,除了刚才大家所知道的这些星星,还有一颗星,叫“中华星”,有一颗星叫“张星”,它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奇怪的名字?它们的名字有什么来历呢

43、?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 7 课,弄明白“中华星”和“张星”的来历。二、细读课文,认真感悟体会。1首先,我们来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中华星”的来历。(1)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张钰哲是怎样发现小行星的?(句子: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紧紧盯在一个光点上:啊!一颗从来没有被发现过的新星在闪动!他惊喜万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从这个句子体会到张钰哲发现小行星后心情如何?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从“惊喜万分,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体会惊喜、激动之情)指导朗读。(2)张钰哲为什么会这样激动?(句子:自从 1801 年-真是太令人兴奋了)从这段话你体会到什么?(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的天文事业比较发达,中国

44、的天文工作太落后了。张的发现不仅是世界天文学上的重大发现,更重要的是在广袤的天空中终于有了中国人命名的行星,这是为祖国争得的荣誉。)(3)张钰哲发现小行星后,是怎么做的?勾画出有关词句。(句子:冒着严寒,连续观察了 15 个夜晚,结果,每次的观察结论都相同)。从“冒着严寒”“连续”“确信”等词语中,你体会到什么 ?(板书:严谨的科学态度)(4)在确信自己的发现后,他把观察到的结果报告给美国行星中心站,中心站的工作人员及时给他写了回信。看着这封极不寻常的来信,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张钰哲的心情为什么久久不能平静?(中国的天文工作太落后了,这是第一颗中国人发现的行星,它的发现不仅是世界天文学上的重大发现,更重要的是在广袤的天空中终于有了中国人命名的行星,这是为祖国争得的荣誉。)三、总结。课文题目“中华星”不仅仅指张钰哲发现的这颗小行星,它也是张钰哲先生爱国精神的体现,在人们心中,张钰哲先生也是一颗星,一颗中华民族的星,对天文学事业的贡献和对祖国强烈的爱四、拓展。从 1925 年张钰哲发现第一颗小行星到现在“神舟六号”飞船顺利发射并安全返回,你想说些什么?你打算将来为祖国建设做点什么呢?八、作业布置:搜集其他科学家的故事,把搜集的故事讲给同学听。九、板书设计:是世界天文学上的重大发现,也是为祖国争得的荣誉。十、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级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